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训报告范例精编5篇
【导言】此例“国际贸易实训报告范例精编5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国际贸易实训报告1
关键词:国际贸易;高职;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ongguan, through research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companies, overview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dustry,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ofession, and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talents in related enterprise. And then conform the job distribu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quality and expertise requirement for student in company. Finally, put forward four proposals for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trad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demand
1 调研背景
随着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东莞乃至珠三角的国际贸易行业引来了一片新天地,这将促使珠三角地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渐为膨胀。本次调研的任务就是要调研东莞乃至珠三角地区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东莞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中国际贸易专业的发展建议。
2 调研结果分析
国际贸易产业发展情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际贸易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受国际经济低迷影响,近几年国际贸易增速较为缓慢,甚至出现下滑趋势,但跨境电商交易量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国家及广东省国际贸易量下降。近几年,国家不断出台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政策,如: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19号)、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2014]49号)、2016国务院的《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号),以及2013年至2016年设立的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改善国际贸易环境、促进贸易便利化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
2011年全年实现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236 402亿元,其中进口113 161亿元,出口123 241亿元;2012年全年实现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244 160亿元,同比增长%,其中进口114 801亿元,出口129 359亿元;2013年实现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258 267亿元,同比增长%,其中进口121 097亿元,出口137 170|元;2014年全年实现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264 334亿元,同比增长%,其中进口120 423亿元,出口143 912亿元。虽然2015年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相比2014年有所下降,但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和出口额稳居世界第一。2011~2015年我国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如图1所示。
自2005年起,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较高,2005年达%[1]。虽然近年来出现下滑趋势,到2014年此比重降为%,但全国各省区市中仍然名列前茅。2015年广东省进出口总额为10 230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6 436亿美元,进口总额3 79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比2014年下降5%。
东莞市外贸增速较快。在全球经济低迷、外贸形势发展缓慢的大环境下,东莞国际贸易逆势而上,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根据东莞市历年统计公报数据,2013年全市国际贸易总额达到1 亿美元,增长%;2014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 亿美元,同比增长%。201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0 亿元,同比增长%,增速连续两年在全国外贸总额前五名城市中排名第一。2010~2015年东莞市外资进出口总额如图2所示:
跨境电商蓬勃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和“互联网+”战略背景下,国家政策频出,助推跨境电商发展。随着中国 “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沿线地区的跨境电子商务也呈现繁荣发展景象。同时随着传统外贸行业升级加速,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增速超过30%。据商务部预测,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将达万亿美元,未来几年中国跨境电商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比例将会提高至20%,年增长率将超过30%。根据《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4)》数据,我国境内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已超过20万家,跨境电商平台类企业数超过5 000家。其中大部分企业在速卖通、亚马逊、eBay、敦煌网上从事交易,这4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已占平台类企业的80%以上。目前跨境电商介入产业协同发展、服务集约化阶段,呈现出多地区、多品类、高端化的发展趋势,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朝着复合型发展。我国进出口贸易及跨境电商交易总额如图3所示:
随着广东自贸区的设立,广东省跨境电商加快发展,稳居全国跨境电商第一大省之位。同时,东莞市跨境电商产业也得到了快速l展。据统计,2015年东莞发出国际小包总业务量3 850万件,货值约50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181%。2016年上半年,东莞市共计发出小包3 226万件,日均万件,同比增长164%。全市拥有各类跨境电商企业5 000多家,涵盖物流、支付、第三方平台、运营服务等各个环节,超过7 000家制造企业从事跨境电商交易。蓬勃发展的跨境电商产业,急需要大量跨境电商方向人才[2]。
国际贸易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企业需求量大。在前程无忧(51job)网站上搜索东莞地区的“外贸”岗位近2个月来的招聘信息,结果显示共有
3 454条职位;搜索近2个月来的东莞地区招聘的“国际贸易”岗位,结果显示共有1 320条招聘信息。搜索近2个月来的珠三角5个主要城市(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招聘的“国际贸易”岗位,结果显示共有22 267条招聘信息;搜索近2个月来的珠三角5个主要城市(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招聘的“外贸”岗位,结果显示共有56 622条招聘信息。从这些搜索结果来看,东莞市乃至珠三角地区都存在大量缺少国际贸易人才的现象。
