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务实办的读后感实用通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辩证看务实办的读后感实用通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辩证看务实办的读后感【第一篇】

4、勇敢和必胜的信念常使战斗得以胜利结束。——恩格斯。

5、我认为倾向应当是不要特别地说出,而要让它自己从场面和情节中流露出来——恩格斯。

6、生活越紧张,越能显示人的生命力。——恩格斯。

7、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恩格斯。

9、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恩格斯。

11、没有哪一次巨大的灾难不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恩格斯。

13、任何宗教教义都不足以支持一个遥遥欲坠的社会。——恩格斯。

15、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恩格斯。

16、野心就是一切虎伪和谎话的根源——恩格斯。

18、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恩格斯。

22、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恩格斯。

25、性爱按其本性来说就是排他的。——恩格斯。

27、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恩格斯。

29、大工业在全国的尽可能平衡的分布,是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分离的条件。——恩格斯。

30、只有获得胜利的可能性非常大时,才可进行决战。——恩格斯。

31、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恩格斯。

34、逆境使天才脱颖而出,顺境会埋没——恩格斯。

36、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

37、没有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是死——恩格斯。

40、辩证法是关于普遍关系科学——恩格斯。

42、绣花针对铁梁,大小各有用场——恩格斯。

46、国家是不能没有警察的——恩格斯。

47、人离开狭义的动物愈远,就愈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恩格斯。

50、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恩格斯。

51、幽默是表明工人对自己事业具有信心并且表明自己占着优势的标志——恩格斯。

53、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恩格斯。

54、辩证法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船规律的科学——恩格斯。

55、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恩格斯。

57、胜利了的无产阶级不能强迫任何异族人民接受任何替他们造福的办法——恩格斯。

58、保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恩格斯。

59、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恩格斯。

文档为doc格式。

辩证看务实办的读后感【第二篇】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揭示把人对自然的认识从僵化的神学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把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一系列正确观点,揭示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种范畴在自然科学中的体现"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思想被揭示出来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针对以往的向度,使人们在纷繁复杂的自然面前由无所适从的茫然变得豁然开朗,它的价值更在于从此往后的向度"。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19世纪中叶由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这个语词的原意是指自然界的辩证法。早期的中国学术界一般认为自然辩证法由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三部分组成。随着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迸的发展,个性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自然科学的高度分化与综合的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汇流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科学技术化,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带给了新鲜的经验材料和理论思想,使它拓展成为一门包括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在内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科学技术哲学。这意味着当代自然辩证法的模式发生了一次新的转变。科学技术史与自然辩证法这两大学科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自然辩证法的许多研究思想与成果也影响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并为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带给理论及方法论方面的支持。

传统的科学技术史研究方法大体有三类,第一类是发掘、考证和记录历史史实;第二类是根据经过必须考证或核实的史料进行比较性研究,归纳分析出一些能够阐明“法则”或“规律”的资料;第三类是挖掘史实及其逻辑关系,以必须的历史背景,透过“虚构”“想像”等手法,编纂出类“故事”情节,进行历史的、艺术的再创造,以完成科学技术史的撰写。无论哪一类,研究者务必有必须理论思维或观念作为指导,并掌握必须的研究方法论,而这恰是自然辩证法所能带给的。许多从事科学技术史研究的人,努力总结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经验教训,在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方面作出贡献,丰富了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资料。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完整学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是范畴性的理论,但也有必须的规范性。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潜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与科学技术联系最直接的部分。它为探索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为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正确的科学技术方针政策带给了理论依据,对我国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指导作用。自然辩证法是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具有特殊的文化或智识好处。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能够促进对自然科学的人文理解,有肋于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沟通。忽视和误解自然辩证法和功能都是有害的。在哲学中几百年前就已经提出了的、早已在哲学上被废弃了的命题,常常在研究理论的自然科学家那里作为全新的智慧出现,并且在一个时候甚至成为时髦的东西。一些杰出科学家相信最肤浅的经验论走上了证明神灵存在的神秘主义道路。

