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结束语实用4篇
【导言】此例“职业生涯规划结束语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职业生涯规划结束语1
关键词生涯辅导;个案研究;实效性
1 研究综述
相关概念
生涯,英文为career,从词源看,来自罗马字Via carraria及拉丁文carrus,均有古代战车之意。career一词在希腊有“疯狂竞赛精神”的意思,后来引伸为道路。现常指人生的发展道路,也指人或事物所经历的途径,还有人把它看作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过程,或一个人一生中所扮演的系列角色和职位等。[1]()美国职业指导专家舒伯认为,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同时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2]生涯辅导的前身为职业指导,始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帕森斯(Parsons)的职业指导工作,而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职业与职业指导、职业生涯发展与职业生涯辅导、生涯发展与辅导。[3]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萨帕(1976)[4]()将生涯定义为“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变方向和历程,包括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类型;它也是人自青春期至退休之后一连串的有报酬或无报酬职位的总和,甚至包含了副业、家庭和公民的角色。”
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以关键词“生涯辅导”进行搜索共搜索到589篇相关文献(截止2014年6月15日)。从关注的时间点上看,最早涉足这一研究领域的有尤敬党、吴大同(2001),池忠军(2001),林永和(2001),权福军(2001)。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生涯辅导进行了研究,主要还是侧重在理论的普及探讨。随后生涯辅导逐渐被广泛关注,研究文献也日渐增多。
我国学者陈德明在2011年对我国生涯辅导研究进行过综述。他通过中国知网相关主题文献分析认为,从2000到2011这十年间学界对生涯辅导的研究日益重视,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生涯辅导的定义、实施原则、对象内容以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等方面。[5]通过关键词补充文献检索发现,我国生涯辅导研究的内容并不限于以上的综述,而是更广泛和多样化。这主要体现在如下:生涯理论的发展与综述研究(龙立荣,李晔,2001;崔小蕊,2012);生涯辅导模式的架构研究(彭雪华,2012;吴成国,谢华,2008);欧美、日本等国家的生涯辅导研究(杨迎春,2009;彭正军,李蕾蕾,2006;赵荣生,2011);生涯辅导的理论方法与对策的研究(叶晓燕,2006;王剑敏,2012);团体生涯辅导效果的研究(张莹,李`,曹丽影,2009;高洁,2008);基于CIP理论的生涯辅导研究(周伟珍,2009)、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生涯辅导研究(沈红,2003;赵荣生,2011;韩学芹,2013);另有少数学者关注并研究高中、硕士阶段的生涯辅导(桑生华,2014;景亮,2013)。在生涯辅导个案研究方面,目前文献发现仅有刘涛(2011)和雍克勤(2010)在个案研究方面做了尝试,刘涛以系统基模为基础对大学生生涯辅导的个案进行了呈现;雍克勤则以咨询师的身份呈现了一份完整的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个案报告。
研究述评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当前的研究在理论上没有明显创新,多数依旧是国外生涯理论的梳理与重述,在本土化的研究上有学者进行了努力和尝试,但实践的效果如何却很少有跟进的研究成果呈现,对生涯辅导的个案研究更是凤毛麟角。鉴于生涯辅导现有的研究现状,再加上生涯辅导理论创新不足的现实,理论的创新需要本土化的大量实践才有可能。因此,生涯辅导的实效性研究、案例研究将成为生涯辅导未来关注的一个热点。
2 案例报告
一般资料
陈天(化名),男,21岁。大专二年级学生,大一的时候就读旅游管理专业,大二转读英语专业。父母是农民,热情朴实。父亲在他14岁时因故丧失劳动能力,母亲从此成为家庭的顶梁柱。有一弟弟,辍学在家务工,父母之间关系和睦,他和弟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和。祖上都是农民且一直居住在农村,称自己封建思想严重。家族无精神病史。
陈天从小学到初二都比较有优越感,那时父亲开车赚钱,家庭比较宽裕,初一时的梦想是当个明星。可初二那年父亲出了变故,从此家庭境况大变,打那时起他也开始变得不自信起来,并且开始觉得应该努力学习才是正途。上高中时,陈天由于英语成绩好(150分的试卷能通常都能考140分左右),在学校小有名气,高中时的梦想就是考上某外国语大学,将来毕业了当个翻译官或者外交官。可高考成绩并未能让他如愿考上理想的学校,最终只上了现在的一个专科学校,从此之前的一些理想不再敢奢望。另外陈天还有慢性病,会被一些行业的潜规则排除在外,这也让他感觉极不自信。
辅导过程
大学一年级上半学期末由于转专业遇到了一些问题,曾找到我说他想退学,于是我约了个时间和他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给他摆出了退学与继续完成学业的未来比较,最终让他自己选择是否退学。最后他还是选择了继续完成学业,而且也如他所愿地转到了他心仪的英语专业,而且在专科阶段就决定继续选择了专接本。在大二即将结束的那个学期,他又主动联系到了我。首先说的是一些感激的话语,可能如果不是那次谈话他可能早已经退学了,但我肯定地告诉他主要的抉择都在他自己,因此要感谢自己才对。这次他主动找到我是因为迷茫了,他虽然已经确定要接本学习,但对未来依然迷茫,不知道路在何方。
这次的辅导我们约定为一个正式的生涯辅导,因此时间拉得比较长,总共进行了四次咨询,前前后后差不多有三个月的时间。在第一次的辅导时间里,我们一起商定咨询目标和方案,同时进行了兴趣探索;第二次的咨询因为间隔时间较长,因此首先进行了咨询目标的澄清和再确认,接着进行了自我能力发现和价值观的探索;第三次的咨询从他的家庭作业生涯平衡单开始,由于陈天还是纠结困惑,于是在现场使用的行为治疗法的“空椅子”技术帮他澄清决策,最终在这一技术的辅助下,他内心有了自己的决定;第四次的咨询从他自己的陈述开始,陈天说他回去后想了很久,也向周围的朋友、同学和亲人请教过,收获挺大的。他自信满满地说他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最后,为了帮助陈天更加明确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我运用了想象引导的技术,启发他对于自己的未来进行想象。陈天按照我的指导语,在我的提示下进行了充分的想象。他想到十年后他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工作,负责培训及学校管理方面的工作,在培训机构小有名气,在同学中享有一定的声誉。他的父母也随着他一起进城生活了,不用再为了生活到处奔波打工。唯一的一个弟弟也在他的影响下积极工作和生活了。他们一家生活得很幸福。想象之后,陈天显得很高兴,他说他自己以前从来没有认真地这么生动翔实地想象过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有的也只是一种模糊的向往。这一次的想象事实上是对于自己思绪的梳理,是对于自己发展目标的确定和信心的坚定。
