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导游词景点讲解模板精彩5篇
函谷关,古代军事要塞,地势险要,历史悠久。曾是兵家必争之地,留下众多传奇故事。壮丽的山川与古老的遗迹交相辉映,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探访。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函谷关导游词景点讲解模板精彩5篇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函谷关导游词景点讲解【第一篇】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年代最早的军事要塞,而且是道家鼻祖老子著写《道德经》的地方,因而被誉为“千古雄关,道家之源”,门额上“道家之源”这四个大字即是前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玉溪道人)亲笔题写的,权威界定了函谷关在道教文化中的地位。门口这幅对联,上联是“三百代太初之光生一生二生万物”,下联为“五千言道德真经法天法地法自然”,意为自然界始于太初,道德经源于自然。今天我们的参观分为太初宫、函谷关两大部分,首先参观第一部分—太初宫。
[朱雀门——灵符遗址——太初宫前门]。
各位游客,首先您看到前方这座青灰色门楼,它叫朱雀门。上面两只像凤不是凤,像鹤又不是鹤的鸟雀就是朱雀,朱雀迎门有开门见喜之意,也预祝着各位游客吉祥如意!
函谷关位于灵宝境内,灵宝地名的来历在历史上颇有传奇色彩,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去灵符遗址,了解灵宝地名的来历。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唐玄宗信奉道教,非常尊崇老子,曾在函谷关尹喜故宅处掘出老子所埋之“灵符”,遂将当时的“开元”年号改为“天宝”,把桃林县改为灵宝县,史称“玄宗改元”。灵宝地名沿用之今。玄宗为了表达对老子的无比崇敬之情,在喜得灵符后特意携贵妃杨玉环来函谷关朝拜老子。
老子著写《道德经》到我们今天已经两千多年了,可它所阐明的道理至今仍在启迪和教化着后人。关于老子当年著经还流传有一个历史典故,您看到门口的两幅壁画,描绘的就是成语典故——紫气东来。壁画上头带冠帽的人就是东周时函谷关关令尹喜,在《史记》中我们得知,尹喜善观天象,一天登高望远,忽见东方有一团紫气缓缓而来,十分壮观,尹喜料定,紫气东来,必有贵人过关,就命人打扫庭院,打开城门亲自恭候贵人。果然,没过几天,老子骑着青牛从东方徐徐而来,尹喜将他盛情挽留在关内居住五个月,留下了哲学著作《道德经》,因此,当地百姓常说:只要东来紫气满函谷,就一定会有贵人来过关。百姓在家里春联横批、庭院门楣上都会写上“紫气东来”这个成语,希望有贵客登临,洪福满门。
[三清——三皇——太初宫——大道院]。
各位游客,到这里我们来参观太初宫景区第一个庙宇:三清圣殿。三清即:太清——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玉清——盘古公,元始天尊;上清——通天教主,灵宝天尊。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三皇殿。三皇即:天皇——伏羲青帝,发明先天八卦,被誉为“八卦祖师”;地皇——神农炎帝,发明草药,耕种五谷;人皇——轩辕皇帝,开创文化,发明文字,被誉为“人文初祖”。
现在您看到这座主殿,就是老子著经处——太初宫,它是函谷关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西周,历经唐元明清各代翻修,殿门口有两通碑记,分别为元大德四年(1320xx年)和清顺治十年(1653年)翻修此殿留下的。现存建筑为元代的风格,明清的木架工艺结构,唐朝的柱础石,而且您看,这两块柱础石的花纹是不一样的,西侧为莲花状,东侧为石鼓状,道教中莲为阴,鼓为阳,老子《道德经》中多次提到阴阳,由此我们得知,早在唐代,人们就已经对老子哲学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运用到了太初宫的建筑艺术中去,对于老子来说,这也是后人对他的一种纪念。殿内供奉三尊像,中间为老子著经坐像,左为老子书童徐甲,右为关令尹喜。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曾任周朝守藏室史,管理周王室藏书,后因周室内乱,诸候纷争,老子便决定辞官西渡归隐,途经函谷关在这里停留五个月,将一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做了一翻总结,上升为理论,留下了洋洋五千言《道德经》。