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前苏联有些人根据他们的所谓意识形态需要排除被谴责为“资产阶级的”和“反动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及微耳和的病理学,关且在肉体上消灭了这些学说的苏联支持者,导致了李森科式的伪科学家及其伪科学。中国“文革”指使一些人从所谓的哲学思想出发,扣帽子、大棍子、贴标签,对自然科学横加干涉,甚至支持不懂科学的人研制永动机,使中国的科学事业大受摧残。把哲学当作“科学的科学”凌架于科学之上,用意识形态评判科学理论,只能阻碍科学的发展。

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揭示,开启了人类认识史上的新篇章,历时百年其深邃的思想依然散放出科学的光芒"对于伟大思想家的纪念,并不在于把他的作品透过精美的印刷珍藏在博物馆中"对恩格斯最好的纪念,莫过于用他为我们打磨的辩证思维的`武器去指导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指导我们的人才培养"恩格斯同马克思一道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已经在远离他们故乡的东方结出了硕果,用恩格斯所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思想来武装社会主义公民的头脑,繁荣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事业,更快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辩证看务实办的读后感【第三篇】

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论的区别。

1内涵不同。

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行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2二者所对应的哲学范畴不同。

唯物论是与唯心论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对立的根源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的观点都是唯物论的观点;反之,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的观点则属于唯心论。

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所做出的不同回答。其中,承认矛盾,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属于辩证法;否认矛盾的存在,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则属于形而上学。

3二者的基本观点不同。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而承认矛盾、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并由此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所包含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4方法论要求不同。

辩证唯物论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就要防止主观主义。

唯物辩证法从承认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出发,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对立统一,就要反对形而上学。

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

1二者同属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由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部分组成。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真正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二者相互渗透。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唯物论是基础,辩证法是核心,认识论是灵魂。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如果只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否认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那么这就是形而上学的唯物论。

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辨证唯物论还揭示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而关于辩证法的思想又是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的,即在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原因、状态及发展趋势。如果否认世界的物质性来谈联系、运动、发展,那就是唯心主义的辩证法。

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掌握唯物论,要从最基本的概念——物质人手。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概念,要正确理解物质概念的内涵,就必须抓住它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涵盖的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共同本质,是共性,是意识所没有的。

要理解辩证法,就要从辩证法的最基本观点——矛盾的观点出发,因为矛盾是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源。首先,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事物之间的联系说到底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联系;同时,矛盾又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所在,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认识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以及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辨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条红线。二者的研究对象是相同的,但是研究的角度不一样。研究世界的本质要用辩证法的观点,否则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研究辨证法要在唯物论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就会陷入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彻底的唯物论,又是彻底的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辩证看务实办的读后感【第四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伴之而来的却是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制约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辩证看务实办》一书中指出“我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

中科院的一份报告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许多第一:经济增长第一,外汇储备第一,直接投资第一等等,同时带来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就是建材消费第一,能源消费第一,空气污染排放第一和水污染排放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在1949年之前就已经有1/3不可居住了。建国以来,土地又因水土流失减少了1/3,现在可居住的国土面积是300多万平方公里,但人口却从7亿增到13亿。中国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8――10倍,污染是发达国家的30倍。中国的化学需氧量排放是全世界第一,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全世界第一,碳排放是全世界第二。我们的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40%严重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20%,工业危险废物化学物品处理率不足30%。

对于导致环境污染如此严重的原因,《辩证看务实办》一书指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方式粗放;执法问责不严;体制机制弊病;环境问题错综复杂。”《辩证看务实办》一书对于环境污染问题“辩证看”,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指导思想来看待、分析环境污染问题。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来,科学发展观已深入人心,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营造生态良好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恩格斯曾经警告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历史更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告诉我们,社会发展只能走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人们不能再以“天之骄子”自居,而必须把自己作为自然界的普通一员,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污染问题。

《辩证看务实办》一书对于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对“从源头上防治污染怎么着力;环境执法力度怎么加大;突出环境问题怎么破解;环保长效机制怎么构建”一系列问题的论述,务实地指出了遏制环境污染及的努力方向及与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的问题。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人类不断否定过去和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是现代人应有的自觉意识。科学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未来我国人口将继续增长,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越来越大。必须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强环境保护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更快地发展;有利于环保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有利于维护民族的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要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辩证看务实办的读后感【第五篇】