明确了未来的目标方向后,我问陈天将来要如何更好地达成目标时,他说他会制定一个详细的行动计划。听到这儿,我感到由衷的欣慰。生涯辅导是一种助人自助的活儿,能提供给陈天的只是一种方法、一种陪伴、一种理解、一种支持,我不能去代替他做出决定,只有他自己才能真正的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辅导后的观察
辅导结束后虽然没有再和陈天保持联系,但平时通过即时通讯还有他同学的反馈,我了解到陈天在求助后有了较大的改变。他至少自信了、充实了,而且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是充满激情的。也许有其他的许多因素促进了他的变化,但我还是相信个体的关注和辅导给了他很大且明显的帮助。
3 结论与讨论
个体生涯辅导的实效性
从上面的生涯辅导个案来看,生涯辅导对个体的生涯决策及发展是有明显帮助作用的。上述案例中的陈天从极度不自信地绝望想退学,通过生涯辅导,他重新找到了自信,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也发现了自身的能力和优势,同时也挖掘到了自己内心的价值观,也由此他开始积极地学习生活并规划自己未来。这个案例的实效性不仅帮助到了来访者自己,同时也可以把他作为典型案例分享给和他困惑相似的来访者,从而帮助到更多的来访者。
个体生涯辅导途径反思
上述个案中的来访者陈天曾经是我的学生,在他大一的时候单独约谈话过一次,据他后来的反馈,就是那次谈话改变了他退学的想法,同时我的个人经验也给了他很大的激励,可以说那次谈话对他的人生是有帮助的,可那次谈话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生涯辅导。大二学期末的他主动找到我的那次才是真正意义的生涯辅导,而且也完全是按照生涯辅导的职业规范进行的,其中也使用了生涯辅导程序化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前前后后延续了三个月的时间,最后效果良好。一次非正式的谈话和一次规范的生涯辅导,于同一个体,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于是有一个问题自然呈现,那就是生涯辅导在现实中的实践到底是应该规范还是应该随意或者灵活处理呢?我现有的经验是生涯辅导应该人性化和多元化。
个体生涯辅导实效性评估困境
个体生涯辅导的实效性虽然明显,但这毕竟是来自主观的观察和判断,而且,在职业道德约束中有一条规定是咨询关系结束后咨询师应该主动告知来访者两人之间的关系结束,这么规定的初衷是为了避免来访者咨询师的心理依赖,这样一来,辅导的实效性就愈加不好跟踪和评估。因此,个体职业生涯辅导的实效性该如何去科学评估或评判,这可能是今后需要长期实践和关注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程肇基,廖萍蓉,陈发云。大学生体验式生涯辅导及其实施例举[J].青年探索,2006(6):55-58.
[3]李斌。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D].2005.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4篇职业生涯规划结束语就到这里了,希望在职业生涯规划结束语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职业生涯规划结束语2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学
引言:大学生职、取生涯规划的目的在十让大学生找到适合本身发展的职业,即达到个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以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最优化。所以,在当下大学生的就、取形势下,高校加强大学生职、取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力度是符合当前形势的。大学生职、取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职、取指导类课程,在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有开设。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十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竟争能力,促进高校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高校开设职、取生涯规划课程的时间并不长,仍然处十探索时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改善,以使大学生职、取生涯规划课程能够发展的更加顺利。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大学生的求职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更好地就业。高校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心应手,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按与自身相匹配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和目标激励自己,全方位地提高综合能力和竞争实力。
(二)避免在大学期间各种盲目的学习行为。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进而明确人生发展目标,端正人生观、价值观,并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就业渠道,使学生的就业选择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并对自己形成良好约束,增加成功的机会。
(三)促进大学生客观评价自我,利于大学生自身发展。大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设计前,需要对自身各个方面职业生涯主、客观因素条件进行分析评价,这些主、客观因素条件包括性格、特征、特长及兴趣等,经相应分析评价后再为自身设计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经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大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客观评价自我,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不感兴趣;经自身努力希望得到什么,做之前思考该如何去做;想一想自身在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并如何加以改善。学生不断对自身问题进行反思,与社会生活工作实践中对自身进行正确定位,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促进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一)高校重视程度低。虽然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对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并没有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十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没有了解到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在经费、师资队伍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工作的要求,导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教师队伍缺失。现阶段,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还缺乏足够的完善性,高校十分缺失这一方面的教师队伍。