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古城导游词(最新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聊城古城导游词(最新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聊城古城导游词【第一篇】
聊城地处鲁西平原,古运河畔,是座历史悠久的重镇,因位于古聊河西岸而得名。聊城古城池位置和布局状若凤凰,故素有“凤凰城”之称。它位于山东西部,古运河畔,明清时期为东昌府,现为聊城市委,市府所在地,是鲁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聊城始建于春秋,距今已有案2500多年,《史记》中“鲁仲连射书喻燕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聊城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曾为沿古运河九大商埠之一,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液,江北一都会”。明清之交,由于漕运兴盛带来了聊城文化事业的发展。
聊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今瓶梅》,《老残游记》中许多故事也都取材于这个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的游客。鸟瞰古城,环城湖水宛如一面明镜,把古城镶嵌在中央,中外专家誉聊城为“中国的威尼斯”,东方的“诺亚方舟”。
悠久的历史为聊城留下了众多的景观,光岳晓晴、巢父遗牧、崇武连墙、绿云春曙、古秋铺琼、圣泉携雨、仙阁云护、铁塔烟霏合称八大胜景。今存聊城古建筑光岳楼与山陕会馆均于1956年被山东省列为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聊城是湖、河、城融为一体独具特色的城市。驰名中外的京杭大运河象一条游龙越境而过。江北最大的人造湖东昌湖,犹如锦带环抱古城。光岳楼,冲汉凌空,气势雄伟为鲁西的一大奇观。山陕会馆构筑巧妙,富丽堂皇建于宋金之际的铁塔,俊崇浑朴为聊城古老的象征。藏书甲天下的海源阁古朴庄重藏书宏富,为清代著名的4大私人藏书楼之一。初建寻北宋末年的狮子楼,雕梁画栋因传说公在此斗杀西门庆而闻名海内外。造型独特的临清清真寺、雄伟壮观的舍利塔、坐座于东阿鱼山西麓的曹植墓、闻名遐尔的武松打虎处景阳岗无不凝聚着先人的智慧标志着历史的文明闪烁着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灿烂异彩。
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典籍荟萃,历史名人辈出。聊城又是一座水城,市区内有我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面积逾5平方公里。黄河、京杭大运河、徒骇河、周公河、引黄灌渠等多条河流穿境而过,且水系相通,形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被誉为“江北水城”。
“江北水城”是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她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运河畔。她碧波千顷,处处春水闹古城。她有着独特的风韵和迷人的魅力、灵气。烟波浩淼的东昌湖,曾有凤凰栖息,有胭脂对湖梳妆的倩影;气势恢宏的京杭大运河,象一条玉带穿城而过,令人不由得想起辉煌的往昔;宽阔的徒骇河,象一轮巨大的弯月,簇拥着南部的半个城区,谁说听不到大禹师徒的惊叹!古老的黄河,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它通过引水渠道,为城区编织出一条条水网,构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湖河一体、交互辉映、北国江南的独特水城风貌。“江北水城”因水而美,因人而丽,因名城名企而愈发卓越秀美。
欢迎您来聊城旅游,江北水城欢迎您!
聊城古城导游词【第二篇】
尊敬的各位来宾:
我们面前的这座高大宏伟的楼阁就是著名的光岳楼。
光岳楼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征。它建于明洪武七年(即公元1374年),距今已经有631年的历史了。光岳楼据于聊城古城的正中心,在当时建造这个楼阁的主要作用是:“严更漏,窥敌望远,报时报警”的军事作用。楼阁体现了宋元建筑到明清建筑的一种过渡,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在1988年的时候就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岳楼占地面积1236平方米,外观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过街式楼阁,有东、西、南、北四个拱门,四门相通,券上方砌门额,南曰“文明”,北曰“武定”,西曰“兴礼”,东曰“太平”。从建筑结构上说它与同时修建的西安的钟鼓楼相同,都是由墩台和主楼两部分组成,我们看到的用砖石砌成的高9米的(准确的说是米)就是墩台,主楼位于墩台之上,高度为24米,整个楼阁的通高和底边长都是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之极,寓意着它的高度是不可超越的。631年来,光岳楼一直是聊城古城区最高大最雄伟的建筑。
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等楼参观。
(登楼伊始)。
因为这个楼阁在当时建造它是军事作用,所以上下通道只有这一个,楼梯比较陡滑,大家在登楼的时候都注意脚下。
在敞轩内檐下我们可以看到一块木制的匾额“共登青云梯”,它是原书法协会主席启功先生所题。
(乾隆御碑前)。
在我们面前的这块石碑就是乾隆的御制诗章碑。乾隆皇帝曾经九过东昌(5次东巡,6次南巡,9次通过京杭大运河路过这里),六次登楼,在楼上即兴做诗13首,这块碑上就完整的镌刻了5首。碑面两首,碑阴两首,碑侧还有一首。
细心的可能已经发现,这块碑的中间有断接的痕迹,文革期间曾被拉倒毁坏过,史料记载,这里有两块乾隆的御制石碑,在文革后只恢复起一块,另一块已经对不起来了。
