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精编4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海洋生物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海洋生物1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实验教学 改革 探索
海洋生物学是研究海洋中生命现象、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海洋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也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海洋生物学实践性很强,实验是整个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训练学生才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切实掌握海洋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特征和研究方法等。实验操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淮海工学院海洋生物学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我在长期的海洋生物学的实验教学中,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与不足,通过对实验内容的不断整合与优化,对实验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改革与探索,参考兄弟院校海洋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成功经验,以“面向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为目标,采用适合学生实际的海洋生物学实验课的可行性策略,激发学生实验动手的主动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全面培养了学生实验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海洋生物学的实验教学质量。
一、严格实验规范,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海洋生物学实验的主要目的不仅是增强学生对极其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的感性认识,而且是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研作风。实践教学经验证明: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因此培养学生技能是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重点内容。我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很差,缺乏基本的实验常识与素养,对大多数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一般药品、试剂的配制知之甚少;还有的同学在实验中存有一定的畏难情绪,缺乏主动性等,这些可能与他们以前上中学时实验课不受重视或开设较少,缺乏基本训练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从理论教学开始就向学生阐明本门课程实验的重要性,强调实验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环节,指出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专门在海洋生物学实验指导书中增编了《实验室行为规范》、《学生实验守则》,以及《海洋生物采集调查方法》等内容,明确了海洋生物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要求及实验方法等,从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规范的实验。此外,还对实验室所配备的各种重要仪器编订了简明易懂的使用操作规程,以便学生规范使用。
为加强学生的基础训练,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着重通过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实验技能。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要领及方法步骤,等等;实验时要爱护仪器设备并熟练使用,严格按规定完成实验操作,独立完成实验报告,讲究实验卫生等。在分组时基本上是一人一组,严格要求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实验,这样不但使每位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老师能亲手指导每一位学生,便于及时发现问题,纠正操作中的错误。如在浮游生物的观察实验,学生做的临时装片有的会出现小气泡,有的观察不久即出现龟裂花纹,还有的水样会溢到盖玻片上,教师可及时指出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要求学生重新制作,反复训练以达到熟练掌握其要领。在海洋生物学实验中其他的基本实验技能如显微镜、解剖镜的使用和维护技术;生物绘图技术;常用试剂、染色液的配制方法;海洋生物标本的采集、分类、鉴定、计数、固定及保存方法;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实验报告与实习调查报告的规范写作能力等都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熟练掌握与应用。
二、 广泛采集海洋生物标本,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标本的观察与鉴定是海洋生物学实验最基本的内容,也是贯穿整个实验的一条主线。海洋生物种类丰富多样,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但各门类极具不平衡性、不均匀性,并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因此,每次实验课前海洋生物标本的准备和选取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突出常见的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种类,而且要体现出其物种的多样性特点。在海洋生物学实验课刚开设的头几年,标本的采集往往依赖教师个人去进行,受季节、地域、气候、工具等各方面的影响与限制,很多样品较难采集,尤其海洋中种类少的一些门类(如蓝藻、绿藻、轮虫,等等)中的样品更难随时采集到,因此实验中可供观察的种类较少,教学内容也显得较单薄,大多只能开展简单的验证型实验,不利于学生从多样性的实物观察比较中去培养探索的精神,也不利于激发学生探求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世界奥秘的兴趣。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海洋生物标本的采集。
