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导游词范例(精编3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西柏坡导游词范例(精编3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西柏坡导游词1
各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们: 欢迎你们参加由我们神游四海 旅行社组织的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观之旅,我是今天和你们一起游 览西柏坡的导游,我叫苗琳,你们可以叫我苗导,很荣幸能为大家服 务希望我的服务能使大家满意。 从此刻开始我们就是一群外出游玩的 好朋友,我会尽朋友义务让你们玩得开心,吃得放心,舒展身心的。 这是我们的司机,姓王,他的车牌号是 1234567,你们大可把自己的 “放心”交给我们的王司机,他已经有 12 年的车龄了不过从未出现 过事故。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一个普通的小山村, 但它却似一颗璀 璨的明珠镶嵌于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成为令中外游客敬仰的圣 地。这一切都是缘于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 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指挥若定,谱写了一曲壮丽辉煌的赞歌,迎来 了新中国的曙光。周恩来曾经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 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 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 "1988 年黄镇将军参观西柏坡时题词"新中国从 这里走来",朱穆之同志题词"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我们大家都知 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延安就一直是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但后 来为什么迁移到西柏坡呢?在我们参观旧址之前, 我先给大家简单的 介绍一下。 1947 年 3 月,蒋介石令胡宗南纠集兵力向延安进犯。为了诱敌 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党中央毛主席决定主动撤离延 安,转战陕北。3 月 26 日,党中央在陕北清涧县的枣林沟召开了一 次重要会议,史称"枣林沟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央机构分为前委、后 委和工委三部分。会后刘少奇、朱德同志组成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 于同年 5 月来到西柏坡,进行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1947 年 7 月 12 日至 9 月 13 日,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 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领导了解放区土地运动。1947 年 11 月 12 日,解放了华北重镇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 成一片,在战略上为党中央移驻华北奠定了基础。 1948 年 3 月,西北战局基本稳定后党中央毛主席在陕北吴堡县 川口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5 月 26 日,毛泽东从阜平县城南庄来到 西柏坡,西柏坡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个时期全国解放 战争的战略决战时机已逐渐成熟。自 1948 年 9 月 12 日开始,党中央 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历时 4 个月 19 天,歼灭和 改编国民党 154 万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9 年 3 月 5 日至 13 日,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在西柏坡召开,会后第 10 天,即 1949 年 3 月 23 日党中央、毛主席 迁往北平建国。 一、 中共中央旧址 各位朋友,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大院。下面 请随我参观,我将一一给您介绍。 (董必武同志旧居)进入大院大家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 1947 年 5 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这里 工作、生活了近两年时间。 北房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西厢房和南厢房 胜作人员的住室。院里的海棠、杏梅、翠竹等都是当年董老和夫人 何莲芝同志在工作之余亲手栽种的。在此期间,董老担任中共中央华 北局书记处书记,华北财经委员会主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出席了 全国土地会议、九月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在会上讲了话。 董老经常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书架上陈列 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他坚持每天学习、写作,从不间断, 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在这张办公桌上,董老为 1948 年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 董老的生活非常艰苦,睡的是农家土炕,盖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毛 毯。他工作勤奋,还在工作之余参加劳动。在门前开荒种菜、种树。 