“一孩难求”的幼儿园将何去何从实用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一孩难求”的幼儿园将何去何从实用3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生源减少的原因1

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教育均衡发展是每个学生在平等享有受教育机会、教育条件下的教育发展。均衡发展是区域基础教育的重点。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从国家普及义务教育以来,各地义务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受管理体制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义务教育也出现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均衡发展的问题,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各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个“瓶颈”,成为教育公平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目前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状况及主要原因:

目前来看,全国各地的基础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也有了长足的提高。但是,这种改善与提高,与社会和市民日益增长的对教育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优势学校与弱势学校间不平衡的问题,在近年来表现得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发展的不平衡。由于各地政府在经费投入、师资配备等方面对城市学校的倾斜度较农村重,导致农村学校在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等方面与城市学校存在差异。

二是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师资的不平衡。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城市中的老教师都在进一步的提高自身的修养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教师也都是高师院校严格培训的,接受的就是新的教学理念,更能为新课程注入新鲜血液。那么农村教师呢?据有关资料显示,农村教师队伍现状令人堪忧,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民转公教师多,代课教师多,大多数学历都不合格。农村教师平均能勉强完成教学任务的占总数的%,还有%的教师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由于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在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和工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教师资源特别是优秀教师资源普遍存在从农村学校向城市学校流动倾向,城市学校教师不愿到农村学校任教等问题,使教师资源配置失衡。尽管开展了农村支教工作,但由于多种原因,往往未达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初衷。因此也就没有能够改善农村教师的结构素质,导致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难以保证。

三是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管理水平的失衡。主要表现为管理体制机制的不健全、不配套导致城乡学校在管理质量上存在差异。从各地对校长的管理体制来看,很多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校长的管理基本上是从任命开始到结束,校长都固定在一所学校工作。从人的发展来说,如果一个人长期在一个环境工作,容易失去兴奋点和激情;从对学校的发展来说,如果一个学校长期以来总是一个思维模式,总是停留在一个管理层次上,不利于学校的发展。鉴于以上因素,农村学校由于校长管理思维模式的差异,导师学校在管理效益和质量上相对城市学校出现差异。尤其是学校校长、教师和他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责任心以及对教育教学内容、规律、方法的理解和把握的差异,是学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更本质、更深层的原因。

四是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生源的不平衡。很多的家长都迫切希望其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更有些家长希望其子女有特长发展。但由于校际之间存在的差异,送子女上学的热点主要集中到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较高的学校,导致城市学校不得不超计划,大班额,而农村学校特别偏远农村学校则招不满学生,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影响了教育秩序和教育质量。

“一孩难求”的幼儿园将何去何从?2

未来,“一孩难求”和“一园难求”的双重困局,可能同时存在。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首轮幼儿园关停潮已到来,在一些地方,民办幼儿园2021年、2022年开始面临招生难,少部分公办幼儿园也存在招不满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在山东临沂这一三线城市,各幼儿园今年也将面临激烈的生源竞争。

风起于青萍之末。这其实是少子化所带来影响的一个佐证。

“丢失的生源”

2022年是人口负增长元年,但其带来的影响却极为深刻。显性的人口负增长(人口死亡率高于出生率)肇始于长期的低生育率和人口的少子化,而人口负增长是全国性人口规模萎缩的开始,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口年龄结构的倒金字塔逆转——一方面是老龄化和高龄化趋势的加剧,另一方面是低生育率和少子化进程的加快。

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规模一直缩减,已然是大势所趋。2016年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后,人口堆积效应在短期内释放完毕。

继2016年短暂的生育高峰后,从2017年起,全国出生人口持续下滑,从1723万人减至2022年的956万人,还不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2000多万的新生人口的一半。

这意味着,从2017年起,全国每年的新生儿都比前一年减少了100万-200万,这些都是幼儿园“丢失的生源”。

根据《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9)》,2017年在园总人数为万人;按照出生人口变动趋势,从2021年开始,即使全国适龄幼儿全部入园,总在园人数也不会超过4500万人,学前教育会比预期更早迎来供需逆转的拐点。

低生育—少子化,犹如“釜底抽薪”,直接威胁到幼儿园的生死存亡。

新生儿的减少,最先冲击的就是作为“上游产业”存在的学前教育,“下游产业”包括了随着生命历程展开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体系,同样面临着不同层级教育需求萎缩的问题,一些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也早晚会面临招生难“难于上青天”的困局。

“一孩难求”和“一园难求”

首轮幼儿园关停潮背后的逻辑是,持续的低生育率—少子化—3-6岁幼儿学前教育需求萎缩。幼儿园如果没有一定数量幼儿人口支撑的话,终究会因为“规模不经济”(收益不达标)而及时止损、关门大吉。

从“一园难求”到“一孩难求”,供需不平衡的逆转是因为少子化效应,学前教育的需求萎缩继而引发幼儿园之间“抢生源”为核心的生存竞争,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从幼儿人口缩减可以预判,学前教育市场已经从“园方市场”(上幼儿园难)转向“生方市场”(招生难)。目前学前教育存量过剩,这是首轮关停潮发出的信号,不宜再继续在总量上做文章。

无疑,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过剩与结构失衡构成的人口负增长背景下,我们不得不面对和解答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新矛盾。

但是,这并不是说学前教育就不需要增量了,“有增有减”才是平衡之道。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人口变动不居,如农村的空心化和人口的城镇化,都时刻在改变人口的再分布状态。幼儿人口作为从属人口,其学前教育需求变化快速,城市化、区域化、社区化特征明显。

所以,政府要重视照应生命周期和生源供给的中短期规划和区域规划(如社区规划),以便快速捕捉人口需求信息的变动,并及时作出回应。面向可预见的未来,需要的策略或许是“消化总量,控制增量,合理分布,调整结构”。

今后低生育率和少子化仍将继续,而且大概率是难以逆转,成为人口的新常态。现在宏观上的少子化是微观家庭异质性、差别化生育现状的平均反映。虽然总体上生育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但在一个社区或者一个区域,生育的多样性依然存在。

趋势性的少子化和多样性的低生育,构成了一对容易被忽视的矛盾,这意味着规模化学前教育需求缩减的背后碎片化、个别化的学前教育需求也依然存在。

所以,对幼儿园来说,可能是“一孩难求”并围绕这个展开生存竞争;对有些家庭来说,则可能会遭遇“一园难求”的困局,深受“入园难、入园贵”老问题的困扰,反过来会进一步遏制生育意愿,导致生育率持续低迷。

生源减少的学校会倒闭吗?3

今年全国有933万考生参加高考。有数据显示,与相比,国内高考报名人数3年间锐减117万人。有网友称,部分高校或因高考生源的持续下降而倒闭。有教育专家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这一现象短期内不会出现,但从长远来看,部分民办院校因生源减少,确有倒闭可能。

网友:部分高校7年后倒闭

近日,央视《新闻1+1》栏目中的一组数据引起了不少人注意。数据显示,最近三年来我国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分别为1050万、1020万、95)阿拉文库○(7万和933万,持续减少。中国教育在线近期发布的`一项报告则表明,最近三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大幅增长,从20的57%增长到的%,达%,预计达%。

网友“罗德宏”在微博上说:“近日一份调查显示,高考考生人数下降的趋势或将持续到。适龄高中毕业生人数下降,加上因出国留学或就业原因放弃高考的考生,使高校生源更加短缺。这将导致中国高校步入洗牌时代,民办院校死一批,没特点的高职校和三本院校衰一批,生源不足的省市也有一批地属高校消沉一批。”

高考考生人数持续减少,会不会导致一些高校倒闭?这问题引发不少网友关注。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