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劳动模范成卫东事迹介绍通用4篇
劳动模范成卫东事迹介绍精编【第一篇】
从技校学生到码头工人,从拖车司机到海河工匠,从“单打独斗”到成立劳模工作室”,成卫东。用23年的时间,在平凡岗位上不断推陈出新,屡次打破港口操作纪录,带领团队创造出了非凡的价值,用青春与汗水唱响了新时代港口码头工人的劳动之歌。
成卫东致力于技术创新攻坚,总结出的拖车“快”“准”“稳”工作法,大大提高了港口作业效率。他带领开展的QYC80牵引车机油尺总成改造、哈工牵引车转向球销改进、轮胎分解装置、牵引车驾驶室防尘装置、LNG牵引车燃气供给装置等技术创新达150余项,为企业创造巨额经济效益,其中38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工作25年来,成卫东驾驶拖车循环往返于码头货场之间,累计行驶30多万公里。在天津港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建设中,他将自己多年的操作经验数据化、标准化,当起了机器人的师傅,让人的经验技能和智慧科技深度融合,为先进的智能设备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让无人化的机械设备作业效率持续提升。
劳动模范成卫东事迹介绍精编【第二篇】
吊车司机老付说:“我们一看就知道哪辆车是成队开的,行进一点不卡顿,动线还有一种美感。”
徒弟王君说:“我们一公司3349米海岸线、15个泊位、126万平方米货场,哪段路面不平、哪个路口爱堵车、哪个转弯有难度,师傅门儿清,只要有运输任务,他准能最快设计出一条路况最好、距离最近的行车路线。”
成为名副其实的“拖车王”,成卫东又琢磨着要带出一支技术“铁军”。因为一枝花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方面,以“成卫东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将所学所获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培养出一批“倒车王”“修车王”“安全王”“高产王”等王牌骨干,示范引领培育高素质高技能“王牌军”;另一方面,设计出“拖车倒车打靶”等特色技术比武活动,成为一线员工挑战极限、追求卓越的舞台,每年为员工开展技能培训60余次,开展座谈研讨、技术比武竞赛活动40余次,培训技术人才200余人……
最近,成卫东就在为即将举办的技术比武设计考题。
“今年,我琢磨着把难度再提一提,把‘倒车打靶’这项传统比武项目升级为‘倒车拧瓶盖’外加‘8字行驶’,让一线员工技术更过硬、本领更扎实。”
劳动模范成卫东事迹介绍精编【第三篇】
在天津港一公司,一共有15个万吨级泊位,3349米海岸线,货场总面积达到126万平方米。哪个路口易堵车,哪段路面不平坦,哪个位置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他都了然于心,如数家珍。每次接到运输任务,他都会在头脑中快速计算出一条距离最近、路况最优的行车路线。
工作25年来,成卫东驾驶着拖车,循环往返于码头货场之间,累计行驶了30万多公里,相当于20次长征路。
“从车库到15段,这个运输距离最远,要转过5个路口,而且路口很窄,转弯要精准,不然20多米长的拖车很容易‘扫尾’。”这几条路线,成卫东不知道反复走过了多少回,他正耐心地将驾驶诀窍传授给徒弟们。
成卫东的家,距离港区码头很近。儿时,他每天看着一辆辆大货车、一列列的火车飞驰而过,看着父亲和工友们整日忙忙碌碌,亲眼见证天津港几十年来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名天津港人,和父亲并肩战斗,是他从小的梦想。
长大后,如愿成为一名港口拖车司机,一想到父辈们当年用手拉肩扛,创造出天津港无数的奇迹和辉煌,成卫东心中就充满无穷的力量。
劳动模范成卫东事迹介绍精编【第四篇】
当拖车司机的时候,成卫东每天琢磨的就是如何把长20米、宽3米的拖车开好。为了研究拖车的运行轨迹,他吃饭时把饭碗当成拖车,扫地时又把扫把当成拖车,寻找转弯的角度。在不断研究摸索中,成卫东逐步创新探索出一系列高效的操作方法和驾驶技巧,成为天津港的“拖车王”。
2021年10月17日,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在天津港正式投产运营,十几个人操控的智能系统能够轻松指挥百余台无人驾驶大型机械设备同时作业,这其中最亮眼的就是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ART)。成卫东正是这些智能机器人的“师傅”。
作为首批港口行业AI训练师,成卫东把多年研究的驾驶技巧和操作方法编入程序写成指令,让这些机器人“徒弟”们依靠5G、北斗等技术,安全高效地完成运输任务。去年,天津港76台ART行驶总里程超44万公里,单车故障率下降80%以上。当前,天津港的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已实现L4级无人驾驶,在全世界首屈一指。
近年来,成卫东带领团队完成200余项技术创新,获得4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