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旅游导游词精编推选汇聚【通用10篇】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甘肃旅游导游词精编推选汇聚【通用10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甘肃旅游导游词精编推荐【第一篇】
长征胜利景园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题写了园名。景园主要由入口剑形标志、毛泽东《长征》诗碑、景园大门、瑞金塔、红军长征门、遵义会址、强渡嘉陵江、赤水河、泸定桥、懋功会师桥、草地宿营、甘孜会师、岷山栈道、俄界会议会址、天险腊子口、哈达铺纪念馆、榜罗镇会议会址、六盘山长征纪念亭、延安宝塔、红军会师广场等20个景点组成。
长征胜利景园利用桃花山山形地貌和自然风景,采用摹拟与微缩相结合的手法,形象、逼真、生动地再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征程的千难万险、雄奇壮观,使参观者既可以满足瞻仰革命遗迹的渴望,又可享受登山览胜的乐趣。
甘肃旅游导游词精编推荐【第二篇】
甘肃简称"甘"或"陇",是取古甘州(今张掖)和古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甘肃地处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处,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全省辖14个地州市,87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2002年底总人口为万人,包括汉,回,藏,蒙古,裕固,东乡,保安等45个民族,其中东乡,裕固,保安族为甘肃特有民族。全省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海拔最底500米,最高近5000米。滚滚黄河为甘肃提供了丰富的水电资源,祁连山的积雪浇灌着河西走廊千里沃野;陇东黄土高原富饶辽阔;陇中地区土地广袤,陇南山区气候温和,稻谷飘香,甘南,祁连山草原丰茂,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
甘肃,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大地湾遗址证明,这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就诞生在渭河上游。三千多年前,周人先祖发祥于陇东一带。汉唐以来,甘肃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丝绸之路,留下丰富的文物古迹。举世文明的莫高窟,雄伟的嘉峪关,地下珍藏汉简,金碧辉煌的拉不楞寺和古老的长城等,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
甘肃,在解放五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得变化,工农业生产,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0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16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粮食实现了省内基本自给;在工业上已初步形成了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和电力煤炭为主体,结构比较合理,门类比较齐全,拥有较雄厚物质技术基础的工业基地。铁路,公路,民航四通八达。兰州市已成为西北交通,邮电通讯枢纽和商贸中心。全省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和科学研究事业有着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甘肃旅游导游词精编推荐【第三篇】
榆林窟,俗称万佛峡,位于安西县城西南75公里的榆林河(亦名踏实河)畔,现存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洞窟42个,分布在榆林河东、西两岸的悬崖峭壁上,东崖31个、西崖11个、壁画4200平方米,彩塑259身。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榆林窟的彩塑原作已所剩无几,现存彩塑多为后代重修或重塑。
作为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其内容、艺术风格以及彩塑、壁画的制作等方面,都与莫高窟有着密切的联系或相同之处,但在许多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现存最早的洞窟,建于初唐的17、28、39窟,虽然都是中心柱窟,但与莫高窟北魏时期盛行的中心塔柱窟有着明显的不同。
