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感想范例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社区服务感想范例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社区服务感想1

一、立足现有课程体系,挖掘公民教育资源

为有效实施公民教育,在西方许多国家都开设了公民教育课程。比较遗憾的是,我国现有课程体系中尚无相对规范的公民教育课本,在这种状况下,实施学校公民教育需要立足现有课程体系,充分挖掘散见于教材中的有效教育资源。

毫无疑问,德育课程是实施公民教育的重要载体。现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所涉及的民主法治、政治参与、公平正义、国家制度、民族团结、和平发展等都是与公民教育相关的内容。

简单罗列如下:

除了现行德育课程以外,历史、语文、英语、地理等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中也涉及了相当多的公民教育素材,是实施公民教育很好的内容。

以历史学科为例,最早具有制度性的民主政治就出现在古希腊的雅典和古罗马的城邦时期,通过世界古代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公民”概念的源起及其最初要义。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公民”概念消失了,但在历史学习中仍可以通过对封建专制下臣民人格的反面解读,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现代公民理念。进入近现代史,更是可以通过历史上无数次人权斗争、民主运动等历史事件感悟公民行动。“读史可以明智”,从过去看现在,从现在思考未来,努力推动符合时展需要的公民教育实践。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重视科学教育而忽视了人文教育,没有关注健康的公民人格的塑造,于是,科学在推动了社会发展的同时,却助长了一些社会阴暗面的滋生。因此,我们有必要努力去挖掘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课程中公民教育的有效资源,高举科学、正义、责任、文明的伟大旗帜,让公民的人格坚守成为一种必然。

当然,即使现有课程体系中蕴藏着丰富的公民教育资源,也需要教师悉心发现,努力发掘。还应该注意到,这些有效资源只是散见于各课程之中,缺乏系统性,需要作必要的整合,与此同时,相关学科之间也需要协调一致,使公民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渗透公民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型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由于其独特的学科特点,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实践学校公民教育的极佳平台。

1.在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实施公民教育

“研究性学习”是相对“接受性学习”而言的,要求学生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文献研究、社会调查、科学实验、数据分析、撰写报告等,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强调从实践中直接获取知识和体验。

首先,要加强对课题选择的指导。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首先需要同学们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周围社区的问题出发,选择一个课题。一个好的课题研究方向,是高质量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第一步,是关涉研究性学习这一课程成功与否的首要环节。此时,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一个公民的身份,从公民的视角去关注课题选择,会对学生的公民教育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其次,加强课题研究指导。当同学们以一个公民身份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时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何积极引导便成为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地给同学们以支持和鼓励,不仅鼓励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协作,更要让同学明白权利义务,明确规则规范,知晓社会责任等等。

最后,在课题结束后,要及时召开成果汇报会,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课题成果的机会,让同学们谈谈课题研究的一些感想。这不仅是对课题研究活动本身的一次有意义的反思提升,更是对自身公民实践的一次反思提升,从而让公民意识在反思中得以升华。

2.在社区服务课程中实施公民教育

开设社区服务课程,旨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时间为社区提供公益性义务服务,要求同学们以服务者、志愿者的角色,以一个公民的身份走进社区,运用所学知识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服务。

社区服务课程的意义不在于获得2个学分,对同学们来说,让他们走出校园,参与社区服务,培养了参与意识与能力,提升了公民技能,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公民实践。

在社区服务课程中实施公民教育需要构建起学校与社区的良好关系,包括多样服务项目,详细的方案设计,充足的岗位准备,灵活的操作机制,完备的事后评价体系等,最终通过社区服务实现学生由学校公民向社区公民的转变。

3.在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中实施公民教育

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同学们作为社会成员,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从学校层面,我们把组织学生开展军训活动和班级值周管理活动作为工作重点。

组织高一新生走进军营,参加军训,不仅有助于增强同学们作为一个公民的国防意识,还有助于培养规则意识、团队意识,形成强烈的纪律观念、合作精神等。班级值周制,是指高一、二年级各班在全校范围内轮流值日一周的制度,目的是让同学们参与到学校管理活动中来,成为学校的真正主人,实践一个公民应有之责任,训练其未来参与社会的应有技能。

正是由于社会实践的课程化实施,才不至于让学校公民教育流于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培养的公民意识是深刻的,它会逐渐内化为一种品质,并转化为一种公民行为。