阅读后的感觉是指通过阅读一本书、1篇文章、一段文章、几句名言和一段音乐所写的文章。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辩证看务实办的读后感实用通用8篇”,体现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总体思想。

历史的发展是任何力量也阻止不了的。“哥白尼革命”使“自然科学从此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获得了自我发展的权利,开始了新的历程。当然,在中世纪,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是科学家们用鲜血和生命顽强斗争而开创的历史。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科学的发展必将推动人类认识的提高、促进哲学思维的发展。正由于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经过对自然科学的历史考察,阐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恩格斯还以很多的科学史实为依据,说明由于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近代,自然科学多数处于搜集材料阶段。由于力学有了较高发展,人们似乎以为力学规律是万能的,企图用力学的观点去说明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把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机械论的观点,从而逐渐构成自然科学研究中长达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这种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被培根和洛克移植到哲学中来,就构成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其中心思想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从本质上来说,是与自然科学相悖的,阻碍着自然科学的提高和发展,并且最终使它陷入神学的禁锢之中。由于产业革命的推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也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搜集材料的阶段进入到系统地整理材料并把它们上升到理论概括的高度。自然科学各领域的划时代发现,导致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破产,恩格斯在此基础上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确立了新的自然观。从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到近代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再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完成了人类自然观的伟大变革。

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为指导,具体地描绘了从原始星云到地球,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生命起源到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图景,证明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的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恩格斯以物质永恒运动和无限发展的思想为指导,说明自然界总是处于各种运动形式的生灭转化之中,整个自然界就是在这种转化过程中展开自我的发展历程。恩格斯最终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无限循环的重要思想并确立了它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的重要地位。

读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我掩卷沉思。在恩格斯的眼里,历史上所有的科学成就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对此感到异常佩服。这是对知识掌握到必须层次的境界,一种永远激励我们后人上进的境界。经过《自然辩证法》导言的学习,对我启迪最大的,是前人博大的哲学思想,是前人为科学奋斗甚至献身的精神,当然,那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

能够这样说,学习辩证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技术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更加紧密,在这种情景下,我们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经过它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同步,就必须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就必须将科学技术置于社会大系统中。学习辩证法,也是我们探索自然界奥秘的需要。并且,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我们创新意识的树立和本事的培养,能够使我们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上,提高整体素质,更加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们应当永远牢记,“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更应以前辈科学家们用鲜血和生命顽强斗争而开创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历史的精神为榜样,力争开创我们事业的新天地。

《谈谈辩证法问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的指标,而且也是俄国革命的向导;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了系统严谨的论述,全面揭示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识过程的辩证法以及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等内容,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体系。

列宁认为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本质。列宁还认为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都存在相互对立的两面,这两个对立面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是能够统一到一起的。也就是说,事物具有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的绝对性与对立面有条件的统一的相对性。在这其中,发现事物对立面间的矛盾性并进行深入的探讨,是辩证法的实质。辩证也可以说是通过相互争辩的方式来达到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的目的,并对观察这些事物所得到的认识进行证明阐释,验证认识的正确性与否。

在这里,我认为我们需要有两个观点。首先,认识是外界事物在意识中的反映。根据上面第一点所提到的辩证法的实质,事物又是对立面的统一,因此认识也必然是对立统一的。认识的基本形式是判断,判断中则包含个别与一般、必然与偶然、本质与非本质的辩证关系,因此辩证法也就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

只有科学史才能检验对统一的事物之间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的正确性,列宁首先论证了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性和正确性,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由科学发展史所证明了的普遍规律。列宁说:“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就是说,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普遍的客观世界的规律和人们认识的规律,是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因为它是以科学的发展为依据的,是为全部科学发展史所证明了的.

