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优推5篇】
【导言】此例“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优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作者简介【第一篇】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人,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韩信等人齐名。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长江段西)边自刎。项羽至今为止一直被评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勇猛的著名武将,称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第二篇】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凝聚了司马迁毕生的心血与和全部的精神,太史公通过记录不同时期的人物事迹来向我们展现了历史的沉浮与兴衰。《史记》中的许多人物兼有英雄与悲剧的性质。《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大多是胸怀大志、百折不挠、奋斗不息的,他们大都对历史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或者至少对当时社会有影响。太史公用生花之笔刻画了一个最成功的英雄人物—项羽,项羽在秦汉之际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 项羽是一位具有对立且矛盾的性格的历史人物。性格决定着命运,项羽虽然走到了人生的至高点,但最后也没有摆脱失败的结局,以悲剧的命运谢幕,这与他的性格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项羽作为一个悲剧形象,他具有复杂矛盾的多重性格特征。“悲剧人物及性格往往就不是那样简单、纯粹。”项羽的身上有恨多的对立的性格特征,注定了他是一个充满悲剧的人物。他的人生是完满的,却有点让人心痛。
一) 英勇善战却谋略不足。
从英勇善战上面来说,在《史记》中作者用浓墨重彩的手法对项羽进行了详尽的描写。东城之战,这是楚汉之争中最为激烈的一次战斗。在这场战斗中项羽处在数千汉军层层的包围圈之中。在重重包围之下,虽然手下只剩二十八名骑兵。但他临危不惧,不屈不挠,汉军拿他没有办法。在《项羽本纪》中对战斗场面是这样描写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吒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这里先向我们描述出这样的一个场景:项羽骑着一匹快马大声喊着向汉军冲去,包围他的军队就像被强风吹过的原野之草,相继倒下了,四处逃散。接着又给出了一个特写镜头:项羽对着敌将瞪着眼睛一声怒吼,不但使这个本应该来追击他的将领吓破了胆,连他的马也受了惊,连连后退,逃出数里。项羽在包围圈中纵横驰骋,来去自如,斩杀 敌人的将军、都尉,率领部下突围而去。此场面尽显项羽的英勇善战。
然而,项羽注定了只能成为一个悲剧英雄,他虽然是一个军事巨人,但却是一个智谋不足的政治侏儒。幼年时期的他受到了呵护和宠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强烈依赖感,使他软弱、犹豫、不听劝告,这成为他政治斗争中落败的重要原因。项羽政治上的弱点通过鸿门宴就能看出来:刘邦最早进入了秦都咸阳,但他的实力远敌不过项羽的实力,于是采取了“还军霸上”而“待将军”的策略。范增看穿了刘邦的野心,力劝项羽趁机消灭刘邦。而项羽对当时的政治形势缺乏自己的分析,犹豫不决,在范增的一再请求之下才准备进攻刘邦的军队。鸿门宴是一场关键性的政治斗争。范增再三暗示,“项王默默不应”;范增又叫项庄入而舞剑,意在沛公。项伯起身以蔽沛公,形势非常紧张。这一切,在场的人中恐怕只有项羽没有看出。樊哙拥盾而入,力陈言辞,意在救刘邦,而项王以为壮士;而后,刘邦起如厕,趁机而逃,项羽当断不断,延误时机,放虎归山,为自己留下了致命的祸根。项羽在政治方面是一个低能儿,他轻视政治斗争,他不能准确地把握时势而做出了错误的决策。
二) 坚毅果断而又刚愎自用。
项羽拥有胆大心细,善用时机的英勇果敢的精神,主要表现在杀宋义的事情上。当时,杀宋义从项羽的主观情感上是必要的,从客观的形势来看,杀宋义是为了解决当时的起义军的燃眉之急。项羽矫王命,杀宋义,夺兵权,充分地显示了他的果断。而且,项羽不仅敢杀宋义,而且在杀宋义之前向广大受冻挨饿的士兵们宣布其罪行,为自己的行动充分制造了舆-论。杀宋义之后,项羽矫王命,并捏造了宋义谋反的事实,证实了他杀宋义的合理性,由此可以看出项羽的为人并不是粗枝大叶的,而是蛮有心计的,敢于当机立断的。