其一,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不仅组织有兴趣的部分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去学校附近的海边或海水养殖池塘随时采集实验用活体样品,而且鼓励同学们利用周末、节假日去各地海边游玩的机会有意识地采集当地的标本。这样既丰富了标本的来源,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认知海洋生物的积极性。其二,密切同当地有关海水养殖、育苗企业的联系,利用帮他们鉴定水质机会,固定和保存样品。利用他们靠近海边的优势,请生产企业及时采集活体标本(如沙蚕、小型甲壳类等)以供实验随时使用。其三,实验室及有关研究室对一些具有科研价值的种类进行常年活体纯种培养,主要是海洋浮游生物(如螺旋藻、扁藻、变形虫、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这样不仅可随时提供实验活体观察之用,而且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纯种分离和培养技术。其四,加强同当地海洋管理、科研等部门的合作,尤其近几年来我们同国家海洋局连云港海洋环境监测站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成为学生实习基地,而且在项目合作中收集了江苏沿海不同季节、不同海域中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及潮间带生物中极为丰富的标本种类,极大地充实了实验材料。其五,充分利用本院的海洋馆生物标本资源。从1958年开始,本校就有意识地对海洋生物标本进行采集和积累,在学院充分重视的基础上,加上采购、校友捐赠等渠道我院创建了江苏高校中唯一的一座近千平方米的海洋馆,内有各种大中型海洋标本两千余件;同时建有100多平方米的海洋生物教学标本室一间,固定保存有中、小型标本近千种,包括已近绝灭的长江鲥鱼,从而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强力支撑。
三、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整合实验内容,变革方法类型。
由于我们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标本资源和便捷的采集途径,这为我们不断调整和优化实验内容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首先,在实验材料的安排上,尽量选取当季海水中的样品,并与历史季节、不同季节的标本相比较,做到以观察固定标本为主,着重搭配一些代表性的活体种类。其次,在实验内容上与生产实际和科研紧密结合,体现当前海水养殖与育苗以及海洋渔业资源等的现状,调查相关水体的海洋生物种类组成、类群分布特点、现存量、初级生产力等,并根据其与生存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动态系统评价水体水质污染程度和渔业生产潜能。这样不仅使学生及时了解海洋生物种类在生产环境中的重要性,而且使学生学习了海洋生物调查的全过程,进一步加强了对科研技能的培养。最后,在实验类型方法上,逐渐由以往的验证性实验为主过渡到以创新性、综合性实验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做海洋生物实验时,不再是单纯地对某一门类的生物进行观察鉴定,而是综合起来进行多样性分析比较,如分析不同海水水体(或季节、年份等)环境中浮游植物(或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等)的类群分布特点、潮间带生物种类组成特点等。这样不仅使实验课上得内容充实,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技能。
(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教学情景。
学生在学习海洋生物分类时通常感觉比较枯燥,对物种形态结构的记忆尤其头疼。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我选择多种实验教学方式如动画、录像、图片、多媒体课件等,以精彩的海洋生物世界为主题,把每次实验所涉及的一些代表生物种类的栖息环境、运动方式,以及不同观察角度的形态结构特点等形象逼真地予以展示,可使学生对海洋生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比如在海洋浮游生物实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数码显微镜的显示下:曲舟藻和布纹藻分别具有美丽的斜条纹和直条纹,但又都具有相同的运动构造――纵沟;原甲藻像瓜子一样只具有纵沟,而裸甲藻还具有横沟,但其都像树叶一样飘转而下的运动方式;乌贼幼体大小不过2厘米,但其触手、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等都清晰可见,尤其喷水倒退的运动情景都可使学生过目难忘。其他如颤藻、扁藻、布氏拟铃虫、中华哲水蚤、长腕幼虫等的形象展示都可激起学生探求海洋生物奥秘的兴趣。
(三)坚持实验室开放制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在长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实验课仅靠教师的讲授来让学生掌握知识,已远远落后于现代教育的理念和宗旨,也与海洋生物学专业教学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全面开放海洋馆、标本室及相关实验室。学生可随时预约来进行标本观察、鉴定及解剖实验,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己设计实验内容,真正体会自己实验成功的喜悦。
(四)强化野外现场调查实习,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质。
海洋生物野外实习是课堂实验的综合与提高,是整个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锻炼和培养。我们通过实习动员使学生了解实习目的,海滨地区的基本情况、实习要求、分组及准备工作;通过对海水性质、潮汐运动、海岸底质特征的认识,了解海洋生物生活的环境条件;通过对基岩海岸生物的采集、观察和描述、了解基岩海岸的生物多样性、形态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通过对沙质海岸生物的采集、观察和描述、了解连云港沙质海岸的生物多样性、形态结构特征和生态习性。通过对灌河口海洋生物的采集、观察和描述,了解河口生物的生态特点和形态特征,学会分析海洋生物之间的异同点,能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完善实验课考核方法,力求反映学生真实水平
实验考核是检验实验教师授课水平,以及学生是否掌握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的重要环节。为了能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我们建立多元成绩考核评定方法。实验考核分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前者重点考核学生实验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以闭卷形式进行考核,后者重点考核学生现场操作能力,操作项目按照教学大纲预先拟定6套以上,考核前抽签决定考哪一套,一旦抽签成功就立即进入考场,力求反映学生真实的实验技能和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魏士平,苏新。海洋生物学实践教学初探[J].中国地质教学,2007,16(1).
