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第二十条》观后感范例优推10篇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精编《第二十条》观后感范例优推10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第二十条观后感【第一篇】
还好,随身带了纸巾,边抹泪边意犹未尽地走出影院。周围一起观影的好多朋友都如我般涕泣涟涟。这是我们今天看完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第二十条》的情形。
一部优质的影片是爱茶之人的一杯香茗,它能让忙碌的人享受到片刻的宁静和心灵的放松;它是病入膏肓的人的一剂良药,它能让深陷绝望的病人重新看到生的希望;它还是一个奇妙的文化镜子,通过这面镜子,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社会现象和人性;当然在我眼里它更像一种平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为节日的生活平添乐趣和色彩……
回到家,迫不及待,打开电脑,百度,先细细品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了正当防卫的概念及相关责任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当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时,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如果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损害,这种行为被视为正当防卫,实施者不负刑事责任。
·然而,如果在正当防卫的过程中行为的性质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导致了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那么即使是在正当防卫的情况下,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法律会考虑减轻或免除处罚。
·特别地,对于那些严重威胁人身安全如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犯罪,如果有人在遭受这些犯罪行为时的防卫行为导致了不法侵害人伤亡,这种情况不属于防卫过当,因此实施者不负刑事责任。
这部影片围绕“正当防卫”这个法律主题展开。以普通人视角切入,讲述时代洪流下的法治进程。
故事的主人公检察官韩明(雷佳音饰)人到中年,到市院挂职工作,却意外卷入了一桩分歧巨大的案件。而彼时,他的家庭也出现问题,儿子韩雨辰因为见义勇为把校领导张科(张译饰)的儿子打成鼻骨骨折,面临拘留,妻子因儿子被冤枉与校领导理论,发生肢体冲突,致对方受伤。在工作中韩明与搭档吕玲玲(高叶饰)在处理案件过程中存在不同意见,案件重要证人和受害人郝秀萍(赵丽颖饰)被逼至绝境……
故事主要展现了韩明在情与法之间较量,事业与家庭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故事最后,韩明决定赌上一切,以自己的方式为此案件受害人王永强以及千千万万个王永强式的人寻求公平和正义,得到了大众的支持和认可,给故事一个让观众欣慰的结局。
影片中有许多打动人心的精彩台词。
例如:
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我们究竟是把怎样的一个世界,交到他们手里?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是有代价的,不能因为有代价我们就不去做。
法律的真谛是让坏人的代价更高,让好人的成本更低。
想想孩子。
……
我想看过这个影片的人对一个情节印象会特别深刻。王永强被坏人像狗一样拴在了自家门口,而房间内他那柔弱的哑巴妻子郝秀萍却在被坏人强暴。完事之后,妻子痛不欲生,坏人告诉王永强,他还会来,每来一次就把他拴门口,每次给一百块钱看门费,他妻子每被强暴一次就顶二百块的高利贷钱。坏人的嚣张跋扈气的在场的我恨不得把手伸进屏幕,把这畜生薅出来,替郝秀萍他们两口子撕了这个禽兽。
观影过程中,我在想,如果故事结局王永强真的被判死刑的话,我是无论如何也难以说服自己去平静地接受这个让人气愤的判决结果的。
影片最为出彩的是最后韩明在法庭上的发言,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替我们普通民众说出来的,都是老百姓想说却说不出来的话。追求公平正义要付出代价,但这个代价谁来承担?让老百姓吗?难道让这些百姓用自己的命运,用家庭的命运,甚至几代人的命运来为公平正义买单吗?……
文艺的使命是推动社会进步,希望今后有更多这样优秀的文艺作品给群众带来丰富的精神滋养,助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法治的完善是需要过程的,而这个过程中卷入的人就需要为法律的完善付出沉重的代价,当然法治的完善更需要千千万万像韩明和吕玲玲这样心存正义的法治工作者的推动。
第二十条观后感【第二篇】
前天是大年初一,我看了贺岁电影《第二十条》。有人说“看一次电影就是经历了一次人生”。影片普法效果很好,让人们记住了关于正当防卫的《刑法》第二十条。“为生民立命”——刑法突出“保护人民”,为最高检影视中心点赞!