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列宁在把它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进行论述之后就把它作为认识规律来论述。在列宁看来,对立面是同一的,也即是个别跟一般的联系。个别和一般互相依存,缺少任何一个,另一个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般包含但不完全包含个别,个别也不能完全被包括在一般之中。这样,任何个别都能通过一般,在经过或长或短的联系之后和另一个个别联系到一起,这就是社会间事物的联系。而自然科学界也具有这个从个别向一般转变、偶然向必然转变、对立面的过渡、转换、相互联系的性质。

认可了对立面的同一,就是认可一切事物都是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而这种对立矛盾的倾向,在发展的过程的不断斗争中,它们的对立关系却渐渐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统一。虽然列宁认为事物的对立面是矛盾而又统一的,但并不是一直都是如此。矛盾性是绝对存在的,互相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存在于每一个时间地点,不会消失,但对立面的统一却不然。如同物理学中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一样,虽然对立面的矛盾是绝对的,但对立面的统一却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一种存在情况。而这点,也正是客观的辩证法和主观的唯心主义发生分歧的原因所在。客观辩证法认为相对和绝对的差别是相对的,相对中蕴含着绝对,但主观主义和诡辩论却不认可这种观点,相反,主观主义和诡辩论信奉事物的属性是相对的,即相对的只是相对,因而排斥绝对。其实,这点,在我以为,这种排斥却是另一种形式上的绝对,就是主观主义绝对性地认为相对性才是真切存在的,排斥绝对性的存在。就像矛与盾的故事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则何如?”主观主义否认绝对性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绝对。

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都普遍存在着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是有重大缺陷的,这种主义一般存在于自然界,而不能看到人类社会以及人的思维本身也具有辩证法的本质特性。因为他们未能看到认识本身是不断发展、不断地去观察客观存在、不断地去接近客观存在,主观和客观无限趋近的过程。在辨证唯物主义者看来,哲学上的唯心主义者是将认识的某一方面无限夸大,以致于到了脱离物质现实的程度,绝对神话了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从这种意义上说,唯心主义者都是和尚或者尼姑。因为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迷信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特性,而看不到它另一对立的方面或特征。这种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相对于辩证法来说,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存在着弊端。列宁明确提出辩证法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内容是永远增加着的。他说:“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认识,其中包含着无数的各式各样观察现实、接近现实的成分。——这就是它比起“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来说所具有的无比丰富的内容,而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辩证法的认识是全面的,包含无数源于现实且又能对现实反过来起到促进作用的成分,具有丰富无比的内容,而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却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不能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换言之,与现实却是脱离了开来。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否认哲学唯心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则认可了哲学唯心主义的存在,只不过认为其是经过了人的无限复杂的推理演变后,片面的、夸大的、脱离了物质与自然、神话了的僧侣主义。列宁把僧侣主义,即唯心主义,更确切的说是哲学唯心主义,比作一朵不能结出果实的花,但却生长在人类历史这棵活树上,说明它是有认识论的根源的。唯心主义是由于把认识的某一成分、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无限夸大而产生的,原文为:“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某一方面、某一侧面,独立的完整的直线”。更形象地说,是由于把认识曲线上的某一片断单独拿出来变成独立完整的直线而产生的。因此,唯心主义是对现实世界的扭曲,但不能否认,它确实是有认识论的根源的。

列宁在文中也给出了一般辩证法的阐述方法,即是从社会中最简单、最普通、最常见的事物开始,从任何一个命题开始,来揭示出社会中的一切矛盾或者这些矛盾的萌芽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在所有这些事物中都能发现辩证法一切要素的萌芽,这也表明辩证法本来就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

阅读《谈谈辩证法问题》这本著作,对于我们了解唯物辩证法,看待事物的矛盾性,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端正思想认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其实,笔者真正的在对哲学有概念上正确的认知,已经是很晚的时候了。而且相信我身边的很多同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哲学就和宗教一般“虚无缥缈”和“不知所云”,虽然事实并非如此。在初次意识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于当今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的时候,我决定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做进一步了解,因此我找到了恩格斯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所攥写的《自然辩证法》,打开这本书后,我阅读了其中的第1篇论文,也是整本《自然辩证法》的导言。这篇文章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涵盖众多学科,其内容涉及领域浩繁广阔。同时,也令我从新认识了这位对当今世界影响深远的德国大思想家——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

