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存在问题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读】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3篇”办公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然而,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教育中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革,家庭结构、父母价值观等发生了明显变化,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现状存在着一些我们无法忽视的问题。

(一)教育内容不合理由于人们长期对学前家庭教育观念认识上的偏差,我国目前学前家庭教育在内容上,重养育轻教育,重知识灌输轻道德培养,导致幼儿家庭教育出现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欠缺,诚信教育欠缺,做人基本规范教育欠缺等教育欠缺和空白。主要有以下表现:

第一,许多家长对幼儿家庭教育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他们把幼儿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把识字、背诗、计算、学外语当作幼儿教育的主要课程,错误地认为只要幼儿有了知识就拥有了未来的一切,而疏忽了对幼儿的品德、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给幼儿的一生带来不良的影响。

第二,不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不顾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了自己面子问题,强迫学龄前儿童接受“正规化”训练,容易损伤儿童的生理健康,也易造成儿童压抑、厌学心理。过早的“正规化”教育忽视了儿童爱玩、好动的天性,严重违背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二)过分溺爱孩子广大的家长,对学前儿童普遍地娇生惯养,往往事事依着孩子,再加上三代同堂的现象比较普遍,隔代教育更加过分地娇宠、溺爱孩子。家长这样无原则的娇惯,很容易使幼儿滋生出任性、娇横、不讲道理的习惯,并在心理上加以强化。同时,由于娇生惯养,又往往会对孩子保护过度,过分的溺爱、娇宠,不让孩子做他自己应该做的事,使孩子越养越弱,不利于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和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不可否认,家长的爱是催化孩子智慧之芽的阳光,是孩子良好个性品质形成的土壤。但家长对孩子的爱超过了限度容易形成孩子不健康的个性。由于孩子得到这些方面的满足太过容易和太过充裕,事实上会导致两种并非家长所期望的结果:

一是孩子因此而变得越来越过于敏感,稍感不能尽如其意就会产生强烈的消极体验;

二是孩子又因此而变得越来越过于不敏感,再多“爱”的提供都不易使其获得积极的体验。

(三)包办代替,劳动教育环节薄弱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使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发育,还能促进智力的发育、思想进步以及意志的发展,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总认为孩子小,舍不得让孩子做一点事情。有时孩子做不好还反添麻烦,不如自己动手做得更快更好。家长包办代替,忽视了对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孩子劳动意识淡漠,生活经验贫乏,自理能力差是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学习成绩可能很好,但依赖心理强,自我服务能力和适应能力差,遇事总是找父母,在困难面前往往退却。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所存在的误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提高,学前教育愈来愈受社会和家长重视。然而,由于教育观念的偏差和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家长在学前教育方面存在不少误区,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一)心理误区由于我们未完成的梦想或由于社会压力逐渐加大,我们希望从孩子身上得到补偿,希望越大,那么我们的孩子压力越大。压力超出负荷,造成的后果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和社会的不适。

(二)教育误区溺爱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代替型、看管型、满足型。爱,不能只是看管、代替和满足,我们的孩子还需要放开。让他们去实践,有一天他们会创造比我们更强的未来。

(三)形象误区言教也要身教,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好自己。家长是孩子身边可学的榜样,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给幼儿示范做榜样。幼儿好模仿他们喜欢的人,因此家长应为自己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四)行为误区父母的行为,每天都影响着孩子的感受,影响着他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习俗好恶、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的形成及其心理健康。父母要以身作则,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他们成为明天社会所需要的一代。

(五)语言误区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语言来完成的,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营养。肯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信息,让他们相信自己,才会有迈出前脚的一步。以鼓励表扬为主,善于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家长要鼓励、表扬和肯定幼儿好表现,使他们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都有所提高,能唤起儿童内心的积极性。

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对策及建议

为了使幼儿得到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应重视以下几点。

(一)树立“德智并举”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理念对于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结合日常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以及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养成教育中教给幼儿对待人生的基本准则,培养幼儿对人生有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这些最为重要。家长对儿童的学前教育必须与儿童独特的学习方法相适应,让儿童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只有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懂礼貌、讲文明、尊敬长辈、友爱同辈的好孩子,将来才能成为一个比较完美的人。

