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职业规划书汇聚(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大学职业规划书汇聚(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大学职业规划书【第一篇】

关于什么是正确的规划,不外乎这三个问题:

1.职业规划有没有必要

2.职业规划谁来做

3.规划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不妨先看几个问题:

问题1:如果你现在工作做得很不开心,转行、跳槽一时又找不到机会,你要不要做职业规划?(我猜,大家的回答都是“要”)

问题2:如果你有理想,并且正在努力的路上,目前工作也挺顺利的,需不需要做职业规划?(我猜,大部分人回答“要”,少数人回答“不要”)

问题3:回答“要”的朋友,你们做了职业规划吗?(我猜,基本所有人的回答都是“没有”)

这说明,表面觉得重要和你实际认为它重要是两码事,没行动其实就表明了你的内心想法是不要。

不妨换个角度,再看一个问题:

(我猜,你们的回答是“要”)

当然要制定战略,比如分析宏观环境、了解竞争对手状况、制定自己的定位以及产品线渠道供应链等等策略。

所以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其实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公司,你需要盈利、需要竞争、需要根据自己的优劣势进行定位、需要有人买你的服务、需要打造个人品牌。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个人也需要规划,这是达成理想的路径。

但现实往往是,我们只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做规划。然而,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做规划,就像企业在快倒闭的时候才来做战略是一样的,都没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商业模式新生代》这本书,它其实就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企业的商业模式,另一个是个人的商业模式。

在个人商业模式里面,你会发现,也有目标客户、价值服务等要素,跟企业其实是相通的。(这部分会在下次分享具体说,这里先不展开)

这里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我的职业规划要不要请一个专业的生涯规划师来帮我做?我的建议是,最好不要。

当然不是说规划师不专业或其他什么,我的理解是,职业规划不应该是一个少数人用来谋生的职业,而应该是一项所有人都需掌握的技能。

现在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原来很多事情都要自己亲历每个环节。而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可以把很多细节交给专业的人,所以我们会叫外卖、用拼车、网购。但是鲜有听说有人把思考人生这样的事情外包给别人完成的。

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并且也应该是自己最清楚。只不过,你可能需要去了解并学习职业规划的方法论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再实践到自己的规划上。这就是为什么说,职业规划也是项职场人必须掌握的技能,而不是一个少数人需要掌握并用来谋生的职业。

但为何很多人没有掌握这样的技能,并且那么迷茫?大约有80%的年轻人,你问他要什么,他都会说不知道。圈外的后台经常会有年轻人咨询诸如此类的问题:我性格内向,但能吃苦,擅长数据分析,但与人打交道能力一般,请问我适合做什么工作?我很迷茫。

这样的问题,其实反映出的是它背后的现象:学校教育跟社会的严重脱节,导致即使是工作了好几年的人,可能依然没有调整过来。

以前我们总认为,学校跟社会的差异在于人际关系,表现在社会如何复杂,学校如何单纯。但其实这完全不是最根本的差异,因为对于人际的差异,大部分人一两年之内就能适应。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大都能够很快学会周围人的相处方式。

那么最根本的差异到底是什么呢?最难跨域的其实是思维方式,也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校有课程表和考试范围,有明确单一的目标,而社会上这些都没有。你可能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就是失去了方向。我们从学校出来,接触社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通常来源于面试官“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多数人听到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都是懵x。

学校教育培养出的可能更多是服从者,学生时代的每个阶段都有人给你指明方向,你要做的只是朝着那个点全力以赴而已。但进入社会后,往往很多人就迷乱了,就像轮船在海上失去了航灯。因为一下子适应不了没人指路的节奏,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跌跌撞撞没有方向,内心更多的是彷徨和恐惧。

我刚毕业的时候,互联网还没有现在这样信息爆炸,所以反而少了很多烦恼。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他们的情况是:一进入社会,就每天处在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轰炸中,缺乏自主思考,且无端的烦恼困扰太多。

在交流的时候,我时常会跟他们讲,问题是有重要性和关键度属性的。

有一些问题,比如人生目标这样的事情,虽然很重要很关键,但对于一个步入社会不久的人来说,是想不出答案的,而且很可能就算貌似想出来了,以后还是会大概率动态调整,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度是很低的。

对应上图里,我称之为无底洞的问题,这类问题就不需浪费大量精力专门思考,在自己有足够阅历并掌握正确的方法之后,再去看待它才有意义。

既然要做规划,而且需要掌握规划的正确方法、自己做规划,那么,我们应该规划什么呢?

依然先看两个例子:

规划1:a是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打算进入快消行业做市场,计划做市场助理3年,事业有一定基础之后结婚,初级产品经理2年,然后生孩子,之后成为一名真正的产品经理,10年成为一家中型企业的市场部负责人。

规划2:b现在是一名销售,打算2年内进入咨询行业,做到一定级别之后跳槽去投行,投行到一定级别之后去创业,因为创业是她的理想。

这两个职业规划显然都有问题:

规划1的问题在于:她做的是职位规划而非职业规划。固然,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些目标,比如现在是经理岗,要挑战一下自我,争取三年后升总监。但这只是目标而非规划。职业规划更多是战略层面的事情,是说你要如何达到未来那个职业目标,指的是实现路径。

规划2的问题在于:她想当然了。如果b的理想是创业,那完全可以继续做几年销售然后直接创业,因为咨询和投行不是创业的必要条件。事实上,并无大量数据表明创业成功的人之前做了这些工作,且销售到咨询到投行,都是很大的跨度,把时间花在适应大的跨度上,即便最后创业成功,这中间迂回的时间也不太值得。

所以,职业规划不应该是几岁做到什么职位,而更应该聚焦在实现目标的方法。且这种方法必须是现实可行的,而非想当然拍脑袋的结果。

那么,职业规划到底要规划什么和考虑什么呢?这里我总结为三点:

第一,做价值规划;

第二,扬长避短;

第三,关注外部变化。

1. 价值规划

我们姑且先抛开外部机遇,只看一个人的内在价值,其实用这个模型就可以表示出来,我在之前的文章也多次提到过。

你去看企业招聘,也是用这个思路来判断你的价值,从而决定给你的offer上面填什么数字:比如,他们会要求一定的学历和专业,这其实代表了你的知识水平;他们要求会使用一些工具,比如ppt、,或者特定行业比如程序员肯定需要会用某些编程语言,这些其实代表了你的技能;他们还会要求具备一些软能力,比如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等,所以会在面试中不断让你举例,比如“你曾经克服过怎样的挑战”。另外,你的价值观、性格特质也会在面试甚至测评中有直观体现。

这些被考量要素中,冰山下面的性格、动机、价值观等一旦成型基本就很难再被撼动,所以倘若你企图花大量精力在这些上面,结果可能是没有太多意义。

你能努力的点更多是在知识、技能和能力。所以,你做的每一段工作,都要力求在这些要素上有所提升,你才会不断增值。

回到刚才规划2的例子,如果将来想要创业,那么创业需要什么知识、技能和能力,在这之前的哪些工作可以提升这些要素,这才是职业规划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2. 扬长避短

