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个人总结【最新4篇】
【序言】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论文个人总结【最新4篇】”办公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节工作总结【第一篇】
本文阐述了信息系统、J2EE开发平台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对该信息系统的各个设计实现环节等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公安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具体的实现方法。
通过开发此项目,提高了本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软件工程论文怎么写?
本文在阅读、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具体应用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现有的工作条件、网络情况和实际工作的需要,设计并实现了基于J2EE平台的公安信息管理系统。
本文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总结分析国内公安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与经验,分析了J2EE平台的优势,找出当前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系统分析和研究信息系统的需求。
2、提出全市公安信息系统总体架构规划原则和思路,确定系统建设总体结构。
3、根据系统架构的总体设计思路,确定全市公安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原则和思路。
4、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提出了系统网络部署架构设计和软硬件要求。
5、结合公安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系统功能设计,给出了公安信息系统的逻辑结构、功能结构,并详细阐述了各子系统的功能设计;
6、对一些重点模块及用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此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网络环境下的办公环境,让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方便灵活地在系统的`应用环境下处理信息,提交公告,发布新闻,使各种信息得以充分利用,有效地提高了办公效率,具有实用性和可扩充性。
论文的总结【第二篇】
摘要:中国的识字教学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传统的识字教学经验中就有体现科学汉字观的六书分析法以及主观性较强的俗形义分析法。本文主要从字理的角度探讨汉字教学的方法, 并提出了两种不同方法在当前教学中的应用条件。
关键词:识字教学; 字理; 俗字源;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汉字在汉语中的地位,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 一个汉字具有一个形体, 代表一个音节, 也往往代表一个词。汉字集形、音、义于一体, 不仅是书写单位, 也是语义单位。所以,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一向重视对“字”的分析, 强调“字”的学习, 认为识字是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基础, 体现了“字本位”的理念。识字教学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 其内容是教学生识别、书写并运用汉字, 而成功的关键在于获得对汉字的科学认识, 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传统识字教学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吸收
我国有悠久的识字教学历史, 早在周代就已经开始了识字教学, 《周礼》讲:“天子八岁入小学, 十五岁入大学”。“小学”学习的内容是五礼、六乐、五射、五驭、六书、九数, 其中“六书”是“小学”首要的也是主要的学习内容。这里“六书”的内涵并不是六种造字法或结构类型, 应该属于古代基础教育中的一门教育学科, 具体内容涉及汉字的形体来源、功能分析、类聚关系、用字法则等, 是构成汉字基础知识的教学体系[1]。
