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一样的女子冷漠范例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风一样的女子冷漠范例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风一样的女子冷漠1

《雨巷》创作于1927年,很多知识分子在那一时期都充满了苦闷,都有过徘徊。戴望舒也是这样。《雨巷》不但有着浓郁的时代特色,更富有浓郁的个人气质。戴望舒深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词风的浸润,深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突出表现孤独、抑郁和消沉的情感。戴望舒出生于多雨的杭州,数不清的弄巷里给他太多的细腻。要了解《雨巷》,就必须关注这三点。我们在体味作者的情绪与思想上不要支离破碎地分解,要整体地把握。“雨巷”与“丁香”是本诗的独特又重要的意象,必须加以仔细地体味;“伞”“颓圮的篱墙”的意象是教与学的难点;“姑娘”是体会诗歌的焦点与疑点;诗中的音韵美是关键点。

戴望舒在其《白蝴蝶》中写道:

给什么智慧给我,

小小的白蝴蝶,

翻开了空白之页,

合上了空白之页?

翻开的书页:寂寞;

合上的书页:寂寞!

戴望舒的诗始终没有脱掉“寂寞”的底子,这种色彩在他的名篇《雨巷》中尤为突出。戴望舒被叶圣陶先生称为“雨巷诗人”。《雨巷》诗中用彷徨、寂寥、愁怨、忧愁、哀怨、默默、冷漠、凄清、惆怅、静默、太息、凄婉、迷茫、颓圮、哀曲等词语明确地表达诗人的情感,这些词语构成本诗一种凄清、迷茫的意境。

一、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戴望舒曾说:“新的诗应有新的情绪和表现这情绪的形式……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叶圣陶说:“(戴望舒)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雨巷》全诗七节,每节都是六行,句子有的长短相同,一句一行;有的长短不同,一句数行,既有整齐的美,也有参差的美。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的音节首先表现在音韵上。全诗基本上是每节三、六两行押ang韵。《雨巷》的独特之处在于大量运用内韵。所谓内韵,即诗行中间带有与韵脚相同(或相近)的韵,也就是说本诗的诗句中镶嵌着带有ang韵母的词汇,加之前后两诗节和每节中若干诗行复沓,使ang韵母的音响按诗人情绪起落流动全诗。读起来既嘹亮又舒缓,和谐又富有变化。

戴望舒更是创造性地将内韵、脚韵、双声叠韵和复沓成分融合在诗的意象上(特别是主要意象上),这样就造成了音、义、情三位一体的音节形式。以一、二两节为例分析一下。

1.韵角为ang:长、巷、娘、芳、徨。

2.内韵为ang:彷徨、长(第二句第一“长”字)、望、香、样。

3.双声叠韵:彷徨、丁香(其丁香也是都押ng)。

4.复沓:悠长、悠长;丁香一样,丁香一样,丁香一样;哀怨、哀怨。

钱理群先生说:“我觉得语文教育当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他还说:“朗读就包含着一种理解。”我们可以采取群读与个读相结合的方式反复诵读。以第四节为例。两个“走近”的反复使用表达出女子徘徊的样子。这反复中又有自我鼓励,试着看的冲动。然而,她的希望是带着失望的,她的勇敢毕竟有限,她的勇敢也是灰色的,因为她的眼神哀怨!

“梦”尽管有美的意思,那毕竟不是一种行动。“像梦一般”反复使用,表达的意思是不尽相同的:第一遍是美好的,第二遍则是凄婉的;第一遍是清晰的(在梦中是清晰的,是有希望的),第二遍是迷茫的(在梦醒之后是迷茫的,是没有方向的行动)。因此,这里表达热切、果断、美好的是第二遍的“走近”与第一遍的“像梦一般的”。

朱自清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对《雨巷》赏析时说:“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评过这一派的诗。他又注重整齐的音节,但不是铿锵而轻清的;也找一点朦胧的气氛,但让人可以看懂。”

