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优质10篇】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2024年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优质10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第一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活乃至整个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探索构建“全面、全程、全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能。
职业规划;教育;大学生;成长。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职业生涯理论推出全新的理念,认为职业生涯不只是拥有一份职业,更是贯穿人生决定如何生活的过程。到底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呢?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和人生环境相结合,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进行测量、分析的基础上,再结合个体的兴趣、性格、能力和社会的实际情况等综合分析,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为此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等行之有效的计划,进而采取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根据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在人的成长发展初期进行必要的职业意识引导,对将来的职业成长乃至整个人生的成长都是重要的。
1953年美国耶鲁大学对应届毕业生进行了一项有关目标的调查,被调查的学生中10%的学生确认有目标,只有4%的学生清楚地把目标写下来。20年后,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追访当年参与调查的学生,结果显示,当年写下目标的那些学生,无论是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都远远超过那些没有写下目标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告诉我们,职业生涯规划本质上是一个人职业战略规划,它不仅是一个职业选择问题,而且对大学生整个人生成功与否有着深远的影响。鉴于我国大学生目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既有利于大学生认识自我,发掘潜能,提高竞争能力,又可以有效控制大学生在人才市场的无序性高流动状况。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方面:知识欠缺,主观不重视。
长期以来,高校的各项工作主要围绕教学和科研进行,这无疑是对的,但很少关注职业生涯辅导,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政策、资金、设施、人员等方面投入很少,导致学生了解职业生涯理论的途径有限。另外,由于学生生活范围窄,社会经验少,对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要求了解不够深刻,他们当中不少人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件费力而无用的工作,甚至错误地认为职业规划就是类似中小学生所写的新学期的打算,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写给老师看的,没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根本没有认识到职业规划对自己未来人生和就业的意义。
(二)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方面:目标过高,不符合实际。
调查发现,80%以上学生职业目标定位在“三大”和“三高”上,“三大”即大城市、大公司、大机关;“三高”即高收入、高福利、高职位。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到条件艰苦的地区、乡镇锻炼,也不愿到新兴行业、服务业、基层单位去工作。求职时,最关注的是眼前的薪金和福利待遇,而没有把发展空间或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放在第一位来思考,甚至还有一些学生为了留在大城市,不惜牺牲摆在面前的大好发展机遇,许多学生盲目地以考取许多没有职业相关性、目的性的职业证书作为未来发展的路径,甚至有些学生根本没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或者有多个毫无内在联系的职业路径。职业发展路径的模糊必然导致择业过程中的彷徨和无助,这直接影响到职业目标的实现。
(三)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方面:脱离专业,目标不清晰。
值得肯定的是,为了增加“工作经验”,不少学生在校期间选择了兼职和假期打工。但90%以上的学生所从事的兼职工作都跟自己的专业和职业目标不相关联,大多数是做家教、业务员、促销员等;还有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其目的只是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多才多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缺乏职业规划性,漫无目的,随意而为,只注重量的积累,却无视质的提高。
(四)职业规划认识方面:自我定位模糊,专业认识不清。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自己今后从事何种类型的工作,以及适合怎样的岗位等问题,在认识上显得比较模糊。只有20%的学生能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学生并不十分清楚自己现在具备的条件与理想工作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甚至还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对此毫无意识,根本没有进行自我了解。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客观而理性的认识。接近75%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没有很清晰的概念,甚至对本专业的未来发展领域也缺乏必要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职业选择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
目前,所有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仍存在着教育内容不全面、教师队伍不健全、教育过程不连贯等问题,针对目前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可构建“全面、全体、全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学校在思想和政策上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应加强理论学习,使学生和教师都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讲授面试技巧、找工作的途径等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很广泛,不仅要进行观念层面的教育,而且要进行技术操作层面的教育,不仅要进行技巧方面的教育,而且要进行理念层面的教育。因此,职业规划教育应该自始至终地贯彻在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列入教育计划之中,并严格执行。目前所有院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都存在“就业指导课就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等同于面试技巧、就业信息等教育”这样一些错误的理念,存在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的问题,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核心内容,将科学的理念和科学的职业规划方法传导给学生,这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甚至受益终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系统工程,是一项科学、系统、全面、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地、有计划地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
第一,在新生刚入学,就要渗透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进行职业规划理念和意识的教育。如请高年级的学生代表讲述自身的规划和实施状况,请校企合作的企业专家来学校讲授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和需求状况等,请教师对各个专业的特点、性质、就业领域等进行教育,使学生从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就接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第二,在整个大学阶段,对大学生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技巧、专业认知等教育。如加大投入引进合适的测评体系,尽早最大范围的让学生接受职业测评服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还可以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专业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安排,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结合专业理论课,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特点及就业去向,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方向,其次通过完成专业课的理论作业、专业实训、专业见习等,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明确学生的职业志向。