何莲芝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是纺线能手, 曾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的劳动 英雄。炕上的这架纺车就是何莲芝同志当年纺线用的。1978 年,董 老夫人何莲芝重返西柏坡,当她看到这架纺车时,情不自禁地再一次 盘腿坐上土炕,深情地摇起了当年的纺车。 1949 年 3 月 18 日,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部分工作人员,先期离 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刘少奇同志旧居)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刘少奇同志旧居。刘少奇同志来 到西柏坡后,近两年的时间里就住在这里。北房东屋是刘少奇同志的 办公室,西屋是王光美同志的办公室。东厢房北边的小屋是刘少奇同 志的秘书廖鲁言同志的住处; 南边的小屋是朱总司令的秘书黄华同志 的住处。 为了彻底消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经中央批准,刘少奇同志 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 会议是在大院西边的 一个打谷场上召开的,主席台设在附近的一个旧房基上,上边搭了布 棚。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坐在石头上听取刘少奇同志的报告。会议通 过《中国土地法大纲》 ,并于同年 10 月 10 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 土地改革的极大成功,大大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8 年 5 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在西柏坡正式办公。刘少奇同志任中 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华北局书记、 中共马列学院院长等职。 刘少奇同志生活非常简朴,他的办公室既是会议室又是中央工 委的办公处。中央工委许多重要会议就是在这间屋子里召开的。室内 的办公桌、沙发、转椅等都是原物。这个小木箱是刘少奇同志长期使 用过的文件箱, 也是刘少奇同志从西柏坡带到北平诸多物品中仅存的 一件。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报告》等许多珍 、 贵手稿就存放在里边。""期间,刘少奇同志的家几次被抄,小木 箱由他的保姆赵淑君同志保存,并在箱子外面糊上了一层花纸,把上 边的"奇字第三号"字迹盖了起来,才幸免于难。1980 年 6 月,王光美 同志亲自把这一具有珍贵意义的小木箱赠给了我馆。 (军委作战室旧址)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军委作战室,这所房 子是中央机关自己动手建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这九个字是杨 尚昆同志于 1984 年 7 月题写的。军委作战室内设作战、情报、战史 资料等三个科。它们的具体工作任务是研究汇集敌我双方的作战情 况,及时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并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达 命令。 当时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 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为了节省铅笔,他们就用红蓝 毛线在墙上这张军用地图上标图。1975 年,特赦后的国民党第十二 兵团司令黄维看到这四间小平房后,无限感慨地说,毛主席真是英明 伟大,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国民党的几百万给打败了,国民党 当败,蒋介石当败啊! 毛泽东同志旧居 毛泽东主席是 1948 年 5 月 26 日来到西柏坡的。一直到 1949 年 3 月,毛泽东就是在这座普通的山村农舍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日夜操劳。 这座普通的民宅为前后两个小院。 甬路西边有一个磨盘和一个猪 圈,毛主席和朱德、少奇等领导同志,经常围坐在磨盘旁、楸树下研 究战局。后来曾有人风趣地称为: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 这里是毛主席的后院,院子里的树木均是照原状栽种的。西房南 边一间,是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和保姆的住室;中间是家属住室;北边 一间是毛泽东的书房兼资料室。 北房东、 西两间分别是办公室和寝室。 办公室内陈设的办公桌、沙发、转椅、茶几等都是当年毛主席使用过 的。毛主席的工作非常紧张,办公室的灯光总是通宵明亮。三大战役 时,毛主席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军用地图,五位书记经常围坐在圆桌 旁, 研究战局。 他们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 震惊中外的辽沈、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和各种文电、指示,就是从这里发出 的。在这里,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仅收集在《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中的就有 20。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准备迁往北平。 毛主席把中央直属机关警卫的干部召集起来,语重心长地说:我 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北平就 腐化了,我貌产党进北平,是要继续干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直 到实现共产主义。 1949 年 3 月 23 日,毛主席和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一起离开西 柏坡迁往北平。 任弼时同志旧居 任弼时同志的旧居是南北狭长的小院,北房为东、西两间,东边 一间是任弼时同志的办公室;西边一间是任弼时夫妇的寝室。西厢房 北边一间是任弼时的儿子的住室;南边一间,在九月会议期间,贺龙 同志曾在此居住过。东厢房北边一间,是任弼时两个女儿的住室;南 边一间是任弼时的机要秘书师哲同志的住室。 