唐前期第6窟23米高的大佛窟的型制与莫高窟的大佛窟也不尽相同,显示了榆林窟初创时期的个性特征。唐中期的第25窟是一个显密结合的大乘净土窟、壁画保存得非常完好,技艺精湛、艺术手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莫高窟此时期洞窟中尚无可以与之相比的作品。榆林窟西夏、元时期的洞窟尤为精彩。西夏第3窟的千手千眼观音手中所持物件多达140件,其中有冶铁、酿酒、铲、锯、双尾船等,还首次出现了拉弦乐器的鼻祖胡琴。文殊、普贤经变中的山水画一改以往背境装饰的陪衬作用而具有了明显的独立性、画面所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是十分罕见的古代山水壁画精品。西夏第2窟的水月观音线描精致、设色富丽、意境高雅,令人赏心悦目、遐思神往。
元代第4窟藏密曼荼罗和多种度母、观音、文殊、普贤均以外来技法绘制、造型严谨,准确,色彩对比强烈、气氛神秘。特别是榆林窟和所属的东千佛明显绘制的6幅玄奘取经图,十分珍贵。除此之外,榆林窟西夏、元时期的供养人画像和装饰图案也有十分明显的民族特征。装饰图案除流行的花草、鸟兽、几何型外,还有以"天""王"等字变化成的图案,极富创意。
总之,榆林窟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体系。特别是五代以后,莫高窟艺术呈显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而榆林窟无论从内容、绘画风格,还是艺术水准方面,都显示出其时代特征和独到的艺术魅力,从而更加充实了这座宝库的内涵。
1961年,榆林窟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归敦煌文物研究所管辖。
甘肃旅游导游词精编推荐【第四篇】
鸣沙山,古称神沙山、沙角山。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数十米,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山峰陡峭,势如刀刃,整个山体由油润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我攀山而上,只觉脚下的沙子会鸣鸣作响,虽深一脚浅一脚,前进一步后退半步,爬山异常艰难,但仍感乐趣无穷。我一鼓足作气爬上顶峰。此时,顿觉劲风夹着细沙,朝身袭来,鸣声不绝于耳,身后留下的脚印很快便消失了。据说,狂风起时,从山顶下滑沙砾随人体下坠,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平日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鸣沙山的日落景观更令人陶醉,不可不看,叹为观止。
月牙泉长约300余米,宽约50米,被鸣沙山四周环抱,泉边白杨亭亭玉立,泉内游鱼悠闲戏水,泉水呈浅兰色,清澈柔美,味美甘甜,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梦一般的迷。千百年来不为四周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堪称天下沙漠第一泉,令人称奇叫绝。
惊叹之后不愿走,鸣沙山、月牙泉等我有时再回来。
甘肃旅游导游词精编推荐【第五篇】
甘肃历史跨越八千余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今天本站网友为分享的“甘肃旅游导游词精编推选汇聚【通用10篇】”,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关城附近已建成一座中等工业城市,城区街道敞整洁,城区西北是著名的嘉峪关长城,西南是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城外四周则是广漠无边的戈壁滩。嘉峪关风光壮美,从嘉峪关到酒泉,中间只有20多公里。
嘉峪关长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南为祁连山,雪峰绵亘千里;北为龙首山、马鬃山,与祁连山对峙,雄居河西。
嘉峪关的神气之处就在于一个“关”字。整个关城分为外城、瓮城和内称三层,结构巧妙,可以说固若金汤了。
关城外面还在继续建造新的长城,这些人造景观多了,让后人也无从分辨谁真谁假,不知道是福是祸。而一旁的长城博物馆值得一看,里面很多文物和介绍令人耳目一新。
嘉峪关城保留得非常完好,关城建筑非常雄浑。
嘉峪关市区有两条较繁华的美食街,一条是振兴市场,一条是镜铁市场,各色面食居多。
嘉峪关旅游资源以嘉峪关关城、魏晋壁画墓、万里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长城博物馆、黑山岩画等最为著名。嘉峪关位于古丝绸之路的中段,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起点。她南依祁连山,北望马鬃山,长城连接两山,使嘉峪关雄居东西咽喉要道,成为天下雄关。嘉峪关周围古迹众多,名胜林立,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城楼、悬壁长城、七一冰川、魏晋墓等驰名中外,加之当地的夜光杯、大板瓜子、驼绒等土特工艺产品,使嘉峪关又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
