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求职面试自我介绍精编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会计求职面试自我介绍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窦娥冤的故事1
在教学中我试图引导学生从窦娥的性格、窦娥与环境的必然冲突到窦娥的毁灭过程三个方面体会这部悲剧所展现的人物、社会时代以及民族文化三个层面上的悲剧美。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处细节给我和学生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受到原来将“历史的真实”引入课堂,可以让学生真切地领悟到这部悲剧振聋发聩的力量。
在带领学生分析窦娥与所处环境发生的必然冲突产生悲剧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先用一段导语(不幸但又让人钦佩的窦娥刚刚度过20个苦难的春秋,历经磨难,却与世无争,对生活没有些许奢求,只想孤苦寂寞地与婆婆相依为生。而这竟也成为了一种奢侈,如花的年龄,她的生命之花却被无情折落,谁是折断这朵花的凶手?谁酿造了如此的冤案?)总结上一环节,然后带领学生进入更广阔的社会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窦娥的生存空间是怎样的?从窦娥的遭遇看,元代都有哪些社会状况?(此问题意在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分析窦娥与所处环境发生必然冲突所形成的社会时代悲剧)
2.在这样的社会,窦娥真的是非死不可吗?她能不能不死?
第二个问题让课堂突然变得活跃起来,同学们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他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可以”。当我让学生们帮窦娥想个不死的理由时,学生们更是跃跃欲试地给出他们的理由:
生:窦娥嫁给张驴儿就行了。
生:窦天章可以不卖女儿,不卖就什么事情也没有了。
生:窦娥可以“打死也不招”的,任凭狱吏打死蔡婆也就能保全自己了。
生:蔡婆可以不答应张驴儿父子啊。
生:关汉卿可以把桃杌写成“包青天”似的为民做主的好官儿,就不会冤枉窦娥了。
……
这些理由让我欣喜,学生们已经在设身处地为窦娥这个可怜的人着想了,而且还联系到剧中多个人物,多个情节,实在是难能可贵。我一边称赞他们的设想,一边发出反问:窦娥有可能同意嫁给张驴儿吗?窦天章抵押女儿背后是怎样的社会现实?窦娥会忍心看婆婆被打死?蔡婆不答应张驴儿父子会怎样?学生们在我的反问下,重新审视自己的设想,很快便以窦娥的贞洁、善良,元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地位低下,高利贷现象普遍,流氓横行等理由将原来的假设一一。这时,我趁势在黑板上写下了三个数字:
300人
18473人
5176件
学生们对此很是惊异。他们不解,为何在语文课上,老师突然写出这几个数字。于是,我收回刚才和学生对话交流时兴奋的语气,语速也放慢,严肃而低沉地说:“这两个数字的意思是――据《元史》记载,元代的至元三十一年十一月,这一个月内,仅京师发现的犯有贪赃罪的官员有300人。元代大德七年,被罢免的贪官有18473人,冤狱5176件。”听完这段解释,学生们目瞪口呆,唏嘘一片,我从他们的表情中知道,这些实实在在的源于历史真实的骇人听闻的数据震撼了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有了真正的情感体验。我对一些问题已毋需多说,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这些是记载于史书中,被发现的贪官和冤狱的情况,那么没被发现的呢?”我想,对于“在元代这样的社会,窦娥真的是非死不可吗?她能不能不死?”以及“桃杌是否可以写成一个青天大老爷?”的问题已无需解答,学生们对答案已了然于胸了。
古今中外的哲人、文豪对悲剧做过各种各样的定义。亚里士多德说悲剧是“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很显然,让一个高中生去透彻、深入地理解悲剧的这几种定义是有一定难度的。在《窦娥冤》的教学中,我适时引入三个数字,却让学生们顺利地理解了这三句话。学生们在三个冷硬的数字当中,看到了这个似乎荒诞的故事背后的历史、社会现实。于是,他们意识到,冤案的发生、窦娥的悲剧便不再是“无巧不成书”了。在这样一个不断制造贪赃枉法的官吏,并纵容流氓恶棍横行霸道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空间里,像窦娥这样的弱小善良者只能战战兢兢地活着,她今天可以不碰见张驴儿,但谁能保证她明天不碰上赵驴儿、李驴儿呢?同学们也就自然可以领悟到“窦娥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一形成悲剧的根本原因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会计求职面试自我介绍》,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会计求职面试自我介绍2