二、“雨巷”“姑娘”“伞”,是美丽的意象

《雨巷》中的意象并不多,主要是雨巷、姑娘(丁香),反复出现强调、凸现,始终让读者牢牢地把握着这简单的“点”不放,加入叙事把散落在文中的其他意象有机地串聚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是明朗的,这首诗给我们带来的美感,正在他行文的单纯明朗上。然而,这种“美感”会妨障我们对诗人“忧怨”的理解。我们在品读“姑娘像花”的美感时会削弱文中“冷漠、凄清、惆怅”的诗境。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雨巷,是江南独有的。所谓“大街小巷”,可见巷是有别于街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可见巷是幽深的、安静的;“万人空巷”,可知“巷”是与家联系的、私用的。江南多水、多雨,这巷有了水(雨),便是潮湿的,有水气的,朦胧的!

如果这女子匆匆地赶路,那便是归家。

如果这女子彷徨地散步,那便有忧郁。

就像丁香花一样忧愁与凄清。

南唐的李Z在《山花子》中说:“丁香空结雨中愁。”

姑娘,我们虽是陌路,

却有着一样的愁情……

姑娘,把姑娘比作花,戴望舒不是第一人;把花比作姑娘,戴望舒也不是第一人。然而,姑娘是花,花是姑娘,既是丁香又是姑娘的,让这两个意象重叠交织的,戴望舒是第一人!艾青在《望舒的诗》中说:“他(戴望舒)的诗里的比喻常常是新鲜而又适切。”

伞,本是雨中之物;油纸伞,是江南的特色;这便有了江南雨中的情趣。伞,是油纸的,浑圆的形制,精细的做工,透明的色彩,既是一种艺术的道具,又多了一份胭脂气――这便有了女性的色彩,便是一道风景了!我们可以称油纸伞为“女儿伞”。如华盖一般,在少女的头顶一张,用伞遮雨也往往遮住了人,那便是具有了一种风情!传说中“白娘子借伞”的故事在发生在江南――躲雨也好,借伞也罢,总要一方有伞,一方无伞;这样才能一来二往,生出情来。可是,戴望舒却不这样给我们布景。“姑娘”与“我”各有一把,这便只能可望而不可即了,想擦肩而过怕都是不可能。因此,“姑娘”似乎成了“雨巷”中可视的一道风景: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我”也是这诗中的风景,却并不一定是姑娘的对应物。两把伞最终把“我”与姑娘分成两个世界的风景。姑娘“太息一般的眼光”和“我”的忧伤都是在这“颓圮的篱墙”。“姑娘”与“我”,是诗人作品中并不相交的意象――甚或是诗人自己的“两个形象”!巷,把风景的空间压缩到了最小的程度,集中地反映出诗人的情绪。但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我”却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诗人在这条狭窄的路上,并没有找到自己的未来(梦想)――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

三、“颓圮的篱墙”是一个怪怪的意象

诗人为什么要选择一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词境,而又充满无果的遗憾呢?在众多优美的(不是壮美的)的意象里,为什么要加入一个“颓圮”的意象呢?先从《雨巷》的结构来看。第一节是“起”,第二、三节是“承”,第四、五、六节为“转”,第七节为“合”。这样构成了:“我独行,有一个希望――希望出现了――希望与我擦肩而过――我独行,有一个希望。”在“转”的四、五、六节中又分为“走近――走尽――消散”三个阶段。正是在“走进”中出现了一个情感的拐点。

我彷徨的地方是雨巷,

我消散的地方是篱墙,

也就是雨巷的尽头,

也就是我希望的地方,

在雨巷的篱墙,那里是“颓圮”的地方,

――诗人还在路上。

这种错位,并没有引起诗人激烈的情感碰撞,诗人并没有追上去,至少没有追到那堵篱墙……他又撑起油纸伞,走在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在寂寥的雨巷中流浪――流浪