鸣沙山,古称神沙山、沙角山。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数十米,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山峰陡峭,势如刀刃,整个山体由油润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我攀山而上,只觉脚下的沙子会鸣鸣作响,虽深一脚浅一脚,前进一步后退半步,爬山异常艰难,但仍感乐趣无穷。我一鼓足作气爬上顶峰。此时,顿觉劲风夹着细沙,朝身袭来,鸣声不绝于耳,身后留下的脚印很快便消失了。据说,狂风起时,从山顶下滑沙砾随人体下坠,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平日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鸣沙山的日落景观更令人陶醉,不可不看,叹为观止。
月牙泉长约300余米,宽约50米,被鸣沙山四周环抱,泉边白杨亭亭玉立,泉内游鱼悠闲戏水,泉水呈浅兰色,清澈柔美,味美甘甜,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梦一般的迷。千百年来不为四周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堪称天下沙漠第一泉,令人称奇叫绝。
惊叹之后不愿走,鸣沙山、月牙泉----等我有时再回来。
首阳山因商未周初孤竹国(今河北庐龙县)君之二子伯夷、叔齐相让嗣君,相偕至周,后闻武王伐纣,叩马谏阴。因武王不听,遂愤而不食周粟,西行至首阳山,采薇而食,后饿死于首阳山而成为陇右名山。秦汉在此建县时就名首阳县了。
渭源首阳山最早见于庄子所言伯夷、叔齐西至岐阳,见周武王伐殷曰:吾闻古之士,遭治世还避其任,遇乱世不为苟存,今天下暗,周德衰,其并乎周以涂吾身也,不若逊之,以洁吾行二子北至于首阳之山,遂饥饿而死。又东汉-学家曹大家(即班昭)注《幽通赋》说:夷齐饿于首阳山在陇西首阳。
渭源在秦末汉初建县,就名首阳县,归陇西郡管辖,县以山得名。直到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公元551)始改名渭源县。据此看来,渭源首阳山得名最早,历史悠久,为夷齐隐居采蕨直至饿死的最确首阳山。
首阳山西北侧有石门,因两座石崖东西对峙,间开一线,形似石门而得名。石门夜月为当地一景。两崖之间有一水库,容量500多万立方米,是一处理想的水上乐园。水库后面为长十五里的天井峡谷,这里座座陡峭的山崖相对挺立,四山合围,蓝天变成一条细线,人如处井底,其地势恰似一大锯解开的板缝,故此当地俗称解板沟。天井峡山奇水美,恰似仙境,有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型27处景点。沿十五里天井画廊,到处充满着奇、险、壮、绝、清、秀、幽、静、古、野之情趣。如从县城向南行直抵天井峡,约有20多公里路程。
甘肃旅游导游词精编推荐【第六篇】
首阳山位于渭源县东南34公里的莲峰乡享堂沟,海拔在2186—2509米之间,因其列群山之首,阳光先照而得名。
首阳山因商未周初孤竹国(今河北庐龙县)君之二子伯夷、叔齐相让嗣君,相偕至周,后闻武王伐纣,叩马谏阴。因武王不听,遂愤而不食周粟,西行至首阳山,采薇而食,后饿死于首阳山而成为陇右名山。秦汉在此建县时就名首阳县了。
渭源首阳山最早见于庄子所言伯夷、叔齐西至岐阳,见周武王伐殷曰:吾闻古之士,遭治世还避其任,遇乱世不为苟存,今天下暗,周德衰,其并乎周以涂吾身也,不若逊之,以洁吾行二子北至于首阳之山,遂饥饿而死。又东汉—学家曹大家(即班昭)注《幽通赋》说:夷齐饿于首阳山在陇西首阳。
渭源在秦末汉初建县,就名首阳县,归陇西郡管辖,县以山得名。直到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公元551)始改名渭源县。据此看来,渭源首阳山得名最早,历史悠久,为夷齐隐居采蕨直至饿死的最确首阳山。
首阳山西北侧有石门,因两座石崖东西对峙,间开一线,形似石门而得名。石门夜月为当地一景。两崖之间有一水库,容量500多万立方米,是一处理想的水上乐园。水库后面为长十五里的天井峡谷,这里座座陡峭的山崖相对挺立,四山合围,蓝天变成一条细线,人如处井底,其地势恰似一大锯解开的板缝,故此当地俗称解板沟。天井峡山奇水美,恰似仙境,有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型27处景点。沿十五里天井画廊,到处充满着奇、险、壮、绝、清、秀、幽、静、古、野之情趣。如从县城向南行直抵天井峡,约有20多公里路程。
甘肃旅游导游词精编推荐【第七篇】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的聚居区,全省总人口为万人,其中,汉族人口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少数民族人口万人,占%,在少数民族中,世居本省、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藏、东乡、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等10个少数民族。此外,还有30个少数民族。东乡、裕固、保安为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
