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与特征【精彩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与特征【精彩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第一篇】

今天的中国,正式进入20__“两会时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召开,寓意着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将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和人民行动。眼下,解读20__年中国两会的维度很多,正如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1日所言:受访学者认为,“四个全面”将成为贯彻今年两会政策讨论的主线,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过程中,有可能将“四个全面”的战略内涵提升到新高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新年伊始,“四个全面”战略走向前台。

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让人耳聪目明,体会深刻,尤其人民日报刊发系列文章,正式拉开了引领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战略布局的大幕。今年的两会,既是深入研读认识“四个全面”的重要场合,也是凝聚力量推动落实“四个全面”的宽广平台。尤其加上“全面”两个字,意义深远,不仅意味着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而其重要性在于,它鲜亮地勾绘了民族复兴的深刻逻辑,从而成为畅想中国愿景、登高望远,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切入点和着眼点。

“四个全面”从去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提出后,开始引人注目。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在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和集体学习中、在春节团拜会上……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强调,让“四个全面”成为备受关注的“新提法”。

“四个全面”之所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于实际上概括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现代化、推动改革开放的四个关键问题,抓住了中国发展的“牛鼻子”。勾画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丽画卷,也将从这一年更加波澜壮阔地展开。

今年两会的重要性,与20__年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有直接关系。这一年,中国处在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之中,增长、转型、改革等融合在一起,短期、中期和长期问题交织在一起。这就决定相当多的重大问题需要在今年加以讨论、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中国的改革发展,在过去两年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但还有相当多的领域面临攻坚挑战,有的需要克服较大困难。

全面依法治国是2014年提出的重大命题,20__年是开局之年,人代会将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如何做实依法治国,各方极为关注。20__年也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以什么态势收官,为“十三五”奠定一个什么样的基础,同样备受瞩目。2014年见证中共“打虎拍蝇”力度不断升级,如何进一步推进从严治党是百姓的强烈期待。

今年两会的一系列热点,包括政府工作的整体部署,从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双中高”到全面深改和扩大开放,从简政放权到结构优化,从创新创业到社会民生,乃至国防和外交,都将在“四个全面”中得到统一。

中国的发展,需要“天人合一”的举国智慧,需要“以和为贵”的包容气象,需要高屋建瓴的全面战略,需要激发经济活力,需要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改革精神。因此说“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中国怎么变,两会内外见。”“四个全面”战略,既是中国发展道路的新指引;也是指明方向、协调步伐、全面科学思维的新要求。今天的中国,需要在“四个全面”战略指引下,从民族复兴大业出发,融汇古今中西、把握时代脉搏,共筑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相关毛概论文:《“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哲学分析》【第二篇】

[摘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蕴含系统思维、辩证思维、科学思维和底线思维的哲学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要坚定不移有方向有原则,全面依法治国要礼法并举有共产主义信仰,全面从严治党要强调居安思危扎牢制度笼子。要以总揽全局的战略眼光,发扬钉钉子精神,将好的蓝图一干到底。

[关键词]四个全面;系统思维;辩证思维;科学思维;底线思维

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有一个渐进过程。2012年11月,党的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年10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重大要求;2014年12月,在江苏考察调研时第一次提出“四个全面”的重要思想,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1];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对“四个全面”进行了集中阐述,标志着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基本形成。

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哲学分析

1.“四个全面”战略的系统思维。系统思维坚持整体观,指把对象作为整体,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

“四个全面”是一个大系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到2020年必须实现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全面从严治党是重要保障,它们有机统一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事业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新发展。党的提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p19,并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系统观。2000年,我国迈进了小康社会的门槛。但我们达到的小康是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故而2012年党的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是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事业,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是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须重点解决和关注的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调: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改革不仅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还要求协调推进党的建设、国防军队建设等的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提出要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还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系统地将依法治国从命题提升到基本方略的高度。

