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选』农村调研报告
【引言】下面是由阿拉网友“奥运”整理分享的“『热选』农村调研报告”,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农村调研报告 篇1:
近年来,在各级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但按照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要求,与先进的外市地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一、农村规划建设工作欠账较多乡镇村屯规划相对滞后。
一些乡镇、村屯没有建设规划,有的作出规划也没有很好实施,造成农村建房缺乏规范,标准低,随意性大,畜禽圈舍与住宅混杂,农民居住分散,不仅占地多,也给基础设施建设带来较大困难。农村生产企业布局散乱。一些乡村为招商引资、增加财政收入,不顾设施配套条件,到处办企业、上项目,缺乏统一规划布局。许多大的养殖场都建在村里、住宅院内,既影响了环境,又难以实现规模发展。政府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投向不合理。近两年,我市在村镇建设方面投入每年只有300万元,而且这些钱大多集中投向个别村镇。经济实力差的县乡两级财政投入较少,大多数村没有财力,致使目前我市少数示范村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广大农村基础设施仍十分薄弱,人居环境落后。
二、满足农民基本生存条件的设施十分缺乏农民吃水难问题仍很突出。
目前,大部分农民靠自己打井,吃浅层地表水,氟、铁、锰等有害物质超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在我们调研的15个村中,只有5个村上了自来水,其他村普遍吃水困难。有的村民得到几里路外挑水吃。就连地处近郊的千山区农村,也有很多地方吃水困难。据了解,目前我市农村饮用水不安全比率为34,还有62的农民吃不上干净的自来水。___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及自来水普及率全市农村海城台安岫岩千山自来水普及率xx自来水受益人口xxx(万人)饮用水安全和基本安全占农村人口比例xx很多偏远地方农民出行存在很大困难。我市农村大多数自然村没有通油路,还有72个行政村没有通油路。农村中原来修的大多是标准较低的砂石路,经过多年的.使用破损严重。农村修路除国家和省投资外,其余为市、县、乡配套和农民自筹解决,而配套资金有时到位不好,资金缺口较大,只好借债修路,影响公路建设。已建成的公路,建管脱节,养护费用缺乏,养护问题较多,不利于延长农村公路使用寿命。农村能源问题很大程度上没有根本解决。条件较好的部分乡村建了生物质燃气站,广大农村仍沿袭着传统的烧庄稼秸秆、林木大柴做饭取暖等生活方式。虽也有少部分烧煤,用液化气罐,但很多农民用不起。不少农村尝试过建沼气,但大多因技术、冬季温度低等原因不太成功。东部山区封山育林后,农民烧柴更困难。
三、适应农村环境保护和生产发展需要的设施还很不足大多数乡村没有垃圾处理设施。
垃圾没有统一收集处理,有的乡村有垃圾场但没有发挥作用,垃圾处理主要靠就地掩埋,或倒到河沟里。千山区垃圾收集清运系统建立较好,但运一车垃圾到市羊耳峪垃圾场,要花100元。地处农村企业缺少环保设施。很多企业不上环保设备,有的上了也很少使用。一些采选矿、造纸、食品加工厂的生产废弃物直接排放,使河水变黑,山上植被遭破坏;一些养殖场的禽畜粪便随意堆积,严重污染环境。农村生产和发展用电不能满足需要。目前我市农电设备较落后,容量不足,供电质量差,配电成本高。海城、岫岩和千山区一些农村生产和企业用电存在困难。委员们建议:
1、加快农村规划建设步伐,全面付诸行动。应尽快启动全市农村镇村规划编制,加强规划力量,落实编制经费。目前,各级农村都在编制建设规划,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指导,统筹安排。及早确定具体建设标准模式、发展目标、达标时限,重点考核达标率,强调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首先,做好农村住房规划。规范提高住房标准,引导农民按规划逐渐建设适合北方特色、节能省地型住宅,由分散向集中发展;其次,要做好农村生产园区规划布局。逐步把工业企业和农村种植养殖业集中建设在园区内,实现生产、生活相分离。政府应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并积极筹集社会资金,动员企事业单位帮扶贫困乡村,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
2、加大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力度,尽快让农民吃上安全的饮用水。有关部门已编制了我市饮用水安全工程发展实施规划,应比以往投入更多的力量加快建设进程,尽管资金缺口较大,也应千方百计想办法力争提前完成。在积极争取国家扶持的同时,市县财政应加大投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引导,调动农民积极性,动员农民投工投劳,采取多种方式分批逐步解决。对于近郊农村离城市自来水管网较近的,应研究接入城市管网,避免重复建设。
3、按时完成农村公路网建设,逐步解决农民出行难。我市农村行政村公路和其它一些老路改造,已被列入省市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规划,并计划3年完成所有行政村通油路。应进一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公路建设资金,切实落实各级财政配套资金,保证按时足额到位,避免出现一些农村欠债修路的局面。对自然村公路建设也应尽快制定计划切实解决。尽快理顺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参照国家、省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出台我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细则,多方筹集养护费用,搞好公路养护和管理。
4、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能源建设,使农民用上清洁能源。在有条件的地方,继续推广建设生物质燃气工程。认真总结我市农村推广沼气项目的成功范例和失败教训,学习借鉴外市地的经验做法,加强组织引导,建设适合北方气候特点的沼气项目。重点应在大型种植养殖场推行建设大型沼气池,在一些适宜的镇村先搞好试点,加强技术指导。在具备一定条件的近郊农村、县城、中心镇应逐步把城市天燃气工程向其延伸。同时,采取政策扶持,鼓励农村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5、加强农村环保设施建设管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应把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规划建设摆到重要位置。特别是偏远农村应尽快设置垃圾收集场、站、点,适当选址建设垃圾处理厂。可推广借鉴千山区的经验做法,建立垃圾统一清运管理系统。近期内应组织动员农村干部群众广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集中治理影响较大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减免农村垃圾运进市里垃圾场的费用。环保部门应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力度,敦促农村企业上环保设施,并严格监督其正常使用,实现达标排放。对破坏的植被、污染的河水应尽快治理恢复,还农村这片净土。
6、下力量解决农村用电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应积极协调省市电力部门,加大我市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力度,增加用电容量,提高供电质量,改善一些重点乡镇的用电环境,对农村生产用电给予扶持。
农村调研报告 篇2: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民家庭夫妻分居,留守妇女生产生活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最近,丹东市振安区妇联对我区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研,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留守妇女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她们柔弱的双肩既担负着赡养老人、照顾小孩的生活重担,又承担着家庭农业生产以及在企业上班工作的艰辛。可以说,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和希望,她们默默地支撑着家庭的负荷。
振安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全区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万人,外出务工人员万人,农村留守妇女万人。从文化程度方面看,大部分留守妇女文化偏低。85%以上的留守妇女为初中及以下学历。从年龄结构上来看,留守妇女主要分布在28岁以上。大部分集中在30-45岁年龄段,这一阶段年龄的妇女上有日益年迈的父母,下有正在上学的孩子。从留守妇女的留守的原因来看,大部分留守妇女因为家庭不支持其外出打工或者自身不愿意外出打工是其主要原因,需要她们留守家中照顾家庭、抚育孩子、照料农业生产则是她们留守的客观原因,双重原因使得她们处于既向往外出打工又自我回避的矛盾心态。
1、生活压力超负。由于家庭中男性劳力的长期缺失,农村留守妇女承担着超负荷的生活重担,要承担着照顾孩子、老人和田间劳动的重任。有的留守妇女想同丈夫一同外出打工,但赡养老人、照顾孩子的责任绊住了她们前行的脚步,她们的生活永远都是干不完的家务和农活,烦不完的孩子的教育与困惑。
2、精神世界空虚。有的留守妇女上班累了一天,有的干完农活,回家还要干家务,晚上只有与电视为伴,与麻将为友,这就是大多数留守妇女的业余生活。由于农村娱乐设施的缺乏,文化活动的不足,导致她们生活的压力无处缓解,不良的情绪无处排解,精神世界比较空虚。
3、婚姻状况堪忧。留守妇女的丈夫外出打工,长期不在身边,这导致许多家庭出现了婚姻危机。从婚姻问题上访的妇女看,有三分之一是农村留守妇女。常年的两地分居,夫妻之间缺乏交流沟通,一旦双方相互猜疑,再加上自我精神生活空虚,自我控制力不强,极易受到不良现象的诱惑,导致感情危机。近年来,我们发现“打工婚姻”离婚案呈上升趋势,尽管留守妇女为家庭作出了许多牺牲,但是对于丈夫出门打工常年不归、移情别恋的情况,她们是无可奈何。留守妇女面临着巨大的生存的压力和心理压力,并且无人倾诉,既要操心孩子,又要担心丈夫,还害怕流言蜚语。如楼房镇孤山村留守妇女李某,女儿患姊妹病,丈夫在外打工,有了外遇,最终抛弃了李某和女儿,离家出走。经过区妇联多方协调,最后得以起诉离婚,争取到了女儿的抚养费。
4、家庭教育缺失。调查显示,繁重的农活、家庭的重担和生活的压力让农村留守妇女们消耗了全部的精力、心力。加之,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教育意识不强,留守妇女们普遍反应在子女的教育培养上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少留守妇女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根本不能给孩子讲出什么道理,造成一些留守家庭的子女上初中后因为不能及时对孩子进行辅导和监管,最终使孩子在初中时期成绩出现一落千丈,甚至染上恶习的现象,这些留守妇女却对子女们的教育和辅导却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
留守妇女是目前我国农村最大的劳动力资源,也是新农村建设主力军,她们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可以说直接关系到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针对留守妇女面临的压力和困难,需要我们党和政府还有各级妇联组织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及时对口的帮扶活动,这样在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营造一个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共同关爱留守妇女的社会氛围。
1、高度重视,创造关爱留守妇女的良好环境,引导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关爱农村留守人群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需要社会发挥各方优势,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配合、共同推进。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关心的`局面。二要出台相应的硬性帮扶政策和措施。如要深入基层传授技术、以村为单位建立“农家书屋”、建立“妇女儿童之家”、帮助有条件的农村妇女给予小额贷款扶持和项目扶持等。三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妇女的思想道德素质。利用农闲时节或“三八”妇女节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以“平安家庭“为载体,以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好邻里”、“五好文明家庭”等为抓手,大力弘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四要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犯罪活动,打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组织她们学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妇女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懂得及时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捍卫自己的婚姻。