临夏有回、东乡、保安、撒拉等伊斯兰民族,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临夏穆斯林的先民是唐宋时期来华互市并侨居中国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犹太人。元初蒙古大军西征时俘虏来的中亚、西亚穆斯林被安插在西北大地,临夏穆斯林遂数量大增。清政府镇压西北回民反清斗争,陕宁回民悉数入甘,幸免于难的河州地区遂成为西北地区的经堂教育中心,被誉为“中国小麦加”。
临夏穆斯林基本上属逊尼派,有着“信真主、信天仙、信经典、信圣人、信末日、信前定”六大信仰,“念、礼、斋、课、朝”五大功课。清真寺是宗教和教育活动中心,通常由礼拜大殿、经堂和水堂三部分组成。
穆斯林民族有独特的生活习惯。男子戴白帽,留长须;妇女戴盖头为最典型的服饰特征。临夏穆斯林严格遵守教义、教规,在生活、饮食方面特别讲究,喜食手抓羊肉、烩羊杂碎、炸油香、油茶、盖碗茶。开斋节、古尔邦节、阿述拉日为传统的节日。穆斯林擅长贸易,在临夏市各大街,可看到生意兴隆的农贸市场。
甘南藏族自治州自古以来即为藏族聚居区,现为藏传佛教文化发达,藏族民俗风情浓郁,政治氛围宽松,交通相对便捷的神秘的旅游区。藏传佛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在藏区形成的主要宗教派别,为广大虔诚的藏民所信奉。主要有宁玛派(红派)、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格鲁派(黄教)、噶当派等各教派,各有其教义思想、习学方法和修持重点。现由格鲁派执掌藏区政教大权,尊宗喀巴为开山祖师。教义上大小兼容而以大乘为主,显、密宗兼备,尤重密宗,形成“藏密”。
藏族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区的古老民族,以游牧业为主,逐水草而徙。最初信仰原始宗教和苯教,现以藏传佛教为主。藏族穿藏袍,住帐篷,食物以牛羊肉、糌粑、青稞面为主,交通方便的地方以大米、小麦为主食。藏族藏传佛教文化非常发达,其生活方式以佛教信仰为中心,乐善好施。藏族人民热情好客,豪迈粗放,有独特的歌舞艺术。甘南州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浓郁的藏传佛教文化氛围,民俗风情魅力独具(图片为《藏族游戏·大象拔河》)。
裕固一族为甘肃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集中聚居在肃南裕固一族自治县境内,现有一万多人,裕固一族是一个有着悲壮历史的古老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裕固一族可上溯至唐宋时期的回鹘,后历经战乱,东西迁移不定,一直到十六世纪初才迁移到祁连山下定居下来。
裕固一族因其族源和习俗差异而有东西部之别,但大都信仰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教义。悠久的历史和几经迁徙的艰苦历程,培养了这个民族刚毅、勇敢的性格和博大的胸怀。裕固一族人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在服饰、饮食、婚嫁、丧葬等方面都保留着独具民族特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尤以能歌善舞称著于世。即以裕固一族的婚礼为例,就有《戴头面歌》、《哭嫁歌》、《送亲歌》、《迎亲歌》、《猜情歌》、《敬酒歌》等等,整个婚礼的进程中迎亲的唱,送亲的唱,新娘唱,新郎唱,独唱,对唱,合着唱,歌声起伏,不亦乐乎。
保安族是甘肃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总人口约1。3万人,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目前主要聚居在临夏积石山保安族撒拉一族自治县。
保安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的民族,其生活习俗、礼仪礼节、起居卫生、饮食禁忌、丧葬节庆与回族基本一致。值得一提的是热闹非凡的婚礼。保安族的婚礼,自始至终突出一个“闹“字,娶亲闹,送亲闹,迎亲闹,白天闹,晚上闹,“婚礼三天无大小”,闹得人心花怒放,闹得人流连忘返。故谓之“热闹非凡的婚礼冠军”,可以说毫不过分。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哭婚”、“唱婚”、“骂婚”等习俗相比,“闹婚”正是保安族婚礼与众不同的特点,其中充分体现了保安族直爽欢快的民族性格。
东乡一族是以世居临夏地区东乡县而得名的甘肃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总人口约4万人。东乡一族的族源主体是元代来自中亚地区的撒尔塔人,在历史上是一个族教密不可分的民族。东乡一族的形成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对东乡的历史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一直产生着重大影响。东乡一族人民世世代代都是虔诚的穆斯林。其基本信仰、宗教功课、宗教礼仪等方面与回族几乎完全一致。
