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家风纪录片观后感范例3篇
守望家风纪录片观后感1
家风是中华文化的缩影,人类文明的延续。在观看了大型廉洁纪录片《守望家风》后,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也对优秀家风有了更为深刻的感受,它的每一集都让我内心深受感动,深感启发。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和群体形式。从小处来说,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从大处着眼,家风其实是优秀传统文化具体而微的表现形式。好家风不仅造就一个人、一个家庭道德伦理水平,还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价值秩序、文明发展的基石。
家风在古代的精神层次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可关乎国家之兴亡、小家之衰败。家风在漫长的岁月中沉淀也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篇章。通过对《守望家风》的观看也使得我感悟颇深。
通过《家国》篇我认识到了一家之规影响一国之法,一门家风影响社会风气,家国同构,千古一脉的意义。浦江郑氏一世祖郑绮带领家族鼎盛百年,获誉“江南第一家”,家族内谨守“以孝治家,耕读传家”之风,后助推天下大治;“两袖清风来去,父老生死系”的百姓官焦裕禄,注重言传身教,引领焦家清白为人,树立典型;被周恩来总理称为“隐形将军”的韩练成,在战火中淬炼家国情怀,用信仰谱写出慷慨壮歌。
小时我在乡下长大,我的大爷爷是一名光荣的退伍军人,每当我去他家玩耍时,他总是会给我讲部队里的故事,告诉我要甘于奉献,爱民爱国。大爷爷带来的为国为民的家风在那时便深深地影响了我,我暗暗起誓一定要努力学争取将来成为一个像我大爷爷这样奉献祖国的栋梁之才。
通过《俭廉》篇我感悟到了古人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满溢着的家国情怀,彰显着的对俭与廉的坚守与弘扬。一代名臣范仲淹在宦海几度沉浮,却始终秉承“以国为家、心系天下”的理念,一生持俭,不卑不亢;一代廉吏于成龙,曾立誓要“为官一任,安治一方”,修得半世清苦半世忙;江西红军革命烈士方志敏作为党的重要领导干部,却一生清贫,为党的光辉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他的价值观始终影响着女儿方梅,使得方家一直承习清廉朴素的作风,心系民众,以俭立德。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我儿时爷爷教我的第一首诗,从小到大爷爷就告诉我要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爷爷曾经在我们村里当会计,管着粮食的入仓,他一直是我们家勤俭节约的榜样,他不仅对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对我们家的家风更是严格要求,无论是衣食还是住行,都要求我们要勤俭节约。我小时候特别嘴馋,不仅挑食还吃不完,总会剩下一点。有一天晚上,妈妈把丰盛的晚饭做好了,我还没开始吃就占了一大碗,结果我没吃完还剩了很多,爷爷跟我说要珍惜粮食,让我全部吃完,但是我没听,还把吃剩的饭菜偷偷放到冰箱里冷藏。结果到了第二天,妈妈把饭做好后,爷爷自己却没吃,他拿出了昨天晚上我的剩菜剩饭放到蒸笼里蒸热,然后吃掉了。在那以后我就明白了勤俭节约的意义,“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也深刻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通过感悟《善仁》篇中所描写的一贯重视“善”的中国的传统家风,也使得我深有感触,中华民族向来重视“真善美”,自古以来我们便将“善”视之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而“善”的放大,就是“仁”。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从廉洁友爱、乐善好施的陈廷敬家族,到安贫读书,助人为乐的袁了凡家族,他们的习养之俗、乐施之举,都成为了古今中外仁义友爱的典范。在家行善事,为仕施仁政,既是人之初心,也是人之使命。上善若水。善者,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仁者爱人,仁者,出入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善者必仁,仁者必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了凡四训》《诫子书》《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那便是善仁。
《三国志》中曾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小时候妈妈也常常对我说“不能说的话,在那儿也不要说,不能拿的东西,再小也不能拿”,现在想来,这两句话正有异曲同工之妙。记得在小学,有一年暑假刚开学没几天的时候,因为当时我们学校是土操场,所以我们校长经常会在操场边上种一些花生啊,萝卜等作物,我们的小学操场后边是一个很大的大坑,我和我的朋友们放学后常常在坑里面玩,于是那天我们就商量着放学后翻墙进去挖一些花生来吃,那天放学后我们没回家一直在坑里等着,等到天快黑了的时候,我们偷偷的翻过了学校的土墙进到了学校里挖了很多的花生,偷偷地从学校操场后面的排水口运了出去。那天晚上当我带着满满一书包的花生回家后,家里人都很着急,问我去哪里了,尤其是妈妈急得都哭了。但是当我把我“挖”的花生给妈妈看,还给她说了我的“光荣事迹”之后,她却很生气,还打了我一巴掌,对我说“你回来这么晚居然是去偷东西了。”那是我第一次见妈妈生那么大的气,她骑着自行车连夜带着我去了校长家,让我把所有的花生都还给了校长爷爷,还跟校长爷爷道了歉。那天之后我便明白了“善仁”的意义,从那以后我也时刻反省自己,警戒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孝忠》1篇,也使我感悟颇深,孝是修身齐家的底线,忠是治国理政的前提。忠与孝往往相辅相成,孝是修身齐家的底线,忠则是治国理政的前提。明代有“传奇之家”之称的孙氏家族,以孙家境为代表,一贯践行“入为孝子,出为忠臣”的家风,忠孝节义名扬神州,成为了江浙文化的重要代表。1937年,毛泽东在《关于国民精神总动员的号召》中指出:“我们提倡忠孝不是忠于某一个人,孝于某一个人,为国尽忠、为民族尽孝,就是最大的忠、最大的孝。”从而破解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的历史困境,同时赋予了共产党人全新的忠孝观。新时代的忠孝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只有站稳人民立场,对党绝对忠诚,才能固本强基、行稳致远。