2、加大农村文化设施投入,满足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白天忙上班、忙家务,晚上看电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留守妇女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她们的辛劳、压力和空虚是别人无法体会的。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妇女更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来缓解压力、排解情绪。调查中发现,靠近集镇的一些农村留守妇女由于地域的优势,经常能够参加一些文化娱乐活动,让她们从中体味到生活的乐趣。这些活动能够让她们容光焕发,精神饱满。而偏远一些的农村留守妇女由于农村公共娱乐硬件设施不足,文艺活动不多,她们只能徘徊在麻将与电视之间,娱乐方式单一,精神生活贫乏。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有利于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政府加大农村文化娱乐设施投入,文化部门、村、社区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农村经济。90%的留守妇女希望自己的丈夫就地就业创业,前提是要有稳定不错的收入。因此,农村致富渠道的拓宽,农村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男性的减少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关键。一要要多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让青壮年劳动力能实现在本地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大量外出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二要拓宽农村致富渠道,制定优惠政策,动员和鼓励外出务工青年积累经验,更新观念,帮扶他们回乡创业,完成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让农民工能够兼顾致富增收、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从根本上改善留守妇女的困境。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积极组建留守妇女的互助组织。调查中,留守妇女们
表示生活清苦一点无所谓,关键是在困难、困惑、无助、无奈的时候需要有人关心、帮助。希望能够建立各种互助组织,使她们生产有人帮、生活有人问、心灵有人暖。目前我区农村已自发产生一些互助组织,如巾帼维权服务队,巾帼爱心帮扶服务队、巾帼文体志愿服务队等等。这些组织远远不能满足留守妇女们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如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家庭教育、情感关怀等。因此,建议社会各界合力组建留守妇女互助组织。在就业创业上,帮助留守妇女解决政策、项目、资金难题,鼓励农村致富带头人领办各类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与留守妇女结对帮扶;在家庭教育上,利用家长学校、“妇女儿童之家”、党员活动室等阵地开展家教培训;在生活安居上,通过12338妇女维权热线、基层维权站点、邻里互助等措施,营造安全安居的社会环境;在心理疏导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率先建立专业心理咨询室,组织志愿者对需要心灵安慰的妇女,提供精神慰藉帮扶。对留守妇女真正做到精神上扶志、生活上扶困、能力上扶技、经济上扶业,让她们生活上舒心,情感上暖心,活动上开心,工作上顺心。
农村调研报告 篇3:
根据市委、市人民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我局坚持工作、清洁两不误原则,利用20xx年2月19日、20日两天时光,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对边贸局大院、城区清洁职责区、挂钩联系村开展一次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集中清理垃圾、杂草、卫生死角、排水沟、物品乱堆乱放等,效果十分明显。现将此次整治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用心参与
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此次环境整治活动,明确职责分工,指定两名局班子成员分别负责城区清洁职责区和挂钩联系村的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其他没有工作任务的局领导班子成员都用心参与。
二、组织机关工作人员,集中整治大院卫生
2月19日上午8时30分,我局坚持清洁环境卫生不误业务工作原则,利用事务少、外来办事少的时光节点,组织机关全体人员,对局大院办公区、宿舍区、停车场、办公楼前院的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对大院区域内排水沟、卫生死角、杂草、烂草进行全面清理,为广大干部职工创造清洁整齐、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三、整改存在问题,规范建筑材料堆放
对督查存在的问题,用心采取应对措施加以整改。分管领导、局办公室和物主对大院实地考察,为堆放在第一栋宿舍楼东边的建筑材料重新选定堆放地点,并责令物主在限期内将存放在局大院的建筑材料搬至新地点,堆放整齐,并负责清理积存的垃圾、枯枝、落叶。
四、用心参与城区清洁职责区卫生
我局作为城区清洁职责区(按《关于印发〈东兴市“城乡清洁工程”职责分区方案〉的通知》划分的职责区)成员单位,用心主动联系职责单位,明确时光和职责要求。2月20日,组织机关干部职工,由局领导带队,参加城区清洁职责区环境卫生清洁。认真清理街道垃圾、杂草、夜市废弃物,集中整治街道卫生死角,有理有据整顿临街商铺货物乱堆乱放现象,用心动员商家经营规范、有序,向市民广泛宣传“美丽东兴。城乡清洁”活动的重要好处,提高市民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深入挂钩联系村,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
我局党员、中层干部、工作人员一行12人,在局领导的带领下,于2月20日下午,和市旅游局、市人防办、烟草局等包村单位一齐,深入挂钩联系村—马路镇平丰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本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主要是清洁水源,对平丰村基围组河段的河岸垃圾、水上漂浮物进行清理。在村委干部、包村单位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共清理河岸垃圾、水上漂浮物大约吨。
xx乡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紧紧围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这条主线开展各项工作,以人为本,重拳出击,以加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为突破口,采取集中整治行动和常态化推进相结合的方法,全面促进了全乡环境卫生状况的根本好转,彻底扭转了此前的落后局面。自今年5月份以来,检查评比均在全县的前例,其中5月份排二系列乡镇第一名,7月份全县26个乡镇第一名,9月份迎市检获全市18个乡镇排名第六的好成绩,10月份排小组第一名,全县26个乡镇第二名,二季度综合评比获第二系列乡镇第三名,奖励3万元。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设立常设机构,成立以乡长为组长的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明确主管领导和整治办专干具体抓,常态化推进。
2、采取乡主要领导和片长包片,其他片领导包所在片重点村,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党员包户的层层包干责任制,乡党委书记米成柱联系工作一片,乡长陈林习联系工作三片,人大主席谭毅联系工作四片,政协联工委主任刘建英联系工作二片。
3、书记、乡长亲自抓,亲力亲为,每月的集中整治行动现场督战,市县检查时次次陪同。特别是乡长陈林习在每次现场督战途中,发现垃圾亲自捡起集中处理,感人至极,领导重视的程度可想而知。
4、按照职责分工和“属地管理”原则,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工作片、各村委会和乡属各部门单位,做到各负其责不留死角,实行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目标管理责任制,分片、分村、分部门进行严格考核落实。
二、加大宣传攻势,营造整治氛围
1、乡村干部大小会议和村组干部党员会议强化宣传,逢会必讲,将卫生工作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来完成。同时定期组织座谈会,共商搞好环境卫生整治的有效办法。
2、制作高标准醒目永久性宣传牌(20块)、大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宣传栏(35块)和标语横幅(1200余条),分别安装在公路沿线和人员集中显眼的区域进行广泛宣传,形成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宣传文化长廊。
3、每个月的中旬出动宣传车在全乡范围内集中宣传一周,平时利用下乡的机会经常宣传;有条件的村还利用高音喇叭滚动播放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宣传录音。
4、组织全乡中小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将《致家长的公开信》送至每一位家长,每学期举办一次以“我为创卫添彩”为主题的征文或演讲比赛,同时每个学校全年至少组织两次学生走出校外进行卫生宣传和清扫活动,由学生带动广大家长自觉形成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5、规定驻村干部、村组干部和党员每月分区域进组入户开展卫生文明大规劝活动,分院落召开户主会议和卫生评比,发放“致全乡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开信”和“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各7000余份,张贴在全乡每个农户家最醒目的门上,统一广大群众思想,引导村民提高卫生意识,树立“讲文明、讲卫生、树新风”的良好风尚,发动群众自己动手,促进全乡环境卫生的根本好转。
三、示范带动,整体推进
1、专项整治,清除死角。一是采取教罚并举、疏堵结合的方式彻底整治了4个乡村集市;二是按属地管理原则,乡里安排专项资金彻底清理山塘水库、沟渠小溪与河道垃圾,确保岸洁水清,如对原韩家铺、桎木山村河边的堆积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三是组织专门队伍开展公路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清除公路沿线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现象;四是开展乡机关、乡属各部门单位包括所有中小学、村级活动中心和农户房前屋后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清除积存垃圾、卫生死角、杂物废料,确保干净整洁,如对韩家铺小学门口的成年积存垃圾清理后焕然一新。
2、打造示范院落,带动整村推进。今年我乡调整工作思路,要求每个村必须打造2-3个高标准示范院落,以此带动整村整乡推进,通过5-7月连续一个季度的实践效果明显。
3、提倡农户“门前三包”责任明,自家垃圾自家清。明确规定农户对自家垃圾合理分类,该卖的卖,该烧的烧,该埋的埋,确保垃圾不出户。自行能处理的垃圾(如烂衣服、旧棉絮、柴草、烂菜及土灰等等)不准往垃圾桶里倒,违者每次罚款300-500元。
4、常态化推行乡、村、组、农户评比活动,每月一次,并在全乡45处环境卫生宣传栏张贴公布,以此带动全乡各部门、行政村和农户逐步形成你追我赶的新局面。如匡家铺村9组村民匡寿山7月份被评为最不清洁农户,他看到评比结果后觉得很不光彩,便暗下决心,8月份屋前屋后和室内打扫得干干净净,受到了村里的公开表扬。之后他家一直保持着干净整洁,在院子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四、落实经费,确保整治工作的正常运行
今年乡党委、政府采取内挤外筹等方式继续加大对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足额经费50万元以上用于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村级保洁、兑现考核奖惩和清洁户物资奖励费用,对于各村修建垃圾池、焚烧炉、购买垃圾桶等基础设施的费用乡补助50%。另外对垃圾处理投入大、效果好的村,优先安排“一事一议”等项目用于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乡安排的基本经费原则上按各村人口数量核定分配,分大、中、小村年分别为11000元、9000元和7000元。各村所安排的经费按全年12个月平均,根据每月检查评比情况分出好(90分以上含)、中(80分含—90分)、差(80分以下)三个档次分别按100%、90%、80%计算出各村当月应得经费并按季度兑现拨付,对卫生工作没有实质措施和动作的`村不予拨付经费。今年新增中小型焚烧炉35个,240升垃圾桶160个,压缩式垃圾车一辆。
五、强化考评,重奖重罚
今年我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考评和奖罚严格按“羊发xx8号”文件执行,采取“月检查、季考评”的方式进行。
考核分组评比按得分高低奖罚,受奖单位考核得分必须在90分以上。
20个行政村:分季度考核评比,每次奖前三名,分别奖20xx元、1500元、1000元,在市、县检查中获前5名的村直接进入乡前三名。最后二名分别罚1000元、500元,在市县检查中排倒数前5名的村直接定为乡倒数前3名并定为处罚对象。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纳入村级绩效考核,与年度工作评先评优挂钩,每次评比前三名将分别加绩效考核分3分、2分、1分,最后二名分别扣减绩效考核分2分、1分。对驻村干部和连片领导按村里的一半进行奖励或处罚。每月将考核结果在全乡大会上予以公布,并对全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进行讲评。最后两名的村责成限期整改,给予通报批评;连续两次排最后两名的村由乡主要领导对村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三次考评排名倒数前两名的,对村支书就地免职,对村主任予以停职;在市县检查中排倒数前五名的由乡主要领导对村固补干部诫勉谈话,连续两次排倒数前五名的,村支部书记就地免职,村主任予以停职。对乡主要领导、片线领导、驻村干部的处理按县两办73号文件执行。
