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师岗位职责实用5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全科医师岗位职责实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精神科医师岗位职责1
精神科医师岗位职责
精神科医师岗位职责
1、精神科医师岗位职责
一、准时上班,仪表端庄整洁,态度热情和蔼。负责门诊内科诊疗和值班工作。不擅自离岗。
二、认真做好首诊负责制,对重危病人要发扬救死扶伤精神,做到及时抢救、治疗并逐级上报。对在本院治疗有困难的病人,在做好就地抢救后安全转送上级医院。
三、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处方制度》的规定要求书写病历、处方,对疑似或传染病及时上报,做到不遗漏。
四、诊病时要认真细致,做到诊断准确,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履行告知制度,避免差错,杜绝事故发生。
五、优质服务,不推诿病人,做好科室之间的协调工作。
六、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七、对疑难病例和三次门诊不能确诊的病例应向上一级医师请教或提出会诊申请。积极疑难病例讨论会并发言,提高确诊率。
八、积极参加医院安排的业务学习,病例讨论会。钻研业务,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开展临床科研工作。每年撰写一至二次篇专科学术论文。协助医院康复科医师和精神康复病人进行康复治疗。
九、尊重精神疾病患者的人格,保护他们的隐私权。
十、严格执行麻醉、精神类药品的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
十一、搞好团结,尊重领导。尤其要处理好与护士、医技、护工等人员的关系。
十二、保持室内环境卫生,做到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
2、主治精神科医师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和主任、副主任医师指导下进行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
精神科医师岗位职责
2、每日查房,带领并指导住院医师进行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
3、掌握病情变化,对危重、死亡医疗事故或其它主要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4、参加值班、门诊、疑难会诊及出诊等有关工作。
5、参加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意见及各项记录,决定病人出院、签署并检查出院病历。
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检查所管病房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7、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生及实习医师工作医学|教育网整理。
8、对新入院、危重、疑难病例及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应重点巡视、重点检查和讨论。设法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检查病历并纠正其中错误的记录,检查医嘱执行情况、治疗效果,必要时可请科主任检查指导。
3、精神科主任岗位职责
一、在院部领导下,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有关政策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有关精神卫生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发现医疗缺陷或事故倾向,应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制止事态的扩展,做好善后补救工作,并向医务科书面报告。
二、负责所本科医疗质量管理和病区管理,领导本科医务人员,对病员进行医疗护理工作,完成各项医疗任务。
三、具体参加和指导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经常检查内科门诊、病区的医疗护理质量,严格督促执行医疗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差错事故;参加
精神科医师岗位职责
病区晨会交班,按时查房,及时组织新病员入院,参加疑难和死亡病例的分析讨论,决定病员诊断、治疗、会诊、转院及出院事宜。
四、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开展临床科研工作。每周安排一至二次专科专家门诊。协助指导医院康复科医师和病人进行康复治疗。
五、不断总结经验,每年完成一至2篇论文。争取每年在国家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篇。每季度上报工作计划和小结
六、完成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妥善安排进修、实习和见习人员的带教培训工作。审核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
七、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组织和参加危重病员的抢救。医院条件不允许时,组织转院,派专人护送。同时并向院部和医务科汇报。
八、带头尊重精神疾病患者的人格,保护他们的隐私权。
九、对全科工作半年进行一次小结,年终进行一次总结。对全科人员进行年终考评,写出书面材料报院领导和医务科。
精神科医师岗位职责2
精神科医师岗位职责
一、准时上班,仪表端庄整洁,态度热情和蔼。负责精神心理门诊诊疗和值班工作,不擅自离岗。
二、认真做好首诊负责制,对危重病人要发扬救死扶伤精神,做到及时抢救、治疗并逐级上报。对在本院治疗有困难的病人,做好就地抢救后安全转送上级医院。
三、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处方制度》的规定要求书写病历、处方,对疑似或传染病及时上报,做到不遗漏。
四、诊病是要认真细致,做到诊断准确,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履行告知制度,避免差错,杜绝事故发生。
五、优质服务,不推诿病人,做好科室之间的协调工作。六、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七、对疑难病例和三次门诊不能确诊的病例应向上一级医师请教或提出会诊申请。积极疑难病例讨论会并发言,提高确诊率。
八、积极参加医院安排的业务学习,病例讨论会。钻研业务,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九、尊重精神疾病患者的人格,保护好他们的隐私。十、严格执行麻醉、精神类药品的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十一、搞好团结,尊重领导。尤其要处理好与护士、医技、护工等人员的关系。
十二、保持室内环境卫生。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3
附件1: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全科医疗的诊疗思维模式,提高其对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和疾病的防治能力,具有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职业道德,能够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达到全科医师岗位基本要求。