任弼时同志是 1948 年 4 月 23 日来到西柏坡的, 他是五位书记中 最年轻的一位。 任弼时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1920 年 16 岁加入 从 社会主义青年团起,到 1950 年 46 岁病故止,任弼时同志为中国人民 的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三十年如一日。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他曾两次 被捕入狱,在敌人的严刑面前,任弼时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 人的崇高气节。他在身体受到严重摧残的情况下,坚持忘我地工作, 始终跟随党中央、毛主席征战南北。1948 年早春,他跟随毛主席由 陕北前来西柏坡途中,翻越五台山时,正遇大雪封山,人车受阻,任 弼时同志硬是拽着马尾巴爬到了山顶。 室内床上一条破旧的毛毯,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木箱、铁皮箱 都是任弼时同志转战陕北来西柏坡途中随身携带的文件箱。 1949 年 3 月 23 日,任弼时同志随同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起 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周恩来同志旧居 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周恩来同志旧居。 北房东边靠前的这个 房子,是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靠后的两间,东边一间是邓颖超同志 的办公室;西边一间是他们的寝室。西厢房南边一间,是军委作战部 部长李涛的住室。 周恩来同志是 1948 年 4 月 23 日来西柏坡的。 他当时任中共中央 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他的工作非常繁忙,既要 和毛主席、 朱总司令等一起研究战局, 又要听取前方的战场情况汇报, 还要核对军事资料、起草文电、批阅文件等。 在大决战的日子里,周副主席的工作常常是通宵达旦。办公室东 墙上悬挂的照片就是他工作时的情景。 周副主席考虑问题极其精细缜 密,为毛主席部署各个战役提供了准确无误的军事资料和数据。 寝室里的书架是周副主席当年用过的。当时为了行军方便,特制 了这个书架,合起来是三个箱,展开便是书架。邓颖超办公室桌上放 着的交直流两用收讯机,是许昌战役的战利品,是陈毅同志赠送的。 在西柏坡还流传着一个"总理雨夜救亲人"的故事。1948 年 7 月 30 日夜,大雨滂沱。后山上有几个窑洞被水冲塌了,有四位同志被 埋在里边,周副主席闻讯后,立即提起桌上的马灯,披上雨衣,拿着 铁锹直赴现场,亲自组织抢救。三位同志被安全救出,一位同志不幸 牺牲。周副主席又冒雨检查了机关的其它宿舍。等到在窑洞里住着的 同志都搬到安全地方以后,他才回去休息。 1949 年 3 月 23 日,周副主席随同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一起离开西 柏坡,迁往北平。 朱德同志旧居 这三间窑洞式的屋子是朱德同志的旧居, 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 的,准备让毛主席住。毛主席觉得朱总司令上了年纪,就让朱总司令 去住,朱总司令于 1948 年 1 月,从刘少奇的前院搬到这里。 窑洞西间是朱总司令的办公室,中间是会客室,东间是寝室。 朱总司令是 1947 年 5 月同刘少奇等同志一起来到西柏坡的。在 此期间,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 1947 年 10 月底,朱总司令乘车由西柏坡出发,利用一个多月的 时间,视察了冀中和冀东地区的财政、经济、工业以及小学教育等情况, 并分别对当地野战团级以上干部和冀中干部作过长篇讲 话。视察期间,我晋察冀野战军正准备发起解放石家庄的战役,朱总 司令亲自审问俘虏,针对敌军部署,制定作战方案。1947 年 11 月 12 日我军攻克了华北重镇石家庄。战后,朱总司令又亲自总结了攻歼战 的经验,并欣然命笔写下了《七律·攻克石门》 。 朱总司令办公室里陈列的办公桌、转椅、电话机和书籍等都是当 时的原物。 会客室里的金属桌椅,是 1947 年 5 月我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 役中缴获敌整编 74 师师长张灵甫的战利品,它是朱总司令到前线视 察时,陈毅同志送给他的。中央迁往北平时,朱总司令又把它带到了 北平。1976 年 6 月 26 日,朱总司令在逝世前的 20 天,亲自批准将 这套金属桌椅送给了我馆。寝室里的床、办公桌、衣架、床头柜等都 是原物。收音机是一位苏联朋友送给他的。 1949 年 3 月 23 日,朱总司令随同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起迁 往北平。 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这间南北狭长的小土屋是七届二中全会会址。1949 年 3 月 5 日 至 13 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是在这所房子里召开的,这里是中央 工委自己动手建造的大伙房,开会时临时布置成了会场。前面的长桌 是主席台,主席台两边的方桌是记录桌,后边墙上挂着敌我战略形势 图,是向大会进行汇报时用的。 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央委员 34 人,候补中央委员 19 人,列席人员 11 人,共 64 人。毛主席主持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极为重要的 报告。这个报告提出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 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 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 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毛主席在报告中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 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 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 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 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全党同志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 击。