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生自我鉴定范例【推荐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硕士毕业生自我鉴定范例【推荐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硕士毕业生自我鉴定【第一篇】

关键词:弱偏好公理;硕士毕业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1-0215-02

一、硕士毕业生就业特征分析

“智力资本”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对科技与人才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硕士毕业生大多具有扎实的科研基础与实践能力,具有突出的创新意识,因此,在就业大军中无论是从需求角度还是从自身能力的供给方面来看,都有着比较优势,他们的就业形势从理论上来讲,应该也是非常乐观的,但是现实的状况并非如此。[1]分析认为,目前硕士毕业生就业主要有以下特征。

1.就业满意度不高。硕士毕业生中,只有少数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形势表示乐观,而大部分的学生表现出茫然,甚至含有悲观情绪。分析表明硕士毕业生对于就业的悲观情绪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自己的“出身”,是否是名牌大学,是否是热门专业,这些都成为大部分毕业生的“短板”;其次是前一两年的“考研热”与大量扩招,[2]使得大量的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才涌入就业市场,硕士毕业生的就业优势不再像从前那样明显。两大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研究生的就业满意度。

2.就业选择范围狭窄。目前硕士毕业生就业选择范围狭窄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就业岗位及就业地点。对于就业岗位的选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越来越多的硕士毕业生开始选择高校和科研机构,因为这些单位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工作有成就感,有发展前途,收入稳定;其次选择是大型企业,其原因在于收入高;第三的选择是政府公务员或事业单位,选择的考虑因素是福利待遇、工作稳定。硕士毕业生对就业地点的选择较集中,大都是选择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硕士学生的来源是全国的,多元化,而毕业的选择去向单一,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大中型城市,这就造成“僧多米少”的现象。

3.就业不如本科生。据2008年《网络招聘下北京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与职业发展调研报告》显示,研究生就业不如本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率差别较大,研究生的就业率明显低于本科生,二者的就业率分别是64%和%。在智联招聘对多家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的调查中显示,如果不是岗位对学历有必须的强制要求,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本科生,他们认为本科生的优势在于三点,即年龄、薪酬和稳定性。换句话说,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讲,这三点就是他们的弱势。

二、硕士毕业生就业的弱偏好性分析

硕士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表明,硕士毕业生与本科生相比,并非是“强势群体”,从经济学的弱偏好性角度出发,硕士毕业生属于“弱势群体”。

1.何谓弱偏好性。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对消费者的偏好有这样一种界定,面对两个消费束:

X=(x■,x■) Y=(y■,y■)

可以存在三种关系:①严格偏好关系,即(x■,x■)?酆(y■,y■),其含义是消费者认为消费束X确实比Y好,在需要从两者进行选择时,消费者总是选择X消费束。②无差异关系,即(x■,x■)~(y■,y■),其含义是X与Y两个消费束对于消费者来说,同样好、无差异。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偏好消费X消费束,但如果让其选择另一个消费束Y,消费者感到同样的满足。③弱偏好关系,即(x■,x■)■(y■,y■),其含义是消费者对于两个消费束有偏好但又不在乎,认为两者至少一样,消费者对于消费束X的偏好弱甚于Y消费束[3]。

第三种关系就是本文中所引用的弱偏好性。

2.硕士毕业生是弱偏好性群体。在硕士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都是劳动力的需求者,他们对劳动力有自己的关注和偏好,非常类似于消费行为偏好理论。对于一个职位,在众多的求职者中选择哪一个,取决于用人单位的意愿和偏好。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来应征某一职位的求职者很多,硕士毕业生是一类型的求职者,除此之外,还有数量众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哪一类求职者,这是用人单位的主观判断和偏好。在这样的背景下,硕士毕业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讲是弱偏好性群体,也就是说,用人单位认为硕士毕业生比本科毕业生好,比如,在素质、学历背景等方面都要略胜一筹,但是用人单位并不在乎,认为两者至少一样,因为接收硕士毕业生后,需要给他比本科毕业生较高的工资收入和待遇,但从用人单位本身的需求上或业务需要上,本科毕业生也能胜任。此外,在年龄和稳定性上,本科生比硕士研究生又有比较优势。因此,比较而言,用人单位对于硕士毕业生的偏好弱于本科毕业生,在进行选择的时候,硕士毕业生并没有绝对的优势,不是“强势群体”,相比之下,反而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三、硕士毕业生就业对策分析