《传承》1篇则讲述了家风的传承,成就了“跨时空”的相遇相守,也串联起植于骨髓的中华“精气神儿”。1篇《祭侄稿》,道出颜真卿大义凛然,忠孝节义之识,也展现出了颜氏家族世代于乱世之中的德行与坚守;一声“东方巨响”,点亮了“两弹一星”元勋的名号,也点燃了外界对于钱氏家族代代人才辈出的好奇心。近现代以来,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科学界的钱三强、钱伟长、钱学森;国学大师钱穆、钱钟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等等……至今,在海内外各国科学院院士中,钱氏后人数以百计。
作家马伯庸曾说: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岁月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慢慢地,这传承也如同古玩一样,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散发着古老的气息。
我的家庭,我的家风,是继承了先辈们优良传统的家风,是在新时代发展下不断丰富变化的家风,我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耳濡目染,受家风的熏陶,我也一定会传承家风,不忘优秀传统,坚定理想信念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青春之小我奉献给祖国之大我,勇作为,敢担当,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发展尽绵薄之力,让青春在家庭的滋润,祖国的爱护中绽放光彩。
守望家风纪录片观后感2
《守望家风》这部记录片中有一句话:“千千万万个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现今社会有个说法,父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父母为人处世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着下一代。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便是家风的一部分,家族祖辈的一些优良品质,便通过这样的方法代代相传下来。国家是由千万个家庭组成,若每一个家庭家风正气、团结和谐,国家又怎会不稳定发展。这也就是《守望家风》中所说的:“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既为自己,也为国家。
守望家风纪录片观后感3
《守望家风》以新颖的拍摄手法、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学者言简意赅的点评,再叙中华民族历史家国文化传承的精神命脉,讲述家风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孕育和滋长,并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进程,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贡献给人类的精神价值。
人类因思想而深刻。《守望家风》集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于一体。在这部宏阔而丰富的电视作品中,动人的力量首先来源于它追寻历史、叩问现实时所立足的大视野和思想深度。
考察人类精神结构,主要包括三大体系。即精神信仰、科学认知和审美艺术。在这三大体系中,人的精神信仰在某种程度上起着人之为人和生命意义的支点作用,它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主要来源于传统文化的血脉基因。
《守望家风》的最大亮点,就是从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的根脉和谱系出发,以社会结构的最小单位——家庭为原点,考察化育和滋养了中华儿女最初的伦理道德——家风。面对21世纪的现代中国,如何适应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让古老的家风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守望家风》进行了可喜的尝试。这部纪录片既有深厚的传统内涵,又具鲜明的时代感,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
从时间维度上,上下五千年;从空间维度上,纵横东西南北。《守望家风》分“家国”“善仁”“俭廉”“孝忠”“传承”五个部分,从“家国同构”讲起,用“传承家风”做结,以大视野的广度和历史文化的深度,勘察五千年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精神魅力和绵延不绝的历史渊源。从“江南第一家”郑定汉老人敲响家族祠堂前那口古老大钟的特写镜头开始,“循着历史幽深的甬道,寻找‘江南第一家’的鼎盛密码”,拉开了关于“家国同构”的历史追寻。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以家治助推天下大治的政治智慧,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和传统。中国传统文人的理想追求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古家国同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正所谓“一家之规影响一国之法,一门家风影响社会风气。”这其中细究起来,就不难发现它隐含在中国社会治理结构中“家国同构”的文化密码。
不忘历史,追寻历史,历史其实就是一面镜子,追寻历史的主要目的就是叩问现实。《守望家风》立足于现代文明的精神参照系来观照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这样的“拿来”达到了“去粗取__精,去伪存真”的效果。
在家风问题上,共产党人不仅深谙“家风连着民风,齐家才能治国”,更深知共产党人的家风如何,关系到国家治理能否有效,执政基础是否牢固,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从传统家风的展示和当代学者的评点,就能感受到《守望家风》所展示的强大吸引力,也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生命价值和思想光辉。这些大境界、大气魄、大视野的艺术表现,绝不仅仅是画面在形式外延上的扩展,而是在其精神高度、艺术境界等方面的追求,更加深透,更具审美价值。
《守望家风》通过专家访谈把传统家风中的精神内质表达出来,当历史中那些正反两方面的人物以不同的精神维度和价值取向向我们展示人生的意义和追求时,当访谈者与观众的心意相通、认知同构时,整部作品就完成了以传统精神叩问现实生命的使命。古人云: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看完《守望家风》之后,我觉得古人的这句话不妨可以改动一下:“俭廉传家久,仁善继世长”,这更符合我们的时代精神。
家风是泽被后世、传承千年的精神力量,是融化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美好气质,是植入中国人骨髓里的优良品格,是炎黄子孙对社会责任的坚定担当,更是接续中华文明、涵养中华气象的不熄薪火。
上一篇:昆虫记读后感高二(通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