我们这块石碑有它独特的文物价值。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上,我们着重来看一下碑侧这首诗。首先我们看它的字体,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才华的皇帝,在他一生当中写诗就达到了一万多首,他在各个景点留下来的字也是相当的多,但乾隆皇帝在其他地方留下来的字多为行草或者是小楷字体,您看这首诗,它是行楷字体,这种字体是不多见的,所以比较珍贵,这是其一。第二点,这首诗是乾隆55年皇帝80高龄的时候最后一次登楼所题,乾隆皇帝80岁写的诗相当少,所以,这首诗就相当的有意义了,我们看他的字写的刚劲有力,圆润流畅,由此可见我们这位皇帝的书法功底是非常浑厚的。如果大家对书法感兴趣的话,一会可以仔细的揣摩一下。
现在大家随我这边请。
(一楼东门)。
在一楼东门的门楣之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块木制的匾额,这块匾非常的有意思,您看一下右手边第一个字,非常象我们现在所写的东西南北的“东”字,但是这块匾额是清朝时期所题,在清朝时期并没有“东”字的简写,“东”呢应该是第三个字,这个字就是我们东岳泰山的“泰”字,“泰岱东来做翠屏”,意思就是说:巍巍的泰山也不过是光岳楼东面一座翠绿的屏障。作者用非常夸张的手法,来形容这个楼阁是非常的高大和宏伟的,它的作者就是清朝著名的诗人施闰章。施闰章字尚白,号愚山,安徽宣城人,当时官居山东的学政,他有个学生非常给他露脸,就是《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施闰章就是蒲松龄的老师。施闰章在做山东学政期间曾经断过聊城一个非常有名案件——胭脂案,后被他的学生蒲松龄载入《聊斋志异》当中,就是我们的看到胭脂姑娘的故事(在我们湖心岛的望岳亭重檐就绘有胭脂姑娘的故事,故此岛也叫胭脂岛)。
(一楼室内,古城模型边)。
请大家到室内来。
在我们一楼的大厅,首先看到的就是我们聊城古城的模型图。它是根据清朝嘉庆年间《东昌府志》的《东昌府城图》制作的。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聊城古城的边界是非常的方正,边长是一公里,面积就是一平方公里。据于古城正中心的这个高大的楼阁就是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光岳楼。它是四条主干道的交叉路口,这四条主干道方向是非常的方正,呈十字形,其它大街小巷垂直交叉。从整体来看我们的古聊城就象是一个大的棋盘,跟古城西安有几分相似,都是棋盘式方格网状构架。
聊城自古便被誉为:“能陷不失的凤凰之城”,就是说在当时我们聊城的防御体系是非常的完备的,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聊城的防御体系。首先我们看到就是古城墙,您看在四个角各有一个望敌楼,每隔一处有一个角楼,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门外面的方块叫做“瓮城”,有个成语叫“瓮中捉鳖”指的就是我们的瓮城了。聊城的瓮城跟其它地方的瓮城有所不同,它的门都是扭头门,这在当时更增加了它的防御性。瓮城外高秃的部分为护城堤,中间的为吊桥,绕城一周的蓝色地带就是当时宽三丈,深两丈的护城河,防御体系是非常的完备。
这种规模便是明朝建立初年驻守在我们东昌卫的首御指挥佥使陈镛所建。聊城原为宋元所遗留的土城,陈镛认为这种土城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的军事需要了,为了跟元军残余部队作战,他便上书皇帝,由原来的苏绿国,也就是现在菲律宾国家运来了一批进贡的楠木来建造聊城古老的城墙,然后他又用建造城墙所剩余的木料和砖石,在城的正中心建造了这样一座具有军事作用的楼阁就是光岳楼,所以建楼之初被人们称为“余木楼”。又名鼓楼。
“巧夺天工”四个大字便是末代皇帝的弟弟溥杰1988年为庆贺光岳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题写的。这四个字发出了对光岳楼的惊叹!
神龛两侧可以看到一副红色楹联,上联是:“泰山东峙,黄河西临,月色涛声,凭栏把酒无限好。”下联是“层台射书(鲁仲连射书喻燕将),微乡(殷纣王时期,封其兄启于此,称微子国)明志,人杰地灵,登楼怀古有余馨。”上联写景,描绘了聊城的地理位置,下联写人,说聊城自古人杰地灵,而登上这座楼,就可以让我们想起古人创下的伟大业绩。这是一副人景合一的对联,是1933年聊城县县长孙桐峰所制,1992年10月由山东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蒋维松先生重新书写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楼阁的主要构件。这个楼阁全部都是卯榫搭扣的木制楼阁,在它的主框架结构中,没有用过一颗钉子。我现在手扶的这根两边有红色抱柱的木柱一共有32根,我们在屋里可以数到12根,另外有20根是砌于砖墙之内的。楼阁是框架结构的楼阁,墙倒楼不倒,砖墙只是起到了挡风避雨的作用,起主要支撑作用的就是这32根木柱,这种木柱我们现在叫金柱,因为它非常的高大,当地人也叫它通天柱,它的高度是米,从一楼一直通到三楼,它是一整根的木柱,中间没有断接的。这种木柱便是由原来的苏绿国也就是现在的菲律宾国家由海运经京杭大运河运到我们聊城来的,它是一批贡木,当时是用进贡的木料来建造聊城古老的城墙,可以看出,在当时聊城的军事地位是非常的重要的。
随着明王朝统治的巩固,此楼军事功用很快被遗忘,但光岳楼却以她雄伟高大而名扬天下。现在就请大家随我登楼参观。
因为楼阁是木制楼阁,为了防火,楼上没有电,楼梯是比较黑的,所以大家在登楼的时候都注意脚下。
(二楼,摄影展聊城俯瞰图前)。
刚才我们已经看了聊城的古城模型图,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副图片,它是20xx年10月所航拍的聊城的俯瞰图。从这副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聊城古城保留的非常完整,边界非常的方正,边长一公里,面积就是一平方公里。位于古城正中心的就是光岳楼,四条主干道方向是非常的方正,东、西、南、北四座关桥就是当时东、西、南、北四座吊桥的原址部位,绕城一周的蓝色地带就是当时的那条护城河,但是现在经过几百年的开凿,已经形成了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的东昌湖,它是北方最大的人工湖,和杭州的西湖相当,它的储水量是亿立方米,主要引用就是黄河水。从这副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我们聊城这种独特的城市格局:湖中有城,城中有湖,城湖河一体。一会我们便可以在四楼非常直观的看到这种景观。只是有一点比较遗憾,您看一下,这面是西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西面的湖面是最窄的,这一部分水面已经让房屋给挡住了,我们看不到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西关桥,它就是当时西吊桥的原址部位。