就业率、对口率高。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国际贸易类专业有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代码:630501)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代码:630502)两个专业,从中国教育在线上调研广东省内开设了国际贸易类(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的高职院校共计37所,占全省83所高职院校的%。从调研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统计数据来看,国际贸易专业普遍就业率高,学生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意愿也很高,就业对口率较高。
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调研结果
岗位分布。从企业调研的结果来看,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主要有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国际货代员,其中外贸业务员占的数量最多。外贸业务员要求学生熟悉外贸流程中的报价、订货、付款方式、备货、包装、报关报检、装船、提单、交单、结汇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过程。外贸跟单员要求掌握外贸跟单理论与实务、进出口货源治理等基本知识。外贸单证员要求会英文信用证、商业发票、装箱单、海运提单等各种国际商务单证的缮制和验审,熟悉报关报检流程,具备收证、审证、制单、审单、交单、归档等一系列业务处理能力。国际货代员要求熟悉报关报检流程,能熟练操作国际货物运输。
素质要求。从企业调研结果来看,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职业素养是企业认为最需要具备的几项素质。学习能力强,也代表着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强,面对发展变化较快的国际贸易市场,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则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项新的技能。国际贸易专业主要是与人打交道,因此对于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也是企业很重视的一项能力。企业都希望能招聘到具有主人翁意识、能全心投入工作、遵守职业道德、维护公司利益和形象的员工。
专业知识。除了要求学生具备上述基本素质外,专业知识方面企业主要希望学生掌握至少一门外语,英语要求能听说读写,很多国际贸易企业要求学生通过CET-6,而通过CET-4则成为所调研企业的共识。在英语能力能进行正常交流外,希望员工最好掌握一门第二外语,以利于企业开拓其他国家市场。由于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国际贸易企业都希望招聘的员工能熟悉跨境电商操作,至少熟悉速卖通、eBay、亚马逊、敦煌网等几大电商平台中的一个的操作。此外,专业基础知识也是企业很看重的基本要求,包括国际贸易基本知识、报关报检、国际商务单证、国际海运流程。
3 对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建议
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企业调研的结果来看,企业最看重的学生素质里面学习能力排在首位,由此可以看出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在校学习阶段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平时课程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督促[3],实训实践课程鼓励学生自己先动手操作,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后引导学生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怎么解决。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加强学习能力培养。
重视外语能力培养。国际贸易类企业基本都是从事国际交流活动,因此对外语作为最基本的交流工具自然而然也就成为最基本的能力。由于高职生源质量的原因,英语普遍成为高职学生的短板,加强学生英语能力是大学三年的一大任务。这就要求在大一新生入学的时候即要强调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外语学习的意识。其二,平时实训实践教学,多让学生看到企业真实操作环境,使学生能产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其三,在课程开设方面多安排英语相关的理论和实训课程。最后,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双语教学,将本课程的专业英语贯穿在整个课程的学习中。鼓励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学习第二外语,以提高就业竞争力。
重视跨境电商实践能力的锻炼。目前东莞乃至我国跨境电商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大量传统外贸企业都转型从事跨境电商,因此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除了开设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外,还需要开设跨境电商课程、安排跨境电商实训,通过平时理论学习和实训提高跨境电商技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通过比赛促进学生跨境电商实战能力。
() 重视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平时教学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职业素养体现在平时的每一次课程、每一个项目和任务之中。比如,要求学生不能迟到,每次课程都要严格按照这项要求执行,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上班不迟到的习惯。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及时完成,布置任务时说明任务完成时间,到期即关闭任务、停止收集学生作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时间意识。
参考文献:
[1] 杜宇霞。 新常态下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J]. 国际经贸,2016,3(9):31-32.
[2] 刘星。 第三届东莞跨境电子商务O2O外贸交易会开幕[N/OL]. (2016-11-28)[2017-03-25]. http:///dg/headnews/201608/t20160829_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5篇国际贸易实训报告范文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国际贸易实训报告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国际贸易实训报告2
论文摘要:在国际贸易实训测评方法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分模块对专业能力和素质展开逐项的测评。建立了国际贸易实训测评方法模式,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实训测评方法体系,为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有效地推进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改革,提升学生国际经济贸易方面的实践能力,保障国际经济贸易人才的培养质量,我校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开设了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课程。为保障实训效果,实训课程教师致力于实训教学测评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增强测评体系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培养具有较高综合实践能力的国际经济贸易人才。
一、确立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测评方法改革的基本要求