按照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人数与在校大学生人数所成的比例应当为1:500,但显然现如今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没有到达这一标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专业教师十分缺乏;同时,现目前在高校任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出自党政机关、学生管理范畴,对学生实际情况有一定了解,具备相应的管理经验,但是其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技能、知识,教学能力良莠不齐,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三)教学内容不够统一。目前由于参与职业规划课教学的教师比较多,且多是以学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为核心力量,教师由于工作经验、学历背景以及对职业规划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导致对教学大纲的理解深度不同、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及教学课时的安排不同,使得职业规划课所取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学校很难用统一的评价标准监管各专业职业规划课的教学情况,甚至有些学院内部也很难统一。
三、新时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完善
(一)加大宣传力度。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本校学生在社会中发展时会表现出怎样的综合素质,例如,竟争力、适应能力等才应该是高校教育关注的重点,而不是某一次就业率这类数字。所以,高校要认识到教育重点,发挥良好的指导作用,创新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大学全过程;使用贴吧、校园广播站等多种载体,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思维,树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与此同时教师不应照本宣科,要积极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利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引人人胜,使学生愿意上本门课、愿意跟随教师的思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二)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自现阶段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教师队伍缺失问题出发,高校应当组建一支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这支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必须要对多学科、专兼及校内外等方面进行结合,并且这支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要需要具备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积极全面地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给予专业化、专家化的指导;同时高校还可自校外聘请来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讲座,为学生提供正确、合理的职业咨询及职业测评。
(三)丰富教学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结合职业发展、就业指导、创业培育三个核心主题,选取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职业发展课程板块的课程内容主要是以解读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基础,引导学生自我认知,探究职业世界,做出生涯决策。就业指导课程板块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介绍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运用就业技巧,缓解就业心理压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创业培育课程板块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培育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自主创业和岗位内创业能力。
(四)活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有鉴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门课程的特殊性质,切不可将其与普通理论、实践教学相混淆。教师可利用活动导向这一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不忘借助活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使学会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四、结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经历了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就业市场的考验,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的就业发展问题已贯穿大学生在校的生活、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的开设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它能主动激发学生不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进取,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职业生涯规划结束语3
关键词:苏北新建本科院校;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174—02
1 调查目的
针对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了解苏北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现状,找到苏北新建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约因素,从而为大学生个人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为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整个社会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氛围,奠定必要的基础,进而帮助苏北新建院校大学生好就业、就好业。
2 研究对象的确定