东西墙壁上为《道德经》全文,上、下两篇共81章,全文73次提到“道”,认为道是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通篇内容涉及天、地、人三个方面,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万事都应当顺应天道,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应当保持和谐。作为中国国教的道教最早的典籍,它整整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函谷关大道院,它是目前河南省最大的一座仿秦汉建筑道院。殿中神像共有36尊,核心思想倡导宗教平等,追求文化融合。殿内同时供奉有老子,孔子,释加牟尼,这三家文化相互斗争、融合、渗透,构成了以道家思想为根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三教合一”的局面。东西两侧为道教中的八仙和八神。
[鸡鸣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景区中最高一部分——鸡鸣台。鸡鸣台又叫田文台,田文就是战国时期四君子之一孟尝君。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将齐国孟尝君招入秦国立他为相,后来听信手下谗言又要杀孟尝君,这时孟尝君的一个门客就用“狗盗”之术进入秦宫,偷得当初已献给襄王的千年宝贝白狐裘,贿送给襄王夫人,换得通关文书。当他们赶至函谷关之时天色已晚,按照关规,鸡鸣方能开关,这时另一个善于口技的门客站在鸡鸣台这个位置学鸡叫,骗得关门打开,逃出了函谷关。后人说:“鸡鸣函关逢凶化吉,狗盗秦宫遇难成祥”,这就是成语“鸡鸣狗盗”的来历了。
各位游客,了解完老子与《道德经》之后,我们去看看千古雄关——函谷关。函谷关始建于西周,中国史料中最早对于关塞的记载就是函谷关,从时间意义来说,堪称“天下第一关”。很多朋友要问了:为什么叫函谷关呢?辞海中解释说:关在谷中,深险如函,东至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您回头看,身后是一个峡谷,过去是东都洛阳到西京长安的必经之路。古道南靠秦岭,北依黄河,全长15华里,古有“车无双轨,马不并鞍”的说法。关前有护城河——弘浓涧河,要是行军打仗,先要过河、破关,才能进入函关古道。20xx多年前,春秋战国的车战,秦汉的兵战,大队人马入关后,古道内有人纵火,或者滚石下山,在谷底都难以逃脱,如此险要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特殊的地位,因而可以说,函谷关在中华民族实现大一统这个历史进程当中作用是功不可没的。函谷关因战争而建,也因战争而毁。公元前220xx年,刘邦项羽约好了“先入关者王之”,当时,函谷关是权力和势力的一种象征。刘邦自知函谷关天险,很难攻克,就率部队从武关绕咸阳,派重兵把守函谷关,等到项羽率大队人马到达之时,刘邦的军旗已经插到关楼之上了。项羽一怒之下,命将军黥布强行攻关,黥布攻不下来,一把火烧毁了关城,千古雄关就这样淹没在历史风云当中。在后来的两千年中,函关古道依然在发挥着它的军事和交通作用:唐朝安禄山起兵叛唐,明朝李自成农民起义,辛亥革命张钫出关,抗日战争,函谷关都因其古道的天险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今天您看到的关城是依照从青羊宫汉墓出土的壁画和在美国发现的原函谷关图纸,在1992年重建的,为双门楼三层悬山顶四阿式风格。
函谷关是一个军事要塞,同时又是中原腹地和西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枢纽,在这里也流下了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汉朝《新论》中记载有“公孙白马”这样一个典故:战国时赵国平原君手下有一个门客名叫公孙龙,此人擅长诡辩。有一天骑着白马要过函谷关到秦国游说,过关时关令将其阻拦说:你可以过关,你的马必须留下。因为当时赵国的马在流行劣性传染病,而秦是军事强国,以防传染,所以有这个规定。公孙龙争辩道:白马非马,马是物体,白是颜色,两者不是同一概念,不可同一而论,如若说白马是马,那么公孙龙应该是龙而不是人。关令争辩不过他,放他入关。等到回来之时,他说他要出关,关令说:既然白马非马,那么函谷关怎么能是关呢!关令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后来中国哲学命题里面经常提到“白马非马”这个命题,讨论的是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这样一个辩证关系,发生在函谷关这个“公孙白马”的典故又为中国古代的哲学史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今天的参观到此就结束了,谢谢大家的光临!再见!