下面我们到乾隆行宫。
(乾隆行宫内)。
乾隆行宫是乾隆皇帝当年题诗和休息的地方。据《南巡盛典》记载,光岳楼为乾隆36行宫之一。
在行宫之内,我们可以看到墙壁之上有一副图,它就是《南巡盛典图.东昌段》,乾隆皇帝南巡之时带了随行的画师,画师用笔把沿途的景色描绘下来,集结成集后,有一部分便称为《南巡盛典图》,它就是其中的《东昌段》,再现了清朝时期聊城的部分景色.我们看一下,最高的楼阁掩藏不住的就是我们的光岳楼,往下是古老的城墙,再往下这条河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京杭大运河.这条河是元至元20xx年所开凿的会通河的一段.运河给聊城带来四百多年的繁荣史,特别是明永乐十三年,海禁,这条河就成了连通南北的唯一的一条水路通道,因此在当时聊城是非常的繁华,被誉为“漕挽之襟喉,天都之肘腋”,也有“江北一都会”的美誉。旁边的塔就是聊城最古老的建筑,建于北宋年间的铁塔,据今已经有一千所年的历史了。
在乾隆行宫之内我们再抬头往上看,由二楼我们就可以直接看到三、四楼的景致,这叫做“空井”,它是宋元的一种建筑风格。空井是用来通风、采光的,而在当时建造这个楼阁的时候,这个地方实际上是一个上料口。整座楼都是用木头构建,用料很大,别的地方运很困难,所以通过这个地方用绳子把木料拉运上去,然后进行上层的建筑。
再往上看,我们就可以看到四楼的屋顶,一个非常漂亮的屋顶。是用木头依次雕刻而出的一朵硕大的莲花,周围是荷花、菏叶和莲子来衬托。它的学名叫‘藻井“,也叫“莲花井”,古人把莲花雕刻在屋顶之上有自己很深的用意,楼阁是木制楼阁,最怕的就是火,当时古人已经有了防火的意识,但是他们没有措施,因此便把水中的吉祥物雕刻在屋顶之上,起一个警示的作用,提醒自己一定要防火。你看这朵莲花,它是倒置在屋顶之上的,莲都是生长在水中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屋顶便是水座的,“天水克地火”,古人巧妙的利用这种五行相克的原理,是希望这朵莲花可以镇住这个楼阁,给这个楼阁带来一片祥和。
现在我们到三楼参观。
走到这大家可以发现,我们的楼梯是越来越陡,越来越窄,因为当时是军事功用,这样易守难攻,便于防御。
(三楼上)。
三楼是一个结构暗层,光线非常暗。它是一个过渡层,在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刚才在一楼的时候我给大家讲过,我们这个楼阁是由32根高大的木柱起了主要的支撑作用,现在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32根木柱的顶端。(在梁枋下面)。这就是其中的一根,米的高度就此终结。在它的上端周围都是一些木头的梁枋,是用圈梁的形式把内外两漕圈起来,我们看到只是它最里面的一部分,外面还有一漕,中间有一定距离,在梁枋上方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笨重的类似龙头一样的构件,它叫做斗拱,这些斗拱都是承重构件,它首先把下边柱子上的压力进行层层的向上传递,然后把楼上的压力进行层层分解,这样上下两个方向的力达到了一个平衡。大斗拱外面檐壁之下还有200多个小斗拱,斗拱内外两部分是连在一起的,这内外两者之间又可以把内外的力层层的分解、传递,使内外两个力达到一个平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在建造这个楼阁的时候已经把力学研究的相当的透彻了。
好,现在我们到四楼参观。
(四楼上)。
四楼是我们这个楼阁的最顶层。四楼有四个嘹望口,这四个嘹望口就是当年明军嘹望敌情的地方。由这四个嘹望口我们就可以看到聊城古城的全景。
(站在南嘹望口)。
现在我们所站的位置就是南嘹望口,您看到的湖面就是当时的护城河,现在的东昌湖,桥就是南关桥,是在原南吊桥的原址部位上修建起来的。在前方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古建筑群,它就是清朝四大私人藏书楼阁之一的海源阁。海源阁是由当时江南河道总督聊城本地人——杨以增创建,它是江北最大的私人藏书楼,与江苏常熟翟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心源的“百百(bi)宋楼”并称为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1972年,毛泽东主席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内阁大臣田中角荣的《楚辞集注》就是出自于海源阁藏书的影印本。
(站在西嘹望口)。
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就是西嘹望口,西面的水域是最宽阔也是最漂亮的。前面的这座桥就是西关桥,也叫东昌大桥,还有个名字叫世纪拱桥。它是二十世纪末开始建造,二十一世纪初建成,有二十一个拱洞,象征跨入二十一世纪。这座桥是目前聊城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一座桥梁,全长322米。它的护栏非常考究,全部都是采用北京房山一级汉白玉,用浅浮雕的手法雕刻了266块《水浒》故事图案,如果我们漫步东昌大桥一个来回,就象是看完了一整部的《水浒传》。在西南方向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半球形的建筑,它就是我们新城的标志性建筑——水城明珠大剧场。水城明珠大剧场是根据澳大利亚悉尼歌舞剧院,由北京清华大学设计建造而成的,全国唯一一个具有开启闭合功能的歌舞剧院,它的高度也是33米,九丈九尺,和光岳楼一样高。里面一共有3636个新型座椅,它也是目前为止国内最大的室内单体剧场。
(站在北嘹望口)。
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是北嘹望口,北面的水域是比较窄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得到水。前面的桥就是北关桥,是在原北吊桥的原址部位上修建起来的。由北面我们可以看到聊城独特的城市格局,“湖中有城,城中有湖,城湖一体”,东昌湖以内的这些底矮的建筑就是古城区,湖以外的高楼大厦就是新城区。早在建国初期,为了保护聊城历史文化遗产,在制定第一个城市规划时,就确定了“保护旧城,开辟新区”的建筑原则,古城区内所有的建筑物的建筑高度都不能超过12米,也就是光岳楼一楼房檐的高度,因此,较完整的保留了聊城古城原有的风貌。
