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教育大智慧读后感3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聆听教育大智慧读后感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聆听教育大智慧读后感篇1
寒假期间,我有幸拜读王晓春老师著作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这本书收集了100个小学教育案例分别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这五个部分进行点评和剖析。此书案例扣人心弦,王老师的点评独特,读后让我如醍醐灌顶,感触颇深。下面谈谈我的感悟。
一、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
说实在话,我是一边读王晓春老师的这本书,一边进行反思的。因为书中的案例如此真实,它们就存在我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也有遇到过与书中案例类似的情况。我在想自己遇到案例中的问题是怎样处理的?这种做法对不对呢?是不是明智的措施呢?
我教现在的班级已差不多有两年时间了。对这班孩子也算是知根知底了。有一个叫做“詹俊烨”的小男孩,我印象特别深刻。这个小男孩在开学没几天就已经被全班同学甚至于学校领导认识了。主要是因为他的纪律问题。那时他几乎是我们班课堂纪律最不好的学生。这个小男孩在课堂上表现很好动,活跃,手脚不协调。就是满堂跑的那种。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又很积极举手发言,但往往回答不到点子上。语言表达不清晰。和其他小朋友交流起来稍微有点困难。每天其他同学都会在我跟前投诉他,说老师詹俊烨又怎么怎么了。有时候甚至不是他的错,其他同学也会把矛头指向他。然而他却什么都不跟老师说。就算有其他男生欺负他,他也是只会在一旁默默地流泪。
当看到这种情况,我心想:这样子下去是不行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反思,我发现他其实是一个性格有点内向,脾气倔犟,但又很善良,单纯,天真的孩子。别的小朋友欺负他,他只会默默地忍受,偷偷落泪,从不向老师告状。这也许是因为他还不敢跟老师交流。但他从来都不会欺负别人。有一次别人又欺负他了。于是我俯身在他的耳边悄悄地跟他说:“以后是欺负你,你就跟邓老师说。”后来,他慢慢地变得愿意跟我交流了。
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个星期都会电话联系詹俊烨的家长,咨询他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包括家长的教育方式和观念。经了解,孩子在家经常没有节制地看电视,尤其是带有暴力色彩的视频。孩子的父亲在家经常采用棒打式的教育方式。孩子在家犯错或是不听话,父亲就会动手打孩子。导致孩子形成倔犟的脾气和内向的性格。于是,我马上告诉孩子的父母,让他们必须停止这种“棒打式”的教育方式而是要多与孩子沟通,聊天,多给点耐心孩子;减少孩子看电视的时间,特别是带有暴力色彩的视频。
经过家长的配合,一段时间后孩子在校的表现越来越好了,朋友也多了起来,学习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有一次我又俯身在他耳边偷偷跟他说:“告诉你一个秘密,老师最喜欢你了。”
从那以后,他每次来到学校一见到我就会张开双臂抱着我。有时候远远地看到我来了,便会欢天喜地地向我跑来抱我。那一刻,我觉得我是幸福的。
试想一下,假如当初我对这个孩子的境况不闻不问,置之不理;或者将他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教育方式。不知问题的根源,盲目解决问题。那将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王晓春老师在书中提到把“审视自己思维方式”的教师称之为“反思型教师”。审视需要强调思考,需要的是对自我的冷静和分析。
通过反思,我可以重新审视、定位自己的教学,矫正教育行为、教育方式,重新认识原先似是而非的东西;通过审视,缩短了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怀着一颗赤诚的童心去看待周围的一切,完成教师的教学生命的循环:实践——反思——更新——再实践。
二、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王晓春老师在书中“拒绝僵化”一文中提到:我们要随时警惕自己的麻木,要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要读书,要研究,要写文章,要保持自己的活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生存的基本方式。作为教师,迫于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专业水平,已是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需求。只有坚持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教育教学的任务。潜心研究,才能不断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给老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作为教师,只有潜心研究,才能不断成长起来,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效课堂教学的改革模式,才能生成教育的智慧。
三、做一个智慧与爱心并存型教师
知识不等于智慧。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教育智慧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体现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对特发境况的随机应变;是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对症下药”;是教师能够很好的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更是懂得如何爱学生。我们常说我们爱学生。可是,你真的爱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吗?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要懂得如何去爱学生。
