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易读读后感【优秀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大学生易读读后感【优秀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大学生易读读后感【第一篇】

作为中国传统经典,《周易》自问世以来,就被广大人民奉为经典中的经典、信仰中的信仰。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也听过一些《周易》的名言,但我从来没有真正读过这部经典。最近,我决定花点时间学习一下《周易》这本书。

读《周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看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易经》教导我们应该以耐心、冷静的态度来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和不确定性,而不是不断地抱怨生活中的不公和挫折。书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天人合一”,就是说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尽量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能够和谐相处,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另外,阅读《周易》也让我明白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其中,八卦学说是《易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简洁易懂的方式解释了自然规律和宇宙各种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这个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环境并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

总之,《周易》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它让我明白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也让我知道如何应对生活中的不同困境。读完这本书后,我意识到我的认知能力和心智成熟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大学生易读读后感【第二篇】

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周易》这本书。二十几年前,看有的中说,中国的《周易》,是二进制之父,假如没有《周易》,电脑也许要晚发明很多年,甚至几百年。我是学无线电的,知道二进制是数控的基础。

在我的知识里,那时只是听有些老人说过《周易》这本书,理解为《周易》应该是算命方面的书,怎么还能与电脑,二进制联系在一起?所以,我就找了一本《周易》来看。《周易》与二进制的关系很简单,马上就明白了。但是,其中有很多的奥妙和很深的哲理,却让我至今都没有把玩明白。为了明白,后来又看了很多版本的《周易》,虽然没有过深的明白,但因看了很多年,也有很些点滴的体会,在此纪录下来,以供大家分享。《周易》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全世界都在研究与讨论。这本书包罗万象,天文,历史,军事,哲学等等都有涉及,就象我们现在也有很多人在研究《红楼梦》一样,世界观不同,造成研究结果的不同。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谈不上研究,但是书中的'文字与哲理,我认为是很值得我们一看和把玩的。

古人云:不看《周易》,不能为将相,这话自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纵观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几个谋略家,象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包括近代伟人---毛主席,这些人对《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

我看《周易》,虽然没有看懂什么,也感悟到了其中有些为人的道理。象书中第一卦,“乾”卦,乾为天,说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强不息”,这是告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终,不要半途而废;还说潜龙勿用是说万事不要强出头,能办的就办,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通俗的解释就是说,枪大出头鸟。包括古时候说皇上是“九五之尊”,这是对乾卦第五爻(发音:遥)的总结和概括,爻辞“飞龙在天”,所以用这个来形容皇上。

“坤”卦,坤为地,是要我们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载物”。这是教我们做人要有博大和宽广的胸怀,做人不要斤斤计较;“恒”卦,孔子在《周易》的系辞中说“夫妻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授之以恒”,这是教我们知道,怎样做一对好夫妻,夫妻的形成,就要持之以“恒”;“姤”卦,一阴五阳,有一女侍五夫之象,也有老男娶少女之说,这不是正配。卦中一说女人的,二让我们“勿娶此女”;还有“否极泰来”这个成语,也是来自源于《周易》;《周易》里有“否卦”和“泰”卦。是说世间的事物“不能终否”,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要往好的方面转化。“阴极必反,阳极必至”的道理,是告诉我们,任何事只要持之以恒,就有成功的希望。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事物的量变,必然要达到质的变化。对于做人或做事而言,都要掌握“度”的含义,万事都不要过“度”,过“度”后,一定要引起反方向的变化。

在《周易》这本书中,全书都在贯穿着一个“位”的概念。尤其是孔子为之作的系辞,对“位”的关系,有更多的阐述。主要是说天尊地卑,君有“君”位,臣有臣“位”。包括每一个卦,都有“位”的关系。虽说这是我们所批判的封建思想,但在今天的社会来说,每时每刻,无处不在的都有对“位”的要求。所说的做人要在“位”不越“位”,该说的要说,该做的要做,不该说的千万不要胡说,不该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那样就会适得其反。这是我们做人和做事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现在的企业都讲团队精神,假如做人能把握好“度”与“位”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能处理的很好,团队也一定会团结。如果有人把《周易》单纯的看成算命的书,我认为就是大错特错了。不错,《周易》涉及了算命,但算命或预测,对于这本书来讲,它只是一个极小的方面。我不反对算命,但做人不能全部信命。现在有时我也算着玩,那是在对某件事情,举棋不定或很迷茫的时候,我自己就算一下,当卦上说的很时,我会信心百倍的去把事情作完,当算的不好时,我就要冷静的考虑事情的过程与结果,理智的还是要去把事情办完。不要认为算得不好时,就不办事情了,那样是不对的。有很多的事情,我们是“贵在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学到很多的东西。

