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书(汇总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汇总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第一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它是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确立职业发展方向,科学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的重要工具。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受社会、学校和大学生的广泛关注与重视。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谈一下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历程

在1916年我国就开始了职业生涯教育,但是由于复杂的世界形势和我国当时的社会背景,职业生涯教育一直没有发展下来。20世纪80年代,国外的新教育思想和理念进入中国,随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在我国的教育领域落地生根。但是一直到2007年教育部才要求把“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并对高校的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重点进行系统的规划,至此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正式在高校得到了开展。而国外的职业生涯教育则是一种常规化的教育,每一个大学生在入学之前都必须做一整套职业规划书,甚至在一些国家的小学就开始注意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目前,职业生涯教育在国外已经建立了系统的教育理论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2.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从事的与职业相关的所有行为和活动,是与工作相P的态度、愿望、价值观等在职业中所反应的心理状态。职业生涯规划不同于大学的学习规划,大学的学习规划仅仅是针对大学阶段的规划与设计,而职业生涯规划是贯穿着一个人一生的设计,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职业生涯规划是外部环境、自身特点、社会环境、政治经济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会造成职业发展的不断变化和变迁。而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指组织或个人把客观组织的外部因素和个人的兴趣和价值观等内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把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全面结合起来,全面分析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了解市场需求,分析各专业的走向,然后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制定一个保证职业发展目标基本实现的措施,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及时调整,全面的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使自身的职业发展顺利进行,并获得最大的成功。

3.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大学生要想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取得成绩,必须要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在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提高认识自我和分析外部环境的能力

高职大学生要善于对自身的能力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能够进行正确的分析以及定位,认识自我并了解自我。性格在职业的选择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不同的职业对性格要求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的性格是不可能相同的,但是我们要根据大学生自身职业理想的特点进行适时的开展有倾向性的培养,发展与职业理想相适应的职业性格。外部环境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高职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充分分析所处的环境特点,环境在未来几年内的发展变化情况和环境当中对自己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等。外部环境的分析要切实注意组织环境的分析,也就是要注意所在单位的发展战略,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需求方向和自己晋升的空间等等,还有政治环境对职业发展的问题,这些弄清楚后,有利于大学生更好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

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高职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之时要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个人的兴趣爱好,所以很有必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首先,大学生要具备合理的知识体系。知识的不断积累有助于大学生的成才,这往往也是衡量大学生成才的重要的标准之一。高职大学生不仅要具有相当数量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形成充分合理的知识体系。在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大学生要根据社会发展和职业本身的需求,将现有的知识进行重新的建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最大限度发挥知识的整体作用。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时候,除了要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要对将来从事岗位的相关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加强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将来发展指导性纲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对个人的不断剖析。通过分析自己,来正确的了解和评估自己,估计自身的能力,并科学看待自身的智慧,还要对自己的性格进行正确的确认,找出自己的兴趣,明确自身优势,衡量优势与劣势。通过这种方式来不断的开发自己和发展自己,使自己的潜能得到不断发挥。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大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确定自己职业生涯的路线图。在确定自己职业生涯的路线后,要善于通过合理科学的方法,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善于把握机遇,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第二篇】

工作几年了,虽然有想过教师职业规划,有过打算,却从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地给自己的职业好好的规划一下,我认为有必要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使自己在进行教育事业时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来前进和发展。因此认真地规划了一下自己的未来。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师德修养

一名好的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我要以教师为楷模,以身边的师德标兵为榜样,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真正履行母校的教学宗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也就是说,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因此,我给自己制定了教师职业规划,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成为一名业务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看齐。

1、多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

抓紧课余时间认真学习,并且要做好笔记,写好批注,争取每读完一本书或1篇文章就完成1篇读后感。将读书放在位,是因为这些书籍将填补我在理论方面的缺陷,必将对我一生的教育事业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创新课堂教学,用事实证明自己

(1)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利用好网络资源,结合实际,融入课堂;多向老教师、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用心灵去教育学生,用情感去感动学生。教育学生不能只用规范和惩罚,我主张的是情感教育。经常给他们讲道理,分析问题的原因,教他们用道德来衡量事情的对错。不管是技能学习上还是品德上,学生与学生之间总有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并能运用适合的方式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信心,鼓舞他们前进。上好每一堂课,坚持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坚持听课,借鉴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向40分钟要质量。