二、培训对象
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
三、培训方法
1.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采取脱产、半脱产的集中培训方式。
2.采用理论讲授、小组案例讨论、临床和社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等辅助手段开展培训。
3.参考学时: 500-60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0学时,实践教学260学时(社区实践不少于60学时),有条件的地区可安排100学时的选修内容。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全科医学基础。
1.基本理论。
掌握: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的相关概念;全科医疗的基本原则和服务模式;以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基础、预防为导向服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全科医师的临床诊疗策略;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健康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医德医风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熟悉:全科医师的工作职责;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规定;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的卫生政策、法规及相关管理要求。
2.基本技能。
掌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动态管理方法;医疗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
熟悉:家系图绘制与分析方法;家庭生活周期的划分及常见健康问题;常见家庭压力事件的种类;双向转诊的基本流程。
3.实践教学。
掌握:个人及社区健康档案的内容、书写与管理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及其管理程序;家系图绘制与分析;医患沟通技巧;双向转诊的流程。
4.参考学时。
总学时56,其中理论授课40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二)全科医疗。1.基本理论。
掌握:病史采集的方法、住院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系统的体格检查;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症状为导向的诊疗模式;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防治原则和转诊指征;常见急症的处理原则和院前急救的基本知识;全科医疗中用药的原则;医源性疾病的预防;无菌概念。
熟悉:社区常用辅助检查项目及其合理选用的原则、各项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社区常用中成药的应用原则。
了解: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常见身心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中医诊疗的基本方法。2.基本技能。
掌握:病史采集和住院病历书写的基本技术;系统的体格检查操作规范;心电图机、快速血糖测定仪等操作技术;常见典型心电图、X光片的结果报告及结果解读;门诊无菌操作技术;创口的包扎、换药及拆线;洗胃、导尿和灌肠等操作技术;心肺复苏等院前急救。
熟悉:社区常用化验、辅助检查的适用范围及其结果的临床意义;隔离衣穿脱的操作规范;骨折、脱位的固定和搬运技术;伤口的清创缝合;脓肿的切开、引流技术;儿科问诊和查体技术;小儿液体疗法、药物剂量计算和儿童喂药的方法;小儿高热物理降温方法;眼底镜、喉镜的使用;乳腺触诊、肛门指诊检查技术。
3.实践教学。
掌握:病史采集和住院病历书写;呼吸、消化、心脑血管、内分泌等系统疾病的病案综合分析;系统的体格检查操作;乳腺触诊、肛门指诊;血、尿、便三大常规检查的操作与报告解读;心电图机、快速血糖测定仪等操作,常见典型心电图报告;常见病X光片阅读;常用影像学检查项目及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隔离衣的穿、脱;门诊无菌操作;清创缝合、包扎、换药、拆线、脓肿切开引流等技术;洗胃、导尿和灌肠等操作;院前急救与转送的基本技术;心肺复苏技术;骨折、脱位的固定和搬运;妇科常规的检查方法;社区妇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儿科病史采集、查体、小儿发热的处理;小儿液体疗法及药物剂量计算和喂药方法;常用心理量表的使用;眼底、视力、斜视、弱视的检查;眼底镜、额镜、间接喉镜和耳镜的使用方法。
4.参考学时。
总学时328,其中理论授课136学时,实践教学192学时。
(三)社区预防。
1.基本理论。
掌握:三级预防的概念;社区诊断的概念与方法;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筛查的原则与方法;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传染病的监测与报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基本原则、内容、策略。
熟悉:社区常见健康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方法;社区卫生诊断的概念与方法;营养素的基本知识与平衡膳食原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原则与基本方法;社区常用的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常用方法。
了解:社区常见意外伤害的种类、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和预防要点。
2.基本技能。
掌握:社区常见病筛查和普查的原则与方法;社区卫生服务资料的收集、统计与分析技术;社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设计、实施与评价;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筛查,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社区重点人群和重要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策略。
熟悉:社区常用统计图表的编制;社区卫生诊断的方法;社区营养调查与评价的方法。
3.实践教学。
掌握:社区卫生诊断技术;社区常用统计方法及应用;社区居民健康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
了解:公共卫生体系、社区服务管理机构运转机制。
4.参考学时。
总学时60,其中理论授课32学时,实践教学28学时。
(四)社区保健与康复。
1.基本理论。
