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回乡调研报告
怎样写好回乡调研报告
办公厅(室)同志利用春节假期回乡的机会,采取谈话交流、实地察看等方式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社情民意,既有利于增长见识、掌握情况,提升政治能力和工作本领,又能为各级党委政府研究解决问题、制定政策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和对策建议。
近期,我们围绕如何开展回乡调研推送一组文章,希望对准备开展回乡调研的读者朋友有所帮助。本期为第1篇——《怎样写好回乡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并强调“调查研究要经常化”。利用回乡之机开展调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也是干部接地气、长见识、练本领的有效途径。
一、回乡调研要把握“三个坚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检验调查研究成效,要看是否摸清社情民意、是否解决实际问题”。回乡调研旨在结合探亲访友,了解掌握第一手情况,研究分析有关问题。调研中,需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坚持上下结合。回乡调研的选题要做到“两点一线”。上面一个“点”是党中央关心的、强调的“关注点”,下面一个“点”是基层和群众急难愁盼的“着急点”。回乡调研报告要以“小切口”把两“点”连接起来,通过解剖“小麻雀”推动解决“大烦恼”,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有机统一。
1927年初,针对党内外关于农民运动“好得很”还是“糟得很”的争论,毛泽东同志回到湖南韶山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一家一家走访,一个人一个人长谈,仔细观察农民运动的实情,及时解决农民运动中的问题,写下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推动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坚持实事求是。回乡调研要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切实掌握一手资料,真实反映客观情况和矛盾问题,做到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切不能因为“熟悉”就带着事先定好的调子搞调研,不能因为“信任”就凭转手获得的材料写报告,不能因为“热爱”就只报喜、不报忧。
1961年,刘少奇同志在家乡湖南宁乡和长沙进行了为期44天的调查研究。调研中,面对“大队的社员和干部不敢说心里话”的情况,他采取过去在老苏区工作时的办法,直接到老乡家睡门板、铺禾草,与乡亲掏心窝子,终于了解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调研后,他致信毛泽东同志,详细报告了相关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切中时弊的意见建议。这封信是1篇经典的调研报告,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修正错误的勇气,促进了中央对相关政策的调整。
坚持系统观念。回乡调研要有系统观念、整体观念、大局观念,看问题不能以偏概全,寻对策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从整体上考虑、关键处着手,积极妥当周全地反映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1960年,朱德同志回到阔别50余年的老家四川仪陇马鞍场视察,实地了解了乡亲们“黄皮寡瘦,说话都吊不起气”等情况及其原因,结合在贵州、河南等地的调研,给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写报告反映发现的问题,提出农业生产一定要因地制宜、农业技术改革也要因地制宜、农业和工业都要发展商品性的生产等意见建议。这份报告彰显了系统观念、辩证思维,具有很强的建设性和可操作性。
二、回乡调研报告要做到“六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回乡调研报告要起到架好“连心桥”的作用,既要反映问题、提出观点,又要讲究方法,能说服人、打动人。
有材料还要有观点。一份好的回乡调研报告应该是材料和观点的统一。毛泽东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鲜明指出:“把材料和观点割断,讲材料的时候没观点,讲观点的时候没材料,材料和观点互不联系,这是很坏的方法。只提出一堆材料,不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说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种方法更坏。”撰写回乡调研报告,就是要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把问题分析透彻,把观点提炼鲜明。
1961年,陈云同志回家乡上海青浦调研,形成了《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蚕豆和单季稻》《按中央规定留足自留地》3篇调研报告,在标题中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以统率其掌握的丰富材料。这种写法值得学习借鉴。
有论据还要有论证。一份好的回乡调研报告离不开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要了解事物,必须在联系中去了解,在比较中去分析。回乡调研报告的读者不一定熟悉作者家乡情况和调研背景,如果报告只孤立地提出一些论点、摆出一些论据,就会让人看得云里雾里。论证是把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的过程。怎样进行论证呢?最典型的就是“古今中外法”(纵的比较)和“左右前后法”(横的比较)。
陈云同志给中央写的《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的回乡调研报告,既纵向比较了公社化前实行母猪私养和公社化后实行母猪公养的优劣,也横向比较了与青浦情况相仿的嘉兴和苏州专区若干个公社的养猪情况,就是综合运用了这两种论证方法。
有文采还要有好的文风。调研报告的文风体现调研的作风。一份好的回乡调研报告要力避“假、长、空”,倡导“短、实、新”。短,就是要力求简短精练、直截了当。实,就是要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
1961年,彭德怀同志回湖南湘潭老家调研后写下了5篇调查材料,既有总结先进经验的《湘潭县乌石公社金星大队今年全面增产》,也有客观反映困难的《一个减产队的调查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为中央和湖南省委决策提供了参考。
新,就是力求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做法新经验、提出新思路新举措,让读者感到新风扑面、眼前一亮。
1955年,陈云同志在回乡调研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时,发现了群众反映强烈的“过头粮”(即超计划收购粮食)等突出问题。回京后,他向中央建议了农村粮食统购统销中的“三定”政策,即实行定产、定购、定销,施行后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三、回乡调研报告写作要注重“三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重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研究,提高调研成果质量,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提出的对策建议大而化之、空洞抽象、不解决实际问题。”撰写回乡调研报告的过程中,应注重把握以下要求。
注重实效性。衡量回乡调研报告写得好不好,最终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而不是抽象地主观地分析。要“甘当小学生”“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要积极推动调研成果从“纸上”落到“地上”。
注重典型性。善于抓“点”,找出几个令人满意的、不满意的典型,搞好典型调查。从典型案例中发现一般规律,在“解剖麻雀”中以小见大、举一反三,通过“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
注重准确性。一方面,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概念、判断、推理。所使用的材料务求准确可靠,对于所说明的观点应当是充分的、必要的,并且是作了具体分析的。另一方面,更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立场观点方法不对头,即使有个别判断推理是精准周延的,也难免陷入主观和片面,造成认识偏差。
下一篇:城镇化工作总结范文大全通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