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一首有力的诗,不论它是单纯的或复杂的,其本身的结构总是引入空间和时间两个向量。时间和空间在诗中往往相呼应、相参与、相碰撞、相转换,使诗的内部运动和外表宁静之间产生着张力。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希腊当代诗人埃列蒂斯在《断章》里有两句诗:
时间是飞鸟掠过的影子
它的形象中圆睁着我的双眼
岁月似流,化成双眼圆睁。这幅叠加的画面,对时间提出空间形象(双眼),又对空间提出时间形象(影子),并在一个感觉的想象里互相替代和转换,从而创造了意象——对时间流逝的无穷叹息。
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其实也不是纯时间性的。如同一辆在高速公路上疾驰的汽车,它给我们造成的经验是在空间里运动一样,光阴荏苒不过是抽象的时间,它是在事物的位移亦即空间运动中体现出来。而在空间居据的任何一件不动的物体,实际上也不是不具备动的力量,只是意味着各种力量所达到的暂时平衡;一旦被看作平衡的失去,例如同一座电子时钟,且不说它挂在墙壁上 “静止不动”本身要随着地球的自转而移动,假若登山队员把它从地面移至珠穆朗玛峰顶,时钟每秒也要由相对效应而走快一万亿分之一秒,显示出变化的时间因素。
按照一般的见解,不妨把空间居据的东西称为“事物”,把时间状态上发生变化的称为“事件”。“事物”是能量的聚集,力的式样;“事件”是衡量变化的尺子,速度的象征。我们可以称火车为一件“事物”,而称一辆火车的到来为一个“事件”;称一件“静止”的雕塑为“事物”,而一场音乐舞蹈的演出为“事件”;在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鸣”和“上”的过程可称作“事件”,而“黄鹂”“白鹭”“翠柳”和“青天”又称之为“事物”。不过,相对于有序的动的“事件”来说,上列的“事物”,作为我们的视觉对象,往往也因位移而成为另一个“运动的事件”,也就是另一方式的时间推移。
(选自杨匡汉《缪斯的空间》)
15. 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时间和空间在诗中往往相呼应、相参与、相碰撞、相转换,由此产生了诗的内部运动和外表宁静之间的张力。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不是纯时间性的,因为时间的流逝往往通过事物的位移亦即空间运动体现出来。
C. 文中所引希腊诗人埃列蒂斯《断章》里的两句诗构成了一幅“飞鸟的影子”和“圆睁的双眼”叠加的画面。
D. 一般把空间居据的东西称为“事物”,把时间状态上发生变化的称之为“事件”。“事物”是静止的,而“事件”是运动的。
16. 依据选文观点,下列诗句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所体现的时空关系不同的一项是( )
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