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厂实习总结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船厂实习总结精编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船厂实习总结范文1

徒步求学

1925年1明,陈信隆出生在广西宁明县海渊镇海渊街。海渊街地处明江河谷,明江河流过他家的背后。他小时很顽皮,喜欢爬上木头船,跳入水中取乐。母亲为了引导他读书,对陈信隆说:“不要天天去耍水,要好好念书,将来长大了,有了工作,带妈妈到外面享福。”“怎样去?”“坐船去!”“坐什么船?”“坐大船,大得船头杀猪,船尾听不到。”船的概念在陈信隆那幼稚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烙印。陈信隆资质聪颖,加上学习勤奋,1941年明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为了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他―b要到南宁念高中。当他得知南宁会考的日期时,离会考只有两天了。宁明地处桂西边远山区,距南宁180多公里,当时交通闭塞,没有车辆可乘。他步行两天,赶到考场时,考生已满额,没有多余的台凳。老师看到他大汗淋漓,两脚起泡的模样,被他的求学精神所感动,破例让他坐在地上考试。功夫不负有,从,他考上了。在南宁念高中时,他看了许多有关造船的书籍,进一步认识到英国、日本等岛国之所以强盛,是依靠船舶来强国的,他下定了为祖国的强盛而造船的决心。1945年7月高中毕业,他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专业。在大学里他刻苦钻研造船科学,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清末北洋水师将领萨镇冰的奖学金(民国期间,耄耋老人萨镇冰闲居在家,他对船舶事业情有独钟,把自己的部分积蓄设置奖学金,奖给国内攻读航海和造船工程的优秀学生)。

技术小子

1949年,陈信隆大学毕业,正好上海解放。陈信隆参加中国人民南下作战。1950年是新中国的建国开始,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在筹建之中。根据陈信隆的学习专业,组织上把他安排到当时全国最大的大连造船厂工作。当时的大连造船厂是中苏合营企业,“苏联是老大哥”,从技术工艺到经营管理,全是苏联专家说了算。高傲的苏联人看不起中国人,对陈信隆等技术员不屑一顾,但有志气的陈信隆以信心和毅力,解决于―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让对方心服口服,刮目相看。如为了给大连造船厂承修的苏联“马雅可夫斯基”号船一台缸体锈坏的发动机时,厂里已经浇铸了12个缸体,由于不合格,通通作废。刚刚加工好的第13个,却发现进排气口错位10多毫米,报废单上又要多添一个废品。陈信隆不服气,经过认真计算,他认为这个缸体是可用的,并以自己的计算结果,说服了验删币和修货主,使船得到顺利安装,按时交付。然而交船时换了缸体的柴油机却冒出了黑烟。顿时,包括苏方总工艺师阿什门在内的人都指责陈信隆,形成了群攻之势。可陈信隆坚信自己没有错,他与另两位苏联专家―起查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经过反复计算和验证,终于发现冒黑烟的原因是有害空间调得过小,改正后一切正常,按时完成了此次修船任务;又有一次承修苏联“巴尔哈什”号船,大连造船厂对该船进行了恢复性大修。修完后该船第一次驶到海参崴,主机便严重拉缸。为此,苏联海运部及远东轮船公司发来了由总工程师签字的要求赔偿30万元的信函,认为大连造船厂使用的材料质量不好。大连造船厂总经理要陈信隆写一个例行分附艮告给本厂财务部门,办理赔偿该船事宜。接受任务后,陈信隆到该船认真反复地核查分析,发现缸套、涨圈材料等都没有问题,问题出在该船全部锅炉换新,由饱和蒸汽改为过热蒸汽,造成拉缸,而这种设计正是来自苏联,因此赔偿理由不成立。陈信隆的那份分析报告令苏联海运部不得不收回了赔偿要求。

陈信隆出众的才华和过人的勇气,令苏联专家肃然起敬。陈信隆在中国人中不算矮小,但在高大的苏联人面前,仍是个矮小子,因此苏联专家称其为“技术小子”,其意是一把技术小尖刀。陈信隆的突出表现也引起起船厂领导的关注。不久,他被选送到苏联深造。在苏联学习期间,他不但努力学习造船技术,还努力学习俄语,使俄语水平达到能够翻译的程度。回厂后,他发现厂里不少工艺者呒技术指标,如修船所用的材料、安装间隙、质量要求以及轴系安装等都没有明确的指标,工作时只是听苏联专家的,或与船长大副协商了算。因此,经常存在各种不同意见,出现扯皮、返工等现象,造成材料、时间等各种浪费。他到苏联学习时,看到苏联国内出版的《修船厂机械车间工艺手册》和《船舶轴系找正安装计算法》两本书中有工艺要求标准,便托人购买了这两本书,利用业余时间将这两本书翻译出版,从而结束了船厂无工艺标准可依的混乱局面,也提高了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技术水平。直到现在,有许多修船厂还继续使用这两本书。