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逐步确立了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测评方法体系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测评模式及方法应能全面有效地检测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教学的测评是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综合素质的评价,测评成绩的高低应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的状况。成绩评定要起到引导、督促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技能训练,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作用。实训考核应既能检测基础技能也能对诸如市场分析、决策能力、风险防范能力、贸易纠纷等综合性高级能力进行检测。实训测评以对国际贸易基本践行能力的评价为主,注重对国际贸易全方位能力的检测。实训测评的内容应主要包括:(1)国际贸易思维能力、行为能力和决策能力的测评;(2)进出口贸易业务流程操作的测评;(3)独立解决实际贸易问题的测评;(4)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的测评。
(二)采用按能力层次推进的测评方法
专业能力分为基础能力和综合能力两个大层次。在基础能力和综合能力内部又分为许多小层次。技能测评应按照这些层次逐步进行。在考核思路的设计上,我们先进行单项技能训练的考核,再进行综合技能训练的考核。我们认为由浅人深,由易到难,按层次考核,可推动技能实训循序渐进地展开。我们须根据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能力细化项目开展专项能力评测。通过边测边练,当学生掌握初级技能后,再进行较高层次的考核如商务谈判、市场决策、风险防范等方面的考核。
(三)贯彻考练结合、以考促训的考评原则
我们认为只有将技能实训与技能考评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实训内容才有针对性和指向性;只有将技能实训与技能考评紧密结合起来,我们才能使测评既能准确地反映实习实训的效果,又能达到以考促训的目的技能实训与技能考评紧密结合是实训的一种好方法,也是专业能力考评的一种好途径。在国际贸易实训教学测评中,我们围绕能力培养之核心,始终注重将能力训练与能力考核有机地融合起来,做到练中有考,考中有练,考练不脱节。考服务于练,练服务于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技能训练的要求与考核的要求本身就是统一的,不能人为地将之割裂开来。将技能训练的要求与考核的要求统一起来,可以使训练更有针对性,使考核更有依据,更有利于达到以考促训的目的。根据实训的要求来确定技能考核的要求,使考核的要求与训练的要求保持一致,使实训与考核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四)技能考核与技能实训同步进行,技能考核穿插在技能训练的全过程
开展一个环节的训练,就应同时对该训练环节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有多少项技能模块实训,我们就应就进行多少项考核。专项技能训练完毕后,就要进行全流程的综合演练和综合测试。我们设计了国际贸易实训的十关,即国际市场调研、国际贸易磋商(用英文进行)、国际货运、国际货运保险、进出口商品检验、进出口报关、银行结算、外汇管理、涉外税务、国际贸易风险防范等。与此相对应的是,对国际贸易专业技能的测评也设有十关在单项技能训练考核完之后,还要对国际商务综合运作能力进行考核。
(五)以技能实训的效果作为考核的依据
在实训教学中,我们以技能实训的效果作为考核的依据。实训的效果好、质量高,说明学生对专业能力掌握得好,运用得好,实训考核成绩就应该高;反之,实训考核成绩就应该低。所谓实训效果好,就是指训练操作准确、规范、熟练,效率高,实用性强,符合现代国际商务运作的要求。之所以以技能实训的效果作为考核的依据,是因为我们重视实训教学的过程控制,以每个环节的高质量实训来保证整个国际贸易实训教学的质量。我们将实训环节与考核环节融为一体,以技能实训的效果作为考核的依据,促进考核和实训的良性互动机制的发展,促进实训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建立“一二三四五”、“过关斩将”式的实训测评方法模式
由于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的复杂性,实训的考评往往是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传统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测评往往采用实习报告、实训报告或其他单一的考核办法一次性地完成实训测评。整个考核的时间短,方法简单,手段单一,考核的内容不够科学,对专业能力素质的测评不到位这样的考评方法当然不能达到优化能力结构,促进学生能力增长的目的。
为了弥补原有实践教学测评方法的不足,我们通过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在国际贸易实训过程中,逐步探索和设计出了“一二三四五‘过关斩将”式的实训测评模式。我们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为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电子商务类专业的实践能力检测提供了全新的测评方式与评价标准,改革和创新了该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测评方法。
“一”即“一条龙”考核法,又称全流程考核法。在实践教学的前期,我们重点对学生的专项基础技能进行训练和单项测评。在实践教学的后期,当学生对基础技能有了较好的掌握、能较熟练地进行单项业务操作后,我们再对受训学员进行“一条龙”式的综合演练。在接近实战的场景中,要求学员将一单业务从头至尾做到底。这样可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符合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二”即“二次模拟”考核法。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我们既设立了全景仿真模拟考核,也设立了全程实战模拟考核。仿真模拟重点考查学员对国际贸易规则、惯例和业务流程等国际商务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由于仿真模拟是在虚拟的计算机环境下进行的,它离国际贸易实际业务还有较大的距离。因此,我们还将在全程实战模拟环境下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更符合国际贸易实战要求的考核。
“三”即“三分实践考核法”。既有模拟实验考核、场景实训考核,又有毕业实习考核。在实习考核中侧重考查学生职业品质、合作精神、国际沟通能力、心理素质、上岗就业能力等在模拟实验考核、场景实训考核中较少涉及的能力素质内容。
“四”即坚持“四个结合考核法”。在开展实习实训测评时,我们注重将专项技能考核与综合技能考核相结合,单个环节考核与全流程考核相结合,单兵作战考核与团队攻关考核相结合,模块分割考核与模块整合考核相结合,从而全面、系统地检测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五”即“五级叠加考核法”。根据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我们把学生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细分为五级能力指标,这样就建立了详尽的专业能力指标体系,进而针对每级能力指标的训练寻找适宜的考核方法和考核途径。
为保证实训质量,我们采用“过关斩将”式的测评方法。所谓“过关斩将”式的测评方法就是指,对于前后关联性强的实习实训环节,我们设立了诸多“关卡”,要求学生“过关斩将”,通过各个训练关卡。例如,我们在国际商务实训中心采用的实战训练“1o步”法,同时也是检测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10关”,他只有在规定时间内顺利通过第一关(即全面按时完成通过抽签获得的贸易实训项目的作业),才有机会进入第二关;只有全部过关后,他才能取得国际商务实训实习的合格成绩。
三、构建以专业技能考评为核心的测评方法体系
传统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缺乏对国际贸易人才专业能力的分层次分等级的细化分解,缺乏对专业能力素质考核的深入分析,未掌握每项考核的能力要求,不知道应对哪些专业能力进行考评。因而,考核成绩就不能准确反映学生技能、素质掌握情况。考核与能力培养基本脱钩,考核起不到实践教学的风向标的作用,不利于专业能力的培养。
有鉴于此,在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教学中,我们致力于改革传统的项目式考评方法,确定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能力构造体系为依据的实训教学考核体系。我们认为实践教学测评的基本前提是必须构造科学的能力测评体系,设计相应的能力测试方法。我们按国际经贸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对“高级应用型”外经贸人才的能力指标进行了多级分解,对各项能力进行了详尽描述并形成多级能力指标体系。我们把该专业必需的实践能力分解为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进出口贸易业务、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等四大模块、81项五级指标体系。我们改革了传统的不按能力分解模块进行实践教学测评的模式,制定出了科学可行的能力型实训测评方法体系。我们按照专业能力模块体系设置考核项目,首先进行单项技能考核,然后再进行综合能力素质的考核。我们将国际贸易专业技能细分为许多项目模块,按细化的技能模块进行训练。实训以技能模块为单位展开,实训测评也按对应的模块进行。由于各项技能训练方式有较大的差异性,考核的方式也相应地有较大的差异。比如,若技能属于思维分析类,我们就采取案例分析、答辩、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测评;若属于业务操作类,我们就采用场景实训、实验室模拟等方法进行考核;若属于贸易项目策划类,我们就利用设计报告、预案等方式进行测试。
