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5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第一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对一生中所要经历的职业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学习、工作、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发展趋势等。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单一的概念,它是与家庭、组织及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个人家庭、工作和社会等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一个人的职业期望或多或少会有些许变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包括学习方向、职业发展、爱情规划等,职业生涯规划是否系统,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人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用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行程符合社会所需求的思想道德的一种实践活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充分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和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和提高自身所需的综合素质,如品格的塑造、个性魅力的培养、人际沟通的技能、团队合作的技能等;将引导大学生培养在专业方面所需的基本素质,即提升自身所学专业的理论基础和技能。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应当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特点,找准目标,包含学业目标、生活目标等,遵循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又一枚“利器”。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
(一)教育目标上的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用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来教育和引导学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使他们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完善其社会人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的在于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目标,并不断地提升自我,从而获得学业和事业的成功。其本质也是提升个人的就业竞争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个过程。
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在一起,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和对学生的共性教育出发,实现个人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现实目标和职业目标的有机融合,从而帮助大学生从职业规划的探索期向成熟期过渡,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更加合理清晰。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都在于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它们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二)教育过程上的融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过程上是将思想道德观念内化为学生的自身需求,使其思想观念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相一致。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实现个人发展为基础,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职业需求,指导学生以社会的职业需求为导向,不断实现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环节和过程中,正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为培养人才服务、为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过程、职业观念的转变过程。因此,在二者融合的基础上,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来说,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补充,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三)教育内容上的互通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含了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诸多方面,其重要内容在于“德”的教育。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不仅包含设计职业方向、职业指导、职业能力培养等,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好的实现自身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内容上互通,从思想理论上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身道德素质,同时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从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及实现的途径。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内容上是相互渗透的,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两者在内容上的相互交叉及互通融合会进一步扩大。
(四)教育功能上的互补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职业发展、职业指导为桥梁,它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出发,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学生逐步形成符合一定社会需求的道德观、价值观,为其职业规划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道德问题的重要补充,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不仅达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也体现了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因此,二者在教育功能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二、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载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内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通过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的分析影响他们职业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客观的分析自身特长、兴趣、个性等,充分挖掘潜在能力,进行个人职业目标的合理定位。
因此,由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和极大的动力性,通过指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逐步内化为大学生个人发展、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更加贴近学生的个人和现实需求,更易于被学生所接纳,从而内化为其职业能力,激励学生为实现职业目标而不断努力。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始终贯穿其中,使职业生涯规划观念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一方面,要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深度,积极了解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形成浓厚的氛围,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帮助学生解决职业发展中需求,又达到了教育效果。另一方面,要将培养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队伍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队伍相结合,构建多位一体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评价体系。
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职场训练。一方面,要广泛的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如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教育等,将谅解相结合,培养出大批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强化学生的未来职业体验,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校园文化载体和实践载体充分运用于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职场体验活动,更早、更全面的了解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了解社会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三)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通过将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贯穿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环节,形成“三位一体”(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格局。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环节,真正的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从而指导和帮助学生,同时也要学会区分不同的学生类型,学生不同层次的职业需求,深入细致的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实践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其阶段性和系统性。如在一年级,主要进行养成教育,侧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定位;在二年级,主要是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侧重进行生涯设计;在三年级,主要开展实践创新,进行职场训练,侧重拓展素质;在四年级,主要开展就业辅导,侧重择业、就业。虽然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学生的需求也不同,但是每个阶段又彼此相通,互相补充。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范文【第二篇】
