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育(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在职教育(实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在职教育范文1

高职教育的特色可以从两方面展开论述。一是与普通高校相比,其办学模式“特”在哪里。(这个问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俞仲文院长已有专文作了深刻、有独创见解的全面论述。详见深职院1998年第3期院报)。另一是与中等职教相比,高职教育究竟高在何处。这关系到高职教育如何与中职教育合理衔接;如何确定培养目标的智能结构、职业综合素质及其培养途径;如何确定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如何改革招生制度,确定高职入学考试标准等一系列问题。高职人才是一种类型十分广泛的人才群体。有的属于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的智能型应用人才,有的属于操作技能很强的高级技艺型人才,有的属于职业综合能力宽泛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不同类型的高职人才,其智能、素质结构、科学文化基础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要回答高职教育究竟高在何处,不能泛泛而谈。而是要对不同类型高职人才的智能、素质结构作出基本分析之后,才能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

一、职业(岗位)技术中科学含量是区分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标尺”

按学历进行界定,高职教育属高等教育范畴,教育对象必须是受完高中阶段教育或具有相当于高中程度的学力;学习年限至少2?3年;毕业时授予高等专科学历证书。一般地说,学历与文化水平的高低相关最为密切,故高职与中职最明显的差异是文化程度。但实际上文化程度并不能作为区分中职和高职的唯一标尺(或主要依据)。因为在职业教育中衡量学生业务水平的主要依据是职业技术和职业能力所掌握的程度。这种技能和能力虽也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的基础上,但他们自身有一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单项到综合的提高发展过程,必须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通过反复的学习、实践、锻炼,才能从初级到中级,再达到高级。那么能否用职业技能和能力作为区分中职和高职的唯一标尺或主要依据呢?我们认为,这也是不确切的。因为中职与高职是教育层次上的区别,而不是人才规格、级别上的高低。譬如,有些手工工艺领域的高级技工,他们是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靠自己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反复琢磨、锻炼成长起来的。故无须通过高等职业教育予以培养。

笔者认为,区分中职与高职的标尺应是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中的科技文化的含量和水平。当就业岗位或岗位群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和能力必须以大专以上的科学文化为基础时,则就需要通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途径。技术学原理告诉我们:现代技术与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按技术中科学知识含量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各类专业技术大致上可划分为:技艺(手工技术)??技能?技术?科技(理论技术)??高科技(高新理论技术)五个层次。技术作为一种生产实践的方法体系,每项专业技术又可分解为生产经验、科技知识、技术实体(工具)和技术管理四个要素。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其四个要素的比例是各不相同的。技术层次愈高,科技知识和技术管理要素的比例愈高,相应的技术实体也愈复杂。要掌握这些科技知识,操纵这些高新技术实体必须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技术层次愈低,生产经验要素的比例愈高,相应的技术实体愈简单。生产经验需要在实践中锻炼、积累;操作较简单的技术工具靠的是精湛的手艺,需要在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经反复实践,才能做到熟能生巧。由于各行、各业、各工种、岗位的技术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门化技术系统,它往往是由多项技术、多层次技术渗透、交叉、复合而成的,而且还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和变化。故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内容、项目要不停地更新、变化和提高。而职业教育层次的定位则要以职业岗位专业技术的类型和层次(科技含量和水平)为主要依据。

转贴于

国内外高职教育发展的简史告诉我们:高职教育一般都起步于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因为这个时期,新技术革命促使传统工业的技术全面改造,再加上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工业和现代管理制度的引入,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企业迅速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产业转化,大批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所以迫切需要一大批有较高水平的技能型、技术型的实用人才及管理、经营、服务人才。现实还告诉我们,高职教育是与知识经济(或称高技术经济)同步向前发展的。知识经济的发展,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它要求加快提高普及教育的层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对职业学校教育而言,则要在全面素质培养的基础上,突出职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这种职业能力不仅能满足现实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而且还能适应今后转岗及广泛就业的需要。不仅要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心智能力和现代社会通用技能(外语、计算机应用、汽车驾驶等)的培养。可以预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等职业教育必将蓬勃地发展起来。

二、高职教育是专业技术知识,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高职教育的“高”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即它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经营、服务第一线实现型人才系列中的高层次人才,既不同于普通高校培养的研究型人才和设计型人才,也不同于职业高中、中专培养的中级实现型人才。对于实现型人才而言,其实现能力是有初级、中级、高级之分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戴士弘先生撰文(“谈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研究》1996年第5期)介绍,“高级实现能力”大致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多的现代科技知识。(2)较强的基础技能和岗位职业技能。(3)较好的智力素质。(4)较好的社会素质。

