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样例优秀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参与式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样例优秀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参与式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第一篇】
摘要:由于中国品牌发展的原因,关于品牌类的研究和课程在中国的起步比较晚,目前中国高校中的品牌课程基本以理论讲授为主。为了探讨高职院校《品牌策划与管理》的课程教学,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出发,总结了一些参与式的教学法。
关键词:品牌策划与管理参与式教学法情景模拟小组互动。
品牌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至关重要,对于品牌知识的掌握,对企业的品牌会产生许多影响。而作为工商管理或市场营销的学生,学好品牌管理,则对将来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品牌策划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基本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积累,忽略了学生的参与体验。参与式教学法有许多种,本文重点分析以小组为单位的参与式教学法。
对于参与式教学法的解释,有很多种版本,笔者经过梳理归纳,大概总结为:参与式教学法,首先,教育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其次,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应该对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有组织、有事先设计的相关活动环节。
参与式教学法包括的类型很多,主要有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动作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从事《品牌策划与管理》课程的实践经验,分享小组活动法、案例分析法、“品牌猜猜看”竞猜、视频拍摄法、公司商标拍卖等参与式教学法在该课程中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法在《品牌策划与管理》中的应用杂糅了许多中方法,比如情景模拟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头脑风暴法,不是单纯的某一种方法的应用,在刚开始阶段,所需准备工作比较多。
(1)表格设计。
在开课之前,设计分组表格(按照公司名称、商标、企业宣传口号、ceo、各部门经理及成员)、案例分析分组名单、小组课堂积分表、龙虎精英排行榜这些表格的设计是否到位,关系到后面教学活动实施的效果。
(2)课堂分组。首先,在第一次课堂上,让全班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4~6人一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公司组建并取名、商标设计、企业宣传口号策划、ceo和各部门经理及成员分工。根据各个公司完成的速度、完成的内容完整程度,从10分、9分依次给予各公司加分,一直加完分为止。其次,各公司ceo发表就职演说(主要分享本公司名称、商标含义、企业宣传口号及企业部门分工)。提前设计好加分表以及加分要素,根据各ceo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分数。
课堂分组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很好的体验到公司名称、商标的设计等《品牌策划与管理》课程中即将要讲解的部分内容。经过这一步骤之后,学生会更用心去思考怎幺样去进行本公司的品牌策划与管理,让学生进一步参与到课程教学中。
(3)填充课堂内容。表格设计和课堂分组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接下来就是往架构好的教学框架里充实教学内容。
最常见的一种参与式教学法,就是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自由挑选,也可以是老师安排好现场的案例让学生抽签。不管是那一种形式,所有的案例分析必须是围绕《品牌策划与管理》为主题,探讨那些成功或失败的品牌案例,为学生积累更多的案例资料。案例分析这一环节从案例任务分工到案例分享都必须要让所有的学员参与,才能让更多学生有所收获,同时,教师须对所有的案例给出评分并作点评,所谓有总结才有提高。
第二种参与式教学法,就是“品牌猜猜看”。笔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准备了各个行业的几千个品牌标志,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之后,每节课竞猜十几个品牌标志(可根据小组数量酌情调整),学生猜完之后,根据小组猜对的数量给予加分,同时花一分半秒对该品牌标志稍作讲解。此时,小组课堂积分表就需要发挥它的价值了。
第三种参与式教学法是“视频拍摄分享”。生活并成长于电视、互联网时代的90后学生,对视频非常感兴趣。笔者在讲解《品牌策划与管理》中“大众传播的困境”章节部分时,根据已经组建好的公司,要求每个小组拍摄了一部本公司的广告宣传片。在拍摄广告宣传片的过程中,有的小组表现的非常出色,极大的调动了各小组同学的热情。同学们为了拍摄出精彩的广告宣传片,主动翻阅、收集了许多相关资料,获得了更多的知识积累、实践锻炼。
第四种参与式教学法是“公司商标拍卖”。到了学期快结束之际,任课教师组织各个公司进行商标拍卖活动。首先,教师根据各公司的经营活动(平时课堂表现)给出各个公司的市值。其次,各公司平时所积累的'分数就是现金券,根据现金券的多少来竞拍所估价的公司商标。累积的平时分数和所竞拍公司的市值,就是该公司(小组)的平时成绩的20%,通过这种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自己小组活动中。
第五种参与式教学法是“头脑风暴法”。首先让全体学生观看一则宣传广告或品牌纪录片,然后就某一部分观念、思想、做法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小组为单位,论点给分。
当然,《品牌策划与管理》的课堂教学依然以课程中的知识为主线,上述各种参与式教学方法及内容,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会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涨,参与程度更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得到了极大的实践锻炼,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目的。
3结语。
任何一种参与式教学法都很难十全十美,一个生动、活泼、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套组合拳,而优美的组合拳应该是环环相扣的过程。
因此,参与式教学法在《品牌策划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需要做好每一个环节。无论是从表格设计、课堂分组,还是课堂内容的充实,乃至人员的安排都至关重要。表格的设计、课堂分组会影响到课堂的有序性,而课堂内容的充实则会影响到课程的丰满程度,如何安排好课程助教、各小组组长(ceo)的职责,又会对课程的进展产生影响。
另外,参与式教学法的效果还受到教学场地的影响。因为在第一堂课就把全班同学按公司进行小组自由组合了,如果教学场所依旧是传统的阶梯教室固定的课桌凳,对于小组活动自然会受到影响。
作者简介:李葆华(1981年10月),男,江西赣州人,研究生,专任教师,工商管理研究方向。
参与式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第二篇】
教师的问题。
不论是教育业还是其他职业都要遵照国家的规定,和谐的社会倡导人人平等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尤其是教师对学生,更要体现其关怀性,并及时地做好人生的指导。高中学生对于即将步入社会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加上传统知识灌输的模式,没有一定的技巧性和创新,没有抓住学生的心理,会使其学生在体育课上失去上课的意义和价值,并且教师的强制意识和模仿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
学生的问题。
兴趣是学生探究和接触一切事物的基础,也是学生提升积极性的重要点,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给学生们养成了一些坏习惯,这些习惯长久地受到灌输,导致学生对于体育课已经麻木,不仅没有激情,还有一定的懒惰封闭心理,抵御外界事物及新闻实事不关心,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会养成一些坏习惯,从而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也发现不了体育课程的价值及体育课程会给自身以后的发展带来的益处和变化。
学校的问题。
学校对于学生体育课程不关注,就会导致体育课上的活动和锻炼的设备不全面,使其学生感受不到体育课的价值,不仅不利于发现法教学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对此学校应加强宣传学生参加体育课程的必要性和益处,不断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的创新意识,并加大体育活动的开展,多举办运动会等形式,使学生从体育中提升自信心。
建立有趣的教学环境。
建立有趣的课堂环境,就是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抓住学生的眼球和思维,团结整体,使其都参与进行,营造上课的气氛。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法,充分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正确的交流还会提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慢慢地接触体育时,也增强自己喜欢运动项目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继而促进身体健康。例如,体育教师在课程开始时,可以集合所有同学进行游戏,提升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将本节排球的重点问题抛给同学,怎样保持排球的平衡,怎样是正确的方式等问题,把打排球的技巧教给学生后,让学生自我制订上课的时间和锻炼的时间段,师生的互动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尴尬,且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及时的探究。