职业规划的三要素中,扬长避短具体而言就是你的优劣势,而这里其实会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兴趣,二是擅长,这是我们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两个内部因素。

兴趣这个事情,其实被误会得很深。如果没有足够强的自我察觉,往往无法判断真正的兴趣所在。因为喜欢做一件事情,跟喜欢一个人是一个道理,影响很多因素很多,往往难以轻易讲明。

但可以肯定的有两点:第一,享受不是兴趣,愿意付出才是;第二,任何事情,接触皮毛的时候不要谈兴趣。

如果有人问你,你喜欢旅游吗?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喜欢。但那是兴趣吗?多半不是。

兴趣很容易跟享受混淆。享受是被动的,无需付出;而兴趣则可能需要为了某件事情付出努力。

举个例子,很多人觉得我文章的配图特别好看,这都是我的一位好友diane所画。

她很喜欢画画,为了这个爱好她毅然从原来的产品经理岗辞职,专注于图画创作,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去优化那些普通人不大能感知到的细枝末节,她倾注了所有精力,并从中收获了精神的愉悦和外界的肯定,这就是真正的兴趣。

为什么又说接触皮毛就不要谈兴趣呢?

比如做咨询,刚做分析师的时候,每天工作就是整理分析数据、跟高级顾问陪访并做笔记,等等。而等做到顾问,就需要解决具体问题了。所以如果只接触皮毛,你会产生错觉,觉得咨询就是记笔记,这工作我没兴趣。

所以任何事情,你至少做到60分,再谈是否喜欢。

这提问其实有两个误区:第一,混淆了可提升和不可提升的能力;第二,以为适合的职业就是那么确定的一两个。

首先,混淆可提升和不可提升的能力是说,比如刚才的冰山模型,能力其实部分在冰山上面,部分在冰山下面,也就是意味着,有些容易提升,有些是不容易提升的。而思维能力,恰恰很大一部分是可以提升的。

所以不应该说思维能力不行,并以此作为标尺去找职业,这样反而让自己受限了。而应该是先提升思维能力,自然会拓宽自己的职业道路。

其次,适合的职业其实不止一个。很多人都觉得,一定有哪个职业是我特别适合的,我只要找到它,就能得心应手、走向成功了,它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其实事实根本不是这样。我们给很多企业员工做过测评和研究,结果是能做好一样工作的人,常常也能做好很多工作,而不能做好一些工作的人,往往什么都做不好。这是因为很多工作虽然内容不同,但需要的能力其实是差不多的。

所以,选择职业跟找爱人是一样的,适合你的往往不止一个。所以,你应该聚焦的不是选择本身,而是选择之后,你如何去做好。

3. 关注外部变化

企业做战略规划的时候都会考虑外部环境、竞争对手、消费者等因素。但我们做个人规划的时候,却往往会忽略外部因素,只考虑自身,进而制定了一个完全不可行的规划。

从这张图来看,其实除了自身的内在价值之外,最后的总价值还会取决于外部因素,比如选择。

那么,外部因素要了解哪些方面才能帮助我们选择呢?这里我总结为四点:

第一,目标职业的工作内容、薪酬回报等;

第二,目标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供需关系;

第三,实现的路径,比如招聘要求、招聘渠道;

第四,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

这里我举个例子,重点说说供需关系和企业的组织形式变化:

比如在hr领域,其实存在不同的细分,我举两个领域,一是组织设计,二是薪酬体系设计,其中组织设计更偏战略层面,就是根据公司战略设计适合的组织架构,而薪酬体系更多是看如何给予员工适合的回报,背后有很多内外部数据分析,甚至员工行为的分析。

移动互联时代的兴起,让信息更加透明、数据分析更依赖高效的计算机,人的优势就会削弱,而且薪酬属于传统领域,所以薪酬领域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会出现下降、供给却在增加。

但这个时代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更容易、公司与人之间的关系从雇佣关系走向合作关系,这些趋势则会让企业重新思考它的组织架构,而组织设计本身是很难标准化的。所以,对组织设计人才需求的增长带来的机会则越来越多,而供给却没那么充足。

倘若你在几年前意识到这个趋势,现在就可以享受一些市场溢价了。

所以,善于发现外部形势的变化,才能为自己挖掘到更多机会。

至此再回到文首的三个问题,结论总结一下就是:

1. 要做职业规划,就跟企业一样

2. 要自己做规划,不要求助于别人;但是不要空想,要掌握方法,正确地做

3. 职业规划三要素:价值规划、扬长避短、关注外部

价值规划:知识、技能、能力的提升;

关注外部:供需关系、企业变化等。

大学职业规划书【第二篇】

而在“你的高考成绩和分数线相比”的调查中,“比分数线高”的占到%, “唉!别提了”占到%,“差不多”的为%。

随着高考录取分数线的降低,今年北京市高招委公布的高校招生录取率预计将高达74%,将有约八万人走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达到近年来高考录取人数的一个峰值。

近年来,我国高校持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猛增,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大学生已不再是“稀罕物”、“文化人”,就业方面不复往日。逐渐褪下“光环”的大学生,正在成为就业上的“困难户”,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可以预见,今年步入高校的大学生必将在四年后,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对于大学生如何在四年后的就业中博得先机,抢占一席之地,职业规划师建议应尽早有个自我盘算,在完成大学学业的同时,提早建立毕业后的职业规划,才能在毕业时,走好职业的第一步。

职业规划师着重表示,职业规划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而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计划和方案,其中挑选一个就业和发展都良好的行业与职业和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原则。在挑选行业与职业时,毕业生可注意选择朝阳产业,这些行业往往人才需求量大,发展空间广阔,薪资待遇好,例如it行业中的新兴职业软件测试就具有这样的优点。当然,如果不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这些行业也是无法入行的。所以需要大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才能获得就业的主动权。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各大招聘会上,大学生占据了求职者的绝大比例,但是成功率却非常低,倒是一些经过职业培训拥有职业技能的职高生与中专生,反而受到企业追捧。职业规划师介绍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主要受困于“工作经验”,但具有更扎实的`理论功底、更丰富的理论知识,企业之所以对其犹豫不决,主要在于所谓的“上手能力”。所以经过职业培训,就业竞争力理应比职高生、中专生高出很多。

大学职业规划书【第三篇】

近日发布的《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受调查的走入职场不满3年的大学毕业生中,接近60%的人每年跳槽两次以上,6%的受访者表示不适应现在的工作,大学毕业生普遍患上工作“不适症”。

大学毕业生三年内频繁跳槽无外乎是为了找到一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但是,“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本应是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考虑过的问题,为什么工作后还要通过频繁跳槽来寻找答案?笔者认为,这其实折射出了高校职业规划教育中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普遍存在主体意识淡薄,目标缺失,职业定位不准,求职就业道路盲目、狭窄等问题。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应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但现实情况并不如人意。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职业规划课,而且有些学校已经把其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要求学生必须上课并修满学分,但是许多学校的就业指导课过于空泛,缺乏实际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导致学生在遇到实践问题时依然手足无措。