[关键词]“90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DOI]/
21世纪,大学生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因此,“90后”大学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对其今后的就业、择业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1“90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缺乏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意识
当下,许多“90后”大学生缺乏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意识,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刚步入大学,距离今后择业找工作还比较遥远,因而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比较奢侈,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没有形成明确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意识,对于就业择业之事,更倾向于看事实说话,即随行入市。[1]这也导致许多“90后”大学生在择业时将工资薪酬视作首要标准,鲜少和个人的兴趣、理想、优势等其他因素相结合。
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与职业定位
目前,“90后”大学生正处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探索时期,由于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与职业定位,导致他们在进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时,暴露出一些问题,举例来说,有一些“90后”大学生想要进入大公司工作,但从未对该公司的发展前景以及企业文化等做过分析与研究,加上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与职业定位,结果在面试之时就被刷下来,与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公司失之交臂。此外,还有一部分“90后”大学生存在着投机心理,未摆正心态,渴望走捷径成功,欠缺艰苦创业的思想意识。
不能准确、客观的评估和审视自我
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自我评估是其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过程中的最初环节,对于其今后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准确、客观的自我评估,是“90后”大学生进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当下有许多大学生对于自我认识过于片面,不够全面、准确和客观,致使出现了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过分的肯定自己,认为自己很优秀,过分放大自己的优点,而缩小或忽略自己的缺点,骄傲自满,过于自负。另一种就是过分的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毫无用处,过分放大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缺乏自信,比较自卑。[2]这两种极端的现象势必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前一种对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期望值太高,难免会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后一种对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期望值太低,难以准确定位自己,实现自我价值。正因为许多“90后”大学生不能准确、客观地评估和审视自我,导致其职业定位不准,就业较难。
2“90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意义
有助于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90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意义,首先在于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能够激励“90后”大学生为了目标而努力奋斗。
有助于大学生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五大要素,分别是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其中前两个要素是后三个要素的前提和基础。所谓知己,就是要求“90后”大学生对自己能够有客观的认识和准确的自我定位。这样有助于让“90后”大学生清楚地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结合自身的特点及兴趣,合理规划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扬长避短,充分激发和挖掘自己的潜能,全面提升自己。[3]
3“90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对策
制定相关的政策,规范对就业市场的管理
政府及教育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和规范对就业市场的管理,这是促进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其能不能发挥效用的重要影响因素。首先,政府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大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大学生个人职业发展与规划教育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以及制度化。其次,政府部门要不断推进劳动人事制度以及户籍制度等的改革,为大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大环境。
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机制
为了顺利开展“90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高校要树立相应的教育理念,建立健全“90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机制。首先,要对“90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做好总体布局,统筹规划,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集服务、指导以及咨询等为一体的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则教育体系。其次,还要制定相应的“90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制度,切实贯彻执行相关制度。[4]通过这些方式对“90后”大学生开展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能够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基础,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找准今后实施职业发展的方向。
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优势
“90后”大学生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自我的就业竞争优势。首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理论知识,夯实理论基础,增加自身知识积累和知识储备。其次,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全方位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最后,培养综合职业竞争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优势。只有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职业竞争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广泛参加社会实践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逐年增加,因而“90后”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当代“90后”大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今后走向职业生涯所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首先,“90后”大学生应当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也就是俗称的“抗压能力”。[5]一般而言,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或困难,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不要惊慌,不要产生畏难情绪,应当摆正心态冷静坦然的对待遇到的挫折或困难,可将其视作对自己的考验,要敢于迎接考验,迎接挑战。其次,“90后”大学生应积极扩展社交圈,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网。此外,“90后”大学生还应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增加社会实践经验。