刚才,我还想着刚才

消了丁香一样的颜色

散了丁香一样的芬芳

走尽了那颓圮的篱墙……

诗人明明遇到丁香一样的姑娘,白白地看着她从自己的身边走远了,而不知“珍惜”――不可思议的是诗人却孤独地在雨的哀曲里“欣赏”着希望的消失!因此,他从一个追求者,变成了一个流浪汉――他只走在路上,并无抓住“希望”的希望。全诗的亮点只在“希望”一词上。然而,这希望是迷茫的。因此,如果追溯戴望舒的创作情愫的话,那正如杜衡在《望舒草序》中所说:“(戴望舒)在梦里泄露自己的潜意识。”如果追溯他创作情绪的话,那正如艾青在《望舒诗》中所说:“(这种)感伤的声音,对时代的洪流是回避的。”1926年的秋天,戴望舒加入了“共青团”(,一个进步的组织)。1927年2月,他在参加会议的途中被捕,后被保释。四月的“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反动当局又开始通缉他。他只好躲到了施蛰存家中匿居,这次打击让戴舒望陷入苦闷。

他在此时的《忧郁》诗中说:

我颓唐地在挨过这迟迟的朝夕

我是个疲倦的人儿

我等待着安息

也正是在此时,他创作了《雨巷》。《雨巷》中的忧郁是大革命失败后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忧愁――“个人的愁怨和惆怅同更广大的愁怨和惆怅是相同的,因而也是无法排遣和摆脱的。”

就在这个时候,他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仑的影响。高尔基曾这样评价魏尔仑:“在他那些总是忧郁的,流露出深深苦闷的诗歌里,可以清晰地听到绝望的哀号,以及渴望光明,渴望纯洁,多情善感的心灵的苦恼。”(《保尔・魏尔仑和颓废派》)这也与诗人的个人气质有关。童年的戴望舒曾出过天花,脸上留下麻子,常常被人取笑。他成为有名的诗人后,也还常受到朋辈们的讥笑。这些对戴望舒心理影响是很大的――他是以弱者或不自信的心理开始写诗的。也正在此时,戴望舒可能正在经历着与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的情恋。这对《雨巷》的创作也不能不造成影响。

那时的诗人是一个“疲倦的人儿”,他只是在“等待”,那“希望”似乎用“等待”更好些。他是没有力气,也没有兴趣到那“颓圮的篱墙”的――他只在心里希望,他只在路上等待!那“颓圮的篱墙”,也许正是艾青说的:“所可惜的是他始终没有越出个人的小天地,因之,他的诗的社会意义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雨巷》是一首很美的诗,美在它的音节,美在它的意象,更美在诗人的敏感上――多愁善感的苦恼!

风一样的女子冷漠2

是谁在轻声咏叹青春的哀愁?是谁在高声呼喊青春的迷茫?是我,在岁月的沧桑中叹息,在日复一日的单纯与失落中叹息。

――题记

我自私,我放纵。十七岁,我站在青春的最高处,望我走过的风雨。

自私与放纵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这样的代价,我想我是永远也负担不起的。总会随风而逝的是时间,总会不遇而安的是冷漠。别人的不信任或是我的不诚恳,在我心里,越想越逼真,越想越深情。简单又复杂,羡慕又嫉妒的心情,却始终低着头,在某个角落闷闷不乐地看郭敬明写的悲伤的小说。

传说上帝造人的时候,为惩罚亚当夏娃偷吃禁果,便把一个人撕成了两半,让他们迷失在人群。只有找到另一半,他们才能合成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才能获取幸福,否则,只能痛苦终生。然而,茫茫人海,我们找到另一半的概率有多大?谁也不知道,但从世间许多不完满的爱情来看,似乎很少有人能够找到自己的那一半吧!