(2)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现代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当今的科技快速发展,要求教师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为此,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是促进教师转型的重大策略。在短的时间内学习制作复杂的课件,帮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探讨和研究如何与他们沟通,与他们进行心理上的碰撞来确定管理学生的方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3、努力提高科研能力

积极参加校级、区级以上的教研活动;因为每一次教研活动都给我的学习提供学习的平台,因此,我要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同时,每年至少完成两篇高质量的论文。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和教师工作,带着明确的教师职业规划,我充满信心,我将带着百倍的激情投入以后的工作,让自己的规划在短的时间得到的回报。

高考热门专业师范类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在不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却呈现出供不应求且经年不衰的可喜局面。因此,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的人数逐年增多,师范院校招生的录取线也在不断提高。

首先,由于我国教育长期“欠债”造成的人才匾乏。我国作为底子薄、教育事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教育人才本来就比较缺乏。“”期间,教育作为“重灾区”受到严重冲击,教师受到严重摧残。改革开放之后,虽然教育事业开始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但由于积重难返,欠债太多,而且在一些领导的眼里发展教育仍属于“软指标”,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教育的地位、教师的地位还比较低,许多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不安心教育工作,千方百计想离开教育口,师范毕业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给亟待补充新生力量的教育事业带来人才匮乏的局面。

其次,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给师范毕业生带来广阔的就业市场。随着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政府在财政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人,仅以国家财政性投入为例,教育经费从1978年的81.24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1862.54亿元;增长了近22倍,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增加,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增加了对师范类毕业生需求的数量;另一方面对师资的水平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一些教育比较发达的大城市,为了提高基础教育的师资水平,正在采取措施逐步减少乃至取消中等师范学校,计划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使小学教师全部达到专科以上的学历。这些无疑将为师范院校毕业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市场。

职业生涯规划书【第三篇】

一、大赛背景

大学生处于一个社会化时期,“即通过学习社会文化知识,接受教化,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独立成熟的社会人的过程”。这一时期,大学生有着较强的自我实现欲望;然而,多数人又处于一种“同一性混乱”的状态下,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明确目的,价值或计划的人,对现实要求感到无所适从,对未来方向感到彷徨迷茫。当大学生站在自己的人生门槛上,何去何从,对自己就业状况的态度等等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的心理上。据调查数据说明,%的大学生对于毕业持“有信心”的态度,%抱着“走着看”的心态,而还存在着%的持“有些害怕”心态的大学生。美国新精神分析学家艾里克逊提出,大学生在心理上,社会上不尽义务,自我意识不成熟,不直接参加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却过早的确定自己的身份及是什么样的人,乃是大学生为自己的前途困惑和苦恼的原因。从宏观层面看,无忧无虑的象牙塔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社会变迁的加速,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群体间沉重的竞争,事关前程的种种变数的增加,以及父母、社会殷切的期望,动摇着大学生的自信心和优越感,取而代之的是困惑和无奈。

二、大赛目的

(一)帮助广大同学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树立和提高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二)提高同学们制作自荐书及参加职场应聘的技巧和能力。

(三)创建一种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互动模式,给广大同学提供认识社会,认识职场的机会。

(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供实践、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三、大赛主题

规划精彩人生,成就锦绣前程

四、活动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襄樊学院招生就业工作处

襄樊学院学工(处)部?团委

承办单位:襄樊学院学生联合会就业工作部

襄樊学院二级学院分团委

协办单位:襄樊学院各院学生会就业工作部

五、活动对象

全体在校大学生

六、活动安排

本次大赛分五个阶段:

(二)各学院职业生涯知识讲座(20xx年11月1日—11月10日):由各学院老师为学生统一展开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讲座,让学生明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讲座(20xx年11月下旬):由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举办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讲座,对参赛选手进行辅导。

(六)校级决赛(20xx年12月4日):参赛选手通过现场PPT陈述和现场答辩方式进行比赛,并现场打分,现场点评,现场发奖。

七、表彰与奖励

本次大赛将产生冠军、亚军、季军、“最具创意奖”、“最受欢迎奖”和“最佳潜力奖”各一名,优秀奖若干名。参加决赛的选手均授予学校“职业生涯规划之星”称号,并在决赛现场颁发证书及奖品。

八、参赛注意事项

1、所有参赛选手必须是参赛作品的原创作者,并保证其拥有该作品的合法著作权。如发现参赛作品有抄袭、盗用现象,则取消参赛者的参赛资格。如在比赛结束后发现此现象,则追回获奖证书及奖品,并予以通报批评。