在职教育范文2

关键词体育;职业特色;中职体育教育;体现

1.前言

体育教育是重要辅助课程,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项目之一,该课程不仅能够教授学生基本的体育技能,还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学生心理品质,激励学生勇于拼搏,不畏困难。研究发现,在中职教育中,体育教学必不可少。受到应试教育直接性的影响,体育教育教学常常得不到教育界的重视,导致较多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也保持着随便应付学习态度,因而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体育教育不断进行改革,改革过程中不断对职业特色进行强调,指出,实施中职体育教学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养成教育、体育特色以及终身体育教育融入到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主要目标,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计划,对学生意志进行锻炼,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

2.体育职业特色在中职体育教育中的意义

现如今,职业教育主要为现代化生产以及现代化建设提供所需人才。随着教育方式的进一步改革,使得其对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产生了变革,现如今符合现在社会对所需人才的标准不仅对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考核,同时对人员健康的体魄以及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与向上的价值理念也有一定的测量。特别是对于体育教育,只有经过职业特色贯彻中职体育教育教学,增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带领学生主动锻炼,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身心在体育运动中获得锻炼与进一步发展,以便更好的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

3.中职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职体育教学使用的基础设施不足。专业设施的充足与否完全体现了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如果中职学校体育校专业设施储备或建设存在问题,那么则表明,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不高。研究发现,现如今部分中职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并不齐全,尤其是中职体育专业,体育器材、体育设施、体育场地都没有准备充分,缺乏实践基地,也缺乏实践设备,学生无法得到体育实践,而学校领导则忙于学校扩招等工作,没有给予体育专业提供物质保障,严重影响的学生的学习进展以及学习质量。中职体育教学目的不明确。研究发现,在中职教学中,体育课程所占的比例较小,但体育教学内容又较多,课程设置没有体现科学性,很难推动体育教学计划,并且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体育发展方案,体育项目没有体现出对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内容,忽视对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考察,只根据一项或者是几项体育项目对学生的体育素质进行评价。尤其遭到应试教育长期的直接影响,使得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看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且其看法处于根深蒂固的状态。很多学生和老师都没有提高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多数人对体育锻炼热情不高。有的学生则把体育当作休闲,在实际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处于不积极参或者不锻炼的现象。部分学生则认为体育是娱乐的,体育课中不遵循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往往进行个人活动。在老师看来,由于学生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而体育课程本身也并非纳入考试中,并非是关键科目。同时对中职学生技能学习没有直接性的帮助。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不够重视。课前没有进行认真备课,上课时也没有认真开展教学活动。造成中职体育教育的开展多表现为无序状况。由此表现出体育课程教学不够明确,使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中职体育教学强度低。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体育教学应该是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养。但由于学生、老师的观念问题以及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导致中职体育教学的根本没有发挥出其实际意义--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探究其原因发现,中职体育教学强度低,因而无法将其作用体现出来。在中职体育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没有针对性的制定课程的训练强度,使学生多以个人自由活动为主。因而体育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一般来说,很多老师都是演示一遍体育课程中的项目练习,然后让学生自由学习。在没有详细、科学的体育训练强度计划下,很多学生都是盲目训练,或者根本不参与,导致实际教学质量较差。中职体育教学内容与模式过于单一化。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中职体育教师都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注重趣味性教学,由于体育运动就是不断的重复运动,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枯燥,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丧失学生欲望,使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降低。除此以外,体育实践内容单一:中职体育教学没有按照学生学习能力、教学进展进行体育实践,没有做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未能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进行平衡,而是采用传统而单一的实践教学方法,缺乏系统性、层次性以及针对性,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不具有促进作用。