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十天, 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队离开西柏 坡迁往北平。 我们的旅程马上要结束了,我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临别之际没 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四个字吧。首先第一个字是缘,缘分的缘, 俗话说 “百年休的同船度, 千年修的共枕眠” 那么和大家 1 天的共处, 算算也有千年的缘分了!接下来这个字是原谅的原,今天你们对我这 个朋友有做的不好的地方, 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在这里说声对不起了! 再一个自就是圆满的圆, 此次行程圆满的结束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 支持和配合, 我对大家说声谢谢了! 最后一个字还是源字, 财源的源, 祝大家的财源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也祝大家工作好,身体好,今 天好,明天好,现在好,将来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给点掌声好 不好!我相信我们有千年的缘分肯定会在见面的,希望下次再见的时 候我们每个人都比今天还要幸福开心,只要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 ! 谢谢大家! !
西柏坡导游词2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观学习。
这一切都是缘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指挥若定,谱写了一曲壮丽辉煌的赞歌,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周恩来曾经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1988年黄镇将军参观西柏坡时题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朱穆之同志题词"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我们大家都知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延安就一直是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但后来为什么迁移到西柏坡呢?在我们参观旧址之前,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1947年3月,令胡宗南纠集兵力向延安进犯。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党中央毛主席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3月26日,党中央在陕北清涧县的枣林沟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史称"枣林沟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央机构分为前委、后委和工委三部分。会后刘少奇、朱德同志组成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于同年5月来到西柏坡,进行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1947年7月12日至9月13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领导了解放区土地运动。1947年11月12日,解放了华北重镇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在战略上为党中央移驻华北奠定了基础。
1948年3月,西北战局基本稳定后党中央毛主席在陕北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5月26日,毛泽东从阜平县城南庄来到西柏坡,西柏坡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个时期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时机已逐渐成熟。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党中央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历时4个月19天,歼灭和改编154万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后第10天,即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毛主席迁往北平建国。
一、中共中央旧址
各位朋友,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大院。下面请随我参观,我将一一给您介绍。
董必武同志旧居
进入大院大家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这里工作、生活了近两年时间。
北房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西厢房和南厢房胜作人员的住室。院里的海棠、杏梅、翠竹等都是当年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在工作之余亲手栽种的。
在此期间,董老担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华北财经委员会主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出席了全国土地会议、九月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在会上讲了话。
董老经常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着作和毛主席着作。书架上陈列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他坚持每天学习、写作,从不间断,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在这张办公桌上,董老为1948年首次发行的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