50年代末,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截留了新技术资料,所提供的设备也多半是质量不合格的次品。苏联人站在一边讥笑,说中国人在50年内也没有能力自己制造出万吨远洋轮。对此,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顶住了要挟和压力,作了批示:“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近年内制造出由我国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万吨远洋轮来。”于是,制造我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轮的任务就落在大连造船厂的身上。陈信隆在大学学的是造船专业,又到过苏联学习,且在进厂几年来的修补船舶中显示出了才华,自然成了制造万吨远洋轮的主要技术骨干。他担任了船厂万吨洋轮制造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兼技术攻关小组组长。在攻关小组中,按分工他负责自动控不稳、主减速齿轮出现麻点、造水机造水困难、冷凝系统水击、滑油压降保护不灵、锅炉烧炭、锅炉过热器泄漏等数十项技术设计和制造。他带领攻关小组人员,经历了设讯绘图、模型、试制、监制、制造等多个阶段的研制工作,广泛查阅资料,完成子―道又―道工序。每当遇到技术难题,他便仔细回忆在苏联进行实验时的每一项技术细节,解决一个又广个难题。他们真是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奋战了5年之久。如果心血有形,那这艘万吨远洋轮一定装载不下!天道酬勤,他们的努力终于结出了硕果。1963年初,我国自行制造,长150多米,高24米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轮――“跃进号”终于出海了,它劈波斩浪于世人面前。时任值班轮机长,船副大队长、总轮机长等职的陈信隆,以大连造船厂第一保证工程师的身份,随船航行半年,帮助船员掌握操作技术和船只管理。

壮心不已

1965年,陈信隆步入青壮年,正是可挑大梁之时。他有―个梦:让世界每一段海域,每一个港口,每一条航道,都有中国自己制造的船舶!但“”开始了,他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他的梦想随之烟消云散。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之后,各地对知识分子落实了政策,陈信隆才得以回厂当技术员,技术上仍唱主角。回厂第一天就看到,有4艘承修的大仓口万吨轮因主机拉缸而交不了船,在厂里停泊。当时主持船厂工作的军代表不懂技术,照葫芦画瓢,决定用不合规格的德国制造的柴油机装进去。这种做法不符合科学,陈信隆坚决反对,据理力争,但军代表毫不理会,下令开工。陈信隆那股只月蝌学和事实的劲儿又给激出来了。他到处奔走呼号,并恳求具体施工人员暂缓开工。最后,他的意见得到了交通部专家的肯定,造船厂才把这项改革任务交给陈信隆去完成。通过大量参阅外国技术资料以及反复实船试验,陈信隆找出了主机拉缸的原因及对策,写出了分析报告和解决建议,得到了专家们的赞同和肯定。厂里采用陈信隆的建议,迅速解决了问题,泡了两年之久的4艘万吨轮顺利通过了验收交付。

1979年,我国要在南太平洋发射导弹卫星试验,落弹点回收卫星的打捞船由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主机则由大连造船厂提供。该船在交船时因质量问题过不了关,大件机件必须全部更换,主机仍由大连造船厂负责。当时国内库存的相应进口机只有右机型―种,打捞船用双机,必须有一台为左机型,重新订购夕嘀又说没有库存,难以按时交货,为保证导弹按时发射,只能用厂里库存的右机自己改装。这种做法尚无先例,时间紧任务重,船厂领导要陈信隆负责改装。陈信隆迎难而上,带领各方面人员,夜以继日地奋战,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在庆祝导弹发躬成功时,国家对大连造船厂能按时完成此项任务给予了特别嘉奖。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船厂实习总结》,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船厂实习总结范文2

我们首先是在沪东中华造船厂实习参观。沪东中华是两家企业合并而来,目前在全国造船行业里面也算前列的企业之一。通过老师傅们给我们讲解船厂的历史,我们了解了她的发展过程,明白了无论作为一个企业也好,一个人也好,如果他要发展,要在抓住机遇的同时,更要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为自己的将来打拼。作为一个大型的综合企业,她有很多的分支,在国家困难的时候,靠自己的实力,靠领导者的英明决策和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使自己的世界造船界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沪东的很多船型都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它们的研发其实都是从零开始的,靠的是师傅们艰苦的努力换来的。作为一个部级大型企业,她有自己的任务,为社会培养了很多造船行业的精英,她从没向国家要过一分钱,却在默默的为国家做着贡献。现在该厂既承接世界各大船东的造船要求,又在为国家造军船,为我们的国防事业做着贡献。沪东人的精神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也为我们的国家能有这样的企业感到骄傲!