近处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绿色植被比较多的方正院落,这就是范筑先纪念馆。范筑先,山东馆陶南彦寺人,著名民族英雄,时(1936)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长。他积极拥护党的抗日主张,坚持抵制韩复榘南撤命令,并于1937年11月19日通电全国,誓死抗战到底。1938年11月14日,日军侵犯聊城,由于顽固分子破坏,范筑先等不及撤退,坚守城池15日,日军攻破城池,壮烈殉国。1987年,聊城地区行政公署和聊城市政府共同在此修建了范筑先将军殉国处纪念馆。中间黑色最大的石碑就是邓小平所题的“范筑先殉国处”,旁边有一个小的石碑,是1947年1月解放聊城时,八路军某政治机关为保护固有文化免于战争损坏,向入城部队发布的三项命令。其中第一条就是“向范筑先烈士墓地立正,敬礼”。第二条在海源阁,“保护中国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图书馆”,第三条就在我们的东面了,“妥为保护傅斯年在北关街的住宅。”
(站在东嘹望口)。
过了东关桥就是北关街了,傅斯年纪念馆在北关街的东首。
傅斯年,字孟真,他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曾做过北京大学代校长,中国台湾大学校长等职务。傅斯年的一生,做了许多深有影响的大事。他创办了历史语言研究所,主持了山东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和安阳殷墟的挖掘工作等。他是我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也是我们聊城的骄傲。
站在这,我再给大家讲一下光岳楼名字的由来。光岳楼初名为余木楼,它是建造城墙剩余的木料所建,又称“鼓楼”明成化20xx年,光岳楼大修后,东昌知府扬能,因其地处东昌,将其更名为“东昌楼”,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部考功员外郎李赞路过东昌,随东昌太守金天锡登临此楼。李赞对这个楼阁大为赞赏。他就是站在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面向东面,隐约中就看到了泰山,据说倒退四五十年以前,在雨过天晴的时候是确实可以看到泰山的。在古时候,泰山是人们心目中的神山,因此李赞在他的《题光岳楼诗序》中这样说道:“因叹斯楼,天下所无,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乃今百年矣尚寞落无名称,不亦屈乎?乃与天锡评,命之曰: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也。”意思就是说这个楼阁靠近东岳的泰山,是受泰山神光的庇佑,所以取名光岳,一直沿用至今。
如果说这个楼阁确实是有泰山神灵的保佑也好,或者是说是莲花井的警示作用也好,或者是聊城人们人为保护的好也好,这个楼阁631年来,大小火灾一次都没有发生过。631年了,它一直屹立于聊城古城正中心,见证着聊城的历史和沧桑,它是聊城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聊城历史文化的象征。
好了,我们光岳楼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一下,分钟后我们楼下集合。
聊城古城导游词【第三篇】
聊城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因位于古聊河西岸而得名,有“水城”的美誉。聊城市地处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
聊城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从事农业生产。可以追溯到距今约六七千年的8座龙山文化城,它们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可见,古济水西岸是当时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夏商周时期,聊城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商初大臣伊尹曾“躬耕于有莘之野”,辅佐商汤灭夏桀,世称贤相。周时有“二十四孝”之一的闵子骞。春秋时期,聊城为齐国西部重要城邑。有谋士计然。战国时期,聊城为诸侯争战之地。时有著名兵家孙膑、名士鲁仲连威名远播。
明清两代是聊城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乐九年(1411)间曾数次兴工开通会通河,纵贯中国南北的大运河为聊城的发展繁荣带来勃勃生机,临清、聊城成为沿运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廛市烟火之相望,不下十万户”、商贾云集、百业兴隆、帆樯如林、舳舻相接、车马络绎、货积如山。外籍商人会馆傍河而立,有崇楼高阁、殿宇名刹,清康熙帝4次来聊,乾隆帝9次驻跸聊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建立后,聊城人民继承优秀历史传统,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聊城古称东昌,历史悠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极为丰富。现有名胜古迹446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风景如画的东昌湖,面积达平方公里,聊城古城座落在湖中央,形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一体”的独特的古城格局和风貌,是著名的中国北方水城,被誉为“东方威尼斯”。全市主要旅游资源聊城山陕会馆,临清舍利塔、清真寺,东阿曹植墓,阳谷景阳冈等。
建于明代的光岳楼,气势恢弘,“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建于清初的山陕会馆,雕刻精细,布局严谨,是我国会馆建筑中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被誉为“东昌三宝”之一的宋代铁塔,古朴雄浑,苍劲挺拔,是我国现存为数极少的铁塔之一。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收藏之丰富“为海内之甲观”。在市区周围,还分布着武松斗西门庆的狮子楼、武松打虎的景阳冈、鱼山脚下的曹植墓,以及古阿井、迷魂阵、鳌头矶、舍利塔等一大批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