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坏给人看——看到被霸凌的劳苦群众、弱势学生和见义勇为后被判刑的公交车司机,很让人心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在实现这一要求的过程中,检察人员不仅需要精准的法律知识,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能动履职,要有行动的坚守、要克服人情的压力、要有运用法律的政治智慧……剧情在让人热泪盈眶的同时,也让观众感到检察人推进法治进程、维护人民权益的决心。
影片中,有人认为刺死霸凌聋哑夫妇的村霸是防卫过当或故意杀人,甚至韩明检察官也在劝解要跳楼救丈夫的女聋哑人时,对她丈夫的刑期脱口而出“也就判十年八年”。正如电影所说:如不能维护基本正义和人民群众最朴素的善良追求,老百姓就会对司法人员绝望。聋哑夫妇的遭遇很悲惨,丈夫在被严重侵犯和面对巨大恐惧后,绝地反抗并杀死村霸,这是不是正当防卫,办案检察官对此有巨大分歧。最终,检察官能动司法履职,激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义在哪里?正义在检察官的坚守里,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作用,“穷追真相”,给案件当事人和人民群众以交代。
正义在老百姓的热望中,让群众“朴素的期待”不是奢望,而是具体可感的正义,让法律发挥“惩恶扬善”“社会规范”的积极作用,让法律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正能量。
正义在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历史洪流里。对很多人而言,检察官是陌生的,然而影片中的韩明、吕玲玲食人间烟火、接地气,让大众亲近,这是该片的加分点。因为两位检察官有奉献精神、充满睿智,面对复杂案件不盲从、自有主张,彰显了维护公平正义的光辉形象。
电影也有小瑕疵:女检察官吕玲玲和40多岁的韩明是同龄人,影片好像未揭示未婚的她是否接受那位追求她的副检察长“田检”,大龄女检察官依然单身,也许对看惯“大团圆”结尾的观众而言有一丝失落。整体看,电影很感人、很成功,让这个春节假期更丰实,也启示我务必通过法考。
今年是龙年,龙有着维护正义的伟大力量,希望最高检影视中心发扬龙的精神,制作出更精良的佳作,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人民心田,为推进法治进程做出新贡献。
第二十条观后感【第三篇】
今下午和玥玥一起看了电影第20条,这是新年看的第一部电影,演员阵容强大,但最吸引我的还是赵丽颖在大导演的加持下是什么样子的,我满怀好奇心走进影院,电影看了一半了还没看到赵丽颖的影子,期间我甚至都忘了这个电影里边还有赵丽颖。赵丽颖是我和玥玥共同喜欢的女演员,始于花千骨和楚乔传。颖宝演得一如既往地好,就是戏份有点少。
这部电影刚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怪怪的,查案是公安局的事,判决是法院的事,信访是信访局的事,这部影片里是一个检察官承担了所有,有点把我搞糊涂了,不过我觉得这不是重点,因为雷佳音演得好看,我喜欢雷佳音那看上去窝囊,世故但实则又非常敬业正义的形象,关键时刻在前途和正义之间,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这是真英雄。
马丽演得也好看,不是因为笑点,而是她的善良、英勇和担当。说两个片段吧,一个是把一大桶纯净水放到饮水机上,她老公费力举起来在空中来回晃荡了几下也没有把水放上去,她非常麻溜地就把那么大一桶水稳稳滴放到了饮水机上。这个镜头让我感觉好亲切,因为在我们家,类似这样的活都是我干的。这个画面再次唤起了我的回忆,我曾经把50斤大米从一楼搬到了六楼,好佩服我自己是怎么做到的。以前住的小区还常常停水,每次停水我都得从大门口保安室接水,来回步行1000多米,成桶成桶地往六楼提。婆婆还喜欢种菜,我还常常从六楼再成桶成桶地提水到菜园。多么了不起吧!
第二个片段,马丽为了儿子把教务处主任打骨折了。前期她为了儿子考学,委曲求全,送主任两瓶古董级茅台,后期为了替儿子出气对教导主任先语言攻击,再动手打人,这种勇气没几个女人能做到,所以我觉得她很英勇。我相信即使被欺凌的不是她的儿子,遇到这样的情况她依然会见义勇为的。所以我觉得她和她老公一样,都是英雄。开始我以为这部影片不像是张艺谋导演的,写到这里突然感觉还是张艺谋,这是另一个版本的《英雄》。
第二十条观后感【第四篇】
2024年的第一次影院观影,我献给了张艺谋导演的《第二十条》。
其实,在今年的春节,最火的电影,是贾玲的《热辣滚烫》,可是,在潜意识里,不知为何,我最想看的,还是《第二十条》。
初四从父亲家回来,躺在家中沙发上,第一件事就是在横店影城购了两张《第二十条》的电影票。当时间快到的时候,我和女儿匆匆下楼,过了一条小小的马路,坐电梯,直上五楼。
当我坐在电影院里,一帧帧的画面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衷心地感叹,此次观影,真是人间值得!