识字教学自周朝开始成为官方认定的基础教育学习内容之一, 系列的教材便应运而生。早已失传的《史籀篇》是最早的蒙童识字教材;秦代“书同文”在大规模整理文字的同时也注重字书的编写, 先后编有《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汉代以后《急就篇》成为了最流行的识字教材;南北朝时期的《千字文》, 宋代的《三字经》《百家姓》更是影响广泛, 流传至今。这些识字教材内容多涉及社会生活常识及道德规范养成, 兼具教育和教化的作用, 形式上采用韵语, 教学手段强调诵读。代代相承的识字教材为识字教学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首先, 在识字量和字种的选择方面确立了科学、适当的标准, “秦三仓”共收3300字, 《急就篇》收字20xx个, “三百千”收字共计2708个, 清代王筠的《文字蒙求》收字20xx个, 可见古代识字教学的识字量基本维持在20xx~4000之间。陈黎明等对“三百千”用字的流向进行了考察, 从2708字次中统计出1474个字种, 发现这些字出现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3500字) 的有1235个, 也就是说“三百千”中%的字到了现代汉语中仍然是常用字[2]。这些古今通用的常用字是汉语的核心用字, 这说明古代识字教学的内容主要就是这些社会基本用字。
其次, 传统的识字教学在“集中识字”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 (1) 归类法, 按照部首归类、按照声旁归类、按照同义归类等; (2) 六书析字法, 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结构来进行识字教学; (3) 俗形义分析法, 不考虑造字动机, 仅根据汉字字形和个人理解来解释形义关系。
二、当前识字教学的传承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两种教学思想下涌现出了众多的教学流派和教学方法, 特别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 各种传统及现代的教学手段交汇呈现于识字课堂。本文主要讨论有历史传承的理据教学法。
1. 利用传统汉字结构理论进行理据教学
自许慎《说文解字》开始, “六书”便成为分析汉字结构的主流理论依据, 被历代学者普遍认为是科学的分析方法。“六书”对汉字形体的分析不应仅限于汉字的学术层面, 在识字教学中也应充分加以利用。解释汉字的构造原理及其演变过程, 帮助学生建立起“形—义”、“形—音”联系, 可以有效提高汉字教学的效率。
(1)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理据教学
识字教学一般先教独体字, 然后教合体字, 根据汉字不同的结构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现行汉字中的独体字主要来自于古象形字和指事字, 这类字中的大部分, 如“牛、羊、马、日、月”等变成了记号字, 对于这类字我们可以采用“溯源”的方法。“溯源”就是追溯象形字或者指事字的形体源头, 借助古文字字形, 化抽象符号为联想性的象形符号来帮助学生记忆, 这种方法便于学生从汉字字形中直接获取汉字的字义。认知实验证明, 利用图像、联想的方法记忆汉字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这些汉字产生和演变的过程, 如:“马 ”。会意字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构件组合而成,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各构件进行分解, 了解各构件的基本含义, 然后将其组合, 从整体上理解该字的意思。对于“以形会意”的字我们依然可以借助古文字形体进行阐释, 如: {家}, 甲骨文字形上面的“宀”像屋的侧面形, 读作“mián”, 表示房屋, 下面是“豕”, 即猪。现代汉字变得符号化以后, 很多形近字难以区分, 比如“即”和“既”是音近形近字, 我们可以借助古文字形体通过同形构件分析进行对比讲解。 {即} {既}都有相同的构件 , 表示食器, 面对食器表示将要吃饭, 扭头背对食器表示吃完饭。从字形上未然的“即”和已然的“既”一目了然。
(2) 形声字的理据教学
形声字从结构方面来讲是声符和意符的二元组合, 因而更能体现出汉字形、音、义结合体的特征。形声字的理据主要体现在声符的表音度和意符的表义度上。
声符系统历来缺乏整理, 有开放性的特点, 导致了系统的庞大及表音状况的复杂。在《说文解字》中许慎一方面从结构上分析某些形声字的声符, 另一方面又利用同一声符的形声字来注明读音, 如“跛……从足皮声……读若彼” (《说文解字》二下) , 说明在许慎的时代, 声符系统的读音已经产生分歧。现代形声字与其声符字的声、韵、调可分析出八种关系, 根据李燕、康加深研究, 7000通用字范围内的形声结构中声韵调完全相同的占%, 仅调不同的占%, 可见有一半以上的声符是可以准确或者基本准确的表音的, 教学中可以利用声符的这一特点来认读汉字[3]。而且根据历史经验, 同声符字 (如:峰/逢/锋/蜂) 保留了大量的语音信息, 提供了字水平的语音线索, 有时比声旁字更能提供读音示范。
