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外出考察报告【汇集10篇】
【阅览】由阿拉题库网友精心整理编辑的“校长外出考察报告【汇集10篇】”优秀范例,以便供您学习参考之用,“轻松办公、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校长外出考察报告(优秀21篇)【第一篇】
20xx年7月xx日至xx日,xx县十二五教务主任培训班的教务主任们在县进修学校杨xx校长带领下赴浙江xx市实验小学进行为期3天的考察学习。考察过程中,我们聆听了实验小学骆xx校长、xx小学教育集团笕新校区的主任及杭州xx小学的领导的办学思想和学校管理报告,使我深感震撼的是他们的教育思想中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他们工作的各个方面,从而使他们表现出了一种别样的风采。尤其是xx小学的《激团队潜能,促内涵发展》的报告让我感受颇深。
一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二是转变评价的观念和手段,变单一评价为多元、发展地看待学生;
三是提高综合学科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在学校墙面上,我们看到大批照片,反映出他们丰富的校园生活――夏衍主题文化成了校本教材,各种社团活动充分保证展示。在这样的关爱下,学生会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教学管理上,他们以坚持三长管理: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以年级组每月汇报,学校每月给年级组考核,把每个年级组每个月做的事情打出等级,形成竞争机制,自然而然的教师变被动为主动。
“草根”研训,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研训,以解决教师需求为目的,说白了要对症下药。“草根”研训就是要通过有价值的问题引领,让教师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反思、研究、改进,提高教师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意识。从语文、数学到音乐、美术、劳技、品德、信息、体育,各学科、各年级段都有了老师自主研究的课题。学校构建了“一社一体四平台”新苗成长共同体:师徒结队,岗前培训,班级管理论坛,大家深入讨论交流、学习小结,并做案例式、沙龙式研究等等。注重常态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诊断,新苗新秀展示活动。
为保证研训高效落实,学校实施条块结合的三线管理模式:教导处下设语文、数学、综合三个教研大组,由教学副校长和两位教导主任各分管一个大组,各组再分设6、7个备课组;修订一系列保障制度,调整相关教师岗位职责,明确自身责任;同时,将骨干教师、磨课小组和师徒结对组织等纳入研训网络。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激起了老师们探究和成长热情,创建了“三次设计两次打磨”的校本研修模式。
反思我们自己的教育工作实际,我深感本校的发展和改革的责任与压力。他们的成功,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更多的是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1、倡导现代化管理和个性化发展,从制度规范与人文环境两个方面考虑,建立了一种可以引导教师自觉发展的长效机制和考核制度,形成和谐、进取的团队氛围。每位教师,尤其是班子成员要有积极的心态,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正确认识自己管理的工作的特点和类型,严格管理,真抓实干。
2、给教师以精神支持,为教师提供专业引领
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形成良好的工作心态。学校一定要根据教师发展的需求,及时提供必要的高水平的专业引领。
总之,xx市实验小学之行,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对优质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使我们学习到了教育管理的先进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本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会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个性化发展、学校可持续性发展。
校长外出考察报告(优秀21篇)【第二篇】
校长外出考察报告(优秀21篇)【第三篇】
校长外出考察报告(优秀21篇)【第四篇】
为了进一步开拓视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创新工作思路,我们在中心领导的带领下,一行27人来到**、**等地学习考察。现在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通过公司领导的介绍,我们对该公司有了初步的了解: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9月30日成立,并于20xx年6月1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历史渊源于清朝洋务运动中创建的金陵机器制造局,成立于1865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后,组建**晨光机器厂,先后隶属于兵器工业部和航天工业部,现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所属大型综合机械制造企业。
在公司领导安排下,我们一行人在公司内进行了参观,对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随处可见的宣传栏中对公司企业文化的介绍,比如企业的宗旨是用航天高科技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企业价值观是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员工谋求福祉;企业精神是敬业、勤业、精业、创业;企业作风是严、细、慎、实;其他还有治企方针、企业经营、企业质量观、企业安全观等等,从中不难看出,公司高层具有非常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同时特别注重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它不仅影响、激励着每一个晨光人,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好的启示。
考察期间,中心x书记就如何做好一名合格副职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x书记用他丰富的经验,深入浅出的讲解,结合目前的工作实际为我们进行了授课,组织科领导又为我们播放了关于决策力和执行力的录像,对我们启发很大,对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通过认真学习,反思自身,有如下几点体会:
组织任命是对我的信任,我要以此为动力做好工作,不辜负组织的信任。想真正做好工作需要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但组织任命不等于群众的认可,因此,就要戒骄戒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赢得大家的尊重和支持,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