[2]徐敬敏。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2).
[3]白秀娟,卢伙胜,肖寿松。海洋生物学实验及实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J].水产科技,2008,(6).
海洋生物2
海洋生物小知识:
三叶虫大多适应于浅海底栖爬行或以半游泳生活鲨鱼早在恐龙出现前三亿年前就已经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过四亿年,它们在近一亿年来几乎没有改变。鲨鱼,在古代叫作鲛、鲛鲨、沙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以号称海中狼。魔鬼鱼喜欢成群游泳,有时潜栖海底,有时雌雄成双成对升至海面。在繁殖季节,蝠鲼有时用双鳍拍击水面,跃起腾空,能跃出水面。烛光鱼其腹部和腹侧有多行发光器,犹如一排排的蜡烛,故名烛光鱼深海的光头鱼头部背面扁平,被一对很大的发光器所覆盖,该大型发光器可能就起视觉的作用。
(来源:文章屋网 )
海洋生物3
关键词: 海洋生物 萜类化合物 糖苷类 生物活性
Abstract Marine organism show some important biological activities. This paper reviews terpenoids and glycosides from marine organism at home and abroad since 2005, and provides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reasonable exploitation and application. Terpenoids are mainly occurred on marine algae, coral, sponge and some fungi by monoterpene, sesquiterpene, diterpene and triterpene. And glycosides with structures of lipid, steroid and terpenoid are distributed to marine algae, sponge, sea cucumber and starfish.
Key words Marine organism; terpenoid; glycoside; bioactivity
海洋是生命之源,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具有高压、低营养、低温(特别是深海)、无光照以及局部高温、高盐等生命极限环境,海洋生物适应了海洋独特的生活环境,必然造就了海洋生物具有独特的代谢途径和遗传背景,必定也会有新的、在许多陆地生物中未曾发现过的新结构类型和特殊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萜类物质是一类天然的烃类物质,其分子中具有异戊二烯(C5H8)的基本单位。故凡由异戊二烯衍生的化合物,其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均称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或异戊二烯类化合物(isopenoids)。但有些情况下,在分子合成过程中由于正碳离子引起的甲基迁移或碳架重排以及烷基化、降解等原因,分子的某一片断会不完全遵照异戊二烯规律产生出一些变形碳架,它们仍属于萜类化合物。海洋生物中萜类化合物主要以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为主,三萜和四萜种类和数量都较少,且大部分以糖苷形式存在。萜类化合物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海藻、珊瑚、海绵、软体动物等海洋生物中,具有细胞毒性、抗肿瘤活性、杀菌止痛等活性作用。
糖苷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按照在生物体内是原生的还是次生的可将其分为原生糖苷和次生糖苷(从原生糖苷中脱掉一个以上的苷称为次生苷或次级苷);按照糖苷中含有的单糖基的个数可将糖苷分为单糖苷、双糖苷、三糖苷等;按照糖苷的某些特殊化学性质或生理活性可将糖苷分为皂苷、强心苷等;按照苷元化学结构类型可分为黄酮糖苷、蒽醌糖苷、生物碱糖苷、三萜糖苷等,海洋类的糖苷大部分是按照此特点分类的,主要包括鞘脂类糖苷、甾体糖苷、萜类糖苷和大环内酯糖苷等,在很多海洋生物如海藻、珊瑚、海参、海绵等中均发现有糖苷类化合物存在。已有的研究表明海洋糖苷类成分大都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菌、增强免疫力等生物活性。抗白血病和艾氏癌药物阿糖胞苷Ara-C(D-arabinosyl cytosine) 1、抗病毒药物的Ara - A 2以及Ara-C的N4-C16-19饱和脂肪酰基化衍生物3是海洋糖苷类药物成功开发的典范[1]。
本篇文章对国内外自2005年来从海洋生物中分离提取到的萜类化合物以及糖苷类化合物进行了总结。
1 萜类化合物