4.关于体育职业特色在中职体育教育中的体现的几点建议

转变中职体育教师及学生的观念。在中职体育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参与者。如果仅仅从教师或学生的角度去改变其观念,起到的效果一般不好。体育课堂必须是两者共同互动,积极参与,方可带动学习的氛围。因此,必须同时转变中职体育老师以及学生的观念。从老师的角度去看,老师不够重视中职体育主要原因为体育课程本身并没有纳入应试的范畴。而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重点,即社区输送人才,但体育教学技能对学生做的相关性不大,因此不重视。虽然中职体育课程并非是所有专业学生必考科目,但体育课程是素质教学的一部分。在推行素质教育后,教师应该积极应时地转变对体育课程的看法以及见解。真正去认识到体育教学课程的重要性,并能够按照教学大纲去开展(阿拉文库☆)体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来说,身体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那么就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体育课程本身教学的体育项目较多,如果不去学习,那么个人所掌握的体育项目比较单一。加上体育项目中,各个项目的锻炼效果有所不同,对应的身体机能锻炼效果也有差异。因此,中职学生应改变对中职体育教学的看法和态度,秉着正确的心态在课堂中,要积极按照老师的要求、训练内容等进行体育活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校兴趣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在实际的中职体育教学中,要对体育教学的目的以及实际的体育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处理,并按照体育职业特色,促进体育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以及专业能力。此外,应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将培养目标与教学特色、教学进展有机结合,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体育人才。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通过兴趣的开发,才能将体育所体现价值理念与魅力体现出来。即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师要将重点分好,做到具有针对性教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体育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性、实用性以及现代性体现出来,使同学们对体育带来的价值进行直观性的了解,从而产生体育意识。充分的把学生的运动运动兴趣予以激发出来,同时将其潜在的自身的体育意识激发出来。中职学校需加强体育实践。职体育教学须将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作为核心,对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进行培养。首先,学校领导需要重视体育实践,从而给予经济支持,将体育设施配备齐全,打造一个较好的实践环境;其次,将体育实践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让学生能够在体育实践中验证体育理论,练习体育技能,从而全面提升体育知识掌握能力与体育实践能力;最后,将课堂教学与教学进度作为开展体育实践的参考依据,从而强化体育实践与体育教学的协调性,保障学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开展人性化教学模式。要快速提升体育教学效率,就要将中职学生作为主体地位,开展人性化教学,将休闲娱乐与竞技体育相互联系。努力为学生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掌握体育技巧的同时,还可以愉悦度过体育课程,让学生较直接的体验到体育带来的趣味。同时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启发学生对中职体育进行探究,教师要将自己的情感投入教学中,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教学,感染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开展人性化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中职学校在开展体育技能学习时,重视学生体能、技能以及运动行为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由于每个学生的运动能力不同,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做针对性指导,让他们找到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最后,不断完善考核方式,改变期末测试的考核方式,并做综合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提升程度做客观评价,全面实行人性化教学策略。

5.结束语

体育教学是将学生体力发展、智力发展与身心娱乐融合为一个整体的一种运动形式。由于中职学校和教师的不重视,使得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体育教学内容单一以及体育教学观念落后等问题,导致体育教学效果呈现低下的现象。且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中职体育教师都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校过程中兴趣不佳且积极性也不高。因此,需改变体育教学方式。在中职体育教学方式中融入体育职业特色,有助于改变中职体育教学现状,不断完善体育教学模式,以创新的教学概念和创新的教学方式,充分的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使其锻炼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让学生养成自主锻炼,终身体育的良好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耿志龙 单位:蚌埠机电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吕伟,彭乐延。试论中职体育教学如何体现职业特色[J].职业时空,2015,15(01):51-53.

[2]夏冯。试论中职体育教学如何体现职业特色[J].当代体育科技,2016,16(03):84,86.

[3]乐肇炜,艾云。探究中职体育教学如何体现职业特色[J].中外企业家,2016,11(21):146.

[4]朱生成。试论中职体育教学如何体现职业特色[J].经贸实践,2016,8(01):252.

在职教育范文3

一、终身教育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向,引起生产过程的变革和社会的变革。这些变革使得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工种和职业的变化不断加快,从而使得一个人不可能在学龄时期掌握一生所需的知识,也不可能拥有足以应对一生工作的知识和技能。朗格朗认为,现代人面临各种挑战,归结起来有八方面:变革的加速、人口的剧增、科技的发展、政治的挑战、信息化社会、闲暇时间增多和活动领域扩大、生活模式和相互关系的危机、身体和意识形态的危机。这些危机对传统教育构成了严重的挑战。[1]因此,在1965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朗格朗发表了自己关于终身教育的观点,得到许多国家的赞同。此后,终身教育思想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实施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终身教育理论的内涵