实实在在做人,本本分分做事,必须时刻注意,强化自身的修养,从基础性、日常性工作入手,多做实事好事,少说空话虚话,对人要诚心对待,对事要认真负责,时刻塑造自己实在、实际、实干的良好形象。
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特别是面对一些复杂问题、特殊问题时要有思路,能够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注意与大家搞好团结,不端架子,持之以恒,就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树立自己的威信。
一名副职只有牢固树立全局观念,不计名利得失,任劳任怨,才能得到上下的认可。一是对自己分管的工作,在考虑问题时要从大局出发,既要保证分管工作的质量,还要有利于单位的整体发展;二是对于关系到全局的一些突击性和临时性任务要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不分份内份外,为正职排忧解难。
做好分管的具体工作,一是要明确自己分管工作的任务、范围、权限,也就是自己应该怎么做、怎么管、管什么。二是工作要仔细,要积极主动,发挥自己的优势,工作中不能怕出问题,不能怕困难。而独挡一面是要做到自己担负工作的情况熟悉,充分调动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新工作方法,争取做出最大的成绩,让正职从具体性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全局问题。
要力争一开始就正确。千万不要做哪些总让正职担责任、担风险、担心思的事,副职不要给正职惹麻烦、制造麻烦。更不要做出让正职为你“揩屁股”的事。
以“不越位、不离位、不虚位”为原则,经常提示自己、告诫自己、严律自己。
正职是借助副职的力量来实现自己使命的人。既然如此,副职要多做有助于正职决策和有助于正职体现价值的事,想正职所想,急正职所急,帮正职所需。
虽然做未来的事远比做今天的事更重要,但还是要先把今天的事做好。做未来的事,那是正职应该考虑的,而做好今天的事则是副职应该干的。
副职在工作中要善于做好协调,一是与正职加强沟通协调,与正职保持一致;二是与主管科室的沟通协调,保持正确的工作方向;三是与兄弟单位的沟通协调,互相有无,加强配合;四是加强本部门协调,整合力量,贯彻工作目标,共同完成任务。
处理好与正职的关系,关系到班子是否团结和谐,各项工作任务能否顺利开展,作为副职来说,我认为首先要甘当配角,做好助手,这是前提;其次是树立两个意识,一是责任意识,二是补台意识,这样才能辅助好正职的工作。具体来说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单位的领导核心就是正职。他是主要领导、一把手。处于主导地位、负全部责任。作为副职必须紧紧围绕正职这个中心、维护正职的权力和核心地位。自觉服从正职的领导,深刻领会正职的意图和要求,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配合、协助正职作为自己的主体意识,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稳定和谐的上下级关系。
副职与正职的权力是有差距的。正职统揽全局,决定全局,把握大政方针,对单位的事情实行全局的领导和管理。而副职仅在自己分管的工作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权限。而且是正职根据工作的需要和副职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授予。副职是在正职授权范围内进行工作的,并对正职负责。做事情要掌握一个“度”,多请示、多汇报,对正职没有授权的,不能轻易越权。说话、表态应根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副职一定要切记:“分工不是分权”。千万不要把分管的工作看成就是自己说了算。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单位班子成员都要以诚相待,鼎力相助,这是最起码的风格和意识。尤其是副职,本身就是助手、就是配角,对正职的支持是分内事,也是副职必须具备的素质。
研究讨论决定工作时,班子成员都有发言的权利。副职对某项工作可赞成正职的观点和做法,也可反对正职的观点和做法。无论赞成还是反对,当形成班子的集体意见后,副职应无条件地服从并执行。
对某项工作,正职过问的多,指挥的多,副职也不要有情绪。造成这种情况,一方面可能是这项工作重要,是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另一方面,可能是正职觉得副职工作经验不足,能力不够。面对这种情况,副职应多从自身找原因,查不足,多为正职提供信息,共同把工作做好。
对于自己分管的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在工作中应积极发挥主动能动性,大胆地处理自己分工内的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难点问题的处理上不能推卸责任,在紧急情况下根据全局的需要,勇于决断,勇于负责,有时可能受到一时的非议和委屈也要淡然处之。
及时补台是大局意识的具体体现,当正职领导或全局出现漏洞时,作为副职要从组织的最高利益出发,及时拾遗补缺,自觉补台,以防止问题的发生和蔓延。要自觉树立补台意识,补正职的台就是补全局的台,也是补自己的台。对影响全局的一些问题要及时报告并提出积极的建议。
校长外出考察报告(优秀21篇)【第五篇】
20**年7月18日—7月25日,十堰市教育局组织全市部分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岗位培训,我有幸也参加了培训。
7月22日,我们一行130多人赴房县四所中小学校考察学习,重点考察学习了房县东城小学。本次考察任务明确,组织严谨。考察团每到一所学校,都和学校领导认真交流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特色学校创建、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同时也听取了各校领导经营管理学校的办学理念、思路及所取得的成就。考察学习中的所有信息和场面不断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并且不时的在我的思想中与我校的办学实际形成碰撞,使我感受颇深,回味无穷。下面我就学习考察的感悟汇报如下:
一、考察学校基本情况。
房县东城小学房县东城小学是县委县政府于投资兴建的一所全日制小学,位于城关镇武当路东侧,占地64亩,建筑面积16362平方米。房县东城小学从秋季正式招生,现有教学班44个,在校学生2500人,教职工110人。大厅东面墙壁上的30多块奖牌,这就是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所获得的荣誉。房县东城小学不仅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更是一所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学校。
二、个人感悟。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育理念是学校管理、学校发展和迈向成功的灵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的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要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育人观,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和人才观。优势人人皆有,关键在于发掘和培养。学习优势教育就是要深刻认识,无条件尊重和赏识每个孩子的学习优势,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发挥优势,自由学习,从而促进他们快乐学习,体验成功、健康、幸福并个性化的成长。师生人人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并阶段性地能够放大优势,体现优势的持续发展,这就成了学校的发展优势。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才能真正体现教育人文化的思想。