雷佳音扮演的主人公韩明是一位挂职检察官,在上大学时,因打了猥亵女朋友的男子,被分配到小县城,工作了十多年。当他有机会挂职回到市检察院后,为了能在市检察院立住脚,他谄媚领导,拉拢同事,极尽阿谀奉承之事。
这样的人,是我鄙夷的对象,我不知道这样的一个执法者怎样在他的工作中去维护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电影就是在讲故事,只要是讲故事,就会出现巧合。韩明来到市检察院的第一天,他就遇到了王永强因正当防卫捅死刘文经的案件。更巧合的是,他竟一点点参与进了这个案件中,慢慢地由助理检察官,成为主办检察官。
刚开始调查此案的时候,韩明想按照常见的审理程序,定性为故意伤人案。这样的审理,很稳,最起码能够使他在工作中少犯错,不犯错。
可随着调查地逐步深入,当他一步步地接近了案情的真相的时候。他确信,这个案件,不是故意伤人,而应属于正当防卫——
王永强是一位性格懦弱的农村人,为了给女儿治病,借了高利贷,而借他高利贷的刘文经就是一个村霸,他以要钱为名,多次强暴王永强的聋哑妻子,且在强暴的同时,还把他像一条狗似的,用铁链拴在自家的门口,听着妻子的哀嚎和哭泣。王永强虽然性格懦弱,可他也是个男人啊!当他被解开铁链,刘文经还是不断地辱骂他,痛打他,终于,他出离愤怒了,不再忍耐,和刘文经厮打在了一起。一个穷凶极恶颐指气使惯了的人,怎能容忍人反抗?刘文经在把王永强打倒后,转身往车上,叫嚣着要拿车上的刀来,杀死王永强,杀死王永强全家!
王永强知道,刘文经车上真的有一把长长的刀,曾经,刘文经拿着这把刀威胁过他很多次。他怕了,怕穷凶极恶的刘文经真的会用这把刀杀死他,杀死他的妻子和女儿。
终于,他拿起了一把剪刀,快速地跑到刘文经的跟前,用那把剪刀胡乱地刺向刘文经的全身。当刘文经失血过多死亡后,王永强主动投案自首。
这就是整个案件的全过程。最终案情的焦点是,王永强案,是正当防卫,还是故意杀人罪?
和韩明一起办案的检察官,就是他曾经的大学女友吕玲玲,吕玲玲坚信,王永强误杀刘文经是正当防卫,她寻找王永强的妻子和女儿,寻找那把被刘文经的父亲丢到池塘里的刀,为的就是让可怜的王永强摆脱杀人的罪名。
在《第二十条》这部电影中,王永强案是主线,还有两个案件,成了电影的副线:张贵生案和韩雨辰案。
公交车司机张贵生在开车的时候,看见两个流氓骚扰一位年轻女乘客,张贵生上前阻止,在反抗两个流氓殴打的过程中,误伤流氓,被判刑三年。出狱后,在女儿的支持下,张贵生多次上访,多次被主办该案的韩明劝回来;
韩雨辰是韩明的儿子,在学校的厕所里,他看到教务处主任的儿子霸凌一位同学,他去阻止,却招致教务处主任儿子的殴打,在反抗的过程中,误伤教务处主任的儿子,教务处主任决定给韩雨辰立案,这样,韩雨辰的档案里就会有污点,影响高考。
这三件案子,一主两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涉及到正当防卫的定性。
那,什么是正当防卫?《刑法》中怎样定义正当防卫的呢?
正当防卫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刑法》条文给的很是具体,但,条文是死的,一个个案件却是活生生的现实。正当防卫的限度是多少?当面对不法分子对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进行侵害时,怎样做既属于正当防卫,又能避免被判定为故意伤害呢?尤其是在不法侵害者处于重伤或死亡时,量刑更难了。因为,常理思维是,谁受伤谁有理,谁死亡谁有理!不管他是不是不法侵害人。
所以,在具体案件中,《刑法》第二十条成了执法者不敢越的雷池,最终,成了沉睡的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是一部电影,张艺谋导演为了唤醒人们对《刑法》第二十条的重视,他以喜剧的形式,呈现了法律上这个严肃的话题。
电影里,案件的转机出现在村霸刘文经的父亲为了置王永强于死地,让王永强的妻子签字,说她和刘文经是自愿的,被逼无奈下,王永强的妻子为了保护自己的丈夫和女儿,跳了楼。最终,行凶者害怕了,说出了案情的真相。
同时,韩明在主办案件的过程中,得知张贵生要再次进京上访,于是,去车站阻截。可是,骑摩托的张贵生却因车祸意外死亡。这个死亡,也让韩明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执法者,不能因为自己的安逸,无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生命,执法者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韩明知道,正是因为自己的苟安,才让张贵生在不甘中失去了生命;正是因为自己的怯懦,让儿子面对四个社会流氓的毒打不敢还手。法,不应该向不法让步!