“全面从严治党”,就要坚持协同作战,系统反腐成新常态,致力于打造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从严治标,“苍蝇老虎一起打”;依规治党,党纪严于国法;跨境治腐,追赃追逃;依托网络平台,“开门反腐”;权力公开透明,铲除滥权寻租土壤,构建“既管才德,又管财产”的党内监管网络和诚信体系。

2.“四个全面”战略的辩证思维。辩证思维,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核心、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四个全面”处处体现着唯物辩证的思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导方针。全面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要深化,首先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要协同发挥作用,既要讲“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要讲“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们要讲如何分好“蛋糕”,更要讲如何做大“蛋糕”。

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3]p138。法治本身就包括维稳和维权两个方面,维权是维稳的基础,维稳的实质是维权。反腐倡廉要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和政治清明。

严厉惩治和严防腐败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要求。对于党的领导干部而言,自身必须严于律己、杜微防渐、警钟长鸣,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3.“四个全面”战略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也叫科学逻辑,即形成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它是真理在认识的统一过程中对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科学思维必须遵守三个基本原则:一是逻辑性原则,要求严密的逻辑性,达到归纳与演绎的统一;二是方法论原则,要求辩证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三是历史性原则,实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性统一。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老百姓生活有了根本性改变。但粗放式发展付出了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生命受污染的威胁等的沉重代价,加上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这种旧常态难以为继。中央全面总结发展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势,做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

我国改革开放首先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然后对之进行理论总结,最后把理论和实践成果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制度来确定。

全面依法治国的形成过程就是科学思维的过程。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我国现行宪法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深刻吸取““””的沉痛教训,借鉴世界社会主义的成败得失,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同时它不断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等,全国人大对我国宪法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了必要的修正。

从严治党也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科学思维。围绕以严治党的反腐倡廉,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4.“四个全面”战略的底线思维。底线思维,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思维,就是所谓“从最坏处着眼,争取最好的可能性”。

惠民生始终是我国经济工作的根本落脚点。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体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社会政策托底的思路。强调守住底线,既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保障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

同志告诫人们,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改革是有底线的,要有底线思维,哪些能改哪些不能改要有清醒的认识,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执政以来,领导新中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的胜利,但也面临着一党长期执政的内外部困境。从外部看,世界现代化带来民主化浪潮的全球化,西方的意识形态一直质疑和批判一党长期执政。从内部环境来看,一党长期执政易产生腐败的温床:由于长期掌握国家公共权力,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长期控制国家资源和利益的分配,拥有较大的腐败机会和便利。在这种内外交困趋势下,执政党“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执政能力的诉求是针对这一危机的主动努力,“要求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需要底线思维。

三、“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实践方向

1.经济建设: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指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经济增速换挡阶段演化。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粗放增长型向质量效益集约增长型转化;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时期。经济新常态是为了获得更大更优的发展动力,发展得更好。

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政府要从以搞建设为主转变为以做好服务为主,为企业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经营环境,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企业以过去靠规模效应获利,追求上新项目或扩大产能,新常态下必须抓住新技术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进行供应侧改革,靠转型创新升级。

2.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有方向有原则。其一,坚定不移参与经济全球化,扩大对外开放。中国历史上有错失发展机遇的历史教训。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对外贸易长期出超。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发生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但是,“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却不看这个世界的大变化,夜郎自大,闭关自守,拒绝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后,在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就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直至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4]p426。全球化时代,只有融入才能脱困。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释放出重要的信息:我们将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其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独立自主。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指出,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p67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独立自主一是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搞建设,二是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3.全面依法治国:礼法并举,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依法治国首先要弘扬科学精神,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律经济、规则经济,法治思维是规则思维、程序思维、建设性思维,即以宪法法律作为思考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将宪法法律作为一切行为的首要准则和方式的一种思维方式。要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人类生活分为三个基本层次:终极信仰层次、社会交往层次和个人的心性修养层次。其中终极信仰属于形而上范畴,社会交往属于规范范畴,而个人心性修养属于美德范畴。三个层次中,能被制度化的只有“规范”这一层次。此外,法律、制度是针对人性存在不完善而设计的,法治以维护权利为目标,以人性恶的一面为依据,主要以惩戒为手段。