在实训测评中,我们按照专业技能的分解项目逐一进行详尽的实训和测试。在预定的分值范围内,给出各项技能水平的分值,以0.5分为一计分单位,统计出各部分的百分值,再按权重比例计人总成绩。国际贸易实训总成绩的计算公式为:
实训总成绩一市场分析与决策技能测评成绩x20+进出口业务践行技能测评成绩×40%+风险防范与管理技能测评成绩×20%+综合业务能力和素质测评成绩×20%。
我们精心设计和实施了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测评的“多环节、大周期”的过程模式。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由模拟练习到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规律,我们积极实践,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国际商务实训考核的环节体系:(1)教师在课堂对学生进行技能基础知识考评。(2)国际商务专家培训后的培训考核。(3)学生就有关国际商务问题进行小组研讨考评。(4)学生就易引起分歧的商务问题进行一对一的辩论考评。(5)实验室模拟操作考评。利用全仿真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上进行国际贸易各流程的模仿操作考核。(6)流程考核。利用我校的国际商务实训中心的实训场地,按照国际贸易的实际流程,在接近实战的状态下进行商务运作考核。(7)国际商务的方案设计。针对某些国际商务问题,要求学生制定具体的方案,如谈判方案、风险防范方案等,以此检测学生国际商务运作的策划设计能力。(8)实训体会交流,发表对技能训练的体会和认识,每个学生都发言,学生互相评分。通过经验交流,大家共同受益,共同提高商务运作能力。
四、分模块对专业能力和素质展开逐项的测评
在对国际贸易专业能力素质进行分解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市场分析与决策能力、进出口业务践行能力、风险防范与管理能力、综合业务能力和素质等四种能力模块循序渐进地分别展开专业技能实训测评。先按能力模块分别考核记分,最后统计出国际贸易实训的总分值。
(一)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能力实训测评的方法
该模块的测评内容分为国际市场分析技能与国际市场决策技能两个方面。其中国际市场分析技能包括:国际市场分析能力、市场环境分析能力、竞争对手分析能力、目标市场分析能力、盈利分析能力等。国际市场决策技能包括:市场预测能力、市场进人策略选择能力、贸易伙伴选择能力、价格决策能力、市场应变能力等。按照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技能分项训练模式,我们制定了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技能实训的分项测评体系。对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技能的测评方法主要有:网络信息收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答辩,分组辩论,实验室模拟实验,流程实训等。该部分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20%。
(二)进出口业务践行能力实训测评的方法
国际贸易业务践行能力由进出口业务两方面的技能组成。对进出口业务践行技能的测评也须从这两方面展开。出口方面需要测评的技能项目包括:商务洽谈能力、银行业务能力、备货出运能力、出口报检能力、出口报关能力、办理保险能力、外汇管理能力、办理税务事宜能力等。进口方面需要测评的技能项目包括:商务洽谈能力、银行业务能力、提货分销能力、进口报检能力、进口报关能力、办理保险能力、外汇管理能力、办理税务事宜能力等。我们按照上述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践行技能的训练测试项目,制定了详尽的国际贸易业务践行技能实训测评体系。在国际贸易实训教学中,我们运用的国际贸易业务践行技能测评方法主要有:外贸函电撰写,缮制单证,单据审核,案例分析与错误查核,场景角色模拟等。该部分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40%。
(三)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能力实训测评的方法
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技能实训测评包含两大部分内容:一是对国际贸易风险防范技能的测评,二是对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技能的测评。风险防范的技能有包括风险识别能力、风险估测能力、风险评价能力等。风险管理的技能包括风险预警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对无法控制的国际贸易风险作出财务安排的能力等。以上述分解的能力项目为基础,我们开展了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技能分项训练和分项测评,制定了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技能测评体系。在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技能的实训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测评方法主要有: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答辩,估测报告,决策分析报告,观测报告,预警报告,预案设计等。该部分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20%。
(四)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实训测评的方法
完成专项能力训练考核后,要进行全流程业务综合演练,同时要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进行总体评价,其中综合实践能力主要指学生国际沟通能力、国际贸易全流程操作能力、国际贸易决策规划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协调能力、仲裁诉讼能力等。综合专业素质的考核主要包括实训出勤、人格品质、工作态度、责任感、诚信度、交往合作、业务能力、对复杂国际贸易问题的推理判断能力等方面的内容。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表现各占50分。由任课教师和特聘的外贸专家共同评分。该部分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10%。采用的测评方法主要有:综合演练、问题研讨、实训考勤。
五、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测评方法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训测评方法体系的改革是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程。在建立科学、高效的国际贸易实训测评方法体系的过程中,尚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商榷、探讨,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
(一)关于学校总体协调的问题
实践教学测评体系改革较之课堂教学测评体系改革具有更大系统性和复杂性,仅仅依靠任课教师是完成不了此项任务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测评体系改革应在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和系部的统筹协调下展开。教务部门应制定详细的国家贸易实践教学测评考务大纲和考核计划,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中。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测评工程复杂,涉及较多的人力物力和场地,学校应在此方面进行统筹安排。
(二)关于专业教师全员参与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训测评有些环节的工作可由单个指导教师独自承担,但有许多环节的工作只能以教师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因此,实训测评应采取教师全员参与的方式进行,参与实训测评的教师要有较好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实训指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分工,紧密合作,协同作战,圆满地完成实训测评任务。