从繁华的街道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累得不成样子。点燃一支名谓“黄果树”的香烟。有种不遇而安的感觉,也像是在拼命的躲避。冷漠的烟在我嘴唇边缘燃烧,消耗我失落的孤单。十七岁,能否随梦而飞?模糊的双眼,我站在烟雾后面,在暗黄的空气里安静地等待,等待我在水一方的伊人出现。

远远看去,你走在他的背后。你身穿牛仔,看见你还一样可爱迷人的难掩的笑,自己的苍白更清晰地被无限制放大,涌动着孤立的心灵。这个雨夜黄昏,如同逝去的某个冬天的夜晚。来了,走近了。你不敢多看我一眼,你已经有新的人选填补了你那失落的漏洞。你身上的熟悉的味道,触及我最深情的心有灵犀。一样的打扮,一样的香味。关于我们的有过,或许会因光阴逝去而淡腿,彼此离开只会越来越远。无论怎么看你,你决心已定地要离我远去,走在他的身边。我知道我没有给过你最唯美的幸福,我没有给过你最完满的甜蜜。犯下的错,彼此都不会原谅。手牵手,不回头,消散在人群。

你不说我也知道,就算你说了我也懂,我只想让你看见我在为你哭泣。关于过往,我只会怀旧不会守旧。在别人面前,相信你仍然还是难掩的笑容。所有的嘲笑当作没有。雨中漫步,黄昏泪流,我们不会在伤悲……分开后,各自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另一半。看着你走,我不会再作一次最深情的挽留。你走之后,我会寻找你的替补。简单又复杂,羡慕又嫉妒的心情,依然始终低着头,在某个角落闷闷不乐地看郭敬明写的悲伤的小说。靠小说来打发空虚的时间,被老师提醒无数次,可是没用,因为我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还找不到心灵的归宿。像是一条河流,汹涌奔腾的东流去。于是,整个冬季,没有寒风,没有冰雪,我爱上了郭敬明最悲伤的文字。我也是个孤独的孩子,在小说里,我看到了你们女子梦寐以求的慰藉,我看到了我悲伤的影子。找到了和你相似的孩子,听到了最美好的心声,于是,我把这样一个与你如此相似的女子当作我的另一半,我也一样的找到心灵的慰藉。

借着夜里的走廊路灯,在这空虚无助的光阴里,我看完了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幻城》《1995――2005夏至未至》《悲伤逆流成河》……郭敬明写意的忧伤成了我每天冷漠与自私的玩笑,学小说里面的他们一样生活着。所有关于青春的秘密,都被郭敬明那小子洞穿,而后他又一个一个将它们温柔地撕碎。如此的懂我们的青春,如此地懂得释怀。爱上了他的文字,迷失了自己,习惯了一种诗句的表达。眼泪像是一条河,而诗句的表达却成了我治疗所有创伤的妙药。

不再是做梦的孩子。藏在冬季里的眼泪,被葬送在高山最深处,已渐渐被风干,它已经蜕变成了你的明媚与我的坚强。把青春推向高山,在那里,高处不胜寒,寻找我们的另一半,葬送在那里的青春也不胜寒。忧伤流失,逝去的青春,在寒风中不胜寒!

风一样的女子冷漠3

在中国诗里,雨总是如此多情,它是诗人涂抹自己浓烈感情色彩的一种符号。荣格说,“雨”是包含着集体无意识的一种原始意象。是啊,雨在诗中最能燃起轻愁,尤其这江南小巷畔的暮春之雨。戴望舒《雨巷》中雨的底蕴的确是丰富、复杂、斑驳和陆离的。