三、积极开发隐性课程,推进学校公民教育

相对于显性课程来说,在学校情境中以一种内隐、间接方式呈现的隐性课程,存在于学校生活的各个角落,从物质层面的硬件设施、校园环境,到精神层面的规章制度、课堂文化、学校精神等等,都对学生未来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相比学科知识更深刻、更持久,在实施公民教育时,很有必要予以开发利用。

1.改造课堂生活,倡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传统意义的课堂上,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课堂教学师生在人格上不平等,这是对学生公民权利的否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公民行动,作为教师首先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个学生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和发展的机会。尊重学生,就要将学生作为平等主体看待,没有优生差生之分,没有家境背景之别;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心理及个性发展,立足于学生学情设计目标,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组织教学,唯有教师观念转变了,学生的公民意识才有可能得以培养。

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关系到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在课堂中实践公民行动,需要倡导一种建立在自由、民主基础上的充满交流、对话、讨论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师生是课堂生活的共同主人,学生作为课堂的经营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自由交流、讨论甚至争辩,让知识在交流对话中生成,让智慧在讨论争辩中迸发,这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公民意识的应有之义。当然,课堂当中的民主平等交流和自由对话并不等于不要课堂纪律,在课堂教学中仍然要讲究规则、规范,允许自由争辩并不意味着目中无他人,否则,只会陷入伪民主的泥沼中。

2.实施民主管理,让学生成为校园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学校制度的制定者,良好校园氛围的营造者。学校管理离不开制度建设,制度是学校的隐性课程,制度建设不是学校领导的事,更是广大教师及至同学的事,公民教育就要培养起学生的独立人格,积极参与的精神,就要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制度的建设中来。制度因问题而出,制度的修订与完善过程需要同学的积极参与。学校应畅通学生反映问题的渠道,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有学生反映教师吸烟问题,学校因此出台学校在公共场所禁烟的相关制度。作为教师,在学校管理方面也应该率先垂范,面对问题不回避。有学生通过校长信箱反映,早晨到校时,面对值周学生的鞠躬行礼一些教师不予理睬的问题,校长不遮掩,在全校职工大会上宣读此信,从此,情况大为改观。如此点点滴滴,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对同学来说更是一次次可贵的公民实践。

让学生成为活动方案的设计者,多彩校园生活的主宰者。正是由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才使得校园生动起来,学生生活充实起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之中蕴涵着丰富的公民教育隐性课程。以往的校园活动,同学仅仅是被动参与者,自主性未被尊重,导致一些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实施公民教育,有必要让学生成为校园活动的设计者,让同学们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的各个环节,真正成为校园生活的主宰者,在校园活动中感悟自由平等、民主法制,养成公民技能,实践公民行动。

社区服务感想2

一 高度重视并搞好活动课教学

初中各年级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用活动替代了以往的课后练习。这是一种新型的更为别致的练习,这是充分考虑了青少年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而做出的重大改革,为青少年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提高觉悟创造了实践机会和具体的前提条件。新教材对活动的安排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耀眼亮点,得到了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充分肯定。为保证活动课的有效开展,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特意规定用总课时20%的时间开展活动或进行实践,可见对活动课的重视程度。活动作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于活动本身的特殊功能。有专家认为:活动是沟通青少年心理与社会的桥梁,是合成理与境遇的反应堆,是感悟人生与体验人生的场地,这是很有见地的。对青少年来说,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特殊心理变化历程,需要适当的形式,而活动恰恰为青少年锻造良好的心理品质提供了机会。青少年学生大可通过参与活动,探究、体验、感悟人生,获取终身有用的东西,养成良好的品德。作为思想政治教师,不但要增加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表演以及观看影视录像等活动,而且要充分利用所在地的教育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举办展览、壁报等活动;并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

二 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活动形式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用形式。

1.开展研究性学习

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一般依次经过提出问题、制订计划、搜集材料、形成解释、验证结论、评价教学六个阶段的活动。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举办报告会

思想政治课的报告会,可以结合各科学习内容来举行,可分为:专题报告会、英模报告会、时事报告会、读书报告会等多种具体形式。报告人可以请校外的,也可以请校内的,可以请学校领导、老师,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报告。报告会后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者写听报告的感想,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又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3.写小论文

它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思想觉悟的有效形式。一般要求一事一议,论证时学生要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文章观点要鲜明,主题要有意义。可开展比赛,可由教师指导修改,也可开展小论文宣讲会,学生互学互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