形声字的意符表示模糊的意义范围或者说义类, 一般来源于独体的表意字。如: {贝}, 像一种甲壳动物的外形, 因为其外壳美观、难得, 被古人认为是珍贵的物品, 后来用作原始货币。用“贝”作意符的字都与钱财或财富有关, 如财、账、贵、货等。 {阜}, 像山崖边的石磴形, 用“阜”作意符的字一般都与地势或升降有关, 如阶、降、陷等; {邑}, 表示人所居住的封国, 用“邑”作意符的字多与邦国、城市或区域有关, 如郊、都、郭等, 虽然在汉字发展过程中{阜}{邑}偏旁混同为“阝”, 但是居于字左和字右的“阝”仍表示不同的义类。可以看出, 意符相同的字大都和同一事物有关, 反映了这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施正宇对3500常用字中的形声字进行考察, 发现意符有效表义度共为83% (含直接表义和间接表义) , 意符不表义的仅占17%, 可见现代常用汉字形声字的意符绝大多数对字义有提示作用[4]。我们将构字数最多的20个意符 (氵艹口扌木钅亻虫讠土月纟忄女竹足石王疒辶) 和个体表义度进行交叉考察, 发现构字能力强的意符表义度也相对比较高。
形声字在现行汉字中的比例高达80%,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其音、义理据, 通过讲解声符、意符与形声字音、义之间的关系来提高识记形声字的效率将会事半功倍。
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汉字形体发生了许多变化, 现代汉字与古汉字在形、音、义方面都已相去甚远。隶变、楷化、简化都对汉字的构形理据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隶变使汉字结构发生了变形和简化, 破坏了汉字原来的结构, 从根本上改变了汉字的象形特征。楷化增加了一些基本点画并规范了汉字的笔画形态, 对汉字构形理据的影响并不太大。简化是对汉字构形系统的一次大的调整, 简化后的汉字形体发生了很大变化, 有些字只强调了笔画的减少而没有顾及汉字的构形理据, 比如草书楷化之后的字“长、东、专、为、头、导、乐”等, 已经完全不符合“六书”的原则。也有的汉字简化过程中进行了理据重构, 仍然可以用“六书”的分析法进行教学, 如“灭{灭}、竈{灶}、宝{宝}、笔{笔}、尘{尘}、泪{泪}”等简化后都成了会意字, “补{补}、迟{迟}、偿{偿}、赶{赶}、惊{惊}”简化后仍然是形声字, 但是声符表音度更高。对这些建立在现代汉字字形基础之上的新“会意字”、“形声字”, 我们不需要一味从古, 应该探求和现行汉字形义联系更一致的诠释, 这种情况下以现代字形进行解说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识记。
2. 利用“俗字源”教学
汉字的表意性质决定了其形体结构的可解释性, 汉字教学中分析汉字形义关系、阐释字理的主要依据是“六书”理论。但是由于汉字数量多, 结构复杂, 机械记忆负担重,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俗字源”来解释汉字。“俗字源”在解释字形和字义关系时不进行溯源分析, 凭借个人想象和主观联想随意地解释汉字结构的形义关系, 其解释带有随意性和主观性, 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汉字会有不同的诠释。
汉族人习惯了汉字的可解释性, 以形别义的习字心理早已固化。早在春秋时期, 就出现了对一些汉字形义关系的解释, 最早记载在《左传》里, 如: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夫文, 止戈为武。”
《左传·宣公十五年》伯宗曰:“故文, 反正为乏。”
《左传·昭公元年》和曰:“于文, 皿虫为蛊。”
当时人们解析汉字字形不是为了文字学的目的, 而是为了阐述自己的哲理和政治主张, 解析的结果并不能体现汉字的构形本意, 很多说法甚至很是牵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保留了一些春秋时期解析汉字的例子, 如:
《说文解字》第一上王字下:“孔子曰:一贯三为王。”
《说文解字》第一上士字下:“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
这可以说是俗形义学的源头, 汉代用这种方式解释字形的人有两种, “一种是所谓‘诸生’, 即今文经学家。他们表面上是要阐发先圣微言大义, 实质上要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 恐怕不需要古人的真实造字动机来束缚自己。另一种是所谓‘俗儒鄙夫’, 即一般教书先生……他们没有什么政见需要阐发, 只要教会学童识字就行了。这类阐述不反映任何政治见解, 且与古人造字动机不符, 但学童们却可以轻易记住。”[5]可见, 在中国古代, “俗字源”就在民间蒙童识字教学中予以使用了。
我们收集了一些教师教学中使用“俗字源”的例子:
早:日升到教堂的十字架上, 表示早上。
奶:一个拄着弯弯曲曲拐杖的女人。
春:三个人一起晒太阳。
宿:一百个人住在房子里。
哭:一个大人在哭, 两只眼睛都哭肿了, 流出了一滴眼泪。