王晓春在书中“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一文中提到: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爱不属于专业能力。现在的学生缺少的不是爱,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教育的每一天是新的,教师的每一天也应该是新的。做一名善于反思型教师;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做一名智慧与爱心并存型教师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创新自己,超越自己,锤炼自己,才能在日趋竞争的社会环境中,立足站稳今天,去更好地创造和追求辉煌灿烂的明天。
聆听教育大智慧读后感篇2
《教育的智慧》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工作者、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x先生写给中小学教师的近着。本书以创新的意识,严密的逻辑,源于教改实验的科学性,以及生动流畅的文笔,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高度上对素质教育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回答了基础教育改革中许多重要的问题。
掩卷沉思,书中的不少观点给我们以启发,能够让我们回味。其中尤以第二章中阐述的“教师的素质”给我感触最深。本章以“认识自己:教师就应是什么样的人?”一问展开阐述。林先生喜欢赵朴初的诗,而我读了赵朴初的诗也十分感动和安慰,同时也更添几份职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赵老的《金缕曲——献给人民教师》:
不用天边觅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历尽艰难终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尤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患与安,无论比。
幼苗茁壮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澡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费尽了千方百计。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热,无穷际。
赵老的这首诗饱含了对人民教师辛勤付出的肯定与赞美,我们每个教师读本诗都会心中涌起一份激动和安慰,同时更多地会反思:我做到诗中所写的那样了吗?我是否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
应对教育改革的大潮,教师能否跟上,这决定我们教师自身的努力程度,决定我们是否具备了适应教育改革应具有的素质。那么,教师务必具备哪些素质呢?林先生通过近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认为教师素质在结构上应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监控潜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与策略,下面将我的学习理解与大家交流,以求共勉。
一、师德与诗魂——教师的职业理想。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即对教育有强烈的事业心、职责感和积极性;而师爱则是师德之魂。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则是神圣”,因为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师爱能够产生强大的力量,它不仅仅提高眼前的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所以,我们每个教师都要视学生如自己的孩子,真心诚意地爱他们,并努力使这种爱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二、立体交叉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对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泛,应对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应对我们的教育对象越来越聪明,作为教师如果不学习,就将落后,难于应付学生的.质疑。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更新知识,即要有“本体知识”——教师扎实的本体知识是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又要有必须的“文化知识”——像蜜蜂采蜜一样博采众长,增强文化底蕴,以赢得学生信赖和爱戴,从而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fdcew他们的求知欲,把学生引向未来的人生之路;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和与之相关的知识,即丰富的教学经验的积累;再加上必要的“条件性知识”——即教师所该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这是获得事半功倍的重要条件,否则违背学生身心发展来搞教育则会造成事倍功半。
三、我的学生必须能成才——教师的教育理念。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应有这样的自信:“我必须能教好学生;我的学生必须会进步,会成才。”这也是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只有有这样的教育信念,才能支撑我们去克服一切困难,坚持不懈地鼓励学生获取学习的信心,争取学习的成功。赏识教育家周弘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才华的顶点——教师的自我监控潜力。这种自我监控潜力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那种“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品质。教师教学监控潜力包括:课前的计划与准备性、课堂的反馈与批判性、课堂的控制与调节性、课后的反省性。大凡著名特级教师都有着良好的反思习惯,像于漪、袁蓉就是最好的榜样。