4.组织学生参观访问

它是思想政治课理论结合实际的重要形式,根据学校所在地的条件来选择确定参观访问的对象,如红色教育基地、历史悠久的建筑物、文物馆、新农村建设等。要明确参观访问的目的要求,要守纪律、懂礼貌、注意安全,并做好记录。参观访问结束后,学生要布置学生整理参观访问的材料,也可以召开座谈会、报告会等,以巩固参观访问的成果。

5.组织社会调查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分析社会现象,教师要制订周密的调查计划,并要求学生收集社会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调查结束后要写调查报告,或对有关部门工作提出专题建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参与管理社会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

6.参加社区服务

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时,教师要精心计划,一要学生力所能及;二要活动有教育意义,并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三要做好组织工作,确保学生安全。通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意识、助人为乐精神教育,为社区建设和发展服务。

三 遵循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的原则

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实践性原则

要切实让学生亲自去做、去活动、去实践,让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做中了解生活,认识、改造和完善自己。

2.自主性原则

实践活动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教师不得包办代替,要由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在活动中当参谋,给学生以启发、帮助和指导,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灵活性原则

组织思想政治课的活动,要采取灵活机动的办法,要根据本地的经济、文化和教育实际状况,利用本地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

社区服务感想3

山东大学哲社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教授高鉴国

我谈几点感受,一个是从“张刚大篷车”的现象来看,首先它是媒体交流的平台,从我们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的专业角度,它也是一个有形社区服务的供给平台。它现在做了很多工作,超出了普通的媒体交流的功能,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张刚大篷车”有什么特点呢?我觉得,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有一种研究方法叫行动研究,就是导致一个变化,促成一个变化,然后研究一个变化,比如实验室研究,就是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导致变化、研究变化。从媒体的角度,我引申出一个概念,或者叫想法,叫行动报道,就是推行一种服务,促动一种变化(这种可能是积极的变化),然后去报道这一变化。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特点。

我不知道,在媒体当中,在新闻当中,这种现象,这种参与性的方法是不是可行的方法。

另外,我看了看专刊,活动内容非常多,涉及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安全、文化、教育等等。如果对100期的活动内容进行分析,它确实围绕社区居民生活的需要进行,包含方方面面。至于哪个时期,围绕哪个活动重点,以后可以具体分析,看“张刚大篷车”是如何具体地贴近社区生活需要的。

另外,我有一点建议和感想。第一就是定位,刚才谈到了行动报道这一初步的想法,将来作为媒体,是以行动为主还是以报道为主,还是兼而有之?如果以社区服务的行动为主的话,这里头也有定位问题,是专业服务、志愿服务还是兼而有之?因为这些都涉及到服务方法和服务伦理的问题。将来,从专业服务的角度,可以与政府职能部门更好地沟通,可以更多地进行研究,推动、反映他们的专业服务和专业管理。这也是媒体推动社会发展的很好的方向。

社区服务感想4

论文摘要:服务学习来在美国发展迅猛,成效颇丰。反思是服务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服务学习的始终。它的实施促进了服务学习目标的达成,有利于参与者在学术课程学习、个人发展和公民意识及责任感形成等方面的发展,也对我国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实施有一定的启示。

服务学习起源于2O世纪前美国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目前,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及我国的香港和台湾等地都在开展不同程度的服务学习活动,其中在美国的实施较为完善。1990年美国《国家和社区服务法》将服务学习定义为:学生或参与者通过主动参与精心组织的服务进行学习并得到发展,这种服务在社区中进行并满足社区的需要,与小学、中学、高等教育机构、社区服务计划以及社区相协调,有助于形成公民责任。它与学生的学术性课程或参与者参与的社区服务计划的教育因素相整合,发挥促进作用,同时为学生或参与者规定时间,对服务经验进行反思。反思是服务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的实施促进了服务学习目标的达成。在服务学习中,反思应在服务学习的全过程中进行,即在服务前、服务中、服务后三个阶段进行,并且内容涉及广泛,从表层的事实、体验反思到原因分析再到深层的应用思考。