一、暗示一种情绪

“哀怨渐生小巷里,苦闷总在雨声中”,雨一旦入诗,它往往是人生失意及其所伴生的忧郁伤感情怀的心灵寄托。白乐天在《长恨歌》中不是写道“玉容寂寞泪阑千,梨花一枝春带雨”吗?你瞧瞧,因了梨花带雨的比喻,在朦胧婉约的古典意境中,连杨玉环的忧郁和感伤也显得如此美丽,魅力无穷。再看戴望舒的《雨巷》,―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把作者凄迷、怅惘的心情,传达得淋漓尽致,而其妙意,全出自此“巷”中的“雨”意,可谓摄人魂魄!这正应了一句古诗:“江山惨淡真如画,烟雨空自一奇”。这种带有朦胧婉约意韵的艺术空间的造成,正与中国传统美学的雾中看花的审美习惯相吻合。宗白华先生说:“风风雨雨,也是造成间隔的条件,一片烟雨迷离的景象是诗境、是画意。”雨的意象在其中所起到的媒介、点化和濡染的作用,委实不可小觑。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从古至今的诗人们,总是“自移一榻西窗下,要近丛篁听雨声”,“檐前偏爱枕边听”了。在这里,迷烟雨,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图画,而画中隐隐传来的雨声更是动人的天籁。同时,它也恰恰是人们丰富而多情的心灵的对象化,是其生活理想、憧憬与追求的生动而形象的写照。唯其如此,诗歌中的雨的意象,才能带有明丽清秀、洁净晶莹、形神兼备的古典美学风韵。雨的意象,透过诗作中特定的空间感和时间感,所汇聚的即是诗人波澜壮阔、斑驳绚丽的情感世界,而且正是它,赋予了《雨巷》中雨的意象以眩目的美丽光环。

二、提供一种背景

雨意愈是凄凉,它所反映的诗人愈是郁闷。雨,成为诗人情感活动的“场”,并构成抒情背景。这背景愈是萧索凄凉,它所反映的诗人的悲哀沉痛愈是深刻和细微。于是在这一意义上,诗人笔下的雨的冷暖常常不是或不只是温度意义上的感觉,而是或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情感表现。古典诗词中常常写到“寒雨”“冷雨”“凉雨”,往往喻示着诗人内心的压抑与悲凉、矛盾与痛苦。凄风苦雨为诗人的生命悲凉提供了广阔而深邃的心灵抒情空间。“凄风苦雨”一旦与诗人的愁苦心境相遇,它就成为一种悲凉无奈的标签。雨水中汇聚了诗人的泪水,雨声在倾诉着诗人的哀愁。在哀愁的诗人看来,雨水仿佛是天的泪水,而泪水长流恰如雨水滂沱。因此,有“天人同泣”、“雨泪同滴”的说法。这样一来,“愁―雨―泣”便构成了传统文学中雨的意象的典型抒情形式与审美内涵。戴望舒的“愁”是什么呢?联系写作背景,可以是理想幻灭的阵痛(当时大革命失败),可以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苦闷(这里“占娘”可能真是作者暗恋的某个红颜),也可以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美好的东西总让人有距离感、无力追逐感)。而这种阵痛、苦闷、惆怅,完全通过雨的描写来表现,增添了一种迷幻和忧郁的色彩。此外,“雨”还给诗中“丁香姑娘”设置一个梦幻般的背景。“楚雨含情皆有托”,作为中国文学中传统的抒情意象,“雨”淅淅沥沥地不知打湿了多少诗歌啊!

三、衬托一个人物

我印象里的雨,总是和江南的女子联系在一起的。滴水的飞檐,涟漪阵阵的河道,长着青苔的石桥,婉约油亮的青石板小巷子,随着“笃笃”扣击路面的音律,走过一位娉娉婷婷的江南女子,她必定是撑一把古朴的油纸伞,而那素净的伞架必定是竹子做的,朴素的伞面也必定带着怀古情节,她轻握着它,在细若琴弦的雨中渐近或渐远,青丝和肩头不经意间被雨水濡湿了,心灵却因为这份濡湿而温润鲜活起来。这温和的江南雨已成了诗人心头的揉弦。没有什么比雨更能让“丁香姑娘”显得“哀怨又彷徨”了,也没有什么比雨更能让“这女郎”染上“丁香一样的颜色”,着上“丁香一样的芬芳”,带上“丁香一样的忧愁”。贾宝玉曾言,女儿是水做的。雨也即是水,让”丁香姑娘”穿雨而行,岂不更能勾勒出她“冷漠、凄清、惆怅”的艺术形象?面对《雨巷》,读者脑里总会浮起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在风雨中独步、彷徨。雨洒在她瘦弱的身上,雨老是停不下来,像忧伤、像幸福笼罩着心灵。雨,既润泽了诗人的彩笔,又潮湿了读者的思绪。雨滴在雨巷中,也滴在诗人的心湖,溅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那波动的只是哀怨吗?雨巷中的雨幕,围起一片朦胧,很多东西,你很难看得清楚。