一番反思后,韩明,一个坚定的,捍卫法律尊严的检察官被重新唤醒了。
喜欢影片尾声部分里,韩明的慷慨陈词,在听韩明陈述的时候,我的每一根神经都是竖起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奔腾的,也让我坚信,公平与正义,真的不会缺失!
一部好的电影,是能够引起观影者思考,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第二十条》这部电影,能够让人笑,能够让人哭,也能够让人思考。这样的电影,才是真正的贺岁电影。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是嘻嘻哈哈,还有一种从小我走向大我的普世价值观的呈现。
写到这里,追溯以上所写的文字,可能有剧透之嫌,可是,这部电影是真的好,它让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公平与正义是多么地重要。
人们渴求公平与正义,因为,唯有公平与正义,才能让人性闪光,整个社会才能在公序良俗中健康发展。因为,“公平正义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我们要坚信,只要自己在行为上是坚持公平与正义的,那,一定也会给我们带来好的结果。因为,“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这句话,是正确的,是真理。
可是,现实却是,因为人性中恶的成分的存在,使公平与正义成为了稀缺资源。今日,看了罗翔在观看完《第二十条》后,他的感悟视频。其中,他引用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怀疑主义者格劳孔对正义与非正义的描述:一方面坏事做绝,流芳百世,拥有最正义的名声;而另一方好事干尽,身败名裂,受尽折磨而死,死后还遗臭万年。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人,应该做一个真正正义的人,还是做一个假装正义的人?这,的确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思考的话题。
因为,只有每个人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公平地对人,正义地对事的时候,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才会越来越昌明,越来越好。
扪心自问自己一下,在对人对事的时候,我们是否秉承了公正之心,是否是坚持了正义之举,当每个人都能做出肯定回答后,所谓的追求公平与正义,就不是一个渴望了。
公平与正义能否在现实中落地有声,需要的是一种勇气,那就是,明知道坚持公平与正义很难,我们也仍然要坚持!
坚持公平与正义,不抛弃!不放弃!
第二十条观后感【第五篇】
今天去看了老谋子的新片《第二十条》,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我想我的评分应该在—分左右,不能说很惊喜,也没有很失望,中规中矩吧。说来我启示看的电影不算多,但是2023年看的电影大多是刚开始便能猜中结局,索然无味的多了。只是这部片子在网上已经有很多剧宣了,剧照也po了很多。加上前期发的不少宣传片,这让我在观影的时候少了些许惊喜感,但是从整体来讲,也算是瑕不掩瑜吧。
电影的开始是韩雨辰制止了一起校园霸凌却误伤了教导主任的儿子而引发的一起案件,而他的父亲韩明作为借调到当地的一名检察官参与了一起自救引发的伤人事件,虽然明线不过是这两期案件,却也牵扯出不少的故事。但是始终围绕在这部电影的主题是法是什么?法的公平正义将如何得到彰扬。
电影里的演员,演技都还算不错。雷佳音饰演的韩明应该是在他的舒适圈范围内的,所以对于他的演技来说,感觉并没有让我太惊艳。一个中年检察官,在生活和工作里摸爬滚打,有来自工作的压力,也有来自家庭的压力,有点窝囊,有点搞笑(一本正经的玩梗),但最后又在案件里找到他的初心——坚守检察官和法的公平正义。马丽——看多了她在春晚上的小品,出演这个电影对他来说亦不算难事。一个全职妈妈,为了儿子和丈夫舍弃了自己的工作,在面对儿子的问题上,她自始至终都是着急的,生活上她也有疑神疑鬼的时候,但是在面对大是大非的时候,她也是韩明的后盾。她与韩明二人组成的家庭,充满了斗嘴、逗趣,很多次的笑点都是在他俩的拌嘴里产生的。他俩的儿子是韩雨辰是由时代少年团刘耀文饰演的,作为他们组合内唯一高中生,他的出演其实也很符合老谋子选角的特点——年轻、演技新人、纯粹。