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实用(汇总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实用(汇总5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2【第一篇】

唐代杜子美诗云“家书抵万金。”其中不难看出他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样儿子身处异国他乡的傅雷也“没有一刻不想你,没有一天不祝福你在精神上拥抱你!”

这本书是傅雷呕心沥血的教子之书,从学习,工作,人际以及爱情婚姻等方面教育自己的儿子,这也是一封热切的家常信,聊自己,既有中华文化底蕴,也有西方的开明开放,很有特点。

这本书中最让我有感触一句话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人生不都是靠隐忍来撑过去的吗?”这句话中表达了傅雷对分别的不舍与无奈,尤其是这句“人生不都是靠隐忍来撑过去吗?”是啊,人有许多感情是不想流露,受到了委屈误解侮辱,就是要靠隐忍才会等到雨后彩虹啊。这不仅是表达对儿子的不舍了,同时也在用哲学来教育自己的儿子坚强要学会隐忍。

说回傅雷的教子之道,望子成龙,对傅聪要求多而严格,以前傅聪在楼下练琴,傅雷在楼上工作,傅聪弹琴稍不专一有一次傅聪练琴不专一傅雷在楼上就能察觉,便下楼打骂傅聪,据说有一次傅聪被傅雷打到鼻子上,结果以后鼻子上有了个疤。现在大多数父母不也是这样做的吗?但他们忽略了傅雷虽严格,但他是身教大于言教,傅雷从来不会光骂、打而是“敏和思德一直跟我念诗。”带领孩子们一起进步学习,做好的榜样,这就是为什么傅雷会成功而有些家长却适得其反。

优秀的孩子,严苛但教子有方,热爱孩子的父亲,共同编成了不平凡的家书,这本书值得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去捧读去细品。

作者:蒋玥。

家书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早在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就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著名诗句,这一点在《傅雷家书》中也有体现。

当我初读此书时,会感到乏味,但是读完后我方才知这其中包含了许多傅雷对于儿子傅聪的牵挂之心,他在书信中告诉儿子怎样去维护好人际交往以及后面的婚姻,他总是会预料一切可能发生的事,给儿子提出建议。家书中还有一些细小的琐事,虽小但是却可以看出傅雷用的细心,他希望通过分享身边的小事,让儿子觉得他们一直没有分开,同时也让儿子了解到现在他们的处境。傅雷最后为了儿子不回国受伤害,最后和他的妻子双双自杀,令人感慨万分。

以前我总嫌父母唠叨,总觉得他们烦,可当我看了《傅雷家书》后,才明白父母的唠叨是十分可贵的,其中不仅有父母的关心,还有他们对成长问题中的感悟,我们对于父母理应尊重和感激。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不仅是一位慈父,同时还是一位严父。

傅雷在家书中对于儿子傅聪的学习和工作可以说是非常严格,傅雷曾在家书中写道:“你很懂这些做人之道,但却永远不能以此来改掉懒惰的习惯……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这句话体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艺术修养的严格,但这些严格终将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推手,我们不能因为父母的严厉而疏离他们,但父母也不能像傅雷以前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傅聪小时候就因傅雷的太过严格而疏远他,而傅雷在一开始的几家书中也有忏悔到。)。

“家书始于墨迹,墨迹止于绝笔。”书,我们可能读的完,但人,我们读不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2【第二篇】

在历史的长河里。书信在为我们传情达意。交流思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那些包含真挚情感的家书。更从各方面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展现了人们各种各样的思想情感。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的。家书中为人们所重视谈论最多的是关于子女教育问题。当代的《傅雷家书》就是其中的典范。翻开《傅雷家书》我们很容易从字里行间感触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感受到一位翻译巨匠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从1954年傅雷的儿子傅聪赴波兰参加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并留学起到1966年5月,傅雷夫妇尤其傅雷先生坚持给儿子写信。在《傅雷家书》中摘编的186封书信里,从那质朴的字里行间流露着傅雷先生对儿子深沉的爱。

傅雷作文先生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因而所写家书能够很容易达到文情并茂的程度。但是在读他的书信过程中,我们却没有看到华丽的辞藻,只是从这些毫无做作的平实的文字里感触到一位父亲的真挚感情。信中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着艺术与人生。