第三,大学最后一年,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进行面试技巧、制作简历、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教育和服务。就业指导课教师讲授面试技巧、简历制作等就业技巧方面的内容,除招生就业部门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和服务外,全校教职员工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种市场就业信息,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职业目标,确定合理的职业定位和择业期望标准,并为实施自己的职业目标而努力。
第四,大学生毕业后,学校还应该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做好跟踪服务,以便总结教育经验,提升职业规划教育水平,为后来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积累经验,同时还能更好地掌握市场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体教育的理念,建设一支以专业教师为主、其他成员为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工作,从事规划教育的指导教师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要有一定的实践水平,这就需要通过脱产学习和在职学习相结合、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的职业生涯指导教师队伍。以此为依托,在全校制度化、常规化地开展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同时,我们也要摈弃狭隘的观念,不能错误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是就业指导老师的职责,全体教职员工都应该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体,每位员工除身教之外,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岗位和学科特点,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关于职业道德、人生观等内容,加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专业课教师可以结合专业课,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特点及就业去向,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方向,通过完成专业课的理论作业、专业实训、专业见习等,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明确学生的职业志向。
总之,通过构建“全面、全程、全体”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各高校就能克服目前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第二篇】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建设对学生、学校及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对学生而言。高校学生正处于从职业生涯探索阶段向确立阶段转换的时期,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职业生涯探索,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并完成具体的职业规划和准备工作。(2)对学校而言。职业生涯教育有助于高校树立自己的品牌,提高学校竞争能力。(3)对社会而言。建立健全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有利于满足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减少社会人力资本的浪费;有利于控制人才在市场上的高流动性及流动的无序性。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第三篇】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而近年来全球大环境下的经济形势变化,使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人才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因此,为增强大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高校需要认真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不仅存于理论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在对大学生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进行科学合理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个体差异、性格特征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的规划,指对一个人的性格、兴趣、技能和价值观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社会各种职业需求,确定自身的职业分动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制定的各种安排、规划。职业规划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家庭和大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社会上也应运而生了一些专门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机构,但是由于创立时间不长,理论与实际结合不足,缺乏经验等各种原因,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现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我国从事这类服务的机构和专业人员比较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服务,主要是依托高校内部的机构和部门展开的。
同时,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我国高校大多设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但其主要功能都是为大学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临时指导,较难做到“量体裁衣、系统规划”,有些学校缺乏专门的指导老师,通过学校行政人员进行简单粗放式管理。从内容上来看,一些就业指导中心实际上的主要工作就是解答毕业就业合同的相关问题和就业政策咨询,很少会开设针对性较强的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的就业起到就业管理与服务工作为主,较少指导作用。尽管近年来许多高校逐渐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但很多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各高校必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并成为大学生教育的必备内容,而不是仅仅针对毕业班学生进行管理与服务而已。
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阶段,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为未来从事某种职业打下基础,也就是说,大学生应当在大学期间就制定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但由于各种原因,如大学生对自身情况认识不足,实际工作中高校就业指导出现了一些定位偏颇,没有发挥好自身引导作用的情况,没有做好职业规划准备,使得许多大学生没有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面临毕业时,迫于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而随大流、听家长或被迫选择了不喜欢或不擅长的工作,这是近年来出现的部分大学生在毕业较短时间内就进行了二次择业现象的原因之一。进一步来看,大学生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这样不仅造成大学生就业目标不明确,也影响了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也是高校素质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大学生择业是社会普通关注的问题,就业指导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需要根据大学生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外部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判断。
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当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高校在指导过程中,要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在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特征、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规划基础上,增强今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能,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的是根据各种主客观因素,结合个体差异、爱好、能力等因素,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帮助和服务学生逐步实现。
