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导精编5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学法指导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法指导1
物理学习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认识过程,是学生个体与物理环境相互作用中认识物理世界的过程,亦即学生物理认知结构的变化。充分理解物理学习认知的模式图对于我们进行学法指导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包括了物理学习的认知准备,物理学习认识中的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
二、学法指导在物理教学、学习中的表现
物理学方法是指物理学的具体科学方法。主要有观察方法、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类比方法、假说方法、数学方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物理学方法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也就是说,物理学法指导在物理教学中也相应地分为:观察法指导、实验方法指导、理想化方法指导、类比方法指导、假说方法指导和数学方法指导。观察方法指导。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指导学生了解观察法的一般程序是:(1)确定观察的目的任务。(2)制订观察的方案。要引导学生在判断观察方案时,方案应尽量选择典型对象,并对观察对象存在的条件、发生的现象、过程、时间的顺序和空间的分布等,力求作出全面系统的反映,引导其选择适应观察仪器等。(3)进行实际观察。指导学生观察现象的发生过程及结果等。(4)翔实的记录。指导学生学会借助列表、绘图、摄影、自动记录仪表等把观察结果详细记录,并要注意记录观察中出现的“意外现象”。(5)进行初步描述。(6)进行初步解释。此项记录要结合详尽的思考来进行。(7)进行观察结果的核实。可以通过随机取样、反复核对和取平均值等有关方法进行详细具体的核实,尽量使观察结果接近真实结果,很多物理的感性认识都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得来的。还有其他诸多的方法,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三、学法指导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活动。当前,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教师教法探讨而轻学生学法指导的现象,这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是极为不利的。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物理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不仅应重视教师教法的探讨,更应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也就是说,学法指导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观察法指导的作用。教师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法的指导,能让学生接受物理环境的刺激,通过眼睛等感觉器官把环境刺激转变为神经信息。就物理学习的主线而言,是把与典型物理情境有关的信息传入大脑,为思维加工提供素材,使学生感知物理现象,获得对物理现象的第一手认识资料。由于观察这种感知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思维参与的,所以,通过观察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物理现象,明确对象的特点及其变化等。同时定量的观察还能取得数据,为进一步的思维加工提供资料,观察还能挖掘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指出方向。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法进行物理学习,通过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明确观察的目标,从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抓住最重要方面的东西,排除无关或次要方面的东西,就会让学生深入了解教学重点、学习要点,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
学法指导范文2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阅读过程中对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发现矛盾,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具体有同中求异比较法和异中求同比较法。
1.同中求异比较法
如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大家注意到:写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受人嘲笑、奚落后,同样表现孔乙己死爱面子,自欺欺人的情景,在文中前后两处的描写却极不相同。
A: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
B:“取笑?要是不偷,怎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A处虽不可辩却硬要辩故意混淆“偷”“窃”的概念,迂腐可笑、自欺欺人。B处无法辩而不得辩。虽已写服辩但还是遭闷打,无可奈何,只能自欺欺人,谎称“跌断”。如果说A处的“自欺欺人”还能为孔乙己争回一点所谓“读书人的清高”的话,那么B处的“自欺欺人”已完全陷入一种弱者的可怜的“哀求”。A到B处的变化,正显示了孔乙己从窘迫到穷途末路的生活轨迹,透露出悲剧的色彩。
2.异中求同比较法
如对《故乡》中闰土人物形象的分析,除了可以通过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前后变化来分析,还可结合其他的人物加以比较分析:如本文中的杨二嫂、《祝福》中的祥林嫂、《阿Q正传》中的阿Q。这些人,尽管他们所处时代不同、地域不同、身份各异,但他们都是旧社会下层人民群众的形象,他们同样热爱生活向往自由,但又同样愚昧麻木,最终被封建制度无声无息地吞噬,却又对自己的命运百思不得其解。找到这些共同特点,我们就会对鲁迅以“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出发”揭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写作动机有了新的认识。
二、逆向阅读法
如在阅读《驳“实惠”论》一文之前。同学们先对“学雷锋,不实惠”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有的说“{}学雷锋,做好事,不收钱不留名可谓‘名利双失’,对自己来说不是太吃亏了吗?”有的说“邵逸夫做好事捐给咱们大陆那么多钱建图书馆、建医院,对大陆来说不是挺‘实惠’的吗?”有的说“倘若当‘张亚奇’在路边苦苦挣扎时,有一位雷锋式的好人,热心把他送进医院,对亚奇来说,难道仅仅用‘实惠’二字能概括吗?不,因为雷锋为她挽回的是用金钱所无法换回的性命……”在大量的个人观点发表后,再去阅读课文,审查作者巍巍的论证思路,发现巍巍正是从逻辑上,从人生观上,从揭示“实惠”论的本质是“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三个方面来层层驳斥“学雷锋,不实惠”的观点。与刚才同学们自己的想法比较,其差别是明显的。这样的阅读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留下的印象也更强烈。
三、立体交叉式综合阅读法