鉴于硕士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弱偏好”地位,硕士研究生需要不断完善自己,使其从“弱偏好”地位变为“严格偏好”地位。此外,高等院校作为硕士毕业生培养单位对其就业市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高校应该做好“质”的培养和就业指导两个方面的工作,具体对策如下。

1.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对策。①提高个人素质。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增强就业力。就业力的体现,不仅仅体现在毕业生的专业素养、科学知识,在当今社会毕业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良好的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基本的社会知识、较强的外语能力、开放的学习态度、健康的心理等等,也都是适应新形势下市场需要的重要就业能力。对于“弱势群体”的硕士生来说,更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除了要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还要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等综合性素质,要全面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使自己的素质严格好于本科生。②正确理解“成功”的内涵。虽然毕业生自我成才意识比较强烈,但是大多数学生对成才的定义和自我成长的目标都不明确。毕业生认知中的成才途径非常狭窄,仅仅局限于找个好工作。对于什么是好工作,大多数学生却没有非常明确的认知。成功、成才、价值都是相对而言的。硕士毕业生要摒弃狭隘的成功观、成才观、价值观,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和特长,都是一种成功、成才、价值的体现。“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要更为珍贵难得。所以,硕士毕业生要开阔眼界去就业,不要“好高骛远”,不要片面追求“稳定性”,或许更能体会到一种成功和价值。③主动适应市场。硕士毕业生要主动走向市场,适应市场。硕士一入学,就要密切关注就业形势的变化,看看人才市场上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根据社会用人需求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这样才不至于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要认清用人单位的需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综合能力。用人单位认为硕士毕业生最缺乏的是实干精神、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5]。而现在的硕士毕业生只注重英语水平、计算机运用、专业知识等技能性、学术性水平的提高,对社会的发展与运作了解不深,不能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素质与岗位要求的差异。

2.高等院校的就业对策。①注重毕业生“质”的培养,“质”的培养首先要做的就是改革课程结构,加强综合素质教育。要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重视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磨炼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得到创业技能训练。学校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大中型企业,参与小企业的设计,同时学校也可尝试建立一些小型企业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得到创业教育的体验,通过体验使学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其次,在教学模式上,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让师生共同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通过探索,使知识结构不断得以充实和完善。②就业指导势在必行,学校应该围绕硕士研究生就业实施多项措施,进行适时的指导,以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业指导重点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指导要与毕业教育相结合,教育毕业研究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发展的关系,走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才之路。要让硕士研究生看到职业的冷热是相对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长期和短期之分,克服只顾眼前利益而放弃专业特长的弊病,自觉地选择到既符合国家需要又能发挥专业特长的地区和部门工作。同时要引导毕业研究生认识到大城市、开放地区的物质待遇虽说不错,但人才过于密集,更容易埋没人才。而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地方,则较容易脱颖而出。

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需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作用。对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毕业硕士生来说,要正确把握就业方向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仅仅依靠硕士毕业生个人的判断很难选择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理想职业。这就要求我们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帮助他们正确分析不同岗位、不同职业的要求,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客观条件,做出明智选择。

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要紧跟社会形势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变化,都会对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硕士毕业生自我鉴定【第二篇】

研究生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范文

本人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毕业之际,回顾三年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做自我鉴定如下:

本人在思想觉悟上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主动和党组织靠拢,尽管自己还没有计入党组织,但是自己始终以共产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本人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视野,对本人研究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在英语学习方面,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在撰写论文期间,查阅了大量的英文资料。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查阅学术资料和参考书籍,在课堂上在快乐中吸收各个知识点。同时自己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参与了导师多项课题的研究,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同时顺利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

本人在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并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在担任支委期间,热情为同学们服务。

本人在研究生阶段所获颇丰,从学业、科研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三年。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本人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本人将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研究生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范文

四年的研究生生活就这样匆匆忙忙的结束了,发现自己也长大成熟了好多。四年来点点滴滴的磨练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个关键的起点。有的辉煌,值得你记住一辈子的。我不怕苦,我只是怕我们没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勇气和机遇。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着,一直在努力。刚上大一的时候,学校有好多的社团可以加入,比较好的就有广播站、学习部等。由于自己的害怕而放弃了加入学校这些优秀的社团。也许还要怪自己当时的想法,就是不在学校社团难道就不能发展自己了吗?难道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就不能学校做出贡献了吗?就这样机会与我擦肩而过。当我清楚知道加入社团的好处的时候,我其实也不是很后悔,而是自己默默的在心里发誓,做一名学生也要出类拔萃。