4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90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如缺乏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意识、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与职业定位、不能准确、客观地评估和审视自我等。笔者针对“90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首先,制定相关的政策,规范对就业市场的管理;其次,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机制;再次,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优势;最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希望以上对策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实现理想就业。
参考文献:
[1]余强。“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
[2]朱柱。“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刍议[J].才智,2015(13).
[3]赵乐。“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趋势探析及教育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7).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第三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观;教学;实效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已纳入大学生课程教学多年,课程设置准确把握了时代特点和新时期大学生择业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对于培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意义重大。大学生的职业观是指大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态度、观点,对职业评价、择业方向等的认识,是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的指导思想,《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是培养大学生职业观的主要途径。根据调查走访和教学体会,该门课程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取得了积极的实效,对于大学生的专业定位、职业理想、人生规划等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该门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特别是从对学生的实际引导看,也存在着一些亟待加强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大学生职业观现状
大学,作为探究学术、崇尚自由的殿堂,刚刚入学的青年才俊,几乎憧憬的都是美好,完全没有感受到其实一段新的、甚至竞争更为激烈的路途已经开始。社会向纵深发展,思维也面临变革,无形的就业压力笼罩着青年骄子,但其中的真滋味,他们还无从感受,其中所意味的,他们也还无法预知。总体看,大学生自我职业规划水平较低。一方面,长期的应试教育,使他们在准确认识自我上花的时间较少、意识不强,到底将来自己适合做什么,甚至喜欢什么,都变得模糊起来;另一方面,社会的价值多元导致了他们本身还没有能力去准确的审视无法预知的未来,而单纯的不同职业取向的评判本身就是一个误区,只有立足特定的个体,才能真正有效开展,而对自我认知的欠缺,使他们在进行职业定位和选择时,充满了迷惘。从抽样调查看,大学生职业观更多地受到了父辈和高年级同学的影响,能较好进行自我规划的很少,很多同学甚至还表达了对所在学校和学习专业的无奈与不满,很少从自我内心和特点出发去规划学习和未来,感性多于理性。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学现状
正是基于当代大学生对职业定位、生涯规划的需求,《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这门课程应运而生。课程的建设得到了高校的高度重视,在课程建设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课程教学顺应了时代进步的新变化,崭新的择业观、就业观、职业观、生涯观需要大学生提前全面深入的认识与了解;其次,课程教学较好地把握了普遍和特殊的关系,强调了对不同学生个体的指导,增强了教育实效性,有利于大学生们以此指导自己、调整自己、规划自己;同时,课程教学很好地体现了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作为一门科学的存在,其中的规律、定理和实践理论,既指导了学生如何定位、如何规划,还很好地调试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期许,从另一个层面讲,在整个就业背景已经出现大的调整的情况下,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小觑,其中主要的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专业结合的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还有很大的施展空间。走访座谈大学生对学习专业的认识度发现,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的认识与了解还远远不够,超过一半以上的同学不能准确描述所学专业概况,对于学习专业后对自己职业的定位和影响,认识上也较为笼统,加之在当前更多强调了“凡进必考”的情况下,同学们显得无措。二是师资队伍中专职的职业规划老师还非常少,主要是辅导员及其他专职政工干部兼任,且年轻老师居多,对职业教育的了解和投入相对较少,系统开展教学研究的也还比较少,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三是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该门课程特别要求实现一对一的辅导,需要针对不同学生个体进行差异化指导,但实际操作中,还远远不够。
三、改进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的思考
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教学与实践,着眼于大学生思想实际,站在整个职业观教育的大背景下,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职业观教育提出如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1.职业观教育要与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很多高校已经在这方面迈出了步伐,如将原来大学三年级才开讲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已经调整到大一入校就开课,这对大学生职业观教育意义重大。大学入学后,专业思想教育是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的切入点,只有扎实开展了专业思想教育,才能为开展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打下基础。实际情况看,步入大学,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是一个笼统而模糊的概念,加之现在一些新设专业,专业建设本身还不够完善,让学生更加迷茫。自己到底要学习什么,包含哪些课程,有哪些可以预期的专业方向,有哪些就业选择……都有赖于扎实的专业思想教育,而对这些的了解与掌握,又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也是能比较好的进行自我规划的保障。为此,对于大学新生,一定要系统开展专业思想教育,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专业,熟悉自己的专业。只有对自己的专业有了充分的把握,才有可能进行良好的职业定位,才能更好地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教学。
2.师资队伍建设应逐步实现专业化、专家化
目前,主要实施的辅导员和专职政工干部为大学生讲授《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本身是十分合适的,但要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倡导尽量让所在专业的辅导员老师为本专业学生讲授《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职业生涯课程有普遍理论的讲授,但要真正提高实效性,就需要授课老师也要熟悉授课对象的专业情况,而本专业的辅导员老师,在对专业的认识与了解上,相对其他辅导员而言,更加全面、准确,在进行具体讲解和指导时,必然更加透彻、高效。二是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授课老师的培训工作。职业生涯指导师已经列入《职业大典》,只有系统的就职业生涯指导进行培训,掌握理论,学习技巧,才能真正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咨询、指导和提高教育实效。专家化的教师队伍,也是确保队伍稳定性的关键。《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授课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或某个学期、几个学分,而应该是贯穿大学始终的,因此强调专业化和专家化,显得尤为重要。
3.力求教育方式方法的新突破
这里所讲的教育方式方法的突破与转变,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要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本身是一门科学,它最重要的使命是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发展与规划的方法。这就要求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过分强调规划的准确度,因为人生的规划与其他的规划显然迥异。二是要改进教学方法,更多地融入讨论交流的环节。在一种启发式的教学环境下,激发学生自我认知的潜能,让他们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和了解那个真正的自己,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明白自己的所需所求。三是要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本身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指导不同的个体,尝试并开展自我职业设计、生涯设计。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显著的个性差异,在具体开展职业定位和生涯规划教学时,要强化对他们的引导,要善于发现和发挥他们各自不同的闪光点。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1]黄新建,朱立新,赵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 32 ).