如在阅读《大明湖》一文时,有些学生认为这是作者通过对大明湖美的景色的描写来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而有些同学则认为除了热爱之情外,还有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某种揭露和不满。两种意见其实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阅读理解方法。确实,《大明湖》全文写了济南的优越地理位置,优美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赞美热爱之情似乎溢于言表。但实际上《大明湖》一文又只是《老残游记》这一小说的节选,就小说的总体而言,则主要是通过老残游程中的见闻和活动对当时某些官吏的残暴昏庸、社会的黑暗的揭露。况且《大明湖》一文中还有一句值得玩味的话“如此佳景,为何没有什么游人?”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五月的青岛》中老舍的感慨,“那时的青岛将不再属于青岛的人”“且让我们欣赏这五月的青岛吧!”其间透露出的复杂的情感是不言而喻的。而此处──《大明湖》一文蕴含着作者的情感也应是复杂的、多重的。
四、框架阅读法
学法指导范文3
一、识记方法的指导
1.抓关键词。例如,在讲到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意义时,课文这样表述:它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经受住了考验,站稳了脚跟。对于这句话,我让学生记住4个“了”,即:适应了,保障了,经受住了,站稳了。这样容易记忆,也不容易忘记。
2.歌诀法。例如,我在讲到诸子百家的思想时,给学生教了这样的歌诀:孟子的思想:重民性善行仁政,舍生取义孔齐名;荀子的思想:“人定胜天”自然观,政治礼法齐实施,“性恶论”中铸人格,百家思想集大成;韩非的思想:重法严刑行改革,中央集权始皇设。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每个思想家的主张。
3.编顺口溜。例如,在讲拉美独立国家时,由于国家较多,而且很繁杂,于是教给学生一个顺口溜,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叫玻利维亚,她和墨西哥一起坐着阿根廷,划着秘鲁,到中美洲地区的巴西寻找巴拉圭。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记住了内容。
二、做题方法的指导
现在高考历史题型是选择题(单项),材料题,问答题。下面,就这三个题型来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
1.选择题――“小题大做”。即让学生选出正确答案,并对其余的选项进行一一分析,以及把与每个选项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复习。简单地说,把每一个选项作为一个小的问答题来做。这样也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有利于巩固知识点。
2.材料题――“三步走战略”。材料题对学生来说一直是一个难点,这种题考试的失分率较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教给学生做材料题的方法是:第一步先看材料后的问题是什么;第二步带着问题看材料,并把与问题有关的词或句子找出来;第三步把找出来词或句子,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就是这个材料所给问题的答案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已能基本掌握,材料题的得分率在不断提高。
3.问答题――“大题小作”。即把一个“大”的问答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依次解决小问题,最后把小问题的答案组合起来就是这个问答题的答案了。例如,有这样一个问答题:20世纪中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冷战”初期,美国是如何逐步并巩固其霸主地位的?经过分析,这道题可分为3个小问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增强实力的措施有哪些?(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确立其霸主的措施有哪些?(3)“冷战”初期美国巩固其霸主地位的措施有哪些?最后把这3个小问题的答案归纳到一起就是这道题的答案了。
学法指导范文4
一、指导学习方法的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法指导大致有如下的做法: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灵活运用“四个应该”组织和设计教学
在教学中,能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应该让学生去动脑;能让学生辨认的事物,应该让学生去观察;能让学生表达的内容,应该让学生去说一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演示的,应该让学生亲手做一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如教学文字题之前,先训练学生用多种形式读算式,即把算式口述成文字题,再进行听写算式的训练。这样,在教学文字题时,教师就用不着系统讲解了,在学生自学中适当地点拨就能较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学法的启发。
2.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新课前,让学生先行预习新课内容,教师先给学生拟详细得当、难易适中的自学提纲,依据提纲的要求和顺序去自学新课。时间长了,学生摸着了规律,无形中受到学法的训练,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性。
3.在传授知识,总结解题规律时揭示学法
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在掌握百分数三类应用题的结构和特征,判断哪个量作单位“1”和解题方法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改编习题,改变标准量,进行一题多变的作业练习,让学生理解题中“形”变“神”不变的实质,抓住事物本质,举一反三。
4.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教师应让学生互相帮助学习,让优生帮助后进生改进不良的学习方法,让有进步的学生现身说法,让他们谈自己的体会,同时,也让不适应生总结教训。
二、指导学习方法的具体要求
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习过程中的预习新课、听课、作业练习等环节都有具体的要求,按学法进行学习,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学习技能,变“学会”为“会学”。各个学习环节的学习要求是:
1.预习新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通过预习,弄清哪些是旧知,哪些是新知,分别做好标记,上课就容易听懂些,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2.教师在授课时教给学生听课的方法
听课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思想高度集中,把听、想、记结合起来,既要听教师讲,又要动脑筋想,还要把重点内容记下来。二是要学会抓重点,抓住关键,特别是对解较复杂的应用题,要学会抓住题中的关键词。三是勤问,敢于上课发问,发表自己的见解,擅于提问题。对学生提出的意见,教师不但要认真听,还要据理判断其正误。四是认真总结,一堂课的总结是课堂教学的浓缩,对重要的结语不但要认真读,还应该条文式地记下来。
3.作业练习
每堂课的作业练习是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知识的重要手段,“活”题“巧”练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切忌抄袭别人的作业。
三、教会学生多种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1.解题的分析思路
教师要使学生知道,分析思路的起点在问题中,找出主体数量关系,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2.解题的综合思路
组合已知条件,使学生明确条件的组合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不同形式组合,可以找到综合思路的起点,从而使问题得到解答。
3.等量思路
在解题时,要找出题上相等的数量关系。如教行程问题的应用题,就要理解和熟记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4.比较思路