一、反思的理论基础

反思在教育中应用的理论基础源于杜威。杜威认为反思有助于发现行为与结果之间的特别联系,能帮助学生从经验中学习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学习中的反思使得思考、有价值的教育经验、行为、进一步学习之间相互联系。杜威的理论为大卫·科尔柏的“经验学习”模式奠定了基础,在此模式中,反思是引导改变、发生学习的基本要素。金(King)和凯迟纳(Kitchener)的“反思判断”模式对反思进行了的探究。他们认为学习者的反思可分为三个阶段:前反思阶段,准反思阶段和反思思维阶段。在前反思阶段中,学习者把知识与简单的观察相联系,将知识视为绝对确定或是暂时不确定的。在准反思阶段,个人开始理解知识,认为知识是不确定的,问题也是不容易解决的。他们开始运用证据,但很难证明他们自己的想法,也很难得出明智的结论。最后,在反思性思维阶段,知识不再被看作是被给予的,而被看作推理调查和问题解决的基础。

认识到解决方法和推理判断是建立在数据和调查基础上的,并会根据新证据进行改进。

在服务学习的反思中,通过多元参与,让学生明白不同看法与意见存在的原因,明晓他人的立场,而不是局限在自我狭隘的圈子里,学生高级思维技能因此得到了提高。当高级思维技能融入到反思行为中,服务学习的经验对学生来说就会变得更深入且更有意义。

二、反思的过程阶段

服务学习中的反思应在服务学习的任何时候进行,所用时间可以从十几秒到几小时。在具体的服务学习项目中,反思至少要在三个阶段进行:服务前、服务中、服务后。

1.服务前的反思

当学生选择服务项目,准备进行服务时,学生检验他们有关该服务项目的信念、假设、态度及需要用到的知识、技能。例如,学生对即将提供服务的社区机构的一位客人(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在采访之前,学生需要设计一些问题,以方便讨论。在客人离开之后,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你从对社区工作人员的采访中了解到了什么以前不知道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否改变了你对即将一起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先前的看法?如果有,改变是什么?它们会怎样影响你的服务计划?你下一步该怎么办?通过与教师、同伴、社区代表交流,学生也可以从多角度了解服务。把新了解到的情况运用到服务项目计划中。学生成为主动信息搜集者,而不是被动的旁观者。

2.服务中的反思

学生可以在服务的过程中通过讨论和撰写心得等方式来参与反思,在反思过程中,学生总结和评价他们的经验,理解同伴的想法,并把所学运用到服务项目中。反思使学生有机会向同伴学习、进行评价、获得反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评价学生的工作并给予反馈。例如让学生在日志中记录服务体验,然后在班上分享这些体验。反思过程随着学生叙述他们的体验、分享彼此的观点看法而推进。教师在服务活动和基本技能(例如写作)等方面给予学生反馈。

3.服务后的反思

学生通过回顾他们最初的信念、假设和态度来评价自己的发展。同时也要评价服务项目,利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反思活动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通过简单陈述、写作:角色扮演、讲演、录像、书信、论文、音乐、舞蹈等。

三、反思的内容

服务学习中反思不是浅层次的报告,要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公民责任感和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按照反思程度可以将反思内容分为以下三类。

1.参与者叙述细节。不加判断和解释

叙述内容包括:发生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服务主题是什么,哪些人得到了服务;项目的结果是什么;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件;有什么特别值得注意:有什么感想;倾听他人不同的意见。

2.参与者讨论他们的感受、看法。分析服务经验

这里又分为三个方面:①关于参与者的反思。你是否学到了新的技能:是否听到或感受到了让你惊奇的事:有哪些重要的感受和想法:你的经验与你所预期的有哪些不同之处,及其影响。②关于接受者的反思。服务是否增强了被服务者自身生存能力;在服务的社区中学到了什么。③关于社区的反思。社区中最需要什么:服务项目如何满足这些需要:会对社区有什么影响;给社区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④关于机构团体的反思。机构团体怎样合作;咨询了哪些问题;其他人是如何帮助你的;如何做决定。

3.参与者思考服务经验更广泛的意义并应用于学习

应考虑以下问题:这个服务项目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社区经常发生哪些与服务项目相关的活动;是什么促进了该服务项目的成功:什么阻碍了成功;怎样运用所学:有什么经验可以和同伴及社区参与者分享:如果由你来负责项目,你会在哪些方面改进它;如果你能再参加一次这个项目,你会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四、反思的成效

1.在学术课程学习方面的成效

反思有助于学生思考服务与学术课程的联系,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所学到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真实的生活情景中,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能提高学生的技能,如:阅读、写作、交流和高级思维技能。比林在2002年的研究中发现,服务学习中的反思能提高学生在学校的参与度、考试分数,改善作业完成情况,并能减少留级率。服务中的反思能鼓励学生处理根源复杂的问题,学生学会综合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2.在个人发展方面的成效