17个部门单位(学校):分季度进行考核评比,每次奖前两名,分别奖1000元、500元,最后一名罚500元,排倒数前两名且考核分在80分以下的,第一次通报批评,连续两次排倒数前两名的由乡主要领导对单位负责人诫勉谈话并上报其主管部门。
实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风险抵押金制度。所有乡干部和村固补干部每人交纳风险抵押金600元,年底总评进行奖罚。
①乡机关事务线包17个部门单位,年底单位总评得分在95分(含)以上,退还风险抵押金,另按交纳风险抵押金1:1的比例进行奖励;得分在95-90分(含),退还风险抵押金,另按交纳风险抵押金1:的比例进行奖励;90-85分(含),退还风险抵押金,不奖不罚;85分以下,每少1分(不足1分按1分计算)扣除风险抵押金100元,直至扣完为止。
②片领导、驻村干部、计育联村干部和村干部包村,片领导和计育联村干部都要分配到村和驻村干部、村干部一起抓卫生整治工作。年底村总评得分在90分(含)以上,退还风险抵押金,另按交纳风险抵押金1:1的比例进行奖励;得分在90-85分(含),退还风险抵押金,另按交纳风险抵押金1:的比例进行奖励;85-80分(含),退还风险抵押金,不奖不罚;80分以下,每少1分(不足1分按1分计算)扣除风险抵押金100元,直至扣完为止。
③四大家领导包片,年底按所包片干部的平均数享受奖励或处罚。
六、重视基础工作,落实保障措施
1、健全的组织机构。乡有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和整治办,组织、协调和考核工作井井有条;村和部门单位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有专门的保洁员和监督员,并落实好待遇。
2、强有力的工作方案、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和经费投入。
3、强劲的宣传氛围,有宣传车、永久性宣传标语、横幅和宣传栏。
4、常态化的乡、村、组、农户评比考核机制,并定期公布,兑现奖惩。
5、逐步完善的垃圾收集设施和处理场所。
6、完整规范的环境卫生整治资料,受到了市检查组的好评和兄弟乡镇借鉴的样板。
农村调研报告 篇4:
为全面掌握全区涉农纠纷调解组织建设及纠纷现状,我们按照区矛盾纠纷大调解领导小组的要求,近期在全镇开展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现状、特征及原因对策研究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农村纠纷调解组织及调解人员基本情况
1、建立农村纠纷专业调解组织有10个,全部挂牌上墙。
2、各村调委会组成成员3人,以村支书为组长,村主任,村文书为成员,工作场所设在各村党员活动室,社区成立了以社区支书为组长,2名两委成员为成员的矛盾纠纷调解小组,村(社区)两委领导带头亲自抓。
3、设调解室办公固定场地场地10个,个临时场地7个。
二、涉农纠纷调解工作运行运转模式
1、涉农纠纷工作经费主要依靠调解个案补助来解决。政府负责所需纸张、打印费用。
2、按要求建立了涉农纠纷预防、处置、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
3、20xx年发生涉农纠纷80件,本乡调处74件,与派出所联动调处10件,成功数件。今年1—6月发生涉农纠纷数58件,调解数58件,调解成功数45件。
三、当前我镇农村矛盾纠纷
(一)当前农村矛盾纠纷呈现的主要现状、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山林的权属纠纷。土地承包和权属纠纷往往伴随有政策性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情况复杂,调处难度大。
2、重点工程项目引发的矛盾。重点工程项目不可避免涉及到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赔偿、工人工资等问题。当某些人的利益得不到满足时,矛盾就激化了。尤其是我兰渝铁路项目在红卫村实施,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纠纷。
3、村级村务、财务问题引发矛盾。农民的法制意识逐步增强,关心集体经济,要求参与村务、财务管理的人越来越多。一些“糊涂帐”,也是引发村民上访的直接源头。
4、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由于环境的承载能力有限,群众的环保意识不强,特别是场镇环境卫生和红卫村属地内兰渝铁路重点工程项目的环境产生了一些不稳定的诱因。
5、关于群体的事件有抬头趋势。当前,农民上访呈上升势头,尤其是集体上访现象日趋严重,直接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的大局。
(二)矛盾纠纷现状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有其深刻政治经济根源和社会背景,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
1、少数群众思想过于偏激。一方面,个别人错误地认为要解决问题靠正常秩序反映解决不了,只有把事情闹大了让党委、政府知道了才能得到重视,才能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一些农民群众为谋取经济利益最大化,其社会行为缺乏法律、规则和道德约束,为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断给党和政府施加压力。
2、干部的宗旨意识淡薄、缺乏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有的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官本位”思想严重,服务意识较差,有的干部政治敏锐性不强,对矛盾的疏导化解不到位。
3、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农村基层干部专业结构单一,尤其是村一级干部参加政策理论学习不够,对法律知识掌握得不多,处理问题时主观因素影响大。
4、宣传解释工作做得不深入细致,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大。由于政策宣传不深入,群众法制观念淡薄。近几年,虽然通过普法等多种形式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还是有少数群众不知道去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聚集起来上访、闹事。
5、重大项目引发的矛盾纠纷处理得不够稳妥。对出现的房屋拆迁、突发性重大事故等,处理得不够及时、公正和彻底,引起了一些群众的不满和怨恨,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处理不妥而引发了不少上访事件,影响了基层社会稳定。
(三)减少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对策措施
1、强化宗旨意识,从源头上化解内部矛盾。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对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从加强基层调解入手,把民间调解、信访调解、行政调解、治安调解和诉讼调解有机结合,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以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大发展。
2、信访工作超前,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健全信访工作网络,镇群工办主任姜易德同志专门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综治办王咸力同志负责调解,联村干部与相关部门协助。实行“一把手工程”,领导干部重点包案,整个信访维稳网络“横到头、纵到底”,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努力实现“重心下移”。
3、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各部门分工负责的责任机制,一旦发生关于群体的.事件,部门负责人要分头抓。对解决问题不力、措施落实不到位,而使事件发展严重的,对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要坚决予以处理。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民调、治保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信息网络。
4、加大宣传普法力度,强化法制意识。
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职能部门、村级组织的配合,采取各种形式,依托各类宣传载体,加大法律、政策宣传力度,让法律、政策真正进入千家万户,教育群众自觉遵纪守法,合理表达诉求。
5、充分发挥村级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建立健全人民内部矛盾调处机制。经常深入村下户,认真排查摸底,发现有苗头和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预案,坚决防止矛盾激化和引发治安刑事案件,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坚决杜绝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6、各单位各部门应齐抓共管,共同做好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工作。对于出现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在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各有关部门都要认真履行自身职能,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
农村调研报告 篇5:
社会学认为,家庭是婚姻与血缘基础上的亲密合作与共同生活的初级社会群体,是婚姻关系与血缘关系的基本载体。家庭内部关系主要有两种,一是夫妻关系,二是亲子关系,两者构成了家庭结构的基础。其他关系如兄弟姐妹关系、姑嫂关系及婆媳关系都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然而婆媳关系有其特殊性,它既不是婚姻关系,又不是血缘关系,而是以两种关系为中介构成的特殊关系,因此,这种人际关系既无亲子关系所具有的稳定性,又无婚姻关系所具有的亲密关系。正是由于这一特殊性,使得婆媳关系难以协调和友好相处。封建社会媳妇必须俯首听命于婆母,没有独立的人格尊严,而多年“媳妇熬成婆”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进入新社会,婆媳间的不平等虽然被大为摒弃,但随着社会的急速变迁,代际冲突愈演愈烈,婆媳在家庭中面临的矛盾越来越多,越来越难理顺。即使在如今,相处融洽的婆媳关系仍不普遍,婆媳关系依然是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的一大难题。
围绕农村婆媳对家庭婆媳相处状况评价这一主线,__镇妇联对辖区内村庄展开广泛调查,此次调查采用问卷方式,选取家庭成员较多、结构完整、年龄层次较优越的家庭进行重点调查,搜集到了较为详实的调查资料。根据调查资料可以明显看出,无论是婆婆还是媳妇都对家庭中的婆媳关系满意度不高,婆与媳间能和谐相处、互相信赖的并不多见。同时,与婆婆对家庭中婆媳关系评价与媳妇对婆媳关系的评价相比,媳妇的满意度低于婆婆的满意度,由此可见当前农村婆媳关系不是趋于和谐的,而是二者间充斥了更多的矛盾,婆媳关系更难协调。与此同时,将调查资料作分层对比发现,结构复杂、人员较多的家庭婆媳关系差于家庭结构单一、人员较少的家庭;晚辈间的婆媳关系差于长辈见的婆媳关系。
1、 婆媳关系的非婚姻性与非血缘性是婆媳关系难以协调的根本原因,一旦双方发生矛盾冲突,就很难找到利益的平衡点,双方都视对方为“外人”,矛盾不可调和,以致婆媳关系紧张。
2、双方生活方式不同,磨合困难。在结婚组成家庭以前,婆媳双方都长期独立生活,养成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性格偏好,甚至不同的风俗习惯,加之双方不曾深入了解,一旦共同生活,这些差异因素就会诱发诸多矛盾,双方都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融合不够或不可调和,婆媳关系就会紧张。
3、 婚后婆媳角色转换,引起角色不适应。婚后,媳妇在操持家务时也需要在家庭中拥有相当的权力,然而婆婆几十年来都把持整个家庭的内务,现在突然有人向她要权,或者生活安排与自己设想的不相一致,就会感到失落和不甘心,正是这中角色的变化,使得婆媳间矛盾重重,摩擦不断。
4、婆媳背后复杂的'关系网络使婆媳关系更难理顺。婚后男女组成家庭,就牵引两个家族的联系和融合。媳妇是娘家利益是代表者,而婆婆往往是婆家利益的代表者,当双方面临着利益的分配时往往会出现利益争夺,如双方老人赡养、礼金的多寡、人际交往等都易引起矛盾纷争。
1、建立朋友式婆媳关系。既然婆媳间既无婚姻关系也无血缘关系,那么,婆媳在一起生活时就要力图增进交流,找到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建立较好的朋友关系,抛开传统的家族尊属约束,以朋友心态对待彼此,婆媳关系就会变得纯洁而稳固,一旦这种关系建立,家庭中也自然会形成孝老爱幼和谐共处的局面。
2、倡导分家生活。调查比较显示,同堂生活中的婆媳关系要明显差于分家生活的婆媳关系。分家生活,双方经济、交际等各方面独立互不干涉,婆媳间利益纠葛会减少,矛盾自然会弱化。另一方面,分开生活,双方会有一种新鲜感,彼此格外亲近,可以避免共同生活引起的视角疲劳和久而生厌。但分居引起的老人赡养问题也值得关注。
3、 发挥中介力量,寻找共同关注点。在家庭中,儿孙是婆媳的中介力量。媳与子是夫妻,是有较稳定的婚姻关系;婆与子、孙都有稳定的血缘关系,尤其是孙子,往往是婆母和媳妇都最为倾心的对象,双方可以在此找到共同关注点。因此,很多婆媳间的冲突要儿子和孙子来斡旋和调和,儿子和孙子在调和中要以家庭的整体利益和大局为重,以维护家庭整体和谐为目的,不可偏袒和歧视,从而产生家庭人际关系的更加混乱。但孙子也往往是婆媳间争论的焦点,尤其是在孙子的教育上,婆媳很容易产生分歧,婆婆溺爱孙子,反对严教,而媳妇望子成龙,往往严加管教。
4、婆媳间加强交流,消除隔阂。交流是最好的沟通方式,也是全面认识一个人的重要途径,婆媳间的关系紧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沟通不够造成的。婆媳双方要多交流生活经验,善于当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不是藏于心间或是背后议论。婆媳间还应该努力寻找到相同的兴趣爱好,寻找到共同的生活空间。