丽:两个小朋友在两个并排的窗户里, 往外看美丽的风景。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俗字源”释义内容多贴近生活实际, 表述简单、幽默风趣、通俗易懂。“俗字源”用于汉字课堂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这种形象化的阐释方法寓教于乐,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缓解机械记忆的压力。但是“俗字源”的解释方法放弃真正的字源, 不顾及汉字历史演变, 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汉字和传统文化的关系。这种方法仅根据汉字现在的字形结构做解释, 忽略了汉字结构的系统性, 夸大了汉字的表意性, 虽然短时间内有助于汉字的记忆, 但是长远来看大大损害了汉字的科学性。所以, 利用“俗字源”分析汉字是一种相对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汉字教学中可以使用, 应该合理利用。但是对于一些构字理据弱化甚至丧失、用“六书”理论解释不了的汉字以及汉字的造字意图不容易被理解时, 可以采用“俗字源”解释, 但要让学生知道这种方法只是识记汉字的辅助手段, 而不是科学的字理。而且要尽量控制此类解释的数量。目前用于教学的“俗字源”解释缺乏规范, 随意性强, 有的解释内容甚至离题万里, 如果使用频率太高, 会有损汉字系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所以, 我们建议对于那些构字理据尚在且比较容易解释的汉字, 应首选传统字理分析的方法来客观真实地阐释字理, 做到“信而有征”。“俗字源”解释汉字只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课堂教学技巧, 而不是系统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汉字教学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我们可以根据汉字字形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或者依据功能理据, 或者依据形体溯源, 或者进行字形的分解。在此基础上, 如果我们能利用一些灵活的课堂技巧, 如字谜识字、韵语识字、游戏识字等, 就可以让汉字教学有理有据, 活泼生动, 系统高效。
参考文献
[1]李运富。“六书”性质及价值的重新认识[J]。世界汉语教学, 20xx (1) 。
[2]陈黎明, 张晗。“三百千”的用字及其流向[J]。汉字文化, 20xx (1) 。
[3]李燕, 康加深。现代汉语形声字声符研究[M]。//陈原。现代汉语用字信息分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4]施正宇。现代形声字形符表义功能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 1992 (4) 。
[5]李万福。谈俗形义学[J]。汉字文化, 1995 (1) 。
关于论文总结(精【第三篇】
毕业答辩终于结束了,虽然没有什么特别新的点子,但其中点点滴滴经验值得记录下来。
刚开始毕业设计时一点头绪都没有,论文题目都难得确定下来。多亏师兄指点才确定了论文研究方向。
为了让答辩老师明白你毕业设计做了些什么,所以一定要把 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解决的效果怎么样。所以论文要用程序说明你确确实实解决了那些问题。经过师兄指点大概确定了论文研究方向为随即行走理论在聚类中的研究。
程序实现是个大问题,以前没有用过matlab,为了学matlab 还专门借了matlab 书,最终也没有翻几页,大部分知识网上一搜就有。所以个人感觉对于本质上,原理上的东西还是需要看看书,但如果语法不懂网上多的是可以对症下药查找,这个比书方便多了。就这样在晃悠无聊中过了大半个月,还不敢动手,matlab 语法书也看不下去。终于有一天开始决定不管三七二十一写吧,首先在纸上记录了程序要做的几个步骤。
1). 造数据集 2). 生成k邻近图 3). 随即行走 4). 看聚类效果
发现写下这几个步骤很有好处,虽然没有规定必须那一天要完成,至少当我可能漫无目的飘着的时候,知道现在动手做哪一步。就这样根据上面几个步骤写程序,细节处是当天计划下来的(比如早上开始写程序时规定今天写完这个小算法,这样的计划有督促性且比较有可行性),在写程序过程中出现了我以前没有想到的问题,这时才真正感觉到刘未鹏《暗时间》里对书写作用的思考,与其漫无目的的想着,不如就动手,对着写下的文字反思。
程序写完后发现效果不对马上找错,发现应该把最小生成树与k-邻近图叠加起来。在写最小生成树的这样的算法时,绝对要先把算法步骤弄清楚。当时找了从网上找了一个迪杰斯特拉算法,发现运行有点问题,对程序分析了半天也没有发现什么错误。后来通过画图演示,发现给环做标记时变量赋值错误(这也是迪杰斯特拉算法的核心)。所以对于算法必须有怎个框架和具体难点怎么解决的思路,不然给一个变量赋错值程序白写了。
ps: 从程序实现这一阶段得出 1.做事要有大框架 细小计划 2.写算法要对算法步骤清晰和难点怎么解决 3.大胆写,小问题在写的过程中会冒出但很容易解决,不大胆写这些问题被发现的时间越晚,效率越低。
写论文也要很有规划,开始我就一个劲的从头写到尾。后来发现这些旁支末节可以先不写,先把论文框架搭起来,写核心部分。比如,最小生成树,k邻近图,随即行走及其距离计算。也许是偷懒,对其中用到的一些参考文献没有好好记录下来,这后来写参考文献资料时又得重新找一遍,当时懒的代价,让更多的时间和埋怨来买单了。对论文文档备份和更新也很重要,当时每次打开电脑时就到处找上版的论文,其实可以像程序版本那样来个 , 加点进度说明什么的。
ps :不要偷懒,现在沉下心,多勤快点,为了将来能够更加轻松点。
由于工作前面都做完了,答辩时比较轻松。但有一点值得注意,老师叫我们把论文和程序整理起来。这一看我才发现好多程序都没有写注释,特别生成人工数据集的程序当时偷懒以后没用了,没做备注,整理起来相当麻烦。所以以后对有用的东西,有结果的东西一定要备注起来。