教师把体育问题抛给学生之后,应进行正确的指导,并提供一定的掌握技巧,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是非常具有想象力和行动力的,教师也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和兴趣,将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研究和探讨,充分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动脑思考的习惯,将问题进行分析,为以后的生活问题提升解决的能力。例如,教师在交给学生排球的基础知识之后,将问题进行延伸,并提出怎样打好排球的中心问题,将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并探讨,这时学生们会有不同的发现,如何正确的摆好手臂的姿势和抛球的高度等,将技巧分享给同组的人,从而提升整组的排球水平,使其不断地加深体育的技能,提升自身其他的运动细胞,充分地体现体育和发现法教学的价值,推动教育事业。
鼓励学生进行讲述。
教师对于学生的发现点以及探究的结果要有一定的鼓励和支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并且加入双师的教学模式,分享成果,促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学生在探究时,常出现纠纷等情况,教师要及时的调整,要以公正、公平、公开的心态进行指导并评价。例如,教师在后半部分课程,进行论述的环节,鼓励学生将教师布置任务的探究结果及打好排球的技巧进行分析,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将同学分享的内容进行反驳或补充,将手臂力量、排球的高度、球与手臂接触点等知识点进行补充,并及时地做好指导工作,从而使学生再发现问题时,不畏惧而是勇敢地进行解决,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发现法教学是将课时进行合理的分配,课程的上半部分时间教师将课程的重点以问题或任务的形式下发给同学们,并进行观察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进行问题假设;学生们通过问题,结合生活实际,以及物理、科学等方面应用进行推理证明;下半部分课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和巩固,运用此流程进行发现法教学。
教师设问的环节教师设问的环节,打破了传统强制性的教学模式,迎合了学生的不被束缚的心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生活上会有更多的想法和好动的习惯及不被束缚的心理。只有抓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学效果才会事半功倍。学生的心理和生活态度就像是弹簧,教师管的越紧,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逐渐的变弱,从而成为生活的奴隶,迷失发展的方向,渐渐变的没有向往;反之迎合学生的心理,学生们会在自由的学习环境里发现更多的生活意义,特别是体育课程,使学生的天性真正得到释放。
引导发现的环节学生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不被束缚的环境中进行探究,这一环节是锻炼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思维、探究结合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自我发现提升体育的技巧,提升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渐渐地积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际探索等方面的能力,久而久之会提升自身其他等综合的能力。学生通过问题,进行自己研究课本,或请教学生、教师,或自己寻找其他的材料进行解决,这一环节不仅弥补了自身知识的不足,增加知识储备量,还使得学生学会尊重,放低自己的心态,学会请教和学习,从而认清团结的力量和个人的能力对于队伍的重要性,在以后的生活中会主动地帮助别人和自我能力、知识的补充和提升。
总结的环节学生通过发现法教学,在体育基础知识之上进行思考并加以实践和论述,不仅能增加学生的体育技能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增加其语言表达能力。而交流是人们相处和发展的根本,发现法教学也给高职的学生在未来生活中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论证、补充、评价和修正等,做出正确的指导,得到学生的信任,也不会像传统教学一样,浪费时间和精力,渐渐地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
发现法教学是充分地迎合国家对教育标准的要求,使学生起到主体的地位,通过学生自已完成任务及探究发现,为提高学生的兴趣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运动的技巧,也增加了的知识财富和心理智力等,在学生的脑海里建立一定的思维结构空间,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无论哪种教学模式可以成功地被运用和实践,都是通过对学生心理的分析和一定的接受能力而制订的。在实施过程中,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消化时间,在迎合学生个性的心理,给学生建立一定的有趣学习的环境、积极学习的氛围、多元化的体育活动以及轻松活跃的体育环境,在这之上逐渐地增加体育学习的力度,从而让学生们充分地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及主体地位。
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完善体育教学法教学的环节,更新体育教学的观念,纠正传统的教学理念,把以教学为目的的理念转换成以学生个人今后发展及社会需求为主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学的课本、教学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整理,设计合理的体育教学流程,培养学生终身的运动锻炼意识,明却自己的体育爱好和发展方向。形成课堂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丰富教学的内容。首先,高职院校要有一定的体育意识,增加体育事项的投入和体育课程的课时,将室内的体育课程向外延伸,建立科学的管理和安排,给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机会;增加运动场地和器材,将原有的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添加大小型运动器材,使其有更多的发现点供学生们思考;还需要完善的考勤制度,对于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等情况以及学生的出勤都及时的记录,保证其体系的完整度。
强大的师资力量发现法教学的模式,需要教师有丰富的体育授课经验,一定的专业素质,保证发现法教学稳定的运行,并根据丰富经验将课程设计进行控制,保证学生的安全和实效;还需要一定的现代知识和先进设备的使用基础,使高职学生有一定的兴趣,从而在教学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及时的指导;建立强大的师资力量不仅仅是为了高职院校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康的身心,以不断发展为基础,提升自身的优越度,满足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为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和企业中有一定的竞争力和成就,从而回报社会。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或邀请专家介入指导,也可以定期地举办学术交流会议,让教师之间互相探讨和学习、补充和完善,使其快速地成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学的骨干;还需要一定的考核制度,并将建立的管理制度和奖惩责任制度落实到实处,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积极性和规范性,还能提高高职院校一定的关注度和招生率,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提出,带动了国家教育事业的改革。
4结语。
综上所述,实际的实施不仅需要强大的师资力量、课程科学合理的安排和及时地观察学生的心理,还需要一定的评价分析指标和建议的反馈,只有将发现法教学中不完善的地方,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意见进行整合并完善,做好发现法教学的基础要求;在今后的实施中,不断地使用数字化设备的管理模式和体育课程的开展,将知识点进行无限的延伸,从而加强学生的创意思维,使其国家的高职教育水平更加地优化和国际化,也是今后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与式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第三篇】
摘要:本文在分析民族高等院校电子商务概论案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电子商务概论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特点,着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准确把握住电子商务案例的重点、难点和核心,调动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教学模式;电子商务。
北方民族大学的很多商科专业都设立了电子商务概论这门课程,并将其作为专业基础课,要求商科学子都必须学,以满足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要。然而,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以及整个教学过程的详细分析,发现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理论和实践完全脱节、所选用的教材内容滞后、案例素材过时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北方民族大学商科专业开设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实际的教学过程,研究参与式教学法在电子商务概论案例教学中的应用的优势,旨在为该课程的案例教学环节提供合理的参考性建议。
一、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案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北方民族大学的商科专业都开设电子商务概论这门课程,由于教师结构单一,学生层次不同,教学观念陈旧,导致在该门课程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师结构单一,缺乏对案例教学的实践经验。
根据对该民族院校的商科学院的10名电子商务概论任课教师进行详细调查可知,70%左右的教师直接从高校毕业后进入高校当老师,并被学校委予重任直接担任该门课程的案例教学工作,只有30%左右的老师之前在与it行业有关的企业中工作过,具备一定的电子商务的实战经验,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经验已经相当滞后,对最新最前沿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案例已相当陌生。不仅如此,很多老师仅是从网络视频或仅有的一两次讲座中获取案例教学法的操作过程和操作要领,并没有真正针对案例教学法进行系统培训。更有甚者,很多教师根本不是电子商务专业科班出身,在进行电子商务案例教学分析时,未必能将案例中反映的信息和问题彻底剖析清楚,在案例设计和把控中无法准确把握住案例的重点、难点和核心,无法将学生引入到案例教学中,真正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学生层次不同,案例教学的参与度不高。
