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意见(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班级意见(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班级意见1

对话管理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管理。在对话管理过程中,学生既是管理对象,又班级管理者。在对话管理过程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参与班级管理事务,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可以更好的构建民主人文的班级管理模式。对话交流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效沟通方式。把“对话”引入班级管理,倡导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班级管理的迫切要求。在平等对话教学的条件下的班级管理要注重人性化,理应贯穿“对话”的管理艺术。班级对话管理,指的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与协商的形式,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对方意见的相互交流,在平等交流意见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平等的交融,在平等的基础上对班级事务进行协商。是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和班级契约并共同践行的班级管理模式。对话管理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接触,以活动为中介,旨在建设班级的良好形象,使学生联合起来,反思学习、生活现实,改造班级。通过对话和交流,学生才更加了解自己的需求,了解别人的愿望,了解班级规约,了解班主任的意图,在这样的基础上去改造自我、影响他人、构建和谐、充满活力的班级。班级“对话管理”和常规的班级管理相比具有更有效,目标更明确的特点和优势。

1.管理的目的性明确。

班级管理中,要让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学生才能知道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只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目标,学生才能更好的遵守。学生对班级管理的理解和支持,决定了班机管理制度执行的效果。新课程要求课堂上实行平等对话,在班级管理中也应该实行平等对话。有许多老师总认为小学生缺乏自觉性,对小学生的班级管理就是老师管理学生,学生只要听话就行,所以表现在班级管理中基本上就是老师说,学生听.制度是老师制定的,学生只有执行的份。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管理,而不是学生主动接受管理。对话管理模式下的班级管理是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的管理事务,对班级的制度,规定都能够参与制定。管理的目标明确,学生也能主动的接受班级制度和管理。在对话式的管理制度下,学生自己参与制度的制定,也就能自觉的遵守自己订立的制度。明确的管理目标,自觉的参与班级管理,是对话管理的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最为明显的管理优势。

2.管理具有开放性。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对象,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在班级对话管理中,学生既是被管理者,也是主动管理的参与者。在班级管理中,对话管理使管理的对象和内容都具有开放性。对话管理既是一种制度,也成为师生相互交流的形式。在班级管理中,开放的管理内容和管理形式,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和接受,使管理更有约束力。

3.管理的有效性。

源于学生内在精神发展需要的对话管理,本质上体现了民主性和科学性,从决策、规约到过程展开、实施监控直至成果的反馈都在全员的推动之下、行动之中,一切都在正常的轨道上高速运行,这样的管理无疑是高效的。

二、小学班级“对话管理”模式的建构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行班级对话管理的前提。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平等的对话,也就不可能有效管理。有许多老师总是恨铁不成钢,动辄就训斥,整天板着脸,使学生敬而远之,你不爱学生,学生又怎么能去爱你呢。据报道,有一个小学老师用针扎不听话学生的手,用烟头烧学生的屁股,有的老师因为学生没有及时完成作业,还罚学生抄写100遍。平时讽刺学生,挖苦学生,甚至体罚学生的老师大有人在。试想,不爱学生的老师怎么可能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呢,你不爱学生,学生怎么又可能喜欢老师呢。没有爱的德育是不会有效果的德育,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可能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对话管理模式。学生对老师不信任,就不会和老师对话,就不可能自觉的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作用,是对话管理的基础。学生是被管理者,要学生自觉的接受管理,参与管理,就要教育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做班级管理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有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以前他对班上制定的什么制度都看不惯,什么都不满意,总觉得这个制度不合理,那个制度是错误的。自己参与班级对话管理中,他一人就提了20多条意见。在班级讨论中,老师虚心听他的意见。采纳了他关于每月班级举行一次体育活动的建议,并委托他负责组织和安排。后来,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他都能够自觉参加。自己定立的制度,自己更能理解和遵守,对班级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对话管理的内容很多,生活上的管理需要对话,要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在学习上也要对话,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在班级活动的安排上也要和学生对话,吸收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意见。

三、结语

总之,一个良好的管理模式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对话管理”观,克服了许多传统“权力”管理观的弊病,它是一种体现人性、赋予人文关怀的全新的管理观念,它的融入和践行,使班级管理将更加科学化、人性化、艺术化、高效化。

班级意见2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家长委员会

班级是学校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实施学校管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实现家校共建及教育三位一体的重要纽带,班级管理方式和策略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或教育预期的主要措施和手段。作为班级管理与发展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班主任,采取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措施,是创建优秀班集体和保障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

一、把握一个原则:育人

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育人。任何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手段都是为了实现“育人”这个目标。换言之,班级管理的措施和手段是不是科学、有效,其检验标准只有一个,即是不是实现了“育人”这个目标。育人是班级管理的终极目标,也是班级管理实践行动的指导思想。那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何落实“育人”这个内涵和目标呢?育人,就是要落实国家以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方针;育人,就是要求班主任在管理班级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育人,就是要求班级科任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达到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渗透德育元素,深化德育内涵,实现美育目标;育人,就是告诉我们,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整体和个体,并将个体与整体和谐、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果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失去育人这个功能,教育也就不能称之为教育了。教育必须是对人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魏书生“育人第一”的教学理念及儒家对“仁”的不懈追求都告诉我们:教育的一切活动或一切教育活动,必须要以育人为核心。随着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当人们在重新审视和思考当前的素质教育时,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弱化了“育人”的本质。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我们要站在教育规律及教育发展的高度,把“育人”作为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的落脚点与归宿。