毕业论文总结【第四篇】
论文题目: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1、结合毕业论文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空间地上权的概念:在他人土地上下之一定空间范围内,以有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为目的而使用其空间之权。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土地空间的利用已不再限于地表,土地空间的利用立体化趋势是必然的,空中花园、空中楼阁、地下商场、地下交通等只是一个开始。因此必须有相关的法律出现,规范空间地上权权利人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促进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对提高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率有重大意义。我国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物权法》及一些规范、条例和地方性法规略有涉及“空间地上权”,《物权法》目前并未直接承认空间地上权的存在。
因此,本课题意在探讨我国立法体系应如何完善空间地上权,提出我国目前立法缺陷,以及提供一些立法理论的初步探讨。
二 、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空间地上权的立法和理论研究都存在很多争议。首先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本身的立法体系不同,因此空间地上权作为一个新的权利,在各自法系中的定位、性质也不同。其次就大陆法系或者英美法系国家之间也并不统一,甚至于同一个国家内,虽然立法只有一种观点,但是理论学说却也存在很多不同派别。
1、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看待空间地上权的区别
首先,空间地上权是大陆法系的概念,英美法系并未直接定义过空间地上权,而仅有空间权的概念,在谈及空间地上权时,往往都是用空间权概念予以界定,或称之为空间租赁权等。
其次,由于各法系立法的渊源侧重点不同,导致空间地上权的定位和性质也大相径庭。由于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没有完整的物权法概念,因此空间地上权是空间权的一种,可视为一种独立的财产权利可以转让、租售等,因此是采用独立立法的形式。而大陆法系由于其有完整的物权法体系,空间地上权作为一种物权法,也不能完全独立于该体系,因此,空间地上权是基于地上权而细分出来的一种特殊地上权,以区分一般地上权。
2 大陆法系立法与理论研究
在立法上,大陆法系国家的观点是大致一致的,认为空间地上权只是一种特殊的地上权而已,并非一种新生的用益物权。它的客体是土地上下一定范围内的空间,一般地上权客体为地上地下全部空间,因此空间地上权和一般地上权的差别只在于量上,并无本质的区别,其权利来源仍基于土地。
然而,在理论研究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中都常常同时存在很多派系及各种学说,但对于空间地上权的性质区分主要集中于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空间地上权是一种特殊的地上权,其客体是独立的土地,但是土地的利用本身就离不开空间的利用,权力来源为土地所有权;另一种观点认为,空间地上权是一种全新的用益物权,其客体是空间,这种新兴物权之所以新就新在于,它的开发利用可以是可以完全独立于土地一定范围的空间,权力来源为空间自身的所有权。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空间地上权的认识较晚,导致目前国内立法只是刚起步,还在初级阶段。
1国内立法现状
目前,涉及到空间地上权的有《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以及一些地方性法律法规,但并未专门提出“空间地上权”概念,涉及内容较模糊、浅层,主要还是依附于土地的管理,尤其是空间权部分未单独规定其相关权利。
2国内立法缺陷
简而言之,我国目前关于空间地上权的立法限于初级阶段,存在以下缺陷:第一,立法层次低,多为地方性法规,具体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及《物权法》等)涉及的内容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第二,立法体系不完善,首先没有专门且完整规范空间权的法律法规存在,《国防法》、《物权法》和一些行政规范、地方性法规不完整、统一。第三,相关的配套制度不齐全,譬如登记、取得消失、转让变更、租赁及相邻关系等不具体,几乎不专门涉及“空间地上权”概念。
3、国内学者提出的完善建议
国内学者受到国外学术研究的影响,对空间地上权已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出了单独系统立法的建议,严格界定具体的权限范围,完善相关登记配套制度。但思路主要还是和之前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学者观点雷同,有各种争论。