函谷关导游词景点讲解【第二篇】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门灵宝市境内,辖区面积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太初宫、道圣宫、道家养生园、藏经楼、瞻紫楼、鸡鸣台、碑林、蜡像馆、博物馆、关楼、函关古道等20余处。
函谷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道家文化的发祥地;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紫气东来、鸡鸣函关等历史故事与传说的发轫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经》)、名关(函谷关)留芳青史,声播海外。
函谷关建于春秋战国之际。“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辞海》)。函谷关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称。《太平寰宇记》中称“其城北带河,南依山,周回五里余四十步,高二丈”。关城宏大雄伟,关楼倚金叠碧,因其地处桃林塞之中枢,崤函古道之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北空”(唐·胡宿诗),“双峰高耸太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金·辛愿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20xx年)楚、赵、魏、韩、燕五国伐秦,秦据函谷关天险大败六国军队。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克”之称。
著名的“出谷会师”“六国伐秦”"虢公败戎"""西原大战"的战鼓在这里擂响。这里流传着侩炙人口的历史典故,“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等等,使这里弥漫着神奇的色彩。
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
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如今,集古战场与道教圣地于一体的函谷关,已成为引人注目的旅游热点。
函谷关导游词景点讲解【第三篇】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来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参观游览。函谷关位于河南省西大门灵宝市境内,辖区面积平方千米,距三门峡市约75千米,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因关在峡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函谷关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函谷关还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即道家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河南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会地;更是紫气东来、鸡鸣函关等历史故事与传说的发轫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经》)、名关(函谷关)留芳青史,声播海内外。函谷关景区现有主要景点:太初宫、道圣宫、道家养生园、藏经楼、瞻紫楼、鸡鸣台、碑林、蜡像馆、博物馆、关楼、函关古道等20余处,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位于函谷关东城门右侧太初宫。传说,尹喜迎候老子到函谷关,行以师礼,恳求老子为其著书,老子便在此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太初宫为殿宇式古典建筑。殿脊和山墙檐边上塑有麒麟、狮、虎、鸡、狗等珍禽异兽,神形兼备。现存太初宫主殿建于唐以前,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庙院现存石碑两座,上面都记载着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故事。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位于园区南端的道家养生文化园。养生园标志建筑是药膳坊,与景区大门及游客服务中心相呼应,建筑风格为仿汉代古建。药膳坊以为游人提供具有道家养生文化特色的餐饮茶艺为主,旨在传达见素抱朴、淡泊自然的道家养生理念,形成函谷关景区独具特色的餐饮文化,体现了重道贵生、以德养生、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道家养生文化。在养生园东面有一处飞流瀑,高6米,宽81米,取意于《道德经》第81章。瀑布周边遍植绿树花草,有木栈道连通上下。潺潺流水曲绕而来,至崖边跌宕直泻,水帘悬挂,光耀生辉,声响如雷,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景观。置身绿树花草间观赏瀑布,会由衷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私博大,唤起心灵的感应和舒展。飞流瀑与园林相互映衬,诠释了贴近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养生文化内容。各位请看,这是“归真园”,旨在体现返璞归真、悟道修德,以德养生的主题思想。为表现这一旨义,园区工作人员从老子《道德经》中选录了一批警句格言,将分别镌刻于园区的石、柱、壁、路等处,人们人园后视野所及,随处可见这些警句格言。函谷关景区结合道家养生的内涵,对道家养生文化园的布局进行了认真策划和精心安排,可以说,此园便是一所修德养生的主题文化公园。
