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法则读后感悟热选【汇编10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吸引力法则读后感悟热选【汇编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吸引力法则读后感悟【第一篇】
一,《圣经》里还有一句话“凡是他拥有的,都要再给他更多,让他充足有余;凡是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一并夺走”。
一个人如果具备了某种思想品质,那他也具备让这种品质增强的能力,这种品质会在他体内自生自长。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力量,那么这种仓促、涣散的思想状态也会不断强化。
强者不管在任何环境,做什么都会成功,弱者不管怎么改变环境,怎么给自己找借口都会一直遭遇失败。所以人要学会自我鞭策,做事之前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明确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实现梦想的途径,通过自我暗示不断强化自己的精神力量,培养勇敢,勤奋,积极向上的性格。一旦出现颓废,懒惰,自私,消极等负面情绪,在情绪扩散之前要及时进行自我调整。每天都是全新的,美好的一天。
二,想要拥有个人魅力,希望自己被人喜欢,首先要学会爱人。
生活中有一些人,第一次见面就会让人很喜欢,觉得很有魅力,就是因为那个人身上散发着善意以及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样的人从来都不会畏惧也不会讨厌任何人。他有雄心壮志,并善用他人进一步实现自己的目的,但是他为别人做的往往要比别人为他做的多。事实上,他在为别人谋福利,同时也是在为自己谋福利。
三,善于遗忘,不为忧虑所困,塑造强大有力的人格。
当我们的思想为忧虑所奴役,陷入困境之中无法自拔,就不可能有自由灵活的思维,也不可能涉足新的领域去寻求更广阔的事业渠道。
而忧虑是因为心理有所恐惧,学会通过自我暗示把所有的恐惧从心中驱逐出去,对你自己说:“事情就在我面前。我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现在,我充满勇气。”渐渐地,你就会鼓起勇气,培养出乐观的心态,继而所有的忧虑就会消失。
四,脚踏实地,着眼于当下。
选择你要做的事业之后,不要心存任何好高骛远的想法,想着平步青云,而要着眼于当下,不要老想着明天,而要将精力投入到如何把事业推进再推进。每一天每一件当下正在做的事情都是最重要的决定。
吸引力法则读后感悟【第二篇】
初读本书第一部分,感觉这样一本畅销的励志型心理读物,有点像读神话小说一样神乎其神的感觉。从第二部分开始就进入正题了。在读《活出全新的自己》时,有一部分讲到,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当时并没有理解这一部分内容,而我从《吸引力法则》中找到了这句话存在在我们生活中的真实性,也回想自己过往的经历,貌似确实如作者所说:“你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是你吸引过来的,不论你相不相信吸引力法则,它都确实在你的生活中存在”。书中提到的两个观点我有试着在尝试。
1、每天冥想15分钟,对静心效果特别好,打坐、冥想之类的,是我们内心接近大自然磁场的最好方法,这一观点,我在好几本书中都看到过,包括《儿童健康讲记》一书中,也倡导用打坐的方式全身心的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能量场。
2、每次出现消极情绪,我会试着找原因,想办法转移注意力,感受大脑中思考什么类型的事情能让内心感受到平静和喜悦。
中国的名言警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字面意义上和吸引力法则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你在思考什么,追求什么东西,当你全身心的投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身边慢慢的会聚集类似的人、事、物……你相信,也许就会发生。
学会“接纳”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接纳自己本来的面貌,接纳别人的行为习惯和处事方式,接纳万事万物展现各自本色……细细想来,每次自己讨厌自己的某个自认为的缺点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大都产生的是消极的情绪,作者认为,这就是大脑的`思想与自己的内心世界产生的冲突。当我们的大脑思维与内心世界的需求保持一致的振动频率,我们的内心是平静和愉悦的!对于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人和事物,接纳不是容忍,同样的,容忍也会产生消极情绪,而接纳则不会引起情绪波动。
至于阶段性计划,是建立在巧妙应用吸引力法则的基础上的。将一天的时间分成多个阶段,每一阶段开始前提醒自己在这一阶段中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状态或者目的,从而让自己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物!