摆脱作为偶像时光鲜亮丽的包装,老谋子的电影里没有妆发,纯素颜可以看出年轻的力量和朝气蓬勃,这也很符合他的年龄,刚刚满18周岁的小伙子,不就是应该满腔热血,意气风发吗?少年有“笑扶三尺剑青锋,荡尽人间事不平”的英气,也有何为公平正义的困惑。庆幸最终他的疑惑得到了解答。看多了赵丽颖饰演的大女主剧,在看她饰演这个饱受欺凌的聋哑人,应该可以算是她的一个突破吧。她的演技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虽然是一个柔弱的外在,其实她的眼神里的坚定和决绝倒是让我在这个脆弱如菟丝花一般的女性身上感受到不一样的地方。高叶饰演的检察官,在前期的时候,我感觉平平——不是说她演技不好,只是前期人物没有太多起伏吧,但是在她被撤离工作岗位收拾东西,对韩明说出的那一长段台词,着实体现了不俗的台词功底。也是在这一段,我对她有了感同身受,她的那句“法,不应该给不法让步。”满含热泪,也打动人心。这个电影里,最让我首震撼的演员,是范伟老师。我是一直到最后看到了演职人员表才真正认出来了他,在此之前只是觉得这个老演员十分眼熟。他将一个纵容儿子犯罪、并且主导一切的老流氓演得入木三分。他可以见人说人话,也可以放狠话恐吓弱小的受害人(郝秀萍)。他一开始并没有出头,只是一再重复着他大儿子的功绩以此来要挟,但是细节里,他的眼神他的言语都暴露出他真实的目的。
看完片子之后,一个感觉是这个片子对于考公的人尤其是公检法岗位的人来说应该是满满的考点吧。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片子里说出的老百姓对法最朴素的理解就是公平正义,其实才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感同身受吧。
想想这么多年,我们的生活里有不公吗?大概也是有的吧。校园霸凌距离我们远吗?可能也不算远吧。在我成长的过程里,我不知道这几件事能不能算作校园霸凌——可能这么说会有点严重,但是在我年少的心里其实是有些困惑的,时至今日有时回想过去,疑惑也渐渐消去了,往日之事,过眼云烟。小学时,前桌的男生隔三差五便把我的文具丢到教室外面,教室在三楼,教室楼下便是校外了,隔着农民的田地,再往里,教学楼下面全是杂草,偶尔还会有蛇出没。不过,那时,心很大的我总觉得是自己不小心搞丢了,后来毕业后别的同学告诉了我——隔了许久,也只能不了了之。再后来就是高中了。一个是高三上的一天晚自习前,我同桌的女生不经我商量,便擅自给我换了座位——日常里没有吵架没有别嘴;高三的时候同桌经常三天两头不跟我说话,有时候甚至长达一两个月之久,正常的交流都没有,即使是老师让在课堂上的讨论,她也不跟我说话。别的同学问她,她就回答:我就是不想跟她说话——同样没有争吵,没有别嘴。可能那时候的我也处在一个单线思考的模式里,你换我座位,你不跟我说话,那我也无所谓,我安心的搞我的学习也蛮好。我不追着你们询问理由,也不用相同的做法对你。只是我会产生疑惑而已——一晃多年过去了,高中同学早已淹没在茫茫人海里,更别提小学同学了。或许称这些行为为霸凌言过其实了,但是那时候确实给我带来一些困惑。虽然这些困惑到今天我也没有答案,但是我觉得有些事情早就不重要了。
过往云烟,淹没于时间的洪流,现在才更值得珍惜。纠结无谓的答案也没什么必要,今天写下来也不过是话笔赶上了而已。生活里所有的磕磕绊绊,都会成为成长路上的印记,或深或浅,心怀阳光,心怀感恩,公平和正义不仅仅是法律带给我们的,自己也要坚定的相信自己,做正确的事,走正确的路!
第二十条观后感【第六篇】
电影《第二十条》其实就是《刑法》的第二十条,是有关正当防卫的一个条款。虽然这是一部喜剧,但其中有很多情节,还是会令人潸然泪下。
检查官韩明挂职到市检察院,一件大案就交给她办。在学校里韩明的儿子韩雨辰因见义勇为和校主任儿子发生冲突。张主任因对方没有道歉而报了案。在工作上,韩明在处理一起村霸长期霸凌一家三口,被霸凌的王永强害怕自己被杀,先下手致刘文经死,吕玲玲坚持要警方找到刘文经要拿的刀,导致整个案件被耽误,直到货车堵门,他们才又重视起来。
还有一件案子就是张贵生看见流氓骚扰女孩,阻止却导致流氓死亡,他一直去北京上访,在一次上访中,他不幸被货车撞死。
随着调查刘文经案件的深入,韩明也发现如果找到刀的话,就可以判定为正当防卫,顶住压力,让所有的人看到事情的真相。给刘文经一个公平,让一家三口团圆。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法律是让坏人犯罪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代价更大,“法”永远不会为“不法”让步!