现在沪东的主打品牌是74000吨和74500吨的散货船,11万吨的油船和VLCC以及各种纲结构。这些品牌基本垄断了国际市场,是沪东自己研发制造的,也有很多自己的专利在里面。现在沪东的主要设备包括360X92米大型干船坞1座,600吨龙门吊2台,12万吨级浮船坞、12万吨级和7万吨级船台各1座,2万吨级以下船台3座。她在软件开发和应用方面也是同行业里面比较先进的,除普遍使用瑞典TRIBON、美国PTC/CADDS先进的船舶设计系统软件和CAD、CAM技术等,还拥有自主研发的国内领先的HZ—CIMS中文信息管理系统。与此同时,该公司拥有各类资质认证证书百余份,并通过CCS、ABS、LR、DNV、GL等船级社的认证。正因为如此吧,沪东正在努力发展,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来创造一个世界一流的造船基地。

在沪东我们参观了各个车间,在里面我们看到了正在加工的分段,使我们对自己学过的知识更加的立体化,也更直观,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现在一看就明白了。我们在车间还看到了各种先进的焊接技术,让我们明白了原来现在的技术是这样的,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艰苦。当然或许有些地方的焊接或者舾装什么的还是要人工来完成,但是相对来说现在的造船还是比较先进的,完工效率很高。从一块一块的钢板,经过变形,焊接,组装直到涂装,让我们直观的了解了造船的过程,这样的流程使我们看到了图纸上所谓的那些线是什么,那些符号代表什么,对于我们了解记住这个东西很有帮助,比只看图纸死记硬背强了很多。

上课的时候老师傅们给我们讲了很多现在正在船厂使用的方法和工具。就拿把钢板弯曲成我们需要的形状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根据不能船型和船的不同部位以及曲率的不同,其弯曲方法各异,简单的来说分机械成型和热力成型,机械又分很多种,不同的钢板。不一样的曲率起设备也不一样,机械成型的主要设备是滚弯机,用来加工板的筒形或锥形曲面;压弯机,用来弯板、折边或轿车;弯曲机,用来加工横梁、肋骨等。而热力成型则是利用化学原理来使板在不同的受热情况下弯曲成我们想要的形状。这些设备我们在车间都见到了,师傅们的操作也是我们认识到了现在的技术,对于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比如某些符号啊什么的现场师傅们也对我们进行了讲解,可以说收获颇多啊。

在黄浦江边我们参观了沪东的码头,停靠的和在造的几艘军舰也让我们现场感受到了沪东在为我们国家做的贡献。虽然我们没能进到他们的船坞里面去参观,因为毕竟涉及安全啊商业秘密啊什么的,但是我们远远的也看到了在造的VLCC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型,它的高技术性。高附加值和长久的寿命都有很多的先进知识在里面。师傅们也向我们大概介绍了下,使我们感受到了造船人身上的担子还是很重的,毕竟很多专利啊设备啊我们都是进口的,我们在没有能力生产的情况下就要受人家的制约。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自己研发出向现在进口的耐超低温的钢材。沪东也是边制造边在学习,或许第1遍造的时候我们需要你的材料,但是第2艘船我们自己就能解决大部分材料和设备问题,节约很多开支的,也为我们目前空白的技术领域加入了新鲜的血液。

我们还参观了外高桥和华润2家大型的造船企业。做为很年轻的一个造船企业来说,外高桥有他很多的优势。他们无论是在年创收上还是造船吨位上在国内都算是龙头。因为年轻,他学习的技术都是最先进的,他的各种设备和管理模式都是现在世界上领先的。正因为如此,在其企业里面竞争是很激烈的。当然进去肯定也能学到很多其他企业所学不到的先进知识。华润做为修船企业,又因为刚在崇明岛上建了基地,所以进入华润的话我们能够有自己的机会来争取自己的未来。