吸引力法则读后感悟【第三篇】
吸引定律又称吸引力法则,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他吸引而来。
什么是吸引力法则?一种精神力量还是一种魔法?我的理解是:一个人在心里怎么想,他就会是什么样。每个人最终都会为他的情绪负责,如果他充满希望,未来也是充满希望;如果他怨天尤人,那么他就会寸步难行。
有时候我们要给自己画一个甜美的饼,然后我们才能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具有目标意识的人经常吸引目标的实现,而没有目标意识的人总是脚踩西瓜皮,滑到那是那。当你知道什么是你最想要的目标的时候,你必须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想要的目标上,并且努力去做,这样你就会实现你的目标。
如果我们在奋斗前弄懂吸引力法则,那么我们就会少走很多弯路,这本书对于现在这个社会里的年轻人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也适用于所有那些想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人。
想法有多坚定,力量就有多大,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事情都会想着好的方面发展,也就意味着梦想可以实现,即使过程多艰辛,如果你有梦想,你就会一直有动力,吸引力会给你一心想要的东西。
当我营销一个客户时,我常常是对自己既充满信心又充满担忧,会对自己说:“每次不停付出,但不会每次都成功,这一次招投标会不会又失败?”这些担忧伴我进入攻关过程,但是在营销开始后我又完全忘了这些担忧,抱着死马当活马的想法,反而完全沉浸在攻关的氛围中。撒的网越多,努力的程度越大,成功的概率越大,于是总有中标的喜悦。联想到吸引力法则,我认为是我最终战胜了那些消极的思想才获得了收获。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活磁石,我们生命中的财富、成功、幸福、健康都是我们吸引而来的。同样,一个人之所以失败、贫穷,也是因为他内心吸引的结果。”
看了《吸引力法则》,更加坚定了我从事销售的决心。那些失败者总是行走在黑暗和不确定之中,我不要做一个失败者,所以我想朝着可能成功的方向努力,想办法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这样我就走在了确定之中。
用内心的坚定去实现未来的目标,用内在的富足去吸引外在的财富。在《吸引力法则》这本书里还有很多神奇而有效的方法能帮助我们获得成功。我想感谢本书的作者和推荐这本书给我的。这本书对我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探索这本书里的奥秘。
吸引力法则读后感悟【第四篇】
有人想旅游。
那么。
你想的是什么呢。
为了你所想的。
你做了什么呢。
自己又要以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来迎接愿望实现的那一刻呢。
你是否真的准备好了呢。
如果。
没有准备好。
你还需要准备些什么。
准备的足够吗。
万一。
准备了很多很久。
可还是没实现。
你将会如何。
问问自己。
下一步。
为了梦想。
我还可以做些什么。
还可以再做些什么呢。
吸引力法则读后感悟【第五篇】
吸引力法则之中的奥秘,任性点来说:就是你想要什么,它就给你什么。你感觉自己是什么样,它也会倾尽所有把你变成你想法中的模样。
所以是否无论想什么都可以?答案是没有局限性的。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缺口:不要让自己现实中的行为举止,违背了你的所思所想。
比如说呢:你可以对所有物质的东西抱有渴望,并运用吸引力法则,把它带来你的身边。无论是金钱,伴侣,房子,车子,甚至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健康的身体等等,这样的思想不做约束。如果想要实现它们,你所要做的,就是专注,专注什么呢,专注就是用尽全部的爱,去相信:此刻你已经拥有它们,它们已经到来了。而你要做的,就是持续的`专注着你拥有它们的当下的感受和心情。而这样的感受和心情,是美好而又感恩的。
可以利用几分钟试想一下,想象一下你非常渴望的事物发生的那一刻,你拥有的那一刻,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是惊喜,感恩,兴奋、激动还是什么。再想一下,你拥有的那一刻,发生的画面细节是怎么样的,画面里都有谁,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是怎么样的。当你把这些在你脑海里都构成很完整的细节画面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它已经发生了,你当下已经遇见了这么美好的事,持续的感恩感激。如果这份感觉越强烈,宇宙会利用更多的资源,帮助与你联结,并实现你的愿望。