据笔者了解,有些高校的职业规划课甚至成了名副其实的“自习课”或者思想政治教育课。

高校职业教育课成为摆设,这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学生上过学校的职业教育课,却依然会呈现职业“不适应”症状了。

在美国,一些高中学校就已开始设置职业规划设计课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规划未来。因此,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很早就开始从职业的角度进行自我包装和提升。反观我国,应试教育的压力决定了大学要承担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职能,然而如何很好地把这一职能落到实处,是高校亟须反思的问题。

职场的第一份工作相当重要,对今后的职业生涯影响很大。为此,笔者认为,学校应该把职业规划课和学生切实结合起来,把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行业特点切实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职业方向上进行定位,并树立职业目标。同时,相关课程应该多使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分享他人经验的基础上了解人才的需求方向。此外,大学生毕业后频繁跳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学生责任意识和忠诚度缺乏的表现,职业规划课也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纳入课程范围。

大学职业规划书【第四篇】

本人兴趣广泛,喜欢阅读各种书籍并从中不断吸取精华,努力提高自己,喜欢钻研。性格开放。但为人诚实,做事认真,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积极进取。具备从事精细工作的耐心。乐于帮助他人,朋友不多但个个真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这些朋友,在我过去的生活中,已经给了我无尽的帮助和支持。在我的心目中,朋友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分量,所以在此特别提出来,他们是我在职业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砝码,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个优势,在以后的人生路上都将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也愿意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

二、自动化行业未来发展评价。

自动化行业,是一门涉及学科较多,应用广泛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的研究内容主要有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两个方面。因此努力学习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数学,物理,线性代数等学科,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

三、职业的选择。

自动化专业,就业面极广。较主要的是进入工厂当一名高级技工。考虑到家乡丰富的铁矿资源以及几家大型钢铁厂,矿山。这两大产业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对我个人而言,我选择从事与钢铁冶炼的职业设想相一致。将来就业可以是矿山开采企业和钢铁企业等相关企业。

1,总的规划:通过大学的学习,努力学好自身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经营管理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在寒暑假期间参加短期社会工作,至少赚够自己的生活所须,并取得兼职实习证明。积累自己的人脉,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企业领导能力。尽量总结出适合当代自己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元素。

2,具体规划方案:

大二上半学期:

1,争取考取与企业管理有关的二学位。

2,六月份:用二个月的时间突击学习英语,考取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3,努力学习各科知识,每晚上一个小时自习,不挂科并争取获得奖学金。

大二下半学期:

1,开始复习英语知识,十二月份考取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证书。

2,努力学习各科知识,每晚上一个小时自习,不挂科。

大三:

1,复习备战明年的研究生考试。

大四:

1,全力备考,心无旁骛。

毕业后:攻读研究生学位。

xx年-20xx年五年规划:

这五年主要是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努力。

职务目标:从企业的一般职员到技术部门。

能力目标:熟练处理本职务工作,工作业绩在同级同事中居于突出地位;熟悉外资企业运作机制及企业文化,能与公司上层进行无阻碍地沟通。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并且积累自己的人脉、金脉、知脉。

经济目标:五年年薪平均3万以上。

20xx年以后规划:实现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与现实生产中的具体问题相结合,并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在实践中检查所学知识的不足之处,随后不断进行自我充电。提高自己水平。

职务目标:完成从技术部门到高层管理部门的过渡,并到达高级管理部门。

能力目标: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有很高的演讲水平,具备组织、领导一个团队的能力;与相关公司决策层有一定的沟通;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广泛的社交范围,在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经济目标:年薪5万以上。

五、成功标准:

我的成功标准:一个人树立了积极向上的目标,经过了努力奋斗,有了正面的收获,就是成功。

每个阶段中只要自己尽心尽力,能力也得到了发挥,都会自我的提高,即使目标没有实现我也不会觉得失败,至少自己努力过、尽力过、拼搏过,我不会给自己后悔的理由。

成功之路有许多条,成功的定义也有许多种,只要在理想的指引下,真正做了自己想做的事,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是一种成功,就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和快乐。

六、最后: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并不是每一人都可以在大学殿堂里度过自己人生最美好的日子。人的大学时光一生中也许就一次,不把握好,将来自己一定回追悔莫及。

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这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就是给了我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我将会按着上面所写,亲身力行地完成好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更有意义。

大学职业规划书【第五篇】

关于什么是正确的规划,不外乎这三个问题:

3、规划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不妨先看几个问题:

问题1:如果你现在工作做得很不开心,转行、跳槽一时又找不到机会,你要不要做职业规划?(我猜,大家的回答都是“要”)。

问题2:如果你有理想,并且正在努力的路上,目前工作也挺顺利的,需不需要做职业规划?(我猜,大部分人回答“要”,少数人回答“不要”)。

问题3:回答“要”的朋友,你们做了职业规划吗?(我猜,基本所有人的回答都是“没有”)。

这说明,表面觉得重要和你实际认为它重要是两码事,没行动其实就表明了你的内心想法是不要。

不妨换个角度,再看一个问题:

(我猜,你们的回答是“要”)。

当然要制定战略,比如分析宏观环境、了解竞争对手状况、制定自己的定位以及产品线渠道供应链等等策略。

所以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其实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公司,你需要盈利、需要竞争、需要根据自己的优劣势进行定位、需要有人买你的服务、需要打造个人品牌。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个人也需要规划,这是达成理想的路径。

但现实往往是,我们只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做规划。然而,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做规划,就像企业在快倒闭的时候才来做战略是一样的,都没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商业模式新生代》这本书,它其实就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企业的商业模式,另一个是个人的商业模式。

在个人商业模式里面,你会发现,也有目标客户、价值服务等要素,跟企业其实是相通的。(这部分会在下次分享具体说,这里先不展开)。

这里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我的职业规划要不要请一个专业的生涯规划师来帮我做?我的建议是,最好不要。

当然不是说规划师不专业或其他什么,我的理解是,职业规划不应该是一个少数人用来谋生的职业,而应该是一项所有人都需掌握的技能。

现在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原来很多事情都要自己亲历每个环节。而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可以把很多细节交给专业的人,所以我们会叫外卖、用拼车、网购。但是鲜有听说有人把思考人生这样的事情外包给别人完成的。

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并且也应该是自己最清楚。只不过,你可能需要去了解并学习职业规划的方法论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再实践到自己的规划上。这就是为什么说,职业规划也是项职场人必须掌握的技能,而不是一个少数人需要掌握并用来谋生的职业。

但为何很多人没有掌握这样的技能,并且那么迷茫?大约有80%的年轻人,你问他要什么,他都会说不知道。圈外的后台经常会有年轻人咨询诸如此类的问题:我性格内向,但能吃苦,擅长数据分析,但与人打交道能力一般,请问我适合做什么工作?我很迷茫。