各位游客朋友,函谷古道长15千米,是这一带唯一的东西通道。古书上说函谷关道“车不分轨,马不并鞍”,“一泥丸而东封函谷”。2000年,村内一位农民在田间劳动时,曾挖掘出一具古代人遗骨,发现其身上中箭十多处。经文物部门鉴定,死者身上的箭簇为战国时期制品,可见当时战争情景。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尹喜故宅遗址,相传为尹喜的寓所。尹喜,春秋时代人,素识天象,曾为函谷关关令。传说他曾在此接待老子。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陈王府参军田同秀(桃林县人)为献媚皇上,进言玄宗皇帝说天降灵符于函谷尹喜故室,玄宗即遣人去挖掘,果然掘得“灵符”,玄宗大喜,以为是老子对他的恩赐,遂将年号“开元”改为“天宝”。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鸡鸣台,又叫田文台,成语“鸡鸣狗盗”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重建的鸡鸣台传说就是当年田文食客学鸡叫的髙埠。各位请看,这是望气台,又叫瞻紫楼,传说是函谷关关令尹喜登高望远,观察天象之地。“紫气东来”这一成语源出于此。唐代大诗人杜甫《秋兴》诗中有“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之句。后人为纪念他,便将尹喜登高望远的土山起名为望气台。唐时在上面修建了10米多高的瞻紫楼。此楼民国年间毁于兵火。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函谷碑林,修建于1988年秋。碑林南北长100米,东西宽40米,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有石碑62通。其中不但有从灵宝各地搜集来的.古碑,如宋代的法制碑、唐代的地震碑、杨贵妃之兄杨仲嗣的墓志碑、明代吏部尚书许天官夫人的墓志碑等,而且也有近现代书法名家书写名人吟咏函谷关诗文的新碑,如清代康有为给当时的灵宝县长写的条幅石碑,李向阳原型的笔文碑等。
文档为doc格式。
函谷关导游词景点讲解【第四篇】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参观函谷关,我是导游小×。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而且也是道家始祖老子著写《道德经》的地方,因此被誉为,千古雄关,道家之源。所以我们今天的参观也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老子著经处——太初宫,第二部分是函谷关。
现在我们看到门额上‚道家之源‛这四个大字,它是由我国前任(第六任)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玉溪道人)题写的,非常权威的界定了函谷关在我国道教中的地位。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幅。
对联。
上联是‚三百代太初之光生一生二生万物‛下联为‚五千言道德真经法天法地法自然,意为自然界始于太初,《道德经》源于自然。首先我们参观第一部分——太初宫景区。
各位游客,请看前面这座青灰色门楼,它叫朱雀门。上面雕有两只似凤非凤,似鹤非鹤的鸟雀,其为朱雀,它是中国道教四种护卫神之一,与青龙、白虎、玄武合称为四灵,它们来源于古人对自然崇拜中的星辰崇拜,本属于28座星宿,到了战国以后,逐渐根据其形状和方位的不同划分为四灵,分别镇守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我们常说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就是这个意思.朱雀迎门有开门吉祥之意,在此先预祝各位游客吉祥如意!
它运用到太初宫的建筑艺术上。主殿的地基也是唐代遗留的,除此之外,还有明代嘉靖年间遗留下来的木架结构工艺,和清代光绪年间修复的梁记。殿内主要供奉了三尊神像,正面是道家鼻祖老子著经的坐像,左边是书童徐甲,右边是东周时函谷关关令---尹喜,就是他当年望紫气,迎老子入关的。现在我们着重了解一下老子的生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生于公元前571年农历2月15日,河南鹿邑县人,他曾做过周朝守藏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级图书馆馆长。东、西两侧的墙壁上,写的就是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全文,为元代版本,分上下两篇,上篇言道,下篇论德,故称《道德经》,共81章,5380多字。这部道家学派的开山巨著言简意赅,包罗万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它的发行量在全球仅次于《圣经》,位居第二,老子被国人尊称为‚哲圣‛。