尊敬的各位考官:
您们好,我叫XXX,将于今年七月毕业于XX学院会计专业。很荣幸给这样一个机会介绍自己,我希望能到您单位做会计及其相关的工作。
我将用两个关键词来介绍自己,学习、实践。在学校期间已经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并将于今年考取初级会计证。我已经通过了四六级英语证书考试。通过了解贵公司是进出口贸易为主的单位。我也会利用我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助贵公司一臂之力。
作为一名应届生,我最缺乏的就是经验。现在我渴望能到贵单位去工作,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能使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质的的飞跃。
选择单位,工资和待遇不是我考虑的首要条件。我更重视单位的整体形象、管理方式、员工的士气及工作气氛。我相信贵单位是我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我很自信地向您承诺:选择我,您绝不会后悔。
窦娥冤的故事3
关键词:关汉卿;强弩之末;戏剧结构
中图分类号:I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007-01
戏剧结构,指剧本题材的处理、组织和设置安排。一般包括对事件的处理,如分幕分场;戏剧冲突的组织设置,如戏的开端、进展、高潮、结局;人物关系及人物行动发展的合理安排等。
关汉卿身为我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他的作品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慷慨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其剧作的基调。但就我看来,他的部分作品结构中有着“强弩之末”的弊病,往往在高潮结束之后,主题思想的力量就有所衰微。以《窦娥冤》中的窦天章和《救风尘》中的安秀实为例,他们在人物关系和行动发展合理性方面的缺失是结尾黯然失色的因素之一。
一、窦天章:突然离去又突如其来的父亲
在作品《窦娥冤》中,关汉卿利用东海孝妇的传说故事与元代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相结合,塑造了一个从哀愁到隐忍到含冤爆发最终成功复仇的“冤窦娥”的悲剧性形象。
全曲共四折一楔。第一折曲中,窦娥既唱出了年少独守空房的忧愁,又透露出了对蔡婆引狼入室、欲成好事的规劝和嘲弄。第二折中窦娥既表白张父被药死与自家婆媳并无干系,又哭诉了酷刑的暴虐,表明了以死救蔡婆的意志。第三折曲是指天骂地的檄文,是透视人间的悲歌。第四折曲则是对复堪冤狱获得胜利的戏剧行动的直接促成。
其父窦天章的行为发展路线则是:在楔子中,窦天章还不起蔡婆婆的银子不得不把女儿送给她做童养媳;第一折、第二折交代了冤事的进展,第三折是全文的高潮,窦天章均未露面;第四折时窦天章听女儿的鬼魂讲述了冤案的始末,理所当然地以一个清官兼慈父的形象为窦娥洗刷了冤屈报了仇。
在戏剧结构上,前三折剧情一步紧逼一步,趋向高潮。窦娥冤死这一部分引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现实秩序与传统观念的怀疑,把窦娥悲剧的意义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结尾却将她并未看出付出多少父爱的父亲拉出来凑个“大团圆”,虽然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社会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对清官廉政的渴望,但这个人物形象却是有些虚伪的。窦天章将她卖与他人,使得她经历了含冤而死的悲惨境遇,最终又让其沉冤得雪。可以说窦天章是她悲剧的开始,也是她悲剧的终结者。
他的正义是掺杂着懦弱的,如若不是窦娥的冤魂出现,他不会再去翻阅那个案子;他为窦娥翻案的出发点并不单纯是为了为民除害,而是不想让窦娥“辱没祖宗世德,又连累我的清名”;他在办案的过程中也流露出些许无能,“我那屈死的儿啊,你不自来折辩,怎得一个明白,你如今冤魂却在那里?”,窦娥也奇迹般地被他顺手召唤出来了;最终他也没有根除当时当地的一些不良现象,种种恶行是造成窦娥悲剧的爆发剂,但窦天章只是杀鸡儆猴严惩了一些恶人,治标不治本。
结尾把窦娥的精神罩了层影子:其亲生父亲能否做最公正的评判者?作为窦娥的嫡亲亲人,谁能说他为窦娥说的好话是最能说服人的?他替窦娥,倒象是有替女儿复仇的嫌疑了。
在我看来,这个人物的行为发展不但没有升华主题,反而减弱了《窦娥冤》的主要悲剧意识,削减了中心思想的对比力量。
二、安:莫名被弃又甘当备胎的未婚夫
《救风尘》讲述了商人、士子、的故事,歌颂了女主角赵盼儿的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的英勇行为。
不过男二号安秀实被戴了绿帽子之后还要一脸幸福状接受面无表情的宋引章,实在是有些委屈。
第一折交代了故事的开端,宋引章移情周舍、安秀实托赵盼儿劝说,第二折是宋自食苦果遭到暴力对待、赵经人告知想计解救,第三折里就是赵用“风月”的手段营救宋使其获得自由的高潮部分。而第四折里,安不计前嫌娶宋为妻,的确可谓佳话。不过,宋、安两人之间的,真的是爱情吗?