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听力、视力异常的筛检方法;儿童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妊娠诊断和围产期保健;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相关技术与知识;社区老年保健的目标、内容与方法;老年常见健康问题及常见病的预防与康复。
熟悉: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指导;新生儿护理方法;小儿行为发育、心理发育的监测和健康评价;儿童龋齿的防治和牙齿畸形矫正的时机;青少年常见健康问题的干预方法;妇女各期保健的内容与方法;妇女疾病普查原则及方法;常规计划生育方法,药具避孕的适宜对象和使用注意事项;临终关怀的概念与方法;康复医学和社区康复的基本概念;社区常见病的社区康复要点。
了解:计划生育相关政策;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方法;康复服务体系和社区康复的工作内容。
2.基本技能。
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常用测量技术;儿童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技术;常用避孕工具和早孕HCG试纸的使用方法;老年人健康促进的方法。
熟悉: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指导的基本内容与技术;新生儿护理技术;儿童听力、视力异常的筛查方法;儿童龋齿的防治;青少年常见健康问题的干预方法;妇女疾病普查的适宜技术。
了解:儿童牙齿畸形矫正的基本技术;老年人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评价方法;临终关怀中的实用技术。
3.实践教学。
小儿生长发育的测量方法;新生儿家庭访视;乳腺检查;早孕试纸的使用、工具和药物避孕的方法;常用物理疗法、作业疗法、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和中医康复方法。
4.参考学时。
总学时56,其中理论授课32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
(五)选修内容。
1.理论培训。
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疗服务中常见的法律法规问题;全科医疗的组织与管理;与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的卫生经济学知识等。
2.临床实践:可根据学员的情况确定学习内容。
3.参考学时:100学时。
五、组织管理与实施
1.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并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
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省级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或其认可的培训机构具体实施。
理论培训: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教育资质的培训机构承担。
临床技能培训: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临床培训基地进行。
社区实践:主要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社区培训基地进行。
根据需要适当安排到预防保健机构、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考察见习。
六、考核与结业
卫生部建立试题库,并统一命题,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核合格者,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卫生部将对培训效果进行抽查。
七、其他
目前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的临床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参照执行上述规定。根据居民需求和当地实际,地方区(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适当限制高等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学专业工作,以逐步提高全科医学岗位新执业者的学历层次。
附件2:
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大纲
一、培养目标
遵循以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社区卫生需求为导向,实践、思考、学习为方法,培养全科医师的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及相关理论、临床和社区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学员热爱、忠诚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精神,掌握全科医疗的工作方式,全面提高其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转诊、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技能,具有一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管理能力,达到全科医师骨干的基本要求,成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中的业务骨干人才。
二、培训对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现从事医疗工作的注册执业医师,并同时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或五年及以上高年资医师。
三、培训时间与方法
培训时间:全脱产10个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1.理论培训:1个月。
2.临床科室轮转培训:8个月。
3.社区实践:1个月。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
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培训、医院科室轮转和社区培训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第一部分理论培训(1个月)
(一)全科医学基本理论。
掌握: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功能与服务体系;全科医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概念与基本原则;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接诊技巧及工作方式;全科医学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方式;生命周期保健和临床预防的概念与原则;周期性健康检查的原则;社区慢性病的全科医疗管理技能,包括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评价、社区为基础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原则与工作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医德医风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熟悉:全科医师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家庭评估的基本工具及特点。