在艺术道路给予孩子客观地评价和精心指导。从阅读中我们很容易体会到,在那个需要书信的时代家书成为了远隔千里之外的父子俩最好的交流方式。也正因为这些家书的存在,让我们看到父子俩在音乐,戏曲,诗词以及异国他乡的文化礼节等诸多方面的交流。让我们今天依然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那些艺术作品。

人爱其子、胜于一切。傅雷将心血融入家书,使傅聪在异国他乡漂流生活中汲取信念与精神。傅雷已去,家书仍留,精神永存。

作者:刘敏。

有人说:“父母的爱像丝线,他们总是在孩子看不见的地方表现出思念和牵挂,也许没有太多直接的表达,但他们真的很爱你。”看见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傅雷与儿子傅聪之间的书信集,无处不体现浓浓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自己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傅雷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对他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全方面的教育。在代序中傅雷写出了他对教育的几个基本观念:第一,把人格看作主要,把知识与技术的传授看做次要。第二,把艺术教育只当作全面教育的一部分。第三,既以音乐教育而论,也决不能仅仅培养音乐一门。这本书不仅让我更加深刻理解父母静默的爱,也让我明白了一些哲理。

作者无尽的思念也化作了一句直接明了的话语,他在看到孩子的信时,或许会急匆匆地从邮局赶紧跑回家,与一家人分享着这一份格外的喜悦,或许每逢新春佳节都独自一人反复读着孩子写的信,或许会在信中读到孩子的烦恼,也一直辗转反侧到深夜。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被动接受着他们不求回报,不曾变过的爱。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深夜在我熟睡之后,他们才会安心睡下,有时半夜还来给我盖被子;在我学习百思不得其解,烦闷之时他们会端些我喜欢的零食。我知道了父母的爱是静默的,在他们和我们交谈时,先别感到排斥,不与他们争辨,先想想他们说的话哪一句不是为我们着想,他们为什么说这些?他们只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少吃些苦头免受自己同样的遭遇。

天下父亲,或许不会像母亲一样,天天守护在我们身边,他们的爱,一直很安静。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2【第三篇】

《傅雷家书》是1篇呕心沥血的教子篇,那一封封家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和父母沟通的道路,我聆听着,感受着,铭记着。

谁人没有父母?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傅雷家书》让我发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爱,父子情深。他不是父母对儿女的谆谆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最平凡的关心,理解和沟通。傅雷敢于在家中剖析自己,敢于在儿女面前承认错误,把自己经历中的经验和教训像涓涓细流,沁润在儿子成长的心灵中。傅雷先生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傅雷告诉儿子“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去,只要爬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心灵的琼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博大的同情心。”人生路上困难,汗水,心酸是在所难免的,面对这些挫折,我们只有抱着永不放弃的心理,最终才能超越自我,走向成功。这样的人生感悟,既是傅雷对儿子的告诫,也是天下所有父母对儿女的忠告。

傅雷告诉儿子“人应该为了善,为了荣誉,为了公理而善,而不是为了求取永恒的福祉。”善应该是我们发自我们内心而献给社会的,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关爱别人,使别人因为自己的善,而变得无比幸福,这才真善。

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一个杰出的代表,对儿女满怀关爱,使儿女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从而获得成功。其实我们的父亲也像傅雷一样的平凡而伟大,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为儿女的成长费尽心血,这就是伟大的父爱,这就是真正的父亲。

读过这本书后,家中父母的谆谆教导,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给了我巨大的感染启发,我觉得傅雷不仅为他自己的儿女指路,他也为我们心目中的一盏明灯,在默默无言中,不知不觉的拉近了我和父母的距离。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2【第四篇】

昨晚是在出租车上看完的,刚好是傅雷夫妇俩自杀前三个星期写给的信,看完刚好到家下车,不然落下的泪该惹司机误会了。这几天一有空就读,常常为傅雷一家的赤子心感动不已,真是有点后悔现在才读这本书。以前总觉得不就是家书嘛,能有啥看头呢,现在看来又是偏见了。说来惭愧,要不是因为傅聪感染新冠病毒去世,可能我还没想到要读呢,很可惜,知道他以后也再没机会听到这样一位艺术家的现场演奏了。