本次问卷为了反映当前苏北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笔者以H高校为例,进行问卷调查。本次问卷随机抽样选取H高校的各个年级和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了960份,回收率96%。有效调查对象从性别上来看,男生578人,占 %;女生382人,占% 。 从专业结构来看,理工类563人,占%;文史类204人,占%;艺术类23人,占%;其他专业170人,占 %。从年级构成上看,大一学生256人,占 %;大二学生218人,占%;大三学生275人,占%;大四学生211人,占22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笔者制作了下表。
因调查在抽样范围及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局限性,本次调查结果可能不能完全反映苏北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状况和特点,但因其是在对实际情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所以研究结果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 筛选调查问卷指标
笔者于2011年3月至4月间对苏北新建院校的代表院校H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原始题目来源于三种方式:一是笔者根据日常工作中总结出的苏北新建本科院校的特点和这类院校大学生的特点编制了一部分问题。例如:根据他们的生源特点,编制了“你对目前就读的专业是否满意?”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编制了“你有信心在毕业后顺利就业并完成自己的人生规划吗?”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编制了“当面临职业选择或职业困惑时,你认为最主要的解决途径是什么?”根据他们的就业特点,编制了“你认为当前大学生要想成功就业应该具备何种能力?”等,利用这种方式搜集了6条项目。二是笔者发放开放式问题搜集项目,从H高校的理工类、文史类、艺术类、其他类这四大类专业中分别随机抽取15名同学共计60名同学参与回答这些问题。问题大体上为“你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自己”、“如果你想找到理想的工作,你该如何做”等等。整理结果后除去理解错误和句意表达不清的项目,共得到有效反映25条,又考虑到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最后得到13条有效项目。三是笔者在参考专业书籍搜集了5条项目。通过这三种方式,笔者进行汇总后,删减或修改了一部分意义重叠的项目,再加上基本信息,最后得出17条有效项目,因此设计出《苏北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
该调查问卷对H院校的部分大学生进行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此问卷从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择业环境认知三个方面对苏北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期有针对性地探寻解决问题的改进方法。
4 部分题目调查结果分析
对专业认识不够清晰,选择专业较盲目。调查显示:近%的同学选择自己的专业的原因是无奈,被调剂的,并且有约%的人是在父母的意愿下选择专业的。在调查学生是否喜欢自己目前的专业时,仅有%的同学喜欢自己所学专业,而%的同学则明确表示不喜欢所学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职业选择的盲目性,将会给学生的职业生涯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大学生应该在专业指导下提升对专业的认识,慎重考虑所选专业,尽可能地使自己在未来的职场上少走弯路。
职业发展自我优劣势的认知是自我认知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基础工作。大学生只有在充分认知自己优劣势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符合个体特点,符合个性性格、能力特长以及兴趣爱好的职业生涯策略。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自我优劣势的认知现状不容乐观,只有%的大学生非常了解自己的优劣势在什么地方,%的大学生都处在一般了解阶段,%的大学生根本不了解自己的优劣势,还有%的大学生根本不想去了解。因此,学校应在大学生当中推广职业生涯规划思想,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对自我进行认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掌握自己的将来。
对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渴求度高。问卷调查显示,在调查的960人中,有687名同学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有必要,只有58人认为没有必要;%的学生已经对自己做了简单的规划,仅有%的学生做过专业的规划,还有%的学生从来没有做过规划。但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十分愿意参加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活动,也愿意投入一定的资金为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这说明,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发展和能力方面的教育是期盼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关注职业目标和未来发展,他们认为早期的职业生涯指导可以减少因职业困惑而引发的心理障碍,但是由于目前高校职业生涯发展的滞后性,大学生缺乏相关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基本处于自发和混沌状态。
遇到困惑时的解决方式有限。问卷调查显示,当面临择业困惑的时候%的人愿意找老师、同学、朋友一起来商量解决。而只有%的学生是通过专业机构寻求帮助的。显然,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没有得到大学生充分的认同,没有成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服务机构。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应该更加务实地贴近学生,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化指导,解答他们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困惑和迷茫,他们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从新生教育开始,并贯穿于整个大学的全过程中。
5 结束语