第二十条观后感【第七篇】
了解到这部电影的题材时是不敢看的,但是又还是好奇电影会怎么拍,所以抱着解奇的心态看完,果然影响心情,是那种熟悉的无能为力的感觉。
先说点不是专业的影评,导演、编剧确实很棒,题材决定了总体上的氛围凝重性,但主人公的台词经典且恰到好处的搞笑,使整部电影看起来不会很压抑,哭笑之间不断切换,直到电影结束。
至于电影想表达的,导演有他的意思,演员有他的理解,不同的观影人也会看出不同的表达。所以不揣测他人,只想简单说说我看到的。
电影里的情节太熟悉了,上学期间在检察院实习,参与和看到很多故意伤害的卷宗,依稀记得一起故意伤害案,双方斗殴都有受伤,一方轻微伤一方轻伤,一字之差决定了谁是被告人、谁是被害人。但是从一个医学门外汉来看,轻微伤的医院里躺了很多天,轻伤的是鼻梁骨折,当时写公诉状时其实是无奈的,但即便心里有那个问号,仍然要依法办理。
和很多人一样从韩明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种你明知应为而无可为的无奈和妥协。因为现实和生活中有太多会蒙盖住曾经眼里的光。
从吕玲玲身上也看到很多熟悉的点,那种谁的话都不好使,顶着截止期限坚持查找真相的轴。
他俩身上可能更多的是同一个人的不同时期。
吕玲玲后来付出代价了吗?韩明或许就是在一次次碰壁付出代价后选择成为了现在的韩明。
电影引起了公众对于法的探讨,法是什么这个定义也是这些年我在探求的。
电影里说“法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当然是这样的,法本就是制约不法,而不是束缚正义的。
有人问:法律没错,守护正义的人没错,那是谁的错?
我会觉得,没有错,可能是法的普及还不够。
马丽饰演的角色名称忘记了,这个角色正是生活中的大多数。看到电影里导演也借她的口进行了点睛:没事该多学学法。
始终觉得,法该是维护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前面每一位普通人能做的是了解到维护权益可以采取措施的最底线是什么。手出到什么程度应该收。
理想的状态是达到韩明在张主任的饭桌上说的“理性平和”,但如何做到法与情的平衡,普法之路,路漫漫矣。
第二十条观后感【第八篇】
电影《第二十条》作为第一个被国家搬上银幕的法条,真的很好看,不知道您是否注意到,这部电影的出品公司是: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感觉这样震撼的出品方,旨在唤醒沉睡的法条,让公平和正义回归。
很多人把鲜花和掌声一味地给了老谋子,可是我却更想致敬编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这么好的剧本,老谋子拍个毛线啊?
这是一部披着喜剧外衣,带着沉重底色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选材非常好,聚焦正当防卫这一法条,深度探讨了正当防卫这一尺度的争议性话题,也从侧面展示了对公检法系统的日常工作的一些不容易。把一个法律条款,用电影方式呈现出来,还能一边幽默一边让人共情,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最后韩检察官勇于突破旧习,顶着上司压力,勇敢地为百姓申诉,让公平和正义的主题得以凸显出来,体现了一个基层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赋法律条款以温情,虽然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但道德却是法律的最高境界!
通过三个案例,深入浅出地探讨法律与人性,法理与人情,如何实现公平正义,一半喜剧一半正剧的二分法,给大众生存的空间与尊严,让冰冷刻板的法律条款有了以人为本的感情温度,法律,不是冰冷的逻辑,体现了韩、吕两位检察官的责任与担当的正义感。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属于每个人的普法生活片。
影片中,任何一个案例,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都是在引领我们一起深入探讨电影的内核主题——公平和正义。
一向喜欢在场面和色彩上下功夫的老谋子。这一次颇有些收敛了,整个画面拍得很生活化,有一种洗尽铅华的尘埃落定感,很真诚的素朴着。和韩寒的飞驰人生2一样,今年这一次贺岁片,老谋子也开始不以色相博眼球了,去年的满江红还有情爱描写,今年老谋子也尝试不以色侍人了,感觉七十多岁的老谋子开始悄悄“从良”了,开始认真地讲故事,是一个自我突破,而且电影里还播放着雷佳音的满江红名场面,来了一次自我营销的冷幽默。
以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视角切入,讲述时代洪流下的法治进程,通过一明两暗三条线索,但都紧紧围绕主线层层递进,一条是校领导的儿子校园暴力同学,检察官韩明的儿子见义勇为反而被教导主任报警立案;一条是韩明几年前办的,公交司机张贵生的案子:公交司机见义勇为打死了对方,入狱三年出来后上访;一条是王永强郝秀萍夫妻为了给孩子治病,借了高利贷,被村里的混混长期霸凌。
这三个案件其实都是关于对正当防卫在不同场合下的重新演绎,而二十条,正是刑法中对于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积极刑事责任的规定,“第二十条”过去一直被叫做“沉睡的法条”,在很多年前这个法条几乎是没有用过的。
电影用一种隐秘的方式,掺杂了一些现实的缺憾,就算是强如王检,面对闹事的混混们,也必须给一个时间期限的承诺和答案,韩明那句话,不能老上访,尤其是到北京上访,也让大家心领神会,最后上访的司机意外被车撞死,让人倍感遗憾。
郝秀萍绝望跳楼,公交司机被撞死,自己老婆被拘留,接二连三的事故,儿子问他,爸爸我见义勇为错了吗?以后见到校园霸凌我还该不该出手?面对儿子这样的问题,和冷冰冰的现实。他竟无言以对,只能敷衍了一句。法律没有错,
儿子问,那是谁的错?