总体而言,《自然辩证法》是想要揭示自然界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毕竟,这本书中的内容是建立在百年间无数自然科学家对自然界的观察,探索,研究和实验过后所得出的一系列结论之上的。正如恩格斯在书中写到,“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的”,这在“导言”里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博学的恩格斯给读者展示了众多学科领域的巨大发现,涉及了天文学、生物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以及一些宗教文化领域;星云假说,牛顿的三大力学定律,也有被称之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细胞理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就是在这样繁杂的学科发现成果里,恩格斯用联系与发展的眼光将之整合为一个整体,建立了一套自然哲学理论体系。通过自然辩证法理论中的对立与统一,一般与特殊,联系与发展等关系,指导科学工作者们更多地横向思考问题,将自然哲学当作从“自然科学”通向“大自然”之间的灯塔航标。

从星云假说到能量守恒,再到生物进化论,恩格斯看到了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有力佐证。文中反复提到的太阳系和所谓的“宇宙岛”——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恒星系,其产生与消亡的始终,也让恩格斯更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是永恒的运动。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了解人类与猿的区别,即直立行走、有准确音节的语言、手的特定分化和工具使用与制造等等,阐明了人对自然界的具有改造作用的反作用,即道出了生产的终极意义;并且指出了只有人类能够利用自己的大脑与双手在自然界打下自己的印记。这一切其实都揭露了一个问题,事物的普遍联系,自然科学的发展虽然是在不断的往精细化的方向进发,但是其相互间的固有联系是永远也抹杀不了的。这一辩证的思维正是指导一切自然科学研究的法宝。正如恩格斯在“导言”中说到的,“用思想的彻底性去补救有缺陷的知识”。

在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自然科学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得益于人类所制造的工具在不断地革新改进,而结果就是,人类所获得的知识也是呈现爆炸式增长。而一个个惊人的发现与理论成果正不断地检验着自然辩证法,证明着后者的科学性。也许我们现今的普通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量都远超两个世纪前的科学家们,但是因为我们所欠缺的是拥有站在哲学高度的辩证统一的思维,所以科学发现的灵光总与我们失之交臂。而一些诸如诺贝尔奖得主一样的科学家,他们往往也是优秀的哲学家、思想家。他们拥有着卓越的思辨能力,以及运用自然辩证法理论来审视整个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可以把握永恒运动的真谛所在。

人类社会因分工得以进步繁荣,自然科学也因不断分支细化的深入研究而高速发展,然而当一切走向瓶颈的时候,我们应当在此时停下埋头摸索的脚步,直起腰杆,抬起头展望一下整个大自然,领略感悟她的伟大与非凡,跳出自己熟悉的小领域,拨云见日,一览众山小!也许就会闪现出柳暗花明的感悟。这就是自然哲学的价值所在,就是哲学的魅力!

辩证看务实办的读后感【第六篇】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诡辩论的总结,也是对他在《辩证法的要素》一文中所提出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的思想的进一步说明和发挥。文中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阐述了形而上学发展观与辩证的发展观的根本对立,说明了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列宁的哲学思想建立在对黑格尔《逻辑学》的分析和批判基础上,黑格尔在论述辩证法时存在着比较大的缺陷,它只反映出认识过程的特点是通过否定之否定的“三段式”论述结构表现出来的封闭的圆圈。但是却没有反映出辩证法是开放的系统。

列宁明确提出辩证法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内容是永远增加着的。我们说,看到了唯物与唯心对立性质的确立,而没有看到其同一性质,是形而上学式的观点;把握了唯物论与辩证法之间的同一性而忽视两者的对立性,则是知性辩证法的观点。理性辩证法,是把哲学研究的对象由事物转变为事物的本质,把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而不是停留在事物的具体矛盾中。在知性辩证法看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在辩证法内部则是同一的,没有矛盾的。理性辩证法认为,本质内部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是辩证法的实质。因此,在辩证法内部也同样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列宁的发展观,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停留在运动的表面形式上,它只有量变,没有质变,只有重复,没有转化,因此这种发展观具有片面性。第二种观点深入到运动的本质中,把握了自己运动的源泉,把握了变化的本质是飞跃和质变。这两种观点分别处在不同的认识层次上。它们二者之间属于形式和本质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当前学术界存在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这种观点确实有其合理性。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有矛盾的存在就肯定既有统一又有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说,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绝对的,不能只强调斗争的绝对性;斗争是绝对的、贯穿始终的,只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能因为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而否定其本质的绝对性。那么,对于同一性做这样的理解和说明,从而认为同一性是绝的也未尝不可啊。可见,作为同一相对性前提,也可以构成斗争绝对性的前提,而作为斗争绝对性的前提也适用于证明同一绝对性。这种观点和列宁的观点并不矛盾,单纯的只看这两种观点似乎是相对立的,但任何一种观点的提出,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立场,这里,两种观点的出发点和立场是不一样的。列宁说“统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是从将两者区别开的角度来说的,将两者表现更加突出的特性提出来加以比较,显然斗争的绝对性较相对性更能体现其特征,而统一的相对性较绝对性则表现得更为突出。