(三)关于聘请外贸专家参与实训测评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训应与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以能否胜任外贸实践工作作为检验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最终标准。由于外贸专家精通、擅长外贸业务,他们对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技能水平有最高的发言权。因此,在进行实训测评时应尽可能聘请外贸专家参与实训测评工作,这可保障国际贸易实训测评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四)关于对技能测评方法进行整合的问题
按照分解后专业技能项目进行实训检测,可定量地检验学生对实际技能的掌握情况。但由于分解细化后的专业技能检测项目众多,若采取逐一检测的方法对每项技能进行测评,则工作量非常浩大,这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我们应该考虑对技能测评方法进行整合,某种方法的某次测评应能同时对多项技能指标进行测试,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实训测评的效率,使实训测评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五)关于对上岗就业学生工作能力的跟踪调查问题
国际贸易实训报告3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国际贸易实训;Simtrade实训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6-0173-03
1 项目化教学的涵义
项目化教学就是以一个“任务”为驱动通过完整的项目工作来进行实践教学和培训的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学生围绕目标来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在其中扮演监督员、辅导员和总结人员的角色协助学生圆满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对学习内容的充分掌握。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建设性将充分的得到发挥,而教师将从传统的讲授教学活动中脱离,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主导的教学模式。
1)教师活动
采用项目化教学,教师需要在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对整个教学方法有深刻的认识,更要对所操作项目有全盘的掌握。期初,向学生说明项目的目标、具体完成任务的要求、预期的困难等,引导学生进入项目执行阶段;中期,则主要围绕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好辅助和指导工作;后期,对学生的项目进行效果测评和总结分析,便于帮助学生从项目中获取知识,并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最为关键的就是实现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一部可供学生随时查阅的百科全书或者滔滔不绝的传道者,而要退居次要位置,成为为学生的向导和顾问。
2)学生活动
项目化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贯穿始终,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和最终的评价等都由学生全权负责。学生可以独立的完成一项任务,也可以在团队合作中扮演某个角色承担某一部分的工作,但无论是哪种模式,都要对整个项目的全过程进行了解,并为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在这样一路摸索一路总结的过程中最终实现项目化教学的终极目标――对项目背后隐藏的知识进行挖掘和消化。
项目化教学起初理论的提出是在构建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且多用于工科的教学改革和探索,但其后很多应用型学科在实践教学的活动中也逐渐意识到项目化教学对于传统教学的革新,因此也在近年加以尝试和应用。国际贸易实务本身就是一门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学科,因而项目化教学引入到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实践中也就势在必行。
2 国际贸易实训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1)校外实训条件受限
国际贸易的学习需要与企业及相关部门的工作对接才有实际的意义,无论是贸易磋商、合同签订,还是报关报检、外汇核销,单纯地依靠教师讲授决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然而,云南省相较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贸易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处于滞后的状态,尤其是我校处于滇中地区,不具备口岸带来的地缘优势。玉溪市内专门开展对外贸易业务的企业屈指可数,在为数不多的外贸企业中,其从业经验、标准规范都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硬伤。此外,相关的海关、银行、检验检疫机构等配套服务自然也大大受限。因此,受外贸企业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学生想要进入企业和相关部门进行实习也就变得较为困难,寻找能替代或者弥补校外实训的方法也就迫在眉睫。
2)校内实训软件种类繁多,实训教学方法与软件设计不匹配
近年来,受制于校外实训的条件,很多高校纷纷青睐于校内模拟的实训平台和软件。目前,国内包括Simtrade、TDT、亿学等在线或离线应用总计多达100多种,种类繁多,而且偏重不一,这为学校在选择合适的软件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此外,即使是采购了合适的外贸实训软件,很多学校由于没有相应的师资,不重视教学方法的更新,使得软件的作用大大折损。
由此,探索一套科学合理并与软件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就成了现阶段解决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习难、就业难的一条路径。
3 项目化教学应用于国际贸易实训教学的意义
1)对教师的意义
项目化教学的引入必然为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带来全新的格局,教师需从根本上重新定位和认识本门课程的特点。国际贸易不再是拆分为函电写作、合同签订、海运保险、报关报检等部分来开展教学,而是将这一系列活动杂糅起来,综合应用的一个完整项目。一方面,教师要适应课程组织形式的转变,从原来逐个章节的讲解到现在综合问题的全盘规划;另一方面,教师要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向学生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过度。而这一系列的转变必然为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体系的综合把握上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2)对学生的意义
于学生而言,国际贸易实务本身就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师主导型课堂很容易使学生散失学习的兴趣,进而大大削弱学习的效果。而项目化教学将学生放到一个任务驱动的环境中,使得学生必须要积极主动的转变学习方式,自己设定目标、规划项目、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在国际贸易模拟的平台里就如置身于真实的国际贸易操作环境中。当他们面临融资问题时,他们会想到从银行贷款或者通过前T/T进行款项预支;当他们经历海难或意外事故时,他们会更深切地体会保险险种选择的重要性;当他们整笔交易完成盈亏状况却显示为亏损时,他们会更重视下一笔交易利润核算的准确性……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发现并设法解决让他们对相应知识掌握的更透彻,学习的效果往往比老师直接提供答案更为有效。此外,在项目合作中他们也能亲身体会团队合作,利益博弈等带来的乐趣。
3)对学校的意义
对学校,项目化教学为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提供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相关专业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探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内容、支撑条件等的革新,逐步完善和整合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的课程体系。
4 Simtrade实训平台下项目化教学的主体框架