说起老子著经,我们就来参观一下老子当年著经的书桌—灵石。灵石的外观十分平整,并被八条白石英线分割为九层,‚九‛是道教中最为吉祥的一个数字,有‚九九归真‛之说,今天我们到此可以摸摸这块儿灵石,一来可以平平安安,健康长寿;二来可以好运连连,步步高升!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函谷碑林。这里收集了灵宝境内发现的珍贵古碑刻和一些书法碑刻。碑林里有三块比较重要的碑刻墓志。这一块是唐代杨仲昌的墓志,同时同地出土的还有杨仲嗣、魏国夫人、莒国夫人等杨氏家族的墓志,是研究贵妃杨玉环的重要历史资料。这一块是明代吏部尚书许天官夫人墓志,证明了任兵部尚书的许进(父)、工部尚书许诰、吏部尚书许赞、兵中吏部尚书的许论父子4人是灵宝梁村人。这一块是明代嘉靖乙卯年间的《重修关王庙碑》,记载了豫、陕、晋三省交界地带罕见的一次大地震,同时,它也是灵宝当地的特产---黄金矿石碑.灵宝的黄金年产量连续20多年稳居全国第二位,并在202019年底被中国黄金协会命名为‚中国金城‛。其余的书法碑刻都是古往今来一些文人墨客为函谷关留下的墨宝,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参观的是仙丹阁。仙丹阁又名‚仙人居‛,是传说中老子散丹救民的地方。到这里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门口这副对联,该联据说是老子自创的会意字,由十四个冷僻字组成,它概括了道家养生修炼的基本内容,上联是:玉炉烧炼延年药,下联为:正道行修益寿丹。大意是:道家认为养生要注重心命双修,最重要的是自身的保健和调节。殿中供奉的就是老子的塑像了。相传,当年老子在函谷关著经之时,这里正流行瘟疫,老子所骑的青牛也卧地不起,吐出牛黄,老子就用牛黄和一些草药炼成丹药,给百姓治病。在灵宝当地还有这样一个民俗:每年的正月份,家家户户都会用黄纸剪一头黄牛,上面还写着‚正月二十三,老君炼仙丹,门上贴金牛,四季保平安‛四句话,祈求新的一年全家人健康平安。
融合,使我国传统文化最终形成了以道家思想为根砥,儒家思想为主杆,佛家思想为枝叶的‚三教合一‛的局面。后方三位是‚无极浑元三圣大天尊‛,中间为盘古公,两边是他的一对儿女:瑶池金母和东方木公,他们分别掌管天上的男女各仙,世人得道,都先要拜一拜这两位。
东侧的三位依次是:南极仙翁,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寿星;玉皇大帝,他为众神之首,掌管天庭事务;诸葛亮在道教中则被奉为智慧之神。
西侧三位依次是:北极紫微大帝,他协助玉帝掌管日月星辰,天经地纬和四时气候;地母,即大地女神,因为大地生养万物,故称为大地母亲;丘长春,又名丘处机,金代道士,他是全真派教祖王重阳最得意的弟子,他曾言‚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主张三教平等。
西侧的八位是我们常说的财神赵公明元帅、妈祖、仓颉等;东侧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八仙,八仙大多是唐代末期人氏,他们的事迹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明清时期已被百姓所接受,成为了神仙团体,在他们身上寄托了芸芸众生的希望。
各位游客,函谷关始建于西周,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从时间意义上说它是‚天下第一关‛。它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的得名,函谷关地势险峻,进可攻、退可守,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古代、近代战争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函关古道‚车不双轨,马不并鞍‛,‚一夫当关,万夫莫克‛,曾有‚一泥丸可堵塞之‛的说法。《辞海》记载,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
征张鲁、马超时,为转运兵马粮草而沿河修建,故叫魏函谷关,关楼上有冯玉祥将军题写的‚天下为公‛四字,1960年,三门峡水库拦洪时被淹没。
各位游客,此关楼虽为后建,但目前仍保留有两处战国时期的遗址。这座箭库遗址是当时守城兵士的武器库,距今已两千多年。它为竖井式,深11米,直径米,箭为铁杆铜簇,每三十枚为一束。1986年发现后,经文物考古工作者发掘清理,并加以保护。古城墙遗址是1987年发现并加以保护下来的。城墙为夯土结构,分别由平、圆、竖等多种夯打方法夯筑而成。据勘测,东城墙长1500多米,南城墙长200多米,西城墙长1300米,北面的500米面临深沟,巍巍城墙形成了一道固若金汤的屏障。
‚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关一战场‛。函谷关设关至今3000多年间,这里曾发生过许多次战役。有不少大战,还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这里简要介绍四大战役:
一、五国败师:铁函关,土潼关,一马平川取长安‛,函谷关自古就是秦国的东大门,想要守住西安,就要先扼守函谷关.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楚、赵、魏、韩、卫五国合纵攻秦,秦军依函谷关天险,开关迎敌,展开血战,迫使五国合纵军队大败而归。后来多次的合纵攻秦都是以‚至函谷,皆败走‛而告终的。
二、黥布破关:公元前22019年,项羽率军40万西进函谷关,得知刘邦已定关中(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中地区就是指函谷关以西),并派兵扼守函谷关。项羽大怒,命令大将黥布强行攻关,烧毁关楼,进军陕西新丰,便发生了著名的‚鸿门宴‛。
三、西原大战:安禄山起兵反唐后,多次从函谷关进攻潼关,均被唐军统帅哥舒翰击退。玄宗李隆基听信杨国忠谗言,迫使哥舒翰放弃了守关拒敌的计划,轻率地开关迎敌,两军会战于函谷关西原,叛军伏兵纵火焚烧唐军,并以精锐骑兵自南迂回出击,唐军大败,20万人马只有八千脱逃,主帅哥舒翰被迫投降,潼关、长安相继失守。