2、参赛作品要求

(1)作品要求:参赛选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社会需求,从专业、就业、职业等方面,按照“分析自身条件,认知职业环境,确定发展目标,规划发展阶段,制定实现措施”五个步骤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2)作品评审将以合适性、合理性、真实性、逻辑性、创新性、可行性为主要评选标准。

(3)参赛作品的评选将以近期目标规划为评选重点,近期目标规划指大学期间和毕业后五年内的职业生涯规划。

(4)内容完整、简明扼要,格式清晰,版面美观大方,创意新颖,能充分体现个性而不落俗套,文如其人,能充分展现参赛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能充分展现当代青年人的职业新人形象

(5)电子文档和书面作品首页需写清参赛者的院系、专业、年级姓名、性别、寝室及联系方式

4、所有参赛作品概不退稿,请参赛者自行保留底稿。

附件:

1、襄樊学院第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流程

2、襄樊学院第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评分标准

3、襄樊学院第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作品内容要求

4、襄樊学院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经费支出报表(参考)

**年十月五日

职业生涯规划策划书(二)

一、活动主题

规划精彩人生启动未来航标

二、活动时间

**年3月19号

三、活动参与人员

中文系xx级全体学生及10级、09级部分班委

四、活动目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是我校校园精品文化活动之一,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树立职业生涯设计理念,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激发自我潜能,拓展自身素质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次宣传大会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1)使同学们更加深入的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和社会竞争的激烈,随着高校的扩招,社会的发展使大学生就业环境发生了变化导致就业压力也逐渐增大,大学生不再是当初的天之骄子。

(2)使同学们在认识到当今形势的前提下,客观认识自我与环境,深层次地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结构,肫却职业定位。

(3)介绍参加职业规划大赛的必要性。职业规划大赛是一个平台,提供给那些还对自己前途为一片迷茫的人的平台,也是众多大学生今后踏入社会的一堂必修课,为今后的就业数好指路标。

五、活动准备

1、通知宣传部画好职业规划大赛的海报并制作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介绍大会所需PPT。

2、和生活部协调好,负责到场嘉宾的茶水等工作。

3、将大会通知下达各班。

4、布置会场并准备好PPT的放映。

5、待各班同学们入场后,在大会前将职业规划大赛作品模版发至各班。

六、活动流程

1、将职业规划大赛作品模版发至各班传阅。

2、宣布大会开始,介绍到场的来宾。

3、开始放映PPT,进入主讲内容:

①由高考结束导入大学生活

②介绍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举出同学们身边真切现实的例子(进行职业规划的必要性)

③引出职业规划

④介绍什么是职业规划(职业规划的含义)

⑤进行职业规划的意义(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⑥开始介绍职业规划大赛:作品要求,个人要求

⑦介绍会结束

七、活动意义

1、让同学们对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了整体的认知,同时激发同学们踊跃参加此次比赛。

2、让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定位,对自己有充分的认知与了解。

3、树立正确的生涯发展信念。

4、客观认识自我与环境准确职业定位(知己)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深层次地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结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行为风格、个性特征等。了解自己喜欢干什么,能够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最看重什么,人与岗是否匹配。作为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和策略的基础,准确地进行职业定位。

5、评估职业机会(知彼)

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地获取目标行业、目标职业、目标企业(用人单位)的相关资讯,结合自己的专业情况、就业机会、职业选择、家庭环境、社会需求等因素,理性地评估职业机会,以此作为设定自己职业目标的基础。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活动形式,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职业规划意识,使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就业环境,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推动大学生尽早进行职业规划,唤醒大学生的就业自主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策划书(三)

虽然今天我还只是在读大一,新生虽然已经算不上,但是毕竟还是涉世未深。毕业离我们貌似还很遥远,而毕业后是继续学习深造还是处世就业尚无定论。但我们却又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社会竞争现实,在当代社会里不会因为你是大一新生便会对你关爱有佳,更不会因为你涉世未深而对你呵护备至。在这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在这只有能力与实力决定一切。而我深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因此未来并不遥远,我现在可以做的就是未雨绸缪,规划今朝。

一、直观自我

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总喜欢对别人评头论足,或好或坏,总可以道出个子丑寅卯来,但真正能够对自己做出客观评价的人却很少。而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你就必须对自己做出真正客观的评价。