这个过程,你并不需要想它什么时候会实现,甚至去怀疑它是否可以。为什么,前面说了,因为在你思想里,它已经发生了。既然你已经相信自己拥有了,你自然不会去想这些。这样的思想达到了一定的频率上,你想要的就会出现。——这就需要持续的专注。
所以在这个时候,你的所思所想所信,会影响你的行为举止。如何把自己带到“相信”的点上?那就开始“假装”,举止要像你已经拥有它一样。
以一个例子来理解:有个人非常渴望拥有别人驾驶的一部车,他非常的喜欢,于是开始幻想自己开着车去哪里,载着谁,车子的宽敞和舒适度让他感到非常的舒服,车里的每一个座位、方向盘等装置都是他喜欢的样子。他开始试想感受到自己已经拥有了它一样的开心,并且会去看关于这部车子的的保养资讯、还有车品配件。终于有一天,他拿自己的年终奖去4s店买了这部车,里面的构造和他之前想的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但是,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思想,宇宙不分它的性质如何,只要你持续的专注,它都会带来给你。当你想着不想要的事物的时候,这就是负面的思想;当你想着想要的事物,它就是正面的。而这本书告诉我们:你思想的对象,就是对宇宙发出执行命令:请给我。
我们每个人身上可能曾经发生过我们感到很糟糕的人或事,吸引力法则强调的是个人意志:和对方无关,只和自己有关。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你自己才是赋予生命意义的自由体,不受外因限制。每个人都应该先让自己带给自己幸福,然后再去想着如何帮助别人幸福。这并不是自私,这是为了更好的付出爱。爱自己,爱别人。
关注你真正想要的,享受你的生命,不要浪费。
吸引力法则读后感悟【第六篇】
你的观念、你的信仰、你的环境、你的朋友、你的呼吸、你吃的食物、你的欲望、你的静息与睡眠等都会影响你的磁场,这些气场就形成你的气质、你的运气、你的命运。
一个人的气质很好,外表精神、有修养、有道德,这个人的气场就好,就会吸引好的事,吸引好的运气。
相反一个人如果气场不好,外表没精神、委靡不振、做事没效率,如果气场再坏就会走霉运,不好的事情总是发生在他身上,干什么都不顺,喝口凉水都会塞牙。
那么什么能影响我们的气场?
一、意念场。
你想什么,你相信什么,你就有什么样的气场,这也就是吸引力法则。
你的思想吸引你想要的东西,你是积极向上的思想,你的气场就是积极向上的,你的思想是消极负面的,你的气场就是消极负面的,同时吸引消极负面的人和事,所以要加深你的正能量场,就要有积极正面的思想。
具有赚钱意识的人经常吸引金钱,而具有贫穷意识的人总是引来贫穷。通过你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它们将为你所意识到的事物打开通道,无论富有或贫穷,都恰如你所想的状况那样满足你。
一个人在心里怎么想,他就会是什么样。你一直很害怕的事物总是向你走来。也就是说,你所强烈意识到的事物总是会来到你这里。
思想是因,与你思想相一致的人生和境遇就是你的果,你的因会吸引来果,这就是种瓜得瓜,你种下什么因就会收获什么果。
知道这个法则的原理后,你就会运用思想的巨大能量来追求你所想要的一切,你会变得有自信,你会知道世间的因果法则,你会懂得正确、积极正面的运用你的思想,人的心脑合一身心开放后振频就强了,与天地意识信息振频就通畅了。
人体就是一个很敏感的信息场,无时无刻都在与外界的信息、能量进行交换。
二、爱的气场。
爱是宇宙间最强大的气场、因为它和宇宙和谐一致,爱是你身上正面的气场。
只有发出爱,你才会吸引爱,所以不要只爱你自己的那么小我,要爱周围所有的人,爱你的朋友、父母、爱人、亲人、同事、敌人、地球万物、一花一草,你发出的爱越多,你积聚在宇宙间爱的气场就会越大,同时你收获的爱也就是爱。
爱是一种物质、一种气场,你发出爱,宇宙就有你爱的气场、一个人积聚的爱的气场越多,他就会吸引更多的爱,当你有困难有危险的时候,宇宙会发出各种信息让你感知到,这就像灵感一样,灵感发生于有爱的地方,孩子和妈妈、双胞胎、恋人和朋友。
只有两个人爱的意识体的气场才能让他们能够相互共振。虽远在天涯,但爱让意识体联系到了一体,他有危险她会知道,他有爱她会感知的到。
你某一天想起一个远方的一个朋友,忽然你的这个朋友打电话给你,两个相爱的人虽远在天涯,有时也会感知到对方的爱。
一个人广做善事,他就积聚了宇宙间的爱的磁场,当他有危险时,他的潜意识会有感知,身体哪方面不适或出现信号,让他知道,然后避免灾难,就算真有灾难,他也会化险为夷。