安在宋的心里有几多分量?赵在替安劝说宋时,宋的回答是:“我嫁了安秀才呵,一对儿好打莲花落!”“打莲花落”就是做乞丐,可见宋对安的前程缺乏信心。在宋能最难熬的日子里,她托人捎信央赵设法解救自己,但却没有一丝儿想起安,没有对放弃安产生过一些悔意。而当安出场证明占他人妻子的罪名时,直到李公弼判宋归安为妻,她也没说一句话。这让人觉得这段姻缘到了最后竟有些“强扭的瓜”的意味了。
我们看到《救风尘》结尾处对于道德的用心是明显的。周用情不专,得到了惩罚;赵侠肝义胆,备受了赞美。只是“道德”在戏里又是尴尬的,寻求道德的途径中需要借助看起来不那么“道德”的力量。然而作者又试图给出信心,令观众和读者看到,宋得到解救,并不是靠着赵的“风月”:休书并没有成为李公弼断案的依据。那种“风月”的手段不过是具有喜剧色彩的一厢情愿,真正制服周的还是官府与法令。
所以在我看来,安的行为发展路线也较诡异,可以说《救风尘》的戏剧结构到了结尾处也显得有些尴尬。
窦娥冤的故事4
一、带着问题去阅读,了解冤情
阅读前介绍一些戏剧的基本常识,让学生对杂剧有个了解。杂剧每折限用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未或正旦独唱。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戏剧本身的特点除了精心构思戏剧的矛盾冲突外,还要匠心独运地安排曲牌、唱词、说白,以便创造条件,让演员在舞台上尽情地演出。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些与戏剧常识和文本内容有密切关系的问题,让学生对窦娥的冤情有个初步的了解。(教师适当点拨,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只在文中注上记号)
1.课文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2.根据这些词牌和故事情节,课文分成几个层次?能分别归纳一下吗?
3.《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游魂先赴森罗殿”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讳饰,实际上是说被杀头而死)。
4.《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这一句是哪一句?(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握生死权);它采用了什么手法?(采用了兴的手法);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什么作用?(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本曲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是哪一句?(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概括地说说本曲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
5.《快活三》《鲍老儿》这两支曲子是窦娥临刑前对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情节上起什么作用?(为后文发三桩誓愿作铺垫);在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激起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审美作用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6.“煞”就是结尾的曲牌,为什么作者要把它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个曲牌呢?(说明蓄积在窦娥胸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控制,犹如地下岩浆,冲向决口。也说明剧作家意犹未尽,他要把窦娥的无辜受害,要把人们对窦娥的同情,要把人们对统治者的愤恨表现得痛痛快快,淋漓尽致,于是在结尾处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顶峰)。
设疑前对所提问题的有关内容作一些必要的知识讲解,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进而快速的进入文本阅读。通过简单设疑,学生对人物有个初步认识,并对主人公窦娥产生了同情之感。
二、讨论问题细分析,走近窦娥
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预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困难的地方提出疑问,再引导他们探讨。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曲调阅读、形象分析、誓愿剖析三个方面设置一些问题,让同学们在阅读时引起注意,有目的地进行思考、探讨,带领学生渐渐走进窦娥这个人物。
1.窦娥为什么叫走前街而不走后街?这表现了她的什么性格?
2.怎样理解窦娥说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这句话?
3.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是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重点讨论,见仁见智)
4.“无头冤”是什么意思?“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是怎么回事?这两个典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明案情是假,冤情是真)
5.“六月飞霜”“东海孝妇”的典故的意思是什么?起什么作用?
6.三桩誓愿的实现采用了什么手法?其艺术效果如何?
下面是课堂部分实录。
师:通过有关问题的讨论,同学们对窦娥有了认识,请就“窦娥冤屈”提出自己疑问,作进一步探讨。(学生拿出质疑本,同桌互相交流质疑话题,准备参与讨论)
师:请大家看清讨论的话题,最好不要超出这个范围。
生:窦娥为什么要发下“亢旱三年”的毒誓?
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冷场)
师:窦娥觉得自己冤吗?她知道受冤的根源吗?她想到冤屈日后能平反吗?”