1.我的性格

人的一生当中主要受到来自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如果对于我的性格影响最大的因素在这三者之中做出选择的话,我将会选择家庭。虽然我出生在陕西,但我的父亲却是河北人,母亲是山东人。因此我秉承了北方人坦诚豪爽的性格。同时我又是出生在一个传统意味浓厚的大家庭中,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会选择沉默。因为沉默也就稳重。而同学们对我的评价则是严肃。

2.我的兴趣

因为父亲是军人出身,但并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那种没有多少文化的武夫。父亲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军人,因此从小受父亲的影响便对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历史等人文类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直接影响了我高中时代选报文科以及大学选报金融专业的抉择。自己虽然是男生,但我并不喜欢做剧烈的运动,更多的时候我会选择与书本神游。

3.我的价值观

从小接受的传统教育树立的是齐国平家治天下的志向,因此我看重的更多的是道义而不是金钱。有一句话大家听后几乎都会觉得好笑或觉的这话很虚伪,但我还是要说,因为这的的确确是我最大的人生理想,那就是真真正正的为人民做点事情。

4.我的能力

在进入大学之前,从小学到初中当了很多年的班长,而在高中则做了三年的学生会组织部长。即使到了大学也依然组织了很多活多年的磨砺以及同学的评价便是对我个人能力的最好评价。

二、职业选项

一般情况下大学期间的所学专业将会直接决定自己的就业岗位,即使最终的职业不是所学专业,但也将对自己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我的专业是金融学,它是一门以研究人类经济行为与经济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获取利润而如何经过权衡与博弈来做出自己的投资规划,以及在投资行为当中所包含的主观与客观的经济规律。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期货交易、货币融资、股票证券、银行投资等。

金融学从正式成型到迅速发展不过百余年时间,但其内涵着几乎所有的人类经济行为历史,金融学作为经济类学科的一个分支,其与数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博弈学等多种文史类和理工类学科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金融学是以上学科的综合与升华。

通过对我专业的分析,不难发现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政府机关,企业公司和科研机构。但三折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都必须是经济领域的,而如果进一步细化,则可以分为股票、期货、证券、银行、投资等领域之中的政府机关,企业公司和科研机构。同时由于近年来,经济类专业逐渐成为热门,专业人才也呈供不应求趋势,所以就业前景及选项较为宽泛。

三、我的选择

金融专业未来就业选项众多,但我的选择则是银行领域的政府机关。决策理由将会在下面的STWO表中给出。

Strengths(优势)

Weakness(劣势)

1.明确的人生理想,从政为人民服务

2.信心,决心和耐心。

3.广泛的人文类兴趣爱好。

4.很强的组织能力和人际交际能力。

5.较广的知识范围和一定专业知识。

1.缺乏一定的从政家庭背景。

2.有时会为懒惰所困。

3.做事容易冲动。

4.对于未来政坛形势缺乏一定了解。

5.不善于心计。

Opportunities(机会)

Threats(威胁)

1.自己所学专业符合职业要求。

2.身处北京容易接触相关领域和开阔视野。

3.市场经济发展亟需经济类人才。

3.自己尚处大一,还有重组时间准备。

1.公务员考试竞争尤为激烈。

2.政府机关门槛较高。

3.自我相关经验不足。

4.政界变化无常。

四、岗位要求

由于自己所选择的就业岗位的特殊性,成为国家公务员,它的要求是多方面的。

1.政治思想要求

作为国家公务员要有较高的政治综合素养,热爱党,热爱人民,有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有着极强的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时刻牢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2.专业能力要求

(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3)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人际能力要求

作为国家公务员免不了需要同形形的人打交道,这就要很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不违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要学会灵活多变的处理事务。

五、理想与差距

现在作为大一学生的我,学习金融专业知识虽然还不足一年,很多专业知识还不了解。但是在这一年的学习当中,我发现自己始终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热情,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自己受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从小便对政治,经济感兴趣;二是因为自己当初报志愿时选报的第一志愿便是金融,自己在心理上对专业很满意。同样受家庭传统教育的影响,从小我便树立了出将入相的志向,而对于一个大一学生来说,报考国家公务员还比较遥远,还有很多问题尚且不明白不了解。而且一般情况下在中国,公务员考试竞争尤为激烈。因此总体而言,在专业兴趣上与就业方向职业目标差距并不大,但在具体操作上还是存在一定实践性的差距。

六、我的对策

要成为国家公务员,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国家直接征召,二是公务员考试。对我来说第一种更多的需要的是机遇,但从STWO表中可以看出,第一种情况对我的可能性不大。而第二种是一种比较公平公正的机会。但需要更多的则是要有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因此现阶段自己的本科学习显得的至关重要。

