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感言(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教育感言(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育的感言作文400字【第一篇】

1、教书育人,就像喝一杯苦丁茶,开始时会有些苦,但是很快便会回味出丝丝甜味。

2、"我只是一个教育的受益者,我今天的一切都来自我所受的教育。中国人从来都注重教育。"

3、以良好之教育,能产良好之躯体与良好之性情,而具此好之躯体与性情者,复受良好之教育,则其所产自必更善。

4、班级就像一棵大树,每个学生就是树上的一片叶子,只有让每一片叶子汇聚在一起,这棵大树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5、教育实习是一个师范生的转折点——由学生向老师的过渡,通过实践,我发现自己的条件与一名合格的老师有一定的距离,还需努力、努力再努力!

6、教育是人的教育。一个不明白世界是人的世界的人,不配当教师;一个不把学生当人来培养的人,更不配当教师。

7、书本和学校可能是教育的工具,但并非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对人性的理解。

8、对教育而言,读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获取知识,而是训练思维,点燃学生头脑中创新的火把

9、教师可以给学生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10、借班上课的时候班有的主任在课前会反复和学生强调纪律,因此每次上课之前我都要用一些时间进行课前动员来缓解学生,让他们有轻松的心态来上美术课。

教育的感言【第二篇】

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谁都渴望自己的孩子爱学习、善于做事,希望孩子真正成人成才,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

然而,根据科学研究数据显示:世上真正发挥自己才能,活出生命光辉的人,仅占全球人口的2-3%,这说明我们绝大多数的父母的希望落空了。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不能不反省:我们给予孩子的教育,是否出了问题?

现在教育坏在博与杂,皆迷失在分数与技能之中,致使很多家长教得很辛苦,孩子学得很痛苦。其实,教育原本很简单。只要您认清教育的本质,依循教育的规律,找到正确的方法,把握住教育的时机,教育一个孩子并不是很困难的事。从古至今,真正成人成才的人,都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人格素养。因此教育始终应把德育置于首位。教育的根本,在德育;德育的根本在孝亲敬师。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之根,是家庭教育之根。

“孝”,是智慧的符号,寓意深刻。上面“老”字头,下面是“子”字,是老一代与下一代和谐一体。老一代,追溯上去,还有老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下面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悠悠长远,绵绵无尽,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教育。

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说,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此而产生。孝心不开,情义恩义道义开不了,所谓百善孝为先。

孝要如何教呢?

让孩子知恩、感恩,才能报恩。

现在的孩子在家庭中是全家人的中心。大人们对其的关注、宠爱,无形中传递着他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人的错误思想,久而久之,养成任性、自私、傲慢无礼等坏习气。这不是孩子的错,是因为我们没有教对。“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在德行教育的过程中,让孩子了解母亲从怀孕到生产,接着养育的整个过程,让他去体会母亲的恩德,在圣贤的经典记载了母亲对子女的十种深厚恩德:

第一.怀胎守护恩 第二临产受苦恩

第三.生子忘忧恩 第四咽苦吐甘恩

第五.回干就湿恩 第六哺乳养育恩

第七.洗濯不净恩 第八远行忆念恩

第九.深加体恤恩 第十究竟怜悯恩

从中,每一个为人子都能体会到,父母的一生都在关心帮助子女,而子女的一切,从胎儿到出生,到读书工作,成家立业,没有一样离开父母的关怀。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审视自己的身份,谁都为人子女,当我们对父母的恩德念念不忘时,时时生起感恩心,我们传递给学生和孩子的一定也是善心,善念。这十条恩德要给合学生的生活逐一开解。还可以开展一些适合学生活动,如体会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进行一日护蛋的活动,许多学生刚开始小心翼翼,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松懈下来,不断有蛋宝宝被打烂的现象,最后一个班级几乎全军覆没。孩子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的体验是真实的难忘的。纷纷在自己的体验日记中记录的这一心路历程,并深深地体会到妈妈的恩德。

我们在教孩子孝时,还会结合丰富的德育故事。在《廿十四史》中记载了诸多孝子感天动地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效仿。如《虞舜耕田》、《闵损芦衣》、《曾参养志》、《王祥剖冰》、

《庭坚涤秽》、《李忠辟震》等。这些历史上确有记载的故事,告诉我们孝能治国、治家,孝能感动天地,孝子真正能平安幸福。所谓“子孝家合乐”、“孝子无灾”,古人身体力行,示现给后人,勿用置疑。