大学生刚从中学期间进入大学校园,对社会充满好奇,自我意识还不成熟,对今后职业方向还不明确,但大学时期是进入社会的预备阶段,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都会直接进入社会工作,然而,由于大学生职业意识观念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高校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其就业指导的本质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荣誉感,帮助大学生做好职前准备工作,使其在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前,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因此,为了更好地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必须结合社会职业需求实际和学生自身特征,进行有针对性地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判定自己的职业就业方向。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原则主要有系统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大学生就业规划指导是一个系统性规划,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不仅是要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和职业观念;同时,大学生就业指导也是一个整体性规划,不是针对应届毕业生毕业时的临时指导,而是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列入大学教育体系规划中,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就业指导。比如,针对大一新生,可结合新生入学教育的契机或大学生涯规划等课程,先了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帮助学生进行试探性的职业规划;针对二年级学生,可以重视拓宽专业学习领域,试探性确认职业目标;针对三年级学生,可以结合学生自身专业和性格、能力等因素,通过就业能力、求职技巧提升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就业优势及就业的社会适应性;针对四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就业政策讲解、就业技巧训练、实习调查等方式加强学生择业指导等。
3、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水平的策略。
就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开展终身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职业规划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其本质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观念,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时,需要结合社会主客观因素,职业需求,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性格、能力等各方面基础上,帮助学生指导其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大学生职业规划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高校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工作,利用大学课堂、专题讲座、调查实习等方式开展个性化指导。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变化,就业压力愈发增大,因而高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帮助学生摒弃不良的职业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职业测评,提高职业规划的科学化水平。
大学生是职业规划的主体也是职业发展的实践者,然而由于每个人的性格、兴趣、能力等有所不同,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也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每个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这就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充分掌握各种职业评估方式和测评工具,借助其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各种特征,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增强高校职业指导的科学化水平。
开展就业信息库建设,提高职业规划的社会化程度。
近几十年的教育发展,我国高校已初步形成以政策指导、就业咨询服务为主要形式,校园招聘、个别就业指导为主要方式的职业就业指导模式,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就业指导模式已不再适应高校教育的发展。部分大学生已对传统就业指导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有所下滑。目前高校在就业指导机构和指导人才方面的专业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可以进一步将大学生就业指导纳入高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来,而非零星地对部分学生进行指导,形成更加系统科学的指导模式,针对性就业指导不够。因此,高校应结合社会职业供需实际,结合高校自身情况,在了解学生特征、职业意愿和能力等基础上,辅以科学的测评技术和测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地指导和规划,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特点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高校需开展就业信息库建设,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就业信息库,努力提高高校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同时,在信息库内容结构上,还需包含对就业市场进行正确的预判,畅通就业信息渠道,与就业市场和各类企业建立相互衔接的就业服务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大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大学生职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就业技能,为大学生择业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第四篇】
俗话说:行行都出状元郎。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各类人才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在综错复杂的社会里生存和发展是最为简单的两个目标,可是终极命运却有天壤之别,更多的事物不再只是偶然,更多的是必然。随着大学生普遍化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让我们在校生有种危机感和紧迫意识,怎样在立足于社会的同时能创造出必须价值是每个人生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在行动之前的准备工作和事物正常发展同等重要,任何人都赞成想好了在做比不想就做或边想边做要更切实际。每个人对未知的命运都期待关注,当听到这个活动时,就觉得是个严肃的人生话题,平静的内心又起波澜,反省的机会再次降临。鉴于此也觉得走好人生第一步也至关重要。
“正确认识你自我”
1.自我描述(1)兴趣爱好:看书、写作、音乐、运动等等。
2.职业兴趣:喜欢从事多变的职业,排斥只做一件事。例如从政、作家、经商等,只要是能有所建树的事情都是比较感兴趣的职业。能胜任的工作期望是管理,可是需要时间和机遇。
3.价值定位: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也是万万不能的。自身价值的体现很大程度取决于你拥有的物质财富,这是人生的第一个追求,当得到时就应当有兼济天下的胸怀,成功转型。对于刚从大学走出社会来说,第一步就是能够立足社会,同时建立可靠人脉和社会经验,在条件允许的情景下,能够有一笔储蓄,当做以后的创业资本。我一向相信,其实每个人都是人才,关键是需要创造机遇去培养,很多时候能改变我们自我的不是别人,就是你自我。
“当我没有本事去改变环境时,要适应环境,改变自我”
我的家庭条件不梦想,父母的期望就是多学知识去改变家庭现状。说实在的在大学期间真的没有学到什么,这与个人意志和学习氛围有关。所以不打算继续深造专业,寻求别的梦想职业,只要能创造人生的一个制高点即可。
当今社会,政策开放,无处不充满商机,同样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他们需要的财富,社会依然残酷和竞争,有作为的人大都摸索出了社会发展的潜在规律,并结合一些实际情景具体执行而已。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很多梦想和志向像流水一样消失在现实长河里,以往立志当警察、教师、作家、哲学家,但在现实的考验下都荡然无存。此刻呢?最合实际的职业是销售和物流。
残酷的现实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适者生存永远是自然界的不变法则。所以选择一个能锻炼自我的企业部门,学些真本领比一味的追求物质财富走的更远更长久。
“期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这地上的路,其实地上式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生的路,是走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个历程都在抒写着自我的历史。所以,针对自我的实际情景给自我做个合理的规划。
(1)大学期间。含蓄的说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能够顺利毕业就好,剩下的时间能够多了解社会,学些实用性强的知识,尽管学业不梦想,但还是应当每一天提高点,相信不管学什么,总有一天用的上的,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2)毕业三年。这个时候人生第一份工作应当定位下来了,能够熟悉自我工作的业务和处事本事,也积累了一点财富。等到自我性格成熟稳重,各方面条件具备后应当进取规划下一个人生目标。
(3)30岁之前。这是人生黄金时段,已经确定了自我的未来十年奋斗目标,就是能开个公司,逐渐扩大市场占有率,以良好的人脉和可靠的品德赢的财富。
(4)50岁之前。当自我的公司规模壮大了,在社会上有必须的影响力后,我会尝试成功转型,从商业到参政,因为企业的管理在官场上也有用武之地,这个年龄段已经饱经沧桑,看淡红尘,凭借扎实的为人处事的基本功,定有一番建树。
术发展迅速、人才流动加快的今日,就业单位与职业岗位发生变化是很正常的。如果时间充分利用,会有很多时间发展业余爱好,甚至能够身兼数职,但这些需要良好的环境和学习心态,同时应注意主次轻重,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此就告一段落了,具体的细节靠的是平日里去注意,始终为人生目标奋斗不息。凡事心中有杆秤,其实成功捷径,只可是不要走冤枉路就好了,人生每一步走的稳妥点就已经足够了,更多的事需要时间,时间能证明一切。最终引用苏东坡的一句话: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以此自勉。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第五篇】