生1:窦娥有冤,无法申诉。
生2:窦娥冤屈,内心充满怒火。
生3:表现窦娥敢于反抗。
师:大家说得都对。窦娥临刑的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她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抗争。这既是本折的高潮,也是全剧的高潮,“亢旱三年”誓愿,使主人公的反抗精神得到完美的体现,人物性格得到充分的展示,一个善良而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丰满、鲜明地立在我们面前。
师:还有什么问题。
生:窦娥的三桩誓愿能实现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哪位同学回答,要说出为什么。
生1:不能实现,因为这是窦娥的愤激之言。
生2:能实现,六月天下雪,即为证明。
生3:能,因为窦娥冤屈太深,激怒了上帝。
生4:不可能,六月天下雪是巧合,现在不是也有这样的恶劣天气发生的吗。(学生点头赞同)
阅读是一种文字信息产生强烈共鸣的复杂的情感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上下功夫,就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激起情感的鲜明爱憎。在阅读教学中,教者要把情感培养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一环来抓,深刻挖掘文中的内涵与情感因子。问题提出后,不要让学生急于回答,要留有一些时间让学生思考,对“窦娥为什么要发下‘亢旱三年’的毒誓”多数学生不理解,改问“窦娥觉得自己冤吗?她知道受冤的根源吗?她想到冤屈日后能平反吗?”通过层层发问,学生渐渐理解了窦娥当时的心情。
三、探究问题深思考,辨清善恶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学生对窦娥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对她的冤屈寄予了同情。再设计一个比较有深度的问题作进一步探讨,以便提高他们辨别善恶的能力。
师:“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判成杀人死罪的,剧作为何要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猛烈的谴责呢?”(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弄明白在封建社会里,人民不仅受到封建政权的压迫,还要受到神权的严重束缚。按世俗的观念,天地鬼神是明察世间是非,主持人间公道的。封建官吏为了愚弄人民也往往以青天自喻。在当时的社会中,天地鬼神是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但窦娥敢于怒目青天,痛斥大地,对之进行愤怒斥责。从她激烈言辞中,可以看到窦娥初步而又朴素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反抗)
生1:作者同情窦娥,让违背天理的人受到惩罚。
生2:作者对统治者深恶痛绝,借窦娥的冤屈抒发一腔怒火。
生3:黑暗势力强大,人们无法抗争,只好借助神灵的力量。像孟姜女哭倒长城三百里,董永与仙女成亲等神话故事,最终的结局都是由上帝办成的。
师:说得好。在现实生活中,窦娥的三桩誓愿是不可能实现的,在现实世界上,窦娥的鬼魂也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但是这些在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作品里发生了,并且显得那样地合情合理,一点也看不出有牵强的痕迹,以致我们读了之后,相信它符合于生活的真实,这完全得益于作者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它不仅表明窦娥的冤屈的深重、反抗的强烈,而且显示她的愤怒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反抗情绪和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理想。作者所创造的浓郁的悲剧气氛,使主题逐步地深化,构成了全剧的高潮,充满了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从学生点头称是中,看出学生对文本的主旨已基本掌握,此时,再深究一下,会使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得到提升。“《窦娥冤》是悲剧,读后留给我们的除了同情、愤怒,还有些什么呢?请就造成窦娥冤屈的原因作深入思考。”
师:由“窦娥含冤负屈”大家想到了什么?(开放式探讨)
生:想到了如今好人受气。
师:举例说明。
生1:买到假货,受气。
生2:帮助别人做好事,不被理解,受气。(学生笑)
生3:想到了执法不严,坏人趁机使坏,欺压百姓。
生4:想到了人们不敢讲真话、做真事,到处造假。
生5:想到了人们虚伪,说的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譬如学校搞调查,常常让我们说假话。(学生小声议论,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是常有的事,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
师:真够大胆。(学生笑了,一个女生还加了一句:“本来就是这样”)
生:当今像窦娥一样受冤的例子还是有的,那些有权的、有钱的欺压百姓的事常有发生。近来媒体报道的富二代、官二代们的所作所为,确实让人不平。我们这些穷二代、贫二代今后走上社会拿什么和他们拼呢?(鼓掌)
师: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怎么办?
生1:除了拼命学习,还能有什么呢。
生2:越是这样,越要拼命学习,我们虽然失去了外部环境的优势,但是,我们还有远大的理想和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信念、意志等这些绝对优势,这是我们今后立足社会的资本,也是与富二代们抗衡的法宝。(鼓掌)
师:真棒。为同学们的这种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豪气而感到欣慰,这是深入阅读的结果,如果坚持下去,我们的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请同学们课后完成“由窦娥含冤负屈想到的”训练题,要有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从学生的回答中,教者看到了当代高中学生身上所肩负的沉重的使命感、责任感,他们从窦娥的冤屈剖析中看到了旧社会的黑暗、官府的罪恶,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中看到了社会的不公。
下一篇:客服面试自我介绍(参考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