在孩子充分认识到孝是为人子的本分后,我们还要引导他落实生活,确实做到。否则如树没有扎根,不能成活。

教育当中最省力的一个做法,身教,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孩子看着我们的背景长大。《弟子规》的经句,不是光会背,也不是光要求孩子做,而是我们大人先一条一条地在生活中力行。如“亲所好,力为具”:父母亲所希望的`事、喜欢的东西,我们要尽力去做,去满足;父母亲希望我们工作顺利,家庭幸福,我们就要把工作干好,把孩子教育好,否则就是不孝。我们希望孩子听话、恭敬,我们自己对父母的态度又是如何呢?要不断反躬自省。是否做到言教与身教是一致的,孩子非常敏感,,只要大人心念有一丝的杂质,他们都能捕捉到,当你再要求他做的时候,就会大大的打折扣,正是有因就有果。所以许多成功的家庭教育者感慨到: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善教的父母,,超常儿童出自善学父母之手,问题孩子是问题父母的产物。面对孩子,我们必须重新学习。

第二个教孝的方法,一定要“亲师合作“,父母亲跟老师要能密切配合。《弟子规》当中提到“晨则省,昏则定”,老师要求学生到家后,早晚都要向父母问安。作为家长,要成全孩子的孝心,配合老师去教,这样孩子做得很高兴,慢慢习惯会成自然。尤其是一些孩子有尝试做家务的热情,老师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既体验父母持家的辛苦,又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更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可许多父母不是因为小孩小,怕干不好,就是因为孩子功课多,怕累着,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惰习气,那时再认识到,已经晚了。

第三夫妻配合教。因为很多家长说,那他们的老师没教怎么办?不要等了!要从家庭、从自己开始。

做先生的要时时教导孩子孝顺母亲。从怀孕生子到抚养,妈妈付出了许多心血。每天早出晚归,还要做家务,是家里的大功臣。生病了母亲几乎二、三天没睡觉。把这些真实的状况告诉孩子。因为人都是健忘,你一提醒他,他那种感恩心就上来。

母亲要时时教导孩子牢记父亲为家庭的付出。工作、生活的压力,父亲一肩挑起,从不叫苦叫累。先生一听太太在孩子面前夸自己的优点,他在孩子面前有尊严,会推动他的人生尽心尽力去成长。

夫妻俩的教育观念要一致,特别是在孩子面前,不能一个说一个护,这样只会事得其反。

改变命运从改变观念开始;改变孩子就从教孝开始。只要我们能遵循圣贤的教诲,必能使我们后代人才真正的根深叶茂,期待他们开花、结果,那就是自然的事了。

教育感言【第三篇】

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不要以为只有语文课需要这样的语调!一些其他课缺少激情,主要是由于教师语言的平淡给人形成的印象。课上总是一个腔调,一个语速,没有节奏,没有重音,没有起伏。学生听着很容易恹恹欲睡。三尺讲台,其实就是教师每天的“舞台”,如果一支曲子千篇1律是一个曲调,那谁还愿意去听呢?同样的道理,成年累月的课堂,一成不变的语调,成人都不喜欢的东西孩子就更不当回事了。所以,我们美术教师应该让自己的语调变得抑扬顿挫,充满激情。

一、美术教师要具有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与批评的素养

美的事物能够引起人们精神的愉悦,然而这种对美的感受仅仅停留于作品表面的形式美感,要想获得更加强烈的精神震撼,就必须深入把握事物美的内容,进一步理解美的内涵,以获得美的感动。

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带给我们心灵的震荡和洗涤,而每一位欣赏者对作品的感受和感知程度却是各不相同的,人人都熟知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可对于她神秘而永恒的微笑,欣赏者却各有认识,这就是个人审美理解上的差异。审美理解是美感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一种能力。在审美过程中,不论是感受美还是欣赏美,仅凭感性印象都不可能立即认知,还离不开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如对自然的日月星辰的欣赏、对社会的风土人情的欣赏、对艺术的名品大作的欣赏等,都必须以理性的认识来加以推动。

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想象激发兴趣。想象是学生感兴趣的启发式教学,学生善于遐想,在想象中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想象有时是奇特的,想象出来的事物有点离谱,但却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教师要很好的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利用想象力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美术课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充满好奇心是少年儿童的一大特点,很多学生通过美术课学习以后,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周围产生兴趣,因而会更加细致深入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只有不断地观察,才能得出更新的内容。这些新内容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扎根,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这样一来,少年儿童的观察力会得到提高,并不断发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更主动深入地观察了解,并进行写生,写生时学生感觉到事物是这样的美,就会把这些美的印象深藏在心里。在作文课上,有的学生就会将美术课上观察到的东西带到课堂,并进行语言文字的描述,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学生在完成一件作品时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注意表现对象,并加以记忆。观察得越多,记忆内容越丰富,这样就会将那些本来无联系的内容随意地组合在一起,并进行一些细节的“添枝加叶”,时间一长,他们的想象力就会更丰富,就能在作品中体现儿童的个性思想。