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必须搞清相对和绝对的关系。列宁就这两者的关系作了说明。

“在客观辩证法中,相对和绝的差别也是相对的”这句话体现了两层意思:一是相对和绝对是有差别的。“相对”一般指有条件的、特殊的、暂时的等等,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暂时的静止状态、矛盾的特殊性、同一性都指事物的相对性的方面;“绝对”一般指无条件的、普遍的、永恒的等等,如:矛盾的斗争性、普遍性。相对和绝对反映事物性质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之间是有差别的。

但它们之间的这种差别是相对的,这即是本句话的第二层意思。相对和绝的差别不是固定不变,两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由于事物的范围很大且无限发展,在一定场合为相对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会成为绝对的;在一定场合为绝对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成为相对的。

“对于客观辩证法说来相对中有绝对。”这里列宁指出了“相对和绝对”关系的另一个层面。相对和绝对两者不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而且相对包含绝对,相对之所以是相对就是因为它包含着绝对,同时绝对总体现在相对之中。没有不包含相对的绝对也没有不包含绝对的相对。

最后,列宁指出了主观主义关于相对和绝对关系的错误观点。“对主观主义和诡辩轮说来,相对只是相对,因而排斥绝对。”这是说,在主观主义那里,相对和绝对的差别是绝对的,相对就是相对,相对中没有绝对,两者香水火一样毫不相干。那他们对于“绝对”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绝对中没有相对,绝对就是完全、纯粹的绝对。这很容易走向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两者都是十分有害的。列宁在这里重点是批判相对主义,反对诡辩论。

掌握辩证思维方法还必须熟悉生活,熟悉所研究的对象。为什么有一些深入生活、对实际情况了如指掌的同志,看问题往往比较全面、比较辩证呢?道理就在于客观事物本身就具有辩证的性质。为什么有的同志辩证思维能力比较强,看问题也会陷入片面性呢?原因是他们不熟悉生活,不熟悉所研究的对象。

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除了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还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进行比较和分析,注意克服知识水平、工作岗位、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给认识带来的局限。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思维的全面性,防止和克服片面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是指导实践的最佳准则。作为新一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要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规律来提高自身的哲学认识水平。同时我们也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会随着不断的实践被继承和发展,未来也将诞生更系统、全面、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著。

(一)写作背景

本文是列宁《哲学笔记》中的1篇短文,写于1915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为了替他们的沙文主义立场辩解,公然用诡辩论冒充辩证法,列宁为了批判第二国际社会沙文主义者的诡辩论,为了解决社会主义革命所面对的新问题,潜心研究辩证法,做了大量的笔记,并在此基础上写了《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谈谈辩证法问题》和《辩证法的要素》是列宁专门论述辩证法学说的上下篇。上篇即《辩证法的要素》是讲构成辩证法本身的基本内容,列宁在概括十六要素的实质时指出:“可以把辩证法简要的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抓住了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的”。作为下篇《谈谈辩证法问题》就是对这个核心的说明和发挥。该文即是阐发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要求,也是当时俄国革命运动的实践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奠定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基础,但是没有完成系统阐述辩证法理论的夙愿。列宁通过一系列哲学著作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研读,准确的把握了古希腊朴素辩证法、黑格尔唯心辩证法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对辩证法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阐述,该文就是这一理论努力的成果之一。

(二)意义

在本文中,列宁第一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说明和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首次阐发了对立面斗争的绝对性和对立面统一的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是否承认对立统一是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对立的关键,并提出阐发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深刻的揭示了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这篇文章文字虽然不多,但却是列宁辩证法思想的纲要和精华,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及其在辩证法中的地位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这里既包括统一物分解为对立面的客观法则,又包括反映这些矛盾的认识法则,强调客观意义的辩证法实质上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2、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对立统一规律不是“实例的总和”,而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列宁认为为了通俗化而举例说明对立统一规律存在的普遍性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像普列汉诺夫那样举例来替代论证,甚至举例来代替对规律的揭示。