以上的调查结果显示,苏北新建本科院校还处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和摸索阶段,理论研究也刚刚起步,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为了更好地提升就业能力和质量,苏北新建本科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不断发展完善,不应将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停留在经验介绍层面,应该触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 吴红波。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实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 张再生。职业生涯规划[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职业生涯规划结束语4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效应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178-03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综合化、国际化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等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视思想理论知识教育忽视实践效应问题的现象,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认知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力不一致的现象。现在部分大学生虽然认同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合理性,但并不为此付诸实际行动,或者不按照已制定的规划要求去行动。
一、提出问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本人在个人与组织发展相结合的基础上,个人通过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职业目标而预先进行生涯发展系统安排的活动或过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认知的层面,广大的大学生已经逐步认识到有合理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自己坚定人生信念;明确自己的短、中、长期目标,提高学习、工作和生活效率;避免盲目就业与不良情绪的干扰等。但是,在实践的层面,大多数大学生的实际行动却跟不上思想认知的步伐,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如下。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学校教育乏力。高等教育面对社会转型、文化多元、深化改革的教育环境,似乎把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这样关乎大学生人生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教育任务,几乎全部交付给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而转移了专业课教师对大学生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视线,导致教师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的退化和教育实践领域被模糊化。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教育凸显乏力。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家庭教育偏颇。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家庭的环境状况对青少年成长影响是非常深刻的。然而,传统应试教育的阴影对现代的家庭教育的影响还不能完全被磨灭,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关心仍然停留于学习考试的实际分数和身体健康。另外,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家长们更在乎自己的子女能否顺利进入高等院校和实际受教育的权利,而非把注意力集中于子女们在大学中是否有执行职业生涯规划。这种家庭教育与青年全面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教育缺失。大学生的可塑造性决定着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确定性,自身存在着明显的自我控制力、自我执行力不足的弱点,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能力不强。而且,一方面大学生朝气蓬勃、精神面貌积极向上、成才意愿强烈;另一方面大学生既情绪易波动又极易被鼓动,在教育氛围不够的情况下,很难相互提醒、相互激励、相互评价,导致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问题上自我教育的不完善,明知要为之而不为。
二、现象分析
面对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职业发展的着眼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激烈竞争的就业环境要求大学生对个人因素的自我了解、规划与求职择业的匹配需求、职业发展目标、实践求职目标的行动方案、掌握目标职业技能等具备相当的认知度和践行力。但是,现实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却事与愿违,由于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与社会阅历的局限,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如建立在空中的楼阁,停留于思想层面,缺乏实践力度。
在认知的层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高等院校教育呈正相关关系。一方面,只接受侧重于研究型理论知识灌输教育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能力要明显低于接受过实践型职业技能培训的学生;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量身定制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中运用心理学心理暗示的教学技术,和学生共同分析职场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是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认知力与实践力的两个直接因素。
在信仰的层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家庭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存在相关性。进一步调查发现,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的教育意识和教育理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形成与发展的潜动力,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帮助大学生构建起健康职业发展模式的精神家园,在自我强化就业意识的同时也能够使自我的功利意识得以平衡。此外,人际关系、家庭状况、家庭的社会地位等大学生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制约着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合理定位的重要因素。