这样的问题,其实反映出的是它背后的现象:学校教育跟社会的严重脱节,导致即使是工作了好几年的人,可能依然没有调整过来。

以前我们总认为,学校跟社会的差异在于人际关系,表现在社会如何复杂,学校如何单纯。但其实这完全不是最根本的差异,因为对于人际的差异,大部分人一两年之内就能适应。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大都能够很快学会周围人的相处方式。

那么最根本的差异到底是什么呢?最难跨域的其实是思维方式,也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校有课程表和考试范围,有明确单一的目标,而社会上这些都没有。你可能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就是失去了方向。我们从学校出来,接触社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通常来源于面试官“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多数人听到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都是懵x。

学校教育培养出的可能更多是服从者,学生时代的每个阶段都有人给你指明方向,你要做的只是朝着那个点全力以赴而已。但进入社会后,往往很多人就迷乱了,就像轮船在海上失去了航灯。因为一下子适应不了没人指路的节奏,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跌跌撞撞没有方向,内心更多的是彷徨和恐惧。

我刚毕业的时候,互联网还没有现在这样信息爆炸,所以反而少了很多烦恼。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他们的情况是:一进入社会,就每天处在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轰炸中,缺乏自主思考,且无端的烦恼困扰太多。

在交流的时候,我时常会跟他们讲,问题是有重要性和关键度属性的。

有一些问题,比如人生目标这样的事情,虽然很重要很关键,但对于一个步入社会不久的人来说,是想不出答案的,而且很可能就算貌似想出来了,以后还是会大概率动态调整,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度是很低的。

对应上图里,我称之为无底洞的问题,这类问题就不需浪费大量精力专门思考,在自己有足够阅历并掌握正确的方法之后,再去看待它才有意义。

既然要做规划,而且需要掌握规划的正确方法、自己做规划,那么,我们应该规划什么呢?

依然先看两个例子:

规划1:a是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打算进入快消行业做市场,计划做市场助理3年,事业有一定基础之后结婚,初级产品经理2年,然后生孩子,之后成为一名真正的产品经理,10年成为一家中型企业的市场部负责人。

规划2:b现在是一名销售,打算2年内进入咨询行业,做到一定级别之后跳槽去投行,投行到一定级别之后去创业,因为创业是她的理想。

规划1的问题在于:她做的是职位规划而非职业规划。固然,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些目标,比如现在是经理岗,要挑战一下自我,争取三年后升总监。但这只是目标而非规划。职业规划更多是战略层面的事情,是说你要如何达到未来那个职业目标,指的是实现路径。

规划2的问题在于:她想当然了。如果b的理想是创业,那完全可以继续做几年销售然后直接创业,因为咨询和投行不是创业的必要条件。事实上,并无大量数据表明创业成功的人之前做了这些工作,且销售到咨询到投行,都是很大的跨度,把时间花在适应大的跨度上,即便最后创业成功,这中间迂回的时间也不太值得。

所以,职业规划不应该是几岁做到什么职位,而更应该聚焦在实现目标的方法。且这种方法必须是现实可行的,而非想当然拍脑袋的结果。

那么,职业规划到底要规划什么和考虑什么呢?这里我总结为三点:

第一,做价值规划;

第二,扬长避短;

第三,关注外部变化。

我们姑且先抛开外部机遇,只看一个人的内在价值,其实用这个模型就可以表示出来,我在之前的文章也多次提到过。

你去看企业招聘,也是用这个思路来判断你的价值,从而决定给你的offer上面填什么数字:比如,他们会要求一定的学历和专业,这其实代表了你的知识水平;他们要求会使用一些工具,比如ppt、,或者特定行业比如程序员肯定需要会用某些编程语言,这些其实代表了你的技能;他们还会要求具备一些软能力,比如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等,所以会在面试中不断让你举例,比如“你曾经克服过怎样的挑战”。另外,你的价值观、性格特质也会在面试甚至测评中有直观体现。

这些被考量要素中,冰山下面的性格、动机、价值观等一旦成型基本就很难再被撼动,所以倘若你企图花大量精力在这些上面,结果可能是没有太多意义。

你能努力的点更多是在知识、技能和能力。所以,你做的每一段工作,都要力求在这些要素上有所提升,你才会不断增值。

回到刚才规划2的例子,如果将来想要创业,那么创业需要什么知识、技能和能力,在这之前的哪些工作可以提升这些要素,这才是职业规划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2.扬长避短。

职业规划的三要素中,扬长避短具体而言就是你的优劣势,而这里其实会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兴趣,二是擅长,这是我们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两个内部因素。

兴趣这个事情,其实被误会得很深。如果没有足够强的自我察觉,往往无法判断真正的兴趣所在。因为喜欢做一件事情,跟喜欢一个人是一个道理,影响很多因素很多,往往难以轻易讲明。

但可以肯定的有两点:第一,享受不是兴趣,愿意付出才是;第二,任何事情,接触皮毛的时候不要谈兴趣。

如果有人问你,你喜欢旅游吗?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喜欢。但那是兴趣吗?多半不是。

兴趣很容易跟享受混淆。享受是被动的,无需付出;而兴趣则可能需要为了某件事情付出努力。

举个例子,很多人觉得我文章的配图特别好看,这都是我的一位好友diane所画。

她很喜欢画画,为了这个爱好她毅然从原来的产品经理岗辞职,专注于图画创作,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去优化那些普通人不大能感知到的细枝末节,她倾注了所有精力,并从中收获了精神的愉悦和外界的肯定,这就是真正的兴趣。

为什么又说接触皮毛就不要谈兴趣呢?

比如做咨询,刚做分析师的时候,每天工作就是整理分析数据、跟高级顾问陪访并做笔记,等等。而等做到顾问,就需要解决具体问题了。所以如果只接触皮毛,你会产生错觉,觉得咨询就是记笔记,这工作我没兴趣。

所以任何事情,你至少做到60分,再谈是否喜欢。

这提问其实有两个误区:第一,混淆了可提升和不可提升的能力;第二,以为适合的职业就是那么确定的一两个。

首先,混淆可提升和不可提升的能力是说,比如刚才的冰山模型,能力其实部分在冰山上面,部分在冰山下面,也就是意味着,有些容易提升,有些是不容易提升的。而思维能力,恰恰很大一部分是可以提升的。

所以不应该说思维能力不行,并以此作为标尺去找职业,这样反而让自己受限了。而应该是先提升思维能力,自然会拓宽自己的职业道路。

其次,适合的职业其实不止一个。很多人都觉得,一定有哪个职业是我特别适合的,我只要找到它,就能得心应手、走向成功了,它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其实事实根本不是这样。我们给很多企业员工做过测评和研究,结果是能做好一样工作的人,常常也能做好很多工作,而不能做好一些工作的人,往往什么都做不好。这是因为很多工作虽然内容不同,但需要的能力其实是差不多的。