了解: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任务、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与政策;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特点与教学方法;循证医学在全科医学中的应用和特点、循证的基本方法。
(二)医患关系与交流技巧
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病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医患关系模型及其意义、调整医患关系的主要方法。
熟悉:与患者交流的常用技巧;常见医疗纠纷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三)康复医学。
熟悉:社区康复的概念、组成要素、工作任务及组织机构;社区康复的服务模式与内容。
了解:康复医学的概念、服务对象;康复工作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方法;康复评定的种类和特点。
(四)心理卫生。
熟悉:社区常见心理问题和神经症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转诊及处理原则。
了解:社区常见心理问题的咨询方法与技术。
(五)文献收集及利用。
熟悉:计算机文献检索的基本途径与方法、文献评阅的基本思路;熟悉论文撰写的方法。
(六)常见症状鉴别诊断。
掌握乏力、发热、腹泻、失眠、消瘦等常见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七)临床岗前培训。
掌握:体格检查操作规范;心电图机操作及注意事项;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步骤与方法;临床常见X线、B超结果的解读;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和化验值的解读;病历的基本内容与书写要求;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
熟悉:临床培训基地的规章制度。
第二部分医院轮转培训(8个月)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实际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安排内科4个月;急诊1个月;急救(院前)个月;妇产科个月;儿科个月;外科个月;传染科个月;机动个月。各科实习内容,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一)内科(4个月)。
1.心血管系统疾病。
(1)实习内容: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肌炎。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掌握:血压的测量;循环系统的体格检查;心肺复苏;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的急救;正确认读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
熟悉:心脏X线特点;超声心动图结果解读;心脏起博器安装的适应症及社区指导原则。
了解: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的适应症及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2.呼吸系统疾病。
(1)实习内容: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掌握:正确痰标本的留取方法;常见呼吸系统疾病X线片判读;危重病人吸痰;正确吸氧的方法、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熟悉:雾化吸入器和气雾剂的使用方法。
3.消化系统疾病。
(1)实习内容:消化性溃疡、胃炎、反流性食道炎、急慢性肠炎、脂肪肝、肝硬化、急性胰腺炎。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掌握:腹部查体的方法;安臵胃管、灌肠的技术。
4.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1)实习内容: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甲低)、高脂血症、痛风。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掌握:快速血糖测定方法;尿糖试纸的使用方法;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熟悉:尿微量蛋白试纸使用方法。
5.血液系统疾病。
(1)实习内容:贫血、出血性疾病、白血病。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掌握:血液细胞分析结果的辨认。
了解:骨髓穿刺的适应证和操作方法。
6.泌尿系统疾病。
(1)实习内容:尿路感染、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不全。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掌握:尿标本的采集方法;导尿术。
7.风湿免疫性疾病。
(1)实习内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了解: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抗“O”、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检查的临床意义。
8.神经系统疾病。
(1)实习内容:脑血管病、痴呆。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老年痴呆的早期识别及社区照顾原则。
(3)基本技能。
掌握:常用神经系统的物理诊断方法;眼底镜的检查技术。
(二)外科(个月)。
1.实习内容:外科感染、甲状腺肿、急性乳腺炎、乳腺囊性增生症、疝、阑尾炎、急性胆囊炎、下肢静脉曲张、烧伤、前列腺疾病。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熟悉:外科清创原则与方法;小伤口的缝合技术。
(三)妇产科(个月)。
1.实习内容:围产期保健、流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糖尿病、异常产褥、围绝经期综合征、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月经失调、阴道膨出、子宫脱垂、计划生育指导。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健康问题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围产期保健和计划生育的基本知识。熟悉青春期、围产期保健方法与技术。
3.基本技能。
掌握:阴道窥器使用;妇科双合诊检查;各种避孕工具使用方法。
(四)儿科(个月)。
1.实习内容:新生儿黄疸、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贫血、营养不良、佝偻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高热惊厥。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掌握:查体方法、用药特点、药物剂量的计算、小儿液体疗法的方法。