在执行的层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教育与其所处的年级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渐呈递增趋势。高年级的学生对自己需要一个科学理性的职业发展规划的认同度要明显高于低年级的学生。调查表明,大学生投入形式多样化的职业实践、寒暑假社会实践、实习与就业基地等工作,并通过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及时反馈知识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实际差距是实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关键因素。
三、对策思考
调查结果充分显示,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效应问题是确实存在的。虽然目前我们已经关注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但是关注的层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其存在的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和亟待解决。
1.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资源体系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教育需要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资源的支撑。在增进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教育要把握专业的师资队伍、管理激励与监督服务队伍和办学设施等物质性硬件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环境、校园精神等非物质性软件资源方面的建设;在保障显性资源和隐形资源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确保获得开设指导针对性较强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践课程等显性资源和科学技术课程等隐性资源的支持;在完善制度性资源和机制性资源上,要加强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设的制度性、规范化管理,并且在一定制度和规范的约束下,逐渐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可行性、保障性,强化有助于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自组织机制建设等。
2.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当代大学生个性特征鲜明,价值取向多元化、独立自主意识强、适应新事物能力强,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萨柏(Donald )的“生涯彩虹图”,较全面地诠释了这一点。根据萨柏对生涯发展五个阶段的划分,大学生的年龄阶段处于职业探索阶段,在选择职业时有较大的弹性,个性化差异表现得比较明显。因此,在高等教育期间,依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采取职业心理测验、职业行为观察、职业人物访谈、职业情景幻想等一系列教育技术手段,为每一位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和帮助大学生明确和坚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激发他们坚定的意志力和执行力,从而为他们实践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智力支持和发展动力。
3.定期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展示节”。通过规范化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回答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必须要弄清的几个问题:“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环境支持什么?为达到我的职业目标,我又该干些什么?”指导和帮助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懂得要在操作自我评估、环境评估、目标设定、目标实施、反馈修正等环节的基础上,突出可行性部分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确切把握职业规划的具体目标。依据此活动平台,大学生充分展示他们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让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断强化并深入到每一位大学生心目中,力求巩固大学生对目标职业的心理倾向,以此指引每一位大学生去实践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收获成功的职业前景。
4.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综合就业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通过学习知识、培养综合素质而具备的获得工作机会、并在工作中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的核心适应能力也往往能成为制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效应的重要因素。面对高效率、快节奏的就业环境,高等教育理应帮助和指引大学生培养保持乐观、自我情绪调控、高自我效能感、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思维开放性等积极上进的性格特征,以此为基础,凸显在专业知识技能上的优势,增强对理想职业的认同感,积极发挥个人适应性的积极价值,指引大学生在不断完善就业资本的同时以期达成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积极结果。
四、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有实践效应的系统性的思考与方法,对帮助大学生初步设定出人生的长期和短期目标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它也能够表现出动态循环的功能。职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不乏一系列不稳定的因素,因此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要指引大学生明确规划的目标和方向,又要注重实践效应问题,把握在实践过程中的变化空间,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现出实际的可操作性。此外,高等教育把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效应积极地融入到大学生有系统的、有步骤的自我探索、职业探索之中,使大学生在不断达成阶段性的成功鼓舞的过程中保障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高度认同感和践行力。
参考文献:
[1]赵北平,雷五明。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建国。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0,(4).
[3]曲振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什么是生涯规划精编4篇
下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优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