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人际关系中的传统难题,新时期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关系孕育着缓和的迹象,但正是飞速变迁的时代,人们接受的新鲜事物和思想观念应接不暇,使得代际间观点易冲突,使本来就严峻的代沟更难协调。但婆媳并不是天然相克,婆媳关系也不是不能有好相处,关键是要婆媳双方都以真诚和包容的态度对待这一关系。
农村调研报告 篇6: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三农”问题,连续11年出台1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出台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措施,可以说农业农村基层得到了夯实,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但调研发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即农村劳动力的严重流失,这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一个普遍现象,值得党委政府和社会关注。下面,我以区镇的调研情况作分析。
一、基本情况
镇,属于典型纯农业乡镇,处于川中丘陵地带,位于区西南部。东邻镇、镇,南与接壤,西靠镇,北邻观音乡。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55个村民小组,总有9617户34042人,外出务工人口约21700余人,占中人口的%。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450元,外出务工收人所占的比例高达%。外出务工人员年龄集中在18-50岁之间,约占这个年龄段总人数的%。
二、劳动力流失的主要原因
从对村和村60户家庭的调查走访中看,家庭收入低、呆着农村无事可做、希望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是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分别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5%和%。
(一)家庭收入低。现在农村,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到读大学毕业,保守测算,需要10多万元;子女婚嫁一般支出在5万元左右;加之,平时日常生活购置生活物资的支出。对于农民来讲,紧靠土地种植农作物难以支付如此大额的支出。这是走访群众中反映的,主要集中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群中。
(二)劳动力饱和。现有的土地资源有限,农用机械又在推广使用,加之,农业生产季节性强,不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人。农村青壮年认为,呆在家里无事可做又无收入,还不如选择外出务工。
(三)生产效益低。农业经营模式分散,生产周期较长,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加之,风险较大、效益低、收入少等特点,导致农民种地、种田积极性不高。
(四)农村发展滞后。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对农村的投入很大,但总的来说,交通出行仍然不方便、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精神文化生活依旧贫乏等等,加之,乡镇企业不发达,无法吸收剩余劳动力,必然导致人员外流。
(五)城市诱惑大。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更丰富的休闲娱乐方式,一些劳动力特别是青年人受城市多彩生活和便利舒适条件的诱惑,在思想上瞧不起农业生产这个行业,不愿继承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生活,以各种方式外出打工或经商。从走访看,这是主要体现在35岁以下的青壮年中。
(六)为后代创造好条件。城市拥有好的教育、卫生等基础条件,一些有了子女的中年群众,有一定资金积蓄后,基本都留在城市中,及时没买房,也长时间租住在城市,他们想子女接受好的教育。从调查的31户中年群众中,有23户移居城市,跳出了农门。从、村看,很多房屋常年空置,有的都成了危房,空心村成为当前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外出务工对流出地的影响
(一)积极效应
一是增加了家庭收入。镇是劳务输出大镇,仅20xx年,通过银行汇款回就达亿元。
二是使当地人眼界开阔。外出务工人员在等一些较为发达的大都市呆过后,见识更广阔,思想更先进。他们把自己在外面城市的所见所感和积累的经验财富带回原来的山村,用自己先进的思想去唤醒山村保守的人们,带领村民外出务工、经商致富。
三是促进了当地发展。很多外出务工人士致富后,都不忘家乡发展,家乡修桥铺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仅20xx年以来,全镇修桥铺路接收成功人士捐资380万元。个别成功人士在累积了一定资本和经验后,回到家乡创办了一些小型产业,带动地方发展。如现任镇双祠堂村村支部书记的冯立,就是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中的典型代表。20xx年,冯立从成都回到后,在石富社区投资近500万元,建立起市蜀香园食品厂,带动当地农民发展特色蔬菜种植3000余亩。
(二)消极影响
一是耕地利用率下降。首先表现在耕种面积减少,土地抛荒。在走访的20户有外出务工人员的农户中,有9户土地全部抛荒,5户土地部分抛荒。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土地抛荒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约为%。其次,表现在粗放型耕种,广种薄收,省事田、懒人田随处可见,田地越来越瘦,粮食靠杂交稻高产。再者,高效经济作物发展滞后,农业结构调整缓慢,很多农民已不再把经济发展寄托在那一亩三分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占%,油料、蔬菜和瓜果等经济作物占%。
二是使当地政府负担加重。首先,留守儿童、留守老年、留守妇女造成的教育、医疗、医保、救助、纠纷等问题导致政府负担加重。其次,农村治安问题恶化,村民的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失窃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在冬季,家禽失窃比较严重。
三是对留守儿童成长不利。外出务工导致家中儿童留守,孩子在童年时期就和父母较长时间分离,孩子们会缺乏安全感,不利于孩子情感的适时表达,容易造成自闭、暴力等性格扭曲(举一个具体案例)。另一方面,爷爷奶奶这一代本身文化水平有限,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文化教育和科学引导培养,教育管理全部压在了学校老师的身上。该镇共有留守儿童近800余人,凸显了“隔代管教监护难,溺爱教育难,缺乏管护安全难,管理脱节成长难”四难问题。
四是留守老年人身边无人赡养。子女长期在外打工不能按时回家,造成老年人孤独感增加。由于青壮年人绝大多数都出外打工,家中老人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依旧活跃在田间地头,从事农务,生活很辛苦。一旦生病,也都要靠自己。甚至有些时候,外出打工的子女在外生活条件不好,老人还要拿出自己仅有的储蓄来接济孩子。如村4社的唐志军夫妇,带着两个孙儿孙女,完全靠自己在家务农的收入供他们俩读书。
五是留守妇女问题影响家庭和睦。由于家庭中男性劳动力的长期缺失,留守妇女承担着家庭中的生产劳动、教育孩子、照料老人等责任,大部分留守妇女的丈夫一年回家1-2次,有的甚至几年都未回过家,留守妇女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这导致许多家庭出现了婚姻危机。(举例说明)
六是不利于当地发展。全镇年满50岁以上的村三职干部达48人,占村干部的%,由于年龄较大,村两委干部接受新鲜事物、带动村民发展致富能力较弱,外出务工的优秀年轻人也不愿意当村干部。青壮年的外出导致当地一些基础建设缺乏劳动力。以目前正在建设的新农村建设为例,由于当地没有合适的青壮年,参与工程建设的普通劳工90%都是外地招过来的。
四、化解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村造成负面影响的.对策
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的思路,就是要使农村留的住人,村民愿意留下来,具体来说,就是能挣到钱、有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从这个思路出发,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农村的道路建设,要使农民生产生活物资和所种植出来的农作物能顺利的运送。目前镇还有1%的村没有水泥路,还有公里村道路没有硬化。加大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建立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医疗保障体系,加强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二)鼓励规模经营。用好用活国家对农村的项目资金,探索尝试走土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加快土地流转,把土地有偿转包给有能力的经营业主,或培育扶持种养殖大户,通过规模经营,提高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率,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当地群众就业。
(三)加强乡镇企业建设。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思想教育,鼓励一些有回乡兴办企业意向的人员回乡办厂,并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通过发展企业使一些不想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实现“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
(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对那些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的学生让其在学校吃住,由学校统一加强管理,丰富孩子们的生活,课余时间由学校负责监护,由老师一对一进行教导。购置电脑,建立留守儿童家长群,构建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机制,共同引导孩子良性成长。
(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结合农村留守劳动力的实际,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举办农业科技、种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育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使每位留守劳动力真正掌握1—2门适用技术,实现农村留守劳动力又体力型向技能型、知识型转变,弥补当前农村技术、劳力的不足。
农村调研报告 篇7:
一、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在认识上,我们的态度是明确的、坚定的;在工作摆布上,我们始终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因此,全县各乡镇的社区建设进度迅猛。截止9月中旬,全县开工建设的15个社区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亿元。其中,市级7个重点社区,总体规划占地5037亩,整合13615户,集聚人口55032人。xx年确定的2945套住房建设任务,建成和在建住房已经达到1849套,占任务%,已经建成住房521套,占任务%,建成入住280户,占已建成%。在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其它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有突破性进展。曹营、魏庄、龙头社区在绿化、亮化、休闲广场建设上,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有5个社区水、电、路同期配套,6个社区配套建设广场、超市、卫生室等公共设施,实行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配套,同期进行绿化。此外,赵店的龙翔、赤眉的桃园、桃溪的英华、乍岖的乍岖湖等社区也都进度较快,公共设施建设和样板房建设完成率都在40%以上,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也有部分乡镇在全县社区建设大局摆布上暂时规划在第二阶段的三类镇,但是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也都成绩斐然,给县委、县政府交了一份满意答卷。
二、主要特点
各乡镇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工作中,主要体现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思想认识到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县、乡、村各级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但是,在思想上,全县上下形成了高度共视,都把此项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各乡镇都能在充分认识、深刻领悟社区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积极工作,加快社区建设“要我干”为“我要干”的转变,并把社区建设当成今后3-5年乡镇工作重中之重来思考、摆布,不图形式,不搞应付,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根扎得正,想的深,谋的远,做的细。积极探索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深刻领悟想明白、讲明白、干明白的认识和实践过程,真正做到了放在心上、抓在手上,重视程度空前提高。