我们追求的中国梦和幸福社会,不是制度严密、执法无情、动辄得咎、处处提防的社会,相反,是人人觉得被别人尊重、相互与人为善、人们安居乐业的和谐融洽的社会。礼治也尤为重要。其是以人性善的一面为依据,主要以教化为手段,对人性予以正面引导的激励。

4.全面从严治党:居安思危,扎牢制度笼子。居安思危才能“治大国若烹小鲜”。党长期执政的和平安逸环境,容易使党丧失危机意识,产生精神懈怠。居安思危,就是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革命时代,毛泽东提出非无产阶级出身的党员要思想上入党。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除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还要时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理论创新跟上实践发展;以党的一系列思想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提高理论水平;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扎牢制度笼子,从震慑贪腐到制度约束权力。既打“老虎”,又拍“苍蝇”,“老虎”“苍蝇”一起打,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待。我们党历届领导集体特别是以为的党中央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采取的有力措施、树立的鲜明旗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最重要的不在于出现腐败之后反腐,要“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3]p388,形成不敢腐、不易腐的体制机制,用制度约束权力,源头治理。这是当前党的建设和治党的重要内容和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4-12-15.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第三篇】

2月26日,市委中心组举行2015年第二次集体学习,深入学习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和要求。市委书记白玉刚在集体学习结束时作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紧从严从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确保全年工作开局良好。

市委副书记、市长廉素,市人大会主任龚毅,市政协主席王建国等四大班子在家领导,市法检两院主要领导、市直各部门及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自治区各有关垂直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学习。

本次集体学习利用一天时间,特邀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巡视员、博士生导师刘春,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分别就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和要求作了专题讲座。刘春和姚景源围绕学习主题,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对中央的一系列新理论、新精神、新要求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解读,使我市领导干部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经济发展新常态有了更加清晰、更加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对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系列重要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白玉刚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此次中心组集体学习为契机,全面理解、深刻认识和把握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实际行动把“四个全面”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要围绕全市发展大局,把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鄂尔多斯凝心聚力、转型发展、创新创业、再铸辉煌的基本目标,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新常态下鄂尔多斯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基本方针,把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常态下鄂尔多斯转型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为鄂尔多斯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的基本要求,在思想上要牢固确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行动上要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上要把“四个全面”落实到方方面面中。

白玉刚强调,我市2015年工作任务重、考验多、要求高、时间紧,各级领导干部要立即行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到各项工作中。要迅速从节日氛围中收身收心,立即进入工作状态,按照市委三届六次全委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两会”的部署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从紧、从实、从严抓好各项工作。市四大班子和各地区各部门“一把手”要切实把各项工作真正抓在手上,把完成任务作为最起码的纪律要求,层层分解任务,明确时限要求,强化纪律意识,加强日常考核,拿出真办法、硬措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努力把工作往成做、往好做,确保实现一季度良好开局,为顺利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打好基础。

白玉刚要求,市四大班子和各地区各部门“一把手”要做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表率,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高度的自觉自信,团结带领本地区本单位领导干部全力完成攻坚克难、转型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系列要求,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切实管住自己、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努力建设一支靠得住、有能力、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充分调动广大干部队伍以更加饱满的工作激情和干劲积极投身到推动鄂尔多斯转型发展的各项工作中,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相关毛概论文:《试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与特征》【第四篇】

摘 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提出来的,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主攻目标。

关键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首次提出了“四个全面”这一新的重大战略思想。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过程

像任何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成果和我们党其他重大战略思想一样,“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一夜之间凭空产生的,其形成有着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背景,经历了一个逐步探索发展到飞跃的过程。其中每一个“全面”也都是逐步提出经丰富完善而形成的。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形成