3、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

对立面的统一就是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这就是说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具有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二者又统一又斗争构成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不断发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两种发展观根本对立的'关键。

对立统一的内涵即统一的过程或现象具有两个相互排斥的对立面,正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和斗争才导致事物的发展,两种发展观的对立。是否承认矛盾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事物自己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的发展和形而上学的发展观的根本区别。

5、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列宁认为,两种发展观的对立首先就在于辩证法发展观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而形而上学发展观则否定对立面的统一,而把发展看成简单的量的增减。由于这一根本对立导致了第二个对立。辩证法将发展看成是事物的“自己运动”,即认为事物运动发展的泉源在于事物的内在矛盾,而形而上学将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放到事物的外部,主张外因论,因为物质世界之外的原因只能到神或主体那里去寻找。由于这个队里又产生了第三个对立。辩证法把发展理解为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而形而上学的发展观是死板的,贫乏的,认为是同类事物的简单的重复,实质上否认事物的发展,列宁在这里指出只有从对立面的斗争和转化出发才能理解事物的发展何以经历否定之否定的道路,才能理解事物何以由量变转化为质变。辩证法的发展观和形而上学发展观的根本对立焦点在于是否承认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即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运动的真正动力或内在源泉,由于这一根本对立,便产生了其他方面的对立。

6、对立面的统一是相对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

辩证法认为相对的和绝对的区别也是相对的,诡辩论则只承认相对而排斥绝对。由此引申的理论问题是:辩证法和相对主义、诡辩论的划界等问题。矛盾两方面同一性的相对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就构成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列宁不仅第一次提出了对立面的统一和对立面的斗争的关系式相对和绝对的关系,而且还进一步指出辩证法和诡辩论在绝对和相对的关系上是根本对立的。列宁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相对中有绝对。

列宁系统的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并把此规律概括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列宁对辩证法理论的贡献,它不同于黑格尔把否定之否定规律作为辩证法核心的思想。

(二)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辩证法是客观世界发展的逻辑而是人类历史认识发展的逻辑,辩证法与认识论是一致的。

1、分析矛盾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列宁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例,说明马克思以商品的内在矛盾的发展为核心,采用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构建的资本论的逻辑,既揭示了资本主义辩证转化的规律,也反映了人类对资本主义认识的辩证发展规律,因而作为客观意义的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所以马克思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方法就是辩证的分析矛盾的方法。

2、任何事物、命题都有个别和一般的辩证法。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体,人们对客体事物的认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a.个别和一般是同一的。个别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的,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个别也一定是与一般联系而存在,一般和个别相互连结,不可分割。

b.个别和一般是对立有差别的。个别和一般之间存在着对立的关系,每个个别的特性并不完全的包含在一般之中,个别比一般要丰富。

c.个别和一般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d.个别和一般的关系中包含着偶然和必然、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3、辩证法和认识论是一致的。

认识离不开辩证法,辩证法就是认识论。正是在辩证法这个本质的为题上,普列汉诺夫没有注意到这一方面,因为他不懂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懂对立统一规律也是认识的规律,不懂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方法。

(三)认识是螺旋式发展的过程

1、黑格尔和福尔克曼都把人类的认识看作是一串圆圈。

由于外部世界是无限广大的,因而人对世界的认识只能是一个圆圈一个圆圈的进行。在圆圈的往复过程中,认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精确。

2、哲学思想的螺旋式上升运动。

三个时期,四个圆圈,十三位代表性哲学家。

a.第一个圆圈是从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开始,经过柏拉图到赫拉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柏拉图:理念世界,否定了德谟克利特的哲学。

赫拉克利特:火本原说。

b.第二个圆圈是文艺复兴是到的笛卡尔、伽桑迪和斯宾诺莎。

c.近代,列宁认为有两个圆圈,一个是从霍尔巴赫经过贝克莱、休谟、康德、到黑格尔。

第二个圆圈是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构成了近代哲学思想的发展。

3、列宁指出,由于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从而使认识获得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调到丰富的发展,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在于没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将辩证法引入认识论。