民族院校70%―80%的学生都来自宁夏、青海、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等经济和文化都相对比较落后的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有限的教育资源决定了这些学生的文化层次相对比较低,知识面相对很窄,缺乏自信。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是交叉学科,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听课都很吃力,作业的完成也面临困难重重,需要自学的内容更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再加上为了应付考试,民族学生一直注重提高解题能力,缺乏有效的提炼方法和规律拓展的实际训练,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无法真正参与到整个案例教学过程,很难实现与老师的互动,对案例教学内容只能被动接受。
(三)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电子商务概论的案例教学过程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案例材料用多媒体手段呈现给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对案例背景材料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教师沉醉在自己讲解的舞台上,下面的学生听得一脸茫然,师生之间根本不存在互动,严重缺乏交流,违背了课程开设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的目的。因此,教书需要彻底改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将其潜在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民族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理念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英国,原为执行国际援助性项目的方法,因其具有充分调动项目执行者积极性的特点,被引进到教育领域,发展成为一种被教育界广泛认同并应用的教学模式[1,2]。该教学法是基于心理学、哲学、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等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通过重塑师生平等地位,师生共同参与加强互动,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3]。
笔者从教来,由于学科的专业性和理论性太强,教学上努力做到主体性、互动性、反思性。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商务案例教学过程中,深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目的都蕴含着太多的知识点和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对于电子商务这种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合理有效地采用参与式教学法,贯穿于整个电子商务概论的案例教学过程中,以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主要目的,注重从“逼迫学生学”向“学生主动要求学”的转变,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改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案例教学就是教师将所选的案例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给学生,开始自我陶醉地向学生进行“填鸭式”的讲解,由于学生层次差异,以及对案例背景的陌生,学生很难做到紧跟教师的思路,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将学生的思维严重限制,一堂课下来根本不记得老师所教授的内容,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为了打破这种教学模式,笔者在电子商务概论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者,教师成为参与者,把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行为变为主动学习,采取有效的方法逐渐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和分析,结合老师的理论知识的指点,让学生实现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案例问题的目标。通过引入参与式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电子商务的意义和目的,彻底搞清楚电子商务对经济、管理和社会的影响。
(二)共同制定案例教学方案,要求学生参与案例搜集。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民族学生的教学要求,根据学院制定的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关于案例部分的教学目标,形成初步的教学计划,并将计划在开课之前的一个月发给教学班的学生,征求他们的意见,要求每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反馈意见,充分了解学生到底想学什么、爱学什么、关注什么、需要什么等问题,老师根据反馈已经对案例教学计划进行修改,做到有的放矢地准备教学内容,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电子商务经典案例,进行电子商务知识的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及时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形势。
(三)创造实践环境,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实践应用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其所学知识价值的有效途径。电子商务的案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系统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才能发挥实践应用的作用,实现民族院校学生发现、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缺乏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知识,实践经验的欠缺,知识面较窄等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授课的效果。
四、总结。
在电子商务概论的案例教学环节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方法,实现了民主、平等、宽松,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将枯燥乏味不易弄懂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练习和应用,使得学生能够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参与式教学法如果能够应用得当,既可以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分析,积极探索和思考的思想意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民族高等院校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参与式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第四篇】
摘要:礼仪歌谣是我们幼儿园“礼味”十足的教育资源。本文主要从独特的环境渗透、多彩的课堂实施、有效的整合成效三个方面出发,阐述在班内运用礼仪歌谣的过程中,怎样优化幼儿教学,培养幼儿从小学做知礼,懂礼,行礼的礼仪人。
关键词:生活教育;礼仪歌谣;优化;幼儿教学‘。
1独特的环境渗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充分体现“幼儿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的创造”。[1]我们根据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论”,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礼仪环境的渗透:
硬环境。
(1)校园环境。环境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激发智力潜能。在幼儿园,每一块墙面都会和幼儿来说话,润物细无声。在孩子与环境交融中,含蓄地将礼仪内涵影响给幼儿,幼儿在对环境的观察感知或理解中,能不断清晰内容,领悟并修正言行。我园以礼仪教育为特色,走进园门大厅便能醒目看到张贴着的一首首童趣盎然的礼仪歌谣,每次只要有人路过,孩子们都会用小手指着一连串的礼仪歌谣朗诵起来。如《说话》:学做礼仪人,说话看对方,不急也不慢,温和又礼貌。在一次次反复的说、看、听、想中耳濡目染地影响着自己和他人。(2)班级环境。相对于幼儿园大环境,班级内的特色板块也独具匠心,是有孩子们共同参与布置的版面内容。孩子们在欣赏自己的“杰作”时会介绍说:“这是我画的!”而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蕴含诸多礼仪教育契机,如大方表达自己的意思、倾听同伴的介绍,不同对象间的交流与对话也使礼仪教育从直观的版面系统开始向纵深发展,“溪溪画的是活动中场景,说坐神气,精神佳,认真听,多动脑,小手举,把言发……我今天学本领时没有举手回答问题”。这些表述中幼儿的认知和行为起了冲突,两者的不一致引起幼儿思维的有意注意。
软环境。
创设符合幼儿发展和教育要求的精神环境,老师起到了表率的作用,通过师生温馨环境的陶冶形成特色教育的合力。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交往,接受老师影响。孩子吊儿郎当学本领,老师眼神和动作的示意,孩子立马能意会到礼仪歌谣《活动中》的要求去规范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当然,同伴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和竞争意识,“他会认真听,多动脑,我也可以呀……”在反复观察、模仿、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经验,自然而然在教学活动中也就会去修正自己的行为。