改革开放之后,在谋划和构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时,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了“小康”目标。在邓小平战略构想的基础上,党的十二大和十三大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部署: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们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们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小康”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02年,党的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并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新“三步走”构想,即: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本世纪末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07年,党的进一步发展了“小康社会”的内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范畴,要求全党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明确指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进一步丰富了小康社会的内涵,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布局。

2014年12月,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行整合,提出了“四个全面”这一新的重大战略思想。2015年2月,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明确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科学、辨证地对“四个全面”进行了定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小康”理想,经过3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新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战略目标。

(二)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的形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此后30多年里,我国改革从农村向城市,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到党的建设制度,范围不断扩展,层次不断深化。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党的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改革,不仅对多方面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作出部署,而且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党的强调,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

2012年,党的进一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以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全面、系统部署。2015年2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三大战略举措之一纳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之中。

(三)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举措的形成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长期以来,人治盛行、法治不彰,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妨碍了国家的和谐安定,阻碍了民族的发展进步。因此,我们党一直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着手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开放之初,鉴于““””中对法制的践踏破坏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的沉痛教训,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并完整提出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无法必究。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还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党的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党的强调要坚持和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2012年,党的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法治建设作为中央全会的专门议题,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2015年2月,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三大战略举措之一纳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之中。

(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举措的形成

党中央历来重视党的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成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具体实践。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把从严治党作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1992年党的十四大首次把坚持从严治党载入党章的总纲,进一步肯定了从严治党方针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命题和任务。2012年党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014年10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对从严治党进一步提出要求,对全面、科学推进从严治党作出系统论述和重大部署。

2015年2月,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三大战略举措之一纳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之中。

从以上每一个“全面”的提出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从改革开放之初把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阶段性目标,到党的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立了“一个全面”的战略目标,到党的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再到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部署,直到2014年12月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并在2015年将“四个全面”整合定位为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发展到实现质的飞跃,成为成熟、定型的战略思想过程。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要特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大局、审时度势,提出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明确的目标指向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着明确的目标导向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初步实现”,也不是“局部实现”,二是全面实现,是“五位一体”的,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样的小康标准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高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要求,分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提供发展动力、营造有序环境、巩固领导核心的作用。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不是终极目标,而只是阶段性目标,是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一步,将为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目标所指。

(二)清晰的战略路径

党的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个方面都已形成了清晰的规划和布局。从全面深化改革来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从16个大项、60个小项、336项具体举措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的部署,关注改革领域的每一个方面、要素和层次,注重各领域改革的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的耦合性。从全面依法治国来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了18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勾勒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愿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分析。从全面从严治党来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的八个要点,为新形势下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从严治党作了再动员、再部署,保证了我们党始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总之,我们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的规划和布局都是十分清晰的。

(三)深远的全局思维

“四个全面”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基于对国内外发展形势的科学判断而提出的,体现了深邃的战略性、全局性思维。

一是有效统筹国内各方面发展。从国内形势来说,结合对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人生,从战略高度作出了我国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从“四个全面”的广度、深度来看,“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方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而“四个全面”整合为一个战略布局,则更加鲜明地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

二是有效统筹国际大势。从世界形势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来说,在新的国际格局和既有的国际规则框架下更好地与世界合作,有效应对西方鼓噪的我们可能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消极影响,需要我国向世界展示一种新的“世界观”,努力构建新的世界格局。“四个全面”有助于西方全方位了解中国的法治战略,有助于为中国延长和抓住法治的历史机遇期。

三是有效统筹治党与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才能重塑党的形象和威信、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贯彻落实好“四个全面”,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

(四)强烈的担当精神

“四个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政治自信和责任担当。

一是表现为对实现民族复兴的追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做一些什么工作,应该肩负起什么样的责任,承担什么样的使命,贯穿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每一个方面。

二是表现为攻坚克难的精神。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这是一场艰苦的奋斗,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执政地位和更好为人民服务的担当。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建设带入升级版,坚持以抓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严明党的纪律,规范权力运行,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显示了党的领导集体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对历史负责的精神。

65 47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