朗格朗从当代社会中人类面临世界的变革和迎接挑战的需要出发,在充分吸收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行为科学及语言学等多学科最新研究成的基础上,建构了终生教育思想体系。他认为,终生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在应对世界的不断变化和各种新挑战中“,终身教育不是传统教育的简单延伸,它包含着每个人对生活的基本问题采取的新态度、新观点和新方法”。[1]终身教育的概念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的教育和个人以及社会整个教育的统一综合”。这就是说,终身教育不能只限于个人的状况,而要作为国民、社会、整体的教育来加以考虑。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是人们对社会变化意义的新认知,也是应对社会变化的新希望。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一个人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后,便可终生应付裕如的观念已经陈旧,教育正处于实现其真正意义的过程之中,这种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个人的发展,在于作为连续经验的结果得到越来越充分的自我实现。因此,朗格朗认为,教育的社会责任“首先,是组织适当的结构和方法,帮助人在一生中保持其学习和训练的连续性。其次,培养每个人通过多种形式的自我教育在真正的意义上和充分的程度上成为自己发展的对象和手段”。[1]因此,终身教育最基本的涵义是组成社会整体的公民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将学习贯穿在生命的始终。20世纪70年代,欧美各国又在终身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回归教育的概念。回归教育同样强调人需要终身学习,但不同的是,它强调受教育者的教育平等权利,个人离职学习和复职学习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因此,需要社会经济的综合改革和各方面的政策保障。1972年,以埃德加•富尔为首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完成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报告指出:“终身教育变成了由一切形式、一切表达方式和一切阶段的教学行动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关系时所使用的工具和表现方法。”教育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促成个人终身的发展。[2]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认为,“应该重新思考和扩大‘终身教育’这一观点的内涵。一方面要继续重视终身教育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终身教育在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以及增强批评精神和行动能力方面的意义。”[3]这些理论和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加深了终身教育的内涵。

三、终身教育的特征

1.终身性。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2.全民性。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终身不断的学习,而且具有终身学习的权利。这体现着教育的公平性,是新时期教育应有的属性。

3.广泛性。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既包括传统面对面的教育,也包括以互联网等媒介的教育;既包括胎教也包括老年人的教育……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的场所,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和途径,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4.灵活性和实用性。现代终身教育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2]终身教育的实用性更表现在它的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并且不同的教育对象可以灵活地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教育内容,从而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发展及自我实现。

四、终身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职业教育属于终身教育的一部分,这一论断在学术界几乎不存在争议。“职业教育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可以由学校实施,也可由社会上职业培训机构实施。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部分,属于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4]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向劳动者提出了熟练技能和技术训练的要求,这是职业教育得以产生和快速发展的深刻的社会背景。职业技术教育为劳动者提供了求职与避免失业的职业技能。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职业不断变化,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职业技能的训练,劳动者就不可能不断调换自己的职业,也就不能适应职业结构和社会生产的快速发展。一次性的职业技能训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人们需要不间断地回归到学校接受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以更好地适应自己的职业发展和变动。[5]这种不间断地回归到学校的需求是现代终身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也是人的主体发展的内在需求,这充分说明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5]因此,终身教育理念下中国当代职业教育应有以下几点转变,以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

(一)打通职业教育内部体系和普职立交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职业教育应该是一个连贯的、持续的过程,不仅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技能培训,还应该包括职业意识的启蒙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阶段,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院校的职业技能提升阶段、在职培训提升等一系列的过程和阶段。因此,要将职业教育贯穿到一个人的一生,应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施以不同的职业教育,确保职业教育的连续性。打通职业教育的内部体系,具体可以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一些职业类的课程,对中学生进行一些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价值观等教育;还可以使中职和高职在专业设置、课程模块等方面更好地对接。而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不仅可以拓展职业院校学生继续接受教育的途径,还可以藉此提升职业教育自身的吸引力。普通教育只有在它培养了人们从事职业的能力时,才能获得其充分的意义,也才能获得最强大的动力。而职业培训脱离普通教育,人的全面发展就可能失去根基,所以职业教育应与普通教育相互联系。

(二)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朗格朗认为,教育正处于实现其真正意义的过程之中,这种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个人的发展,在于作为连续经验的结果得到越来越充分的自我实现。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性的完美和人生的真正价值,因此,职业教育的目标不应只是单纯地传授给学生有关职业的知识、技能,更应该培养学生自我提升的意识,教会学生怎样继续不断的学习、怎样不断地寻求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怎样愉快地生活,包括科学地享受闲暇。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改变传统的以学生为客体、教师为主体的思想,转变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学习的指导者的状态。使学生具有更大的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由,教师则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指导系统知识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及时丰富和转变职业教育的内容

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要求职业学校必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否则,会面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符合企业需要,人才就业难的风险。因此,学校专业和课程的设置要与生产力的发展、与企业的现时需求相适应,并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当然,有关职业的知识技能固然重要,它们是一个人求职的工具,但是现代社会职业结构的急剧变化和职业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向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还要有深厚的基础文化知识和良好的信息获取能力,以更好地应对转岗、升职需要,以及接受再培训能力。终身教育思想主张培养个体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主张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必须重视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在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的培养,如职业道德、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奉献与分享精神。[6]此外,现代人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还应及时地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教授一些自我减压方法、与人交往技巧及法律常识等。