还有很多,很多,在此就不一一的例举了。总之,《周易》能位于我国的五经之首,一定有它的道理。以上只是我看《周易》粗浅的认识,有不到的地方,望朋友们点评。

大学生易读读后感【第三篇】

一首好诗,必须包含有深刻的感情,诗请越深,则诗味越浓。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春望》就是一首充满忧国思家感情的好诗。

这首诗写于公元757年3月,当时正值安史之乱,诗人在景色明媚的暮春三月,目睹百姓被叛军屠杀、抢劫的种种残状,感慨万千。山河依旧,物事人非,竟管草木欣欣,印入诗人眼中的却是满目凄凉。因此,诗人不禁发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叹。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几句诗,把国事家事紧紧联系在一起,生动地写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和诗人憎恶战争、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精神。

回顾中国的历史,就是一副长长的战争图画。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明清两朝,历代的统治阶级为了争当权利至高无上的帝王,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到了近代,则更是内忧外患,战火连绵,人民得不到安宁,国家得不到发展。

二场战争,我国不仅失去了最大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而且还割地赔款,失去了大片宝贵的土地和无数金银珍宝。

抗日战争,虽然是一场捍卫国家民族尊严、保护领土完整的正义之战,但同样也给人民带来了无穷苦难。日本强盗在中国实行的“三光”政策,使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啊。好不容易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八年抗战再加三年内战,中国真正变成了一个满目疮痍的贫困国家。

只到改革开放的这二十年,国家才真正得到了发展,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地耸立起来,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这一切,都只能是在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里才能做到啊。

大学生易读读后感【第四篇】

关于易经我是早有耳闻,可惜一直没有时间去拜读这部伟大的著作,终于在研究生阶段,我有幸选了一门关于易经的选修课,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让我对易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学校该门课程之前,我一直认为易经是一门关于占卜的学问。甚至经常看见大街小巷上打着易经的旗号为大家算命时候,我一度认为易经不过是古代人的一种愚昧无知的表现,由于他们无法解释科学现象,所以就发明了易经来解释自然万物,甚至将易经等同于封建迷信。然而通过课程学习,我深深的认识到我原来的看法是片面的,易经并不完全是命理学说,也不是完全是用来占卜、算命的,在需要问吉问凶的时候,人们才会真正重视易经,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易经的作用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基础,可以说,我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的`思想理论出发点都是易经,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无论是孔孟之说,老庄之道,还是孙子等兵法家,他们思想的理论基础都是易经,孔子曾说“不学易,无以知”的感慨,老子更不必说,在他的道德经中,通常都是易经的成分,如“大圆若缺”等语言,几乎就是易经的本质精华之所在;其次,易经是人们修身养性蕴德、提高思想的最好著作之一,易经中的许多语言是相当富有深刻含义的,是非常发人深省的,比如,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识是天道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不休,君子应该象天道一样,自我坚强,不断地追求进步,通过不停止不休息的努力,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道德修养;而乾卦的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是为学为道的君子,要效法乾无如日经天的精神,一天到晚都要刚健中正地前进,虽然到了夜晚,也要像白天一样警惕自己,就不会有过失了。第三,易经告诉了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即唯物辩证法,如其“近取诸身,远取诸身”,既是易经的来源的解秘,同时,不也是告诉我们如何思考问题吗?即观察事物要用联系的观点,从自我出发,联系身边的事物,做到周详。实际上,《易经》的作用何其大也,举不胜举。

总体而言,易经确实不愧为我国古文化的精萃,它的许多思想和观点,都是符合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由上可见,易经是一门多么重要的学问,通过学习我仅仅了解到了易经的一些基本知识,比如易经的组成,和易经的一些基本术语。易经中阳是以“一”来代表,而以“––”来代表阴,这两个奇与偶的简单符号,象征并说明了宇宙万物的一切变化。阳刚阴柔,阳动阴静;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因时因地的以阴与阳,也就是刚柔动静的性质来变化。易经思想中的这一阴一阳,相对相反,并不对立,而是和谐与统一。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几乎都以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的道理谆谆告诫,以提示人生必须时刻谨慎处世,警惕适可而止的重要性,才能确保长久安泰。易经的宗旨在于阐释宇宙大自然的阴阳刚柔动静的变化,变易而不易,复杂而简易,在变化中生成发展,于反复中保持统一与和谐。刚健中正,无穷无尽,永恒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正是宇宙精神所在。变易、简易、不易的宇宙法则及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涵盖着一切。这些都与人生立身处世原则一致,人以大宇宙的自然法则、精神为准则来确立人类自己行为的规范。探明宇宙大自然的法则规律,就能自强不息,面对各种复杂情况而能知变,应变,适变,以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向上,为全人类造福。通观易经的思想就会明白为什么易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根源,一切学术思想的源泉,被推崇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了。我国古代传统思想中的,不主张斗争,和为贵,正渊源于此。