没有加入社团对我来说其实就是比别人晚了一步要进入所谓研究生的半个社会。我经常会利用课余时间去外系旁听学习,虽然没有他们专业,但总比普通学生多学习了一点。就这样我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有一点就学习一点。我知道我在某些方面不如那些同学,所以我就拼命的学习,人家都说学习能改变命运,也许我就是冲着学习的优秀能祢补我的不足吧。所以在大一的下学期我就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我也正准备着向高一层次发展。也准备考一些对我以后发展有用证件。当然我也不放弃在假期和空闲时间去社会实践来提高自己,比如去苏宁打工,去一些专卖店促销商品。这不仅提高了我的思想觉悟,也使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由于待人热情诚恳,所以从小学到研究生一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了,考虑问题应该周到。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虎头蛇尾,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追求最好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把自己的意志视为主要因素,相信只要有恒心铁棒就能磨成针。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我们自己。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是在跟自己作战,准确地说,是和自己的意志战斗。现在回想起来,我确实比以前坚毅了许多,但我不会松懈下来的。以上这些优点,是我今后立身处世的根本,我应该继续保持,并不断以此鞭策自己奋发向上。

当然,有优点就会有缺点。我应该做的是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去正视,不断的去优化。我们不要想到有什么难处,我们应该鞭策自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成功与否在于自己的把握。

研究生四年的生活是非常具有代表性质的,它包含了汗水和收获,也为我划上了人生拼搏的起跑线。

未来之路就在眼前,遥远,需君不断求索。那么就让我们屏弃所有的恐惧,和我一起上路,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继续创造我们自己的辉煌。

研究生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范文

珍贵的三年研究生生活接近尾声,特此总结一下研究生三年的得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我的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我考进研究生时,脑子里想的是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自己,然而很快我就明白了,研究生仍需努力认真的学习。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也打消了初衷,开始研究生的学习旅程。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由于研究生的授课已不再像高中时填鸭式那样,而是一节课讲述很多知识,只靠课堂上听讲是完全不够的。这就要求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现在我已经大三,正在做毕业设计,更锻炼了自我的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受益匪浅。

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研究生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三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回顾三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研究生三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此外,还当过班上的组织委员,对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我喜欢做一些社会活动,会让研究生生活更丰富多彩,做过家教、志愿者、推销员等,有时会感到累些,但乐此不彼。

体育成绩一向很好。我的体质并非很出色,可是通过我的练习和对体育项目的理解,还是能很好的完成体育课的教授项目。我喜欢运动,基本对所有运动都感兴趣,尤其是排球。在三年之后的今天,我的球技有了质的提高。我是从大一开始接触排球,起步比较迟,可进步很快,每年的排球赛我们都获得了好成绩,为系里争光。打排球球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增强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硕士毕业生自我鉴定【第三篇】

1、硕士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例文。

研究生学习生活匆匆而过,在这三年从不曾懈怠对自己的要求。在思想上严格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学习党的经典著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作为其他同学的入党培养人,多次与培养对象交流、探讨,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积极的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学习科研活动。

在科研上,一方面认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夯实专业基础,拓宽知识领域,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另一方面根据自己研究方向,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研究,探寻本专业的学科前沿领域,积极研究并发表学术论文。

除此之外还广泛涉猎了各方面知识,开阔视野。在英语学习方面,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备课,查阅学术资料,在授课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见班集体的各项活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情为同学服务,同学关系融洽,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收获颇丰,从学业、科研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我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前进。

(来源:文章屋网 )

硕士毕业生自我鉴定【第四篇】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法本法硕 教育模式 改革

引 言

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的法本法硕的恢复招生,缘起于缓解金融危机对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冲击,以及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探索。后危机时代,针对中国法本法硕在培养目标定位、培养计划、教育理念、培养体系(研究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淘汰机制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中国须立足于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基本国情和政策导向,从宏观上把握后危机时代法本法硕教育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借鉴国外法律教育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解决,具体建议如下。

明确培养目标

笔者认为,要解决法本法硕教育中存在的弊病,保障法本法硕教育质量,首先必须解决一个前提性的问题,就是明确中国法本法硕的培养目标。确定培养目标的最为重要的依据,首先应该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对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