四、关前抗日:1944年5月,日本侵略军大举西犯,我军据守函谷关衡岭一线,与日寇展开激战,毙伤包括敌伪队长、团长共2019余名日军,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另外,还有一些非常有名的战例:如周武王的‚出谷会师‛、秦国的‚割城求和‛、李自成的‚二出函谷‛、辛亥革命的‚张钫出关‛以及1947年的‚奔袭函谷关、解放灵宝城‛等。
函关古道是古代崤函古道的一部分。崤函古道是指现在的河南省新安县的崤山以西,直至陕西潼关之间蜿蜒480华里的古道。函谷关以西至潼关120华里古称桃林塞,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描述为‚沿途崇山峻岭,高出云表,幽谷秘邃,深林茂木,白日成昏……‛函关古道是指函谷关东城门向西直至稠桑,全长15华里。《元和郡县志》对函谷关古道的记载是:‚绝岸壁立,柏林荫谷中,殆不见日‛,并道路狭窄,幽深漫长,可谓‚车不方轨,马不并銮‛。这里古代有‚闯关‛的规矩,就是过关的队伍,先要有人在前面喊叫,让前方行人停住,等队伍过完后,他们才可通过,否则在谷中无法回避。现在,我们虽然看不到茂密的柏林蔽日,但通过依稀可辨的路土层,险峻陡立的夹壁,似乎还可联想到浩浩荡荡的队伍过关的情景,也可联想到过关队伍由此通过时,两边伏兵突然跃起,居高临下,血战函谷的悲壮场面。因此也可以说这短短的15华里函谷关古道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战争史,也是研究世界战争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的函谷关之旅到这里就结束了。紫气迎君来,祥云伴君归‛,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各位带来更多知识和欢乐,祝各位一路平安!谢谢。
函谷关导游词景点讲解【第五篇】
朋友们,现在我们就位于函谷关景区的大门口,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年代最早的军事要塞,而且是道家鼻祖老子著写《道德经》的地方,因而被誉为“千古雄关,道家之源”,门额上“道家之源”这四个大字即是前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玉溪道人亲笔题写的,权威界定了函谷关在道教文化中的地位。今天我们的参观分为太初宫、函谷关两大部分,首先参观我们来参观第一部分—太初宫。各位游客,请看前面这座青灰色门楼,它叫朱雀门。上面雕有两只似凤非凤,似鹤非鹤的鸟雀,其为朱雀,它是中国道教四种护卫神之一,与青龙、白虎、玄武合称为四灵,它们来源于古人对自然崇拜中的星辰崇拜,本属于28座星宿,到了战国以后,逐渐根据其形状和方位的不同划分为四灵,分别镇守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我们常说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就是这个意思.朱雀迎门有开门吉祥之意,在此先预祝各位游客吉祥如意!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景区中最高一部分——鸡鸣台。鸡鸣台又叫田文台,田文就是战国时期四君子之一孟尝君。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秦昭襄王将齐国孟尝君招入秦国立他为相,后来听信手下谗言又要杀孟尝君,这时孟尝君的一个门客就用“狗盗”之术进入秦宫,偷得当初已献给襄王的千年宝贝白狐裘,贿送给襄王夫人,换得通关文书。当他们赶至函谷关之时天色已晚,按照关规,鸡鸣方能开关,这时另一个善于口技的门客站在鸡鸣台这个位置学鸡叫,骗得关门打开,逃出了函谷关。后人说:“鸡鸣函关逢凶化吉,狗盗秦宫遇难成祥”,这就是成语“鸡鸣狗盗”的来历了。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前面的函谷关,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从时间意义上说它是?天下第一关?。它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的得名,函谷关地势险峻,进可攻、退可守,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古代、近代战争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函关古道?车不双轨,马不并鞍?,?一夫当关,万夫莫克?,曾有?一泥丸可堵塞之?的说法。
函谷关有“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函谷关设关至今3000多年间,这里曾发生许多次战役。有不少大战,还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例如秦军败五国联军,吕布破关设鸿门宴,抗日战争期间我军据关大战日寇等战役均在此发生。因此也可以说这短短的15华里函谷关古道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战争史,也是研究世界战争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了,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我的讲解到此结束,紫气迎君来,祥云伴君归?,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各位带来更多知识和欢乐。现在请大家自由参观,拍照留念。希望大家注意把握时间,我们一个小时后,在景区门口准时登车,祝大家玩的愉快!
上一篇:最新布达拉宫导游词【精选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