2多彩的课堂实施。
幼儿园礼乐教学不仅在环境中进行渗透,更在多彩的课堂中进行实施,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礼乐体验课堂巧融合。
优良的课堂教学是礼乐文化传播的基点,分别有科学,艺术,语言,社会和健康五大领域的教学,如,将健康教育的'内容编成相应的礼仪歌谣,如《漱口》:轻轻拿起小杯子,接上半杯温开水,咕噜咕噜漱几口,放好杯子擦擦嘴。孩子们在说说,讲讲,做做,玩玩中习得了知识。
专用室活动显魅力。
微格室、创意阁、纸艺屋、木易筑、生活馆、科发室等多个功能广泛的专用室,教师追随孩子的兴趣点,生成出孩子需要的课程。例,黄泥是香山特有的材料,就地取材,在泥巴窝里摔泥,和泥等都是孩子们最爱玩的,从尊重孩子的需要出发,生成了大班户外活动《玩泥乐》,利用礼仪歌谣作为载体,如,《团结合作》:一个人,孤零零,两个人,笑盈盈。你帮我,我帮你,团结合作力量大,真正让孩子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到了合作后成功的快乐。
特色体验活动来实践。
我园全力开展五大特色主题活动:德之真、爱之悦、和之谐、乐之善和礼之美,例,“礼之美”主题中欢乐自助餐活动,老师将孩子在自助餐中要掌握的教学内容,按顺序、按步骤、按规律编成礼仪歌谣《自助餐》:六一到,齐欢笑。自助餐,营养好。吃多少,取多少。不挑食,不浪费。有秩序,不争抢。讲文明,有礼仪。根据礼仪歌谣展开教学,孩子都能在自助餐活动中成为举手投足,优雅美好的小绅士和小淑女。
3有效的整合成效。
诱发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通过礼仪歌谣,孩子们能自觉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在家复习巩固礼仪歌谣,加强幼儿运用礼仪歌谣的兴趣,切实将礼仪歌谣的内容转化成孩子们自身的意识,并去指导孩子们的言行规范等,达到循序渐进的最佳效果。当孩子在园表现出彩时及时反馈给家长,父母的表扬和老师同伴的认可,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让孩子反复期待,实现活动中的知行合一。
规范教学。
提高教学成效。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礼仪歌谣,让教学活动游戏化,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做中学,学中玩”,不知不觉中,最大限度优化了教学效果,幼儿在教学活动成功后的幸福感指数明显上升,在这个幸福过程的享受中,刚才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言行就得到最大的强化,再现行为成为可能。综上所述,可见在生活中发展教育,将礼仪歌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引入到幼儿教学中,恰到好处。从尊重幼儿发展和需要出发,主动寻求礼仪歌谣在幼儿教学中的特殊价值,发现礼仪歌谣在教学中的特点,力争以陶研理论为指导,为幼儿迈好人生的第一步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z].江苏教育出版社,.
[2]金生鲅.理解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参与式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第五篇】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使用发现法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并且更好地满足教学改革的需求。文章结合当下体育教学现状,研究发现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使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得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用发现法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一、师生关系的转化。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会对自己进行错误的定位,把自己当作是课堂教学的主人,一味地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点和体育锻炼方式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实质上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很难在本质上得到提升。因此,教师想要发挥发现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效果,需要转变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发掘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进而提升身体素质,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正确的师生关系是对发现法有效使用的重要保证,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了解发现法对自身体育素质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使教师也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更多地扮演引导者,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设计出新的锻炼策略,并且适合自身的发展,使学生体会到体育的乐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耐力训练时,教师可在课堂中告诉学生耐力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在了解了耐力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后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创设适合自己身体发展需求的锻炼方式,提升锻炼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师生关系的转变,发挥学生自身的发现能力,使发现法的`效果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二、发现式情境的创建。
情境教学是体育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常规的体育锻炼方式会让学生慢慢地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丧失了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通过情境教学的使用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师可以将发现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创建发现式情境,让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体育学习。发现式情境的创建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深入了解每种体育锻炼对应的益处,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测验出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体育基础,保证学生未来的发展。发现式情境的创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探究,在保证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使用发现式情境教学,锻炼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现能力,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爆发力的锻炼时,教师可以创建情境进行教学,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坏人,一部分学生扮演警察,但是这部分坏人是隐藏在所有人里面,需要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点,并且需要在短时间通过追逐抓到他们。这对学生的爆发力锻炼有很大作用,并且学生在情境中也会不断使用自己的发现能力,判断相互之间的不同。在这样的情境中,发现法的教学策略得到了较好的使用,也完成了锻炼学生爆发力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发现式情境的使用,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体育教学中,发现法只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不能寄希望于只通过发现法的使用完成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将发现法和其他教学方式有效地融合起来,最大程度地提升发现法的教学效果。发现法和其他教学方式的配合需要教师能够较好地掌握这些教学策略,才能保证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较大的问题,这也是高效体育课堂的基础。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篮球教学时,教师可将兴趣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和发现法结合起来。教师把学生按对篮球的爱好程度进行分组,将一些篮球基础好、对篮球有较大兴趣的学生和篮球基础较差、对篮球毫无兴趣的学生分配在一起,让学生之间相互带动,发现篮球学习中的乐趣,潜移默化中影响那些学生的观念,让学生发现篮球背后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且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也会锻炼自己的发现能力,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篮球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将发现法和其他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能力的提升,也要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使用发现法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发现法的使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发现适合自身身体素质提升的锻炼方式,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2]李祥,粱俊雄.学校健康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陈健.“发现”如何如何“发现”―――浅议体育教学中“发现法”的运用[j].江苏教育研究,(08).