xxxxxx专业学生xxxxx学号1xxxxxxx。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包括大学生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和生活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及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的高低,更直接影响到其就业甚至未来的职业发展的顺利与否。它通过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职业目标而预先进行职业生涯系统安排的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规划,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人才供求齿轮的顺利衔接具有重要意义,体现在多方面:首先,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定位自我,避免盲目就业。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能够正确分析自我,了解自身优势和不足,从而准确定位自我和择业;其次,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学生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学生未雨绸缪,运用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和技巧,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提升大学生个人实力;再次,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人才在市场上的合理配置。
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成功就业,因此在高校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具有十分重大意义。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完善大学生职业生的三大体系,需要配套建设相应的载体,多渠道、全方位地进行。这些载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职业咨询师和职业辅导员、职业指导网、职业发展协会等等。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步骤。
(一)自我评价。
1.兴趣分析。
就自身而言,我认为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是比较广泛的,具体的讲自己对电脑、体育活动以及音乐方面比较感兴趣,同时还比较关心政治方面的新闻,喜欢交朋友。
2.性格分析。
根据mbti测试我的性格类型倾向“isfj”。沉静,友善,有责任感和谨慎。能坚定不移地承担责任。做事贯彻始终、不辞劳苦和准确无误。忠诚,替人着想,细心;往往记着他所重视的人的种种微小事情,关心别人的感受。努力创造一个有秩序、和谐的工作和家居环境。
(1)性格的态度特征。
我的性格是比较诚实、正直的,相对谦虚但不乏张狂,在做事情时认真勤奋责任心强,同时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在自己的生活与同学及其他人的交往中是比较大方的,同时自己做事情虽然细心但有时还是比较马虎的,自己比较大方,乐于交朋友。
(2)性格的情绪特征。
我在情绪上是不太容易激动,比较喜欢安静。
(3)性格的意志特征。
我在意志方面、顽强有点倔强、坚持对的一些事情不会轻易放手。
(4)性格的理智特征。
在注意力方面,我是属于那种主动观察的类型;在想象方面,我是属于主动想象的类型,同时我认为自己在做事情的时候是现实主义与幻想主义的结合,做事情比较理智。
3.能力分析。
在一般能力上,我认为我的智力还是中等偏上的,在注意力上比较集中,善于观察,记忆力较强,思维比较开阔,想象力较强。在特殊能力,也就是我的特长上,只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多投入些罢了,或许会做的较好一点。
4.优缺点分析。
我的优点:
(1)我的兴趣比较广泛,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强;
(2)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协调能力较强;
(3)对人诚恳,大方,喜欢与人交流社会交际能力强;
(4)特长应该就是体育,文艺方面也还可以;
(5)在学识上我喜欢看一些哲理、军事、体育之类的书,同时还喜欢看一些感情色彩较浓的散文。
我的缺点:
(1)我的缺点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做事时想得不够全面,缺少变通等;
(2)社会实践的经验还不丰富,对许多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且没有积极的去学习;
(3)黑白分明,有时候过于固执,看不到灰色的那一面。
角色建议:
父亲:“要不断学习,能力要强,工作要努力,要有发展,要在大城市”
母亲:“工作要上进,婚姻要同步”
老师:“聪明、有上进心、认学”
同学:“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二)确立目标。
把学习搞好,顺利拿到毕业证,把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通过。
首先把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通过,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虚心学习,为自己不断充电,成为一名业务技术过硬的工程师。
3.长期目标2025-年。
职业目标:项目经理。
成果目标;通过实践学习,深入了解外国的先进技术,研发出更好的施工方法。
学历目标:博士。
职务目标:高级工程师。
能力目标:具备在土木领域从事具体设计工作的能力,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经济目标:年收入20万元左右。
(三)环境评价。
1.社会一般环境。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走出国门,我国经济迅速崛起,经济总量位于世界第二位。
2.专业发展环境。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gdp总量位于世界第二位,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土木行业的发展,岩土工程也是土木的一个分支,所以说未来的前景还是不错的,虽然受到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是我国土木行业总体来说发展还是比较稳定。
(四)职业定位。
有这类倾向的个体,属于技术与运动取向。
往往身体技能及机械协调能力较强,对机。
谈,对于人际交往及人员管理、监督等活。
动不太感兴趣。这一领域的职业有:需熟。
练技能方面的职业、动植物管理方面的职。
业、机械管理方面的职业、生产技术方面的职业、手工艺技能方面的职业、机械装。
置与运转方面的职业等。
(五)评估与反馈。
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离不开及时的评估和反馈。这项工作只能在计划的实施当中进行,但是这里我觉得能够把握的是对近中期目标的实施策略过程。近期目标的计划主要应该考虑到的是自身的情况。在制订每年的计划时,还要考虑到自己的精力和效率问题。计划赶不上变化。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修改的。所谓实践出真知。应该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评估修改。在这份规划书下,我还应该结合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制定每天或者每周的计划。或许,大学毕业以后不能马上找到和自己专业对口或是自己满意的工作,那时的我绝不会苦苦的搜索等待,我会先选择一份工作,然后再专心寻找自己中意的工作。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学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是耽误时间,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跑两家招聘单位。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第六篇】
对大学生就业倾向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倾向的引导作用,以及大学生就业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落实,甚至整个职业生涯的影响,进而结合中国社会现实和大学生自身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议。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社会契约;利益共赢。
一个人要在职业生涯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自我成长规划;而企业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员工的潜能,为每位员工提供不断成长的职业发展机会,需要完整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研究职业生涯至关重要。就业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随后职业生涯将伴随终身,但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并不是就业,而是始于一个人心智成熟之时。一份成功的职业生涯计划中就业前的准备工作一定是重点之一。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如何合理地进行自身的职业生涯设计对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初次就业作为承接就业准备与职业生涯的转承点,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择业意愿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环境因素、个体客观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而且研究发现,改善环境因素对于有效地指导大学毕业生正确择业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地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希望到西部大开发地区与人才紧缺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工作的大学生分别仅占总被访大学生的4。