五、技术加艺术——教师的外部行为表现。教学行为是教师工作的主要表现,因此,教学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它既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衡量教师教学行为是否恰当能够从六个方面去做,即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任务的合理性、教学策略的启发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评估的有效性。
总之当教师不容易,当一名好教师更不简单。但是我们既然选取了这个职业,就就应无怨无悔,并且要为争取做一名优秀教师而不懈努力。如果成不了优秀,起码也要对得起“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对得起我们自己的良心,对得起把孩子托付给我们的家长,对得起敬仰我们教师的可爱又淘气的孩子们。
聆听教育大智慧读后感篇3
利用假期时间,根据个人的教学情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拜读了《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专著。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在这些书中,作者力图将学生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导学生、管理课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给教育工作者,使我们能更易于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发展趋势,有效地形成和学生的互动,共同成长。作者多次强调了学生的优秀是教育出来的,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让他们置身于教育的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是被需要、被爱的,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能培养好的修养”。
在这本书中,作者可谓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们在讨论一个个教学管理中常会遇到的问题,细致地帮助每一位阅读者从问题入手剖析平时的管理。一遍通读,仿佛也在经历着一次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的过程。试问自己的工作中有没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来看一看自己…在阅读中,发现原来在面对同样问题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开拓了新的思路,使原来觉得无从下手解决的问题处理起来也有章可循。不仅如此,书中所提供的55个细节从微处入手,却是处处切中要害,就像是为我们的教师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交礼仪、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细节,将这些教育的细微之处罗列出清单,提醒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注意自己怎样以身作则,帮助我们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实。
最近也一直在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起初读这本书时感到有点吃力,总是抓不住书中的语句,但很快我就被书里生动的例子所吸引。我很容易就从这些例子当中体验到我在和儿子、学生相处时的一些感受,并进而反思这些时刻自己的表现。而这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凡当过父母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我们总是对宝宝睡房的声音非常敏感,非常注意聆听,这难道不令人惊讶吗?即使我们的周围很喧闹,我们也总是能听到远处睡房里孩子在小床上的动静。但是,我们究竟听到了什么呢?哭声吗?叫唤吗?可即使没有任何声音的时候,我们仍然会决定去看看。我们以为孩子会安详着蜷缩着睡在小床的一角,可是,我们看到的竟然是一张完完全全地仰着的期盼的小脸。脸上放射出微笑,手臂舒展开来,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没有一句话,没有一点声音,但是我们仍然听到了召唤!这是一种力量,这是每个孩子所拥有的征服那位能“听到”的人的力量。读到这里,我想到了《倚天屠龙记》里的金毛狮王谢逊,迷失本性,杀人如麻,正狂性大作,要杀人之际,一声婴儿的啼哭即唤醒了他。孩子这种召唤成人的力量究竟来自哪里呢?也许来自孩子的脆弱性和可能性。我们伴随孩子出生、发展、成长,孩子的柔弱性呼唤我们,使我们反思什么是对孩子好的,孩子发展的可能性呼唤我们反思,我们有能力使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使我们共同拥有的世界成为什么样子的。孩子们对我们而言就是世界,倾听孩子的呼唤即是倾听世界对我们的呼唤。而我们是否聆听到了孩子的召唤呢?所以,“教师替代父母”的关系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理解教师的职责和教育的本质,这是这本书所有理论展开的基础。那么,教师的责任来自哪里呢?就来自倾听孩子的召唤并在实践中做出对孩子好的行为来,这就是本书所要讲的.教育机智的核心。家长们、教师们,你们听到了孩子内心的召唤吗?那其实也是我们心里的召唤。
所以作者说“不了解自己的儿童时代的成人是不可能理解孩子的”。孩子们的召唤帮我们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方向。所以“教育学意向不仅是我们生活哲学的表现,也体现了我们是谁,我们在做什么,我们是如何以积极思考的方式面对世界的。”那么我们该如何聆听孩子的呼唤,表现出怎样的行动来呢?当我们这样问的时候,便产生了教育反思。这也是这本书要教给我们的教育机智。反思与行动有什么关系?文章当中有一段生动精彩的描述足以说明这一点,引用如下:翁大铁在他的《紧紧地拥抱》的诗篇中描述了他的孩子是怎样在卧室一直召唤他过去行晚安吻的。父亲大喊‘好了,我就来’。但是他正快要做完手头的活儿,然后又做这做那,之后他过去回应孩子的召唤。
当翁大铁慢慢地走过卧室的门前时,他看到了他的小家伙:“他站在那儿,手臂张开,等待着一个紧紧地拥抱。咧着嘴笑着。”翁大铁对父母拥抱孩子的方式作了精彩的描述。接着,几乎是一种事后的反思,两行简短的句子结束了诗篇:在我走进去之前,他像那样,他在那儿站了多久?“教育学首先召唤我们行动,之后又召唤我们对我们的行动作出思考。与孩子们一道生活以及反思我们与孩子们生活的方式,这两者都是我们的教育性生存的表现。”
上一篇:零容忍第四集观后感实用4篇
下一篇:红星照耀中国四章读后感实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