(二)宣传发动到位。去年12月21日,全县分层次组织县、乡、村干部群众到平顶山郏县、舞钢参观学习,集中时间组织召开研讨会,逐乡镇发言谈体会、谈感受、谈打算。有的乡镇还到新乡、安阳参观学习。马山口镇、灌涨镇、师岗镇、湍东镇参观学习人数都在300人以上,马山口镇超过500人,其他乡镇也都在100 人以上。县乡累计参观学习的人员4000余人,掀起了一轮参观学习建社区的热潮,在全县上下迅速形成了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思想共识。随后召开的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动员会,再宣传、再发动、再鼓励,使全县上下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和决心,为新型农村社社区建设再添动力。通过宣传发动,使党员干部想明白,对群众说明白,从而干明白。营造了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资金扶持到位。在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来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一是加大县乡财政奖补力度。县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资金扶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其中财政专项奖补奖金xx万元,项目奖金3000万元,用于对规划设计、公共设施奖补和农民购建房补贴。按社区入住户,每户补贴3000元,用于购房;每户再补贴3000元用于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捆绑项目资金。积聚电力、交通、文化、卫生、教育、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集中投放,集中使用。三是金融信贷支持。动员金融机构开辟适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信贷产品,为社区建房农户提供小额贷款。四是市场运作筹资。乡镇积极探索以市场运作的方式筹资建社区,通过土地开发、资源使用权转让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乡镇土地出让净收益全部返还的资金,全部用于社区基础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五是与企业联建。大力开展村企联创活动,鼓励企业捐助社区建设。
(四)土地保障到位。一方面,抓好“开源”。通过存量土地盘一点儿,增减挂钩挤一点儿,“三荒”当中用一点儿,整治整合挖一点儿,争取调规添一点儿,集约建设省一点儿,保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需土地。按照县政府出台文件,各乡镇把县分配的新增用地计划,农村宅基地整理新增地,按每亩奖补4500元,未利用地开发、工矿复垦等新增耕地每亩奖补2500元,超额面积每亩加奖1000元。对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多整治用地的,除用地指标全部用于社区建设的,每亩地给予1万元奖补。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乡镇与农户签订拆除旧房协议,写出保证书,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旧宅能够拆得掉、快复耕,为社区有序推进留足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抓好“节流”。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杜绝长期以来乱建设、重复建设、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按照“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不建没有规划和设计的房子”,重点对路边建房问题进行整治,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等激励机制,引导农民群众向社区聚集,使建房用地指标用在“刀刃”上。坚持把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贯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始终,不断提高人口聚集度和土地利用率。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优先保障社区用地;社区规划之外原则上不审批新宅基地,也不准再搞旧房翻新和改建扩建;对农村宅基地整理增地定额补贴;乡镇整理造地,报经县政府同意,满足乡镇社区用地所需,剩余指标有偿调剂使用。
(五)督查落实到位。一是机构保障。县委、政府成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其它相关四大家领导为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为主要成员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乡镇第一责任人,明确一名副职专门负责,组织一班人具体抓,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成效。二是部门协作。明确县直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将县直单位分包到乡镇,要求各部门充分发挥行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对口支持乡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三是强化督查。县委、县政府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推进联席会,每月召开一次办公会,建立半月乡镇汇报联系制度和双月评比制度。定期对乡镇阶段工作排名,召开锅底会、现场办公会和经验交流会,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等相关县领导参加点评,排名靠后的乡镇表态发言。通过多种有效措施,推进工作顺利开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思想认识不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群众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盖新楼房、就是修新几条马路。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还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中央提出来的,应该由上面拿钱解决,忽视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还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要马上将现有的自然村落拆迁,进行统一建设,忽视了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要立足各地实际,循序渐进,不能急躁冒进。
(二)、缺乏产业支撑,群众思想矛盾。失地群众暂时失地失业,感到生活、就业困难、感到生活压力大。特别是目前大多数社区配套的产业发展项目还没有到位或正在建设,多数群众虽然搬进社区居住,但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没有正常的收入来源,安不下心来。
(三)、当前社区建设进展不平衡。龙头、魏庄、曹营、牧原等社区始终保持领先位次;河南等社区奋起直追,后来居上;但有的社区前一阶段进度很快,但后期缓慢,已经由先进变为后进;还有的社区始终没有明显进度,怨天尤人,自甘落后,整体工作进展极不平衡。
(四)、工程质量不是很高。虽然各乡镇都安排专职的`人员进行质量跟踪监督、检查,但“使用水泥砖、不设防震柱”等现象在不少社区依然存在。
(五)、社区配套功能明显不足。前期社区建设都注重住房建设这个任务,在道路、排水、广场、游园、学校、幼儿园等基础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上,明显感到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社区对群众的吸引力。
(六)、急办问题解决不到位。新型农村社区工程进展过程中,部分高压线改线,移动、联通线路改线以及客户区建设用地手续等问题成为影响社区建设的不利因素。
(七)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后续资金支持不足。从目前来看,15个社区已建和在建住房数量仅占年度任务的66%,建成的只有18%,建成率最高的曹营社区也只有75%,其它社区差距更大,其根本原因是资金投入不足。社区持续建设,急需项目支持跟进,没有项目支撑,社区后续建设无力,示范引导作用难以发挥,需倾全县之力,集聚项目、集聚财力配套社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为社区快速发展增添后劲。
四、发展思路及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土地使用的规划引导,有利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 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从规划上进行引导、完善,体现城乡一体的新农村空间布局规划,做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新农村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四规合一,实现新农村发展布局、建设用地布局、基本农田布局三个优化,合理确定中心村建设规模和范围,适度安排中心村建设用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村民住宅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
(二)加强拆旧建新引导,有利于土地资源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拆旧建新引导。原来国家规定城乡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增减挂钩指标三年内归还,现在省政府(豫政办[]124号)要求半年内归还,这就要求拆旧建新同步进行,尽量在农村宅基地原址上采取拆旧建新方式“滚动”发展。通过建设多层和高层住宅,解决农民居住问题,达到集约用地目的。再用地选址建新区的,拆旧区要按规定尽快复耕,整理复耕的耕地,应比建新区占用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
(一)切实加快住房建设进度
从当前情况看,15个社区现在已建和在建的住房占任务%,已经建成的只有%,曹营、龙山、龙祥、张洼四个社区有入住,社区总入住率还达不到一成。从已经建成的住房情况看,师岗、湍东、瓦亭、灌涨、余关社区行动比较快,曹营社区住房建成率占任务%,入住170户达%,龙山、龙头社区建成比例达40%左右,牧原、龙祥社区建成比例在30%以上,灌涨魏庄、岞曲岞曲湖社区建成比例在20%以上。从住房建设的数量上看虽然有一定规模,但是全部完工可以入住的还不多。住房工程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在到年底这段时间,要组织好住房建设的大决战,主体工程完工的要抓紧进行内外粉饰和门窗、水电安装;一层、二层起墙的要尽快封顶,11月份完成主体工程;正在处理地基的11月中下旬要完成主体框架;除多层和小高层之外不管哪种情况,要采取倒排工期的办法,把好时间节点,多组织施工队伍,确保住房建设快速推进,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二)狠抓质量和标准提升
社区住房事关民生,老百姓非常关注,工程质量必须要有保障。湍东龙头社区、灌涨魏庄社区、赤眉桃苑社区在建设的质量上都是采用框架或半框架结构,一层、二层、顶层全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抗7级地震。但是有的地方这里我不再点名,在建筑材料、在建设的质量上没有把好关,有的使用水泥砖、有的没有防震柱、有的使用“18”墙,更有甚者这几种情况并存,希望各乡镇要发挥村民的力量、发挥乡镇的监督作用,把住房工程也包括其他基础建设工程,从建材到施工整个环节都要进行全面的质量监管,确保房子建的牢,工程都达标,让老百姓看着放心,住着舒心,真正将社区建成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坚决不能出现新的隐患。
(三)完善配套社区功能
一个社区能不能引人注目,吸引人入住,除了最基本的住房建设外,最大的吸引点是它所具备的区位优势、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要看它的功能是否完善。为什么城市社区有那么高的吸引力,就是因为城市社区有很多农村不具备的配套设施。龙头社区距城很近,前期环境打造比较好,姜坡组60多户入住愿望非常高。师岗曹营社区所建的位置并不优越,原本是一个岗丘区,通过这几年的建设,硬化道路、修建广场、开发游园、绿化环境、配套路灯,改善了居住条件,因此才由原来两三户发展到十几户,现在达到了200多户,已经入住了170多户,还有临近村庄的农民纷纷报名交纳定金入住社区,建设供不应求,彰显发展潜力。曹营社区在全县领头羊的作用已经得到了明显的发挥,其它社区也要按照这个思路把基础建设搞好,配套路、水、电,逐步完善学校、幼儿园、卫生室、文化中心等公共设施。随着社区规模的扩大,解决好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环卫设施,通过社区各项功能的完善展现社区的形象魅力,使社区示范引导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吸引老百姓踊跃入住。
(四)争取项目资金扶持
我们乡镇要积极和县直的相关单位搞好对接。特别是同国土局土地治理、扶贫办整村推进、卫生局医疗服务中心、城建局倒房重建、民政局危房改造、教体局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电业通讯部门的电力通讯线路改造等项目的对接。其中安全饮水、联通移动改线、移民搬迁、省级示范村、新型社区基础建设等项目抓紧实施;其他项目抓紧申报。在项目争取和建设过程中,要与县直部门加强联系,将项目与社区建设衔接好,盯紧盯牢、及时汇报争得部门支持,确保项目和资金争取到位。涉及的相关项目单位,也要围绕社区建设主动服务,发挥优势主动对接、向上争取资金,为社区配套完善积极创造条件。