1.人文兴校——学校可持续发展之路。
应该成为一所学校的重要使命。
(1)、校园文化应分为显性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可以把学校建设得越来越美丽,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氛围,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这个阶段房县东城小学重的是“建设”,关心的是“标准”,关注的是“变化”,得到的是“积累”。隐性文化是通过建章立制,使全体师生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形成共同的发展目标,通过加强学习、宣传,统一认识、统一思想,构建新的教育理念,达成共同的价值取向。
(2)、文化校园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理性追求过程,又是一种校园文化的成熟形态,它不仅体现为一种外在的文化现象或文化活动,而更注重展现其内在的文化氛围。从校园文化建设到文化校园创建,这个过程关联着学校的教育理念、目标志向等。它必将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进一步提升。文化校园必然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归宿。
2.重实际,创特色。
特色学校创建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创办特色学校的过程正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过程,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所以房县东城小学这一特色学校已具备以下特征:
(1)、特色学校是个性化的学校,具有独特性。学校不论大小,都有其同类学校的共性,也有其自己的个性。特色学校是一种在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竭力创造富有个性特征的办学风貌的学校。特色学校的独特性带有创造意识。独特的办学思想、独特的内容、独特的办学策略都是创造性劳动的成果。这种独特性首先应有学校特色,它是特色学校形成的基础,围绕个别特色创建一种学校组织的整体精神并在学校活动中充分的贯彻始终,从而使学校在各个方面办出特色,这是特色学校形成的基本轨迹。
(2)、特色学校是成功的学校,具有先进性。它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成功地确立了办学价值观。办学价值观是办学的灵魂,并且这种办学价值观又被特色学校本身的成功所证明是正确的。第二,成功地培养了大批人才,特色学校就是靠培养多元化人才被社会认可的。第三,成功地确立了优化的办学模式。特色学校的形成过程,就是某种办学模式不断形成优化的过程,其确立标志着这种办学模式的定型和完善。
(3)、特色学校是成熟的学校,具有稳定性。它必须具有稳定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有稳定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有稳定的学校文化和学校传统,并最终能稳定发展,稳定前进,求永远前进、永远成功。但它需要一个不断发展、不断积累、不断提高其知名度的过程。
三、主要经验。
1、管理体系科学。
管理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房县东城小学给我的印象是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实效化。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层级管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既保证了校长的宏观调控权力,又能极大的调动中层干部、班主任老师、科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管理层有较高的素质。管理层素质越高,学校也就办得越有特色。管理层的核心就是校长,校长办学要有自己的思想,也就是说,要把学校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学校,要搞出什么样的特色,校长要有自己的主见。
作为校长,应该具备广阔的视野和前沿的理念,能敏锐地捕捉前沿课题,准确把握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善于分析和借鉴成功的办学经验,掌握先进的学校管理知识,立足于社会大背景,确立学校改革的方针和举措,以科学的教育观谋划学校的发展,以科学的发展来引领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的创新。校长要具备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要管理好一所学校,必须注重从教育方针、法规、制度等方面来开发自己,在开发自我,熟悉政策法规、法律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学校的新发展、新思路,从而引领教职工朝着新的目标前进,创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形成体现风格的办学特色,把学校的优势、强项最大化。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取得更大的成功。
2、服务意识到位。
房县东城小学以真诚无私的奉献赢得学生信赖,家长的尊重,社会的信任。更好地为学生、家长、社会服务。
门拜访,不允许打电话叫家长到学校。从这一小事,就充分体现了学校浓厚的服务意识。
房县东城小学在全体教师中广泛树立服务意识,提倡“走进学生”、“蹲下身来看孩子”,实施个性化的教育、个别化的辅导,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使教育全面走向生本。
房县东城小学的优质服务理念还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精心创设了满足学生学习、运动、身心发展多种功能需求的育人环境,将墙壁、花草、庭院、雕塑都提炼为育人元素,充分利用一切空间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成长提供最佳环境和广阔舞台。
本次考察任务明确,组织严谨,受到了当地教育部门的热情接待,达到了预期效果。考察团一行19人,先后访问了山东寿光市六所中小学,南京市雨花台区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上海市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一所私立学校、一所幼儿园。考察团每到一所学校,都和学校领导认真交流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新课程理念、特色学校创建、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同时也听取了各校领导经营管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思路及所取得的成就。考察学习中的所有信息和场面不断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并且不时地在我们思想中与我们的办学实际形成碰撞,使我们感受颇深,回味无穷,也深受鼓舞。下面就学习考察的感悟汇报如下:
一、树理念、建文化、创特色。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所以学校办学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战略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战略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型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那么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就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所以创造良好的教育势在必行。
1.与时俱进、树立人才培养的新理念。
人才的培养方式,即人才培养的道理就像体育比赛一样,如果我们只设置一个项目,就只能产生一个冠军,如果我们设置一百个项目,就会产生一百个冠军。在这种多元化的育人理念下,学校才能实现360行,行行出状元的人才培养目标。这种新的办学理念体现了全新的人才观和价值观,为师生的成长、发展及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考察中的所见所闻坚定了我们的办学信念,也充分证明了我校提出的“学习优势教育”是符合我校实际、遵循育人规律、体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人人皆有,关键在于发掘和培养。学习优势教育就是要深刻认识,无条件尊重和赏识每个孩子的学习优势,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发挥优势,自由学习,自主构建,创造与应用知识,从而促进他们快乐学习,体验成功、健康、幸福并个性化的成长。师生人人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并阶段性地能够放大优势,体现优势的持续发展,这就自然成了学校的发展优势。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才能真正体现“教育以教师为本,办学以学生为本”的人本思想。
2.文化兴校——学校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阵地。一个学校物质上、生源上都可以暂时落后,但在文化上不可以落后。学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传承与发展一个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今天“以人为本,构建社会和谐”的教育价值观要求教育工作必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具体的办学行为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有益于孩子成长的文化环境,应该成为一所学校的重要使命。传承文化的思路应该归纳为纵横两条线。横线是从中外文化的差异看中国文化与其它文化的不同点,而纵线是从历史的角度考虑文化的作用,考虑汉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同时要关注传承文化一定要克服负面的文化影响阻力,舍弃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东西。我校就要围绕办学的核心理念,提出文化工程建设,即在建设主体方面打造领导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服务文化;在文化结构方面,建立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在校园文化方面,建设德育文化、环境文化、课程文化、特色文化。重视以办学理念相融共生的文化环境建设,突出办学特色的观念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品质的学习型组织建设,让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学校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软实力,真正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促使学校成功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使文化兴校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文化兴校要抓住两个关键: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
人才的培养方式,即人才培养的道理就像体育比赛一样,如果我们只设置一个项目,就只能产生一个冠军,如果我们设置一百个项目,就会产生一百个冠军。在这种多元化的育人理念下,学校才能实现360行,行行出状元的人才培养目标。这种新的办学理念体现了全新的人才观和价值观,为师生的成长、发展及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考察中的所见所闻坚定了我们的办学信念,也充分证明了我校提出的“学习优势教育”是符合我校实际、遵循育人规律、体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人人皆有,关键在于发掘和培养。学习优势教育就是要深刻认识,无条件尊重和赏识每个孩子的学习优势,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发挥优势,自由学习,自主构建,创造与应用知识,从而促进他们快乐学习,体验成功、健康、幸福并个性化的成长。师生人人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并阶段性地能够放大优势,体现优势的持续发展,这就自然成了学校的发展优势。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才能真正体现“教育以教师为本,办学以学生为本”的人本思想。
2.文化兴校——学校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阵地。一个学校物质上、生源上都可以暂时落后,但在文化上不可以落后。学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传承与发展一个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今天“以人为本,构建社会和谐”的教育价值观要求教育工作必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具体的办学行为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有益于孩子成长的文化环境,应该成为一所学校的重要使命。传承文化的思路应该归纳为纵横两条线。横线是从中外文化的差异看中国文化与其它文化的不同点,而纵线是从历史的角度考虑文化的作用,考虑汉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同时要关注传承文化一定要克服负面的文化影响阻力,舍弃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东西。我校就要围绕办学的核心理念,提出文化工程建设,即在建设主体方面打造领导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服务文化;在文化结构方面,建立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在校园文化方面,建设德育文化、环境文化、课程文化、特色文化。重视以办学理念相融共生的文化环境建设,突出办学特色的观念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品质的学习型组织建设,让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学校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软实力,真正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促使学校成功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使文化兴校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文化兴校要抓住两个关键: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