我想比较下沪东和外高桥两大船厂的造船模式或许能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管理的作用吧。沪东做为老牌的造船厂来说,她的管理是这样分的,全厂分造船一部和二部两个大的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能力来造船,来了合同分到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就去做。而外高桥是按造船流程来分的,他把一条船的东西分的很细,每个工作部门分别负责自己的一块,分工明确,出了什么问题责任很明显是哪的。相对来说感觉外高桥的管理模式更科学一些,毕竟工人们是不动的,做什么的就一直在做,技术熟练那么效率就高很多,且责任明确不容易出现拖沓的现象。所以他造船速度快,创收利润高。在壳舾涂一体化的今天,好的管理模式无疑是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我们国家造船世界排名第3,国家希望我们能够成为第1造船大国。这个目标怎么实现?我想我们通过对前2个国家的了解可以看出来。在日本和韩国,他们的管理是很科学的,绝对不会出现误工等等这些事情的。因为他们从开始到最后结束整个过程在造船开始前都已经在电脑上模拟出来了。现在我们在学习,我们在努力做到壳舾涂一体化,因为这就是最科学的造船模式,可以节省造船时间,使材料不得到浪费,场地得到合理的应用,船坞做到最快速度的出船。我们离世界第1造船大国的目标还很远,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学习最先进的技术武装自己,使我们的造船技术能够领先于世界。

船厂实习总结3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方案;调研

作者简介:李向军(1963-),女,辽宁沈阳人,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缪新颖(1977-),女,河北承德人,大连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辽宁 大连 116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JG11DB041)、大连海洋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2011YB3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056-02

学校教育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当前正是世界各国争相建设信息化、现代化、商业化的关键时期。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是否能培养出适应国家需要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是决定国家能否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高等学校的本科培养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和培养人才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环节。那么高校的培养方案的实施现状怎样?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目前的现状能否满足社会需要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现状调查

为了制订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培养方案,对本校的在校学生、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走访,以此对学生的意向、毕业生的需求情况等进行了分析。

1.在校学生调查

目的:掌握多元化的学生需求,打开人才培养的空间,帮助受教育者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通过总结,学生对课程的主要建议如下:

(1)一年级除基础课外,应该适当加一两门专业课,这样能使新入学生对所学专业有粗浅的了解。

(2)理论性强且课时较多的课程多增设实践动手环节,与实际运用举例(图片、视频),使学生感到理论与生活息息相关,在看到的实际生活中掌握理论。

(3)实用性强、理论较容易理解的课程可进行短期强化型上课方式,实现一种集训专项深化的作用,使学生印象深刻。

(4)参观实习安排在找工作之前(在大四之前,大三下学期),让学生对将来的工作环境和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在找工作时会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选择性。

另外,希望增加海洋类专业、机械类专业等相关知识介绍的选修课。

2.对毕业生的调查

毕业生个人发展分析是衡量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高校教育应为学生提供长远发展的潜力,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就业率。通过与毕业生的对话及问卷调查分析目前课程体系对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本校自动化专业自2003年招生以来共有6届毕业生。从初次就业情况来看,绝大部分走向了船厂,从事船舶电气等有关电气方面的工作,但也有很多毕业生离开了船厂 ,转向其他行业。到目前为止,在船厂工作的学生约占30%。在调查中他们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宝贵意见,具有代表性的如下:

(1)把当前的“工程制图”课程改为“电气CAD”。原因:现在很多企业不用手工制图,而是采用计算机画图,采用CAD软件画图是目前最普遍且最实用的一种。

(2)把PLC实验设备由200系列改为300系列,尤其希望配合带载荷授课。原因:现在企业用的PLC大多是西门子300系列。建议对现有的设备升级改造,适当增加学时。

(3)DCS课程由原来的选修课改成必修课。原因:在船厂采用DCS技术很多,但作为选修课,由于多种原因已多年未能开设,导致学生接触不到相关方面的知识。

另外,增加“变频技术”、“组态软件”、“仪器与仪表”及通讯方面的课程等。

3.对用人单位的调查

高等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最终取决于所培养的人才对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所作的贡献。企业对于在校学生的一些基本要求和建议的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在船厂从事船舶电气设计工作。

1)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及应用。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学期间要特别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因为只有深入学习掌握本专业知识,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快地进入角色,对工作流程及技能了解得更系统、更熟悉。