但由于项羽出身高贵,从小任性,形成了他刚愎自用的狭隘自私的性格。他混淆是非,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表现在用人上:他狂妄自大,压制贤能之士,“为人意忌信馋”,“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工不能用”,他“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行地而不予人利”。他舍不得将自己的忠诚和谦逊给予他人;他一味的依赖富贵,重视华而不实的威仪,表面豪迈豁达,实际上心胸狭小,“坚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此不附”。他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他的重要部将如韩信、陈平、黥布等都因得不到他重用和赏赐从而先后背判楚国归服汉朝,成为协助刘邦置项羽于死地的对头;就连谋士范增也被他气走了,难怪刘邦笑他“有一范增而不能用,以其所以为我擒也”。项羽“恃战胜自强”,以为只单单的依靠自己的能征善武,就能得到天下,很少利用其他人,依靠别人的帮助,失去了协调配合作战的有利条件。正是因为项羽只有“匹夫之勇,不能任贤属将”,结果在政治和军事决策中连连失误,贻误了战机,最终被刘邦所灭。项羽性格上的分裂,反映了他政治上的幼稚、脆弱以及任性,他固守自己性格中不利于实现目标和理想的片面性因素,在矛盾斗争中盲目自大。
三) 性格豪爽而又生性多疑。
“破釜沉舟”一事,不仅显示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也可以看出他性格中的豪爽特征。在鸿门宴上,樊哙撞入军门,项羽不仅不怪,反而欣赏他的豪迈,脱口而出:“壮士!”后来樊哙对他严词劝责,他非但不恼,反而赐酒赐坐,这衬托了项羽那份英雄惜英雄的豪爽本色。而项羽的为人更是光明磊落,他想废掉楚怀王孙心,是明来明去,并不搞阴谋诡计。他不服怀王,说:“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史记·高祖本纪》)他废除义帝的命令也是公开进行,不玩弄权术。
然而项羽又偏偏对人有一种先天的“狐疑”。表现在用人上,他压制贤能将才,“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工不能用”《陈丞相世家》,他“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行地而不予人利”《高世本纪》。对有才能而又有利于自己的人,项羽总是表现出一种多疑好忌得性格,不愿意重用。项羽麾下本来人才济济,可是项羽多疑的结果是,他的重要部将都因得不到他重用和赏赐而先后背楚归汉,最后,他连忠心耿耿的“亚父”范增也产生了疑心。刘邦采纳陈平的反间计,项羽便“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请辞,项羽毫不犹豫地“许之”。有人才而不能用,用之而又不能信任,结果范增“疽发背而死”,可悲可叹。项羽冲动轻信而又多疑。他注定是失败的,他没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四) 残暴凶狠却又仁德率真。
项羽是残暴凶狠的。如果说,项羽杀死宋义是为了客观形势的需要;战场上杀人无数是项羽英勇无畏的表现的话,然而坑降卒一举则是他残暴而凶狠的表现。从跟随项梁反秦开始,项羽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坑降卒这一暴行。从襄城,一直到新安坑秦卒二十万。在楚汉战争中,项羽充分显示出了他的残暴凶狠。在关中,他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收货宝妇女东归,用这样的方式向天下昭示了他的贪婪自私和残暴。至此,也使人心丧尽。
另一方面,项羽以仁德、率真的情怀对待朋友。这主要表现在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的事情上。经过了殊死拼搏,项羽和他的勇士退到了乌江,而乌江亭长知道项羽兵败,必经此处,便准备了一只小船在这里等候他。乌江亭长力劝项羽渡过乌江,以图东山再起。为了报答亭长的真情厚意,项羽把自己心爱的乌骓马赠送给亭长,以示纪念。自刎之前,“(项羽)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最后自刎乌江。项羽的仁德、豪放,应使吕马童汗颜,羞愧难当;项羽的仁德、豪放,也令我们唏嘘不已。在古代的英雄群体中,有这种壮举的英雄人物,也只有项羽一人。
二 项羽在司马迁地笔下,不但是历史英雄,而且在文学史上也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悲剧英雄的形象。作为英雄,项羽有过人的胆识,在历史上立下丰功伟绩。他是一位反秦的英雄,
从二十四岁随叔父反抗秦朝暴-政开始,到三十二岁乌江自刎,他的政治生命的一半是用于反秦的,特别是巨鹿一战,为他后来成为“西楚霸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胆识过人的项羽,不能善终,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这个在文学上拥有审美价值的形象被称为“悲剧英雄”。正如吴见思所说:“项羽力拔山、气盖世,何等英雄,何等力量!太史公亦以全神付之,成此英雄力量之文。如破秦军处,斩宋义处,谢鸿门处,分王诸侯处,会垓下处,精神笔力,直透纸背,静而听之,殷殷阗阗,如有百万之军,藏于俞糜汗青之中,令人神动。”史公在传记中用了不少的笔墨来刻画项羽的优点,刻画了一个十分高大的英雄形象,突出了他的英雄之美和力量之美,然而,当这个美好而高大的人物走向死亡之时,读者就产生悲剧请感。悲剧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在美好和高大上,作者刻画得越是详细,越是感人,那悲剧感就越是强烈。他让我们从心底疼痛,无法自拔,更无力自拔。