98%和3。48%,其余有50%以上的学生愿意选择到沿海城市工作。行业的发展前景成为大学生择业的重要考虑因素,81%的上海大学生认为产业未来的发展性重要或者非常重要。而且许多学生都表示,工资收入高低,也是他们考虑进入什么行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学生在择业时会首先选择父母作为主要参考意见的来源。职业指导员对大学生择业所能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在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中就业的地理位置(或物理位置)、进入行业都是关键组成部分,有怎样的职业生涯规划直接影响着有怎样的就业倾向。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就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生涯发展信念的树立。生涯发展的信念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积极向上的信念,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立志是事业的起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所以,在制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确立的便是人生志向,期望人生取得更大发展,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二是大学生自我评估。自我评估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所以,自我评估是生涯规划的最重要步骤之一。一般来说,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三是生涯机会的评估。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是评估各种环境对自己生涯发展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之中。所以,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自己的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如组织环境因素评估包括组织发展战略、人力资源需求、晋升发展机会等等。
现在整个社会、媒体、专家等等各种单位都一直在宣传“先就业,再择业”。但是根据职场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这种说法有失偏颇。相信现在很多在职场上发展不顺的朋友,多半也和第一份工作有关系。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第一步错了,以后就会经常犯错。为什么第一分工作这么重要呢?原因有三:
一是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具体是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通用电气公司(ge)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务性公司,同时也是高质量、高科技工业和消费产品的提供者。从飞机发动机、发电设备到金融服务,从医疗造影、电视节目到塑料;通用汽车公司(gm)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公司,它在全球50多个国家都拥有汽车制造、销售、仓储管理及技术服务中心。假如有一天我们看不到“gm”logo的电气元件和“ge”logo的汽车,我们是否会有些不适应呢?这也就是所谓的先入为主。对于求职的大学生来说,这一观念同样会影响以后的发展。第一份工作会对以后的工作产生影响,跳槽时,新雇主也会通过第一份工作经验来判断求职者是否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二是职业生涯不允许从头再来。如果公司招聘的是有几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一定要求是“相关经验”,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样的员工一般不需要培训,可以直接上岗,会很快为公司带来最大的效益。如果是工作几年以后再打算转行的应聘人员,一般不会受到重视,一是不会给公司直接带来效益,二是培训起来也比较困难,思维已经固化。与其这样,倒不如招一名应届生,可塑性强,发展起来潜力更大。所以,一旦有了工作经验之后,再想转行从头再来,难度相当大。
三是时间成本不允许。步入职场的前三年,是一个人职业成长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如果这时候还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骑驴找马式的转行上,则会浪费最宝贵的青春,成长也因此比其他人慢一步,而很多晋升的机会将因此而失去。所以,对待第一份工作,一定要慎重。
在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和麦格雷戈等所倡导的“社会人”假设的管理理论中,认为“社会上活动的员工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一个群体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是社会存在。人具有社会性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的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社会人”不仅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求,他在生活工作中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全、尊重和归属等”。
大学生初次就业的目标实现情况直接影响着其今后的忠诚度,显而易见企业与员工的职业生涯契合度也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归属感。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就业倾向有以上几个重要的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大学应届生的整个职业生涯。良好的职业生涯,建立在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基础上。
想建立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就要改变观念,正确引导就业观念。
一是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就业观,正视现实,正视自身,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目标,重点是制定切实的就业决策和策略。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了解职业,二是了解自我。
二是明确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专业是对学习而言的,职业是对工作而言的。专业学习是职业的基础,是为职业服务的,任何职业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要熟悉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认识专业学习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知道只有学好专业,完成学业,才能找到职业,没有一技之长,就是最普通的职业也难以胜任。
三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摒弃只有正规就业或端“铁饭碗”才算就业的传统观念,树立职业平等和劳动光荣的观念,摒弃把工作岗位分为高低贵贱的不正确观念;树立只要依法从事有一定报酬的劳动,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就是就业的思想;打破陈旧的身份观念,改变就业当干部的传统观念,转变那种以企业所有制性质,从业人员身份、工资收入形式等作为判断就业标准的陈旧观念。鼓励到中小企业,私营个体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学生在求职择业时,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职业期望值,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打破专业对口的限制,宽范围选择自己的职业,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
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要合理分析自己的优劣长短,做到,“上应天时,中占地利,下有人和”。一是“上应天时”――结合社会背景,立足现在、着眼未来。人才的成熟,同果实的成熟一样,也可以分为前成熟期、成熟期和后成熟期三个阶段。显而易见,抢在前成熟期就开始摘取果实,果实的利用率最高,损耗率也最低。每个人,都有他一生中的最佳时期。在这最佳时期中,又有一个对其健康成长最为有利的“起用”时机。大学生要明确自身才能的现状和潜力挖掘进度,充分利用最佳时期,以最大限度地开发资源,尽力避免和防止自身“时”的浪费。二是“中占地利”――合理分析招聘企业,实现利益双赢。职业生涯规划的各项活动,都要由组织与员工双方共同制定、共同实施、共同参与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本是好事,应当有利于组织与员工双方。但如果缺乏沟通,就可能造成双方的不理解、不配合以致造成风险,因此必须在职业生涯开发管理战略开始前和进行中,建立相互信任的上下级关系。建立互信关系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始终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共同实施职业生涯规划。[5]三是“下有人和”――合理评价自身优势与略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明确自己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工作所作的方向性的方案。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是求职就业乃至将来职业升级的关键一环。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为此,必须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第七篇】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高校扩张,大学生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摆在高校乃至全社会面前的重大课题。