宇宙间有一个强大的法则就是吸引力法则,你的思想是有气场,有能量、有吸引力的。你想什么,你就会发射到宇宙中去,宇宙就会响应你的想法给你想要的。而爱是宇宙间最强大的气场、你发出多大的思想,宇宙间给你的气场就会有多大。一个广做慈善发出爱越多的人,他得到爱的气场就会越大。
做任何事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这和佛家的因果思想是一样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宇宙是圆的,宇宙是有因果法则的,有付出就有回报。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帮助别人别人才会帮助你。
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包括你在内的大量的“低能量”人。偶尔也会幸运地遇到高能量的人。他们总是那么积极乐观,总是那么快乐,总是那么具有影响力。你感到羡慕,并被深深吸引,同时也希望成为那样的人。
吸引力法则读后感悟【第七篇】
本书主要分四部分:成就梦想、成就财富、成就伟人、成就健康。第一部分是总的原则和方法论,后面的三章都是贯穿这个大原则的。
总的原则是:以特别的方式思考,对于自己想得到什么应该有清晰的认识,知道如何去实现,把无形变有形。信念不可动摇,将自己的意志力作用于自身。
恋恋不忘,必有回响!人类的意识也是能量的一种,正面的思想会促成积极的结果,负面的能量则会吸引不好的结果。其终极要义就是:你想什么,相信什么(不管它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你最终就会得到什么。
人不能只思考,还必须以行动去支持思考。
思想的力量能将山峦深处的黄金推向你,但黄金不会把自己采掘出来。
书中特别提到有效的行动,思想和行动必须相结合,要专注当前的行动。在闲暇的时候想象愿景当中的细节,对他们进行深入思考,直到在你的记忆中打下烙印。
说真的,这部电影直到最后才震撼了我,之前一直没找到共鸣点,主人公的那段画外音久久回荡在我的耳边:
巴音布鲁克,1462道弯,109公里。
要小聪明,贏得了100米,贏不了100公里。
你问我绝招,绝招只有两个字,奉献!
就是把你的全部,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
这条赛道,我每天在脑海里开20遍,5年,3万6干遍,我能记住每一个弯。
试想,如果张弛没有清晰的愿景,炒饭时、休憩时,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他的赛车,每天在脑海里演练,那比赛当天能在诸多不利的情况下赢得比赛吗?根本是天方夜谭,追梦的道路既要拼运气,更要拼实力。
将注意力放在你想要的事物上,当你内心的声音和内在的视野变得更为深刻、清晰和响亮时,超越外界的事物时,你就掌控了你的生活。
吸引力法则读后感悟【第八篇】
这本书只看了几页,觉得其中说的其实跟《遇见》两本书异曲同工,都是一样的道理。但这本书说的比较空洞,因为没有实际的例子,所以看得很虚,很难体会,幸好是在看完《遇见》两本书后才看的,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情绪、态度、发愿、视觉化、积极、梦想、潜意识、感恩,都是一样的,都是让人怎么样从情绪从心里从信念开始寻找真正的自己,寻找真正想要的东西,然后从旧的自己中冲破种种限制,拨开乌云,或者说撞开墙,多让些阳光射进来,让自己能够幡然一新,活的更开阔,更坦然和喜悦。
其中有一些具体的工具,也许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能把隐形的东西给显现出来,进一步将模糊的东西清晰化。
我想我已经开始了解很多新的信念和观念了,并且也接受了很多,现在该要行动的时候了,我要努力往前走才行。一步一步来,时间短也许看不出来,也许也很痛苦,但是踏过去了,就会看到成长的。
吸引力法则读后感悟【第九篇】
我要怎么形容这本书呢?神奇,不敢相信,居然有人能把这种东西写成书。这是我在看这本书的想法。乔布斯的一句话可以形容这本书,那就是“顺从自己的内心”。而这本书所教导的,便是如何“顺从自己的内心”。
《吸引力法则》认为我所经历的生活,我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我自己亲手创造的。我所经历过的所有人物、大事小事等,都是在我思维的邀请下,成为我人生经历的一部分。而无论是想要的事物还是不想要的事物,只要是我心里想的最多的,最终都能够成为我所有。只要是我头脑中思考的事物,它的本质特点都会融入我的生活。