学法指导5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法改革学法指导
改革教师教学方法,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提高学生实验动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努力改进教法,开拓学生学习思维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个作用紧密结合的过程,也就是传播知识、发展思维与培养能力的辩证统一的过程。如何使这个过程做到科学、优化,经过实践——反馈——再实践的过程,课堂教学初步形成“读、做、议、讲、练”结合的教法。
“读”,是各个环节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每章节教师都应列出阅读提纲,教会学生围绕提纲阅读课本内容,思考疑难,找出答案。
“做”,是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感知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步,是发展思维的基础。根据初中学生兴趣广泛并喜欢自己动手的特点,尽可能地利用实验组织教学,让学生有更多实验的机会。
“议”,是读与做这两个环节的深化,也是师生交往的阶段,旨在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问。
“讲”,是水到渠成的阶段,也是知识点梳理、交代规律的环节。学生在读、做、议的基础上对教材有所感知,如果能得到老师点拨,必将产生质的新飞跃。
“练”,是知识实验阶段,也是对知识的巩固深化、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练,首先要加强课堂练习,在课堂上做到“读做议”中有练,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编选基本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有计划地布置给学生练习,这样既照顾到大多数,又有利于对尖子生的培养。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初三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和学法,有一个认识和适应过程。有的学生说:“学化学跟学英语一样,枯燥无味。”把化学看成一门“死记硬背”的科目,这就暴露了学生中有一个学习方法的认识问题。因此,我们为师者不能一味向学生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交给学生开启化学知识宫殿的“金钥匙”,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1.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分析、多动手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联系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多提几个为什么,让学生用眼看,动脑想,动口议。
在实验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在每一个实验中,都从实验内容、实验装置、反应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处理方法几个方面加以研究,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实验去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观察去掌握实际现象,去说明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学会用实验去鉴别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如学习“提纯、除杂”的问题:要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部分学生习惯考虑到CaCO3能与盐酸反应制CO2(溶于盐酸),便设计加稀盐酸溶解去掉CaCO3,而忽视了CaO与盐酸的反应。这时教师设计一个验证性实验,让学生动手试试,通过观察到二者全部溶解学生恍然大悟。比教师声斯力竭地讲多次效果好。
2.激发学生多思维、多质疑、多发问
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意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勤于思考的习惯。每学习研究一种新物质时,教师要尽可能将其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习该物质的性质、用途。这样学生们对自己身边的事、物,因耳闻目睹、身临其境,有感知的第一手材料,学习兴趣浓、学习劲头足。他们的思维能力很快得到极大的激发,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提出来,通过教师对问题的分析解答,大大强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使相关知识也得到了充分的扩展和延伸。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步步增强,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日益养成。
3.指导学生会记忆、会整理、会收藏
学好化学要强调必要的记忆。学生初学化学时,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接踵而来,所以教师必须重在指导学生学会记忆,协同学生归纳记忆方法和记忆诀窍。如指导学生学会多用“简化记忆”:过滤操作在点“一帖、二低、三靠”,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一写、二配、三等、四注”;“关键词记忆”:催化剂“一变、二不变”,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这样做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能使不少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两者可以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内容丰富充实,教师指导得当的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展开智慧的翅膀,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鼓励、启示,诱发兴趣和灵感,产生创造欲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学完氧气后带领学生去修配厂实地了解氧气的用途。蓝蓝的氧炔焰在工人师傅的手中一会儿用来焊接零配件,一会儿用来切割钢板,学生看过后学习兴趣快速提升,求知欲望大为加强,为后来的课堂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如2008届,学完CO2后组织学生带着“为什么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干旱与洪涝泛滥成灾”的问题去2007年严重遭遇洪灾的学校邻近村考察。学生通过调查、走访、查看,发现该村大面积森林过度砍伐,植被严重遭到破坏,导致绿色植物吸收CO2能力下降,加上光秃秃的山头对水分涵养能力极差,遇上暴雨,山洪直流急下,洪涝灾害自然难免,正好印证了“CO2的温室效应”。一大堆学生脑海中的疑难问题,一次实地考察,一下迎刃而解,学生受到鼓励、启示,诱发了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增添了强劲动力。
四、总结
“读、做、议、讲、练”结合的教法是教学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行之有效、常用不衰的好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古老而常青的教学指导思想。只要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发展智力”的原则,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具有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