[2]黄炳辉。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教育评论,2005 (2).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新时期;中职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中职学校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开展,既是中职教育的内在需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之举。当前,中职学校认识到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定位下,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但是,由于学校职业规划教育落实不到位、学生职业规划认识不足、教材质量不高等原因,导致中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职学校深化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有其显著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生职业规划能力的现状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更加强调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但从实际来看,中职生职业规划能力存在“职业认知不足”、“规划脱节”、“规划缺乏实效性”等问题,直接影响中职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效性,不利于中职生的就业与发展。因此, 清楚地认识中职生在职业规划中的能力现状,对提高其规划能力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
1.学生缺乏职业认知,职业规划疲于应付
中职教育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但是,中职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不仅社会阅历少,而且缺乏社会的工作经验。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对职业的认知不足,职业规划更多地是应付学校,缺乏职业目标、途径等要素的明确。学生参与职业规划的积极性不高,对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缺乏正确的认识,于是在思想上错误的认为职业规划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因此,学生职业认知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直接影响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有效培养,导致职业规划失败。
2.职业规划与专业脱节,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
职业规划是融合、调整的发展过程,强调职业规划与专业相融合,并依托专业知识的支撑,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发展方向。而学生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将所学专业与职业规划相互孤立,出现职业规划“空谈”,不切合专业实际,这样的职业规划显然无法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良好的规范和引导作用。此外,职业规划缺乏实效性,职业规划能力教育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教育工作开展。于是,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缺乏教育,规划能力与专业教育不匹配的问题,不仅弱化了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利于学生专业的学习与发展。
3.职业目标不明确,存在措施不恰当等问题
中职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差,很大原因在于职业目标缺失,且相应的措施不恰当,以至于学生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脱离专业发展、背离职业方向。在实际的专业发展中,很大部分对职业目标十分明确,但对于职业目标的理解却缺乏了解,以至于职业目标空有“花架子”,而无法在实际当中引导学生的职业发展,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体现都被弱化。因此,学生良好的职业规划能力,关键在于职业目标的明确和相应措施的有效制定。
二、中职生职业规划能力差的原因
中职生职业规划能力较差,很大原因在于中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落实不到位,在教育中存在教育理念滞后、教材质量不足、职业规划教育缺乏重视等问题。特别是教育理念滞后、缺乏学校的重视,制约了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建设,进而弱化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具有而言,中职生职业规划能力差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理念滞后,落后于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
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中职学校在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存在教育理念之后的问题。职业规划教育更多地强调职业道德等内容的讲授,而忽视了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职业、认识专业发展下的职业目标。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模式,都是模块化、教条化,缺乏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学生在职业规划教育中,难以习得有效的职业规划能力,最终导致学生职业规划失败。
2.职业规划教育缺乏重视,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流于形式
对于学校而言,更多的强调专业课程的教学,对于职业规划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在职业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还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都存在教育课时不足、教育内容缺乏实效性。于是乎,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培养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的能力培养。一方面,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而为了专业课程学习,职业规划教育未能有效落实;另一方面,学校在职业规划教育的课时安排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以至于职业规划教育只是新生入学时的几堂课而已,而缺乏课程的科学设置。
3.教材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
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在于良好的教材作为支撑。当前,中职学校所用的教材,教材内容陈旧,难以适应并满足实际的教育教学需求。首先,职业规划教育所用的教材质量不高,教材的实效性不足;其次,学校缺乏校本教材的开发,立足于学生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教材;再次,教材过于“空”,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职业规划教育中的知识点无法在学生的职业规划中,起到良好的规范和引导作用,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效性不足。因此,在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中,应注重校本教材的开发,提高教材的适适用性。
三、新时期中职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的策略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与方向,是全面培养学生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当前,中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差,职业规划能力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强调中职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强化学生职业规划认识,夯实职业规划教育的基础;二是逐步构建完善的规划指导体系,强化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三是构建“企业”+“学校”的互动关系,强化学生职业规划的有效性。充分依托职业规划教育的科学化发展、教师队伍的建设,夯实中职学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基础。
1.强化学生职业规划认识,夯实职业规划教育的基础
在整个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均不高,很大程度在于学生职业规划认识不到位,以至于职业规划教育缺乏良好的学生基础。为此,为深化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首要工作就是强化学生对职业规划的正确认识。首先,中职学校在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应明确并强化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将职业规划教育作为日常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为职业规划教育创造良好的内在环境;其次,中职学校以职业教育为导向,职业教育应突出“职业性”,而学生对于职业规划认识的提高,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学校要依据国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纲,设定课程、制定教学内容,提高职业教育的有效性,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相匹配;再次,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应明确讲授方案,并且课程设置应明细化、科学化,强化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之上,能够依据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明确的自我定位,为职业发展规划寻找支撑点,进而在人才竞争中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专业知识储备上,都具备良好的竞争优势,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构建完善的规划指导体系,提高职业规划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是新课改下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础。在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中,要践行好“生本”理念,逐步建构完善的指导体系,强化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首先,在指导教师方面,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并对学生工作有热情,乐于奉献。因此,学校要强化对指导教师进行教育培训等工作,提高教师在学生职业规划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在管理的过程中,应强化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并与相关的辅导咨询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作为一种日常的教育学服务,为学生成功的职业规划,做好服务工作。职业规划指导体系的建立,就是在职业规划教育中,强化职业教育的服务性,能够为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内外条件。无论是教师队伍的建设,还是长效机制下的服务管理,都是更好地满足学生职业规划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3.构建“企业”+“学校”的互动关系,强化学生职业规划的有效性