准”,关注的是“变化”,得到的是“积累”。隐性文化是通过建章立制,使全体师生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形成共同的发展目标,通过加强学习、宣传,统一认识、统一思想,构建新的教育理念,达成共同的价值取向。
2)、文化校园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理性追求过程,又是一种校园文化的成熟形态,它不仅体现为一种外在的文化现象或文化活动,而更注重展现其内在的文化机理、厚重的文化积淀、持久的文化传承、深邃的文化理念,使之逐步成为特定区域内、特定人的内在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存方式,并可持续地对后来人产生巨大的影响。文化校园的形成过程中,更看重的是人文底蕴的积淀,注重的是人的文化自觉性,关键的是从人与文化关系去思考人的成长和发展,强调的是自然、自觉、自信、自律。我校要抓住“校安工程”的良好契机,高站位决策校园文化建设,让其逐步朝着文化校园的奋斗目标迈进。从校园文化建设到文化校园创建,这个过程关联着学校的教育理念、目标志向和功能定位等。它必将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进一步提升。文化校园必然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归宿。
3.重实际,创特色。
特色学校创建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创办特色学校的过程正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过程,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所以特色学校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1)、特色学校是个性化的学校,具有独特性。学校不论大小,都有其同类学校的共性,也有其自己的个性。特色学校是一种在寻求服从于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竭力创造富有个性特征的办学风貌的学校。特色学校的独特性带有创造意识。独特的办学思想、独特的内容、独特的办学策略都是创造性劳动的成果。这种独特性具有整体效应,“以点带面”、“以局部带整体”、“以核心带全局”,最终使学校在全方位、多角度都能反映出这种独特性,成为一种综合效应。首先应有学校特色,它是特色学校形成的基础,围绕个别特色创建一种学校组织的整体精神并在学校活动中充分的贯彻始终,从而使学校在各个方面办出特色,这是特色学校形成的基本轨迹。但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不一定最终能成为特色学校,需几任领导和全体教师努力共建。
2)、特色学校是成功的学校,具有先进性。它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成功地确立了办学价值观。办学价值观是办学的灵魂,并且这种办学价值观又被特色学校本身的成功所证明是正确的。第二,成功地培养了大批人才,特色学校就是靠培养多元化人才被社会认可的。
第三,成功地确立了优化的办学模式。特色学校的形成过程,就是某种办学模式不断形成优化的过程,其确立标志着这种办学模式的定型和完善。
3)、特色学校是成熟的学校,具有稳定性。它必须具有稳定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有稳定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有稳定的学校文化和学校传统,并最终能稳定发展,稳定前进,求永远前进、永远成功。但它需要一个不断发展、不断积累、不断提高其知名度的过程。
综上所述,特色学校的创建需要有个性的领导集体和有特长的教师队伍;需要和谐的学校文化和有效的办学机制。它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追求特色,不能急功近利,打造特色,不能故弄玄虚。在考察中我们亲眼目睹了上海世博园小学、南京雨花台外国语小学和山东寿光逢苑小学,它们的特色项目很有个性,很有文化性,很有持续发展性。从而使我校也坚定了思想认识,我们要紧紧抓住现有特色项目的建设,把特色的亮点不断放大,让其持续稳定的发展。点亮多盏灯,照亮师生前行的路,让他们欣赏路上的风景,体验路上的成功,为不断的前行鼓足勇气和充满信心。
二、抓科研,强队伍,提质量。
校本教研是学校针对自身的教学问题而实施的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研究。它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能够大面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有效开展校本教研需要有校本教研策略。
1.立制度(建立研学制度)。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所以推行校本教研,必须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学制度。(1)理论学习制度。学校要积极开展集中学习、组室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为教师提供学习教育理论、理念的平台,做到理论学习与资料收集相结合;要积极为教师提供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做到外出学习与校内汇报相结合,真正实现为自我提升而学习。(2)学校领导听课和参与教研活动制度。学校领导听课要有计划、有目的,听谁的课,什么时候听,听课前后要做哪些准备工作,都要列入自己每周的工作日程。通过有针对性的听课,课后要与任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及时反馈、沟通,做出导向性评价,促进课堂模式的生成和不断提升。(3)强化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做到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打造良好的研学环境,培养具有良好素养的师资队伍。山东寿光教育局和上海建平中学做得很到位。
念还要求教师的教学反思要延伸到学生的学习反思,扩大教学反思的范围,提高教学反思的品牌。通过师生不断的反思,更新教与学的观念,改变教学行为,转变学习方式,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实现教育的最高境界:“教是为了不教。”南京雨花台中学和上海建平中学把此项工作做得很扎实。
3.讲科学。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灵魂,校本教研只有扎根于教育科研的土壤上才能枝繁叶茂。开展校本教研,必须有一个统领的核心课题,才能更加明显地提高成效。寿光教育局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突破知识教育的诸多局限性,走进知识内核是基于实践的逻辑学习和意义学习,而不只符号学习。上海建平中学的课程整合、走班上课、校本教材开发,充分证明了适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目前我校的校本教研的核心课题是“导学案习得法”。它不仅是开展校本教研、校本教材研发的载体、手段和方法,同时也是体现学习优势教育的新理念,更能促进我校课堂教学的崭新模式的生成。它要求教师积极开展“导学案”的应用性和实用性的研究,增强教科研意识,以“导学案”带动课堂改革,以课改促进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凝聚人心,及时积累、总结、反思、推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增强学校办学的生命力。培养更多的名师,努力创建地区特色名校。