大学生易读读后感【第五篇】

家里有一本看图说话的《周易》,闲来无事,随手翻阅,不禁入迷。

至少在6000年以前,我们的先祖伏羲氏就能在自然数基础上形成河图这样宇宙模式,而且这个模式可以和天文地理历法医疗融会贯通,他的原创天才让我无比赞叹,我反复思索伏羲原创思维,试图进入他的.状态。

读《周易》,第一个体会就是华夏民族远古时候无比尊重哲学家,譬如伏羲,他在黄河边看见龙马负河图跃出水面,于是他领悟到了“戴九履一”的宇宙数学模型。如果这个传说是真实的,那么伏羲当时就处在精神病状态了,当然这种精神病可能是临时性的,是他苦思冥想导致的,他出现了幻觉。这种精神病患者我们先民尊重他为祖先,因为他原创了一种宇宙数学模型,大禹也是这样,他在顿悟到洛书的基础上,明白了相生相克的道理,并用这个哲学治愈了大水,我们先人尊重他为族长。

读《周易》,第二个体会就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宇宙模式,不是在前人的哲学基础上,哲学具有排他性,在前人哲学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宇宙模式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研究前人哲学思想,吸取的是他如何进行哲学原创工作方法而已,这个时候,仅仅是一位哲学工作者和爱好者而已,真正的哲学家必定有自己原创的宇宙模式,伏羲和大禹在自然数的基础上创造了河图洛书这样宇宙模式,这个事件启发我们,抽象并融会贯通现代数学和自然科学是建立自己宇宙模式的一个路径。

大学生易读读后感【第六篇】

以前只是听说过《周易》,有人说它是用来算命的,也有的说计算机的发明缘于《周易》的思想,反正在我心目中《周易》是深奥的.,是很玄的学问。最近聆听了《周易》的精彩讲解,感触颇深,也对《周易》有了初步的了解。

《周易》的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周易中哲学思想也尤能给人以启迪,“满招损,谦受益”、“祸福相因”、“过刚则折、以柔济刚”等哲学思想,读后深有感触,尤其是其中“祸福相因”辩证思维对我有很大启发。

想起我一朋友发生的事情,觉得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常常思考这一道理,居安思危,困难的时候也要充满希望。我有一友,住在一县城,家庭条件很好,家有别墅、轿车,拥有娇妻和可爱的儿子,工作条件很好,收入不错。我友也好交往,有很多朋友,经常相聚,生活很有滋味。但我这个朋友也有弱点,就是平时经常和朋友在一起喝酒,常常喝醉,酒后还喜欢开车。我也常常告诫,但收效不大。

去年年底,我友酒后驾车出事,致人死亡,被刑事拘留,后赔偿20余万元才免去牢狱之灾。事故后,我友常常自责,闭门不出。但经多位朋友劝导,人生之路很长,遇到挫折后还应振作,不能就此沉沦,我友才逐步走出这段灰暗日子,但此事带来的影响可能一生中也很难忘怀。

正如《周易》中体现的“祸福相因”思想,人在顺境时要考虑今后还会面临的困难,否则,“乐不思蜀”,真的遇到困境时可能就难以承受了。我友在平时就犯了这个错误,人活太好了,太顺了,未能居安思危,结果呢,就出了这样的事故,于已于人都是极大的创伤。我友在困境时,开始也灰心丧气,此时也应理解《周易》的“祸福相因”的哲学思想,应对未来存有希望,切不可就此不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我友在今后人生之路上能谨记教训,也许会有更好的生活。

《周易》的确是一本天书,深奥难懂,但领会其中做人做事的思想,会终生受益。用心学习,用心领会,从《周易》中寻找人生的道理,用《周易》的哲学思维指导生活和工作,人生之路也许会平坦许多。我在以后也将更多的学习《周易》,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周易》。

大学生易读读后感【第七篇】

说这话的不是我,而是风流倜傥、命运多舛的苏东坡。

说这话的时候,是他在惠州重新作诗之后。苏东坡因在诗中流露出对新政的不满,深陷“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亲朋好友都劝他“痛戒作诗”,苏东坡也深感“其言至切”,整整5年没有作诗。这里面的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在收到老朋友孙莘老寄来的一块品质极好的墨后,明知作诗还会惹祸,苏东坡还是“纵笔”了,压抑许久的激情和诗句喷涌而出:“吾穷本坐诗,久服朋友戒。五年江湖上,闭口洗残债。今来复稍稍,快痒如爬疥……诗成一自笑,故疾逢虾蟹。”他一下子写了4首诗,心情自然“快哉快哉”。数日后,他又写了一首《纵笔》诗:“白发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然而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苏东坡再次因诗惹祸。《纵笔》诗传到京城开封,势如中天的章淳见后只冷冷地说了声“苏子尚尔快活耶”。很快,苏东坡再次被贬,这次是更偏远、更荒凉的海南岛。