很多人看到这的时候,可能心里会想怎么可能,我们怎么可能吸引一些不好的事情。但这个东西我是深有感触的。之前我看过很多书,里面都会说人要控制自己的脾气,于是遇到那些让我生气的事的时候我的心里总会浮现出一个声音:“要心平气和,不能生气。”久而久之,一旦遇到那些让我觉得生气的事情我都会想到“不能生气”,于是人人都觉得我脾气很好,但其实相反,我的脾气越来越差,只是没有显现出来了,在我想到“不能生气”这四个字的时候,我的思维完完全全的都感受到了生气这个概念,我便会吸引生气,人变的越来越闷闷不乐,脾气越来越不好。于是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吸引力法则认为我生活当前的所有思考的事物,都决定了我未来会经历什么;而我当前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我过去所在意过的东西。所以当我在思考“不能生气”的时候,我所吸引的,都是让我生气的东西。
其实很多想法很容易让人陷入陷阱,例如有人的想法是要瘦一些,久而久之这个想法可能就变成了不能长胖,看起来这两个概念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无意中吸引的东西已经由“瘦”变成“胖”了。我之前经历的“不能生气”也是一样,我的初衷是让自己心平气和,脾气变好。但是当我的思考转变成了“不能生气”之后我所吸引的东西就变成“生气”了。如何确定自己的思考是不是陷入了陷阱的方式就是“情绪”。如果我思考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我便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如果我思考到了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我便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如果想到了“心平气和”,我便会产生积极情绪,而想到了“不能生气”,我却很难受。了解了吸引力法则,我便思考过一段时间如何善用吸引力法则。在我高中的时候我记得疯狂英语来我们学校做演讲提到的一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就是在做完题目改错的时候,只记正确答案,不管错误答案,一个选择题有三个错误答案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只需要记得正确的是什么就行了,至于错误的答案,不用想它,看都不用看一眼。但其实只是想这些小的东西例如:不能生气,瘦。很容易就会陷入思维的陷阱,所以我觉得在我面对生活中的琐事,我锻炼的习惯,我学习的东西,我所在意的、思考的应该是大方面的东西。锻炼是为了健康,不生气是为了有好脾气。
第一条法则——吸引力法则,即相似的事物相互吸引,也就是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你所吸引过来的。这条法则在前面已经大概的阐述过来。
第二条法则——有意创造的科学,即只要我留意的事物,在我的信念或者期望作用下都会成为现实,简而言之:你所思考的事物都将进入我的生活,无论是你想要的还是不想要的。所以有意创造的科学其实是对吸引力法则的使用。即只要心里把自己想要的事物想的最多,想的最清楚,生活也会变成心里经常想象的样子。
第三条法则——接纳的艺术——表述为:我展示着自身本来面貌,也愿意接纳所有其他人展现出各自的本色。即使是在自己不被别人接纳的情况下,你仍然愿意接纳别人的本来面貌,那么你就能成为一个接纳者。但是,要达到这种境界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首先要理解——正是你自己的所思所想与所作所为,决定了你成为了现在的状态。
这三条法则是层层递进的,也就是说只有首先理解和灵活利用第一条法则,才能理解和灵活运用第二条法则。只有先理解和灵活使用第二条法则之后,才能理解和灵活运用第三条法则。
这三条法则其实我深有感触。如果让我形容一下这半年的生活,我实在形容不出。我从来没有经历过一段这么痛苦的时光,我也从来没有一段这么深刻的时光。在16年年末,我接手了一个项目,但是当时以我的水平我觉得还把握不了那个项目,那段时间我每天频繁的思考那个项目,甚至想不出来的想,我每天晚上累的睡不着觉,那段时间我觉得我有点没有恢复过来,后来回了学校又熬了一段时间把那个项目做完。直到放假了,十几天的时间在家无所事事,我每天晚上两三点才能睡着,我开始频繁的失眠,精神开始萎靡不振,脸上开始长痘,身体素质也极速下滑,我感觉我的思维陷入了一个僵局。我思考人生的意义,但越想越混。