四、多鼓励,提高学生自信心

大多数的小学生是喜欢写写画画的,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的我,当然感到非常欣慰,但是,在每个班中也总有几个不爱画的,曾有这样一个令人头疼的学生,无论上什么课都不学习,而且故意捣乱,影响周围的。同学,批评他,他满不在乎、依然如故。有一次,我跟他谈心,我问他:“我记得你以前画画很好的,为什么现在不画了呢?”“是啊!我以前画画是挺好的。”我又继续说:“现在为什么不画了呢?再试试吧!耐下心来,一定会画好的。”这节课他表现不错,在那里安静地画画,趁着他表现好,接下来的几节课都对他进行表扬,以后在上课时,他竟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对画画逐渐产生了兴趣,上课也就专心了。这个孩子受到的批评太多了,他对此已经麻木不仁,再加上家长的棍棒式教育,使他出现一种破罐子破摔的现象,一旦得到赏识,就会有了自信心。其实,人就是这样,当被人重视、被人欣赏时,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就会更加认真、更加负责。

五、结论

提高小学教师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与批评素养对于形成正确的美感理解极为重要,因为小学教师面对的是对世界尚不得知的孩童、对社会尚无经验的少年,只有提高自身的审美理解水平和美术批评素养,才能面对儿童智慧的头脑和探究的眼神。因此,小学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广泛、深入地与自然、社会、艺术亲密接触,丰富自己内在的情感体验,积累审美经验,将感受转化为理解,在形与神、情与理的统一中认识美、感受美、理解美、批评美。

教育的感言作文1300字【第四篇】

我们的语文课光说不写似乎成了一种时髦,学生练就了一张巧嘴,却留下了一只笨手,要写,就显得非常痛苦,这是缺少锻炼的缘故。写顺了,写惯了,就不再觉得是一件苦事,反而有一种写后的酣畅淋漓的快感。笔下流出的是文字,是思想,是情感,对写的人来说,是一种物化的思维的结晶!所以,爱写,是习惯使然,一旦写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思考的方式,那么,语文学习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语文就成了一种素质。至于对现代汉语系统的把握,早已融入了自身的血液之中。

我们总是苦于无法了解学生,而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儿童文学。读孩子们喜欢读的书,你就会走进那个神奇的缤纷的世界,才有可能读懂儿童、读懂学生。其实,无论到任何时候,文学对于我们心灵的抚慰作用都是无法泯灭的,它给予我们的温馨和美感,以及善感和敏感,将会让我们一生受用。

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为了赶自己的教学进度,在需要学生花时间去读、去感悟的时候,往往“越俎代庖”,替代了学生自己的学习过程。这犹如农民在晒干菜时“节约了阳光”,而用烘干的办法一样,得到的是老得蹦掉牙的干菜而已!

一堂好课折射出的不仅是教师的学识、才智,还有他的人格和品质。

教师在学生与课文之间,应该做一个红娘。当学生对课文没有兴趣的时候,教师应当将课文中最精彩的、最有趣的、最有魅力的地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好感,从而愿意甚至主动地阅读文本、开掘课文的内涵;当学生及时提供指导,让学生与广西深入地对话下去……如此教学教师就是学生喜欢的红娘,而不是令人讨厌的“第三者”!

功利性的学习使学习本身失去了与生俱来的那种快乐、那种美妙的感觉。学习势必成为一种附加的、外在的压力。游戏式的学习没有功利性,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由的活动,有利二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没有“游戏时代 ”的童年,是残缺的童年,是没有幸福可言的童年。我们决没有理由为了孩子的明天的幸福而剥夺他们今天的快乐。没有快乐的今天哪有幸福的明天?

简单意味着在课堂上需要我们放弃一切与学生的学习无关的东西。()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必将每句话、每个句子都讲得那么透彻,留下点余地和空间反而更美!

我们的学生不擅长描写,却喜好议论,尽管他们的议论不够成熟、不够深刻,甚至很多是幼稚的、错误的,但毕竟这是他们真实的思想、真切的感受、真正的话语。我们的作文教学恰恰缺少了学生自由的、广泛的议论!这本身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少思想、多复制”!议论少,想象得更少!其实,想象是孩子的专利,在孩提时代,多让学生写点想象的文字,就是一种创造力的培养,孩子的世界原就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教师应该具有一颗永远年轻的童心,只要童心不老,他就能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而要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还需要具有童眼看世界的本领、看课文的能力。这样的眼力是需要磨砺出来的。

现代信息技术再先进,也无法展现学生从语言文字描述中形成的个性化的形象。想象的,尽管是模糊的,但又是最准确的、最能憾动心灵的。与其花这么多的精力制作并不成熟的课件,还不如引领学生透过课文语言进行精神之旅。模糊的时候,学生很想看清楚些,一旦用科学的眼光让学生看得一览无余了,学习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动力。窥探语文,是保持学生学习语文欲望的极好境界。

学会有选择地放弃,追求深刻的简单。简单就是快乐,简单就是幸福。教育教学随笔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

61 661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