(二)坚持理智施爱、严而有格的学前儿童教育方法学前儿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在感性地对孩子关心和热爱的同时,需要理智地对孩子进行严格要求。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首先,家长在教育实践中要做到理性施爱。家长通过无私的爱去感化孩子,针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对其进行教育,既不拔苗助长,也不放任自流,既不一味地溺爱、放纵孩子,也不过分地限制、压迫孩子,而是一种受理性支配的爱。

其次,家长要做到要求适度。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但严格要求不等于过度苛刻、不合理的要求,而是从教育目标出发,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的要求。再次,家长要做到严爱结合。严要出于爱,爱要寓于≮≯严,严要合理,爱要适当。

(三)培养学前儿童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劳动教育为大多数家长所忽视。幼儿不仅参加劳动的机会少、劳动技能差、自理能力不足,而且,劳动观念淡漠,表现为不爱护公共财物、浪费粮食、怕吃苦、不能勇敢面对困难等等。应从小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在教给孩子安全知识的情况下,先让幼儿做自己的事,然后教育孩子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只有这样,才可能培养幼儿的意志力和爱劳动的优良品德,从小养成幼儿自尊、自重、自强的性格。这样的幼儿成人后,才能正确对待挫折,适应能力强。

(四)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幼儿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地教育、影响幼儿。因此,作为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只有家庭关系和睦,成员之间关系协调,具有互敬互爱、互帮互让的高尚情操,才能使家庭成员的良好关系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也才能为幼儿提供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家庭教育环境,才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儿童的早期潜力发展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时期,需要好好把握。孩子的发展是一维的,不可逆的,因此,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一种育人艺术。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够把握好学前教育的方向,走出学前教育的误区,陪伴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从而为孩子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3篇《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孩子不听话教育之立下规矩2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不愿与家长配合,是因为他不了解或忘记了行为的规则。再一次的提醒孩子,可以让孩子体会和了解,但要注意表情和声调,不要用喊叫的方式,要用坚定、温和的声调来对孩子说明或提出要求。这时我们家长要切记在人多的地方讲话要小声点,这样既不会妨碍别人,也容易让孩子接受。如上街购物时,我们可以对孩子说:“我们今天上街是要给奶奶买礼物,其他东西一律不买”。家长在向孩子解释规则时,应该避免预先就认定孩子不听话。例如,“你要我说几百次,才会听话”。这会让孩子更加的任性和固执。

家庭教育存在的六个问题类型3

家庭教育存在的六个问题类型

完美无缺型

很多家长难以容忍自己的孩子犯一点错误,认为这是孩子有了“毛病”,并开始指责,甚至用体罚方式让孩子“长记性”,造成孩子过分紧张、焦虑,没有安全感。有关专家指出:对新事物的研究大多是以错误的方式开始的,孩子需要在错误中成长。

过多干涉型

孩子玩的时候,一些家长不断地提醒甚至大声喊叫:“这样玩不对”,“玩的时间太长了,该停下了”,“坐在地上太凉,拿个垫子垫上”。如此一来,导致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上学后,孩子就可能不能专注地听讲,不能专注地做作业。

过分呵护型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在孩子小时候,怕伤着或吓着孩子,经常抱着孩子,不让他爬,不让他摸东西。孩子大一点的时候,怕他学坏而不让他出去与别人接触。这就造成孩子动作发展迟缓,不会独立思考,也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往。

望子成龙型

有的家长自己有某种理想没有实现,就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特别容易感到疲惫。

拔苗助长型

孩子每一个年龄段都有其思维发展的`特点,许多家长对此并不了解,总认为早早让孩子学写字、做算术。将来孩子的学习一定会好。其实,这样做直接破坏了孩子的自然成长过程,可能引发孩子以后的厌学情绪。

经验衡量型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一些家长机械地套用别人或周边人的经验来培养孩子,盲目地追潮流、赶时髦,其实是束缚了孩子的个性发展。

65 2399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