东乡一族人民世居交通闭塞、贫瘠落后的山区,自元以来深受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生存环境的恶劣历练着东乡一族人民吃苦耐劳、正直朴实、敢作敢为、聪明机智的民族性格。东乡一族群众的生活虽不富裕,但却特别热情好客。对远道来的客人,一般都要倾其所有热情招待。客人进门,马上请到炕上敬茶敬饭,主人则在一边殷勤招呼,自己不吃不喝以示尊敬。待客的食品多为油果、手抓羊肉与炖鸡。鸡按部位分为13块,鸡尾最贵重。只有长辈或最尊贵的客人才能吃鸡尾。东乡一族的好客,甚至达到了自己家里无米下锅,也要烧一碗开水双手端给客人的地步,其淳朴挚诚,着实令人感动。
“晒大佛”是藏传佛教寺院所举行的传统法事活动,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农区。各地活动日期不尽相同。一般在藏历二月初、四月中旬或六月中旬举行。甘肃拉卜楞寺的晒佛活动在每年一度的正月“毛兰姆”祈愿法会上举行。
正月“毛兰姆”祈愿法会是拉卜楞寺第二世嘉木样季麦旺吾时仿效拉萨祈愿法会而兴办的,从正月初三晚开始,到十七日至。其间举行多项法事活动。“晒大佛”在正月十三日,也称“亮佛”。拉卜楞寺晒佛为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宗咯巴,佛像宽12丈,长30丈,将要晒的佛抬到河南蒙旗亲王府前南山麓,举行晒佛仪式,沿途诵经,虔诚庄重。当佛像在晒佛台展开后,僧人信徒均念沐浴经,颂赞佛陀功德。整个晒佛活动场面宏大,给人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
“花儿”是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广大地区的民歌。“花儿”又称“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据说,“花儿”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昂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深受回、汉、藏、东乡、土、撒拉等民族的喜爱。
莲花山位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境内,素有“花儿故乡”之称。这里一年一度的“花儿”盛会,吸引着临夏、定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成千上万的男女歌手和群众。每年从农历六月初一在莲花山下的足古川聚会开始,经过游山对歌进入高潮,再转入王家沟门夜歌,到六月初六紫松山敬酒歌别,整整六天五夜。这期间歌手们风餐露宿,相互赛歌,交流思想和感情,极一时之盛。
在辽阔的阿克塞草原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骠悍的小伙子在前面飞驰,美丽的姑娘扬鞭策马在后面紧追不舍。这就是哈萨克牧民特有的文化节目“姑娘追”。
“姑娘追”在哈萨克语中叫“克孜库瓦尔”,是一种青年男女十分喜爱的娱乐活动。举行这项活动时,先由青年男女中的一方发出赛马邀请,而后两人双双骑马向指定地点缓步并行。途中小伙子可以向姑娘调笑逗趣,姑娘却不能生气。但一到达指定地点,小伙子就迅速举鞭策马向回跑。此时,为了“报复”小伙子的戏谑,姑娘亦扬鞭回马,紧紧追赶小伙子,被追上的小伙要接受姑娘轻轻的鞭打。这种活动,往往会促成青年男女的爱情。
甘肃的哈萨克一族是本世纪30年代从新疆迁来的,现主要居住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游牧于祁连山下的哈萨克一族保留了本民族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风情。“姑娘追”便是其中一项饶有风趣的文娱活动。
甘肃地处内地和西部边疆的过渡地带,生活于斯的穆斯林群众极善厨艺和饮茶之道,当地人津津乐道的风味食品大都出自他们之手。风靡大江南北的兰州牛肉拉面据称始创自清朝末年金城关回民马保子家门,其辣椒油鲜红透亮,面条光韧透黄,汤汁清碧香浓,萝卜片洁白如玉,蒜苗、香菜翠绿如鲜,有“一红二黄三清四白五绿”的称誉。遍游兰州的大街小巷,男女老少换口解馋的灰豆子、甜醅子、酿皮子等小吃现也多由回族群众经营。
近年来,“东乡手抓”、“靖远羊羔肉”、“尕面片”又成一时风尚。坐在穆斯林餐馆里,夹几块肥润香醇的羊羔肉,刮着放有春尖茶、冰糖、枸杞、桂圆、红枣的“三泡台”碗子,亲朋好友谈天说地,狂吃海喝,极尽一时之乐。
“羊皮筏子赛军舰”是广传于兰州的一个俚语,它用夸张的对比方法形容了羊皮筏子搏击风浪、激流勇进的动势和筏子客豪迈的气魄,描绘了一道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景线。
转载自
把一张张羊皮经特殊方法加工缝制后,经充气扎成气囊,按排列捆绑在数平方米的木架上,羊皮筏子就算是做成了。按筏子大小,羊皮囊一般在8~16个之间,以12个居多。羊皮筏子浮力大,变向灵便,航行快速。尤其是将总浮力分散在十数个单独的羊皮囊上,安全可靠,堪称一绝。羊皮筏子由来已久,在没有现代航渡设施的数百年间,一直是黄河上游摆渡、载货的主要工具,筏工也多是一些回族壮年,祖辈相袭,以为生计。现在,兰州一带的黄河航道彩虹飞架,汽笛不绝于耳,羊皮筏子多已销声匿迹。偶有见到,也多为满足好事者猎奇之用。