现在大一即将结束,我的本科学年只剩下三年,如果说大一还没有职业规划的话,那么剩下的这三年对我来说将显的至为重要了。

首先在大二期间(20xx、9——20xx、7),则应将更多的时间投入专业课的学习,并且必须在下学期通过英语四级考试,以为后面的六级考试扫清障碍。同时在心理上更加成熟。并且争取有一成绩取得奖学金。

再次在大三期间(20xx、9——20xx、7),除了学好专业课知识之外,还要将视线转向外界,开始关心政坛动态。积极做好有关公务员相关考试的准备,结交更多的朋友,加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关系网,并在今年努力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最后在大四期间,(20xx、9——20xx、7),除了基本实习和准备毕业论文之外,应该可以参加相关的公务员考试。

七、结束语:

以上便是我的大学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要从理想变为现实,而这二者之间的桥梁便是自己的努力。目标已然确立,要做的便是自己埋头苦干,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自立、自信、自强!

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第四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社会需求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人事部综合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达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38万人,2006达到413万,2007年预计达到495万人!然而,据统计,按照历年的就业率,截至2000年6月,我国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待业人数有30万人左右,2001年超过万人,2003年52万人,2004年万人,2005年达到万人,2006年达到万,2007年将达到万!

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为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平均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就这一数字对比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无良好的职业管理意识,不能充分根据社会需求来规划管理自身大学生涯,正是造成现今就业难的罪魁祸首!

2004年4月,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表明,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1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5%,比例之高令人震惊;33%的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第一份工作仅仅是由学校到社会的跳板;%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

一项针对北京市人文经济类综合重点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及工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3%的大学生不明确,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设计。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当代大学生面对的问题关键不在于就业,而在于如何去谋职,即通过尽早对自己的大学四年职业生涯进行管理,从而在进入社会时能顺利实现社会需求的对接。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研究现状及理论

1.美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说

美国最著名的职业生涯管理研究专家当属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研究院的施恩教授。1978年他出版的《职业的有效管理》率先从职业发展观出发,勾勒出了个人与组织相互作用的基本图式,为我们认识个人成长和发展,组织发展与变革,管理角色与管理功能等领域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由于他在书中首次提出职业锚的要领而成为职业生涯管理的经典著作。

美国著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专家、尤他州立大学管理学系教授布鲁克林。德尔1986年出版的《管理新职业者—当代工作者的多种职业生涯成功向导》论述T职业生涯的多样化,将职业生涯定位分为进取型、安全型、自由型、攀登型、平衡型五种类型,并对这五种类型职业者的特点及其管理进行了研究。

2.法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说

让。M.普雷地教授在1990年出版的《人力资源》和1995年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两书中都发表了同样的论述:企业中的职业生涯首先表现为一系列工作职位,而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指企业结构中一个员工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职位连续。这种对职业生涯规划及管理的定义在1995年出版的里昂高等商业学校教授F.丹尼所著《干部管理》一书中被称为传统定义而受到批判:职业生涯的概念不应仅局限于它的客观含义,还应包括个人对其职业生涯发展的见解和期望。职业生涯开辟了实现可以令一些员工满意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新道路。他们要面临各种不断丰富自己知识的职业尝试,其职业生涯与他们和客户关系的发展而非和他们的新职业紧密相关。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及其管理在法国得到重视和积极研究,其定义和内涵的不断更新,向侧重于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转化。

3.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说及管理理论

在中国,职业生涯管理的研究基本还属于引进、介绍阶段。台湾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中山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黄英忠教授在1997年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专著中论述了职业生涯开发管理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与人性需求的关系、开发的阶段、影响职业抉择的因素、职业生涯管理等内容。张添洲著的《生涯发展与规划》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可以说,这是中国学者中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研究的开创之举。

我国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以厦门大学廖泉文教授的“三三三”理论为代表,“三三三”理论将人的职业生涯分为三大阶段:输入阶段、输出阶段和淡出阶段,每一阶段又分为三个子阶段;适应阶段、创新阶段和再适应阶段,而每一个子阶段又可分为三种情况:顺利晋升、原地踏步、降到波谷。按照她的观点,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管理应该属于输入阶段的关键部分,是输入信息、知识、经验、技能为从业做重要准备的;认识环境和社会,锻造自己的各种能力的关键时期。