总之,学校要把校本教研工作作为学校发展和前进的基础,将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校本培训有机融为一体,大面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校本教研的策略性大转变,促进“三名”工程的创建,开创杭锦教育灿烂的明天。
本次外出考察,感悟颇多,体会很深。从思想上给自己的工作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我校将坚定不移地走文化兴校之路,秉持“学习优势教育”的理念,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深入教科研领域,探索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改模式,努力打造更多的名师,培养大批特长人才,为杭锦教育振兴、壮大添砖加瓦,为“三名”工程的大力实施锦上添花,争取在三至五年时间内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项目明显、基础教育实力雄厚的地区特色名校。
两点建议:一是大力度整合教育资源,招聘成熟教师,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教师短缺的现实问题。二是进一步统一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逐步形成办杭锦大教育的格局。
校长外出考察报告(优秀21篇)【第六篇】
4月28日下午至4月29日,第一考察学习小组一行9人在副校长李宏生同志的带领下,先后到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高职院校,就学校升格高职后在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机构设置、分配制度等方面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考察学习,并参观了相关高校的校园及实验实训基地。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我校于上世纪90年代初实行校科二级管理模式,经过长期运行和不断改进后,我校在校科二级管理上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各处室、专业科的岗位职责明确,各项管理制度、考核制度齐全,各部门在党总支、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部门工作,确保了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速高效运行,促进学校事业发展不断再上新台阶。
由中职升格高职校后,学校在办学理念、育人规格、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必须发生质的变化;搬迁新校区后,学校的办学规模急速扩大,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学校的实际,为此,对学校的机构设置、分配制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已成为我们全体学习成员的共识。
这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较强,工作量较大,工作过程繁杂的系统工程。学校于今年已组织人员多次到外地的高职院校考察学习,对校内机构设置、岗位职数等框架也已基本明了,因而可以组织一班人马,结合学校实际对现有管理手册修订完善,明确各系部的岗位职责,健全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学校搬迁新校区后,就可立即向高职校系部管理模式过渡,在以后运行过程中逐步发现问题,根据学校实际再加以修改,使之日臻完善。
实行系部二级管理,学校要给予各系部一定程度上的权利,包括人、财、物;但各系部不得单独设立帐户,所有收入必须交入学校大帐,统一支出。系部负责人的权限相对大了,而相应承担的责任也应加大,必须全面负责系部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系部负责人的能力要强,工作方法要灵活,凝聚力要高,但大局意识、服从意识更要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服务、协调、监督作用要进一步发挥。这样,在校长室的领导下,职能处室与各系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推动学校工作快速发展。
要坚持“优质优酬、合理分配”的分配制度,实行个人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实绩挂钩,要逐步形成向突出人才、特殊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奖勤罚懒,重实绩、重贡献,合理拉开差距,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考察活动共历时一天半的时间,我们所到之处均受到贵宾礼遇,唐、津两市的市级相关领导、相关司局负责人均全程陪同。考察团成员感受到了唐、津两市对中国钢研的重视,体验到了作为一员中国钢研人的自豪感。
首钢京唐钢铁公司是所有中国钢铁人的骄傲,特别是作为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项目的主要牵头单位,中国钢研为京唐钢铁公司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研发、咨询等智力支持,得到了包括京唐公司各级领导、专家在内的行业人士的普遍认可,中国钢研的科研实力和品牌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里成为每一个钢研人的骄傲。但面对着世界最一流的现代化钢厂,兴奋之余,却总让人产生一种“不明”的惆怅:近700亿的投资呀,我们分得了几杯羹?这不得不让我们每个人冷静思索:我们的科研实力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转化为我们的创收能力;我们的工艺新技术优势如何才能转化为工程设计、装备制造优势。这些问题的解决应是集团公司冶金工艺工程领域在淘汰落后、整合限产、装备大型化、资源循环化的钢铁行业发展大趋势下,实现跨越式发展,后来居上,取得未来工程市场的入门资格,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
滨海新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距首都北京仅1个小时的车程,距海港18公里、天津机场9公里、天津火车站19、5公里,交通运输极其方便,是一块难得的宝地。其独有的政策、人才供给、基础设施条件、产业聚集效应、品牌影响力、发展定位等优势不言而喻,被誉为继深圳、上海浦东之后,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成为各大知名企业的必争之地,已有多家央企抢先一步进行跑马圈地,打造企业发展的机会平台。其中新能源、新材料发展带已入驻的企业包括航天一院、航天五院等知名企业。
作为中国最权威的材料类高科技企业,似乎这里更适合我们的发展,原因如下:
天津一直是我国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发展的领头羊,这里聚集了天津18所、天津大学等我国最权威的电池研究机构,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最知名的手机电池生产基地,光伏电池产业发展异常迅速,产业上下游配套齐全。