二、做好两项准备

思想有了,我们就要围绕思想开始采取行动。我认为班级管理要做好两项准备:一是要建立详细而又详实的学生信息档案;二是要拟定明确的班级培养和发展目标。教育对象信息的获得与把握,是班主任开展教育管理的基础。常规状态下,我们做的仅是简明的学生信息表,其实,这份表只是一个通讯录,对班级管理起不了实质的作用。决定教育成败的因素或者说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很多,既有教育本身的,又有教育外部的。教育本身的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教师队伍、教育对象、教育活动等;教育外部的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另外,来自教育对象本身的因素也很多,如教育对象的智力、情感、习惯、兴趣、价值观、理想等。一个班主任对学生了解越多,所采取的教育和管理措施就越科学、有效。那么,班主任到底要掌握学生哪些信息呢?第一,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情况。这里包括家庭成员的职业、受教育程度、情感和谐度,以及家庭的经济情况、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目标等。第二,学生自身情况。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内心情感、价值观、学习愿景和人生目标等。第三,学生阶段情况,这是重点。学生阶段情况包括学业情况、心理情况、行为情况及在班级中的交际情况等。以上这些信息,班主任要把它作为学生成长记录袋中最重要的内容加以整理、分析,并要不断充实与及时更新。对于如何获取这些信息,班主任只要掌握需要得到信息的种类,多渠道、多方式、用心去做即可。当班主任充分掌握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具体信息情况,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业计划和发展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拟定班级工作计划和制定明确而适中的班级培养目标,从而为班级管理和发展指明方向。

三、创建三项内容,即创建班委会、创建班级文化、创建家长委员会

班级意见3

无论一个什么样的集体,都需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否则就是一盘散沙。如何让一个班集体焕发出她的生机和活力,光靠班主任的敬业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调动师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班级管理。

一、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1、充分调动班级组长的管理积极性。与班干部一样,班级组长在班级内也具有一定得威信和管理能力,只要班主任老师有针对性的适时地对组长以及所管理的小组进行表扬与鼓励,组长就能够带领(牛牛范文☆)整个小组的所有成员把小组组织好、管理好,进而把班级管理好。这样就可以减轻班干部及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压力。

2、树立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老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在班级管理以及班级工作中的榜样,在整个班级乃至是班集体中进行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充分调动这一部分榜样学生的力量,使整个班级积极上进,这样就能减少班主任老师的工作负担。

3、开好每一次班会。利用班会,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整个班集体的成员都调动起来,参与整个班集体的管理工作,人人有事做,人人都是战斗员,人人都是指挥员,整个班集体就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团体。

二、调动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

1、征求科任老师对班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在工作中,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是每个人的正常心理,科任老师自然也不例外。我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开学第一周内,广泛征求科任教师意见,调整班干部,科代表和听取科任教师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调整好学生座位,及时采纳科任教师意见,这样科任教师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互相配合,同舟共济,班务工作就能取得更有效的成绩。

2、宣传科任老师的优点,树立他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作为班主任老师,切忌在学生中间或与学生的谈话中抬高自己而贬低科任老师,尤其是当班上学生提出科任老师在教学中的不足或存在一些问题时,更要在维护科任老师地位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的评价科任老师。

3、主动协助科任教师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虽说科任教师的工作要单纯些,婆婆妈妈的事少些,但也并不是没有,教学中仍然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身为班主任老师务必要协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如果没有班主任协调处理,班主任抱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意回避,则小问题会逐步积为大问题,增加班务工作的难度。

4、恰当反映,慎重转达学生对科任教师的意见。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每位科任教师的教学工作有长,自然也有短。这一点,学生的感觉是灵敏的,他们会及时而又毫无保留地反映到班主任老师处。作为中枢站站长的班主任老师,如果不及时转达学生的意见,不仅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也不利于科任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但如果转达时的场合不恰当,言语不委婉,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会影响科任老师的工作情绪,影响师生关系。

三、调动家长参与班级管理。

家长是班级管理的重要资源,家长参与班级管理一般分为家长代表参与及全体家长参与,学校为了实施民主管理,全员管理,健全与完善管理制度,让家长参政、议政,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利用好家长这部分资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参与班级管理的协调与谋划。家长可通过家委会向老师反映自己的意见,班里面临的困难和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也可由家委会向家长做协调工作,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发动家长的智慧和力量,为学生的成长出谋划策,形成方案。

2、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为了让家校更好地携起手来,共同搭建教育的桥梁,撑起孩子成长的一片蓝天,通过家长走进校园,亲历课堂,参与班级教育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班主任一同关注孩子的成长,感受孩子的进步。同时还借助信息化网络平台,让家长与老师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探索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另外结合法制教育,参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达到如何待人、如何律己的基本要求。