董老的生活非常艰苦,睡的是农家土炕,盖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毛毯。他工作勤奋,还在工作之余参加劳动。在门前开荒种菜、种树。何莲芝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是纺线能手,曾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雄。炕上的这架纺车就是何莲芝同志当年纺线用的。1978年,董老夫人何莲芝重返西柏坡,当她看到这架纺车时,情不自禁地再一次盘腿坐上土炕,深情地摇起了当年的纺车。
1949年3月18日,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部分工作人员,先期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刘少奇同志旧居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刘少奇同志旧居。
刘少奇同志来到西柏坡后,近两年的时间里就住在这里。北房东屋是刘少奇同志的办公室,西屋是王光美同志的办公室。东厢房北边的小屋是刘少奇同志的秘书廖鲁言同志的住处;南边的小屋是朱总司令的秘书黄华同志的住处。
为了彻底消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经中央批准,刘少奇同志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会议是在大院西边的一个打谷场上召开的,主席台设在附近的一个旧房基上,上边搭了布棚。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坐在石头上听取刘少奇同志的报告。会议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同年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土地改革的极大成功,大大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在西柏坡正式办公。刘少奇同志任__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华北局书记、中共马列学院院长等职。
刘少奇同志生活非常简朴,他的办公室既是会议室又是中央工委的办公处。中央工委许多重要会议就是在这间屋子里召开的。
室内的办公桌、沙发、转椅等都是原物。这个小木箱是刘少奇同志长期使用过的文件箱,也是刘少奇同志从西柏坡带到北平诸多物品中仅存的一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报告》等许多珍贵手稿就存放在里边。""期间,刘少奇同志的家几次被抄,小木箱由他的保姆赵淑君同志保存,并在箱子外面糊上了一层花纸,把上边的"奇字第三号"字迹盖了起来,才幸免于难。1980年6月,王光美同志亲自把这一具有珍贵意义的小木箱赠给了我馆。
军委作战室旧址
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军委作战室,这所房子是中央机关自己动手建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这九个字是杨尚昆同志于1984年7月题写的。军委作战室内设作战、情报、战史资料等三个科。它们的具体工作任务是研究汇集敌我双方的作战情况,及时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并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达命令。
当时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工作人员绘图、制表用的红蓝铅笔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为了节省铅笔,他们就用红蓝毛线在墙上这张军用地图上标图。1975年,特赦后的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看到这四间小平房后,无限感慨地说,毛主席真是英明伟大,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的几百万给打败了,当败,当败啊!
毛泽东同志旧居
毛泽东主席是1948年5月26日来到西柏坡的。一直到1949年3月,毛泽东就是在这座普通的山村农舍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
这座普通的民宅为前后两个小院。甬路西边有一个磨盘和一个猪圈,毛主席和朱德、少奇等领导同志,经常围坐在磨盘旁、楸树下研究战局。后来曾有人风趣地称为: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
这里是毛主席的后院,院子里的树木均是照原状栽种的。西房南边一间,是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和保姆的住室;中间是家属住室;北边一间是毛泽东的书房兼资料室。北房东、西两间分别是办公室和寝室。办公室内陈设的办公桌、沙发、转椅、茶几等都是当年毛主席使用过的。毛主席的工作非常紧张,办公室的灯光总是通宵明亮。三大战役时,毛主席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军用地图,五位书记经常围坐在圆桌旁,研究战局。他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和各种文电、指示,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在这里,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着作,仅收集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就有20篇。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准备迁往北平。毛主席把中央直属机关警卫的干部召集起来,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北平就腐化了,我貌产党进北平,是要继续干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直到实现共产主义。
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和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一起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任弼时同志旧居