史记的作者以非常高明的笔法,描绘出项羽的骁勇善战、有勇有谋、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尽管最终是失败的,但他却成为了一个活在人们心中的英雄。在司马迁看来,项羽英勇之时,是人的主观意识表现最明显的时候,也是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时候,李清照的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也是从这个角度理解项羽英勇无畏的价值的。项羽是死得其所地,这种无畏精神价值的实现是用整个生命作为代价的。我们看到了悲剧主人公崇高的英雄的形象,感受到了无比庞大的职称力量。
司马迁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许多慷慨勇敢的悲剧英雄,尤其是他们的悲壮之死。项羽之所以能视死如归,是因为他已经意识到了死亡的必然性,因而也就克服了对死亡的畏惧,显示出伟大的精神力量和英雄气魄。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总是描写激烈矛盾斗争中、惊心动魄的场面中的项羽,由此来表现他豪迈奔放的性格、坚忍不拔的意志,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在《项羽本纪》中记叙了项羽“天亡我也”的自我开脱,由此可以看出项羽敢于承认自己死亡必然性的精神力量和英雄气魄。项羽最后失败了,但司马迁却不以成败论英雄,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一个死得凛然正气的英雄。
三和高祖刘邦比起来,项羽是失败的,他并没有赢得天下。他不肯过江东,选择了自刎的方式以谢江东父老。他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力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唱响了生命之歌。它的死是再毁灭中给予了希望。但他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项羽的形象充满了悲剧的气息。他是英雄,更是一位悲剧英雄。
在最后一课,他明白了命运对它的安排,天要亡他,他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他别无选择,唯有一死。英雄失败了,悲剧诞生了,但我们的心灵是震撼的,他的精神洗涤这人们的心灵。他总是以那种勇敢追求、不懈奋斗、敢于抗争的精神,震撼着后来人的心,激励人们去为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而奋力拼搏。他是一个悲剧英雄,但我们并不觉得他是悲哀的,他的性格是豪爽的,坚毅的。他是具有人格魅力的悲剧英雄。
历代评价【第三篇】
司马迁:“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岂不谬哉!”
楚国诸老将:“项羽为人僄悍滑贼,诸所过无不残灭。”
陈平:“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郦食其:“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於人之功无所记,於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於汉王,可坐而策也。”
高起、王陵:“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 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刘邦:“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韩信:“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郭嘉:“昔项籍七十馀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
诸葛亮:“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於东城,宗族如焚,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
刘邵:“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然英之分,以多于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故项羽气力盖世,明能合变,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
房彦谦:“故蚩尤、项籍之骁勇,伊尹、霍光之权势,李老、孔丘之才智,吕望、孙武之兵术,吴、楚连盘石之据,产、禄承母弟之基,不应历运之兆,终无帝主之位。”
司马贞:“秦鹿走,伪楚狐鸣。云郁沛谷,剑挺吴城。勋开鲁甸,势合砀兵。卿子无罪,亚父推诚。始救赵歇,终诛子婴。违约王汉,背关怀楚。常迁上游,臣迫故主。灵壁大振,成皋久拒。战非无功,天实不与。嗟彼盖代,卒为凶竖。”
苏洵:“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
范浚:“若籍则无能有是,得范增不能用,得陈平不能用,得韩信不能用,皆使之怨偾弃去,徒以匹夫小勇,欲决雄雌于挑战间,至力蹙势穷,犹将驰杀一二汉将,以见枝能,此楚所以失天下也。然则籍之亡也,又胡望乎天哉?”