所以,选择职业跟找爱人是一样的,适合你的往往不止一个。所以,你应该聚焦的不是选择本身,而是选择之后,你如何去做好。

3.关注外部变化。

企业做战略规划的时候都会考虑外部环境、竞争对手、消费者等因素。但我们做个人规划的时候,却往往会忽略外部因素,只考虑自身,进而制定了一个完全不可行的规划。

从这张图来看,其实除了自身的内在价值之外,最后的总价值还会取决于外部因素,比如选择。

那么,外部因素要了解哪些方面才能帮助我们选择呢?这里我总结为四点:

第一,目标职业的工作内容、薪酬回报等;

第二,目标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供需关系;

第三,实现的路径,比如招聘要求、招聘渠道;

第四,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

这里我举个例子,重点说说供需关系和企业的组织形式变化:

比如在hr领域,其实存在不同的细分,我举两个领域,一是组织设计,二是薪酬体系设计,其中组织设计更偏战略层面,就是根据公司战略设计适合的组织架构,而薪酬体系更多是看如何给予员工适合的回报,背后有很多内外部数据分析,甚至员工行为的分析。

移动互联时代的兴起,让信息更加透明、数据分析更依赖高效的计算机,人的优势就会削弱,而且薪酬属于传统领域,所以薪酬领域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会出现下降、供给却在增加。

但这个时代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更容易、公司与人之间的关系从雇佣关系走向合作关系,这些趋势则会让企业重新思考它的组织架构,而组织设计本身是很难标准化的。所以,对组织设计人才需求的增长带来的机会则越来越多,而供给却没那么充足。

倘若你在几年前意识到这个趋势,现在就可以享受一些市场溢价了。

所以,善于发现外部形势的变化,才能为自己挖掘到更多机会。

至此再回到文首的三个问题,结论总结一下就是:

2.要自己做规划,不要求助于别人;但是不要空想,要掌握方法,正确地做。

3.职业规划三要素:价值规划、扬长避短、关注外部。

价值规划:知识、技能、能力的提升;

关注外部:供需关系、企业变化等。

大学职业规划书【第六篇】

世界汽车发展虽然只有百余年,但其发展速度总体来说有增无减。世界上几乎每个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或多或少的依靠过汽车工业,而目前汽车工业所带来的巨大利润有增无减,因此刺激着每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另外为了保护我们伟大的大自然,也为了让人们更好的生活在世界上,汽车正在往节能无污染方向发展。在现代社会,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车速的不断加快,车型的不断改变,舒适性能的不断提高等等,为了迎合广大销费者和当前社会的要求,汽车公司正在朝着一个理想的方向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汽车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是由于我国国情的缘故(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观不断改变),我国的汽车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问题也在不断被发现,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烦恼:酸雨,温室效应等等。为了减缓汽车废气带来的危害,全世界正在努力改善汽车性能,其旨在使汽车在相同条件下消耗更少的油或者用某种发动机可以不使用油,只有这样做才能使汽车行业持续兴盛。汽车从产生至今已经经过了多次改革,由最初的三轮变成四轮,由人动车不动变成车动人不动等等,每一次改革都为汽车工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汽车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汽车工业想要站稳脚跟,汽车产商想要生存就必须大胆创新,引领潮流。以上是我对汽车的认识。

作为刚刚迈入大学门口的我认为,为了适应以后的汽车行业,在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我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睿意创新,敢于怀疑与发问。首先对于专业知识,我要认真学习,把那些有用的知识学精学透,并结合践作到学以致用,其次,我要把课本中的知识吸取精化剔除糟粕,使之变成自己的东西,灵活运用。遇到不懂或不会的地方要及时的向老师或同请教,在学习过程中,我要脚踏实地,一丝不苟。我的思维不能局限在一个很小的知识圈内,我也不能为了某一次的成功而忘乎所以。

我认为要想学好一门专业不能只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而应该多多益善,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提升。

人不能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否则就只能被社会淘汰。由于我国关于车辆方面的著作及技术相对较少,所以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和技术不可或缺,然而经翻译过来的文字或多或少的失去了原来的作者的本意,因此学好英语至关重要,如果可能的话,日语及德语也要有所了解,毕竟日本和德国的汽车技术在世界前列,在对国外知识及技术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创新。另外,我还要继续研究世界汽车发展史,因为了解汽车的发展史也可以让我们预测以后汽车行业的发展动向。就我目前的观念和发现,我对汽车的设计与制造,以及汽车发动机两个发面特别感兴趣,我希望在这两个方面有所发展,我会努力学习,争取在以后能在这两个方面做出一些成就,当然如果能够减少甚至消除汽车尾气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我会为了这个梦想而不懈努力。以上是我在大学本科期间的学习打算。

大学本科毕业后,我想我会考研,如果可以的话我也会出国深造,争取学到更加前沿的汽车技术,以便将来为祖国做出我应有的贡献,我会在今后的学习中结交一些有志青年,共同探索汽车发展,共同进步,以后共同为祖国汽车发展尽我们应尽的义务。在本科后的求学生涯中,我会更加注重实践,把自己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学以致用。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汽车特色,因而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日本人态度严谨,车子的安全性能高,因而人们喜欢日本车;德国人严格要求自己,因而造出的车子占有了很大的汽车市场等等,然而中国制造的汽车由于缺乏自己的特别而不是特别受欢迎,之所以也有很大的发展是因为中国汽车的价格较低。然而汽车要想长远发展,不能够靠价格来支撑。只有打早自己的全新品牌,并且调查市场后,结合人们的爱好,做出有自己的特色的车子才是长远的发展方案。在大学本科后的学习中我将细心观察生活,体验人们对汽车的评价,进行创新,打造属于自己特点,有个性有特色的汽车。以上是我的职业规划。

大学职业规划书【第七篇】

关于什么是正确的规划,不外乎这三个问题:

3.规划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不妨先看几个问题:

问题1:如果你现在工作做得很不开心,转行、跳槽一时又找不到机会,你要不要做职业规划?(我猜,大家的回答都是“要”)。

问题2:如果你有理想,并且正在努力的路上,目前工作也挺顺利的,需不需要做职业规划?(我猜,大部分人回答“要”,少数人回答“不要”)。

问题3:回答“要”的朋友,你们做了职业规划吗?(我猜,基本所有人的回答都是“没有”)。

这说明,表面觉得重要和你实际认为它重要是两码事,没行动其实就表明了你的内心想法是不要。

不妨换个角度,再看一个问题:

(我猜,你们的回答是“要”)。

当然要制定战略,比如分析宏观环境、了解竞争对手状况、制定自己的定位以及产品线渠道供应链等等策略。

所以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其实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公司,你需要盈利、需要竞争、需要根据自己的优劣势进行定位、需要有人买你的服务、需要打造个人品牌。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个人也需要规划,这是达成理想的路径。