Simtrade外贸实训平台是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教学练习和专业实习应用平台,通过对整个外贸行业的流程和惯例的归纳总结,在互联网上建立仿真的国际贸易虚拟环境,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国际贸易风险和乐趣的机会。
参与Simtrade的贸易模拟的学生都将按照实习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承担包括进口商、出口商、供应商以及银行的日常工作,从而共同组成虚拟的贸易环境。他们互相竞争,同时又彼此协作,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的互动关系,真正了解到国际贸易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运作方式,最终实现实践中学习的目标。
在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构成条件中要求,项目要有清晰的任务说明,明确的成果展示,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与企业生产过程或商业活动直接相关。Simtrade外贸实训平台的设计高度的契合了项目化教学开展的必要条件,因而具有开展教学的可行性。
1)确定任务
在确立任务阶段,教师首先需向学生说明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的设计理念以及完成方法,帮助学生宏观上对即将面临的任务和需要使用的软件有所了解。其次,教师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并说明各角色的义务和责任,使学生对自己负责的工作内容有清晰的认识。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确定任务目标,包括掌握进出口的成本核算、询盘、发盘与还盘等各种基本技巧;熟悉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与业务流的运作方式;切身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学会外贸公司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认识供求平衡、竞争等宏观经济现象,并且能够合理地加以利用。
2)制订计划
在这一阶段,教师就应该退居次要位置,把项目完成的最低要求、时间安排说明之后,放手交由学生来自主制订计划。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被要求5周内完成至少4笔由不同支付方式、运输方式和贸易术语组成的交易。此时,学生要妥善考虑团队合作或者单独完成的利弊,磋商阶段应采取先发制人还是保持先行观望、认清市场的态度,以及定价策略要走薄利多销还是高报价高利润的路线……这一系列问题都应交由学生来独立完成,并最好能以书面计划的形式提交,便于学生在其后的操作中有蓝本可依。
3)实施操作
进入项目实施阶段,学生按照计划逐步完成公司注册、函电写作、合同签订、合同履行以及善后的各个环节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检查和小结,发现各角色在各环节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检查评估
在Simtrade实训平台的成绩考核中,每个学生都要从单据填写熟练程度、业务流程熟练程度以及预算能力三个维度,包括基本资料、财务状况、库存状况、供求信息、邮件管理、业务能力以及单据制作七个层面来进行评定。此外,受制于Simtrade软件本身存在的一些漏洞以及在贸易纠纷中教师仲裁的结果差异,教师还应根据日常指导中对学生的观察来进行非系统的分数调整。通过人工和系统的综合评定给予学生实训成绩,并协助学生针对实训成绩进行总结分析。在这一阶段,实验报告就成为了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帮助教师进行统计分析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5)结果应用
最后,教师应把各个授课班级的统计结果存档并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根据不同班级的特点进行分析,更好的提升项目化教学的效果。
5 项目化教学在国际贸易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提升
1)加强综合应用
国际贸易实训是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前的准备课程,更是对国际贸易专业前期课程的综合应用和检验课程。Simtrade外贸实训平台融合了国贸实务、商务英语以及电子商务等三个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将大一至大三所学融会贯通。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对前期所学内容的遗忘是影响和限制实训操作效率的最大因素,此时,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回顾显得至关重要。此外,学生过往章节拆分的学习使得他们对于整个流程感到陌生以及对各相关部门职能的关联性缺乏认识,因此,妥善的应用Simtrade的帮助系统来帮助学生搭建整体框架、梳理整个业务流程也是提升国际贸易实训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项目教学法要求项目设定本身必须有实际应用价值,Simtrade软件的设计也正是实际外贸操作的仿真。学生要完成项目,就必须依托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开始入手,分析项目和实施项目。而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又不断的拷问学生之前所学是否真的符合现实操作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效地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更发现脱离书本之外国际贸易有许多更深邃更有意思的活动。
3)关注教学过程
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项目化教学的核心,因此,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把更多的焦点放在对学生平时的观察。学生填单的熟练程度是否随业务笔数的增多而变好,利润核算的准确性是否得到提升,财务和库存的有效平衡能否掌握其中的窍门等等,这些都是项目化教学在国贸实训应用中应该给予关注的地方。
4)提升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协作精神
学生通过使用Simtrade平台应该逐步摆脱知识只能向老师索取的观念。他们在独立的完成多笔业务中会发现,系统提示成为了他们的导师、周围有经验的同学成为了他们的导师,甚至是他们犯错误之后遭受的损失成为了他们的导师。学生自主的寻找贸易合作伙伴、自己制定谈判策略、自发的寻找融资渠道……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团队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5)优化教学效果的可测评性
通过软件与教师的双重评分可以大大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公正客观性。国际贸易的实战能力并非简单的一张试卷和一份报告就能说明,而更多的是体现在日常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结合教学软件与教师日常观察的教学测评能更有效的衡量学生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 黄冬梅,汤天啊。基于外贸业务流程的《国际贸易实务》项目化教学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2).
[2] 孙茜。项目化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知识经济,2016 (3):121-122.
国际贸易实训报告4
关键词:国际货代行业、人才需求、就业岗位、职业素质、专业能力
随着国际贸易、运输方式的发展,国际货运已渗透到国际贸易的每一领域,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国际货运人才,这是需要行业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国际货运业的发展趋势
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目前国内已建立三条南北向、五条东西向大通道,已布局37个部级物流枢纽中心,66个重要区域节点城市,互联互通的基础功能和正在建设的智能化大数据。不仅能弥补国际物流企业在网络及信息化方面的短板,更有利于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区域合作,激发经济新活力。亚投行的未来运行也将对“一带一路”提供庞大的商业机会,为货代物流业增加新的货运服务需求,提升货代物流业的服务功能。