聊城是人杰地灵的地方,是著名学者傅斯年、季羡林、国画大师李苦禅、民族英雄张自忠和党的好干部孔繁森的故乡。
聊城古城导游词【第四篇】
聊城古称东昌府,居鲁西,毗泰岱,临黄河,是一座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共同孕育的城市。聊城因水而兴,水是聊城魂。中华母亲河――黄河在聊城境内蜿蜒百里;全市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之多。京杭大运河、徒骇河等多条河流穿城而过;在聊城40多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水域面积达到三分之一。
下面,请各位随我从明珠码头开始,泛舟水上,一起游览最核心也是最能体现水城特色的景区――东昌湖与古运河,亲身感受江北水城之秀美,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之幽邃。
朋友们:我们乘坐的船已经缓缓启动了,首先我们游览的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水域总面积平方公里的东昌湖,烟波浩淼,环抱古城,河湖相连,来自聊城xxx旅行社城湖相依,形成了聊城“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独特城市格局。这在全国独一无二,被清华大学作为典型案例收录在土木工程系教材中。
聊城又称凤凰城,在船的右前方,湖南岸有一个金凤雕塑,就是为了纪念一个凄美的传说而建。从前,聊城一带曾是一望无际的梧桐林,生活着一对恩爱的凤凰,统领着百鸟、护佑着百姓。东海一条黑龙欲将此地霸为己有,和凤凰打斗三天三夜。公凤凰战死,母凤凰因腹中有蛋,暂时离去。从此,黑龙在此安家,这里变成了一片汪洋,人们叫它东州湖。有一年,地方官见这里湖波荡漾,林茂花繁,决定在湖中建城。
夜里一只凤凰托梦给他:“要建城,自有王东、王昌二人助你。”原来,母凤凰自离开之后,因过度悲伤,虽生下两蛋,却未能孵化。后与一个叫王成的人结为夫妻,生下王东、王昌兄弟。来自聊城xxx旅行社母凤凰让二子帮助修城,目的就是寻机向黑龙报仇。动工那天,一只凤凰引领着百只装满桩木、石块的大船驶向料场。湖中城建好之后,人们为了纪念凤凰运料的功绩,就起名为凤凰城。
话说王东、王昌修城之际,正是黑龙探亲之时。这日黑龙返回,见湖中城起,十分恼怒,立即兴风作浪,意欲毁城。王氏兄弟跳入水中与黑龙搏斗,母凤凰叼下身上两根羽毛,化作利剑,刺向黑龙。黑龙不敢恋战,逃往东海。谁料黑龙逃走时扒出的水道冒出滚滚激流,使水面不断升高。凤凰见状,在空中喊道:“孩子,此水通海,难以堵挡,为了百姓,你们只好献身了。”二王兄弟听后,先后钻入水下,用身子堵在了水道口上。后来,人们为感谢二王兄弟,就取其名字,将凤凰城改称东昌城了。
各位朋友,前面船即将通过的桥,名叫六知桥。明朝中期,东昌府有位礼贤下士、爱民如子、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知府,姓蔡,名兴同。有一年发大水,河堤决口,平地划船。皇帝拨下善款,命蔡知府与河院一起抗灾防洪。后因治河有功,皇帝把抗灾剩下的银两开恩赏赐下来。河院想私分钱款,就在自己的行署备好酒菜,请知府过来议事。酒过三巡,河院提起分钱之事,对蔡知府说:“这钱我们二人分了,也无人知晓。”蔡知府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水知、河知,何来无人知晓?!此钱取之于民,理应用之于民!”回府后蔡知府即让师爷盘点账目,开列明细,邀地方士绅公议,将抗灾剩余的3万6千多两银子修建了南关和北关两座桥。后人感恩蔡知府义举,将南关桥改称“六知桥”。
[船过南关桥后]过了六知桥,我们就来到了东昌湖的东南水域。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几个小岛,是老百姓俗称的演武场。水浒传中没羽箭张清调任东昌府之初,曾梦见自己在过吊桥迎敌时马失前蹄,跌入护城河中。张清不习水性,眼看有生命之忧,这时一仙女从天而降,抛下一根红绳,将其拖到城东南的小岛之上,并教他训练水兵之法,留下偈语:湖上练兵,遇江而止。后来卢俊义率水浒诸英雄攻打东昌,被张清连伤一十五员大将。幸亏宋江用计俘获了张清,并劝其归顺水泊梁山。此时,来自聊城xxx旅行社张清才知仙女之意。后来因为水冲,小岛越来越小,清朝以后,就无人在此练兵了。如今,这里草密水清,天气好的时候,湖里的乌龟就爬上来晒太阳。
在南城墙里,有一个不大的水面,多年来无论天气多么干旱、无论用什么器械取水,从未干涸过,这就是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龙潭。当初大禹治水来到聊城,命人在南部开挖了徒骇河,在北部开挖了马颊河后,洪水很快下降了许多,却一直无法排完。夜里,大禹趟水查看,来到徒骇河北岸时,见到一股暗流,顺暗流走出五六里路,发现了一股打着漩涡向上涌的水花。大禹拎起泥沙袋抛将下去。“呼啦”一声,水下飞起一条蛟龙,张牙舞爪扑向大禹。双方斗至天亮,蛟龙向东飞去。
大禹将此事告诉了舜帝,舜帝赐其刻有镇蛟图的方石一块,告诉说那条蛟龙原是被赶出家门的东海龙王之子。夜里子时,按照舜帝的嘱咐,大禹把方石投到漩涡处,只听几声闷雷过后,水花随即落下。第二天,聊城一带洪水退下,大禹投石处却依然是一片深不见底的水面,人们称作镇蛟潭或龙潭。
聊城水多,桥也多。聊城的桥不但形态名异,而且都有着或传奇、或动人的故事。前面这座连通东昌湖与古运河的桥,叫惊龙桥。乾隆皇帝曾九次南巡,七次留宿聊城。有一次南巡回程,艄公因贪看沿途风景一时走神,待船行至龙湾桥头,急忙转舵,龙船的颠簸使得正在与人下棋的乾隆皇帝离身前倾,差点跪倒。乾隆大怒,急问何事?随从忙跪奏道:“皇上贵为真龙天子,何事不知?来自聊城xxx旅行社不过是因下棋入迷,一时淡忘而已。
不过,东昌府这个地方,历来就不平凡。当年圣祖爷在此闹龙街就遇到过活神仙。刚才,您跪天、跪地、跪师亲,说明此地天有灵、地有德、水有韵、河有情。岸上就是龙湾,何不上岸,将息几日。”乾隆听罢称是,住进了光岳楼行宫。这后面还有一段故事,暂且卖个关子,过会再说。因为乾隆在龙湾桥受到惊吓,后人就称之为“惊龙桥”了。
聊城古城导游词【第五篇】
渊源流长的历史,给古城留下了瑰玮灿烂、风格独特的文化名胜古迹,素以“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而著称。