熟悉:小儿病史特点、小儿急诊急救方法、儿童生长发育指导。
(五)传染病(个月)。
1.实习内容: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禽流感。其他传染病根据当地的流行情况安排。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六)急诊(1个月)。
1.实习内容:高热、昏迷、头痛、抽搐、晕厥、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腹痛、呕血、便血、尿道刺激症、血尿、鼻出血、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休克;各系统的急危重症;中毒和意外伤害。
2.基本知识:
掌握:心肺复苏药、强心利尿药、血管活性药、抗心律失常药、解痉平喘药、镇痛镇静药物、止血药、解毒药物的合理应用。
熟悉:上述急诊常见症状和问题的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及流程。
3.基本技能。
掌握:洗胃、催吐、导泻技术。
了解:电除颤的方法;呼吸机的使用方法。
(七)院前急救(个月)。
掌握: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包扎、止血、固定、搬运的原则与方法;理化因素所致伤害的处理原则和方法;使用救护车转运病人的注意事项和转诊前的准备。
(八)选修(机动个月)。
学员可自选1~2个临床科室进行实习。各地区根据学员学习需求情况具体安排。
第三部分社区培训(1个月)
社区实践包括一周的理论培训和三周的社区实践。
(一)理论培训(1周)。
1.全科医学理论与实践。
掌握:健康档案的内容与书写方式;掌握家庭生活周期保健的内容与方法、家系图的绘制与家庭结构分析。
熟悉: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评价、社区卫生问题诊断的原则和基本步骤;社区卫生服务计划、实施与评价的基本方法;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及团队合作的工作方法;双向转诊原则及其操作方式。
2.实用卫生统计与流行病学方法。
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社区诊断有关的资料收集与整理、统计分析等方法。
3.预防医学。
掌握:社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其评价、预防控制原则与管理规范;社区慢性病(糖尿病等)的膳食指导原则与方法;社区居民群体和病人个体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和评价方法。
了解: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及干预策略;职业性危害因素及其预防策略。
4.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掌握:病人满意度调查及分析方法。
熟悉: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常用的质量评价指标和管理原则。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及管理模式。
(二)社区实践(3周)。
1.全科医疗服务技能。
掌握:全科医生的接诊方式、与病人沟通技巧;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和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的实际应用;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方式;社区健康档案建立的思路和资料收集途径;培训期间,每人至少完成2份不同健康问题的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的一般信息、SOAP的记录方式、家系图、随访记录、流程表);社区常用药物的用量、用法及不良反应;病人群体和个体的教育技能(包括教育、咨询、评价等),至少组织实施一次群体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法定传染病报告程序。
通过社区诊断的个案教学,基本掌握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诊断资料的形成过程。
熟悉:社区常见传染病(如肝炎、肺结核)的社区管理方法;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2.社区重点人群保健。
掌握:重点人群(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贫困居民)的健康管理及相关政策。
3.全科医疗服务管理。
掌握:社区卫生/全科医疗服务中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常用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程序;病人满意度调查及分析方法。
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工作模式;与社区组织和其他专业人员沟通的渠道和沟通的技术。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药品、财务与信息等管理原则及程序。
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预防保健机构见习。
熟悉: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工作内容与程序。
了解:儿童保健、产后访视。
五、组织管理与培训基地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并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和方案。
1.理论培训: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教育资质的培训机构承担。
2.临床技能培训: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临床培训基地进行。
3.社区实践: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社区培训基地进行。
六、考核与结业
考核工作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考核合格者,由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合格证书》。
附件3:
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学员逐步转变服务理念,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向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和高情感性护理服务的基本技能,从而达到社区护士岗位的基本要求。
二、培训对象
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注册执业护士。
三、培训方法
1.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采取脱产、半脱产的集中培训方式。
2.采取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辅以自学的方式。
3.参考学时:共2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20学时,实践教学120学时。课程设臵和学时安排见附件。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