三、浙江省人力资源的社会需求趋势

2006年,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浙江人才市场大盘较为稳定,人才供需良好。从省人才交流中心2006年度人才交流统计数据来看,共有万家(次)单位招聘信息,累计各类专业岗位70余万个,有近300万人次求职,供求比例为:1。岗位对学历的要求为:大专学历的占%;本科学历的占%;高中、职高、技校的占%。

2007年浙江地区五大热门行业人才需求强劲。据业内人士预测,2007年根据浙江省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布局的总体需求,将有五大行业成热门:计算机行业、金融投资行业、信息管理咨询行业、新型能源行业、高科农牧行业。

根据省人才交流中心的报告,技术型人才需求量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就业歧视现象不断变化出新形式,但总体有所减少。但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顶替工作经验的重要形式,大学生职业素质的训练应该引起更多高校的注意。

同时,专业加外语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这也要求大学生要注意学好专业同时,加强另外一个关联知识的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毕业生。特别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生,在专业之外,加强外语和计算机能力训练,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管理人才,真正具备管理者的职业素质。

四、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模型

按职业生涯阶段理论,大学四年处于职业生涯准备阶段,也即是尽量吸收各种知识,信息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做好充分的准备的时期。

从大学校园的一名学生到作为独立的成年个体加入社会之中,这一人生巨大的变化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的。埃里克森将这一变化称之为“危机”,即发生必要变化的时间。他认为成年期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一危机的处理结果。在大学阶段职业选择在学校经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大学生采取何种方式加以应付未来将向何处去的问题,实际上就取决于大学生如何理性的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管理,如何去完成自己的职业目标。在学习期间,大学生对个人的发展计划并不明确,而职业生涯管理理论能够指导学生规划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督促学生提前准备,准确定位。

我们从职业素质培养这个核心出发,建立一个基于职业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模型。把大学生的大学职业生涯分为四个阶段,个体职业分析、职业认识培养、确立阶段职业目标和职业实践,而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始终,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必备内容。

我们知道社会对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需求中,以职业素质为最重要,职业素质包括熟练的读、说、写能力,应用型计算机、外语能力、敬业素质、团队精神等。因为管理类工作是实践性十分强的职业,在笔者的一次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作需求调查中,47家企业要求工作经验的占了38家,占总数的八成以上,其中人力资源专员平均要求年,人力资源副主管平均年,人力资源主管平均4年。而不做工作经验要求的企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把职业素质培养做大学职业生涯管理的核心的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必然要求。

1.个体职业分析

从高中选专业是已经初步进行了个体职业分析,但是这还显粗略。进大学后,可以基于学校或社会的专业测评或咨询机构和人员,对自己进行更为专业的个体职业分析,掌握自身的各种信息,了解自己的特质并重点发展,为接下来培养自己核心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2.职业认识培养

在充分掌握自身信息的基础,也已调整好自己的专业及方向后,可以就目前的专业或方向进行了解,收集相关知识,咨询相关人士,形成对自己将来职业的一个完整直观的认识体系,开始有目的的重点学习相关知识技能。

3.确立阶段职业目标

在了解自己将来职业信息的基础上,有了职业方向就可以确定职业目标了。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需要进行目标划分阶段,先进行自己个人的职业SWOT分析,根据社会需求,首先确立短期职业目标(即大学毕业时要达到的目标)。

4.职业实践或深造

确立职业目标后,就要针对性地训练自己的职业素质,按照工作的胜任力模型,有目的参加相关培训和实践,形成自己的核心职业竞争力,以顺利进入社会,融入职业环境。或者感觉知识储备不够,需要进一步充实则可以选择深造。

当然,职业实践是一个过程,不是短期的事情。大学整个期间都要求进行不同形式的职业实践,这即是职业素质培养,需要贯穿整个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始终。

五、总结

大学生职业生涯处于人的整个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也是各种知识信息输入阶段。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模型的核心是职业素质的累积,以至形成个体核心的职业竞争力,顺利从学生的角色转变成职业角色。作为职业生涯关键阶段的大学四年,有目的地合理进行管理,充分利用和整合校园和社会的资源,为自己的打下坚实的职业基础,才能真正的实现职业目标,迈向职业成功。

参考文献:

[1]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27-234页

[2]杨河清:《职业是生涯规划》,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版163-164页

[3]汪长江:2007浙江人才市场五大行业成热门,浙江日报-浙江在线,2007年02月07日

[4](美)杰弗里·H.格林豪斯,杰勒德·A.卡拉南,维罗妮卡·A.戈德谢克:《职业生涯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32 593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