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测一大队观后感3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国测一大队观后感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国测一大队观后感篇1
1939年出生的郁期青已经将近80高龄,从一名江南书生到成为千里跋涉的测绘者,从1956年进队到1996年退休,40年的测绘生涯,他的足迹踏遍昆仑山、祁连山、天山等各地高山深里,并随着1965年底中科院开始组建科学考察队考察西藏,1966年、1968年、1975年,三次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全程参与珠穆朗玛峰的科学考察,和团队成员成功登上海拔7050米的北坳顶部,首次自主完成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向世界公布珠峰的精确高程为海拔米,打破了长期以来为外国垄断的珠峰科学勘测。
在荒凉的戈壁、浩瀚的沙漠、险峻的高山、苍茫的荒原,他亲身经历了生死相依的战友,因雪崩坠崖、沙漠干渴、突发疾病、土匪袭击等等原因,为测绘事业献出年轻美好的生命。长期极高山区的野外作业,他自己也是九死一生,那次珠峰测量从北坳下来,因为又连续爬过几座雪山,严寒缺氧体力透支太多,他从重感冒转成肺水肿、胸膜炎并发症,体重由141斤下降到70斤,在医院抢救治疗了200多天方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却也从此落下了动脉硬化、胸膜粘连的后遗症。
老先生平时乐观开朗,很乐于聊天,朋友圈玩得也很熟练,还常常拿出过去的老照片分享给大家看。惟有当我们夸他身体状态好时,他回了一句“里面都是问题”后,像是回忆起什么似的,停顿了一会,勉强笑了笑说,还好。
国测一大队观后感篇2
西安城南,大雁塔北,测绘路旁,驻扎着中国经济建设的一支野战军队伍。自1954年成立以来,这支队伍的几代人满怀理想和激情,投身祖国的测绘事业,测天量地,只步为尺,用青春和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
他们成立于国家百业待兴之时,在国防和经济建设急需测绘依据的时候披挂出征。从珠峰之巅到东海之滨,从炎热的南海到酷寒的北疆,年轻的队员们在风云莫测的土地上负重攀登、艰苦跋涉,一次又一次填补了祖国大地的测绘空白。
他们总是出现在国家的高峰险滩,冒着高寒缺氧的危险,用生命将测量觇标矗立于珠峰之巅;深入昆仑山脚下的无人区,填补了西部地区地形图的空白;穿越茫茫南湖戈壁和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进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辗转东海之滨、在南海暗礁,完成海岛礁测绘……
建队64年来,他们先后六测珠峰、两下南极、36次进驻内蒙古荒原、46次深入西藏无人区,48次踏入新疆腹地,足迹遍布全国除台湾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徒步行程近60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测出了近半个中国的大地测量控制成果。
他们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大地控制网、高程网、重力网建设与维护,开展了国家基本地形图测绘、海岛礁测绘、应急救灾与灾后重建测绘,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高精度的测绘产品。
他们是国家测绘事业的一支尖兵铁旅,也是长途往返的候鸟,一年出去10个月,回来待两个月,绿叶发时出征,树叶黄时归来。
他们是一支能打硬仗、打胜仗的英雄团队,也是天涯思亲的游子,也惦记着故乡的云故乡的风,还有故乡泥土吹来的芬芳。
他们是自然资源部下属国测一大队。
国测一大队观后感篇3
这个“干戚”是共和国的长度的标准之源,是国宝。其长24米,平常卷在特制金属大鼓上,尺两头各有八厘米长的三棱尺,上有刻画和数字,中间20多米是直径两毫米的因瓦钢丝。该国宝被测量队员称为基线尺。
标准长度如同北京时间,离了它将会混乱不堪,国测一大队职工掌握着长度的标准之源,负责将之传递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近年来,随着电磁波测距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精度的测距仪已经基本可以满足测距的需要,忙活了半个世纪的基线尺轻松了许多。但由于电磁波测距受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对测量精度削减比较严重,所以,在某些特定的高精度测距领域,利用因瓦基线尺精密测距依然呈现出它不可替代的地位。国测一大队正是肩负着这样光荣的历史使命,在我国量值溯源传递和精密工程测量领域开展工作。
