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个人事迹 先进个人事迹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先进个人事迹 先进个人事迹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先进个人事迹【第一篇】

李,1968年6月出生,1988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临泉师范(临泉实验中学前身)工作至今。现任校高中政治备课组组长、校政教教研组组长、校教导处副主任、校高三年级组负责人。十几年来,李明同志师德高尚,以校为家,公而忘私,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工作上,恪尽职守,甘于奉献,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在全校干部、职工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任、县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曾多次受到学校及上级表彰。先后荣获县劳动模范、市优秀班主好,就是不简单。”这是李明同志最喜欢的一句教育格言。教师这个职业平凡朴实,简单无华,工作辛苦,报酬微薄,职业要求近乎苛刻,很多人望而却步。然而就是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十几年如一日,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严以律己,甘为人梯,实现着人生的价值与理想。为了学生他不知牺牲了多少个人利益,他从没有因个人问题请过一次假,旷过一节课。由于工作忙,顾不上家庭和孩子,母亲生病住院动手术,他不能床前尽孝,孩子成绩落下了,他不能悉心辅导,家人常常埋怨他。

高三毕业年级有1600多名学生,近60位教师,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的任务很重,升学的压力也很大,李明主任天天坚持早来晚走,深入掌握每个班级、每个教师的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把握整个年级的教学状况,了解高考信息,分析月考情况,研究探讨高三教学规律,积极推动校际交流。 另外,他还担任高一年级3个班的政治课,备课、上课、测试、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一天当作两天用。超负荷的工作,常使他感到难以承受,但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凭着对学生无私的爱,他无怨无悔,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要当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要做到“教一知十”、“教一知百”。因此,他不断给自己“充电”,几年来,先后参加了安大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安师大现代教学手段培训、教育厅新课程培训者培训、教育厅高中新课程培训等,自觉加强专业知识及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作为教导处副主任、教研组长,他带头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成绩突出。在校内校外多次举行教学公开课,受到好评。他所教的学生在同年级中成绩也非常突出。因此,他被教育局及有关师训单位聘请为临泉县教师继续教育、新课程培训辅导教师、临泉县中小学校长培训指导教师、临泉县新教师岗前技能培训指导教师、临泉县校本培训县业务指导组成员。

要作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除了具有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卢梭认为,教师的头一个品格就是他绝不做一个可以出卖的人。在他从教的近二十年中,从不为教师待遇的微薄而忿然,也不为教师工作的艰辛而懈怠。始终保持着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操、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帮助学生明确是非标准,实事求是,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他注意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以自身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感染、激励学生,以“工作业务上的高标准,生活享受上的低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忠实实践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学生和同行树立了榜样。

多年来,李明同志还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班级管理方面,他引入分层管理,实施“耐心教育”,坚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往往老师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亲切手势都会给学生带来无限温暖,点燃他们进取的火花,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他班上有一个叫周华的学生,学习很差,还经常违犯纪律,是个名符其实的双差生,老师多次教育,都收效甚微。一次,他患了重感冒,几天不能到校上课,李老师几次去看他,并为他补课。那些日子恰巧李老师也患了胃病,接连几天打吊针,但一次也没影响给他补课。一天晚上,当周华发现老师因扎针淤血而发紫的手背时,才知道老师是在带病为他补课,他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当即向老师发誓要做个好学生。后来,周华同学不仅学习进步很快,而 他所带的班集体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班集体,他本人也被授予市优秀班主任。

在年级管理方面,他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新机制

凭着多年从事学生管理及对学生的了解,李明同志认为:学生作为人,作为发展中的人,虽然从教育和教学过程的组织来说,处在客体的地位,是教育的对象,是被管理者;但是,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进行及个体发展来说,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学生有权力对年级各项管理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此他推行了“学生值周主任制”,加强了学生组织建设,建立了年级学生会,在班级管理上推行“班干部轮换制”,在班级工作评价上推行“班务工作评比量化细则”,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确保了高三年级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

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在教学中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

为此,他结合学校实际,推行了学生评教制度(教师 每个学期分期中和期末两次,由学生对班级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从教学组织、课堂教学、课外辅导、作业布置与检查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这一制度的实施,真正转变了教师的学生观、教育观,教师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尊重学生,师生关系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融洽和谐,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得到真正落实。教师观念的转变,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民主化,他们在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有些新授课甚至由学生来讲,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工作,几年来他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撰写论文,他的《念好信、情、趣三字诀》、《重视师爱作用,加强师德修养》等论文被省级以上教育刊物录用、发表;他的《研究型课程建设管窥》、《多媒体课堂教学之我见》、《课堂教学非语言交流的应用》等多篇论文被评为市级一、二等奖。他是市级科研课题《图示教学的研究》的课题组成员;去年他和宋晓玲老师申报的课题《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省级立项成功,2019年10月已举行开题仪式。李明同志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推动和积极参与制定了校集体备课的有关制度,并且主动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师带徒、手把手,亲自上示范课、研究课,不保守,毫无保留地、诚心诚意地介绍自己的教学教育经验和心得。在他的引导下,与他结对子的几位青年教师进步都很快,其中侯新旺老师在市教研室举行的教学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市级一等奖。