(五)着力解决制约社区建设的突出问题
针对社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供水设施、电力配套、道路出行、通讯改线等问题,水利、电业、交通、联通、移动、电信等单位务必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确定责任人及早解决。
土地和资金是两个老问题,也是两个大难题。我们要转变思路,寻求解决办法,一方面与三项整治结合,城乡增减挂钩,利用空心村整治和荒草地整治多造多腾;另一方面要与老百姓签订拆旧建新协议,通过协议的形式把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这种愿望体现出来,把占补平衡的政策利用好,通过新增土地指标来逐步审批解决用地手续。在其他建设资金上,积极动员社区百姓及时交纳建房款额,发挥农民购房、建房的主体作用,动员群众向社区集聚靠拢,也让参建企业充满信心和活力,调动参建企业投资积极性,同时鼓励参与公益性建设。百企帮百村,鼓励企业家群体帮建新型社区,鼓励有实力的人员以承包、租赁等形式,依靠土地流转等高效形式建立示范园区,实现农民与企业家的双赢,为社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六)加强社区后期管理
社区人口一旦集聚,便自然而然形成一个社会群体,有些社区将打破行政村的界限,由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入住在同一个社区。当前曹营社区、龙山社区、龙头社区、魏庄社区、七里坪张洼社区等陆陆续续都将由不少农户入住,形成规模。这些农户集聚在一起,必须要有一个机构来管理,这个机构要承担治安、户籍、计生、信访稳定、党员管理、邻里纠纷、农民培训、政策宣传、卫生整治、垃圾处理等各项社会化管理职责。从现在的情况看,一些社区成立了社区办公室或项目办,这个机构现实的职责只是抓社区建设,还没有赋予它管理的职能。因此在社区建设的前期,我们要负起责任,组织所在的行政村暂时代管,待社区形成,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后统一管理。同时,提前谋划、预留位置,及时提出社区管理的意见和办法,为社区后续管理奠定基础。
农村调研报告 篇8:
一、我县农村社会治安现状
目前,我县农村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平稳。据公安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1-3月份,我县农村共发生刑事案件606起,同比下降%,破案290起,破案率为%,同比上升个百分点;八类案件发23起,同比下降8%,破案21起,破案率为%,同比上升个百分点;命案发2起,同比下降%,破案2起,破案率100%,同比持平;两抢一盗等侵财案件523起,同比下降%,破案246起,破案率为47%,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共查处治安案件1407起,同比下降%。
由此可以看出,县委、县政府组织实施的农村社会治安提升计划效果显著,农村社会治安得到大力改善,群众的安全感明显提升。在调研中,被走访的群众均表示支持、感谢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绝大多数被走访群众对当前农村社会治安感到满意。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结果,也是公安机关强力工作的结果。通过调研和座谈,我们发现全县公安机关克服警力不足、财力紧张、装备落后等困难,创新工作方法,制定得力措施,切实发挥了维护农村社会治安主力军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自去年以来,全县公安机关以实施农村社会治安提升计划为主线,相继组织开展了春雷行动、打击犯罪四项会战、严打“两抢一盗犯罪”、自行车被盗问题专项治理、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535起,其中八类案件285起,命案22起,两抢一盗案件2580起;共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571人,其中刑拘670人,逮捕509人,移诉830人,劳教28人;打掉犯罪集团65个、成员254人,其中黑恶势力犯罪团伙32个、抓获成员162人,破获案件近200起,整体破案打击效能继续保持全市前列。
(二)始终坚持打防并举,大力提升防范水平。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公安机关在全县选择1603个监控点,全面建设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工程;努力推进农村警务室建设,在398个行政村均建立了警务室;围绕“关得上、堵得住、抓得着”的目标,认真抓好“30分钟关睢宁县大门”工程建设,积极构建“四道防线”;大力加强巡防力量建设,压缩犯罪空间,在公路巡逻执勤方面,共投入民警84名,保安100余名,在农村每所均建立一支专业巡逻队,共有警力197人,保安队员近1000人。
(三)始终保持高度责任感,不断强化安全监督管理。自去年来,相继组织开展了张圩、岚山非煤小矿山集中整治、治爆缉枪等专项行动,共收缴炸药公斤、雷x68枚、导火索410米、废旧炮弹3枚、烟花爆竹506箱、管制刀具438把、仿枪1600把,破案20起,查处涉案人员54人,其中刑事处罚10人,行政处罚44人;共发生各类交通事故92起,死亡50人,伤69人,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同比分别下降%、%、%、%;共发生火灾事故35起、死亡3人,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同比分别下降%、持平、下降50%、%。
(四)始终保持工作主动性,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要是在普法宣传、青少年教育、两劳人员帮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遏制了犯罪的滋生。
二、我县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委员们在视察、调研中发现和掌握的实际情况,认为我县农村社会治安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仍需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一)盗窃犯罪仍然是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的最主要因素。虽然实施了农村社会治安提升计划以及公安机关予以持续打击,但由于盗窃犯罪是一项全国性的治安顽症,致使盗窃案件边打边冒,仍然是影响我县稳定的突出问题。从调研情况看,农户失窃物资多为家禽、家畜、粮食、农用三轮车等,案值虽不大,但严重影响了群众安全感。
(二)外来作案人员对我县侵扰较大。由于我县地处苏皖两省八县(市)结合部,因此受周边县、市的侵扰也大。据公安机关介绍,近年来外省市犯罪嫌疑人一直占被抓获嫌疑人总数17%-23%之间,其中安徽籍最多,其次是山东、河南籍人。我们在官山、李集两镇调研时,当地干群均反映盗窃案件多数系邻近的安徽人所为。
(三)一些矛盾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化解而引发集体性事件,甚至转化为刑事案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中央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群众对基层民主的要求、对发展生产的热情逐步提高,这在一些地方便出现了因土地纠纷、合同纠纷及其他经济利益纠纷引发的集体性案件,还有一些因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不能正确处理干群关系以及贪腐、非法侵吞集体资产所引发的集体性事件,这些事件如不能及时加以正确处理,便很有可能演变为刑事案件。
(四)青少年犯罪成为影响农村社会治安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农村,部分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家庭的青少年思想空虚、是非界限模糊、道德水平较低、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是将精力放在学习和工作创业上,而是沉迷网络,崇尚武力,迷恋色情,有些青少年没有得到及时的帮教,以致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我县农村社会治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特殊的地理区位直接影响农村社会治安情况。我县地处苏皖两省八县(市)结合部。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交通环境,为外来流窜犯罪创造了有利条件。流窜犯罪跳跃性大,机动性强,案件反弹周期短,侦防难度大。一些外来犯罪人员驾车作案,依仗车况佳、路面好、里程短,作案后大都迅速逃逸,给公安机关的打击与防范带来了很大难度。特别是周边临近地区存在的一些大型废旧交易市场、牲畜交易市场为犯罪分子销赃提供了便利,有的地方还存在着一些盗、抢“专业村”,来自这些“专业村”的作案人员,对周边农村治安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我县公安机关对其鞭长莫及,缺乏控制流窜犯罪反弹的有效对策。
(二)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弱化了农村的自防力量。外出打工已成为我县大部分农民群众谋生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县每年约有30余万劳动力外出打工,这直接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家中不设防。由于劳动力的大量外出,村庄“空壳化”和家庭“空巢化”现象较为普遍,留守在家的多为老弱妇幼。这些人受年龄和身体状况的限制,自我防范能力较差,犯罪分子瞄准这个群体,乘虚而入。二是青少年无管教。由于留守者多为老弱妇残,加之文化程度较低和忙于农活,因而无能力也无精力对未成年人进行管教,再加上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袭,致使部分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农村地区群众文化素质不高,普法教育不力,法律意识淡薄。受地方投入财力少、法制宣传形式单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普法教育客观上缺少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相当部分群众法制意识淡薄,导致他们一方面在出现问题特别是纠纷时,往往不知不觉也不愿意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稍不如意,便操戈动刀,大打出手,极易导致恶性案件发生;另一方面,在发现违法行为时不敢也不愿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只是待嫌疑人逃逸后,才报警,致使公安机关痛失战机。
(四)警力不足严重消弱了公安机关维护治安、打击犯罪的能力。目前,全县共有民警529人,警力比为万分之四,远远低于公安部规定的万分之八的标准,更低于省厅规定的万分之十的标准。28个派出所共有民警195人,占总警力%,按照上级公安机关规定的农村派出所警力不低于6人,城区派出所警力不低于20人的标准,目前全县仅有一半派出所达到标准。在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派出所只能是应付现场处警。老百姓能看到的警务行为也只是案发后出现场,主动型警务无从谈起。
(五)社会治安综治措施不能有效落实到位。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对社会治安工作重视不够,未能从“稳定压倒一切、稳定也是政绩”的高度看待社会治安问题,对社会治安工作研究少、过问少、协调少,基层政权功能有明显的弱化趋势,再加上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和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等因素,组织开展义务性的群防群治十分艰难。一些镇由于村级经费紧张,没有专职的治保主任。组建的`专职保安联防力量由于经费无保障、工资待遇低(保安队员工资由各镇按500元/月标准发放)、且不能及时到位(有些镇只能领到300元/月)等原因,也面临窘境、坚持不下去,导致人员流失严重(20xx年招录的1000名保安队员现仅余三分之一),陷入了走--补--走的怪圈。
四、对进一步做好农村综治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一)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对各种侵财案件的打击力度,不断遏制其发案数。保持对农村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对农村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要尽快处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使农民群众确实看到违法得到处理,犯罪得到处罚,以震慑违法犯罪,取信于民;提倡见义勇为,鼓励村民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弘扬正气,使广大村民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加大对基层干部的违法犯罪的查处工作,息民怨,平民心,把工作做到基层,把矛盾消化在村里。
(二)建立健全农村安全防范机制。一是认真落实治安防控责任制。坚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属地管理为原则,建立以镇党政领导为农村防控体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以行政村党支部、村委会为主体,以基层治保组织为依托,群众广泛参与的治安防控网络总体格局。二是要建立农村基层治保会组织。每个行政村都要配好配强专职的治保会主任,每个村民小组要设立治保小组组长,做到治安防范和民调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三是进一步完善以镇级为主的大调解机制。要在县政法委牵头下,以镇司法所为主,村级调解组织为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调解机制,切实发挥镇调解中心的作用,以便把派出所有限的警力尽可能从调解民事纠纷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投入到有针对性的打防工作中去。
