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优秀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2024年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优秀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2024年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第一篇】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急剧加深,空巢老人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为了及时了解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与服务需求,建湖县妇联结合社会管理创新,以近湖镇先锋社区为试点,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107户的174名空巢老人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1、性别、年龄状况:
男81人,占总人数%;女93人,占总人数%。
60-69岁87人,占总人数50%;70-79岁68人,占总人数%;80-89岁17人,占总人数%;90及以上的2人,占总人数%。
2、文化程度:
文盲2人,占总人数%;小学文化82人,占总人数%;初中文化58人,占总人数%;高中(中专)文化22人,占总人数%;大专及以上文化10人,占总人数%。
3、婚姻及子女状况:
已婚配偶健在的77户,占总户数72%;丧偶的27户,占总户数%;离婚的0户,占0%;未婚的3户,占总户数%。无子女的3户,占总户数%;独生子女的25户,占总户数%;2个子女的29户,占总户数%;3个及以上子女的50户,占总户数%。
4、居住方式及住房情况:
夫妇俩共同居住的77户,占总户数72%;独自一人居住的有30户,占总户数%,其中男的10户,占总户数%,女的20户,占总户数%。
自有住房的有129人,占总人数%。无自有住房、借住或租住的有45人,占总人数%。
5、经济收入状况:
有退休养老金或其他收入的144人,占总人数%。其中1000元以下的22人,占总人数%;1000—20xx元的98人,占总人数%;20xx—3000元的8人,占总人数%;3000元及以上的16人,占总人数%。
无退休养老金或其他收入的,靠子女赡养或其他资助生活的30人,占总人数%。其中享受低保的7人,占总人数4%。
6、健康及生活自理状况、医疗保障状况:
身体完全健康的35人,占总人数%。患有癌症、瘫痪、半身不遂等严重疾病的有30人,占总人数%;患有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腰腿疼痛、听力视力障碍等老年慢性疾病的有109人,占总人数%。
生活能够自理的有161人,占总人数%;半自理的有6人,占总人数%;完全不能自理的有7人,占总人数4%。
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140人,占总人数%;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34人,占总人数%。
调查中,"看病难,医药费贵"、"生活不能自理、没人照料"占"老人们最担心的事"排名前2位。
1、缺乏精神慰藉。
中国素有养儿防老的观念,随着老年人年龄逐渐增大,对子女情感依赖性不断加强。然而,正当老人需要儿女做依靠的时候,儿女却不在身边。空巢老人"的子女们或忙于生计,或心有余而力不足,或因为家庭矛盾、代沟等等问题,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调查显示,只有%的空巢老人与子女沟通相对多一些,有事才联系的占%,基本不联系的占%,与子女经常诉说苦恼和心事的仅占%。孤独,空虚感是空巢老人的普遍情绪。部分老人生活方式单调,除了白天打牌下棋,散步、跳舞、看电视,很少与社会交往,被社会边缘化。常年劳累、情感孤独、家庭经济、医疗压力再加上思念亲人等复杂的情感因素加重了老人的身心负担,行为退化现象不断加速。
2、养老机构需求差异大。
本次调查显示,只有%的空巢老人愿意或比较愿意入住养老机构,有%的空巢老人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受传统与经济状况的影响,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认为住在养老机构没有自由,照顾和伙食也有所欠缺且花销太大,无法负担,也有部分怕子女不愿意或怕对子女有负面影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大多是经济条件相对好一些、思想开明和无子女以及子女定居在外的一些空巢老人。但对养老机构的费用支付预期差异很大。在明确回答每月可承担具体多少费用的空巢老人中,有%的空巢老人每月可承担的费用不超过800元,有%的空巢老人每月可承担的费用不超过1000元,有%的空巢老人每月可承担的费用不超过1500元,只有5%的空巢老人每月可承担的费用超过1500元。
3、医疗保健需求迫切。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医疗保险全覆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空巢老人就医难的问题,但是长年患病、报销比例低、就医费用贵等现实原因,致使老人们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慢性病更是吃点药凑合过去,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此外,"空巢老人"生病在家,只能由老伴照顾,老伴年纪大,为患者熬药、喂药等都很费力,帮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难了。而独身"空巢老人"生病后,则几乎无人照料。调查中,大多数老人出于习惯或现实经济状况考虑没有做过全方位健康体检。
4、安全问题存隐患。
在日常生活中,空巢老人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安全问题。疾病突发时无法求助、外出走失后无法联系亲人,意外摔倒、磕绊,甚至烧饭、用电、洗浴中的意外,都可能给老人带来危及生命的危险,更有甚者因煤气中毒、突发疾病死于家中无人问津的'事故发生。同时,一些空巢老人由于年龄大,警惕性不够,行动不便,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对象。此外,因年龄大、记忆力差、文化程度不高,吃错药、吃过期药、凭经验吃药等用药安全也成为老年人不容易忽视的问题。
5、助老服务跟不上。
"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上也就越来越脆弱,对养老服务需求也日益迫切。这就催生了助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社会助老服务明显不足。调查结果显示,空巢老人需要的服务主要集中在物业维修(更换水龙头、灯具灶具维修、换煤气、维修疏通马桶、下水道,家电维修等)%、定期检查身体%、医疗保健知识讲座%、陪同看病%,代买代购%、钟点工家务服务%、陪伴聊天解闷25%.