(四)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1、认识论根源。

在认识过程中,由于人的认识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的近似于一串圆圈,这就存在产生唯心主义的可能性,而使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条件是思想方法上的直线性和片面性。由于思想方法上的直线性就会把无限曲折前进辩证发展的螺旋式认识过程中的任何一小段抽取出来,就会人为的把曲线变为直线,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并加以扩大使其脱离物质自然界,变成超然于客观世界之外而独立存在的东西,而陷入唯心主义。

2、阶级根源。

剥削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反动统治,不仅依靠暴力镇压而且还从精神方面进行欺骗,他们是利用唯心主义和宗教作为精神武器,竭力支持它,吹捧它,雇佣和收买一批反动文人宣扬它。

列宁在这里说“唯心主义时人类认识这棵树上的一朵无实花”。这段话表明,第一,唯心主义时有根基的,有他产生的认识论和阶级根源,他不是偶然的产物,从人类社会产生那天起就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唯心主义这朵无实花适合唯物主义这朵结果实的花生长在同样这棵人类认识之树上,也就是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总是想比较而存在的,相斗争而发展的。第二,唯心主义这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一种华而不实的欺人之谈,对于人类的认识和实践不仅无益而且极端有害,它阻碍着人们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加以批判。

1、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怎样论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的?

2、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怎样论述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

3、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怎样论述个别和一般的辩证关系的?

4、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怎样分析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

5、如何正确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6、简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和形而上学发展观的区别?

7、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

8、为什么说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9、简述唯心主义产生根源?

辩证看务实办的读后感【第七篇】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之一,出自于回忆记录《陶庵梦忆》,写于明朝灭亡以后,含蓄的写出了作者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浅的笔触融入上水;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以窥之一二。

文中先交代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仍旧是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的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而人鸟声拒俱绝,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以及与众不同的情趣。

接着就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过程。一个“独”字充分的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与作者具有的傲骨情怀,而一人独行与茫茫雪夜,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彻悟之惑。此时沪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唯有雪光带来亮色,映入作者眼帘的只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作者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和谐。

最后作者笔锋一转,叙及心亭的奇迹。

本文笔调淡雅流畅,叙串简洁分明,写景能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写人相映成趣,很有感染力。

辩证看务实办的读后感【第八篇】

要做终身学习的教师,就要坚持思考和学习,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接受新的教育。

思想和理念。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定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学习,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全体学生为中心,以每个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通过学习和思考,我发现在工作方法上“润物细无声”的小雨可能比“雷霆万钧”的暴风骤雨效果更好。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自己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超脱、飞跃,是一种升华。教师的爱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教师的爱是教育工作的灵魂。有了爱,师生就可以无障碍地沟通;有了爱,在师生和谐的氛围中,就可以开展教学互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二、要终身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

在信息时代,学生信息的来源很多,知识老化的周期很短,更新的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名教师的知识如果储备不足,教学中必定捉襟见肘;反之,如果教师具备了比较扎实的知识功底,具有学者的风范,课上举一反三,游刃有余,那么课堂将是学生有效充电的场所。教师并非人人都博学,但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朝着博学的目标去努力。最可怕的是,有的教师以为自己的学历高,读的书多,就不再充电,不再学习,那他只会误人子弟,他自己也终将被社会所淘汰。因此,作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平常要多读书,常看报,勤上网。总之,要做一只辛勤的蜜蜂,时时处处采摘知识的花粉,酿出合时的蜂蜜。

三、要不断地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

教,为了什么?教,是为了不需要再教;教,是为了学生自己学习。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都强调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信息源的今天,一个好的教师,绝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把自己满腹的学识传授给学生,而更应该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以“渔”是也。学会学习是学生今后走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会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

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想,这次培训活动已经把我领进了教育教学的神圣殿堂,对教师来说,成长最重要的是以终身学习为途径的自我培训,我的自我培训之路还很长,我的专业成长道路也还很长。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一定能一如既往,发扬这三个月里的学习精神,多学习、多反思、多实践。我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61 2957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