这些家书充分展现傅雷对儿子傅聪的教育,其实看这些信很多时候我觉得傅雷对儿子未免太严厉苛刻了些,虽然也确实能感觉到他深深的爱,但这种爱总让人感觉带有压迫性,不过后面慢慢觉得,或许这是他对于像傅聪这样一个天赋异禀的人的一种责任感吧,他始终害怕自己的儿子浪费了天生的才华,觉得自己有责任把他引向正道,当然,也不敢说他的做法绝对准确。傅雷与傅聪都是天赋异禀的人,在自己钻研的领域都是大师,看他们书信上的感悟分享也能让人受益匪浅,同时也倍感惭愧,跟他们一比感觉自己竟是“一事无成”的,没有自己真正热爱并为之去付出大部分精力的事情,简直可以说是庸庸碌碌的。

说完教育,说说更让我感动的家国情怀吧。傅雷早年留学,傅聪也是后面一直在国外,照理说他们应该是受西方文化影响颇深的人,倘若他们是重物质之人,大概率都会很崇尚西方,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从书信中依然可以强烈地感觉到他们对民族文化对东方文明的深切认同与热爱,而且这种热爱不是狭隘的,他们看到了其中的精华,也不否认存在糟粕,同时对于其他国家的文化也极其包容与热爱,这种大爱真让人感动不已。而家国情怀还在于他们对祖国的深沉的爱,我常常感动于傅雷被划为右派后他们一家依然从文字中传达出对于国家热爱与关切,即使是后面文化大革命遭受那么多冤屈,在文字中也丝毫不见抱怨,反而更多是对国家对民族的忧虑。

今天还看了傅雷的“感情轶事”,更加感慨朱梅馥的博大胸怀。傅敏大概也是遗传她更多吧,大家都觉得他受委屈了,毕竟父母把那么多的爱与栽培都倾注到傅聪身上了,能分给傅敏的肯定就有限了。不过究竟有那样的家庭教育背景和遗传,他依然长成一个宽厚正直的人。从他收集汇编《傅雷家书》和后来从事教育事业,不求名利,即使经历很多坎坷依然没有泯灭正直与善良,真正可以称得上是高风亮节了。

最后说一下题外话,最近睡觉前都会听傅聪的钢琴曲,确实是很好听,只是作为一个五音不全的人,没办法去体会其中的精妙,真的深感遗憾。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2【第五篇】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从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是充满着父母之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教导,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傅雷一个有文化、有内涵的人,对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一封封家书,短不过上百字,长则有上千字,没有许多优美华丽的语言,也没有长篇大论的道理,只有用自身经历化为简单而又朴素的建议和忠告,为儿子摆正人生的旗杆,无怨无悔。

无数的家书,写不尽的忧愁,无尽的担忧,操不完的心,在一支笔下,处处开花。不问自己的身体,信上也只是轻轻带过,有时却只字不提,只时时刻刻关心着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生活、音乐的进展。儿子仿佛是那座五指山,日日压在他们的心头。儿子的思想、活动、花费,所有零碎的小事,父母俩却无不担心,看似无尽的唠叨,却是忠言利于行,句句金玉良言,事事为其着想。

国家一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许多人常把国家挂在嘴边,打着国家的旗号,吞食国家的利益,干着非人哉的事情。可是傅雷是实打实的爱国,把国家一词植在了自己的心里,生长发芽。不仅是自己爱国,还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地教导两个孩子一起爱国,从点点滴滴做起,不乱花国家的钱,处处维护国家的利益,时时彰显爱国之举。中国是礼仪之邦,傅雷也深谙礼仪之道,从送画而不是送钱这件小事,可见他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把礼尚往来的礼仪风度发扬到国外,尽显泱泱大国风范。

每个人都生有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与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的时候,感到的却是另一番关爱,不同于老师的教导,不只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细心呵护,无微不至,用心良苦。那一封封家书,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就像一个乖孩子,阅读着,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61 2889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