是啊!谁的错?难道见义勇为的人都错了吗?
如果法律没错,那,是弱势群体的错?还是见义勇为者的错?为什么明明是出手救人,反而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甚至被获罪呢?难道犯罪成本如此低廉吗?到底是什么助长了那些犯罪嫌疑人的底气十足呢?
情法之争!法律没错,那谁有错?这一争论从法律创立之初就有了,法制和人情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对立,导致很多见义勇为的人蒙受不白之冤,导致犯罪嫌疑人逍遥法外。
韩明检察官代表的是法制的部分,老婆代表的是人情的部分,包括郝秀萍和公交司机教导主任,还有吕玲玲法官的灵魂发问,唤醒了韩法官的正义感,她们无一不代表着法律与道德的激烈碰撞,我们的法治进程,之所以进展维艰正是因为很多时候人情和法制条款是对立的,也正是基于影片中所有这些人情,反哺了和促进法治进程,让法律得以深刻的反思。
中国电影在变,也会击正人们内心最淳朴的愿望,公平和和正义!
我们离真正的公平和正义,可能真的不会太远了。
电影里也给我们普及了一下正当防卫的紧迫性和适度性。
紧迫性意味着正当防卫的时机,必须在危险面临的那一瞬间,适度性意味着正当防卫的程度必须控制的的刚好够防卫,而不造成过多的伤害。
个人浅见,这是一个临界点的尺度拿捏问题,问题是,当你面对歹徒的时候,哪里有时间给你去考虑分寸和尺度呢?过往案例基本都被判成了斗殴或故意伤害罪。当法条和人民群众的朴素正义感产生了冲突应该怎么办?法律可能存在漏洞之处,但也在一步步完善,就像电影里的韩明一样,顶着压力阻力,做出和以往所有案件不同的裁决,也正因为这样,法治才得以一点点向前推进。
也正是这一桩桩现实里的案件,唤醒了沉睡的法条,换来了中国司法制度的一步步完善。尽管迈出这一步,是如此得艰难。
讲真,普通人生活太难了,而这部电影,给底层普罗大众以希望!
感谢编剧,致敬编剧,用心去写一部如此认真匠心的剧本,还有老谋子,这部电影不再烂俗,应该是他的一个里程碑一样的进步,老谋子也应该感谢编剧,无论是选题,还是强悍有力量的台词,都是这部电影成功的战略要素和先决条件,虽然现实里未必有很多这样的检察官,但是这部电影哪怕唤醒一小部分司法人的良知和道德,都是它巨大的成功!
哪怕只是一部电影,也让人感觉到:法治,已经走在日臻完美的路上了。
茫茫的黑夜,总有一盏灯,会指引人们前行!
第二十条观后感【第九篇】
“我们究竟要把怎样的一个世界,交到他们手里。”
我们都说现在的社会冷漠,人情味不足,不再有那么多活雷锋,也不再有那么多见义勇为的好人好事。的确,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风俗在改变,人们的社交距离在改变;另一方面,正如电影《第二十条》揭露的那样,因为太多本着善意/正当需求做出的事情却往往因为某些法律,难以判断动机,难以敲定对错,尤其在涉及到人员伤亡的事件里,每个人都能信誓旦旦说出“这人活该”,可弱者往往都会被刻上故意伤害罪的名号,那些的确活该的人却因为“法保护了不法”而水到渠成地撇掉责任。
影片立足于实际去揭露社会现实,甚至以喜剧的方式和不少诙谐的桥段来弱化了不少真实案件里的残酷不堪。校园霸凌、公交车案、郝秀萍案……剧情的发展推动我们不断思考:正当防卫的人做错了吗?见义勇为到底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伤势较轻的一方就是方便来承担罪责的吗?影片最后王永强一家终于重见天日,而现实中又有多少“王永强一家”会因为不完善的法律条文和司法程序被永远颠覆了人生,陷入痛苦的沼泽?