甘肃旅游导游词精编推荐【第八篇】
欢迎大家来到甘肃省敦煌市,,我是你们的导语小米,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鸣沙山和月牙泉风景名胜区。
鸣沙山和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之地。由于彼此之间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
它不仅有举世闻名的文物宝库——莫高窟,还有"大漠孤烟、边墙障,古道驼铃,清泉绿洲"等多姿多采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其中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就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姣姣者。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它和鸣沙山东的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三大奇迹"。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鸣沙山位距城南五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山为流沙积成,沙分红、黄、绿、白、黑五色。汉代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其山东西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沙垄相衔,盘桓回环。沙随足落,经宿复初,此种景观实属世界所罕风。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积13。2亩,平均水深4。2米。水质甘冽,澄清如镜。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泉边畅游,都会骋怀神往。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近年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当地政府地对风景区采取了各种建设和保护措施,
使其面貌大为改观,同时还开展了沙疗、涌滑沙、滑翔跳伞,骑驼遨游等沙漠娱乐项目,使游人趣味盎然,络绎不绝。
甘肃旅游导游词精编推荐【第九篇】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的聚居区,全省总人口为万人,其中,汉族人口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少数民族人口万人,占%,在少数民族中,世居本省、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藏、东乡、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等10个少数民族。此外,还有30个少数民族。东乡、裕固、保安为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
一、临夏穆斯林民俗。
临夏有回、东乡、保安、撒拉等伊斯兰民族,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临夏穆斯林的先民是唐宋时期来华互市并侨居中国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犹太人。元初蒙古大军西征时俘虏来的中亚、西亚穆斯林被安插在西北大地,临夏穆斯林遂数量大增。清政府镇压西北回民反清斗争,陕宁回民悉数入甘,幸免于难的河州地区遂成为西北地区的经堂教育中心,被誉为“中国小麦加”。
临夏穆斯林基本上属逊尼派,有着“信真主、信天仙、信经典、信圣人、信末日、信前定”六大信仰,“念、礼、斋、课、朝”五大功课。清真寺是宗教和教育活动中心,通常由礼拜大殿、经堂和水堂三部分组成。
穆斯林民族有独特的生活习惯。男子戴白帽,留长须;妇女戴盖头为最典型的服饰特征。临夏穆斯林严格遵守教义、教规,在生活、饮食方面特别讲究,喜食手抓羊肉、烩羊杂碎、炸油香、油茶、盖碗茶。开斋节、古尔邦节、阿述拉日为传统的节日。穆斯林擅长贸易,在临夏市各大街,可看到生意兴隆的农贸市场。
二、藏传佛教文化与藏族民间风情。
甘南藏族自治州自古以来即为藏族聚居区,现为藏传佛教文化发达,藏族民俗风情浓郁,政治氛围宽松,交通相对便捷的神秘的旅游区。藏传佛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在藏区形成的主要宗教派别,为广大虔诚的藏民所信奉。主要有宁玛派(红派)、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格鲁派(黄教)、噶当派等各教派,各有其教义思想、习学方法和修持重点。现由格鲁派执掌藏区政教大权,尊宗喀巴为开山祖师。教义上大小兼容而以大乘为主,显、密宗兼备,尤重密宗,形成“藏密”。