这方面的影响包括:对自身变化的意识、社区感:对个人生活的掌握。另外有研究表明,影响还包括:对差异性和所有人的尊重,胜任感、乐观的态度,与成人和同伴形成更好的人际关系。对服务进行反思有助于年轻人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自信,增强自我权利意识,更好地完成目标。另外,对没有产生积极成果的服务学习项目进行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

3.在社会活动参与方面的成效

1999年艾勒(Eyler)和贾尔斯(Giles)研究发现,反思能打开新思想,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使学生运用公共政策,系统地分析解决问题。1996年艾勒(Eyler)、贾尔斯(Giles)和施密德(Schmiede)研究发现,参与批判性反思的学生更易于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并解决社会问题。反思也使学生在服务的背景中形成认同感,尤其是对社会机构、社会关系和道德政治意识。

五、启示

事实上,我国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反思的重视。这种缺乏反映在没有特定的反思环节安排,反思只存在于交流总结阶段,且这种反思总结限于学生的收获,忽视了深层次的分析等。

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如上述),服务学习中的反思在学术课程学习、技能、个人发展、公民意识和社会活动参与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其实,反思对我国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样重要。通过反思,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收获,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现象和原因,更深地体会知识、技能的真实意义及公民应尽的责任,同时使高级思维技能得到发展。

社区服务感想5

姚柏良议员身为体育教师,一直以来,将田径场上锲而不舍、奋力拚搏的运动精神,转化成为居民排忧解难、争取权益的力量。担任观塘平田区议员一年多的时间以来,他为平田区居民做了诸多好事、实事。他说:做区议员是参与社会的一种表现,不应为名、为利,而应该尽一份责任,为社区作贡献。深爱体育运动,同样也深爱社区服务的姚柏良议员深信:运动,生命因此而亮丽;服务,生命因此而炫出色彩。

服务社区显热心

在香港区议会,具有双重角色的议员或许很多,但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同时又是区议员的,相对来说,不是很多。姚柏良议员即是区议会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服务社区方面也有着独到的方法与见解。

姚柏良议员服务的社区,居民居住的大多为公共房屋。房屋署通过招标聘请一些管理公司管理,在招标过程中,往往出价低者获得管理资格。“这些中标的管理公司在实际工作中更注重人员的配合,而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所以作为议员的我们就要监督他们做好工作,让社区居民得以安居乐业。”

一直以来,姚柏良议员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从事社区工作,“有没有做具体工作、有没有真正工作、有没有用心工作等等,居民心中都很清楚。”姚柏良议员十分关注居民亟待解决的事宜,热心帮助每一个寻求帮助的居民。“在社区工作,小事、大事都有,小到居民看不懂一封信要我们帮忙,但是无论大、小事,我都竭力帮助他们,让他们满意。”

未担任议员之前,姚柏良先生早已从事社区的义工服务,SARS事件中,他主动找到口罩及漂白水,率先向居民派发。“那时我才发现,自己这样投入地为街坊服务,是因为与他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其后在街坊们的要求下,他决定参加2003年的区议会选举,在2003年的选举中,很多街坊自发组织为姚柏良先生派发传单助选,从中可以看出姚柏良先生广受街坊喜爱,可惜最终落败,他自己倒没过于沮丧,但街坊们都难过得哭个不停,纷纷激励他发扬体育运动的奋力拚搏精神,再接再励、勇往直前。在2007年的议会选举中,姚柏良先生凭藉长期体育运动锻炼的健硕的体魄,施展了“五分钟洗一层楼”的本领,顺利赢得观塘平田区议席。

自2008年1月上任以来,一年多的议员生涯中,姚柏良议员最大的感受是“任重而道远”。他说:“社区里的大小事务都与我有关,但决定权不在我的手中,我要做的就是将居民亟需解决的事向议会和有关部门反应,希望早日得以解决。”姚柏良议员服务社会的同时,不忘将自身的专业知识贯穿其中,虽然与担任多届的议员相比,他在处理事务时或许不太熟练,经验也许不太充足,但他一直虚心地向其它议员学习、交流,同时他将体育运动中锲而不舍的精神带入社区服务,营造快速、快捷的服务理念,并创新性地引进教育理念,以期为更多的居民造福。