除天津所属各院所的人才之外,全国乃至全球的行业人才在天津聚集较多。
滨海新区的土地价格约为30万元/每亩,仅约是中关村永丰基地现地价的1/5,配套的住宅价格仅约为4000元/每平米。可以预测3到5年内,升值将达到3至5倍。
在天津布点发展,有利于拉近与即将组建的天津钢铁集团,以及空客、一院、五院等客户的距离,有利于提升中国钢研的知名度,有利于拓展天津地区的市场网络。
滨海新区由天津市直管,入园企业在争取国家、市等政府项目时将得到天津市政府的直接支持。
以上仅是个人在学习考察活动后的一些肤浅感受和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
校长外出考察报告(优秀21篇)【第七篇】
10月31日,在区教研室张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赴xx市xx中学xx分校和xx学校附属xxx小学考察学习,阴雨绵绵,秋日的寒气却挡不住我们学习的热情。
在这次考察学习活动中,我们参观了百年老校――南京xxx小学,张校长“一切为了孩子的生命成长”的办学理念、“诚者自成”的经典校训及“让学校成为孩子一生中到过的最好的地方”的教育理想,让人赞叹并深深折服。学生小导游为我们讲解了校园里的渊源三江水、壹公亭飞然、诗翁半梅林、校友名人轩、国学经典园、诚者自成校训壁等校园景点,学校集古朴与现代、经典与时尚于一体,那样安详,又那么充满活力。在这里,让我真正感受到学校是学生最喜欢的地方,是学生一生中到过的最难忘的地方。
学校的校园文化深深吸引每位来学习的老师,学校的课堂教学更给每位听课老师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那样充满智慧的课堂,那样灵动的课堂,至今在我心头萦绕。我听的是一节小学数学双语课,孩子们用英语兴趣盎然地学习数学。整节课学生活跃但不喧闹,积极热情却又那么有序。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也感染着我。我思考着这节课为何给我留下如此深的印象,到底好在哪里?细细品来,我感受到有以下几点:
1、真诚的鼓励。在孩子们精彩的回答后,会时时跟随自主地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掌声,这掌声是每个孩子自信心建立的源泉。每个孩子都愿意大声地、大胆地发言,因为在这样的鼓励下,他们的自信心是非常强大的。
2、注重细节。每次完成小组活动,老师会在要求前不经意地加两个字:快速。看似无心,实则有意,这样的小细节的提醒,正是对孩子课堂习惯的培养与渗透。
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合作,充分展示。整节课,我没有听到老师太多的语言灌输,学生是整节课的主角。
回来后的第一天,我就在班里试行了一下学习所获。我教一年级,很多孩子喜欢被老师和别人表扬,却不会主动给别人鼓励。在周一的第一节课上,我带头给回答出色的孩子掌声,其他孩子也如我一样学着给他人掌声。在后来几天的语文课上,我不用带头,便常常出现孩子们自发的热情的掌声。我想,不管是送掌声的同学还是得到掌声的同学,他们的内心都是快乐的,他们都从中获取了自信与尊重。
这次学习开阔了我的眼界,提高了我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也让我深深感受到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要以学生的快乐发展、学生的快乐成长为目标,只有学生喜欢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只有学生喜欢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我的目标就是让我们一年级三班的教室成为学生到过的最喜欢的地方。
校长外出考察报告(优秀21篇)【第八篇】
很难的学校这次组织外出考察,主要目的是要我们更了解民族文化,对我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的认识有所提高。对我们的毕业创做有很大的帮助。主要考察了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和儒教文化。无论是那种文化,都有很艺术价值,无论从绘画,书法,历史和人文等等,都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就像有人问永乐宫壁画和清明上河图有什么区别。我个人认为其实很简单,永乐宫壁画绘画艺术高,因为它的造型,和色彩和人物的神态都达到了及至,而清明上河图它的历史价值高,因为它反映的是真实社会生活,不像永乐宫的壁画反映的只是神话不是显示。
由此麦积山石窟与龙门石窟也是如此,不过有不同与永乐宫的壁画和清明上河图。它门有着相同的地方,就是都是佛教文化的留传,但在表现方式上却不相同,一个是泥塑艺术,一个是石雕艺术。中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分布广泛,反映了我国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佛教艺术。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城东南45公里处,秦岭山脉西端,因其外观“如民间积麦之状”而得名。石窟开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公元384——420xx年),以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西魏、北周和隋、唐、宋、元乃至明、清等十几个朝代,都在这里进行了营建。麦积山现存大小窟龛194个,54个位于南崖,140个分布在西崖,除少数窟龛内已空外,共保存了从公元四世纪末到十九世纪约1520xx年间的泥塑、石雕7200多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石窟”。
洞窟窟内的艺术内容,及其所反映的思想主题并社会历史背景之后,作为一点补充,也是合理的逻辑推理:麦积山第127窟作为当时在特殊情形下为乙弗后所建的洞窟,特殊的题材与来源,还有特殊的画工成份等,这些必将对麦积山同时代及其后的石窟艺术产生深刻之影响,也就是说与乙弗后有关的社会历史在麦积山的活动,无疑会对麦积山石窟艺术活动带来一些新的现象和因素,也是学者们所较为共同一致的认识,而这些新内容的源头又是与中原洛阳长安等地密不可分,特别是对这些地区的现存石窟等佛教造像艺术的全面考察,以及相关文献画史资料等的记载,和对于一些当时著名画家的考察,联系到麦积山西魏及其以后石窟艺术的发展特征,或许为我们研究麦积山石窟的发展变化及其在佛教石窟艺术研究中的地位等相关课题意义重大。
无论从那个角度去欣赏,都有他伟大文化,就雕塑而言也是有很高的价值,造型和色彩的结合,比例与形体结合,都代表着不同时期人们欣赏观念。同时也留漏出古人内心对神的美化。
其次我们也知道,佛教艺术,特别是佛教壁画或绘画艺术,发展到西魏时期,仍处在初期阶段,并没有完全成熟。特别是在表现大型经变画方面,基本上仍停留在探索偿试阶段。如在较早的武威天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永靖炳灵寺、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以及麦积山,基本上西魏及其之前的题材以本生、佛传、因缘故事,千佛、说法图、尊像画主为,且均表现得较为原始而简单,同时又有一部分仍与西域中亚一带的佛教造像风格有相承之关系。即使在以壁画著称的敦煌莫高窟,大型成熟的经变画也是晚到初唐时期才大量表现于洞窟,隋代的经变画均为小幅或并不完全成熟。在绘画风格上,窟壁画的技法十分成熟,经营得当,无论是在整体还是局部的表现,均处理得和谐而统一。在着色上也显得丰富多彩又不失相互照应之美。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诸朝,历时400余年雕凿不绝。古代匠师在这两座山上凿窟建寺,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的宝库。龙门石窟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