但现实往往是,我们只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做规划。然而,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做规划,就像企业在快倒闭的时候才来做战略是一样的,都没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商业模式新生代》这本书,它其实就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企业的商业模式,另一个是个人的商业模式。

在个人商业模式里面,你会发现,也有目标客户、价值服务等要素,跟企业其实是相通的。(这部分会在下次分享具体说,这里先不展开)。

这里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我的职业规划要不要请一个专业的生涯规划师来帮我做?我的建议是,最好不要。

当然不是说规划师不专业或其他什么,我的理解是,职业规划不应该是一个少数人用来谋生的职业,而应该是一项所有人都需掌握的技能。

现在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原来很多事情都要自己亲历每个环节。而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可以把很多细节交给专业的人,所以我们会叫外卖、用拼车、网购。但是鲜有听说有人把思考人生这样的事情外包给别人完成的。

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并且也应该是自己最清楚。只不过,你可能需要去了解并学习职业规划的方法论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再实践到自己的规划上。这就是为什么说,职业规划也是项职场人必须掌握的技能,而不是一个少数人需要掌握并用来谋生的职业。

但为何很多人没有掌握这样的技能,并且那么迷茫?大约有80%的年轻人,你问他要什么,他都会说不知道。圈外的后台经常会有年轻人咨询诸如此类的问题:我性格内向,但能吃苦,擅长数据分析,但与人打交道能力一般,请问我适合做什么工作?我很迷茫。

这样的问题,其实反映出的是它背后的现象:学校教育跟社会的严重脱节,导致即使是工作了好几年的人,可能依然没有调整过来。

以前我们总认为,学校跟社会的差异在于人际关系,表现在社会如何复杂,学校如何单纯。但其实这完全不是最根本的差异,因为对于人际的差异,大部分人一两年之内就能适应。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大都能够很快学会周围人的相处方式。

那么最根本的差异到底是什么呢?最难跨域的其实是思维方式,也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校有课程表和考试范围,有明确单一的目标,而社会上这些都没有。你可能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就是失去了方向。我们从学校出来,接触社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通常来源于面试官“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多数人听到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都是懵x。

学校教育培养出的可能更多是服从者,学生时代的每个阶段都有人给你指明方向,你要做的只是朝着那个点全力以赴而已。但进入社会后,往往很多人就迷乱了,就像轮船在海上失去了航灯。因为一下子适应不了没人指路的节奏,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跌跌撞撞没有方向,内心更多的是彷徨和恐惧。

我刚毕业的时候,互联网还没有现在这样信息爆炸,所以反而少了很多烦恼。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他们的情况是:一进入社会,就每天处在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轰炸中,缺乏自主思考,且无端的烦恼困扰太多。

在交流的时候,我时常会跟他们讲,问题是有重要性和关键度属性的。

有一些问题,比如人生目标这样的事情,虽然很重要很关键,但对于一个步入社会不久的人来说,是想不出答案的,而且很可能就算貌似想出来了,以后还是会大概率动态调整,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度是很低的。

对应上图里,我称之为无底洞的问题,这类问题就不需浪费大量精力专门思考,在自己有足够阅历并掌握正确的方法之后,再去看待它才有意义。

既然要做规划,而且需要掌握规划的正确方法、自己做规划,那么,我们应该规划什么呢?

依然先看两个例子:

规划1:a是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打算进入快消行业做市场,计划做市场助理3年,事业有一定基础之后结婚,初级产品经理2年,然后生孩子,之后成为一名真正的产品经理,10年成为一家中型企业的市场部负责人。

规划2:b现在是一名销售,打算2年内进入咨询行业,做到一定级别之后跳槽去投行,投行到一定级别之后去创业,因为创业是她的理想。

规划1的问题在于:她做的是职位规划而非职业规划。固然,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些目标,比如现在是经理岗,要挑战一下自我,争取三年后升总监。但这只是目标而非规划。职业规划更多是战略层面的事情,是说你要如何达到未来那个职业目标,指的是实现路径。

规划2的问题在于:她想当然了。如果b的理想是创业,那完全可以继续做几年销售然后直接创业,因为咨询和投行不是创业的必要条件。事实上,并无大量数据表明创业成功的人之前做了这些工作,且销售到咨询到投行,都是很大的跨度,把时间花在适应大的跨度上,即便最后创业成功,这中间迂回的时间也不太值得。

所以,职业规划不应该是几岁做到什么职位,而更应该聚焦在实现目标的方法。且这种方法必须是现实可行的,而非想当然拍脑袋的'结果。

那么,职业规划到底要规划什么和考虑什么呢?这里我总结为三点:

第一,做价值规划;

第二,扬长避短;

第三,关注外部变化。

我们姑且先抛开外部机遇,只看一个人的内在价值,其实用这个模型就可以表示出来,我在之前的文章也多次提到过。

你去看企业招聘,也是用这个思路来判断你的价值,从而决定给你的offer上面填什么数字:比如,他们会要求一定的学历和专业,这其实代表了你的知识水平;他们要求会使用一些工具,比如ppt、,或者特定行业比如程序员肯定需要会用某些编程语言,这些其实代表了你的技能;他们还会要求具备一些软能力,比如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等,所以会在面试中不断让你举例,比如“你曾经克服过怎样的挑战”。另外,你的价值观、性格特质也会在面试甚至测评中有直观体现。

这些被考量要素中,冰山下面的性格、动机、价值观等一旦成型基本就很难再被撼动,所以倘若你企图花大量精力在这些上面,结果可能是没有太多意义。

你能努力的点更多是在知识、技能和能力。所以,你做的每一段工作,都要力求在这些要素上有所提升,你才会不断增值。

回到刚才规划2的例子,如果将来想要创业,那么创业需要什么知识、技能和能力,在这之前的哪些工作可以提升这些要素,这才是职业规划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2.扬长避短。

职业规划的三要素中,扬长避短具体而言就是你的优劣势,而这里其实会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兴趣,二是擅长,这是我们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两个内部因素。

兴趣这个事情,其实被误会得很深。如果没有足够强的自我察觉,往往无法判断真正的兴趣所在。因为喜欢做一件事情,跟喜欢一个人是一个道理,影响很多因素很多,往往难以轻易讲明。

但可以肯定的有两点:第一,享受不是兴趣,愿意付出才是;第二,任何事情,接触皮毛的时候不要谈兴趣。

如果有人问你,你喜欢旅游吗?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喜欢。但那是兴趣吗?多半不是。

兴趣很容易跟享受混淆。享受是被动的,无需付出;而兴趣则可能需要为了某件事情付出努力。

举个例子,很多人觉得我文章的配图特别好看,这都是我的一位好友diane所画。

她很喜欢画画,为了这个爱好她毅然从原来的产品经理岗辞职,专注于图画创作,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去优化那些普通人不大能感知到的细枝末节,她倾注了所有精力,并从中收获了精神的愉悦和外界的肯定,这就是真正的兴趣。

为什么又说接触皮毛就不要谈兴趣呢?