因此,高校应结合社会现实,学生实际,认真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该文试从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含义和现状出发,重点阐述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认知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水平的策略。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而近年来全球大环境下的经济形势变化,使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人才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因此,为增强大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高校需要认真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不仅存于理论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在对大学生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进行科学合理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个体差异、性格特征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的规划,指对一个人的性格、兴趣、技能和价值观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社会各种职业需求,确定自身的职业分动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制定的各种安排、规划。职业规划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家庭和大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社会上也应运而生了一些专门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机构,但是由于创立时间不长,理论与实际结合不足,缺乏经验等各种原因,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现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我国从事这类服务的机构和专业人员比较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服务,主要是依托高校内部的机构和部门展开的。
同时,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我国高校大多设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但其主要功能都是为大学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临时指导,较难做到“量体裁衣、系统规划”,有些学校缺乏专门的指导老师,通过学校行政人员进行简单粗放式管理。从内容上来看,一些就业指导中心实际上的主要工作就是解答毕业就业合同的相关问题和就业政策咨询,很少会开设针对性较强的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的就业起到就业管理与服务工作为主,较少指导作用。尽管近年来许多高校逐渐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但很多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各高校必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并成为大学生教育的必备内容,而不是仅仅针对毕业班学生进行管理与服务而已。
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阶段,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为未来从事某种职业打下基础,也就是说,大学生应当在大学期间就制定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但由于各种原因,如大学生对自身情况认识不足,实际工作中高校就业指导出现了一些定位偏颇,没有发挥好自身引导作用的情况,没有做好职业规划准备,使得许多大学生没有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面临毕业时,迫于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而随大流、听家长或被迫选择了不喜欢或不擅长的工作,这是近年来出现的部分大学生在毕业较短时间内就进行了二次择业现象的原因之一。进一步来看,大学生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这样不仅造成大学生就业目标不明确,也影响了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也是高校素质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大学生择业是社会普通关注的问题,就业指导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需要根据大学生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外部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判断。
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当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高校在指导过程中,要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在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特征、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规划基础上,增强今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能,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的是根据各种主客观因素,结合个体差异、爱好、能力等因素,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帮助和服务学生逐步实现。
大学生刚从中学期间进入大学校园,对社会充满好奇,自我意识还不成熟,对今后职业方向还不明确,但大学时期是进入社会的预备阶段,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都会直接进入社会工作,然而,由于大学生职业意识观念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高校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其就业指导的本质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荣誉感,帮助大学生做好职前准备工作,使其在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前,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因此,为了更好地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必须结合社会职业需求实际和学生自身特征,进行有针对性地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判定自己的职业就业方向。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原则主要有系统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大学生就业规划指导是一个系统性规划,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不仅是要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和职业观念;同时,大学生就业指导也是一个整体性规划,不是针对应届毕业生毕业时的临时指导,而是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列入大学教育体系规划中,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就业指导。比如,针对大一新生,可结合新生入学教育的契机或大学生涯规划等课程,先了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帮助学生进行试探性的职业规划;针对二年级学生,可以重视拓宽专业学习领域,试探性确认职业目标;针对三年级学生,可以结合学生自身专业和性格、能力等因素,通过就业能力、求职技巧提升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就业优势及就业的社会适应性;针对四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就业政策讲解、就业技巧训练、实习调查等方式加强学生择业指导等。
就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开展终身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职业规划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其本质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观念,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时,需要结合社会主客观因素,职业需求,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性格、能力等各方面基础上,帮助学生指导其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大学生职业规划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高校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工作,利用大学课堂、专题讲座、调查实习等方式开展个性化指导。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变化,就业压力愈发增大,因而高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帮助学生摒弃不良的职业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职业测评,提高职业规划的科学化水平。