和着雨声,重读望舒先生的《雨巷》,那是别样的温婉、深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思念可以是悱恻缠绵,也可以像雨一样瓢泼。静静地徘徊、徜徉在望舒先生编织的如雨丝般的轻愁中,想那时,真需要一个丁香一样的女子,踩着细雨的韵律,翩翩地从雨中走来,舔噬自己心灵深处的寂寞与忧伤。

风一样的女子冷漠4

他是她的导师,刚从国外回来,两个人在江边散步,江上万点灯火,整个城市如同一座豪华的游轮。他的灰风衣,她的白围巾,飘动如纠缠的心事。路过一家西餐厅,他很绅士风度地邀请她进去坐坐,她穿高跟鞋的脚正走得酸麻。

他为她点了一道提拉米苏,自己则来一杯热咖啡。

柠檬色的奶油咖啡色的巧克力慕司棕色的可可粉,错落有致地盛放在精巧的玻璃浅碗里。那样稳重丰富的颜色,既不像香蕉船那样色彩斑斓的轻佻,也不像芝士蛋糕那样单色调的沉闷枯燥。就像眼前这个大她近20岁的男人,从容,优雅,一举一动拿捏得恰到分寸。他白皙修长的手指端着咖啡杯子,轻轻地啜饮,全身是青嫩男生模仿不来的儒雅味道。

喝咖啡的间隙,他告诉她:人常说食色男女,这饮食和男女之事都需要棋逢对手,才能各得其所,酣畅淋漓。这精致甜美的提拉米苏正适合你这样的女子……他将手覆在她纤细冰凉的手指上。她脸红了,奶油色的皮肤像泅开一朵嫣红的胭脂。

她喜欢提拉米苏柔的粘滑,甜蜜的口感,就像甜柔的夜晚包绕浸透身心,分明是一场甜蜜到沉醉的沦陷。

虽然知道他君已有妇,还是欲罢不能,飞蛾一样赶赴一场爱情的盛宴。

每次欢爱后,他都请她吃提拉米苏,哪怕是深夜两点。

不知不觉,最美的青春已滑过四年,像一道提拉米苏吃到最后,已是杯冷羹残。那次在家她失态地打翻了刚冲好的热咖啡,抽泣着向他要一个未来。

他依旧是那么温良谦恭波澜不惊,轻轻地用纸巾拭去她手背上的咖啡迹子,低声说:我能给的,都已经给了,也――只有这么多了。语调平淡无奈到悲凉,然后,抽身离去。

她坐在地板上无语凝噎,手背被热咖啡烫了的地方,突突地跳,热辣地疼。壁橱里是他从巴黎给自己买的貂皮大衣,真丝晨楼,长衫短裙,满满当当,像一场华丽寂寞的等待,手指上是十克拉的钻戒,他夜里小心地给她套上……唯独没有让一个女人现世安稳天长地久的未来。

她从壁镜里看到自己泪痕下的脸,苍白,憔悴,不复奶油一样的顺滑光泽,像一只失了水分的水果,甚至在光洁的额头竟然起了几粒丑陋的小疙瘩。

她突然觉得胸腹冰凉空洞,想要吃一点温热暖胃的东西,打开冰箱,只有一碟又凉又腻的提拉米苏。那天她翻一本时尚杂志,上面说,提拉米苏是意大利式的甜品,既不像开胃菜那样酸凉,冷漠,也不像大鱼大肉那样厚重油腻,它可甜可酸,味道多变。成为都市女子的新宠,但因太过甜腻,食久了容易上火,起青春痘,小疙瘩,故只能做饭前餐后的点缀,不能拿来当饭吃。她幡然醒悟,想起他的妻子,那个每日做好三餐在家等他的女人,她那样平凡粗糙,他却不离开她。

65 591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