龙门石窟还有宾阳洞、古阳洞、药方洞等著名洞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堪称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它以自身系统、独到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在它之前的石窟艺术均较多地保留了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的成分,而龙门石窟则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一开始就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展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
石窟中佛教造像要遵从教义的规范,使形象与人间保持距离,具有一定的神性。诸如"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使人望而起敬,但又不能冷若冰霜,需有人间气息才觉得可亲可信,介于人神之间最有魅力。"神"气太足使人觉得可敬不可亲,难以引起共鸣。"人"间气太浓,又会冲淡佛教的严肃性,使人一望便觉得似曾相识,无遐想的余地。南北朝及唐代大多数成功之作,恰在神与人之间,所以颇具魅力。如龙门奉先寺,凿建于唐高宗时代,是龙门石窟造像中规模最大,整体设计最为严密,艺术水平最高的一处造像。
龙门石窟艺术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特别是雕刻、绘画、书法、建筑、服饰、乐舞、图案纹样以及时代社会风尚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
就历史而言麦积山石窟和龙门石窟都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就绘画而言也可以堪称一决。
我们假想如果没有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我们很难想象这写艺术宝贝还能流传给我们吗?因此佛教文化的传播才使我们这些珍贵的艺术作品流传给我们。
经历了风风雨雨他们流传了下来,试想象还有多少艺术珍品被破坏,而这些珍品也面邻这威胁完好的,永远的保护将是我们面临的重点。
如今这些都失去了它们本身的宗教价值,但却留下了带有很深时代烙印的丰富的艺术形象,使我们以致于子孙后代都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通过我们的这次外出考察课,对我们古代伟大的艺术珍品观光和欣赏,对我们的艺术欣赏观和审美观都有很大的帮助。也正因为如此,才让我对石窟艺术更加的了解,不仅仅从中学习到,雕刻美,书法美,绘画美,图案美等等。以后的创作中也回有所感悟,将明间艺术与我们的作品相结合,这样我们的作品才有品位。
4月28日下午至4月29日,第一考察学习小组一行9人在副校长李宏生同志的带领下,先后到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高职院校,就学校升格高职后在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机构设置、分配制度等方面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考察学习,并参观了相关高校的校园及实验实训基地。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感受。
第一考察学习小组本次共考察参观了3所院校,其中高职院1所、高职校2所,考察的内容主要有高职校的机构设置及职能划分、系部管理模式、内部分配制度等,较之这三所院校的硬件设施、内部管理等,我校与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有一定差距外,而与徐州经贸高职校、徐州财经高职校差别不大。这三所院校在管理模式上基本上都采用了系部二级管理模式,教育教学管理的重心下移至各个系部,各行政处室主要做好服务、协调、督查等工作,各系部职责明确、责权分明,整个学校严格按照制订的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运行。
我校于上世纪90年代初实行校科二级管理模式,经过长期运行和不断改进后,我校在校科二级管理上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各处室、专业科的岗位职责明确,各项管理制度、考核制度齐全,各部门在党总支、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部门工作,确保了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速高效运行,促进学校事业发展不断再上新台阶。
由中职升格高职校后,学校在办学理念、育人规格、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必须发生质的变化;搬迁新校区后,学校的办学规模急速扩大,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学校的实际,为此,对学校的机构设置、分配制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已成为我们全体学习成员的共识。
二、具体建议。
1、建立健全完善系部岗位职责、考核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
这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较强,工作量较大,工作过程繁杂的系统工程。学校于今年已组织人员多次到外地的高职院校考察学习,对校内机构设置、岗位职数等框架也已基本明了,因而可以组织一班人马,结合学校实际对现有管理手册修订完善,明确各系部的岗位职责,健全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学校搬迁新校区后,就可立即向高职校系部管理模式过渡,在以后运行过程中逐步发现问题,根据学校实际再加以修改,使之日臻完善。
2、对职能处室和系部负责人配备要精干。
实行系部二级管理,学校要给予各系部一定程度上的权利,包括人、财、物;但各系部不得单独设立帐户,所有收入必须交入学校大帐,统一支出。系部负责人的权限相对大了,而相应承担的责任也应加大,必须全面负责系部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系部负责人的能力要强,工作方法要灵活,凝聚力要高,但大局意识、服从意识更要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服务、协调、监督作用要进一步发挥。这样,在校长室的领导下,职能处室与各系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推动学校工作快速发展。
3、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进入新校区后,在校学生人数、班级数急剧增加,有可能会出现一位老师担任1个及以上班级班主任的情况,而对班主任的考核必须强化,奖惩力度要加大。此外,还可借鉴其他高职校的模式,即从校外聘用大学生担任辅导员,每人负责2-3个班级学生的管理工作。
4、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要坚持“优质优酬、合理分配”的分配制度,实行个人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实绩挂钩,要逐步形成向突出人才、特殊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奖勤罚懒,重实绩、重贡献,合理拉开差距,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校长外出考察报告(优秀21篇)【第九篇】
校长外出考察报告(优秀21篇)【第十篇】
上一篇:银行(述职报告)指南【推荐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