自贸区扩围、自贸协定国的扩大和遍布各省市的754个各类保税区物流园区等的作用发挥,正在改变国际贸易的传统格局和方式,也将进一步释放包括对货代物流业在内的制度约束,并将为货代物流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创造更大发展空间。
“互联网+”已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以电子商务为例,其迅猛发展正在引领传统消费、经营模式深刻变革,创造新需求,催生新业态。2015年7月16日国务院的《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完善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管理模式,优化跨境电子商务海关进出口通关作业流程,鼓励外贸综合服务公司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提供通关、物流、仓储、融资等全方位服务,支持企业建立全球物流供应链和境外物流服务体系等等,是推动国际商务升级发展的重要举措。
未来5~10年,广东省的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将会在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的基础上实现新跨越,广东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将不断上升,总量和规模仍将继续扩大,这无疑将赋予广东国际货代企业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会。
二、广东省国际货运行业的发展现状
广东省有着良好的水运条件,全省已有沿海港口码头泊位1348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156个,内河码头泊位1820个,众多的优良港址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为枢纽,其他中小港口相配合的珠江大型综合港口群,集中了香港、深圳、广州、珠海、澳门五大港口和众多的中小港口群,以各个港口为枢纽,河网水系为通道,形成了联系整个珠三角地区的内河航运和海运网。得天独厚的港口群优势,令海运运输业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加大交通运输业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加快了港口、机场、铁路、航道、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为国际货代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物流支撑体系。目前已建成广州、深圳、湛江、汕头等四个公路主枢纽,民航机场布局合理,形成以新白云机场为枢纽,多个地方机场为辅助的民航运输格局,港航建设步伐加快,港口码头向大型化、集装箱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跨国活动增多,日渐完善的物流体系,带动了国际货代业的迅速发展。
三、广东省院校开设国际货运相关专业的情况
1.基本情况
目前广东省共有14个院校开办了国际货运相关专业,大部分都是高职类型的院校,专业全部都是专科学历,其名称都为“报关与国际货运”,如表1。
2.就业方向
这些院校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外贸企业、物流服务企业、报关企业、货运企业、工商企业,从事报关业务、报检业务、货运业务、跟单等工作。
四、对广东省国际货运行业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
1.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分析
企业对货代人才的岗位需求是高校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根据2014年麦可思出具的《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报告》(简称“2014麦可思报告”)显示,物流/货代/采购职位占广东省用人单位未来三年招聘高职高专毕业生总人数的%,属于需求量较大的职位。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的外贸工作岗位主要针对出口业务营销、单证处理、报关、报检四项工作。企业所需货代人才中业务员、操作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的需求比较大。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能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年限的实务操作经验,同时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但自2014年起,国家取消报关员、报检员资格考试,对毕业生一毕业即从事报关员和报检员工作形成较大障碍。
对企业调研中,我们发现每个企业对岗位的人数要求依每年业务量发展情况而定。在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有些企业以往至少招聘3~5人/年,而目前已减少至1~2人/年,甚至少数企业不再招聘人员。从单个企业来看,招聘量不是很高,但在珠三角地区从事外贸业务的企业数量多,对业务员、操作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的总需求仍然较大,特别是同时持有两证(报关员证、报检员证)或多证的人才。专业从事国际货物运输管理的大型国际货代企业和国际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调度员也有一定需求。
2.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2014麦可思报告数据显示,广东省外贸类企业选用货代人才,不仅注重学历,更注重其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是否了解所在行业,是否具有灵敏把握市场信息以及沟通协调的能力;同时对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毕业生若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以及独立完成一项工作或者在团队当中与人协作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后续职业发展空间将会大大增加。货代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具体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如下页表2。
3。用人单位职位要求和对毕业生使用评价情况及分析
从2014麦可思报告结果可看出,80%的货代专业毕业生进入民营/私营企业,16%毕业生进入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60%的货代专业毕业生进入50人以下的企业,19%进入51~300人的企业,13%进入1000人以上的企业。外贸类企业要求从业人员掌握最重要的前三项核心知识依次为营销与沟通、消费者服务与个人服务、心理学。对企业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随着我国传统货代企业向国际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转型,面向客户提供更全面、更系统、更具特色的综合服务,货代行业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对企业调研显示,货代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往往不够,还需要企业二次培训。以某货代企业单证文件部单证员为例,入职后需要培训一周,培训内容如下:
第一天培训:货代专业中英文术语。
第二天培训:世界贸易港口中英文输入。
第三天培训:世界船公司的中英文名称。
第四天培训:整个操作单证的流程。
国际贸易实训报告5
关键词货物贸易 外汇管理 政策 问题 建议
一、存在问题
自2012年8月1日起,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在全国正式实施,改革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简化了业务操作流程,促进了贸易便利化。但在改革新政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人员素质不高、贸易信贷管理不完善、系统操作不便等问题,应尽快完善。
(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适应货物贸易改革的需要
1.企业方面。新政策对进出口企业的业务操作能力、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县域中小企业的业务人员都为兼职,流动性大,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对新增操作员、给操作员赋权、做企业报告等具体业务操作不理解,工作的主动性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贸易信贷报告的数据质量,增加了企业自身的违规风险和外汇局开展综合分析等相关工作的难度。