何去非:“项羽之于力尝强矣,以其不知真力之所在,此所以亡。彼项羽以百战百胜气盖于一时,手袭天下以王豪杰而宰制之,自以天下莫能抗也。观其所赖以为资,盖有类乎力者矣。虽然,彼之所谓力者,内恃其身之勇,叱咤震怒足以威匹夫;外恃其众之劲,搏捽决战足以吞敌人而已。至于阻河山,据形便,俯首东瞰,临制天下,保王业之固,遗后世之强,所谓真力者,彼固莫或之知也。是以轻指关中天险之势,燔烧屠戮逞其暴,卒举而遗之二三降虏,反怀区区之故楚而甚荣。......惟其知夺而不知其有,此所以亡耳。”
李晚芳:“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笔,写神勇之人。亦千古无二。迄今正襟读之,犹觉喑嗯叱咤之雄,纵横驰骋于数页之间,驱数百万甲兵,如大风卷箨,奇观也。”
蔡东藩:“惟观于项王之坑降卒,杀子婴,弑义帝,种种不道,死有余辜,彼自以为非战之罪,罪固不在战,而在残暴也。彼杀人多矣,能无及此乎!天亡天亡,夫复谁尤!”
周恩来:“时势之英雄,固若是其众也,然非吾之所论于项羽、拿破仑也。夫二氏,世界之怪杰也。具并吞八荒之心,叱咤风云之气;勇冠万夫,智超凡俗;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敌邦闻之而震魄,妇孺思之而寒胆;百世之下,犹懔懔有生气,岂仅一世之雄哉!是犹其勇之著于外也。若其关系于世界之进退,人类之盛衰,又非一时豪俊、二三学者所可同日而语。虽以帝王之尊、宗教之力、金钱之势,莫以易之。故二氏者,吾之所谓造时势之英雄也。”
毛泽东指出项羽战败的三个错误: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放走刘邦;机械遵守鸿沟协定;以及建都徐州。
相关
轶事典故【第四篇】
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时,项羽率军渡过漳水后,下令把船全部凿沉,把做饭的器具全部毁坏,只带着三日粮草与秦军作战,项羽士卒因此以必死之心奋勇向前,项羽军因此战斗力得到大的提升,个个以一挡十,杀的诸侯军人人胆寒,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鸿门宴
即范增劝项羽杀刘邦所摆的一场宴会,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由此而来。
四面楚歌
项羽兵败垓下后被刘邦军四面围定,刘邦军在晚上高声唱起了楚地的歌,项羽军听到歌后都非常的伤心,以为刘邦已经平定楚地,项羽军的军心也因此被瓦解。
霸王别姬
项羽有一美人叫虞姬,常常陪伴项羽左右,但项羽要率领精骑准备突围,不得已作歌与虞姬诀别,虞姬也作歌附和,表必死之心,与项羽泪别。霸王别姬后又被改编为戏曲、影视、小说、歌曲等文艺作品。
作壁上观
由章邯带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围攻赵国于巨鹿时,赵王派人向各地诸侯求救,虽然各地诸侯都有引兵前来,但是都惧怕秦军的强大,而躲在自军修筑的壁垒里不敢出来,与秦军长久相持,但不能解巨鹿之围。项羽率领英布、蒲将军等几万楚军主动向秦军发起进攻时,诸侯还是只敢躲在壁垒里观看,直到项羽杀败秦军之后,诸侯才敢从壁垒里出来。作壁上观现指让自己置身事外,不协助任何一方。
锦衣夜行
项羽率军破咸阳之后,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像是穿着锦绣衣裳在黑夜中行走,有谁能知道呢?”