2)加强对船舶的认识和了解。其实大型船舶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是陌生和神秘的,所以需要有船舶行业经验的老师来介绍大型船舶的种类、结构及设备分布;船舶主要用电设备的用途、功能及与其他设备之间的联系。最好配合设备图片或在船上的实景拍摄,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3)增开与机械相关的课程。电气与机械是分不开的,在船厂工作更是如此。学生如果选修一些机械方面的课程,对他们开阔眼界、更好地了解设备性能及原理,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

4)重视船厂实习环节,实习不应简化为参观。

5)对于船舶电气方向,定期为学生搜集并介绍船舶行业动态,共同学习船舶简报或期刊,加强学生对行业的了解和认识。

6)开设CAD课程。

(2)其他行业对自动化专业的需求。扎实掌握基本的专业基础课;PLC课程中掌握控制系统用的各种型号的PLC编程;电机拖动课程中电机各种数值的计算;单片机、嵌入式方面的课程,在南方的许多企业中有较大需求;过程控制课程,不需要太繁琐的计算,但要掌握基本知识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分析;电路课程,应掌握电气设计的电路图。达到会看、会画,懂得系统的运行过程;增加一些简单实用的机械课程。

(3)各行业对毕业生的素质需求。

1)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应多开展一些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及总结更好地吸收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众所周知,职场中有着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人与人沟通的最大技巧就是诚信。建议学校多举办集体活动或互帮互助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3)提高英语水平。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经济交流越来也多。在很多用人单位,英语都显得非常重要。

总之,对于本科毕业生,用人单位更看好综合型人才。除本专业知识外,还要有相关专业的知识。而且人际交往、组织协调、敬业精神、自我牺牲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等都很重要。

二、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就业难”是时下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直接感受。但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却是许多用人单位抱怨招不到合适人才,企业处于缺人待补状态。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强烈的反差?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据有关机构对国内外众多 IT 企业的调查,如IBM 认为:只要再学习能力强、情商不错就可以考虑;金山软件公司招人不重经验重灵性;连邦软件公司选人看重学习能力和忠诚度 ;微软将有理想、有报负、有追求作为选拨新人的标准;另外,大多企业对IT人才的技术能力要求的是多样化,有60%的企业至少需要两种技术能力,32%的企业需要三种以上技术能力。[1]

虽然看起来各家企业的需求都各有侧重,但其实有很多共性的内涵,总体来说就是思想道德素质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些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在个人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几乎涵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人才需求量大且稳定。所以如何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问题。

三、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分析

遵循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有关自动化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自动化专业设置的主要必修课程大多是: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过程控制、电机与电力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理论、过程检测及仪表等。而一些学校的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课程及反映社会发展的新兴课程则多在选修课中设置。

以本校为例,目前的课程设置模式是,除了政治、外语、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公共基础课外,其他课程基本上都是按专业来设置。考虑到本校的海洋船舶特色以及学生的就业需求等,在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计划中设置了一些选修课。但若选修课较多,学生的意愿分散时选修课就不能开课。因而难以实现培养目标,也难以满足部分同学的求知欲望。

而某一专业的选修课,在其他专业或其他院系中有的是必修课,有的也是选修课。如果学校能打破专业界限,通过学科交叉合理地整体优化选修课程,那么各个专业间就能相铺相成,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各专业各自为政,学科交叉、专业交叉难以实现;必修课多,选修课少,束缚学生的兴趣发展;理论课相对多,实验课少;实验课程中真正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更少;实习实践少。

四、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教育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学校教育学生的目的也是为了能输送更好的毕业生适应岗位需求。应用型人才是指从事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而工作的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从应用型人才的知识构成来看,其知识结构主要由应用科学的知识体系组成;从工作职能来看,其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是利用已发现的科学原理服务于社会实践,从事与具体的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能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2]企业需要的是拿来就用的人,如果毕业生进入企业还要进行二次、三次甚至多次培训,那么企业压力将加大,学校教育也形同虚设,这也是学生找工作难的重要原因。

目前的自动化专业暨电子信息类专业在教学方面与社会需求有较大的脱节,亟待进行一次彻底的教学改革,以求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对于本科教育,企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为企业减轻很多压力,这是教育工作者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五、结论

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当聚焦国家战略,融入地方经济,主动纳入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战略之中;主动纳入全球经济发展趋势、高新技术发展潮流和学科建设发展规律之中;主动纳入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迫切需求之中;主动纳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之中。

高校的培养方案若脱离社会需求无异于“闭门造车”。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科交叉的培养模式,这不仅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2008大连IT人才需求调查报告[N].新商报,2008-07-01.

[2]季诚钧。应用型人才及其分类培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

35 5169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