(三)大力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和财力保障。一是加强警务保障,增加经费投入。建议县委、县政府提高财政预算返还比例,增加公安经费,保障公安工作的正常运作。尤其是近年来办案成本增加,农村各基层所入不敷出,背负着治安和债务双重压力,步履维艰。二是打造坚强有力的刑侦队伍。刑侦队伍是侦查破案的主力军。只有把刑侦队伍做大、做强、做精(提高科技含量),才能更有效的打击犯罪、震慑犯罪。三是充实基层派出所警力。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保一方平安的基层综合战斗主体,是整体公安工作的根基。目前,在公安系统内部,既要加强现有队伍的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干警素质,树立"人民群众满意的干警"形象,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可能与允许,尽快解决6人以下派出所警力不足等实际问题。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首先,各镇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社会稳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摆上工作议程,研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农村社会治安形势的根本好转。其次,强化监督机制,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贪腐现象的惩治力度,以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建立健全村级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增强透明度,减少干群之间的误会和磨擦。
(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农民法律意识。首先要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预防和减少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和犯罪行为发生。其次要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大力提倡文明礼貌、互相互爱、遵纪守法。第三要加强农村的法制建设,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一方面使农民知法守法,另一方面能够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高度重视农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积极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要研究探索针对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的特点,农村基层组织、学校、家长如何形成一个切实有效的教育网络。对在校学生的教育,学校必须履行好教育职责,同时保持与外出务工家长的经常性联系,督促他们担当好子女教育的重要责任。对问题少年,制定并落实好具体的帮教措施和帮教责任,务必使农村青少年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健康成长。
农村调研报告 篇9:
近年来,农村电商产业得到快速增长,其中返乡青年成为主要的从业群体,是电商创业创新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引导和帮助广大返乡青年投身电商创业,可以促进地区电商产业发展,推进电商模式创新,营造良好的电商产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推进地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做好返乡青年电商创业服务,激发返乡青年电商创业热情,充分发挥返乡青年在活跃农村经济中的主力军作用,对于带动更多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团县委开展了“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专题调研“促进返乡农村青年电商创业”。调研情况如下:
一、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农村青年电商创业技能不足,返乡青年电商创业积极性不高。很多返乡青年没有经过专业的电商培训,专业技能缺乏,电商创业等于“纸上谈兵”。同时,受年龄、学识、经验的限制,风险承受能力弱,而创业初期又面临着网站设计制作、工商税务登记、物流选择和成本控制等问题,这些从未打交道的事情只能靠自己摸索,存在较高风险,让很多青年望而却步。
(二)农村青年电商缺乏创业资金扶持,返乡青年创业信心不足。一些返乡创业青年靠向朋友借钱和使用自己的储蓄筹集创业初始资金,但这种单一的融资方式势必难以满足农村电商企业后续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导致返乡青年电商创业信心不足。
(三)农村电商创业政策环境有待优化。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地区网民比例相对低造成网站建设相对不均衡,物流网络还不够发达造成配送难度相对更高进而造成物流成本负担较重。同时,农村青年电商创业者对政府相关创业政策的认知度相对较低。另外,返乡青年电商创业还存在银行贷款难、融资渠道不通畅等问题。电商企业属于轻资产,没有抵押物,创业风险大,金融机构对其贷款积极性不高,即使偶有小额贷款政策支持,也只是杯水车薪,并且申请手续繁琐、操作难度大。
(四)农村网络覆盖率低,对电商创业有所制约。近年来,我县农村网络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受农村点多、面广、用户分散且网络入户资金、网络维护等方面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总体发展滞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网络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突出问题。大数据时代,我们的工作生活都与网络息息相关、须臾难离,但农村网络入户率不高,网络发展滞后直接导致电商发展后劲不足,发展乏力。
(五)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物流配送是电商发展的重要环节,物流的发展直接推动电商的发展。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电商发展较慢,很多第三方物流公司还没有覆盖到农村,不方便还费用高,同时农产品保质期短、容易变质,对物流的速度和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些都成为制约返乡青年电商创业的重要因素。
二、促进返乡农村青年电商创业的对策
(一)加快返乡青年电商创业平台建设,营造浓厚的电商创业氛围。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让电商企业与本地政府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建立电商创业孵化基地,以此吸引有志青年创业。在此基础上,加快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同时,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也不能忽视,鼓励邮政系统和其他社会资本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形成城乡商品配送网络。引进不同层次和规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使返乡创业青年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物流服务企业进行合作。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解决返乡青年电商创业“资金难”问题。由政府牵头,联合金融机构,根据电商创业青年不同阶段的需求,开展不同层次的电商创业信贷产品。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免费向返乡电商创业青年提供电商培训,定期开展电商技能和模拟实战演练,举办电商创业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发挥活动在信息信息交流、创业辅导、政策咨询等方面的作用。
(三)培育返乡青年电商创业典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具体做法有:发放青年电商创业倡议书,积极引导,号召返乡青年结合自身特长,投身电商创业中来;评选优秀青年网商,通过表彰和宣传,扩大返乡青年电商创业的影响力。同时,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储备和培育,逐步建立起一套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输送人才。
(四)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电商的发展环境,在硬环境方面,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宽带普及率,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能力;在软环境方面,加强政策扶持,加强人才培养,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农村调研报告 篇10:
当前“三农”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也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农村的实际现状进行分析,明显的感到,农民在教育、公共设施、医疗卫生等诸多方面享受着不公平的待遇。由此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提高他们取得较高收入的能力,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是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农村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形成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农村的基本状况
全面深入的了解农村的基本状况,包括农业生产情况、农民工进城务工问题、农村医疗、农村贫富差距等诸多方面的情况了解,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提高农民教育水平的重要性,农村各种问题的存在及恶化,这些都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影响着农民下一代子女的受教育水平。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关于农业问题
现在不少农村专门从事农业的农民依旧占了较大的一部分。不少农民离不开土地的原因一般为:
1,家庭劳动力较少,而承包土地较多;
2,家中有病人或自己有疾病,不方便外出;
3,年龄较大,村中又没有外出的习惯;
4,文化程度较低,缺乏技能,不敢外出;
5,自己在家做小生意或者为村干部、教师、乡村医生、或是在附近村庄搞建筑等,能取得非农收入,不愿外出等。
致使农业上仍是一家一户几亩地的小生产方式的小农经济。不同村庄,不同小组亦有很大的不同,很难形成农业规模生产,无法产生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而且使一批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只能维持最基本的温饱。他们从选种、育苗、耕作、施肥、灌溉、植保、收割、运输、储存、出售完全是自主的全能操作,没有分工协作,技艺不可能精益求精,也不可能产生系统效益,没有联合,力量分散,使得农民在农产品的销售上处于劣势,不能左右农产品的价格,无法扭转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局面。而且小农经济承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容量较小,无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这一生产力,农业的生产力很难有效得到提高,再加上农业效益较低,很多农民已不愿意对土地进行较大的投资,而是维持自己家庭的基本生活即可。现在随着农业机械的大量应用,农民的压力有所减轻,但是由于土地面积较小等原因农业机械并不能普遍应用。由于农作物的季节性,在农闲时一部分农民就无事可做,而在农忙时则从早忙到晚,有时吃饭都在地里。在气候不顺的时候,干旱是要灌溉,涝淹时又要排水,增大了农业的投入成本。
其次,农业的效益较低,仅靠农业是农民是很难富裕的。由于土地边际收益递减,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并不能明显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又会是农产品的价格降低,因此靠农业增产也很难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
(二)农民工进城务工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逐渐放宽了对农民进城的限制,农民大量涌进城市,务工收入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进城务工的农民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所从事的工作较为低级,大部分为又苦有累的低层次工作。进城务工的农民所从事的'工作一般集中在建筑,力工,服务业等行业,其次为文教卫生,零售业,机械制造,餐饮业等行业,比例极少。而在公司销售部门、人事行政管理、文秘、通信工程、财会等工作的农民更是极少,特别是在计算机、金融保险、人事行政管理等行业部门工作的农民基本为0。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大多数是城市人所不愿从事的又脏又累又苦的最底层次工作;从农民工工作的单位类型来看,以自由职业者为最多,其次是私营企业和国营企业,再者是个体户,事业单位,集体企业,比例较少。从工作层次来看,从事操作层(一般职员或工人等)占%,为绝大多数,从事技术工作的只占到%,而从事中层以下管理工作的仅占7%,从事高层管理的则为0。