培训内容共分为十个教学模块,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社区卫生服务概论。
1.基本理论。
掌握:社区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义、特点及工作范围;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社区常用的统计学指标(发病率、患病率、罹患率、疾病谱、死亡率、病死率、死因顺位等);三级预防的概念及主要策略;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医德医风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熟悉:社区的功能;社区卫生服务组织机构设臵的原则及主要功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的政策与法规;医学伦理学原则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常见伦理学问题;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现状。
2.参考学时。
理论讲授8学时。
(二)社区护理概论。
1.基本理论。
掌握:社区护理的定义、特点、工作内容;社区护士的职责、角色及能力要求;个人、家庭、社区评估的主要内容及评估方法;制定社区护理计划的基本原则;社区护理评价的种类;家庭的定义、分类、功能;家庭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家庭访视的步骤及注意事项,人际沟通技巧。
熟悉:社区护理诊断的描述方式;社区护理的服务模式;家庭的结构、生活周期;家系图的含义。
了解:社区护理的发展过程。
2.实践教学。
掌握:制定家庭访视计划的方法。
熟悉:对个人、家庭、社区评估的主要方法。
3.参考学时。
共16学时,其中理论授课8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三)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基本理论。
掌握:健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及健康的影响因素;社区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及主要内容;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社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方法。
熟悉:健康相关行为的基本概念。健康信息收集与收集方法。
2.实践教学。
掌握:制定社区群体健康教育计划的方法;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包括健康咨询和居民健康评价)。
3.参考学时。
共12学时,其中理论授课4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四)社区特殊人群的保健。
1.基本理论。
掌握:社区儿童保健:新生儿访视及护理指导、母乳喂养咨询及指导;婴幼儿早期教育、辅食添加及营养指导,生长发育评价;儿童保健指标及正常值;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类型、时期及注意事项;儿童各期意外伤害的预防及指导。
社区妇女保健:围产期、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的健康问题及预防;计划生育;婚前婚后、孕期妇女的保健指导;产褥期妇女的保健指导;围绝经期妇女生理和心理健康特点及保健指导,包括合理就医、饮食、锻炼及用药。
社区老年人保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保健指导;老年人社会心理问题的预防;老年人的安全防护。
熟悉:社区儿童保健:儿童常见的生理、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
社区妇女保健:围产期、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改变。
社区老年人保健: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2.实践教学。
掌握:新生儿家庭访视(母乳喂养咨询及指导);学会婴儿沐浴、抚触的方法;乳房自检法。
3.参考学时。
共36学时,其中理论授课24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
(五)社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的护理及康复。
1.基本理论。
掌握:慢性疾病的管理原则;康复护理的要点;高血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健康教育;COPD家庭氧疗的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呼吸功能的康复;脑卒中、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与院前急救指导及康复护理;恶性肿瘤患者的造口护理原则。
熟悉: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流程与随访监测;尿糖试纸、手指血糖仪的使用;COPD的危险因素、预防原则护理措施;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了解:高血压、糖尿病筛查、评估、分类与转诊指标。
2.实践教学。
掌握:制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的健康教育计划的方法;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尿糖试纸、手指血糖仪的使用。
熟悉:进行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及康复指导;COPD呼吸功能的康复指导。
3.参考学时。
共60学时,其中理论授课32学时,实践教学28学时。
(六)社区常见传染病的护理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1.基本理论。
掌握:传染病基本概念,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报告;社区传染病的管理原则;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的危险因素与传播途径,消毒与隔离措施及健康教育内容;艾滋病的概念与传播途径,高危人群的管理与人群预防策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类型、分级、特点及应急处理程序;医源性感染的预防。
熟悉:性传播疾病概念与常见疾病,高危人群的管理与健康教育;艾滋病危害;肺结核的治疗方案;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2.实践教学。
掌握:常见传染病病人的家庭消毒隔离技术。
熟悉: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
3.参考学时。
共14学时,其中理论授课8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
(七)社区精神卫生及精神障碍者的护理管理。
1.基本理论。
掌握:精神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熟悉:社区人群常见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病人意外事件的家庭指导及服药的观察。