极端的痛苦之后,我便开始思考什么是快乐?收假回学校的第三天,我同学有个天津的项目那天要完成交接,他找不到人做我便帮他做。我们那天工作的很辛苦,早上8点去实验室,中午去吃了个饭便匆匆赶回实验室,一个算法,几个页面,从实现,到测试最后写用户手册,忙到下午6点终于完成了。那天晚上我们几个人出去喝了个酒,我从来没有觉得一次喝酒喝的这么舒服过,我们开怀的大笑,谈大学的生活,谈多久没吃过饭,谈多久没喝过酒,我们一起吹牛、走路、商量晚上要去干什么。我也从来没有觉得一次聊天能聊的这么畅快,我们去看电影,一路大笑着聊天,也一路大笑着回来。那天晚上回去之后我的心里起了很大的波澜,我感觉像是第一次感受到如此快乐的一天,我思考我是怎么拥有这么快乐的一天的,我觉得是那天我努力的帮忙我同学做项目,是那天充实的工作让我心里对我同学感到踏实,也是它让我晚上能过的如此快乐。于是我那个时候觉得快乐就是充分的努力和坚持从而使自己感觉踏实的感觉。
在我理解到快乐是充分的努力和坚持之后,我做事情便开始很容易做入了神。就是我在思考或者工作的时候,我经常是全身心的在做,我没有一点一滴多的思绪留在了外面,我在思索的时候如果有人对我说话,我听着她在对我说话,但是我脑子里根本不知道她讲了什么内容。很多时候有人对我说了正事之后我回去继续思考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思考我刚刚想到了哪里。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段时间我们这边赶一个项目,需要一个人几乎重做一个移动端的页面,于是便丢给了我,我当时并不会移动端的页面,我花了三天时间把它做了出来。那三天我感觉我就像是和整个世界分割开了一样,我的脑子,我的思绪每一分都在那个页面上。三天之后,做完了那个页面我刷了一下qq空间,我都对别人发的内容感觉很陌生,我甚至有点开玩笑的思考我和别人是一个世界的吗?那段时间我整个人做事的效率极高,一个月内我做了移动端,用oracle做web端的项目,又负责并完成了一个sqlserver做的web端项目。
在我思考了快乐的那段时间我发现我过的非常快乐,我开始乐于做事,乐于思考。当我知道怎么获得快乐并这么做的时候,那么便很容易获得快乐。我也非常感激在我极端痛苦、情绪低落的一段时间我买了几本书。包括《论语》、《道德经,庄子》、《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当时对我最重要的一本《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让我感受到了思考的魅力,所以在我思考了快乐之后,我的思考便开始一发不可收拾。我思考着四书五经里面的内容,我也开始重复的思考着什么是快乐,人应该怎么获得快乐。后来我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房子吗?是为了车子吗?只要稍稍努力过几年我也会拥有这些东西,那么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我当时的想法是人的一生就是思考的一生,也就是说我觉得人的一生应该是把自己思考清楚,并活出自己所思考的样子。那么我怎么思考自己呢,我自己的样子又是什么呢?《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的作者卢梭在讲述他的思考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一个东西:后悔。我开始了深刻的反思了自己的过去。我回顾了我的高中生活,我回顾了我的大学生活,我回顾了我的考研生涯,我也回顾了我已过半年的研究生生活。有些问题得以解决,有些问题仍然是问题。我明白了很多事情当时为什么会发生,我明白了很多事情为什么我会这么做。我又开始回顾当前我所从事的行业,我所从事的工作,我思考着我怎么样才能做的更好。《中庸》里面讲到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人要尽本分,我觉得就是责任感。我也意识到很多工作其实需要的不仅仅是经验,更需要的是耐心和学习能力。很多人不愿意做之前做过的事,难也不会做。就是缺乏了耐心和学习能力。所以我认为责任感能让我做的比别人好,而更多的耐心和学习能力能让我做的比之前的自己好。我开始对自己思考的越来越透彻,对自己剖析的越来越彻底,我思索着怎么样才能把人生过的更好,我思索出来了怎么样才能避免被腐蚀。我甚至养成了思考的习惯,一旦有所思考,我便会记录下来,经常会自己看一看。
我一直思考着直到《吸引力法则》这本书的出现,我从来没有意识到世界上居然有如此神奇的法则。我之前也只是思考到现在的生活是过去的经历创造的,未来的生活是现在的经历创造的。而《吸引力法则》首先让我把之前思考整合了一下,另外给了我思考的方向,让我知道了只要思考自己想要的东西,便会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并且也教会了我怎么样确定自己正在思考自己想要的东西。让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应该是,产生更多的积极的情绪,让自己的心里活的越来越舒服,越来越快乐。