任弼时同志的旧居是南北狭长的小院,北房为东、西两间,东边一间是任弼时同志的办公室;西边一间是任弼时夫妇的寝室。西厢房北边一间是任弼时的儿子的住室;南边一间,在九月会议期间,贺龙同志曾在此居住过。东厢房北边一间,是任弼时两个女儿的住室;南边一间是任弼时的机要秘书师哲同志的住室。
任弼时同志是1948年4月23日来到西柏坡的,他是五位书记中最年轻的一位。
任弼时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从1920年16岁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起,到1950年46岁病故止,任弼时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三十年如一日。在统治时期,他曾两次被捕入狱,在敌人的严刑面前,任弼时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他在身体受到严重摧残的情况下,坚持忘我地工作,始终跟随党中央、毛主席征战南北。1948年早春,他跟随毛主席由陕北前来西柏坡途中,翻越五台山时,正遇大雪封山,人车受阻,任弼时同志硬是拽着马尾巴爬到了山顶。
室内床上一条破旧的毛毯,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木箱、铁皮箱都是任弼时同志转战陕北来西柏坡途中随身携带的文件箱。
1949年3月23日,任弼时同志随同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起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周恩来同志旧居
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周恩来同志旧居。北房东边靠前的这个房子,是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靠后的两间,东边一间是邓颖超同志的办公室;西边一间是他们的寝室。西厢房南边一间,是军委作战部部长李涛的住室。
周恩来同志是1948年4月23日来西柏坡的。他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__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他的工作非常繁忙,既要和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一起研究战局,又要听取前方的战场情况汇报,还要核对军事资料、起草文电、批阅文件等。
在大决战的日子里,周副主席的工作常常是通宵达旦。办公室东墙上悬挂的照片就是他工作时的情景。周副主席考虑问题极其精细缜密,为毛主席部署各个战役提供了准确无误的军事资料和数据。
寝室里的书架是周副主席当年用过的。当时为了行军方便,特制了这个书架,合起来是三个箱,展开便是书架。邓颖超办公室桌上放着的交直流两用收讯机,是许昌战役的战利品,是陈毅同志赠送的。
在西柏坡还流传着一个"总理雨夜救亲人"的故事。1948年7月30日夜,大雨滂沱。后山上有几个窑洞被水冲塌了,有四位同志被埋在里边,周副主席闻讯后,立即提起桌上的马灯,披上雨衣,拿着铁锹直赴现场,亲自组织抢救。三位同志被安全救出,一位同志不幸牺牲。周副主席又冒雨检查了机关的其它宿舍。等到在窑洞里住着的同志都搬到安全地方以后,他才回去休息。
1949年3月23日,周副主席随同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一起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朱德同志旧居
这三间窑洞式的屋子是朱德同志的旧居,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的,准备让毛主席住。毛主席觉得朱总司令上了年纪,就让朱总司令去住,朱总司令于1948年1月,从刘少奇的前院搬到这里。
窑洞西间是朱总司令的办公室,中间是会客室,东间是寝室。
朱总司令是1947年5月同刘少奇等同志一起来到西柏坡的。在此期间,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
1947年10月底,朱总司令乘车由西柏坡出发,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视察了冀中和冀东地区的财政、经济、工业以及小学教育等情况,并分别对当地野战团级以上干部和冀中干部作过长篇讲话。视察期间,我晋察冀野战军正准备发起解放石家庄的战役,朱总司令亲自审问俘虏,针对敌军部署,制定作战方案。1947年11月12日我军攻克了华北重镇石家庄。战后,朱总司令又亲自总结了攻歼战的经验,并欣然命笔写下了《七律·攻克石门》。
朱总司令办公室里陈列的办公桌、转椅、电话机和书籍等都是当时的原物。
会客室里的金属桌椅,是1947年5月我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缴获敌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的战利品,它是朱总司令到前线视察时,陈毅同志送给他的。中央迁往北平时,朱总司令又把它带到了北平。1976年6月26日,朱总司令在逝世前的20天,亲自批准将这套金属桌椅送给了我馆。寝室里的床、办公桌、衣架、床头柜等都是原物。收音机是一位苏联朋友送给他的。
1949年3月23日,朱总司令随同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起迁往北平。
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这间南北狭长的小土屋是七届二中全会会址。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是在这所房子里召开的,这里是中央工委自己动手建造的大伙房,开会时临时布置成了会场。前面的长桌是主席台,主席台两边的方桌是记录桌,后边墙上挂着敌我战略形势图,是向大会进行汇报时用的。
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人员11人,共64人。毛主席主持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极为重要的报告。这个报告提出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毛主席在报告中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全党同志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十天,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队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二、西柏坡纪念馆