三、我的观点
立法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民,促进于社会的发展。因此,我国在对“空间地上权”立法时应注意结合我国国情,以及我国的经济现状空间地上权的利用趋势,综合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各自的优点。
我认为对于空间地上权到底是新的物权还是特殊的地上权,应该以辩证的思维来看。首先是弄清楚所谓空间地上权的对象是限于一个什么具体空间范围内,应该有一个专门而完整的法律体系,全面地协调空间权、地上权、空间地上权等几个主要权利之间的关系。至于具体权利范围细节和实践中的操作问题,可是用行政法规予以规范,政策引导,做好立法的相关配套制度,促进社会空间资源高效率的开发利用。
四、论文提纲
1、引言
2、空间地上权概述
空间地上权的概念与特征
空间地上权的性质
3我国关于空间地上权的法律缺陷
权利界定不明确
立法层次低
立法不成体系
立法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
4、完善我国空间地上权法律规定的立法建议
将空间地上权的界定具体化
提高立法层次
立法体系化
完善空间地上权相关配套制度
5、结论
参考文献
[1]王利明。物权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644.
[2]胡兰玲。土地空间权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142.
[3]屈茂辉。用益物权制度研究[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412-413.
[4]刘漤。论空间权的三大理论问题[J]。江汉论坛,2003,(12):43.
[5]王涌。所有权概念分析[J]。中外法学,2005,(5):513-527.
[6]王轶。物权变动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53.
[7]尹田。物权法理论评析与思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51.
[8]孙宪忠。中国物权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65.
[9]曾育裕。中国大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法律制度改革之法经济分析[J]。中兴法学。44.
[10][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M]。张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37.
[11]样立新、王竹:《不动产支撑利益及法律规则》,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3期。
[12]林英彦译:《空中权之理论与运用》,载《人与地》第41期。
[13](英)格林(Green,K.),(英)克斯雷(Cursley,J.)。土地法(影印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14](美)伯恩哈特,(美)伯恩哈特。不动产发(影印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15]陈祥键。论空间权性质与立法例的探讨[J]。中国法学,2002(5)。
[16]陈祥健。论空间权的构成及其三个法律问题[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1)。
[17]陈祥健。建立我国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3(1)。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一 、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空间地上权中权利性质、概念、范围、国内外研究以及各国立法现状等的探讨,深入的分析我国有关空间地上权立法的优点及缺陷,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的空间地上权立法提出建议,从而提出我国空间地上权立法的具体方向,进而保护权利人的合法利益,促进经济发展。
二、 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一)在图书馆或电子阅览室阅读国内外关于空间地上权的有关文献,运用综合和分析的方法进行深入探析;
(二)寻找国内外有关空间地上权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探究我国空间地上权立法现状;
(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调查、收集大量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并结合有关理论,提出个人观点。
上一篇:自检自查报告【热选4篇】
下一篇:零售培训总结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