最近我在思考《吸引力法则》这本书真正带给我的是什么?怎么样寻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我觉得是感受情绪。在我最开始强迫自己“不能生气”的时候我感觉到的是我在压制自己的情绪,我也在限制自己心灵的发展。在20xx年来到辽宁这边的时候和去年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事情变少了,于是有大量的空闲时间,于是我们这边很多人开始打不起精神,每天无所事事便很容易懈怠,我也是这样。直到有一天我锻炼的时候我把锻炼强度缩减了,那个时候我的想法只要每天保持这个锻炼强度就可以保持身材何必这么辛苦练那些高强度的呢?那次锻炼完了之后我感觉我的身体没有任何反应,我意识到我整个人有点不思进取了,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可能我以后的人生可能就这样了,只是重复之前的生活而已。我也意识到生活也是这样,之前我一旦感觉到自己有消极情绪我便很排斥,我拼命不让自己厌烦,不让自己悲伤,当我忘却厌烦,忘却悲伤的时候,我也忘却了快乐。真正重要的其实是感受。在后来我专注做事的时候有一次别人在和我吵架,我当时全身心的都在事情上面没有任何思绪来发出“不能生气”的信号。我感觉了自己清晰的情绪波动,但我也没有思绪来作出任何反应,奇怪的是,那次后来我没有任何的负面情绪。我只是在真切的感受这个东西。我觉得我所缺乏的是对所有事物的真切的感受,我可以快乐,可以悲伤,可以因为锻炼全身酸痛,也可以静静的思念别人,只需要感受,然后取自己想要的。如果压抑自己,情绪没有波动,锻炼开始不思进取,我觉得我的一生可能就这样的。
我之前一直在思考着过去的自己,在慢慢的接纳自己。思考过去的自己,了解到过去的自己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对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在面对别人在做了一些他自己之前做过的但是现在认为不对的事的时候会对别人颐指气使,甚至骂别人。因为他们没有思考过过去的自己,没有思考过自己当初为什么会那么做,也就是说其实他们没有接纳自己。而为什么很少有人能接纳自己呢。因为人回忆过去,或沉浸欢喜,或沉浸悲伤,却很少有人沉浸思考,于是便会重复回忆。但人要接纳了现在的自己、接纳了过去的自己才能接纳未来的自己,而未来的自己,就是我想成为的样子。但不管怎么说,我都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开始思考,不停思考,获得对自己真切的了解和体会,也能接纳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获得真正的快乐。
其实这篇读后感写到这里就完了。但《吸引力法则》这本书我还有一些东西没有写到,最后我想补充一个东西。《吸引力法则》里面还讲到了一个叫创造性工作坊:方法是先使自己感到快乐(可以听歌,可以想开心的事),然后思考自己的生活经历,把自己觉得满意的事物吸引过来,融入你的生活经历。放飞自己的思想,不停的思考,全程保持快乐,每天15到20分钟。你会对自己思考的更深刻,也会变得更快乐。
在某一天我在思考快乐的时候我进入了创造性工作坊。我突然意识到其实我喜欢的一直都是自己呀,那个坚持锻炼时坚持的自己,那个别人和我吵架我却专注于事情本身耐心的自己,那个做事做入了神的自己,那个在思考问题和事情时的自己,那个耐心和别人讲解知识的自己,那个享受路边风景时的自己,那个和别人开心聊天时的自己。其实让我感到快乐的从来都是自己呀。以后我会更有耐心,更有责任感,我的眼中会充满自信,充满希望,我会耐心的把注意力转向自己,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源泉。
吸引力法则读后感悟【第十篇】
什么是吸引力法则?一种精神力量还是一种魔法?有人的理解是:一个人在心里怎么想,他就会是什么样,来看下面的关于吸引力法则读后感:
简洁看完这个视频后,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看这个视频的过程中,每看几分钟就要停下来思考一下,在这90分钟的视频中有太多太多能够给我带来感悟的内容。
包括那些你讨厌的事物都是你自己招引来的,如果你能理解这个概念,那么你的生活将会有很大的改变。
害怕的,想回避的,如果你总是激烈的反抗着一些你不想要的东西,把所有的时间精力放在这些东西上,那么你的生活中更多的困难就会接踵而来,如果你把这么激烈的情绪放在最想要的东西上,那么是不是会让这件事更早的发生呢恰好这东西是积极向上的呢那么效果可想而知了。
