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的围猎观后感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温情的围猎观后感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温情的围猎观后感篇1

在“拍蝇打虎”的高压态势之下,贪官是过街之鼠,只要曾经“伸手”,必然罪得其咎。但,如果只惩戒受贿者而轻放行贿者,反腐的司法之轮恐怕也终究是在“失衡跛行”。一则,行贿受贿如硬币两面,如果只打击贪官,就谈不上对腐败的“零容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放任了腐败行为的发生。二则,行贿人往往也是不法利益的获得者,如果不能法律“伺候”,追究行贿者的不法所得就成了一句空话。再者,行贿者无论对于灰色的“官场亚文化”,抑或是熟人社会的厚黑“潜规则”,都是事实上的鼓动与放纵。近日,由云南省纪委监委宣传部、云南广播电视台拍摄的反腐警示专题片《围猎:行贿者说》是典型的官场现形记,令人警醒。

一、原声披露,直击内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三集专题片披露了官员与商人、官员与朋友、官员与下属、官员与美色之间在共同利益的趋势下一步一步走上犯罪的道路。从表面上看,是一些官员在“生活圈、朋友圈、交际圈”上没有把持住,但从深层次分析看,根本原因是“政治上糊涂、思想上滑坡、作风上出格、行动上失控、道德上沦丧”。受中国传统人情的影响,圈子文化容易让人失去底线意识,把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私人化,受贿、行贿者的心声是触动公职人员内心和神经的良药。

二、修身养性,有所敬,有所畏

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上不会掉“馅饼”,公职人员必须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而不是仅仅将某个个体、某个人的利益放在心上。党员干部一旦丧失信念、贪图享乐,忘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甘于被“围猎”,无所畏惧,无所遵从,那等待的将是冰冷的镣铐和悔恨的人生。

修身养性,有原则,有底线。片中的“围猎”行为是披着人情往来的外衣,隐藏在看似脉脉的友情和亲情之中,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不少领导就是在权与钱的交换中,成了温水煮青蛙。党员干部要净化自己的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做到交往有原则、有底线。“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时刻对标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树牢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修身养性从家风开始。坚持正心修身、律己持家、清白做事。以案为鉴,汲取教训。不论身处什么样的岗位,都必须全面加强自律,只有主动接受他律,牢牢守住道德底线、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才能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带动和促进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三、执纪严,身必正

纪检干部也没有天然的免疫力,要以案为鉴,心存敬畏,忠实履行职责,主动接受监督,做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忠诚卫士,切不可为了贪图小利而失了大节,逾规越矩、违纪破法。工作中,规范程序、约束权力,做到制度安排无漏洞、科学管理无死角,使管理有约束力、有说服力,治理更具强制力。要以专题片中真实典型案例为鉴,吸取他人教训,自觉遵守党纪法规,筑牢反腐防线,永葆廉洁本色,强化执纪执法监督,为深入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不一体。

覆辙不能重蹈,没有警示就会迷失。《围猎:行贿者说》无疑是今年末警示教育的重头大戏,是一部构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鲜活教材。

温情的围猎观后感篇2

由云南省纪委监委宣传部、云南广播电视台拍摄的反腐警示专题片《围猎:行贿者说》正在播出,作为“年度反腐大片”,专题片中披露的案件细节,令人瞠目结舌,这些“奇葩”的违法违纪典型案例令人印象深刻。

我们听见落马官员在痛哭流涕中声声忏悔着对不起党和人民。我们看见行贿的不法商人赤裸裸地吐露“手中有权的公职人员就是商人牟利的工具”的目的。

探寻他们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心路历程,片中落马官员在贪欲面前忘记了党旗下“对党忠诚”的铿锵誓言,才是罪恶的根源。

***总书记强调,“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对党忠诚是我们共产党人永恒的精神支柱、不变的灵魂底色,更是担当尽责、奋勇向前的无穷动力。落马官员许洋在专题片中说“我忠诚过,但我未能做到绝对忠诚”。忠诚不会与生俱来,也不是空洞的口号、高调的表态,它要深入我们共产党人灵魂深处,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在成长和仕途升迁过程中,必须经常回头看一看,从自己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动力、振奋精神;必须经常扪心问一问,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必须经常停下想一想,现在所做的事、所走的路、所追求的东西,是不是背离了自己的初心。要从红色文化中固本育元,从英模故事中强身补钙,从反面典型中汲取教训,自觉把忠诚深植血脉、把使命扛在肩上、把责任担在心头、把行动落在脚下。