参与式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第六篇】
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充分重视维护纳税人税收合法权益,通过行政听证、复议、申诉、诉讼等税收法律救济形式和主导纳税人维权组织的建立形成了税务机关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的运行机制,在维护纳税人权益、促进税法遵从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纳税人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由税务机关帮助纳税人维权或税务机关主导的纳税人维权已无法满足纳税人维权的需求,纳税人权益保障问题也日益引起社会各界和各级税务机关的高度重视。本文基于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的理论阐述,分析我国纳税人维权组织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探索如何建立以注册税务师为主体的第三方纳税人维权组织。
一、建立纳税人维权组织是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税制法制化的完善,世界各国政府及纳税人越来越重视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主要形成了以下关于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方面的理论。一是人民主权学说。现代民主国家普遍实践的人民主权学说认为:全体人民是国家主权的所有者,国家机关受主权所有者的委托行使管理权利,国家行动以体现公众意愿的法律为根据,国家征税以人民的同意为前提。因此,国家维持其机器运转的必要经费应由公民共同负担,但国家征税应以人民的同意为前提,并以人民的需要为使用去向。人民主权学说从原理上解释了纳税人权利和义务的辩证统一,同时也是“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根基。二是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税收法定主义,是指征税主体征税必须依且仅依法律的规定;纳税主体依且仅依法律的规定纳税。“有税必须有法,未经立法不得征税”被认为是税收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达。这一思想所表达的价值含义同时涵盖了人权和法治两项原则。从人权的角度出发,纳税人权益正是人权在税法中的贯彻和实现,受益于国家保护和服务的公民承担纳税人义务,同时作为国家财政的负担者,也有权参加或以代表参加税收法律的制定,参与税率、税额、征收方式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并最终了解所纳赋税的用途。从法治的角度出发,纳税人合法权益离不开法治的终极保障。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均由法律规定,政府机关不得随意侵犯纳税人权利,或加重纳税人负担。三是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是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与公共利益,更加适合现代公共社会和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选择。该理论主张“服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顾客”“追求公共利益”“重视公民权胜过重视企业家精神”“政府是服务,而不是掌舵”等原则,直接促成西方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展的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府改革运动,形成了税务行政管理以服务纳税人为中心,不断提高税法遵从的工作模式,确立了纳税人与政府平等的经济主体关系,明确了纳税人在公共产品“供需”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全面、有效地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尽管上述理论表述角度不同,内容各有侧重,但“纳税人权益”是其理论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思想,特别是随着新公共服务理论不断被应用于税收工作,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日益成为各国税务部门的共识,各种形式的维护纳税人税收合法权益组织不断涌现,纳税人维权组织应运而生。从国际看,近代西方宪政国家发展史可以说是一段纳税人争取自身权益的斗争史,当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提出“无代表则无税”的口号时,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就已经在税收法定主义的原则中初步确立了发展的根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税制改革运动的开展和纳税人维权意识的高涨,纳税人的自我维权突出表现为各国纳税人协会组织的广泛建立,成立了一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纳税人维权组织以及积极有效的维权活动。1988年成立的世界纳税人协会(2000年更名为国际纳税人协会),明确了其使命是全世界降低税收、减少浪费、责任政府和纳税人权力的联合。各种纳税人维权组织的成立使得分散、弱小的单个纳税人得以以组织的形式和力量来对抗庞大的国家及其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权益的争取和维护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尽管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背景的不同,造成纳税人维权组织形式的千差万别,但是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相同性质又使得各国的纳税人维权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共同的特点,具有独立、公正、专业等特点的纳税人维权组织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从国内看,长期以来,我国对税收的定义一般都表述为“国家为了满足一般的社会共同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人的一种分配关系”。这种定义反映了我国的立法者、实践者在税法方面往往更注重于纳税人的义务,对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则涉及较少。自2001年5月新的《税收征管法》实施以来,我国在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纳税人主张权利时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且没有相应的法律配套,其操作性较差。2009年11月,国家税务总局颁布《关于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公告》,明确列举规定了我国纳税人拥有的十四项权利与十项义务,使有关纳税人权益保护体系建设又向前走了一步,这是国家税务总局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具体实践。2013年,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关于加强纳税人权益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特别提出了“建立纳税人权益保护组织,构建纳税人维权平台”的要求,对我国纳税人维权组织的建立提出了具体要求,而且进一步将新公共服务理论应用在纳税人维权组织的建立上。
二、我国纳税人维权组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纳税人维权意识的高涨以及各级税务机关对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重视,这些年,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批蓬勃发展的纳税人维权组织,如纳税人之家、纳税人权益保障中心等,在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方面做出了探索。
(一)我国纳税人维权现状。
虽然我国出台了包括《税收征管法》在内的大量税收法律法规,对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予以规定和保护,各级税务机关也将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作为纳税服务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官本位”思想以及其他现实因素的影响,一些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意或无意漠视纳税人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在纳税人权益保障方面还缺乏细化的法律手段和有力组织。纳税人总是寄希望于“政府部门和税务机关能实现自我纠错”,往往没有勇气进行自我维权,对于自我维权的态度普遍是不知、不会、不愿、不敢。近几年,随着各种形式的纳税人维权组织的成立和发展,纳税人维权状况有所改善,纳税人维权由最初的税务机关自查自纠逐步走上了税务机关自查自纠与纳税人自行维权相结合的道路,而纳税人维权也由最初的个人维权向借助维权组织维权过渡。
(二)国内纳税人维权组织的主要形式。
我国的纳税人维权组织起步较晚,发展历程较短,规模较小,从组织主体形式来区分,主要有以税务机关、纳税人、部分社会组织为主体的三种形式:一是在税务机关内部设立的纳税人维权组织。以厦门市国税局成立的“纳税人权益保障中心”为例,该中心办公室设在厦门市国税局纳税服务处,主要受理、转办和反馈纳税人的涉税咨询、涉税纠纷、投诉举报和工作建议。二是以广大纳税人为主体、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并自愿结合的在民政局依法成立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如内蒙古纳税人协会、新疆纳税人协会等。三是由税务机关主导,以工商联、街道、社区、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为依托的纳税人维权组织,如江苏省的“纳税人之家”,基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各类企业纳税人、自然人纳税人等均参与其中,已遍布全省各个地区、各个行业。
(三)我国纳税人维权组织存在的问题。