藏族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区的古老民族,以游牧业为主,逐水草而徙。最初信仰原始宗教和苯教,现以藏传佛教为主。藏族穿藏袍,住帐篷,食物以牛羊肉、糌粑、青稞面为主,交通方便的地方以大米、小麦为主食。藏族藏传佛教文化非常发达,其生活方式以佛教信仰为中心,乐善好施。藏族人民热情好客,豪迈粗放,有独特的歌舞艺术。甘南州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浓郁的藏传佛教文化氛围,民俗风情魅力独具(图片为《藏族游戏·大象拔河》)。
三、能歌善舞的裕固一族。
裕固一族为甘肃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集中聚居在肃南裕固一族自治县境内,现有一万多人,裕固一族是一个有着悲壮历史的古老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裕固一族可上溯至唐宋时期的回鹘,后历经战乱,东西迁移不定,一直到十六世纪初才迁移到祁连山下定居下来。
裕固一族因其族源和习俗差异而有东西部之别,但大都信仰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教义。悠久的历史和几经迁徙的艰苦历程,培养了这个民族刚毅、勇敢的性格和博大的胸怀。裕固一族人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在服饰、饮食、婚嫁、丧葬等方面都保留着独具民族特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尤以能歌善舞称著于世。即以裕固一族的婚礼为例,就有《戴头面歌》、《哭嫁歌》、《送亲歌》、《迎亲歌》、《猜情歌》、《敬酒歌》等等,整个婚礼的进程中迎亲的唱,送亲的唱,新娘唱,新郎唱,独唱,对唱,合着唱,歌声起伏,不亦乐乎。
四、直爽欢快的保安族。
保安族是甘肃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总人口约万人,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目前主要聚居在临夏积石山保安族撒拉一族自治县。
保安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的民族,其生活习俗、礼仪礼节、起居卫生、饮食禁忌、丧葬节庆与回族基本一致。值得一提的是热闹非凡的婚礼。保安族的婚礼,自始至终突出一个“闹“字,娶亲闹,送亲闹,迎亲闹,白天闹,晚上闹,“婚礼三天无大小”,闹得人心花怒放,闹得人流连忘返。故谓之“热闹非凡的婚礼冠军”,可以说毫不过分。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哭婚”、“唱婚”、“骂婚”等习俗相比,“闹婚”正是保安族婚礼与众不同的特点,其中充分体现了保安族直爽欢快的民族性格。
五、热情好客的东乡一族。
东乡一族是以世居临夏地区东乡县而得名的甘肃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总人口约4万人。东乡一族的族源主体是元代来自中亚地区的撒尔塔人,在历史上是一个族教密不可分的民族。东乡一族的形成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对东乡的历史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一直产生着重大影响。东乡一族人民世世代代都是虔诚的穆斯林。其基本信仰、宗教功课、宗教礼仪等方面与回族几乎完全一致。
东乡一族人民世居交通闭塞、贫瘠落后的山区,自元以来深受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生存环境的恶劣历练着东乡一族人民吃苦耐劳、正直朴实、敢作敢为、聪明机智的民族性格。东乡一族群众的生活虽不富裕,但却特别热情好客。对远道来的客人,一般都要倾其所有热情招待。客人进门,马上请到炕上敬茶敬饭,主人则在一边殷勤招呼,自己不吃不喝以示尊敬。待客的食品多为油果、手抓羊肉与炖鸡。鸡按部位分为13块,鸡尾最贵重。只有长辈或最尊贵的客人才能吃鸡尾。东乡一族的好客,甚至达到了自己家里无米下锅,也要烧一碗开水双手端给客人的地步,其淳朴挚诚,着实令人感动。
六、晒大佛。
“晒大佛”是藏传佛教寺院所举行的传统法事活动,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农区。各地活动日期不尽相同。一般在藏历二月初、四月中旬或六月中旬举行。甘肃拉卜楞寺的晒佛活动在每年一度的正月“毛兰姆”祈愿法会上举行。
正月“毛兰姆”祈愿法会是拉卜楞寺第二世嘉木样季麦旺吾时仿效拉萨祈愿法会而兴办的,从正月初三晚开始,到十七日至。其间举行多项法事活动。“晒大佛”在正月十三日,也称“亮佛”。拉卜楞寺晒佛为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宗咯巴,佛像宽12丈,长30丈,将要晒的佛抬到河南蒙旗亲王府前南山麓,举行晒佛仪式,沿途诵经,虔诚庄重。当佛像在晒佛台展开后,僧人信徒均念沐浴经,颂赞佛陀功德。整个晒佛活动场面宏大,给人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
七、花儿会。