这是他率真可爱的代价,也是他的宿命。于是,他发自肺腑地说:“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勤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能耐富贵,安闲散,忍痒者,必有道之士也。”人说文学是苦闷的象征,或许正是这人生的悲喜剧,让任情适性的`苏东坡有了更多的感触,形诸笔端,并在文坛扬名立万。

我当年读到这个故事时,颇以为不然。如今看来,则只有点头称是。人常言:长痛不如短痛,头掉了也不过是碗大个疤。壮士断腕,扼腕之痛,只是一时之事,甚至会随着伤口的痊愈而消失。然而,滚滚红尘中,大多数人连寂寞和孤独都称不上,又何来真正的心痛?更不用说到掉头、断腕的程度。而痒则不同了,它是一种如影随形的暗疾,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快速出击,让你受伤、无奈甚至痛不欲生。

心痒难耐。欲望其实就是灵魂中的“痒”,越抓越疼,越抓越痒。旷达的苏东坡不是说过“快痒如爬疥”吗?欲望就像疥疮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经常会让人百爪挠心、无计可施。当“除了欲望什么都能抵挡”的时候,人的内心已经“长安乱”了。

很欣赏这样一段话:如果在身体里真的藏有一面“心湖”的话,那么清澈而平静的“心湖”则能提供一面澄明足以照见自己的镜子。心事重重,湖水动荡,这面镜子便碎掉了。在现实中,一点欲望都不存在的人是找不到的,人的欲望也是永远没有止境的。人最大的心魔就是欲望。欲望一旦无休止地膨胀起来,就很容易迷失自己的心性。迷失心性的人,就好像没有头脑的人,没有方向,以致“心为形役,神为欲伤”。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唐肃宗拜慧忠禅师为国师,希望他能为自己排忧解难。有一天,唐肃宗问禅师如何能不烦恼不忧愁。慧忠爽朗地回答说:“不烦恼的人,看自己很清楚,即使一心向佛,也决不会自认是清静佛身,仍然经常自我反省。只有烦恼的人才整日想摆脱烦恼。修行的过程是心明朗的过程,无法让别人替代。放弃自身的欲望,放弃一切想得到的东西,其实你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欲望的迷失,古人说是“五蕴”的迷失。“五蕴”就是财物、美色、名声、食物、睡眠。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尚有很多满足不了的欲望,平头百姓满足不了的欲望可能会更多。有欲望而不能满足必然心生烦恼,那将是无法解脱的。这也正应了那句话: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

林则徐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外面的世界的确很精彩,各种欲望令人目不暇接,会延缓甚至毁掉人前进的步伐。做人最重要的是,精简生命的需求,不沉溺于各种欲望而不得自拔,去获取人生最大的幸福。

大学生易读读后感【第八篇】

《周易》被古人认为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理由在于,《周易》最鲜明体现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特点。近人徐复观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周易》之为大道之源的理由。他认为,文王为忧患意识所诱发而作《易》,而此忧患意识之所以发生,是殷周之际整个中华民族人文精神活动的结果,创制《周易》的周初正处于中华文明从原始宗教向人文精神发展的转换期,而忧患意识就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心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

每当中国文化遭遇外来文化冲击或陷于自身困境的时候,《周易》经传总能发挥大道之源的功用。魏晋玄学之兴起,《周易》经传的作用显而易见。佛家文化从印度传入之后,宋明理学也利用《周易》经传打开与之对话的局面,如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程颐的《程氏易传》和朱熹的《周易本义》都体现了这一点。西学东渐以来,《周易》经传再次发挥作用。新儒家借助《易传》建立新的本体论与宇宙论体系,证成超越与内在的贯通及天人合德的意义。

《易传》在现代仍应得到重视,这是因为与西方哲学相比,其核心的形而上学思维格外引人注目。已有学者从《易传》着手建立属于中国文化的形而上学,如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体系。

《易传》确有类似于西方形而上学的思维,所谓“形而上学”,其本义是“在物理学之后”,表达了希望探求现象背后真理的愿望,而《易传》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正表达了在器物之上还有更重要的“道”。《易传》成就了两个理论系统,其阴阳观念把神或神明客观化为阴阳二气,用以说明宇宙创生的过程,成就了宇宙论的系统;其性命观念打通了天人之间的联系,成就了道德形上学系统。如《说卦传》中所谓:“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即明确地表达了上述两层意思。

59 12775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