结合中国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量持续增加的社会现实,以及法本法硕的教育背景,依照教育部《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的内容,将中国法本法硕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法学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某一特定领域法学专业相关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将英国和中国在制定法本法硕培养计划时的做法进行折中,并借鉴澳大利亚课程法学硕士在方向选择、课程选择、学分、学年设置的灵活性,采取入学后“以学生自主制定培养计划为主导,导师辅助分析培养计划可行性”的方式制定培养计划。在满足学生对攻读法本法硕的知识期望和目的需求的基础上,不仅能够激发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主学习的意识,也保证了对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更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中国法本法硕培养中的合理体现。

树立能力本位的精英教育理念

许多学者认为“精英教育是高水平法学教育机构必须坚持的人才养成理念。”[1] 笔者认为坚持法本法硕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当前最重要的是从以下两方面突破招生规模扩大化对法本法硕培养的负面效应。

首先是设立副(助理)导师制度。在中国初期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确立的导师制,是一种学徒式的培养模式。目前中国有少数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借鉴英国的“双导师制度”,设立了硕士研究生副(助理)导师制度,但在法本法硕的培养中设立副(助理)导师制度的尚无先例。相关院校硕士研究生副(助理)导师制度的实践经验表明,副(助理)导师制度的设立,不仅缓解硕士研究生导师师资紧张的压力,还能够提高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提高整个团队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其次是引入团队协作理念。囿于生多师少的客观条件,必须引入团队协作的理念。按照培养目标将研究生分成不同的团队,在导师与副(助理)导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通过分工协作完成不同的任务,锻炼研究生组织、策划、实施、领导、决策的能力,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从而快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设置培养体系

法本法硕培养的目的,即为社会输送大量具有法学思维、法学理论和法学专业知识,能够解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法律问题的专业人才。因此,以服务就业为导向,将英国LLM教育在培养体系设置中确立的学生自治的方式加以修改,并借鉴澳大利亚课程法学硕士教育培养体系的设置,对中国法本法硕培养体系的设置提出两点建议。

(1)依托高校特色及优势专业设置研究方向

实践表明,各个高等学校的特色及优势专业的就业形势趋好,能带动一系列其他弱势专业的就业率,这现象在综合性大学里表现得最为明显。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对具有高校特色及优势的基础性学科专业人员的需求非常大;依托高校特色和优势的基础性学科而设立法本法硕的研究方向,无疑会促进法本法硕的就业状况。

(2)协调设置核心课、选修课、集中强化课

法律职业的专业性和思维方式的特定性,决定了培养法律职业人员的法本法硕知识结构的特殊性。首先要求必须学习法学学科相关核心课程,如很多法院就要求必须学习过诉讼法的才予以录用,而很多民商法专业或经济法专业并不开设诉讼法课程。这无疑限制了法本法硕的就业。另外,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法本法硕教育,必须要求一定的法学基础理论素养的具备。因此,合理开设一些专业基础课程作为选修课程,不仅有利于法学知识技能的全面掌握,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法本法硕的就业。另外,还应引入澳大利亚设置“集中强化课”的做法,邀请法学专家、著名学者等以讲座的方式进行讲学。

变革教学方式

(1)教学方式多元化

在法本法硕教育中,既要借鉴德国的“研讨(seminar)”、“练习”、“学习小组”和“复习课”等多种方式,[2]又要加强“诊所”式教育建设。特别是支持其自主举办内部的研讨会,在提供交流平台表达见解的同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辨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与法学本科毕业生相比,中国大部分法本法硕毕业生专业竞争优势不突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实践能力重视不够。为此,以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法本法硕,应该借鉴美国的“法律诊所”方式,举办模拟法庭、开展“法律诊所式”的教学,通过实际的案例培养其能力;也可以从法律实务界聘请经验丰富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定期对其进行指导,为其以后的法律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

在法本法硕教育中建立淘汰机制不仅为缺乏专业兴趣者提供了退出机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保证法本法硕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笔者认为,借鉴英国LLM教育中以高难度毕业论文的完成作为毕业资格的做法,以及借鉴德国以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作为毕业资格的做法,建立中国法本法硕教育的淘汰机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在中国法本法硕教育中,将司法考试的通过与否纳入毕业资格的标准,严格建立与司法考试的有效衔接,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和司法职业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司法考试的通过率;同时也对拓宽就业渠道大有助益。

参考文献:

[1]李永林。法学硕士培养机制改革的理念与路径,西部法学评论[J].2010(4):13.

[2][日]大木雅夫。比较法[M].范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280.

28 8523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