(四)拓宽职业教育的途径,丰富职业教育的形式

终身教育理论视野中的职业教育没有固定的方法,而是提倡动用多种方法,并注重吸收校外环境中形成的经验。它是由各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校内外教育组成的统一的有机体。因此,它要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必须进行一系列协调工作。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要统筹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来实现人的终身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职业院校的教育也不能囿于学校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而应该积极地寻求、利用外界的资源,采取校企合作等形式为学生的职业教育拓宽途径,让他们感受更加真实的职业场景,丰富他们的职业体验;同时,也应该为在职的企业员工敞开大门,为他们接受职业的继续教育提供场所。

(五)职业教育者自身要积极转变

在职教育范文4

关键词:职业道德;中职教育;重要性;现阶段;问题

一、首先对现阶段中职学院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现阶段我国中职学院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十分的乐观,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流于形式的态势,这其实是和中职教育片面的重视专业课程教育有着较为密切的相互关系的,但是在这里十分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不能够从根本的层面上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得到转变,没有能够将职业道德教育和课堂教育以及实践教学有机的相互融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其实是并没有接受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的。当然,上文中提及到的结果是在多种相关因素的影响之下产生的,比方说学院的教学里面、教学目标以及课程设置等等,那么怎样才能够使得上文中提及到的这种情况得到转变呢,笔者认为是应当从根本的层面上重视起来职业道德教育的,站在学院以及教师的层面上应当予以职业道德教充分的重视。实际上来说,就是应当在中职课程中的每一堂课里面加入一定程度的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水平也是应当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的,让学生不单单能够从课堂上学习到理论方面的职业道德知识,也能够在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的影响之下逐渐的养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二、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是中职生转化为职业者的过程中提出的要求

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对特定的职业价值内涵形成全面且明确的理解,并能够以此为基础形成较为完整的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能够解决掉的是人们日常工作中涉及到的职业行为中的理念态度以及规范方面的相关问题。因为任何一个人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到的职业行为都是需要体现出来服务民众以及服务社会的价值功能的。所以职业道德不单单是需要将做事方面的实际问题解决掉,并且做人方面的问题也是应当得到解决的。综上所述,从本质的层面上对职业道德进行分析,其实职业道德是决定这样一个人的职业行为、工作效率以及工作品质的,职业道德逐渐的转化为职业化素质中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

2013年某市开展的一项会议当中,各个领域中的相关企业其实都谈论到了职业素养方面的问题,其中,这些相关的企业最为看重的毕业生的素质七十几就是:敬业、忠诚以及合作能力。他们提出的普遍性的观点是:“仅仅有技能但是却没有正确的人生观、没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他们的技能是难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所以,针对中职学生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是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的,使其在毕业之后能够具有职业者的基本道德素养,比方说:勤奋、敬业、热爱工作等等,从而就能够使得顺利的实现由学生向职业者的转变,顺利的融入到职业环境当中,进而就能够使得中职学生的就业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提出的客观要求

自从进入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W会生存”以及“学会合作”这四个教育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中上文中提及到的这四个理念逐渐的转化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构成成分。实际上,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的关键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职业道德培养观念已经逐渐的渗透到了其中,比方说美国的三个基本素质中涉及到的“道德品质”,其中就包含着“热爱工作、有一定的敬业精神、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等相关的内容。之所以对职业道德非常的重视,其实就是因为他们认为一个人的职业技能是可以在比较短的一段时间之内培养出来的,但是职业道德却是一个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养成的东西。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将职业人才培养出来,它是为既定的独特的人群,并以这个较为独特的人群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的要求来培养人才的,并且是直接为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中的相关企业输送人才的。所以,使得中职在校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力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就能够为中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质量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既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提出的客观要求,也符合当今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

四、增强针对中职在校生展开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到的措施

想要在中职学院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不能够遵循传统的,应当大胆的开展创新,和学生的思想得到发展紧密的相互融合在一起。具体点来说,是应当站在学校的层面上来营造出来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从而以此为基础开展校园卫华建设工作。学院应当重视在和谐上有所创新,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学校生活的整体环境中感受到什么才是“大爱”、什么才是“诚信”等等;与此同时也是应当定期的在学校中开展职业道德方面的活动的,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接受道德的洗礼。

参考文献:

[1]张海震。中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J].考试周刊,2016 (41):158.

65 913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