西柏坡纪念馆1976年开工,依自然山势而建,分上下两个四合院,建筑面积3344平方米。1978年5月26日,纪念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30周年时对外开放,以后陈列展览曾在1993年、1996年、1998年进行了修改完善,现在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主题陈列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8年度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整个陈列共分12个展室(含前厅、序厅),以平山人民光辉的抗日斗争为铺垫,解放战争为主线,重点介绍了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的伟大革命实践,同时将建国后社会各界参观瞻仰西柏坡和在这里举行的重大活动等情况进行展示。
前厅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幅巨型喷绘片是1948年时西柏坡村的原貌。近处有围墙的院子便是当时的中共中央大院。西柏坡位于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岭下,当时全村百十来户人家,滹沱河擦村而过,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这一带曾被聂荣臻元帅誉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
1947年5月,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为首的中央工委先期进驻西柏坡村,在村子的东头借用了一部分民房,自己动手又盖了一些,弯弯曲曲围起了一道围墙,自然形成了一个院落,对外称"工校"或"劳大",化名胡服的刘少奇同志任校长,朱总司令被称为朱校董。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领导了解放区的土改、整党、军工生产、经济建设和华北地区的解放战争,为党中央、毛主席进驻西柏坡奠定了基础。
1948年5月,西柏坡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照片上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八个大字是1988年11月黄镇将军参观时给西柏坡的题词。
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照片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揭示了西柏坡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序厅 光荣的平山
重点介绍平山概况,交待党中央、毛主席来西柏坡的历史背景。
平山县位于河北省的西部,东临华北平原,西依太行山,县城距省会石家庄40公里,交通便利,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平山县地理位置图)。平山县境内河流众多,而以滹沱河干流最为出名,它源自山西繁峙,贯穿全县。滹沱河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早在1931年党组织就在平山县的霍宾台村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于光汉、粟再温、王昭是平山县党组织早期的创建人和卓越的领导人。
[]1937年"七七"事迹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聂荣臻率领八路军115师一部两千余人奔赴晋东北,开展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平山县位于晋察冀边区南部,是晋察冀边区有名的抗日模范县,从1939年到1943年初,除一年外近三年半时间里,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等党政军首脑机关就驻扎在这里。聂荣臻、贺龙、彭真、关向应、王震、黄敬、陈伯钧和着名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长期战斗生活在平山。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平山人民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和战斗集体。
优越的地理位置、富足的物产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使平山成为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模范县,而且为以后中央工委、中共中央的移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革命圣地西柏坡导游词3
沕沕水宾馆坐落于沕沕水风景区东南的拜月台地块,占地近50亩,这里依山临水,清风、碧水、阳光、林木和独特的建筑设计风格构成宾馆园景的古朴、典雅、温馨、浪漫。宾馆一期建有住宿楼和餐饮、会议、娱乐配楼,建筑面积7000平米。设施配套齐全,是集住宿、餐饮、会议、培训、娱乐于一体的准四星级多功能宾馆。宾馆拥有客房90套,包括豪华商务(行政)套房、豪华单人房、标准房等,所有房间均配有宽带接口。凭窗眺望,青山、碧水组成的水墨山水画卷,可以让您尽享田园悠然的浪漫情怀。清新简约的大堂典雅大气,设计匠心独运,坐在宽大的落地窗前,几杯品茗,几杯咖啡,欣赏着窗外的美景,让您充分感受到山水自然风光的神奇魅力。
会议室有大、中、小三个,针对不同的会议类型提供各种专业配套服务,尽显宾馆一流的会议品质。另有可容纳300人的多功能厅是举办大型会议和演出的理想场所。餐厅宴会厅可容纳200人同时用餐,并设雅间8个,菜品以沕沕水特色菜、保定菜、川菜为主,营养丰富,口味上乘。设棋牌室、运动室、KTV包房,盈心时尚、设施先进、风格别致。
“宾至如归”这四个字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沕沕水宾馆住客的感受。选择入住沕沕水也体现了住客的眼光和鉴赏能力,因为在这里不但可以享受四星级水平的高端服务,宁静的环境、富于灵感的建筑格调和设计品位以及优质的食物和水源,更重要的是能感受到沕沕水非同寻常的热情好客。森林浴、日光浴是最理想最优良的生态场所,这里是您远离城市喧嚣、感受田园风情的最佳之选。
上一篇:湖南张家界导游词精编4篇
下一篇:写九华山的导游词【实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