说起基线测量还得讲一段因瓦基线尺来源的故事。据史料记载,18世纪初期人们采用木制杆尺像今天量布匹一样,在大地上一尺一尺地进行精密长度丈量。由于木尺受潮后极易变形,后来人们就将木尺改为金属杆尺,但烦琐的操作和低劣的测距精度都不能令人满意。1880年瑞典人耶德林建议采用金属线尺进行悬空丈量,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简便,进度较快,但仍然存在难以测定线尺本身的温度的困难,只有在温度稳定的阴天,才能获得较高的量测精度。1897年法国国际度量衡局的卜诺瓦和基佑姆研制成功一种膨胀系数极小的合金——因瓦,其膨胀系数只有普通钢的5%到1%,因此在量距时只需以小于1摄氏度的误差测定温度,就可以对尺长做出精确的温度改正,测距精度即可达到一百万分之一以上。由此,因瓦基线尺诞生了,并广泛地应用到长度测量领域。
国测一大队的这套八根因瓦基线尺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用等价的黄金从法国国际度量衡局换取的,整套基线尺为一炉冶炼出的精品,到如今各尺稳定的尺长和不变的膨胀系数足以证明这套尺的宝贵。由于是当年一炉冶炼出的精品,如今多少黄金都买不来了。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地对测绘的需求日趋旺盛,担负着统一长度标准的测绘仪器检定场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国测一大队五中队掌握着长度标准的源中之源,每年要奔赴全国各地开展测绘仪器检定场的建场设计和承建工作。
基线测量,每量100米,要往返走800米,每量一公里要连续工作10个小时,工作十分艰苦。国测一大队五中队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地承担着这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他们全年有200天在野外度过,一年累计行程达3万公里,在火车上度过的时间40多天,他们战高温、斗严寒,辗转各地,连续作战,用自己敢于拼搏、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为我国的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北京,东方还未显露鱼肚白,人们还在甜蜜的梦乡酣睡,国测一大队的队员们已开始在场地上忙碌了。投影、定线、配架……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对讲机传出的声音惊飞了草丛中正准备早起外出觅食的鸟雀,晨风吹拂着同志们的面庞。当旭日东升、霞光染红天边的云彩时,已完成了量线前的全部准备工作。大家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不畏艰苦,认真工作,每天从早上4点半工作到下午3点,渴了,喝口凉开水,累了,挥袖擦擦汗。基线场建在机场跑道边,视野开阔,无遮无拦,烈日当头,连个树荫都没有,仅几天工夫,每个人都被晒得黑黝黝的。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条基线丈量精度达1/2930000.成果质量全优。工作一结束,大家便立刻收拾好器材,奔赴石家庄。张恩培幽默地说:“我也算来过北京了,别人若问我天安门什么样,我不知道,我只能告诉他西客站的模样。”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国测一大队队员来到杭州城,承担房屋调查测绘任务。他们无暇流连风景,天刚放亮就开始作业,踏着清晨的露珠,在河道边,在河堤上,在楼房群中奔走着。测量房子,在外面不能量的就在屋子里量,在地面上不能量的就上屋顶量,白天住户不在家就晚上去量,务求做到尺尺准确,图上标注清晰。杭州的夏天,闷热潮湿,队员们起早贪黑、加班加点,连周末也不休息,圆满完成了任务。
夏天的福州,骄阳似火,热浪袭人。国测一大队五中队所建的11个点位有4个在楼顶,剩下7个全在比高70~100米的山顶上,要把几吨重的水泥预制管和沙石、水泥、钢筋、水、模板运上楼顶和山顶,谈何容易!在荒山上建点,测量队员要穿过丛生的荆棘、茂密的林木,山上几乎无路可寻,更增加了作业的难度。张泉喜买了一把锋利的菜刀用于开路,仅仅两天工夫,菜刀就成了锯齿状,再也割不断茅草了。他和队友一道抬着沉重的材料在林木中钻行,汗水流进眼睛里,蜇得火辣辣地痛,只能用衣袖擦一下;蛇冷不丁地从脚边穿过,吓得人一激灵;茅草掩盖着塌陷的坟墓,稍不留意就会一脚踏空,轻则闪腰岔气,重则骨断筋折,因此得万分小心;最可恶的是蚊子,使劲往脸上扑、往颈子里钻,让人难以忍受。
到达山顶,稍事休息,队员们就开始用钢钎凿石挖坑,一榔头砸下去,经常石头上只留下一个白点,震得虎口发麻。几天下来,张泉喜被晒得黝黑,脊背脱皮。有几次上山时还烈日当空,爬到山腰时,大雨忽降,让人无处躲藏,淋得透湿。荒山野岭,无处买食品和水,在山上一待就是一天,只能靠几个面包坚持。还有的点位由于当地乡镇间存在的矛盾,老乡坚决不让建测量墩,任凭张泉喜好话说尽,就是办不成事,还有的村民甚至用武力相威胁。看着选好的点位无法施工,无可奈何只能顺延工期,重新选点。“刑天”“猛志固常在”,可是,又有谁知道当代“刑天”在测区遇到的艰辛、曲折,受到的磨难、委屈,有多少啊?然而,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经历苦寒,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
上一篇:关于极致服务读后感3篇
下一篇:超级工程第一季观后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