2.外汇局方面。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对基层外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基层外汇局人员配置一般为3~5人,难以适应近年来外汇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并且操作型人员居多,综合分析和准确判断能力尚有欠缺,监测分析水平亟待提高。
(二)贸易信贷管理有待完善
1.贸易信贷未实行额度和期限管理,报告金额无上限,企业资金可自由进出。新的贸易信贷管理制度未采用额度和期限管理,致使企业资金可无限制地自由进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情况下大量资金涌入,企业可无限制地进行100%以上的预收、延付报告;一旦形势出现逆转,企业又可无限制地进行100%以上的预付、延收报告。贸易信贷无期限约束助长了超长期贸易信贷的存在,容易成为境外“热钱”流入的便利渠道,显然不利于外汇局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以辖内某企业为例,其预收货款到位至货物出口的周期最长可达一年,相当于企业举借外债一年而不经外汇局审核。在目前信贷趋紧的形势下,借预收货款融资的现象将愈加普遍。预付货款也存在类似问题,以辖内某企业为例,2011年2月预付了190万美元的铜精矿款,到目前还没有到货,其周期已快接近两年。
2.贸易信贷报告的数据质量有待提高。按照新制度规定,企业通过监测系统报送贸易信贷交易数据,但企业自主报告存在较大随意性,经常出现报告过度或不足、报告不实、迟漏报等现象,加之监测系统本身缺乏数据的逻辑校验功能,既无法甄别系统数据的真实性,也无法确保其全面反映企业对外债权债务情况,从而影响了外汇局开展事后非现场核查的有效性。
3.贸易信贷比例管理缺乏有效手段。货物贸易改革后,根据实施细则,外汇局对贸易信贷规模实施比例管理,对超过比例的可实施现场核查。而在现场核查过程中,对于超比例的企业,很多情况下仍难以核实其贸易背景或信贷资金结汇用途的真实性,企业如能提供相应能证明其真实性的贸易合同的情况下,外汇局往往只能放任自流。
4.缺乏有效的贸易信贷惩处机制,弱化了监管力度。新的贸易信贷管理办法仅明确将报送贸易信贷数据错误率高且严重影响外汇收支与进出口匹配的企业,移交外汇检查部门或将其列为B类企业。对违反贸易信贷管理规定的各种情形,均未明确相关的处罚依据,也没有细化对贸易信贷违规行为的处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贸易信贷管理的有效性。
(三)货物贸易操作系统有待改进
1.按照《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规定,企业发生的延期收款或延期付款,企业应当在出口或进口之日起30天内,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向外汇局报告相应的信息。但企业反馈,其在签订合同时并未约定延期收汇(一般约定60天付款),出口后也未预计将延期收汇。但由于进口商单方面推迟付款,至实际收到款项时经核对发票等信息才知道已超过了规定的“出口或进口之日起30天内”,造成了延期收汇,无法及时通过监测系统向外管报告,而只能逾期后现场报告,由此造成企业操作的不便利性。
2.货物贸易监测系统(企业版)没有设置辅导期到期提醒功能,部分企业不知道何时需到当地外汇局进行现场报告,或由于企业人员大多为兼职且流动性大而遗忘了到期需到当地外汇局进行现场报告的义务。
3.操作系统不稳定。部分银行、企业反映系统运行不稳定,经常遇到网站无法访问、操作超时等情况。由于外汇牌价实时跳动,一日多价,导致客户汇率损失,同时增加了柜面工作人员压力。
(四)部门之间的协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地方各部门间长效协作机制有待完善。海关、税务、外汇管理等部门之间的数据提供以及信息共享是此次改革的关键环节,而目前税务、外汇部门的协调还没有完全到位,各部门间的联系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有待于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以及时应对企业在办理业务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政策建议
(一)加强培训指导,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新政策的实施效果
1.继续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培训力度,并形成常态化的培训指导机制,同时要求其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熟练掌握新政策实施后的业务流程,降低无意违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
2.建议总局加强对基层外汇局的非现场和现场核查的专题培训,提高基层外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基层外汇局核查人员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开展核查,增强核查的有效性,确保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持续、有效推进。
(二)完善贸易信贷报告管理
1.建立异常信贷资金预警监测机制,控制贸易信贷风险。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贸易信贷资金存在资金流和货物流不匹配的特点,兼具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重特征,真实贸易背景难以把握,所以容易成为异常资金跨境流动的主要方式。对此,可按贸易信贷债权债务、期限、行业类别、所有制性质、企业规模等设置统计指标,对指标异常变化及时预警,并且在系统中增设企业贸易信贷指标监测功能,对贸易信贷报告期限较长(1年以上)且余额较大(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频繁修改、删除、变更报告内容(特别是收付汇时间、进出口时间)的,增加系统自动提示功能,防止企业通过自行报告随意删改数据,从而影响贸易信贷监测效率。
2.多措并举,提高贸易信贷报告的数据质量。一是完善贸易信贷报告制度,增加注销环节。货物进出口或收付汇行为实现后,企业应通过系统报告注销时间,修正贸易信贷发生时报告的预计进出口或收付汇日期,提高贸易信贷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二是加强内部核对。探索贸易信贷统计数据的校验核对方法,充分运用国际收支申报系统的预收预付数据、贸易信贷抽样调查等数据与企业报告的贸易信贷数据进行交叉核对,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三是加强外部核查。加大对企业贸易信贷报告的事后核查力度,将报告质量作为现场核查的重要内容,同时细化对漏报告、虚假报告和不及时报告等相关违规行为的处罚依据和标准,完善贸易信贷处罚制度。
3.强化对超规模、超期限贸易信贷的监管。一方面,对非现场监测发现的贸易信贷余额连续多次超过一定比例及金额的,经外汇局提示后指标仍不见好转的,可不经过现场核查,直接实施分类管理。另一方面,对超长期限的贸易信贷可借鉴资本项目外债管理模式,实行限额管理。对非“特殊贸易信贷标识企业”1年以上的贸易信贷,可借鉴资本项目外债规模管理模式,按照企业注册资本或差(投资总额减注册资本的差额)大小设置一定比例,控制其超长期限贸易信贷规模。
4.加大贸易信贷违规查处力度。如发现企业因操作失误导致贸易信贷数据错误率高且严重影响外汇收支与进出口匹配情况的,则将其列为B类企业。如发现企业因恶意、虚假报告导致贸易信贷异常且情节严重的,则将其移送外汇检查部门查处并列入C类企业。要明确对贸易信贷违规行为的处罚依据和标准,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贸易信贷监管法规体系,提高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水平。
(三)改进和完善系统操作
1.企业因市场因素或特殊原因未确定预计收付款日期导致的延期收付款,允许企业在超期后仍可通过监测系统向外汇局报告,以减轻企业和当地外汇局的负担。
2.建议在货物贸易监测系统(企业版)中设置辅导期到期提醒功能,方便企业辅导期结束后及时到当地外汇局进行现场报告。
3.提高系统稳定性。
(四)建立和完善地方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
首先,为使海关、税务、外汇管理各部门间的协调更加顺畅,应制订协调制度,对各部门间数据交换或信息共享的方式以及联系方式予以制度化,以提高联合监管的效力。其次,各部门在交换各自的分类监管信息的同时,可以探讨联合监管的具体实施细则,对于遵纪守法的企业提供贸易便利,对于违规企业进行重点关注,通过联合监管敦促企业自觉守法合规经营。
参考文献
[1]参见江苏省分局:“贸易信贷适度管理研究”《外汇管理送阅信息》2012年第26期。
[2]参见黄晓阳、李毓芳:“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试点下的贸易信贷管理”《福建金融》2012年第07期。
[3]参见中国外汇管理杂志社:《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政策与实务-进出口核销改革(外汇局版)》中国工商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上一篇:企业财务部年度工作总结范文5篇
下一篇:满意度调查报告【优秀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