2.实践教学。
参观:老年病院/科;精神病院。
3.参考学时。
共16学时,其中理论授课8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八)社区紧急救护。
1.基本理论。
掌握:心脏骤停的判断要点,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及有效指标;意识障碍的临床分级;昏迷病人的紧急救护。
熟悉:社区紧急救护的基本原则;急性中毒(食物中毒、一氧化碳、安眠药、鼠药)病人的救护方法;意外伤害(电击伤、烫伤、动物咬伤)的紧急处理。
了解:食物中毒的概念、分类、临床特点。
2.实践教学。
掌握:心肺脑复苏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洗胃技术。
3.参考学时。
共24学时,其中理论授课12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
(九)临终关怀。
1.基本理论。
掌握:临终关怀的概念;临终病人的主要心理反应、生理变化;临终病人的护理;疼痛的概念,疼痛评估,控制疼痛的基本原则及方法,疼痛的护理。
熟悉:WHO癌症疼痛分级方法,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变化和指导。
2.参考学时。
理论授课4学时。
(十)社区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1.基本技术。
掌握:生命体征的观察,测量与记录;皮内、皮下、肌肉、静脉注射及静脉输液的技术;吸氧、管饲、导尿、灌肠法、洗胃的技术;常用药物的给药方法及原则(包括中药的煎煮方法及服药指导);压疮护理;口腔护理;无菌技术操作技术;膀胱、结肠造口的护理;外科换药技术;心电图基本操作方法;医疗废弃物管理。
熟悉:血、尿、便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严重心律失常心电图的识图。
2.参考学时。
共50学时,其中理论授课12学时,实践教学38学时。
五、组织管理与实施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并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和方案。
1.理论培训: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培训机构承担。
2.临床技能培训: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临床培训基地进行。
3.社区实践: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社区培训基地进行。
根据需要适当安排到预防保健机构和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考察见习。
六、考核与结业
卫生部建立试题库,并统一命题,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考核工作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核合格者,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卫生部将对培训效果进行抽查。
全科医师职责4
(做5个牌子)全科医师职责
1、承担社区卫生服务中内、外、妇、儿等临床诊疗任务,双向转诊任务及传染病发现及报告任务。
2、承担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3、组织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4、主持社区诊断的完成,根据本社区主要卫生问题,制定以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为手段的健康促进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完成评估总结。
5、组织社区健康人群与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包括疾病的筛查与咨询。
6、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科研课题的设计、争取立项,并组织实施。
7、承接医疗保健服务合同工作。
8、组织并指导社区护理、一社区康复、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9、运用中西医适宜技术开展社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10、组织建立并使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病历)。
11、组织开设家庭病床,开展上刚路。
12、组织对社区重点人群的保健(包括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
13、配合精神科医生开展基本的精神卫生服务饱括初步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14、了解本年度社区防、治、保、康、健、计综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及工作重点,协调各方面工作。
15、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年底完成总结,上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
全科医师岗位职责5
1.承担社区卫生服务中内、外、妇、儿等临床诊疗任务,双向转诊任务及院前急救与转诊任务。2.承担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3.组织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4.主持社区诊断的完成,根据本社区主要卫生问题制定以健康教育为手段的健康促进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完成评估总结。5.组织社区健康人群与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包括疾病的筛査与咨询。6.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科研课题的设计、争取立项,并组织实施。7.承接医疗保健服务合同工作。8.组织并指导社区护理、社区康复、社区计划生育指导等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9.运用中西医适宜技术开展社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10.组织建立并使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病历)。11.组织开设家庭病床,开展上门服务。12.组织对社区重点人群的保健(包括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13.配合精神科医生开展基本的精神卫生服务(包括初步的心理咨询与治疗)。14.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年底完成总结,上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15.了解本年度社区防、治、保、康、健、计综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及工作重点,协调各方面工作。
下一篇:岗位职责分类(优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