我国各类纳税人维权组织在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对税务机关的依附明显。目前国内的纳税人维权组织主要还是以税务机关参与为主,严重依赖税务机关,缺乏独立第三方参与,维权的偏向度和公正性还有待验证。而由纳税人自主组成的如“纳税人之家”之类的维权组织开展工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税务机关支持的态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纳税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往往由税务部门自己充当“调停者”或“裁判员”的角色,很难对自己作为“运动员”时的行为作出公正评判。二是纳税人维权的自发动力不足。长期以来,很多纳税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在税收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对自己依法拥有的权益并不在意和重视,或者即使权益遭受侵害,也没有积极地寻求维权。同时,考虑与税务机关长期的征纳关系,纳税人维权有顾虑,往往希望能以“协调和解”这种温和的方式进行维权,更有一些纳税人不敢维权,担心维权不成,反遭打击报复。三是专业知识匿乏。部分纳税人可能具有一定的维权意识,但由于税收政策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不知道如何正确维权。现实中,除了极少数的大型企业,大部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纳税人的税收专业水平不足,而诸多的纳税人维权组织由于缺少熟悉税收政策和掌握税收技能应用的专业人员,无法甄别因税收法律法规的运用误差和执法行为的偏差造成的利益受损,客观上造成了维权能力的不足。四是税务中介参与度低。具有公正、中立、专业等特点的税务代理机构可以弥补纳税人专业知识匿乏的缺陷,可以降低涉税风险,减少纳税人“被侵权”的机会,在纳税人维权中发挥专业作用。但在我国,税务代理机构的发展并不充分,从全国来看,我国税务代理面只占到全部纳税人的5%左右,与日、韩、美等国税务代理面占到80%一90%的情况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五是日常办事机构的不确定性。从诸如“纳税人协会”一类的维权组织实践来看,主要是通过发挥部分纳税人的集聚效应,密切与政府和税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同时引导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虽然“纳税人协会”有固定的办事场所,但人员组成的临时性和会员愿望的差异性导致了日常运行的不确定性,出现只管有会员身份的纳税人的利益,漠视同一区域非会员纳税人利益的现象,制约了纳税人权益维护的深度和广度。
三、建立以注册税务师为主体的纳税人维权组织的探索思考。
从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来看,纳税人权利保护主要依赖于三大主体力量:纳税人、税务机关和社会中介组织。与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的税务机关相比,纳税人的地位显然处于劣势,如果单靠纳税人和税务机关本身的力量,难以有效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注册税务师行业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有独立的运行机制,是一个自我治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社会中介组织,提供的纳税服务是现代纳税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纳税人维权组织相比,其独特优势决定了注税行业能在帮助纳税人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缓和征纳矛盾中发挥积极作用,完全可以成为维护纳税人权益的坚强后盾。
(一)注册税务师行业作为纳税人维权组织的独特优势。
一是注册税务师行业作为社会中介组织的法律地位。作为税务中介机构的注册税务师行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能够帮助纳税人全面而熟练地掌握税法,从而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如,美国规定税务代表可以被书面授权担任纳税人的代表;日本规定税理士可列席对纳税人的税务调查,以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这些法律促进了税务代理的发展,如美国有50%以上的工商企业委托税务代理人办理税务事宜,个人所得税几乎是100%委托代报;澳大利亚约有70%以上的个人、90%以上的公司由税务中介机构办理纳税申报或办理退税。注册税务师对税务管理过程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管理与被管理的法律地位,形成注税行业与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三者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促使税务机关及其执法者规范执法、公正执法,降低因执法不公、执法随意造成的对纳税人权益损害的几率,达到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目的,成为依法治税中必不可少的中间体。
二是注册税务师行业拥有的专业人才是其作为纳税人维权组织的基础。无论是哪个国家、哪种性质的纳税人维权组织,其发展迅速、规模扩大、作用明显的背后都一定有一个坚实的专业基础。注册税务师行业拥有一批精通财税、法律等专业知识的智囊团,在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矛盾产生时,在纳税人利益受损需维护权益时,可以站在公正立场上,通过向纳税人宣讲税收法律、对税务机关执法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等方式,确保纳税人权利不受侵害,及时化解征纳矛盾,同时,可向税务机关提出税收法规制定中需要考虑的纳税人权益保障问题。
三是注册税务师行业本身具有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注册税务师行业作为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组织,不归属于征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既不是税务机关的附属,也不应该仅仅是纳税人的代理人,在获取或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过程中,更大的责任是应该成为税法本旨的代言人和税收公平的维护者,在执业过程中,注册税务师依据客观事实和税收法规独立地做出判断,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地提出解决征纳纠纷的意见或建议。
(二)以注册税务师为主体的纳税人维权组织的具体形式。
根据我国目前注册税务师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建立以注册税务师协会为依托的纳税人维权平台。这种组织形式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注册税务师协会是由依法设立的税务师事务所为团体会员和注册税务师为个人会员自愿结成的具有独立性、专业性、自律性的社会团体,以税务机关为业务主管单位,接受其业务指导和监督规范,可以凭借这一关系,及时向税务机关提出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的建议,供其制定落实政策参考;另一方面,注册税务师协会作为注税行业的领导机构,汇集了大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有综合分析能力,有较高的政策水平的财务税收专业人才。通过协会可以直接与税务机关及相关业务部门,就税收专业性问题进行“对话、磋商”,使税务机关直接倾听到纳税人的声音,掌握他们对国家税收政策的认知情况、实际执行方面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他们的诉求,为取得共识提供机会。另外,由于协会有固定的日常办公机构和场所,有一定的资金来源,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因此,可以探索依托注册税务师协会建立纳税人维权机制,在协会内部设立一个纳税人维权组织或纳税人维权部,作为维护纳税人权益保障的固定办事机构,日常工作由这个部门协调进行,其主要职能是拓展维权渠道,丰富维权内容,完善维权方式,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架起征纳双方交流沟通的平台,通过统一的专家调配、专家介人和跟踪服务,参与协调并化解征纳争议、争端,成为纳税人维护权益的主要阵地。
(三)完善以注册税务师为主体的纳税人维权组织运行机制。
一是维权渠道多元化。主要分为实体渠道和虚拟渠道。实体渠道主要是注册税务师协会在固定办公场所由专业人员负责纳税人维权事项的接待、受理、登记、解决和反馈或上门服务开展纳税维权宣传,接受纳税人维权方面的服务。实体渠道具有“面对面”的优势,容易与纳税人之间建立起互尊、互信、互动的良性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增长纳税人的维权信心,增加纳税人对维权组织的信任。虚拟渠道主要包括以网络、电话、短信、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收集、解决、反馈纳税人的维权请求,使得纳税人随时随地、足不出户地反映自己的维权诉求。
二是维权团队专业化。注册税务师协会成立以注册税务师为主体的精通财税、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专家团队,给纳税人维权提供专业支持。纳税人可以凭借该组织的专业力量代表其与税务机关进行“专业与专业”的对话,在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之间提供相对平等的对话平台,使纳税人维权具有一定的专业组织保障。
三是维权管理信息化。维权服务的信息化,是保障机制长效运行、持续优化的重要手段。注册税务师协会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对纳税人维权事项的受理、登记、解决和反馈等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使纳税人维权事项得以快速响应,维权过程公开公平,维权结果可以为高层政策优化、流程改进提供鲜活的素材,最终达到提升征纳双方税法遵从度的目的。
参与式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第七篇】
发现法是近二十多年来国外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有人称为探究问题法。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根据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国外在提出改革传统教材的同时,相应地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倡导“发现”的学习方法,强调要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创造知识。例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就提出:“要引导儿童去重新发明他们能够发明的事物。”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更完整地提出发现学习的理论。他强调,学习是发现知识、理解一个学科的基本认识结构、运用直观和分析推理以及依靠内在动机的过程。他认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式。”因此,他提倡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发现法。