大学生是职业规划的主体也是职业发展的实践者,然而由于每个人的性格、兴趣、能力等有所不同,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也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每个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这就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充分掌握各种职业评估方式和测评工具,借助其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各种特征,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增强高校职业指导的科学化水平。
开展就业信息库建设,提高职业规划的社会化程度。
近几十年的教育发展,我国高校已初步形成以政策指导、就业咨询服务为主要形式,校园招聘、个别就业指导为主要方式的职业就业指导模式,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就业指导模式已不再适应高校教育的发展。部分大学生已对传统就业指导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有所下滑。目前高校在就业指导机构和指导人才方面的专业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可以进一步将大学生就业指导纳入高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来,而非零星地对部分学生进行指导,形成更加系统科学的指导模式,针对性就业指导不够。因此,高校应结合社会职业供需实际,结合高校自身情况,在了解学生特征、职业意愿和能力等基础上,辅以科学的测评技术和测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地指导和规划,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特点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高校需开展就业信息库建设,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就业信息库,努力提高高校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同时,在信息库内容结构上,还需包含对就业市场进行正确的预判,畅通就业信息渠道,与就业市场和各类企业建立相互衔接的就业服务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大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大学生职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就业技能,为大学生择业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1]胡雪飞。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职业生涯设计[j].社科纵横,2012(4):120.
[2]罗双平。积极行动: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j].中国青年研究,2013(8):43.
[3]苟萍,丁伟。高等院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2010(增):23.
[4]刘更生。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点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5]罗双平。青年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j].中国青年研究,2009(8):25.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第八篇】
1、大一:尽可能地多参加社团活动,增长自己的见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2、大二:英语通过基本能力测试。
3、大三:考取会计师资格证,并为升本做准备。
五、结束语。
这就是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但我也不肯定会完全照这样去做,可能大体上会这样去做。未来发生什么样的事,没有人知道。未来有太多的未知数,到时候随机应变吧。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第九篇】
摘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活乃至整个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探索构建“全面、全程、全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能。
关键词: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职业生涯理论推出全新的理念,认为职业生涯不只是拥有一份职业,更是贯穿人生决定如何生活的过程。到底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呢?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和人生环境相结合,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进行测量、分析的基础上,再结合个体的兴趣、性格、能力和社会的实际情况等综合分析,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为此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等行之有效的计划,进而采取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根据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在人的成长发展初期进行必要的职业意识引导,对将来的职业成长乃至整个人生的成长都是重要的。
1953年美国耶鲁大学对应届毕业生进行了一项有关目标的调查,被调查的学生中10%的学生确认有目标,只有4%的学生清楚地把目标写下来。20年后,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追访当年参与调查的学生,结果显示,当年写下目标的那些学生,无论是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都远远超过那些没有写下目标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告诉我们,职业生涯规划本质上是一个人职业战略规划,它不仅是一个职业选择问题,而且对大学生整个人生成功与否有着深远的影响。鉴于我国大学生目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既有利于大学生认识自我,发掘潜能,提高竞争能力,又可以有效控制大学生在人才市场的无序性高流动状况。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方面:知识欠缺,主观不重视。
长期以来,高校的各项工作主要围绕教学和科研进行,这无疑是对的,但很少关注职业生涯辅导,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政策、资金、设施、人员等方面投入很少,导致学生了解职业生涯理论的途径有限。另外,由于学生生活范围窄,社会经验少,对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要求了解不够深刻,他们当中不少人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件费力而无用的工作,甚至错误地认为职业规划就是类似中小学生所写的新学期的打算,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写给老师看的,没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根本没有认识到职业规划对自己未来人生和就业的意义。
(二)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方面:目标过高,不符合实际。
调查发现,80%以上学生职业目标定位在“三大”和“三高”上,“三大”即大城市、大公司、大机关;“三高”即高收入、高福利、高职位。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到条件艰苦的地区、乡镇锻炼,也不愿到新兴行业、服务业、基层单位去工作。求职时,最关注的是眼前的薪金和福利待遇,而没有把发展空间或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放在第一位来思考,甚至还有一些学生为了留在大城市,不惜牺牲摆在面前的大好发展机遇,许多学生盲目地以考取许多没有职业相关性、目的性的职业证书作为未来发展的路径,甚至有些学生根本没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或者有多个毫无内在联系的职业路径。职业发展路径的模糊必然导致择业过程中的彷徨和无助,这直接影响到职业目标的实现。
(三)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方面:脱离专业,目标不清晰。
值得肯定的是,为了增加“工作经验”,不少学生在校期间选择了兼职和假期打工。但90%以上的学生所从事的兼职工作都跟自己的专业和职业目标不相关联,大多数是做家教、业务员、促销员等;还有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其目的只是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多才多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缺乏职业规划性,漫无目的,随意而为,只注重量的积累,却无视质的提高。
(四)职业规划认识方面:自我定位模糊,专业认识不清。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自己今后从事何种类型的工作,以及适合怎样的岗位等问题,在认识上显得比较模糊。只有20%的学生能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学生并不十分清楚自己现在具备的条件与理想工作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甚至还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对此毫无意识,根本没有进行自我了解。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客观而理性的认识。接近75%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没有很清晰的概念,甚至对本专业的未来发展领域也缺乏必要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职业选择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