“三山不见”指的是历史上正定曾用过的中山、恒山、常山的名字,但正定却没有山。
“九桥不流”说的是隆兴寺前面的三座桥、古府和县文庙大殿前面各有的三座孔桥,但都是旱桥。
“二十四座金牌坊”是过去正定拥有大大小小二十四座金牌坊,例如像较大的许家牌坊、梁家牌坊、常山古郡、圣德通天、德配天地、木铎万事等。
但是由于历史王朝的变迁,风雨吹打,不少珍贵的文物被毁坏了。但从现有的国家保护文物4处、省级保护文物7处、县级保护文物10余处,来看正定乃然不失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古城正定于1990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正定的旅游具有“亦新亦古”、“亦雅亦俗”等特点。在名胜古迹中,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的隆兴寺是宋代开国皇帝赵光胤亲自敕封扩建的,气势雄伟保存完好,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著名的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誉为“京外鸣刹之首”。寺中的“倒坐观音”被鲁迅先生称为“东方美神”。“转轮藏”被物理学家称为牛顿定律运作的典范,还有中国最古最大的藏经橱。
隋龙藏寺碑是中国国内著名古碑刻之一,曾被康有为推崇为“隋碑第一”,还有高22米的大佛是我国现存最早最高的铜铸立佛。以及平面十字形的“摩尼殿”运用典型的宋代营造手法建筑。正定周边还有四座名塔,广惠寺的华塔是金钢塔与花塔的巧妙结合。天宁寺的凌霄塔是我国木制阁塔之首。开元寺的唐代钟楼与古塔相对应的营造手法,体现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聪明与智慧的结晶。临济寺的澄灵塔是佛教临济宗创始人义玄法师的衣钵塔,已经成为中日友好的见证和纽带。
新建的景观,主要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坐落在正定城内的荣国府是完全按照曹雪芹的名著《红楼梦》中的描述,并严格遵照中国《大清会典》设计、修建的,是我国第一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群,也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古建筑外景拍摄基地。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大部分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荣国府西郊门的清代一条街“宁荣街”全长200多米。电视剧《红楼梦》中的重场戏“元妃省亲”“秦可卿出殡”等都是在此街上拍摄的。这条街已经成为文化古玩交易市场。
聊城古城导游词【第六篇】
尊敬的各位游客:
聊城山陕会馆在城区的南部,运河西岸,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是山西、陕西的商人为“祀神明而联桑梓”集资兴建的,从开始到建成共历时66年,耗银万多两。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整个建筑包括山门、过楼、戏楼、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关帝大殿、春秋阁等部分,共有亭台楼阁160多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国现存的会馆中,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面积不算很大,但是其精妙绝伦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却是国内罕见。
会馆按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的基本格局排列各组建筑,强调中轴线两侧均衡对称,突出中轴线上建筑,通过屋顶的形式、面阔进深的大小、艺术构件雕刻的繁简等来区分建筑的主次级别。沿中轴线由东到西依次为山门、戏楼、钟鼓楼、南北看楼、碑亭、中献殿、关帝殿、春秋阁。从山门到春秋阁三个院落逐渐增高,错落有致,各单体建筑互相连接,布局紧凑。
聊城山陕会馆建成后,历史上先后进行过8次扩建和维修。据现存16通碑碣记载,其中第4次维修从嘉庆八年(1803)到嘉庆十四年(1809),历时7载,用银两。第5次维修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用银两。维修所用木材多来自陕西终南山,工匠多来自山西汾阳府,建筑风格尽量体现其地方特色。其建成后百余年间,每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演戏以娱神。
聊城山陕会馆是历史上聊城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见证。它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融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体。整个建筑布局紧凑,错落有致,连接得体,装饰华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它的石雕、木雕、砖雕和绘画工艺更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品,对于研究中国的古代建筑史、商贸史、戏剧史、运河文化史、书法、绘画、雕刻艺术史以及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产生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
会馆,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始设于明代前期,迄今所知最早的会馆是建于永乐年间的北京芜湖会馆。嘉靖、万历时期,会馆趋于兴盛,清代中期最多,会馆几乎遍及通都大邑,府、州、县城甚至某些乡镇也有设置。明清时期聊城商贾云集,东关运河沿岸有山陕、江西、苏州、赣江、武林等八大会馆,其中山陕会馆是唯一保存至今的会馆建筑。
文档为doc格式。
聊城古城导游词【第七篇】
大家好!我是建水旅行社的导游,我姓郑,大家可以叫我郑导游,今天就由我陪伴大家去一个古香古色的小城——建水去游一游吧!
