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我本是高山观后感 电影我本是高山观后感范例

网友 分享 时间: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范文 1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这是《感动中国》对张桂梅校长的评价,也是我初闻张桂梅校长的事迹,感动也感慨。

12月17日下午,为积极响应“见贤思齐——观看影片《我本是高山》”活动的号召,中心小学组织教师统一去影院观看了电影《我本是高山》。这部影片真实地讲述了张桂梅校长艰苦辛酸而又坚毅执着的教育历程,让我进一步认识了张桂梅校长。观影结束后,我的思绪依旧停留在电影中,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影片中有许多平常而不平凡的情节,有的令人唏嘘,有的令人不解,还有的震撼人心……

电影开场就是开学典礼,张桂梅校长力排众议,一手创办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其办学条件异常艰难,期间三番五次被劝阻:“办学条件不达标”“教学条件差”“招收的学生基础差”……但张桂梅校长都硬生生地坚持了下来。她顶着各方压力,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历经万难,身患20多种疾病却仍旧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教育事业,只为了心中的那份坚持——守望着大山女孩的教育,不计得失,无私奉献。

我是一名从事教育事业的普通老师,教育学生的甘苦辛酸没有人能比我们亲历教育一线的人更清楚。张桂梅校长强烈的师爱和对女孩们教育的执着值得我们尊敬和钦佩。山英山月两姐妹作为剧中学生的典型,她们的命运牵动人心。成绩较好的山月无奈退学,嫁人后却被丈夫活活打死了,死前留在门框顶上字迹工整的“我本是高山”令人破防。此后,张校长更是全力以赴守护妹妹山英的学业,最终山英考上了大学,改写了命运,验证了张校长那句话“我教书,是为了救命!”她就是如此倔强地守望着大山的教育,全力呵护着大山女孩的希望:不惧艰险一次又一次翻山越岭的家访,只为竭尽全力劝返学生;不厌其烦地督促学生,无视自己身体上的疾病想方设法地教育学生,只为她们能重视读书,走出大山……这些教育细节都深深引发我的共鸣,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也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这些工作,难度系数远不及张桂梅校长面对的,然而我们的坚持却远远不及张桂梅校长,这让我深感惭愧。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也是我努力学习、刻苦读书的动力。我也是通过读书这条路从农村走出来的人。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农村女孩更要有知识,更加努力读书,才能让自己不用依附于人。我很庆幸,有位有远见的妈妈,而张桂梅校长也是众多大山女孩的“好妈妈”。她多次告诉他人,也告诉女孩们:“读书的女孩可以改变三代,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她的思想意识拯救了大山里的很多女孩,让她们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华坪女高一届又ー届高中生的成长历程浓缩了张校长的心血和汗水,更见证了张校长对初心的坚持。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影片的这一台词一遍一遍地冲击我的心灵,每每念起都令我内心激昂,眼含热泪。热爱学习却失去学习机会的山英本就是高山,自强不息的大山女孩本就是高山,张桂梅校长和她的老师们所从事的伟大的教育事业本就是高山。

“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由耳闻到目睹,张桂梅校长的事迹感人肺腑,令人动容:教育是一项苦乐相伴的伟大事业,这一事业需要教师有高尚的情操和不改初心的教育情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今后我要以张桂梅校长为榜样,秉持高山精神,守望教育,不改初心。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范文 2

影片《我本是高山》让观众深受震撼的核心观念是:“一个受过教育的女性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命运。”张桂梅老师以她深沉的教育责任感,赋予了大山里的女孩们受教育的权利,为她们带来了真正的尊严。她没有空洞的口号,而是全身心投入到为孩子们的未来奋斗中。正如她与教育局的老梁所说:“你是教书,我是救人。”她的焦虑和担忧始终围绕着孩子们,担心她们不来上学,担心她们逃课,担心她们因为编辫子而迟到,担心她们被家人带回大山,担心她们的考试成绩……这部电影成功地展现了这位平凡却伟大的英模人物的真实面貌。

共产党人的信仰并非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通过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的信仰。张桂梅老师凭借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创建了我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她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山区女孩的命运,通过教育来打破贫困的代际传承。四十年来,她扎根于边疆教育一线,帮助两千多名像片中的山英一样的大山女孩考上了大学。她以全部的爱和热情点亮了这些山区女孩的人生梦想。教师的崇高职业使张桂梅内心强大,她为学校的建设、教育经费四处奔走,为大山女孩的学习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尽管她身患多种疾病,每日需要服药,但她仍然坚守在岗位上,为了孩子们的未来而努力。

影片中有一个感人的情节,病重的张桂梅躺在病床上,梦中与丈夫相遇。这是丈夫的召唤,也是死神的召唤。正当她准备伸出手与丈夫永远在一起时,背后传来了女高的学生们唱起的《红梅赞》。这歌声唤醒了她对学生的牵挂,她还没有参加高考的学生们正在期待着她。这个情节展现了张桂梅在生死面前的坚韧和对学生的深沉的爱。

英模题材影片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写实与虚构之间找到平衡。电影《我本是高山》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它并没有简单地聚焦于张桂梅如何为大山女孩办好女高,而是深入剖析了造成大山女孩命运悲剧与代际贫困的深层问题。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重男轻女的封建观念在老少边穷地区仍然存在,成为阻碍大山女孩们追求梦想的鸿沟。张桂梅不仅要面对学校建设和办学的困难,还要与这些封建观念进行斗争。这部电影旨在通过张桂梅的榜样力量,唤起全社会对老少边穷地区女性命运的关注。

影片中的虚构情节,如教育局老梁与张桂梅在办学方向和理念上的分歧,增强了戏剧冲突,同时也展示了大山女孩们真实的学习境况。这种虚构并不脱离现实,而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张桂梅如何通过教育来改变这些女孩的命运。她对学生的爱和责任感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无论是要求学生剪掉头发还是不让老师请假等看似不合理的规定,都是她为了学生们的未来所做的努力。

影片《我本是高山》中的华坪女高的校训“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间,藐视卑微的懦夫”正是对张桂梅教育理念的最好诠释。她相信每一个女孩都有潜力成为高山,而不是平庸的溪流。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唤醒了这些潜藏于女孩们内心的自信和力量。这种精神指向不仅是影片的核心,也是张桂梅为师之道最令人敬佩之处。

61 2489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