比如做咨询,刚做分析师的时候,每天工作就是整理分析数据、跟高级顾问陪访并做笔记,等等。而等做到顾问,就需要解决具体问题了。所以如果只接触皮毛,你会产生错觉,觉得咨询就是记笔记,这工作我没兴趣。

所以任何事情,你至少做到60分,再谈是否喜欢。

这提问其实有两个误区:第一,混淆了可提升和不可提升的能力;第二,以为适合的职业就是那么确定的一两个。

首先,混淆可提升和不可提升的能力是说,比如刚才的冰山模型,能力其实部分在冰山上面,部分在冰山下面,也就是意味着,有些容易提升,有些是不容易提升的。而思维能力,恰恰很大一部分是可以提升的。

所以不应该说思维能力不行,并以此作为标尺去找职业,这样反而让自己受限了。而应该是先提升思维能力,自然会拓宽自己的职业道路。

其次,适合的职业其实不止一个。很多人都觉得,一定有哪个职业是我特别适合的,我只要找到它,就能得心应手、走向成功了,它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其实事实根本不是这样。我们给很多企业员工做过测评和研究,结果是能做好一样工作的人,常常也能做好很多工作,而不能做好一些工作的人,往往什么都做不好。这是因为很多工作虽然内容不同,但需要的能力其实是差不多的。

所以,选择职业跟找爱人是一样的,适合你的往往不止一个。所以,你应该聚焦的不是选择本身,而是选择之后,你如何去做好。

3.关注外部变化。

企业做战略规划的时候都会考虑外部环境、竞争对手、消费者等因素。但我们做个人规划的时候,却往往会忽略外部因素,只考虑自身,进而制定了一个完全不可行的规划。

从这张图来看,其实除了自身的内在价值之外,最后的总价值还会取决于外部因素,比如选择。

那么,外部因素要了解哪些方面才能帮助我们选择呢?这里我总结为四点:

第一,目标职业的工作内容、薪酬回报等;

第二,目标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供需关系;

第三,实现的路径,比如招聘要求、招聘渠道;

第四,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

这里我举个例子,重点说说供需关系和企业的组织形式变化:

比如在hr领域,其实存在不同的细分,我举两个领域,一是组织设计,二是薪酬体系设计,其中组织设计更偏战略层面,就是根据公司战略设计适合的组织架构,而薪酬体系更多是看如何给予员工适合的回报,背后有很多内外部数据分析,甚至员工行为的分析。

移动互联时代的兴起,让信息更加透明、数据分析更依赖高效的计算机,人的优势就会削弱,而且薪酬属于传统领域,所以薪酬领域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会出现下降、供给却在增加。

但这个时代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更容易、公司与人之间的关系从雇佣关系走向合作关系,这些趋势则会让企业重新思考它的组织架构,而组织设计本身是很难标准化的。所以,对组织设计人才需求的增长带来的机会则越来越多,而供给却没那么充足。

倘若你在几年前意识到这个趋势,现在就可以享受一些市场溢价了。

所以,善于发现外部形势的变化,才能为自己挖掘到更多机会。

至此再回到文首的三个问题,结论总结一下就是:

2.要自己做规划,不要求助于别人;但是不要空想,要掌握方法,正确地做。

3.职业规划三要素:价值规划、扬长避短、关注外部。

价值规划:知识、技能、能力的提升;

关注外部:供需关系、企业变化等。

大学职业规划书【第八篇】

(一)前言:

人生有许多转折点,稍不注意就会走错。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中考是一个转折点,高考是一个转折点。而即将面临的另一个转折点是该选择怎样的工作。大学四年的所学就在此。所以在即将面临选择时,应该对自己的未来好好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成功。

(二)自我盘点:

我是一个本科生,在父母眼里我就是他们的希望,他们的一生似乎都压在我身上了。我哦是一个农村人,在我们那,交通不好,信息算得上闭塞吧,家里人都靠着我出人投地,而我也不付所望考上大学。他们现在最关心的就是我能否找到工作,能找到一个什么样的工作,说的露一点就是能否赚钱。

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其实本来也酸不上内向,是环境造就的结果。算得上是自卑感作祟吧。平时最喜欢干的事情时躺在床上看小说,要不就一个人躲着看电视,我不西画别人问我干了些什么,感觉象是审问犯人似的。我擅长独立工作,能与尊敬的人保持频繁、有意义的支持性交流关系。而且对收集所需信息有一种天生的好奇与技巧。而且自己总是能看出别人在想什么,虽然不知道自己想的是否正确。我的缺点可能就是太理想主义了吧,总是做一些不切实际的梦。自己也知道不可能实现,却偏偏爱干,而且乐在其中。我的另一个缺点就是太自卑了,对自己的长相缺乏信心,且害怕别人在背后评论自己。

(三)解决自我盘点中的劣势和缺点:

由于我的所学是师范类,将来出来是教书。而在教书的环境又十分舒服,有假日,而且跟那么多学生接触,既能训练自己的胆量,又可以训练自己。消除自己的自卑感。我的所学是地理,未来的发展就是围绕这方面,对自己未来几十年的生涯做了如下的规划:

―20xx年,学习期。在这期间,充分利用时间,锻炼自己。多拿几个证书,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自己学习、工作的能力。具体的是,过英语四、六级,过计算机二级,至少拿一次奖学金,多带点家教,既能挣点钱,有可以锻炼自己。

―20xx年,教学期。在这期间,积累一些教学经验,一边教学,一边学习,从教学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另外做好考研的准备。因为在纪念的教学中能积累一点钱,而这些钱可以做为我继续读书的资本。

―20xx年,读研期。在这期间,好好深造,继续学好怎么做好人。让自己更有素养。

20xx―年,找一份好工作,找一个好老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在工作上踏踏实实的工作。

(五)结束语:

规划仅仅是规划,若不努力,就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未来总是在变化的,因此我们要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以后的事情中,随机应变。一个人,若想取得成功,就要拿出自己的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

(1)相关资料:

a.面试时最容易犯的12个错误。

不善于打破沉默、与面试官“套近乎”、为偏见或成见所左右、慷慨陈词,却举不出例子、缺乏积极态势、丧失专业风采、不善于提问、对个人职业发展计划模糊、假扮完美、被“引君入瓮”、主动打探薪酬福利。

b.地理老师需求情况:

高考指挥棒带热地理专业:入学冷,就业火,地理专业的毕业生入学时绝对想不到现在会这么吃香。“别的专业是学校挑毕业生,地理专业是毕业生挑学校。”来自潍坊某中学的宋校长感慨地说:“地理专业可以考虑,其他专业已经招满了。”在不少用人单位的招聘摊位前,这句话被不断重复,让不少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直后悔自己当初选错了专业。来自邹平的某重点高中此次共提供了47个教师就业岗位,还不到10:00就已经有46个名额基本确定了人选,只有地理教师的人选还没有最后确定。宋校长说,今年该校计划引进5名地理老师,目前还没有合适的人选,他看好了一名山师大地理专业的男生,“只要学生愿意马上跟他签约”,可这名男生还是选择了济南的一所重点高中。