现在请大家按顺序上车,坐好,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我们即将达到县城以西的张家花园。它建于清代末年,占地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在建水民居中称第二位。时间过得真快,张家花园已经到了,请大家细细观赏,特别是雕梁画栋·名人书画,还有许多扇花格门窗,都很有特色。你们自由观赏吧!请在一小时后在这里集合。
接下来,我们要去游览十七孔桥。它是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已列入中国造桥史册。桥身用巨石砌成,全长米,宽3米,现在大家随我一起登上楼去看一看那些工艺精湛的鸟兽和古老的游龙神像。
建水的名胜古迹还有很多呢!下面让我们去城内的东门楼去看看吧!它位于县城中心,是建水城的标志。它建于1389年,至今已有六百多余年的历史了,听说比天安门还要早建。所以又有“小天安门”的名称。朝阳楼正面悬挂着“雄镇东南”的巨匾。我们走进朝阳楼的“迎晖门”,它那高大的城门足以让两辆汽车并行。我们沿着石阶登上城楼:请各位不要随便攀爬,小心跌倒。城楼由48根大柱子和无数根粗大的木头搭建而成。城楼上木雕平门,雕刻精巧,栩栩如生,华贵无比。
建水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还是请大家慢慢游赏吧!
聊城古城导游词【第八篇】
聊城市地处北纬35°47’-37°02’和东经115°16’-116°32’之间,位于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总面积为8590平方公里,全市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坡降约1/7500,海拔高度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季风气候特征,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聊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聊城地处中原腹地、山东省西部,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中、华北三大区域交界处。黄河与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聊城是京九铁路与胶济铁路、胶济邯铁路、济郑高铁在山东省内的交汇点,横跨冀鲁豫三省的最大交通物流枢纽。聊城不仅可以辐射和带动鲁西经济发展,而且是与晋、豫、冀等省份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东部沿海的便利港口,还可利用中西部省份的丰富资源,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内陆口岸和辐射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东部的核心城市。
聊城古城导游词【第九篇】
聊城市地处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代表中国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和代表农业文明的黄河在此交汇,贯穿中国南北的京九铁路和连接祖国东西的胶济邯铁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黄金大十字”。聊城不仅起着辐射和带动鲁西经济发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与山西、河北等内陆省份进行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东部沿海的先进技术,还可利用东部省份的丰富资源,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内陆口岸和辐射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
聊城市位于北纬35o47'~37o02'和东经115o16'~116o32‘之间,南北直距138公里,东西直距114公里。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40人。其中,少数民族38个,约有万人。市境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耕地面积553183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亩。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半干燥大陆性气候。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时数在2463~2741小时之间,无霜期200天左右。聊城市辖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东昌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省辖市临清市,下辖126个乡、镇、办事处,6516个村委会。2001年末,全市企业单位1219个,事业单位1481个,机关单位1010个,全部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325020人。
聊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从事农业生产。市境发现了距今约六七千年的8座龙山文化城,它们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可见,古济水西岸是当时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夏商周时期,聊城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春秋时期,聊城为齐国西部重要城邑;战国时期,聊城为诸侯争战之地;秦汉时期,经济文化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铜、铁、铝是主要生产工具,利用水井解决饮水和灌溉问题,豪富之家乘车马出行,铜镜、熏炉成为必需品,能制作工艺水平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培养了不少名士武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自然灾害较多,其间局部统一的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事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隋大业4年(公元608年),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当时临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唐代是市境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时期,尤其是教育事业发达,造就了许多名人;明清两代是聊城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乐九年(1411)间曾数次兴工开复会通河,纵贯中国南北的大运河为聊城的发展繁荣带来勃勃生机,临清、聊城(今之东昌府区)成为沿运九大商埠之一。
聊城“廛市烟火之相望,不下十万户”、商贾云集、百业兴隆、帆樯如林、舳舻相接、车马络绎、货积如山。外籍商人会馆傍河而立,有崇楼高阁、殿宇名刹,清康熙帝4次来聊,乾隆帝9次驻跸聊城。市境商贸昌盛,农业、纺织业、印刷业、笔业、工艺品生产业、砖窑业、食品业、造船业、漕运业发达。民国建立之前,市境有同盟会会员秘密组织民众进行革新。民国时期,聊城是鲁西政治、文化、中心。民国初,有棉业研究所、讲习所、实验厂,修建了公路,成立了汽车运输公司、电灯公司、银行、织布厂、医院、官立中学堂、师范学校等。民国中后期,由于军阀混战、日军入侵,农工商各业遭受极大破坏。
1937年“七七事变”后,聊城成为抗日的前沿。抗日武装6万余人,与日军作战80余次,保卫收复了大片国土,聊城人民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解放战争时期,聊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方基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强渡黄河之际,市境有万人参军入伍;在淮海战役、渡江南下作战中,境内民众组织运输队、担架队全力支援解放军作战,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聊城人民继承优秀历史传统,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聊城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旅游业成为新兴产业。聊城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蔬菜、果品、畜禽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中高蛋白小麦、鸭梨、圆铃大枣、香瓜、小尾寒羊、鲁西黄牛等名优稀特产品驰名中外,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食用菌栽培面积居全国首位,久负盛名的冠县鸭梨种植面积达60万亩,为全国之最,肉牛年出栏100多万头,肉鸡年出栏500多万只。水利资源充足,境内有徒骇河、马颊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加之位于黄河位山灌区上游,水利条件十分优越。市境可利用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总量为亿立方米,过境黄河水资源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亿立方米。煤、石油、天然气、石灰石、石膏、铁等地下矿藏丰富。地热资源尚待开发。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粮食作物品种500多个,经济作物品种107个,蔬菜品种600多个,药材品种61个,林木果树品种225个,花卉品种146个,饲养动物品种95个。