目前,所有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仍存在着教育内容不全面、教师队伍不健全、教育过程不连贯等问题,针对目前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可构建“全面、全体、全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学校在思想和政策上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应加强理论学习,使学生和教师都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讲授面试技巧、找工作的途径等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很广泛,不仅要进行观念层面的教育,而且要进行技术操作层面的教育,不仅要进行技巧方面的教育,而且要进行理念层面的教育。因此,职业规划教育应该自始至终地贯彻在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列入教育计划之中,并严格执行。目前所有院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都存在“就业指导课就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等同于面试技巧、就业信息等教育”这样一些错误的理念,存在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的问题,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核心内容,将科学的理念和科学的职业规划方法传导给学生,这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甚至受益终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系统工程,是一项科学、系统、全面、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地、有计划地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
第一,在新生刚入学,就要渗透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进行职业规划理念和意识的教育。如请高年级的学生代表讲述自身的规划和实施状况,请校企合作的企业专家来学校讲授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和需求状况等,请教师对各个专业的特点、性质、就业领域等进行教育,使学生从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就接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第二,在整个大学阶段,对大学生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技巧、专业认知等教育。如加大投入引进合适的测评体系,尽早最大范围的让学生接受职业测评服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还可以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专业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安排,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结合专业理论课,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特点及就业去向,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方向,其次通过完成专业课的理论作业、专业实训、专业见习等,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明确学生的职业志向。
第三,大学最后一年,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进行面试技巧、制作简历、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教育和服务。就业指导课教师讲授面试技巧、简历制作等就业技巧方面的内容,除招生就业部门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和服务外,全校教职员工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种市场就业信息,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职业目标,确定合理的职业定位和择业期望标准,并为实施自己的职业目标而努力。
第四,大学生毕业后,学校还应该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做好跟踪服务,以便总结教育经验,提升职业规划教育水平,为后来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积累经验,同时还能更好地掌握市场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体教育的理念,建设一支以专业教师为主、其他成员为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工作,从事规划教育的指导教师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要有一定的实践水平,这就需要通过脱产学习和在职学习相结合、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的职业生涯指导教师队伍。以此为依托,在全校制度化、常规化地开展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同时,我们也要摈弃狭隘的观念,不能错误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是就业指导老师的职责,全体教职员工都应该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体,每位员工除身教之外,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岗位和学科特点,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关于职业道德、人生观等内容,加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专业课教师可以结合专业课,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特点及就业去向,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方向,通过完成专业课的理论作业、专业实训、专业见习等,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明确学生的职业志向。
总之,通过构建“全面、全程、全体”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各高校就能克服目前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第十篇】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对教师适应教育工作、减少职业倦怠、推动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角色,做好自我评价,明确发展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而学校则要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落实创造良好的氛围。
近些年来,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已成为众多教育机构及教育工作者热衷于探讨与研究的问题,这无疑会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然而,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也在接受教育,他们与学生一样属于发展中的个体,特别是当今处于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将面临更多的成长压力。“机遇从来只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制定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利用教育改革的契机实现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
职业生涯指一个人终身职业经历的模式。职业经历包括职位、工作经验和任务,受到价值观、需求与情感的影响。教师的职业生涯是与教师在学校教书育人的一系列职业经历相关联的模式,如在学校的从教经历、教研活动与教学经验的丰富、教育理想与愿望的实现以及得到学生与社会的认可与尊重等。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称为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苏格拉底说:“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和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作为刚刚上岗的新教师,做起学问来确实感觉永远也不能知足似的。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面对一次次突如其来的考验总会让我措手不及,甚至力不从心。刚迈上讲坛的我心里清楚自己想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让自己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进步。为此,我觉得为自己设计一个三年的人生发展规划是必要的,也是特别重要的。具体如下:
一、个人现状分析:
(一)优势分析:一开始工作就让我与一年级的孩子一起学习,孩子们那天真单纯的眼神,那似有若无的认真,那时常只想靠你近一点的亲切都是我喜欢我渴望的自然。我态度比较认真,工作负责,乐于学习,喜于探索,勤于反思。
(二)劣势分析:对小学英语教学经验和班主任工作经验比较缺乏;个人的基本功还要不断发展与提高。具体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看:
(1)研究教材的能力还不够,不能准确地与文本对话,挖掘适合儿童的东西,不能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备课。
(2)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如提问技巧、过渡语言、评价语言、应便能力等还需要好好加强训练。
(3)教学研究能力较薄弱,不能把自己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文字,不善于总结、积累经验。
(4)专业书籍及教育教学书籍读的较少,实践与理论常常不能对应起来学习,以后要多多加强阅读的数量和质量。
上一篇:幼师大学生职业规划书样例(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