中职生职业认识不足、社会实践经验少,是导致学生职业规划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为此,在强化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进一步构建“企业”+“学校”的互动关系,依托校企合作的方式,促进企业在学生职业规划中的参与,提高学生职业规划的有效性。当前,校企合作已成为学校实践教育的重要模式。一方面,学校通过与企业形成互动关系,让学生在企业的实践中,更加清楚地认识所学专业、认识职业发展,这对于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职业发展是一个长远的打算,如何科学有效的制定职业规划,应让学生有充分的职业认识和社会实践。因此,学校应让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到校企合作的企业中进行锻炼。这样一来,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一次双向选择,让学生在了解企业、职业的同时,也能够从企业的实践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地调整职业规划目标,实现更加科学的职业发展。与此同时,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实训制度,让学带着理论知识生走出去、带着知识和实践回到学校,进而正确的指导并规范学生的职业规划,获取职业规划的成功。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在深化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强调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效落实,建立完善的规划指导体系,提高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效性。只有职业规划教育落实到位,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职业发展,获得职业规划的成功。当前,虽然中职学校在职业规划教育中存在诸多不足,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欠缺,但随着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职业规划教育的科学化建设,着力于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是新时期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邓云莉,陈怡蓉。浅谈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J].世纪桥,2012(07).
[2]刘燕。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08).
[3]柴薇。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对策分析[J].新课程教育,2015(01).
[4]叶楠,杨善铭。浅谈中职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01).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第五篇】
[关键词]职业规划 发展分析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249-01
当前,我国每年有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但是只有少部分能够顺利就业,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当前阻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加强高等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改变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在就业压力巨大、竞争激烈的今天,促使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是相当重要的。从我国高等院校的就业情况看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缺乏实际的就业指导方面,众多的大学毕业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表现的很茫然,这也表示必须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清晰定位,正确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活动。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更高,同时为保持市场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势在必行。
(一)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
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就业观念,选择自己向往的职业,引导大学生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正确定位自身价值,促使其认识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便其采取正确的计划实现目标。同时,有针对性参加实践性的活动弥补自身不足,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激发自身的潜能,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实现自身的人生目标与理想。
(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制度是以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机能为核心的教育方式,忽视了人才培养方式与市场发展情况的结合,所以需要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的就业方式进行培养。大学生在进大学之前希望能够实现自身的人生机制,但是其方式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而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给予其正确的指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实际的市场需要有针对性培养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二、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现状
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生涯起步较晚,当前仍是处于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教育部门逐渐认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当前,针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式
由于我国缺乏针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系统研究,导致其仍旧停留在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和人职匹配理论上的教育,缺乏针对实际市场发展的大规模调查研究分析。在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上,还仅仅针对毕业生和就业的指导,对大学生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实现缺乏系统性的指导。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意识的淡薄
众多的应届毕业生求职时都是将待遇与机遇作为求职的第一要素,导致个人的职业规划与市场需求以及就业形势相违背,职业价值观模糊,导致大学生的求职就业的压力和负担加重。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通过自身对社会的认知和对自身职业方向的调控,学校教师只是起到正确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
(三)缺乏专业的人员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正确指导
我国教育事业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导致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忽视,更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且各大高等院校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大多数都是德育教育、学工处教师、就业指导部门人员进行指导,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会议多为各院系书记、辅导员等,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所以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效果差,不能够很好地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
三、改进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建议
(一)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树立适合自身的职业理念,所以高校应将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并且根据不同阶段进行不同侧重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认清楚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增强器自身的职业竞争力,为日后的求职打下基础。
(二)加强专业指导教师的培养
职业规划指导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所以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或者进修。同时聘请校外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对学生进行咨询指导,逐步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教育人员。
四、结束语
综合上述,通过以上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情况,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为以后就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蓝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8(13).
上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推荐4篇】
下一篇:三年职业规划精编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