聊城是山东省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京九铁路、邯济铁路、济馆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聊城铁路编组站是京九线上的4大编组站之一。从聊城出发,1小时到达济南空港,4小时到达青岛海港,4个半小时即可到达北京。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网络立体化的现代化电信网络。聊城还开通了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通讯网络。“聊城信息港”是中国公众多媒体信息网的一部分,它与国外信息网相连,实现了与世界资源共享。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名胜古迹2700多处,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景观有470多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保护单位15处,特别是聊城城区独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聊城经济发展迅速、百业俱兴。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312元。工农业总产值亿元。实有耕地面积553183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粮食产量万吨,棉花产量万吨,油料产量万吨,水果产量万吨,蔬菜产量万吨,肉类总产量万吨,禽蛋产量万吨,大生畜年末存栏万头,水产品产量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353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92元。全部工业总产值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全市工业企业1301个,大中型工业企业102个(国有工业企业53个),小型企业260个。
国有工业企业87个、总产值965123万元,集体工业企业57个、总产值299471万元,股份合作工业企业12个、总产值114154万元,股份制工业企业84个、总产值1026504万元。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16个、总产值130033万元,中央工业企业1个、总产值9577万元,省属工业企业2个、总产值52438万元。出口总额1262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进口总额4527万美元、比上年减少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比上年增长%;实际利用外资额36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公路客运量1779万人,公路货运量881万吨,电信业务总量126862万元,邮政业务总量15218万元。
聊城交通便利,通讯快捷,科学教育蓬勃发展,文学艺术异彩纷呈;城市环境整洁清新,是山东省卫生城市;接待条件日渐完善,拥有一批高档宾馆、酒店;陆路口岸、海关、商检等涉外机构健全。随着以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市区集中供暖、供气、以及东昌湖和古运河、徒骇河等工程项目的相继建成,聊城的城市建设已经有了质的飞跃。随着4×60万千瓦山东中华聊城发电厂一期工程的完工,全部投产后,聊城将成为中国东部地区最大的能源基地之一。“江北水城”将以她独特的风韵,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
聊城古城导游词【第十篇】
聊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从事农业生产。市境发现了距今约六、七千年的100座龙山文化城,它们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可见,古济水西岸是当时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夏商周时期,聊城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春秋时期,聊城为齐国西部重要城邑;战国时期,聊城为诸侯争战之地;秦汉时期,经济文化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铜、铁、铝是主要生产工具,利用水井解决饮水和灌溉问题,豪富之家乘车马出行,铜镜、熏炉成为必需品,能制作工艺水平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培养了不少名士武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自然灾害较多,其间局部统一的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事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隋大业4年(608年),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当时临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唐代是市境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时期,尤其是教育事业发达,造就了许多名人;明清两代是聊城历史上的辉煌时期,明朝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东阿文定公于慎行于万历七年所写的《东昌府城重修碑》,有“万货辐辏,江北一都会”、“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等名句,至今被竟相传引。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乐九年(1415)间曾数次兴工开复会通河,纵贯中国南北的大运河为聊城的发展繁荣带来勃勃生机,临清、聊城(今之东昌府区)成为沿运九大商埠之一。
聊城“廛市烟火之相望,不下十万户”、商贾云集、百业兴隆、帆樯如林、舳舻相接、车马络绎、货积如山。外籍商人会馆傍河而立,有崇楼高阁、殿宇名刹,清康熙帝4次来聊,乾隆帝9次驻跸聊城。市境商贸昌盛,农业、纺织业、印刷业、笔业、工艺品生产业、砖窑业、食品业、造船业、漕运业发达。民国建立之前,市境有同盟会会员秘密组织民众进行革新。民国时期,聊城是鲁西政治、文化、中心。民国初,有棉业研究所、讲习所、实验厂,修建了公路,成立了汽车运输公司、电灯公司、银行、织布厂、医院、官立中学堂、师范学校等。民国中后期,由于军阀混战、日军入侵,农工商各业遭受极大破坏。
1937年“七七事变”后,聊城成为抗日的前沿。抗日武装6万余人,与日军作战80余次,保卫收复了大片国土,聊城人民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解放战争时期,聊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方基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强渡黄河之际,市境有万人参军入伍;在淮海战役、渡江南下作战中,境内民众组织运输队、担架队全力支援解放军作战,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聊城人民继承优秀历史传统,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聊城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旅游业成为新兴产业。聊城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蔬菜、果品、畜禽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中高蛋白小麦、鸭梨、圆铃大枣、香瓜、小尾寒羊、鲁西黄牛等名优稀特产品驰名中外,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食用菌栽培面积居全国首位,久负盛名的冠县鸭梨种植面积达60万亩,为全国之最,肉牛年出栏100多万头,肉鸡年出栏500多万只。水利资源充足,境内有徒骇河、马颊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加之位于黄河位山灌区上游,水利条件十分优越。
市境可利用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总量为亿立方米,过境黄河水资源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亿立方米。煤、石油、天然气、石灰石、石膏、铁等地下矿藏丰富。地热资源尚待开发。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粮食作物品种500多个,经济作物品种107个,蔬菜品种600多个,药材品种61个,林木果树品种225个,花卉品种146个,饲养动物品种95个。聊城是山东省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京九铁路、邯济铁路、济馆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聊城铁路编组站是京九线上的4大编组站之一。从聊城出发,1小时到达济南空港,4小时到达青岛海港,小时即可到达北京。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网络立体化的现代化电信网络。聊城还开通了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通讯网络。“聊城信息港”是中国公众多媒体信息网的一部分,它与国外信息网相连,实现了与世界资源共享。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名胜古迹2700多处,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景观有470多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保护单位15处,特别是聊城城区独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凭借“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全新城市定位和不懈地努力,一个新兴的旅游休闲目的地——聊城,也大踏步走在了休闲城市建设的前沿。“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第三届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论坛揭晓了“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评选结果,聊城两次次榜上有名。
下一篇:天坛导游词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