“花儿”是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广大地区的民歌。“花儿”又称“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称“花儿”。据说,“花儿”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曲调高昂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深受回、汉、藏、东乡、土、撒拉等民族的喜爱。
莲花山位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境内,素有“花儿故乡”之称。这里一年一度的“花儿”盛会,吸引着临夏、定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成千上万的男女歌手和群众。每年从农历六月初一在莲花山下的足古川聚会开始,经过游山对歌进入高潮,再转入王家沟门夜歌,到六月初六紫松山敬酒歌别,整整六天五夜。这期间歌手们风餐露宿,相互赛歌,交流思想和感情,极一时之盛。
八、姑娘追。
在辽阔的阿克塞草原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骠悍的小伙子在前面飞驰,美丽的姑娘扬鞭策马在后面紧追不舍。这就是哈萨克牧民特有的文化节目“姑娘追”。
“姑娘追”在哈萨克语中叫“克孜库瓦尔”,是一种青年男女十分喜爱的娱乐活动。举行这项活动时,先由青年男女中的一方发出赛马邀请,而后两人双双骑马向指定地点缓步并行。途中小伙子可以向姑娘调笑逗趣,姑娘却不能生气。但一到达指定地点,小伙子就迅速举鞭策马向回跑。此时,为了“报复”小伙子的戏谑,姑娘亦扬鞭回马,紧紧追赶小伙子,被追上的小伙要接受姑娘轻轻的鞭打。这种活动,往往会促成青年男女的爱情。
甘肃的哈萨克一族是本世纪30年代从新疆迁来的,现主要居住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游牧于祁连山下的哈萨克一族保留了本民族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风情。“姑娘追”便是其中一项饶有风趣的文娱活动。
九、风味独特的清真食品。
甘肃地处内地和西部边疆的过渡地带,生活于斯的穆斯林群众极善厨艺和饮茶之道,当地人津津乐道的风味食品大都出自他们之手。风靡大江南北的兰州牛肉拉面据称始创自清朝末年金城关回民马保子家门,其辣椒油鲜红透亮,面条光韧透黄,汤汁清碧香浓,萝卜片洁白如玉,蒜苗、香菜翠绿如鲜,有“一红二黄三清四白五绿”的称誉。遍游兰州的大街小巷,男女老少换口解馋的灰豆子、甜醅子、酿皮子等小吃现也多由回族群众经营。
近年来,“东乡手抓”、“靖远羊羔肉”、“尕面片”又成一时风尚。坐在穆斯林餐馆里,夹几块肥润香醇的羊羔肉,刮着放有春尖茶、冰糖、枸杞、桂圆、红枣的“三泡台”碗子,亲朋好友谈天说地,狂吃海喝,极尽一时之乐。
十、羊皮筏子赛军舰。
“羊皮筏子赛军舰”是广传于兰州的一个俚语,它用夸张的对比方法形容了羊皮筏子搏击风浪、激流勇进的动势和筏子客豪迈的气魄,描绘了一道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景线。
转载自
把一张张羊皮经特殊方法加工缝制后,经充气扎成气囊,按排列捆绑在数平方米的木架上,羊皮筏子就算是做成了。按筏子大小,羊皮囊一般在8~16个之间,以12个居多。羊皮筏子浮力大,变向灵便,航行快速。尤其是将总浮力分散在十数个单独的羊皮囊上,安全可靠,堪称一绝。羊皮筏子由来已久,在没有现代航渡设施的数百年间,一直是黄河上游摆渡、载货的主要工具,筏工也多是一些回族壮年,祖辈相袭,以为生计。现在,兰州一带的黄河航道彩虹飞架,汽笛不绝于耳,羊皮筏子多已销声匿迹。偶有见到,也多为满足好事者猎奇之用。
文档为doc格式。
甘肃旅游导游词精编推荐【第十篇】
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东南的红山岔中。距离白银市约70公里,国道109线从侧而过。是集道、释、儒三教于一寺,融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园林艺术、文学艺术于一体的风景旅游区,位列中国佛教百大名寺第39位。
风景区内有“龙骨”、“墨池”、“月牙”三泓清泉喷泻,又以陕西大刹法门寺为上院,法泉寺为下院,以“法门”与“清泉”立说,故名法泉寺。始建于北魏,鼎盛唐宋,代有增修。唐初大将尉迟敬德曾修法泉寺,宋代崇宁五年(1106)钦赐法泉寺与西安景云寺为上下两院禅寺。后又几经兵燹,1988年开始维修增建,建筑保存基本完好。法泉寺风景旅游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寺院建筑面积5200米,院内建筑呈南、北两路分布格局,依崖而建,气势宏伟。
有山门、门楼、万佛塔、五百罗汉堂、玉皇洞、王母宫、八仙宫、文昌阁、天峰塔、魁星阁等60多座石窟殿阁。其间殿阁金碧辉煌,宝塔高入云天,湖水波光粼粼,山幽林静,石冽泉清,被佛家视为修行善地,证道胜境,誉称“法泉地灵”。明代兵部尚书彭泽在此游学,近代张大千、于右任、何裕等文化名人寻访古寺并留下墨宝。20世纪60年代,这里曾珍藏国家一级文物《四库全书》。景区内每年农历4月8日举行“浴佛节”盛会。农历7月15日举行中元法会。
上一篇:杜甫草堂导游词8篇
下一篇:甘肃旅游导游词解读(汇总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