单萜 2005年M. G. Knott等人[2]对从红藻Plocamium corallorhiza中分离得到的三种多卤代单萜化合物plocoralides A-C(1~3)[3,4]进行了活性研究,发现化合物Plocaralides B(2), C(3)对食管癌细胞WHCOI具有中等强度的细胞毒作用,这些化合物具有卤素取代基。倍半萜 从海泥来源的真菌Emericella variecolor GF10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两个新型的倍半萜化合物6-epi-ophiobolin G(4)和6-epi-ophiobolin N(5),化合物在1~3μM浓度时能使神经癌细胞Neuro 2A凋亡,同时伴随细胞萎缩和染色体聚集[5]。这一类ophiobolins是天然的三环或四环的倍半萜化合物,对线虫、真菌、细菌以及肿瘤细胞有着普遍的抑制活性。海洋生物4
关键词:海水淡化 取水 排水 海洋生物
中图分类号:P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140-02
海水淡化又称海水脱盐,是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技术和过程。从海水中取出淡水或除去海水中的盐分,都可以达到淡化的目的。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目前,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有三大类:电渗析、蒸馏和反渗透技术,全世界单机日产量在100 t以上的淡化装置其总的生产能力超过了3×107 m3/d。尽管海水淡化工程蓬勃发展,但是其对海洋生态的影响研究一直以来却相对滞后,本文将就海水淡化厂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
1 海水淡化取水过程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大部分滨海海水淡化厂都是水电联产,与发电厂的海水冷却系统共用取、排水设施[1]。被抽取的海水在滤网和拦污栅的阻档作用下,个体较大的生物被阻隔在外,能进入工艺系统的为小型的浮游生物和浮性鱼卵、仔鱼、微生物等。由于水泵急速抽取海水,致使海洋生物产生机械碰撞损伤。由于海水首先被用作冷却水,所以海洋生物又面临热冲击。一些海水淡化厂为防止管道阻塞人为加入消毒剂和杀虫剂,由此产生化学冲击。取水过程对海洋生物造成影响的主要是卷载效应,即受高速水流的冲击碰撞、热冲击和化学冲击。
卷载效应对浮游藻类损伤率的变化范围为%~%,易损种类主要是蓝藻和绿藻类。卷载效应对浮游动物损伤的程度高于浮游藻类,范围为31%~90%。而且类群间的差别很大,桡足类和浮游幼虫的数量损伤率明显高于原生动物,与其形态特征和体型大小密相关[2]。但是由于浮游生物生殖周期短,繁殖快,且属于r-生态对策型,对水环境的浮游生物总量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评价卷载效应对浮游生物群落的危害时,不应只强调数量的增减,而更要注重对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国外有关报道认为,卷载效应造成幼鱼致死率与幼鱼的体长有关,两者呈负相关关系。鱼体长在14~40 mm范围内,体长每增加1 mm,幼鱼因卷载而造成的死亡率减少约3%。根据东北师范大学环科所的现场实测结果,进入青岛电厂取水系统的梭鱼幼鱼(体长20~40 mm)的致死率为%~%,对体长7~17 mm和20~34 mm仔虾的致死率分别为~%和~%。模拟试验显示40 ℃水温冲击2 min,梭幼鱼死亡率为20%[3]。
2 海水淡化排水过程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因素分析
浓盐水的直接排放
由于海水淡化厂排出的浓盐水是一个持续的和累积的污染源头,这将导致连续破坏附近的海洋生物。浓盐水可能快速沉入海底并危害敏感的深海环境。扩散之后,由于盐度增高而引起周围海水渗透压增大,从而危害海洋生物的正常生活和繁殖,尤其是高盐海水对鱼卵和仔鱼有一定的危害[4]。
排水中的化学物质
对膜法淡化而言(主要指反渗透),海水预处理包括消毒、絮凝,pH值调节、添加防垢剂等操作。蒸馏法海水淡化通常要加入酸或阻垢剂等防止淡化过程结垢,还要求加碱以调节pH值,加氯杀生物,这些化学物质常常随着浓盐水一同排放,从而有可能对排放水域的环境和海洋生物造成影响。
温升
蒸馏法淡化海水则排水温度高于周围海水温度10°F~15°F,反渗透法则水温无较大变化[5]。所以排放水与排水口区域的海水温度差对海洋生物有潜在影响。南海水产研究所[6]报道温排水口邻近水域的鱼卵和仔鱼数量仍然比较丰富,季节变化亦无大异常,但是在种类组成上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南海海洋研究所[7]报道在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排放前、后,水域升温2℃~8 ℃对鲷科鱼类的产卵、孵化和仔鱼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重金属的浓缩