近观眼前满目春,放眼远处春更浓,李明同志深知:要想在学校教学管理、学生教育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同时相信:只要扑下身子,一心为了学生,一心为了党的教育事业,不断学习,科学管理,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平凡的岗位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先进个人事迹【第二篇】

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S不仅文化课成绩优异,而且获奖颇丰。20xx-20xx年在“第七届中国国际青少年书画大赛”重庆赛区(油画景物)类青年组比赛中获得银奖;在20xx-20xx年第x届“中华情。快乐起飞”全国青少年优秀艺术人才选拔活动重庆赛区的比赛中,获得青年组书画类一等奖;20xx年被评为伊河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 20xx年,在全国青少年艺术大赛重庆赛区的书画类比赛中荣获大学组风景速写一等奖;多次在国家核心刊期《大众文艺》发表作品。

在谈及自己的创作灵感时,S谦逊地说道:“其实,除了总结前人的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艺术的殿堂以外,更多是来源于自己平时的锻炼和曾经身为青年志愿者的经历。我在大一的时候便参加了学院的志愿者服务团,参加了学院的许多活动,尤其是去年的“三下乡”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我们去到了贫穷落后的武隆县后坪乡,那里环境简陋,资源匮乏。但那里的孩子们对于学习的热爱却让我十分感动,虽然他们上学都要步行40多分钟的山路,每天早晨上课时,却没有一个孩子会迟到。直到现在,我还在和这些孩子保持联系,就在前几天,孩子们还在电话里说道:‘姐姐,你什么时候再来看我们啊,好想你呀’。当时我就在暗暗地发誓,我一定会尽我所能帮助这些懂事的孩子。现在想想,也正是因为这些经历,才让我有灵感描绘出色彩斑斓的生活和那些可爱的人。”

或许在别人看来,学习艺术的人都略显孤傲,但生活中的S是一个爱唱歌,赶时尚的小姑娘。每周的《伊周》杂志她刊刊必买,在获得经验的同时也得到了更多美的体验。

当记者问她对于自己获得科技学术创新先进个人标兵的荣誉是怎么看时,她腼腆的回答道:“我没有想到自己会获此殊荣。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肯定,更是一股不竭的动力源泉,我会一直努力,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争取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让母校 ”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无论追梦的旅途有多么孤独,无论途中充斥着多少质疑和嘲笑,但S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初衷,不懈追求,一步一步向她的艺术殿堂迈进。

先进个人事迹【第三篇】

凡是不能将人打倒的,都将使人更加坚韧。

20xx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上半年,南新乡抗住新冠疫情的压力,创造了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双零的记录,未及好好休整,洪水过境又扰乱了南新的平静。这是一场比疫情更残酷的斗争,是一场与“天”作战的斗争,南新的好儿郎纷纷在一线抵御洪魔保大堤,堤后只闻“木兰”默默飘香,未闻人语。这朵“木兰”,是南新乡副乡长黄丽芬,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7月8日12时,南新楼前水位超警戒线,南新乡党委政府闻“汛”而动,全乡党员干部群众立即到岗到位,按照防汛“八个一”“六个有”迅速开展工作,团结一心共抗洪魔。作为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后勤保障组组长的黄丽芬同志,带领着后勤组的工作人员轻车熟路的开始了防汛初期的后勤准备工作。布置防汛分指挥部、安排食宿、联系调运集装箱、制作责任牌和宣传物料等等工作,在一夕之间纷至沓来,她一手仔细的对照工作安排记录细节,一手拿着手机协调催促各方积极行动起来,繁杂的工作在她手上一项项有条不紊的高效落实到位。忙碌是黄丽芬同志的日常状态,闲不住的她在工作之外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和在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因此练就了十个指头弹钢琴的本领,多年的后勤管理经验和防洪经验,使得她拥有良好的应急处事能力,在防洪这种紧张的时期也能把工作处理的细致而高效。她是一朵开在南新的“木兰”,不是儿郎胜似儿郎,责任性强、工作能力强、性格要强的她,在任职副乡长不久时,就能够出色的将疫情控制在南新之外,用实际行动为自己代言,赢得南新党员干部的钦佩,领导的认可。