大学职业规划书【第九篇】

20xx年2月,国务院总理李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战略部署,3月教育部酝酿启动高校转型改革,我国1200所国家普通高等院校,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环境促进高校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转型。为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推动“校企合作、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更是为这部分高校长远的发展、就业工作都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学生的就业好坏是学校培养教育能力评判的指标之一,学校的就业工作完成的程度直接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转型培养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对职业有更多的了解更直观的接触,毕业之后与社会不脱钩。无疑高校转型对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有着更直接的要求,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职业规划及其课程

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多,政策、市场用工变化,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严峻,很多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面对这种形势,教育部提倡所有普通高校从20xx年起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对所有大学生进行就业的提前认识与职前培训引导。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职业规划,是将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个人和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个人事业发展的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或岗位,同时做出相应的教育、工作、培训等计划,并对每一个步骤的时间、项目和措施都做出合理的安排。高校职业规划课是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培养目标设计的,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探索自己与职业之间的结合点,在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社会就业形势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设计未来职业生涯,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高校已经认识到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开设的课程贯穿整个大学生涯,从大一阶段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到大二大三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等相关课程。

二、职业规划课的意义及发展现状

对于大学生而言,通过职业规划课可提前了解职业,让学生从追求个人兴趣能力、追求价值与幸福的角度来接触职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未来努力的方向,并制定可行可操作的措施。还可以正确评价自己,掌握就业相关知识和策略,为进入社会打下较好的基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职业规划课并没有发挥到该起的作用,也没有引发学生对职业的很强的兴趣和探索,一方面学生对职业规划认识片面,没有认识到就业就是眼前的事情,对工作怀着一种陌生而敬畏的态度,即使开设了很多课程,学生也没有心情没有积极性参与到课程活动中;此外部分学生就业的功利性和片面性,使他们对职业规划课有种排斥心理,认为现在规划与未来就业不对等。另一方面跟目前职业规划课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相对较单一较滞后有很大的关系,职业规划教学工作存在着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对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比较薄弱等问题,难以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这些问题制约了职业规划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依据转型,深化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职业规划教学面临的紧迫任务。

三、职业规划课程改革措施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做好目标设计

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基础性政策性文件,是安排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未来竞争的重点就是人才的竞争,高校转型要求职业规划课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职业规划课的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就业创业指导为重点,理论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树立正确择业观和职业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一定的求职方法及树立创业意识。切实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实行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改革教学方法是高校转型中教学改革必须实施的步骤之一,也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关键。方法得当,效果就能事半功倍。创新教学方法,提倡灵活多样的方式,在以往的传统灌输式的课堂难以让学生深刻了解职业,可采用参与游戏、团队活动、案例解析、课堂讨论、影片学习、角色扮演、人才测评、头脑风暴、参观体验等多种形式带领学生走进职业了解职业,带动他们主动思考、感受,让学生真正明白职业是自己的事,是离自己不远的事情,是未来能体现自身价值和符合自己兴趣的事业。此外应引入专业的测评工具,指导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初步认识自我性格和职业发展方向。

(三)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材建设

建立一个连贯的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从新生入学到毕业整个过程中对自己的认识,包括兴趣、能力、技能、价值观等到就业环境、政策、渠道、法规等方面,开设培养学生创业与经营能力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课程设置按照学年开设,第一学年课程架构是认识自我,帮助学生形成客观的职业自我知识,学会分析自己评价自己,丰富职业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信心和独立性。第二学年以专题的形式介绍职业规划的知识策略,提高学生对未知的职业世界的认知度,培养学生择业的灵活性和责任感。第三学年以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为主,让学生了解就业手续政策渠道等知识,开展创业活动,即期学生创业兴趣与热情。教材不拘泥于一种,给任课教师多种选择。另外结合本校专业特色和办学能力,可编制符合本校教学实际、反映本校特色的教材建设。

(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根据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切实加强实验、实习、职业技能训练等实践性课程和教学环节,认真安排,从严要求拓,宽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积极实行产教结合,密切地与企业的联系,鼓励学生深入生产实际,开展技术推广和技术革新等创新和实践活动,把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产教结合还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的愿望和热情,激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而这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正是我们职业规划教育的方向。

(五)建设高质量的职业规划师资队伍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职业规划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师德建设,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要全面提高教师推进素质教育的水平,加强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要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優化教师队伍结构,培养骨干教师,并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校任教,加快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要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各类职业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激励机制,对教学改革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发展所依靠的主力人才,就业的好坏与正确关乎国家命运,所以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体系,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适应高校转型,达到学有所用,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

大学职业规划书【第十篇】

在新一届的成员共同努力下,按照我们职协人的规划认真的完成了每项实践活动,大家不仅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也享受到了成长的喜悦。xx年上半年度协会工作将不断充实和完善,在不断践行的过程中检验和夯实协会的发展观念,积累协会自身的文化。

本学期活动目标。

协会本届发展主题:加强学习务实交流主动参与争取收获。

活动目标:调动会员学习积极性,切实保障会员权益,真正增强协会凝聚力,广泛交流把活动做实做好。

活动内容:

三月份,学期工作总结和配合社管会开展志愿服务月相关活动,优秀会员、干事、部长评比,整理社团评优材料。

具体化:1、上旬寒假见闻分享会并做会员素质拓展培训活动的动员宣传准备工作的安排。

2、中旬优秀协会成员评选结果公示,素拓活动具体实施开展,下旬举办规划培训讲座,核实评优材料。

四月份,积极参与社团评优,为第六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做准备并积极与其他兄弟社团交流学习。

具体化:1、上旬参与社团评优,并与优秀社团交流学习,举办交流会等形式来开展。

2、中旬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的开展做准备并具体实施。

3、下旬与其他兄弟社团合作开展活动,目前意向是和演讲与口才协会举办大赛。

五月份,第六届职规赛举办,协助招就处开展相关工作,会内联谊。

具体化:1上旬大赛开展并做好相应总结工作同时为参观工厂活动做好准备工作。

2、中旬举办参观工厂活动。

3、开展会内联谊活动。

六月份,总结本学年工作并规划下一学年工作。

具体化:1、上旬做好总结工作并为规划活动周做准备。

2、中旬开展规划活动周系列活动。

3、下旬为暑期开展实践活动做准备。

七月份,积极申请、准备和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注意事项:

1、本学期开展的相关活动一定要紧紧围绕协会发展主题和宗旨进行。

2、注意收集和分享有利于协会成员发展的材料。

3、积极配合社管会和招就处开展相关工作并接受监督和考核。

4、做好会员权益保障工作,切实完成协会创先争优的全部工作。

5、努力开拓协会发展新局面,妥善做好协会人才培养和人员调配工作。

32 3030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