法律真的能成为绝对公平正义的十字架吗?
既然法是人所制定,那么相对于“办案子”,这个社会更应该重视“办人生”。尽管影片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但背后的道理值得反省和思考。想要保留法律和生命的多样性,就不能以“第二十条”那样的模版去量化人,去治理人,去惩戒人。
标准不同,结果自然不同。可同一个指标下,怎么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影片里刘文经车上刀的有无,可以直接涉及到王永强的生死,弄清楚刀的有无,就是这个案件的特殊性。试想如果没有人愿意相信这把刀,尝试去寻找这把刀,那么王永强就会冤死,那么真相将永远埋没。
纵使法律是多么神圣庄严不可动摇的十字架,但终究只是虚无的十字架,是冷冰冰的十字架。制定、履行法律的人从来不是死的。真正的十字架在人,在人心。当你设身处地在生命遭遇威胁时,当你看见弱势群体遭遇欺凌时,驱动你做出选择的绝不是第二十条,第二十条也绝不会左右你的勇气和善良,那么审判结果的又怎能是照搬第二十条呢?
还记得影片里郝秀萍被泥垢糊住的脸庞,不停比划的双手,一双急切渴望被理解、想要拯救家人的眼睛……透过苦难望向我们时,仿佛在求救,在呼喊着“人间苦难多,送我上青云”。
不公的审判如同腐朽的十字架,腐蚀着人心对于人间最后的希望。这些人间的苦,仍需要更加完善的法去抚平。
罗翔老师曾就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说过:“实体正义也许是穷尽一生追赶都无法实现的理想,但在一步步的程序里,我们要尽可能去追求。”推翻旧例的阻力很大,但我们都真切期盼着,拥有更有温度的法律条文。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更愿意向着公平正义迈出脚步。
“受害者的眼泪是某种程度的福尔马林,会保存世事。”虚无的十字架下,希望正义终究会来到,受害者们能够成功翻案,守得云开见月明。而芸芸大众,也可以以微小之力提供帮助,一点点融化冷漠的坚冰。
第二十条观后感【第十篇】
大年初一,姑娘说好久我们全家没有一起看一场电影了,提议去看电影《第二十条》。
今年春节档的贺岁片有八部之多,远超以往,观影的人们也是分散着选自己喜欢的片子。
放映厅的灯光暗了下来,银幕上清晰地显现出一行字:张艺谋导演作品。
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中国最低层的县城里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明了,仿佛就是在我们身上发生的: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没被欺负?也没欺负别人?我们的妻子在家里是不是也是这样豪横?我们在职场上是不是也曾胆怯过?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遇到过、看见过不公平、不正义的事情?
故事的核心内容其实是围绕着一个法律条文,描述了正当防卫的主题。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检察官,涵盖了三个主要的故事线,分别是校园霸凌、公交伤人和黑恶势力。
但最引人关注的应是赵丽颖饰演的村妇郝秀萍的遭遇。
郝秀萍是这个社会最低层的小人物,她面对的也是这个社会最低级的黑恶势力(村霸)。
就是这个最低级的村霸,却搅的整个上层机构头疼不已。
我很敬佩张艺谋导演,他用一种轻松的、喜剧式的方式,演绎了一个严肃的、关乎千万人命运的宏大主题。
在一个充满黑暗和不公的社会中,有人勇于站出来,去追求、阐释内心深处的公平正义,为正义而战,我们难道不应该为之欢呼吗?
雷佳音饰演的韩明检察官,在听证会上发出的使人震撼的声音:“法律是什么,不就是公平正义吗?公平正义是什么,不就是老百姓内心的期待吗?”
郝秀萍为什么要跳楼?是绝望!是她对法律的绝望,是她对上层权力的绝望!
有人说这部片子发出了一个灵魂拷问,是对谁的灵魂拷问?黑恶势力吗?我想未必,应该是对制度制定者、法规执行着的拷问。
所有这些直抒胸臆、振臂直呼,都是在替人民喊出内心的声音,因此这部影片的现实主义意味是浓厚的,其社会价值是深远的。
所有这些,不应该用春节档票房排行榜来标定,它的价值应是永恒的。
上一篇:大无大有周恩来读后感3篇
下一篇:成为开拓者的读后感最新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