倡导者们认为发现学习的优点主要是:1.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他们的智力;2.可以较深地理解知识,并且较好地保持在记忆中;3.使学生更容易迁移,并且提高学习和研究较难的教材和问题的兴趣和信心;4.学生获得探究知识的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运用发现法的一般步骤如下:1.创设问题的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2.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收集资料;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5.总结,做出共同的结论。
可以看出,发现法教学的过程与科学家发现新知识的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照布鲁纳所说,两者属于同一类的活动,差别仅在程度而不在性质。
纯发现法的教学,自始至终强调儿童自己独立进行活动。这种方法,国外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运用得多一些,在学校教育中也有运用。但是,纯发现法存在较大的缺点,它只适用于介绍新教材,有时儿童有困难,不能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和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因此有人(如美国的柯尔士)提出引导发现法,即在拟定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提出假设时,教师可以适当予以提示和帮助。这样,学生做起来比较容易,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与式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第八篇】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第二中学)。
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习题服务于教学,尝试运用在课前导课,课中运用习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解决学生只会背诵知识而不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现状,课后运用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练习是学生独立的实践活动,因而通过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习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驱动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之后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使学生从内心中愿意上生物课,也就能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习题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习题在导入新课时的运用。
在导入新课时,运用习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求知获益的先导,是我们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全神贯注,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易走神,例如,我在讲“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节内容时,出示一道选择题:人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呢?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生产者和消费者。这时我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之后我找学生来回答,一年级三班一名学生回答说是生产者,因为人可以生产出许多物质,其他学生说人应该是消费者吧,因为人在生活中要用到很多东西,此时学生把目光投向了我,我不做回答,而是让更多的学生来讨论这个问题,这样有更多的学生在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此时班级内形成了大讨论的氛围,达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这样,这道习题不仅导入了今天的新课,还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
二、在授课的过程中运用习题。
在授课的过程中运用习题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以知道学生哪个地方没有弄懂,以便于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可以指导学生怎样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习题中,往往我们的学生知识点记忆的很牢固,但不会运用知识做题,这也是我在生物学教学中想要用习题这种方法来试图解决的问题,在授课的过程中运用习题便成为了我尝试的方向,例如,在讲“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节内容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生态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学生能很快答出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也知道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当学生回答之后,给出一道选择题:以下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草原上所有的牛、羊;b.阿荣旗第二中里所有的生物;c.一块农田中所有的农作物;d.一片森林。我让学生做题时要认真分析每个选项并说出每个选项正确或错误的原因,学生经分析之后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由此可以说明有的学生不会运用这个知识解决问题,解决这道题时不是我讲解而是让举手的学生说出自己所选择的答案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学生对着黑板上的板书就能说出a选项缺少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b选项缺少非生物部分,c选项缺少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正确答案为d选项,通过这道题巩固了生态系统的组成这个知识点,也使学生懂得了如何用这个知识点解题了,达到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在新课完成后用习题检测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生物学基础知识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的同时要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讲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之后,运用习题检测学生对照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确定,某生物兴趣小组学生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中分别放上纱布,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放在上面,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数周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甲组实验条件为干燥的纱布,25℃的温箱,结果不萌发;乙组实验条件为潮湿的纱布,25℃的温箱,结果为萌发;丙组实验条件为潮湿的纱布,4℃的温箱,结果为不萌发;丁组实验条件为浸没在水中,25℃的温箱,结果为不萌发,问该实验设置了哪几组对照实验?分别考查了哪些非生物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这道题学生知道了如何找出对照组和实验组以及对照实验中考查了哪些非生物因素的作用。
夸美纽斯曾说:“每种科目既被悟性彻底领悟之后,就应该记住。”巩固生物学知识,是掌握生物学知识的必要环节和主要标志,练习是巩固知识和培养技巧的基本方法,为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国内外都十分注意进行课堂练习,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其是要教会学生怎样用知识,学习的目的在于用知识,而不单纯是背知识,只有牢固掌握生物学知识,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不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李金秋。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典型练习题的运用[j]。科学教育,(03)。
参与式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第九篇】
要依据教学大纲的定位,同时又要结合非统计专业的现有实际,结合我校应用型本科的基本定位,选择难易适中且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的内容。做到由易到难,逐渐加大难度,稳步推进,慢慢形成学生的探究思维定式。
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初期阶段,应选取单一的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的问题。最好是能够当堂形成结论且给学生较深的印象。随着探究问题的不断深入,结合教学大纲,问题的选取进一步深化,逐步设置有一定探究压力但系统性不强并限定探究学习难度的问题。此时可以按照不同的抽样标准实施抽样,让各抽样小组分别观察其组内的方差水平。在此基础上一旦实施整群抽样,则误差水平可能的变动趋向。也可以就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的特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分别去对应会计课程的存量指标和流量指标,以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连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等到学生逐步适应探究式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模式后,教师就可以布置系统的、需要学生分组分任务在较长时间内才能完成的任务。
2布置问题。