二是农民寻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较难,又很不稳定。
三是农民的工作环境较差,而且工作时间较长,但收入却很低。总体的评价在城市的工作环境不是令人满意的。不少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时间较长,而他们的收入却很低,除去花销开支已所剩无几。
进城务工的农民因受教育不同而待遇有了较为明显的差别,总体来讲,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民工作环境相对较好,工资待遇相对较高,心理压力也较小,同时面对城市比较自信,有一定的目标和追求。而
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民公所从事的工作也相对较苦,选择余地也较小,心理压力也较大,很难适应城市。
(三)农村医疗状况
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农村的医疗问题主要有:一是乡村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绝大多数乡只有一个卫生所,只能满足农民看头疼发热感冒等小病,对于较大的疾病没有力量解决;二是医生短缺,并且医生整体素质不高,有相当量的医生并未接受正规的医学教育;三是医疗费用较高,药价居高不下。有病或家庭中有病人的农民因医疗问题而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农民面对重大疾病束手无策,农民渴望治病又害怕治病,主要医疗费用太高,农民住不起大医院,而小医院对大一点的病又无能为力;二是农民因病致穷现象严重,医疗支出费用曾逐年增加趋势,并成为农民的主要支出之一。巨额的医疗费用已对子女的教育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三是农民的“小病拖,大病忍”现象严重,因病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并且大病的增加对家庭的幸福和谐有极大的影响。不但加重了病人的身心的痛苦,也使得与病人关联的亲朋好友心理压力加大。特别是跟病人利益密切相关的人员与病人(如生病老人与其子女)的关系面临考验。
虽然受教育水平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不明显,但身体健康程度却对自身或子女受教育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解决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对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也有很大帮助。
(四)农村的贫富差距问题
现如今,农村的贫富差距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不但在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差别,就是在同一地区同一村庄差别也是非常的明显,并且这种差别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农村的贫富差距在住房上可以窥见一斑,贫穷的农户的住房十分的简陋,而富裕的农户的住房较为豪华。根据富裕原因的不同可以将富裕农民分为二类,一类是技能性富裕,主要是指通过自身的技术、知识等取得较高收入,他们一般是医生,教师,商人,养殖户,外出务工人员等,对于这类人拥有较高素质,通过辛勤劳动富裕起来,则要大力倡导,积极引导,予以扶持;另一类是短暂性富裕,此类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现在虽能取得比其他农民较高的收入,但是随时
间的增长而不具有可持续性。如有的家庭子女较多,在未完成九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下,都外出务工,从而能取得比其他农户较高的收入,但是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他们的发展潜力有限,收入增长缓慢,一旦他们成婚成家,积累起来的财富就会迅速消耗,原有的富裕景况难再。对于此类则要予以引导,下力气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他们持续挣取较高收入的能力。
根据贫困原因的不同可以将贫困农民也分为三类,一类是投资性贫困,这主要是指为了提高自身的或子女的素质能力而进行投资导致的贫穷。一般受教育子女较多的家庭,属于投资性贫困,但是由于他们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因而在可期望的未来取得较高收入的能力提高,在经历贫困后会很快的富裕起来。对于这样的贫困家庭,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对自身几子女的投资;一类是技能性贫困,主要是指由于受教育水平低,知识贫乏,技能缺失等造成的贫困。对于这样的贫困,需要政府制定积极政策,广开途径,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三类是衰竭性贫困,主要是指由于年龄、健康等原因而使得收入水平很难保持或持续下降,以致不能取得能维持基本生活的收入,如老年人家庭,有重病人的家庭,大多属于这一类。对于此类贫困,需要政府建立社会保障体制,以保障每一个公民生存的基本权利。
农村的贫富差距持续拉大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农民的心理感受上会觉得不公平,从而有可能造成矛盾的不断积累,对社会和谐产生严重冲击,特别是农村的一些怀旧之人,目睹当前的贫富悬殊状况,不断的发出了今不如昔的感慨,这种现象值得给予关注,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农民对改革开放以来,财富分配不公的不满。防止农村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其治本之策是以城乡统筹的方法破解“三农问题”,进一步壮大农村经济,在发展中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对自身致富的能力有直接的影响。
二、主要结论及几点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的论述,认为农村从总体上来说还很贫穷,问题依然很多,并有继续严重的趋势。农村的发展仍很缓慢,农民的生活仍很困难,农业的前景人令人担忧。农村的落后与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农民的低教育水平,才使得农村的各项事业进展缓慢,这又反过来使农村的教育大大落后于城市的教育,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了。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大力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保证农民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农民的困难不单是地少人多,而更重要的是知识不足,没有任何资产能比知识资产来得稳定可靠,而不像土地,只要愿意付出代价,知识资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素质,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同时建立激励民间资金投入机制,扩大教育经费来源,鼓励支持民间兴办职业技术教育等以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制定政策,保证农民与城市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反对歧视农民的行为。对于因家庭困难等原因而不能上学的学生给予适当补助,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不能因为贫困而让他们丧失了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还未成年就饱尝人间的不公平不平等,让他们失去于别人公平竞争的机会。
2、给予从事工商业服务业的农民以优惠政策待遇,政府部门应积极拓展渠道,提供便利,共享信息,成立专门的创业指导机构帮助农民选择项目,帮助农民创业提高农民独立创业的积极性。对农民创业贷款提供便利和优惠,给农民提供优质的服务,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保障农村有一个稳定的安全的生活工作环境。同时要给予农业以积极有效的扶持,除取消农业税及粮食直补外,还要对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机械等积极调控,控制价格不断的攀升,必要时应给与农民农业生产资料补贴。
3、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适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放活政策,简化手续,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取消现行以农业和非农业性质划分户口的户籍管理制度,推行以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的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让农民享有自由进城和自由迁徙的权力。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在城镇落户,落户后在一定时期内计划生育政策不变。为使这项改革稳步推进,建议先将城市和像烟竹村一样的“城中村”居民,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逐步向农村推进。建议由公安局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力争用五年时间,完成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的工作。
4、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积极适应建立新型城市管理体制的要求,以强化街道管理、发展社区服务为主题,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设施,拓宽服务领域,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要,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对纳入城镇规划区内的村组,逐步“撤村建居”,促其向社区管理模式转变。继续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着眼于集中资源、组团开发、形成发展“拳头”,积极稳妥地推进撤乡并镇、合村并组,逐步实现由行政区划向经济区划的转变。
5、统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调整教育布局,优化资源结构,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全面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力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健全以乡镇卫生院为主的乡村卫生服务网络。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医疗卫生保障措施,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基本医疗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配套完善设施,巩固文化阵地,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扩散。通过统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6、统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是突破体制界限,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劳动力市场。积极探索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逐步把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城市向农村延伸,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促进农民由土地实物保障向社会统筹保障转变,力争到20xx年建起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形成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同步提高的新机制。
7、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水利、能源、交通、通讯设施和康居工程建设。逐年实施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完善供水、防洪和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搞好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保护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完善农村道路、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增强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着力推进农村康居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完成农村客货运“村村通”工程,实现区乡道路等级化,农户住宅全面达到小康标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