***总书记指出,“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干净是党员干部的鲜亮底色,只有修身克己,才能干干净净。但在如今复杂严峻、诱惑万千的社会中,谁都没有天然免疫力,谁都不是百毒不侵。落马官员许洋在专题片中说“我干净过,但我现在已经浑浊不堪”。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修身克己,都是在强调涵养道德操守,怀德自重。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爱党忠党就要时刻拿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健康生活情趣和高尚道德情操,管住自己,管住小节,“吾日三省吾身”,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在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中养清正之气。作风正、形象好的党员领导干部就像拥有一张无形的升迁名片,仕途何须犯愁。

东晋诗人陶渊明曾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祈愿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能“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舍掉贪念和欲望,守住“忠诚”修养“身性”,“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温情的围猎观后感篇3

一些不法分子之所以能够围猎领导干部,拿捏的就是少数人“吃顿饭没关系”“收几张卡能如何”的侥幸麻痹心理,用的就是像“抹蜜的捕虫袋”这样的拉拢诱惑之策。许多违纪案例都表明,难以发现的是温水煮青蛙的陷阱,不好提防的是“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的问题。

最近,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被围猎的权力》谓火遍了大江南北,之所以受到热烈追捧,与其反腐主旋律的定性不无关系。而反观电视剧中的反面人物,赵德汉、丁义珍、高育良等,我们发现很多干部一开始是好的,但还是抵不住一些奸商的“围猎”,从而在“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丧失立场和信仰,进而落入商人的圈套。可以说,“围猎”在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之所以能达成如此秘而不宣的默契,其契合点就是双方利益。官员抵挡不住各方面的诱惑,商人闻到了权力的“肉香”,你来我往都是寻求自身利益的满足,而在双方盆满瓢盈、肚满肠肥后,受害最深的无疑是国家和人民。

很多落马官员表示,自己曾遭遇过“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既然湿了鞋,我就洗洗脚”的尴尬。一些媚权之人设好“美好”的陷阱,阿谀奉承,把官员哄得昏昏呼呼,进而趁机拉关系、套近乎。有的官员一时“蒙在鼓里”,被糖衣炮弹“牵住了牛鼻子”,在不知不觉中走上腐化变质的道路;有的官员甚至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不仅私下授意、暗示,还纵容家人涉及腐败,最后只能是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说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也不为过。由此可见,商人“围猎”手段虽不见得有多高明,但麻痹性却极强,一些干部虽懂得防微杜渐的道理,但在实际应用上还是难于抵制诱惑。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不能乱用。厉声警示犹在耳畔,现实问题却仍令人担忧,我们看到,用权力交换金钱、用身份谋取利益的行为还是屡禁不止,这就需要用制度的力量扯断利益链条、堵住“围猎”缺口。

干部被“围猎”是因为有利益的驱动,因此,党员干部应心存戒心、手把戒尺,时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这样才能不入“围场”,才能守住党员干部的廉政本色。

温情的围猎观后感篇4

为强化廉政教育,做好警示提醒。近日,喀什市人民法院组织全院干警观看了《围猎:行贿者说》。以案为鉴,教育引导全院干警强化纪律规矩意识,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和法纪防线。

警示教育片通过一桩桩鲜活典型的腐败案例,揭示了党员干部一旦丧失理想信念,守不住底线,不讲原则,最终沦陷为不法商人敛财牟利的“猎物”。告诫领导干部不仅要坚持理想信念,严格自律,更要正确认识自己手中的权力,坚持谨慎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交往务必谨慎规矩,讲原则、有底线。

党组书记徐琰同志向全院干警进行廉政提醒,要求全院干警从警示教育片中汲取教训,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增强纪律规矩意识,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严守党纪国法,常怀敬畏之心,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任何时候都不能逾越规矩底线、红线和高压线,否则就会被成为“围猎”的对象,陷入万丈深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把自己凌驾于组织和人民之上,搞特殊化,脱离群众。

观看警示教育片结束后,大家深受教育,纷纷表示要以警示教育片中的反面典型为镜为戒,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紧绷“廉洁自律”这根弦,坚持自重、自省、自警,坚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正司法。

61 24656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