如果你有梦想,你就会一直有动力,吸引力会给你一心想要的东西。
如果你是积极的乐观的,就一定会吸引来积极乐观的人,你身边的人,你的工作,你的生活环境。
健康状态,财富,喜乐,朋友,这些东西都是你自己吸引来的,积极思考的作用比消极思考的作用大上好几百倍,你就是一个磁铁,你想什么就会吸引来什么,你的人生就是头脑里所有想法的物质体验,所以,一定要做个有思想的人。
更加重要的是:学会监督自己的想法。
那么如何监督自己的想法呢利用我们的感觉,感觉会告诉我们,你在想什么,想法会影响你的感觉,你要想一下你这么做会让你心情好会兴奋会高兴会感恩,还是恶劣会沉重、会内疚,会沮丧,如果心情好就持续下去,你今天的积极乐观努力的想法和感觉正在创造你的未来。
加油
曾经游览过有的博客上关于吸引力法则的文章和体会,还有书籍,视频。
吸引力法则只会对你在当前的瞬间所发出的心灵感应做出反应,并给与你更多同样的反馈。
要想知道你是在发出一种积极的心灵感应,还是一种消极的心灵感应,你只需要简单的`看一下在你生活中的某一个方面所获得的结果就可以了。
它们恰如其分地反应了你正在发出的心灵感应。
培养主动吸引力的三步骤:1、辨清你的愿望。
2、高度重视你的愿望。
3、愿望实现。
培养主动吸引力步骤1:辨清你的愿望
差异是你感到不好的东西
通过简单的观察和分析,你就会知道吸引力法则总是能反馈你的心灵感应。
试用差异的方法来帮助你辨清愿望。
当创建你自己的差异条目的时候,你要尽可能多地设置一些差异项目。
你辨清的项目越多,你所辨清的愿望也就会越多。
辨清让你感觉不错的东西,然后争取更多。
考虑自己=自我关怀。
在生活中的以下几个方面都要多考虑自己的行为:职业、金钱、健康、人际关系。
培养主动吸引力步骤2:高度重视你的愿望
辨清你的愿望,然后持续不断地给予它关注。
当你给予自己的愿望足够的注意力的时候,你就是正在把你愿望的心灵感应包纳在你当前的心灵感应之中。
你当前的心灵感应就是吸引力法则的所反应的东西。
我的心灵感应罩里包纳了什么东西
设想一下,你周围环绕着一个巨大的玻璃罩,你向外发出的所有心灵感应都被包纳在这个玻璃罩里。
吸引力法则只对你心灵感应罩里面的愿望进行反应。
你的愿望是在你的心灵感应罩里面还是外面。
明白你所有的目标、梦想和愿望都存在于你心灵感应罩的外面是很重要的。
如果这些目标、梦想和愿望已经存在于你心灵感应罩的里面,那么你就拥有它们了,并可以享用它们。
一年前读这本书有感悟所以才做了摘录,希望能在心理健康课上介绍给学生,因为悟得不深,未敢讲。
一年多后的今天,再回首,发现一个人,一个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成长起来的人,要完全按照自己的愿望活着是那么的不容易,甚至于可以说没有可能。
因为我们太多人从小就被异化了。
不能以自己的本来面目活出真实的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达到自己人生的高峰。
我们太多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与自己的愿望南辕北辙的。
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同行,在教育我们的学生时候,要发现自己的心愿,要了解孩子的心愿。
我们本是天地之子,自然之子,我们只有顺应自然之道去活出自己,也允许我们的孩子们活出他们的天性,保留他们的天性,我们才敢说在做教育,才是真的回归原点。
从本质上讲,喜欢等同于吸引。
你的思想、感觉、思维途径和话语所散发出去的东西都是你对生活的吸引。
绝不要期待你不想拥有的东西,也绝不要期望你无法期待的东西。
当你期待你不想拥有之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吸引令人不快的东西,当你期望你无法期待之东西的时候,你的思维力量也只会变成徒劳无功。
另一方面,当你持续不断地期待你一直渴望拥有的东西的时候,你的吸引力也会变得不可阻挡。
人的头脑就好像是一块磁铁,它能吸引它所“管辖范围”内的一切事物。
每个人的思想都有一定的集中性,即使最散漫的思想也会遵循一定的法则形成相应的力量。
你就是一块活生生的磁铁;你能吸引与你的主体思想和谐的人、状况和环境。
不管你在意识里想的是什么,它都会在你的生活中表现出来。
在每一个瞬间,你都会有一种心情或感觉。
在每一个瞬间,你所体验的心情或感觉都会引起你散发出一种消极的或积极的心灵感应。
感应由话语生成。
你一次仅能发出一种心灵感应。
你通过简单的改变话语可以重新调整你的心灵感应,记住,你的思想是由话语组成的。
积极的和消极的情感不可能在相同的时间里占据你的思想,一种或另外一种情感肯定会占有优势。
确信积极的情感构成了影响你思维的主要因素是你的重要责任。
上一篇:实用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