排放水中的重金属浓度较高,其中Cu的浓度高于海水中正常浓度200倍[8]。可以造成附近海域生物中毒,并通过食物链累积影响到高等动物甚至人类,常见的如Cu、Fe、Ni、Cr、Zn。另外排水改变了排水口区域的混浊度以及容氧量,继而对海洋生物有潜在影响,一些光合作用的藻类可能由于悬浮颗粒的大量存在而数量减少,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力受到影响,种群结构也在受影响范围之内。
海水淡化排水过程对海洋生物种种影响的程度取决于环境和水文地质因素特征海面:水深,风浪,海流等等地理因素,还受海水淡化厂排水量的大小,排水管的长短和远近等影响。同时射流稀释和湍流稀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盐度和高浓度化学物质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3 相应措施
渤海海水淡化发展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对于处于半封闭式海域的渤海来说,应特别注意海水淡化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整个渤海角度对海水淡化工程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根据渤海地区的水资源需求量,结合陆域淡水资源分布,合理安排区域的海水淡化工程布局。积极开展对渤海的海水淡化总量研究,必须从整体和分区两个层面研究渤海海水淡化可承受的总量,同时结合工业、生活、生态等功能的海岸线利用规划,优化布局。
优化取水口位置
取水口位置的选择应避开当地经济鱼类的产卵场、洄游场、索饵场等敏感区域。
强化取水口设备
进一步缩小取水口管网口孔径,加强对取水口附近幼鱼、成鱼的拦截。并且在取水口设置监控设备,一旦发现取水口处的鱼卵仔鱼密度高于该海域鱼类繁育期鱼卵仔鱼平均密度时应考虑停止取水作业。同时放缓取水速度,使海洋生物通过游泳减少撞击和夹带。
配备海水沉淀池
对抽取的海水进行预处理,配备海水沉淀池,在海水淡化前对沉淀池内的鱼卵及仔鱼进行拖网回收、放流。或者考虑从近海深井取水,这样就形成一种天然过滤屏障,减少对海洋生物的直接影响。
排水口的设置
尽量设在开阔水域,有利于物质的快速交换,提高混合速率化学物质不易聚集是理想的浓盐水排放区域。而某些封闭水域水流交换慢,化学物质很难分散、稀释、排放浓盐水容易造成局部生态环境破坏。选择排放地时要充分考虑淡化厂周围海水的一些水力性质,还可以采用一些特殊设计,如扩散器来加快稀释、分散、避免浓盐水聚集或沉入海底[9]。
排放浓盐水之前进行适当处理
稀释排放的浓盐水,如用处理达标的生活污水按一定比例进行稀释,减少盐度的突变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加强排水口浓盐水的综合利用
浓盐水经再提炼可用于原盐使用,既可大大减少由于直接排放对海水环境的影响,还不影响原盐质量,又可以减少晒盐时间、晒盐池的占地面积,将大大降低盐田制盐的成本。同时,浓盐水的剩余部分还可提取钾、镁等元素,而这些成分可以作为化学肥料的原料应用于农业。
其他措施
采用生态补偿方法,配合当地渔业部门人工放流,对由于海水淡化造成的鱼卵仔鱼损失进行生态补偿。
加大科研投入,尽量多的获得实验数据和现场数据,从理论上充实现有的不足,进一步加强消减海水淡化环境影响技术的研究力度,研究并推广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添加剂,开展浓盐水综合利用及示范工程研究。
参考文献
[1] 阮国岭。海水淡化及其在电厂中的应用[J].电力设备,2006,9(7):1-5.
[2] 盛连喜,王显久,李多元。青岛电厂卷载效应对浮游生物损伤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83-89.
[3] 盛连喜,侯文礼,赵国。电厂冷却系统对梭幼鱼和对虾仔虾卷载效应的初步探讨[J].环境科学学报,1994:14(1):47-55.
[4] Rachel Einav,Kobi Harussi,Dan footprint of the desalination processes on the environment[J]. Desalination,2002(152):141-154.
[5] Tamim Younos. Environmental Issues of Desalination[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water research & education,2005(132):11-18.
[6] 林昭进,詹海刚。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对邻近水域鱼卵、仔鱼的影响[J].热带海洋,2000,19(1):44-51.
[7] 张维翥。核电站温排水对大亚湾鲷科鱼卵、仔鱼分布的影响[J].热带海洋,1996,15(4):80-84.
上一篇:关于畜牧业养殖精选4篇
下一篇:中国象棋比赛规则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