女强人的她,也有柔软而脆弱的一面,那就是她的家庭。因为责任感强,她总是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经历投入到工作中,白加黑、五加二是常态,深刻诠释了什么是以单位为家,因此陪伴家人的时间对她而言是很宝贵的,对家庭和孩子的愧疚深深埋藏在心里。防疫的前两月,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防洪开始又不能回到仅半小时车程的家。今年34岁的她已怀孕两个多月,高龄、忙不完的工作、紧张的防汛压力,让她在孕期吃足了苦头,领导体恤嘱咐她多休息,她说:“大家都在忙碌着,在这紧要关头离开,过不了心里这道坎”。便一直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着,从统筹协调防汛物资工作,到协调处理抢险物资和人员生活物资,事必躬亲,保障后勤工作正常运行,为打赢防汛攻坚战奠定坚强的后勤保障。如果说,圩堤上的一线人员是目之能及的花朵,那么后勤保障人员就是为花朵输送给养的根,他们得不到镁光灯的聚焦,却无怨无悔的做着无名英雄。黄丽芬同志甘愿做无名而又默默奉献的根,辛勤的付出滋养着“木兰”花开,虽眼难可及,但花香沁人心脾,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她周到的服务。

她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庄重的誓言,任何难事、急事,都会被她的坚韧打倒。今年洪水水位超警戒线、超98年历史最高水位、超保证水位,且涨势迅猛,在7月10日,在楼前联圩段,洪水通过排水管倒灌进入乡政府、派出所和周边建筑物,分指挥部紧急请示县总指挥部得到285名支援人员,战士们连夜建筑子堤阻拦洪水,黄丽芬同志也奋战到天明。285人的食宿,建筑子堤的物料等后勤事务的安排要在短时间内到位,面对事件突发,人手短缺问题,她便亲力亲为,来回奔波,做饭耗时久就一边先准备矿泉水和面包给战士们垫肚子,一边组织女干部到后厨帮忙,确保战士们在为防洪战斗时无后顾之忧。“作为后勤保障组组长,作为党员,做好后勤服务,让冲锋在一线的战友们能专心抗洪,是我的职责所在,也是最让我有满足感的事”疲惫的黄丽芬同志,眼神坚定的说道。

在洪水面前,黄丽芬同志不畏危险、忠于职守、忘我工作,展示了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她单薄瘦弱,却不知疲倦,她满身疲惫,却坚毅果敢。在防洪过程中,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她把所做的事都看成自己的责任,从履行责任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并把这种力量传递到每一个和她并肩作战的人心上,她是南新的“花木兰”。

先进个人事迹【第四篇】

日前,镇初级中学如期开学,来自县城易地扶贫搬迁户、精准扶贫户和进城务工随迁户子女等286名学生高高兴兴地来到了他们向往已久的学校。现任副校长的显得格外的忙,学校德育工作事关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能否成为合格的有用社会人才的关键,必须抓细做实。

从教至今已经28年,到过偏远的乡村任教,一直坚守在教育教学一线,教育教学成绩优异,深受学校师生的尊敬和爱戴。已近知天命之年的她,协助校长宏观上掌控,细微处指导,努力在各方面为师生做表率,以其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工作成绩,以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引导着学生的成长。

学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留守、离异等特殊生很多,她始终认定一个信念:绝不放弃一个特殊学生。她带领政教处完善了特殊生档案,认真落实特殊生的一帮一活动,抓住核心制度——“全员育人导师制”,囊括各项制度系统编制了“民族中学快乐面对面之导师育人工作手册”,每生一册,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档案”。她引导老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实际困难。她和老师们一道,走村串户,顶风冒雨,苦口婆心去动员学生回校,还亲自掏钱资助贫困生。她早出晚归,与班主任们一道,经常晚上10点多还深入学生宿舍督促纪律,嘘寒问暖。学校尽力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老师的温暖,学生进而更爱学校这个大家。

她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极具民族特色的“苗、瑶、壮、汉,同唱和谐歌”系列活动,让民族团结教育深入师生心中。学校广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通过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建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布置高雅的“墙壁文化”,并注重突出民族特色,美化学校的绿地、走廊、楼梯等,让每棵草木说话、每面墙壁育人。

为使留守在家的孩子能健康、快乐的生活,积极推进心理辅导室的创建工作,特别是疫情期间,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板报、网站、公众号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常说,只要留守在家的孩子不孤单,在外务工的父母不为孩子犯愁,自己付出再多与无怨无悔。

35 3198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