3、关心校园安全,共建防范体系。家长委员会将定期、不定期地向班主任老师反馈安全隐患以及可采取的措施,并尽可能为校园安全提供必要的帮助。

班级意见4

班级议事的类型。我觉得班级议事从参加人数的角度可以分为全班性议事和局部议事。全班性议事是全班学生都参加,班主任一般也要参加,类似班会。局部议事则是少数人参加的,比如一个小组,一个宿舍,或者某个事件的参与者等等,这种议事班主任是否参加要看情况,如果有得力的学生骨干,学生议事能力已经比较强,班主任不参加也可以,尤其是在高中。有些事情并没有影响全班,也没有必要以此教育全班同学,这种事情就适合局部议事。不要像有的老师那样,什么小事都拿来全班讨论,浪费教师和学生的时间。比如有几个人爱迟到,把他们召集起来议一议就可以了,不需要全班讨论,让从来不迟到的同学也陪着他们“受教育”。不要把只涉及少数人的事情拿到全班讨论,这是一个原则,但是涉及全班的事情可以在小范围讨论,有时这么做甚至很有必要。当教师对全班议事会讨论成什么样子、讨论出个什么结果心中无数的时候,可以在小范围先试试水,以便拿到全班讨论时心里有底。

从议题性质的角度,可以把班级议事分成操作型、统一思想型和探究型三类。所谓操作型议事,讨论的是“怎么办”的问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解决班里存在的某个问题或完成某个任务。所谓统一思想型议事,是说学生对某件事的看法出现了较大分歧,而这又可能严重影响班级风貌,于是开个会,让不同意见发表出来,争论一番,争取大多数同学达成共识,形成统一意志,即使不齐心至少也能合力。所谓探究型的议事,是说遇到一件事情,不但学生意见不一致,就连教师也没想明白,不知如何是好,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班级议事,这等于师生共同进行探究。一般说来,这三种班级议事,第一种为多,第二种为次,第三种较少。学生年级越低,第三种议事越应谨慎使用,教师经验较少,能力不强,第三种议事则应谨慎使用。

议题的选择很重要。首选应该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比如课间什么时间打乒乓球,学生关心,教师也关心,虽然各自关心的角度不同,但这种事很容易讨论起来。其次是学生关心、教师不大关心的问题。比如怎样才能交到知心朋友,对于青少年非常重要,他们很关心,但是只要交友问题不严重影响教学秩序,教师一般是不太关心的。若有具体的案例(比如外班两个好朋友突然绝交了),也可以借此在班级议事中讨论一下。这属于探究式议事,目的不是为了解决某个操作性问题,而是启发大家思考。最难处理的议事题目是教师关心而学生不关心的事情。比如独立按时完成作业,这是教师非常关心的事情之一,但往往不是学生所关心的,他们不爱讨论这种题目。当然此事非抓不可,但最好想别的办法解决,不宜采用班级议事的办法。不要把班级议事当成万应灵药,以为什么事只要班级议事就都能解决,没有这么好的事情。班级议事只是教师十八般武器中的一种,它只能解决某些问题,不能包打天下。教育界有一种不良的思维方式,谁要是提出了一种新模式新方法,就有人使劲地吹嘘,弄得神乎其神,似乎这一下找到制胜法宝了。然后就有很多人怀着过高的期望值,不动脑筋地生搬硬套,然后是失望,然后就是埋怨。事实上这些所谓先进理念或新潮办法(多是从西方引进的)往往既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之,一般都会得益。我们最好用虚心而理性的态度对待之。班级议事,有些问题虽然学生不愿讨论,但也会逼到非公开讨论不可的地步,那没有办法,只好班级议事。这种议事,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事先做一些工作,否则越议越糟也是可能的。班级议事的题目不宜太大,应该具体一些,避免空谈。比如让学生讨论“怎样使每个同学都注意听讲”,这种题目就不妥,题目太大,而且学生解决不了。班主任要特别注意,不要幻想通过班级议事解决那些自己已经无能为力的问题。有些问题教师没辙了,请教学生可能他们有办法,但更多的情况是,你当老师的都解决不了,学生更没办法。总之,在班级议事中,教师千万不要兀自确定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事先最好到学生中去了解一下,他们希望讨论什么题目,不愿意讨论什么题目,理由是什么。然后估量一下,哪些问题进行讨论是有价值的,可能有效果的。确定讨论题目是很大的学问,切不可匆忙决定,盲目上马。也可以公开征求甚至评选班级议事题目。班级议事,不但议事过程需要民主,议题的确定过程也需要民主。

班级议事的主持人。班级议事的主持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开头最好由教师做示范,培养出同学认可的公正的主持人,教师即可退居二线。主持人的中立态度很重要,他必须照顾不同的意见,不能偏袒某一方,即使被偏袒的一方是正确的。但是这种中立不是绝对的,如果议事中出现突破道德底线的意见,太出圈了,主持人若是教师,应该在讨论结尾表示不赞成,但应声明,这是其个人的意见。

65 5782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