沐猴而冠
项羽攻占并烧毁咸阳之后,想要东归彭城。韩生听到后说:“人说楚国人像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羽听见这话,便把韩生扔进锅里煮死了。
评价
综合评述
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上的幼稚,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却失尽人心。更为突出的表现是在用人方面。刘邦手下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可以尽发挥其所长,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项羽与刘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来三国时代的东吴被灭也从侧面说明当天下大定只剩江东的时候,江东是无法抵挡的。按河南大学王立群先生的话讲“项羽是一个非常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这就是项羽的悲哀。兵上天才,政治蠢材。但政治上的失败,无法遮掩项羽在军事上的才华。22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三十岁自刎乌江。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但如项羽这样铁血柔情的汉子却很少。万军包围,四面楚歌也打不倒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战场上的纵横吟啸,面对伊人却柔情刻骨,像项羽这样的英雄,当之无愧的受后人敬仰。
事实上,"项羽与刘邦不同,是名门之后,知书达理。项羽比常人热血十倍,愤怒时会狂暴如虎,憎恨时会大肆屠杀敌方军民,还有他流放并杀死奉为主公的怀王的行为都给人残暴的印象。同时,与此相矛盾的是,他厚待同伴,礼遇长者。这表现了项羽绅士的一面。"
确实,"项羽能使人感到他伟岸的灵魂。但是,这伟岸的灵魂中,也隐藏了比常人更多的孩子气。这种孩子气,使他有时勇敢,有时表露出异常澄澈的感情。但是,孩子所具有的功利性和残酷性。他却无法控制。"项羽是这样一个不能用常理衡量的人。
而且,"项羽好勇","以勇为衡量人的第一标准",因此,"项羽认为有功的都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勇将,对在后方做坚强后盾者的功劳不屑一顾"。所以"他的论功行赏,常常招致混乱和反叛,或是使人对他灰心失望"。
项羽的性格也是失败的主要,他性格最大优点自信,最大缺点也是自信乃至于是自负,目中无人,骄横跋扈,自恃勇猛盖世把天下群雄都不放在眼里,同时他残暴,多疑,也使他最后兵败垓下兵败,自刎于乌江
项羽虽然有种种不是但他身上英雄气概,魄力,出色的军事才华和独特的个人魅力是不得磨灭的,也最值得我们学习敬仰的,他是个英雄,一个有着浓重个人英雄主义的盖世英雄。
暴行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集团的六次大屠杀:第一次襄城屠城,坑杀全城平民。第二次城阳大屠杀,杀光了辅助秦军抵抗的全城平民。第三次新安大屠杀,坑杀秦军降卒20万。第四次咸阳大屠杀,杀戮关中平民无计,大烧,大杀,大劫掠,大掘墓。第五次破齐大屠杀,坑杀田荣降卒数目不详,大劫掠大烧杀,逼反复辟后的齐国。第六次外黄大屠杀,因一个少年的利害说辞,好不容易放弃。
而项羽的社会政治作为,大体也是六方面:其一,一举恢复诸侯分封制,使当时中国重新陷入战火纷争。其二,恢复战国大煮活人的烹杀酷刑,对说真话者当即一锅煮。其三,杀害郡守,杀害宋义,杀害楚怀王,杀害子婴,杀害全部嬴氏皇族。其四,火烧大咸阳与整个关中,大火三月不灭。其五,大掘秦始皇陵,地面建筑破坏殆尽,地下墓室严重摧残。其六,对关中财货大劫掠,对齐地财货人口大劫掠。
项羽起义的故事【第五篇】
项羽起义其实说的不是特别的精确,因为最初起义的那个人,不是项羽,而是项羽的伯父。但是因为大家关系都比较的亲近,而且后来项羽的名气很大,所以也就叫做项羽起义了。
要说项羽起义,还要说他小时候的一件事情。众所周知,秦始皇喜欢巡游天下,那样特别会产生一种成就感。面对着百姓的注目礼,相信始皇帝心中也是沾沾自喜的。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行注目礼的人群中,有一个小孩子,看着始皇帝豪华的阵仗,说了一句话。
那句话的意思是,做人,就应该做到始皇帝这样的排场。
在当初的那个时代,一个孩子有着这样的见解,这样的野心,是非常少见的。所以,这也为项羽起义埋下了伏笔。后来项羽起义,人们把他小时候的这个故事大肆渲染。
项羽起义还有一个舆论,是关于他的长相的。项羽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帅哥,他的帅不在于什么皮肤白皙,而是有一种男人英雄的阳刚帅气。据说,他是一个双瞳子,这是千年难遇的人才,天降福相,所以人们也信服他。
项羽起义需要军队,这些军队有很多是他的老手下。但是项羽毕竟年轻,那么,他是怎么让他们信服的呢?除了打仗厉害之外,项羽还有一个很拿手的绝活——举鼎。他是天生神力,其他人自然比不上他。
就这样,天时地利人和,项羽浩浩荡荡地起义了。
猜你感兴趣:
上一篇:新员工入职的自我介绍【优秀4篇】
下一篇:自我介绍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