将选取的问题布置给各个小组。小组根据问题的大小与多寡,通常5~6人为一个小组。对于较单一的问题,可以多分几个组,各组的问题不强调其唯一性,可以重复,以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完成质量。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可根据问题的数量和工作任务情况,先确定各组组长(初期组长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统一指定,但随着探究活动的逐步开展,组长应鼓励个人报名或学生推荐),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侧重和个人喜好选择小组成员。每一个小组承担不同的探究任务。但无论问题难易程度如何,都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分担不同的探究任务,不允许有学生轮空,也禁止探究能力较强的学生大包大揽(但不排除必要的协作)。
3迅速完成组内分工。
各组领取任务后,在较短时间内由组长在本组内根据个人的特长确定组内分工(3~5分钟即可)。制定抽样方案、实施抽样、搜集整理数据、查阅资料、分析推断、撰写报告等。对于具有共性并较为重要的知识点,应要求每一个学生都独自完成,不因分工而隔断知识体系。
4收集分工情况,据此串讲知识点,引导学生的工作方向。
教师可收集各组分工情况的书面结果,根据分工结果分别讲授各方面、各环节涉及的知识内容。讲解应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可以打破书本固有的知识点顺序。告诉学生在各自的工作中可能涉猎的知识内容,资料查找的`方向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要用到的方法。说到统计指数,涉及同度量因素,就涉及了物量指标和价值指标问题,涉及派氏、拉氏指数的选取,常用的cpi确定方法同样会牵扯到基期的选择、权数的确定。因而鼓励学生去查找相应的文献资料,并进一步思索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拉氏、派氏指数分别代表了哪一种思维定势和探究趋向?指数体系的确立基于什么考量和出发点?指数体系的确立和因素分析的实际意义在哪里?等等。这种串讲,既为学生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同时又告知了基本的分析方法。
5文献检索,初步探究。
学生根据教师的点拨,依据各自工作任务,分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查阅相关的统计公报、统计年鉴、报纸杂志和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所持问题进行初步探究。资料文献的查阅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很可能在探究初期只是查阅了和问题直接相关的表象资料,而忽略了深层探究所需数据的收集,结果出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局面。
6集中讨论,相互激励,深入探究。
各小组成员在收集相关资料并形成初步意见后,可及时组织大家集中讨论。每个人均可阐述自己观点,对所选用数据资料的可信度,使用方法是否得当等,听取他人意见。讨论过程中可有效实施相互的智力激励,迸发出灵感火花,为进一步发现深层次问题,探究和解决深层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7课堂交流、汇报。
学生在组内讨论探究的基础上,各自完成分工任务。形成统一意见后,应将成果制作成ppt文档。在规定时间内由教师组织集中进行课堂交流、汇报。由各组主讲人通过ppt演示本组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允许组内其他成员加以补充完善。
8教师讲评。
根据各组汇报结果,教师要进行及时讲评。既要对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对其在方法、思路上存在的问题给予指正。指导学生及时转换思路,回归正确的探究方向。探究式教学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但由于学生认识问题和所学知识的局限性,极易形成学生“钻进去、出不来”。问题的叠加效应可能会打击学生探究热情,或导致“不可知论”。教师的及时讲评和肯定,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归探究学习正途的指南针。
探究式教学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探究创新活力,提升教学质量和强化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探究式教学从表面看是把探究学习的主体转化为学生,但实质上绳子的另一端是教师。教师的备课、引导、启发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备课任务不仅不能削弱,而且更应该得到加强。从问题的选取设定到最后的验收讲评,教学的主线仍然紧握在教师手中。哪些问题可以选来作为探究目标,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实施分组讨论、协作完成,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完备的知识体系和对教学方法的综合把控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充电并择机走向生产实践一线,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始终站在学术发展前沿。
2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和启发。
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的初期,由于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一时难以适应,会因各小组组织不力,学生无从下手,不了解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而产生畏惧情绪。因而教师要及时地加以引导,为学生指明工作的方向并及时答疑解惑。教师可以利用常规教学课堂平台,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相应沟通平台或手机飞信、微信等方式,收集学生意见和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将学生引导到独立探究、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中,逐步形成探究式学习的良好氛围。
3探究式教学仍需要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加以配合。
对于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我们很难将之归为探究式问题。加之学生在接收一门新的课程知识时往往出现短暂的不适应。因而教师仍要利用讲堂这一平台向学生讲解基础知识。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应着力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多列举实例,多提出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产生探究问题的冲动和欲望。进而实现从传统教学模式向探究式教学的自然过渡。
4探究式教学课后占用时间较多,容易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
教师要合理安排探究式教学内容。挑选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的内容作为选题,并适度调整教材体系中的相关章节。做到教学有重点、探究有实效。把一些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交给学生自我消化,或由教师使用传统方式串讲带过,把核心知识且具有探究的条件和意义的章节认真组织学生探究学习。避免全面开花、拘于形式,结果造成学生到最后劳神费力、难有所获。
统计学原理课程内容较多,结构复杂且难懂。但却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方法论学科,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施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要先弄清楚探究式教学的真正意义,对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环节、问题的选取、节奏的把控、效果的评定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欲使探究式教学能够实现预期教学目的而非只是“标新立异”,则需要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我,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参与式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第十篇】
探究式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教学研究对象,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了解、资料查询、阅读、思考、研究、探讨、交流和听讲,学会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收集和辨析有效数据,系统地分析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并进行交流、评价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内容是通过问题的设定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把学生真正当成教学主体,培养学生养成创新思维模式。在摸索和探究中不断前行,从而系统地掌握课程知识内容并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统计学原理课属于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对构建学生基本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尤为重要。然而该课程内容较多,包括了统计工作过程、综合指标体系、动态数列分析、指数分析、抽样调查推断、统计预测等多项内容。每一项内容均由完整的理论知识和独特的方法构成。知识点较多且晦涩难懂,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尤其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卖力地讲,拼命地试图将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却始终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是“教师讲得累、学生打瞌睡”。鉴于此,我们结合经济与管理专业的非统计类专业特点,在我校四个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原理教学中逐步引入“探究式教学”方法,把教学的主体定位到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潜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增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把教学课堂变成探究讨论场所,让传统的教学活动重新激起一个又一个的思维涟漪,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