青少年工作特关注

姚柏良议员一直致力于青少年工作,未参选议员时,一直做教师和青少年工作,十分了解青少年思想、心理活动,如今担任区议会议员的他,把之前青少年工作的经验引入社区服务中。在社区工作中,他经常组织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以推动青少年参与其中。如今,每年他都利用寒暑假或学生考试前夕在社区组织功课辅导班,帮助学生补习相关课程。“在平田区有一个会址,我们利用这个场地做一些公共培训。我通过自己做教师积累的网络找一些大学生开办暑期辅导班,有英文辅导班、中文辅导班、暑期作业辅导班等,其实开办辅导班在我还未当议员时就有。”姚柏良议员说,“我长期做青少年工作,有一定的大学生网络,让大学生参与社区,为社区学生辅导功课,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有一个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社区学生的成绩能得以提高。如今,我们已申请成立了社区图书馆,政府及时提供大量的书籍,方便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在姚柏良议员的建议和积极推动下,成立了蓝田社区家长协进会,这是全港第一家社区性质的家长会,姚柏良先生担任创会顾问。家长会的成立,切实把教育延伸到社区,有效地加强了家长与学生的交流,更好地体现了社区服务的细致与贴心。姚柏良议员语重心长地说:“家长工作很重要,青少年直接与他们沟通、交流不是很容易,而通过成立家长会,组织家长们与学生参与一些活动,对推动青少年工作的成效相对来说要好一点。我希望透过建立这样一个家长平台,能达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让家长们将教育子女方面的困难与成效相互分享,以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增进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有教育意义、符合青少年需要的活动,让他们更健康地成长。”成立家长会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理念,让家长与孩子得以悉心地沟通,让孩子得以更健康地成长。“我们举办的一些假期补习工作,都是邀请大学生义工,费用很便宜,家长的负担不大。”姚柏良议员为社区青少年所做的事切实从家长的角度考虑,既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又让孩子学到了相应的知识,而招募的大学生义工在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也获得了自身的提升,可谓是一举三得的好事。

早在学生时代,姚柏良先生已积极开展青少年工作并加入了青年大学生协会,进入后的第一年即成为干事,第二年即担任主席。在青少年工作上,他可谓经验丰富,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创新性地将青少年工作引进社区服务中。他关心青少年一代的发展,努力解决青少年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的问题,通过与家长的紧密联系,让家长与孩子得以更好的交流与沟通,他不愧为青少年的知音、家长的知己。

回馈社会多感想

虽然姚柏良先生担任议员的时间不长,但是其早已行走在服务社会的道路上。面对如何看待回馈社会,他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每一个人安顿好自己后,应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别人,对社会多一点承担。”姚柏良先生服务社区并不是为了所谓的名与利,而是真正把服务的思想与理念贯彻其中。“我做社区工作不是为了居民的选票,而是希望真正为居民服务,我要让居民感受到我是在为他们做实事。”朴实的话语中,显示出姚柏良先生一颗真诚为社区服务的热心与决心。

一年多的议员生涯,姚柏良议员做了很多社区工作。在每两月一期的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他积极为争取社区内设施改善而努力。

社区居民投诉、切实关心居民健康等方面而不遗余力。在如今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事件中,他提倡“预防甲型H1N1流感、切勿掉以轻心”的思想,虽然目前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对而言比较平缓,但是姚柏良议员认为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他除了要求清洁公司加强屋清洁与消毒外,还一直在社区出海报、派发口罩、消毒湿纸巾以及举办讲座等,以提高居民抗疫意识、加强个人与环境卫生。

姚柏良议员为社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关乎居民的需求、社区的发展,他从居民的切身利益出发,从造福社区出发,不为名利,而为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居民,他认为回馈社会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义务。

后 记

姚柏良议员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一直推动社区体育运动的发展,他自己除了热爱体育运动之外,还喜爱旅游和交友,他说:“我喜欢结交不同的朋友,而参加交流活动和旅游均可交很多朋友。”他的乐观、开朗也吸引了与他相处的人,也许这就是姚柏良议员广受居民喜爱的原因所在。

面对今后的发展规划时,姚柏良议员早已成竹在胸,他说:“目前在社区工作的义工、议员年长者居多,我希望推动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这样能让年轻人对社会有一定的承担,能多为社会服务,能多为香港的发展作贡献。”话语中,可以看出姚柏良议员早已规划好今后的道路。在服务社区的“赛场”上,他会一如既往地发挥体育运动锲而不舍、奋力拚搏的精神,敢为人先、不断创新,随着发令枪的响声,大步奔跑,直至终点。 (沈默程书香)

人物简介

61 5699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