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30—33题。(12分)
萱儿
文╱陈德鸿
萱儿出了家门,穿过堆满粪堆和柴垛的窄巷,不知不觉走到了村边的那条小河旁。淡淡的夜色中,水声淙淙铮铮,一轮圆月映在清清浅浅的水中,碎了,像撒了一河的星星。萱儿轻巧地踏上了水中的石头。即便再漆黑的夜,她也会准确无误踏着每块石头过河,鞋底一星水都不沾。
萱儿过了小河,走上岸,眼睛一下亮了,学校旁的那间房子里竟然亮着灯。她紧走了几步,突然又停了下来。她知道,学校并到乡里不久,支教的孙老师就回了城。在学校边住着的,已是一户人家。萱儿怔怔地看了一会儿那间亮灯的房间,跺了下脚,怏怏地回到河边,找了块石头坐下来,眼里有泪涌了出来。
萱儿是在河边认识孙老师的。那天,她到河边洗衣服,孙老师也到河边洗衣服。两个人谁也不说话。萱儿偶尔偷瞄一眼有些笨拙的孙老师,终于忍不住说,挺大个人,咋连衣服也洗不好。
孙老师抬起头,羞得脸通红,我,我从没在河里洗过衣服。
怪不得。萱儿说,你这声音怪好听的,是城里到我们这里教书的先生吧。
孙老师说,我是来支教的老师。
萱儿说,为啥到我们这儿受苦?
谈不上苦不苦,习惯了就好了,孙老师说完,看了看萱儿,问,你现在上初中了吧?
萱儿笑了,用手撩了撩头发说,啥中也没有,我压根就没上过学。
这?孙老师愣了一下,你怎么能不上学呢?
我们这里的女孩都这样。萱儿撇撇嘴说,再说了,我七岁时就开始帮娘带弟弟,带完了大的带小的,一晃就十四五了,哪有功夫念书。
孙老师叹了口气,半天才说,不管咋样,也得念书呀!没有知识,人的目光就看不远,也会变得愚昧。萱儿似懂未懂地听着,心里一片茫然。
回到家,她悄悄问秋生,你读的书本里都说些啥,有意思没?
当然有意思了。秋生说,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故事,还有不少咱们不懂的知识。
萱儿说,啥知识不知识的,咱们这儿许多人都不识字,日子不也过得好好的。
那可不一样。秋生说,支教的孙老师说了,同样过日子,有知识的人过得质量好。
啥叫质量?萱儿问。
反正就是好的意思呗。秋生挠挠头说。
过了些日子,萱儿又到河边洗衣服,快洗完时,孙老师也来了。孙老师说,前几天,咱们乡里有几个去城里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他们签合同时让人骗了,白干了一年活。
萱儿点点头,我听说了,他们要是不出去就好了。
总在这大山里呆着,心也会呆小的,孙老师说,他们之所以被人骗,主要就是吃了不读书没知识的亏。孙老师又说,一个字,甚至一句话,一个标点,都可能有好几个意思,就比如你这个萱字,你知道是啥意思吗?
萱儿说,萱就是一种草,花儿挺好吃,我爹就给我起了这个名。
孙老师点点头说,萱是一种草不假,能吃也能治病,还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忘忧草……萱儿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正洗的一件衣服,直到漂走了才想起来,急忙去捞。临走时,萱儿支吾着问,我现在认字还晚不晚?
不晚不晚。孙老师说完,跑回学校旁的宿舍,拿回一册薄薄的《看图识字》递给萱儿说,不会的地方可以找我。
萱儿只找过孙老师一次,除了偶尔问一下秋生,更多时间,她会自己偷偷翻看那册《看图识字》。几年下来,萱儿不仅学会了拼音,还学会了查字典。可即使这样,她每天也只能种地、打柴、放羊、洗衣、做饭……
夜,很深了。
萱儿回身看了看学校旁边的那间屋子,屋里的灯光不知什么时候熄灭了。她捏了捏兜里那本薄薄的《看图识字》,觉得心里一下子空了。她想,以后自己有了孩子,一定要供他上学,上小学、上初中、上大学……她要把兜里这本薄薄的小书,一直揣到桦树沟。
小河淙淙铮铮,无忧无虑地流着。萱儿抬脚往一块石头上踏去,却踩空了,身子摇晃了一下,踩到了水里,惊散了满河的星星。
萱儿明天出嫁,嫁到离家三十里远的桦树沟去。
(选自《小小说月刊·下半月》2017年09期)
30.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说叙述了萱儿与孙老师的认识,在孙老师的引导下开始识字,以及几年来的生活情况。
B.小说在叙述过程中,设置了悬念(如萱儿看到房间灯光为什么会流泪),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故事情节曲折跌宕。
C.小说中的“萱儿支吾问孙老师,现在识字晚不晚”,表现了萱儿听了孙老师的讲解而产生想识字的愿望,几经犹豫终于下决心问出口的复杂心理过程。
D.小说中萱儿踩空了石头,踩到水里这一细节,表明天太黑,萱儿没看清路。
31.第①段画线句子写月夜小河的景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萱儿的个性特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結合选文内容,谈谈你阅读后的感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