6、困难群体生活质量有待提升。
调查显示,这一代空巢老人主要靠自己的退休金生活,但退休金总体普遍不高。老人们考虑子女在外生活压力大,除无退休养老金或其他收入的,几乎也不要子女给钱。因为既要生活又要看病,老人们普遍生活节省,生活质量不算太高。有部分老人因子女经济困难,尚要补贴子女,占总人数%。无退休金、退休金很低、还有一部分因病致贫的困难群体总体占到空巢老人总数的%。这部分空巢老人应成为社会重点关爱对象。
1、建立完善养老保障机制。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公益养老机构;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间养老机构,提供多样化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养老需要。二是建立政府居家养老补贴制度。从目前来看,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兴办养老机构,都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而居家养老不但政府投入少,且能满足老人传统的"在家养老"愿望。政府建立一定的补贴制度,为选择居家养老的困难老人实行家政服务补贴。这样,政府既投入少量资金,又给困难老人解决了实际问题。三是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专业服务制度。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采取政府与社会组织签订合同,按需求项目或按时间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社会组织实施空巢老人相关社会服务。四是建立最低保障救助机制。对无生活来源、长期患病、久治不愈,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且符合定期救助或低保条件的空巢老人,政府部门要及时把他们纳入救助对象,给予定期救助或享受低保待遇。对低保边缘的困难老人,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及时救助,以保障他们的晚年基本生活。
2、培育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功能。
统筹规划在社区建立多功能的老年服务中心,使老年人的一般医疗保健可在社区服务中心解决,同时提供生活照料、免费体检、医疗护理等服务,实现一条龙式的服务,使空巢老人得到妥善照料;由国家补贴,社区执行,把社区一些下岗职工和闲散人员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培训,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龄老人提供代请保姆、钟点工、家庭就医等护理服务;设立呼叫救助系统,使空巢老人的安全隐患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鼓励和接纳社区、学校、及社会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关爱服务;在社区多发展老年群体文艺活动组织等,丰富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式。
3、倡导建立志愿服务网络。
4、加强"孝"道文化建设。
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形式。老年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靠子女亲人的关爱。要加强"孝道"文化宣传,弘扬传统美德。要通过"尊老敬老养老"典型培树宣传、"孝敬主题教育"等活动,大力倡导尊老敬老养老之风。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关爱老人,就是关爱自己的未来"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制订优惠政策,严格奖惩措施,如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添休假期、对不承担赡养义务的子女给予一定媒体曝光等,鼓励子女关爱老人,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
2024年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第二篇】
十一回家听到我些们小区一位老人跳-楼的事让我开始关心空巢老人的问题。为此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观看了几段空巢老人的采访视频;还走访了我们社区的一个老人公寓。总的来说他们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下面对我这段时间的“调查”做一个简短的报告。
所谓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空巢老人即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将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子女照顾不周,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
我曾看过一期关于空巢老人的访谈节目,那画面我至今都记得。一位年轻的女记者去看望一位住北京胡同的老奶奶,她至今未婚一个人住在一个单间,生活很是简单。女记者在老人家待到晚上记录了老人一天的生活,当晚上老人脱下脚泡脚时女记者忍不住流泪了,老人的指甲印长时间为修剪都长变了形。女孩问情况时,老人只是说人老了腿已经弯不上来剪了,女孩把指甲刀从包里拿出来给老人削指甲,只听老人说上次还是几个月前一社工来帮我剪的。
这样的事还很多。
2004年3月,75岁的中科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陈中伟教授,在上海独居的家中意外坠楼不幸去世。87岁的许大爷独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个小区,今年冬天连续的大雪让许大爷家里“断粮”了,老人无法外出买菜,到了深夜,刚刚忙完工作的外孙才给老人送来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现问题后久等未能解决,无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窝里,给儿子打去求助电话。
二、郁郁寡欢,疾病困扰
“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凉心态。据报道,今年年初,在山东济南,一周内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杀;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为太想儿女,屡次轻生,在今年重阳节时跳-楼自杀。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
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面对疾病,有%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三、政策保障不足,社会帮助缺位
我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养”和“医”的问题。我国城乡养老保障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养”的保障主要包括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据统计,城市中约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农村老年人中约有80%以上没有任何养老金,许多农民根本不知道养老保险为何物。“医”的保障包括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医疗保障。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没有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数以上。老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难题仍待缓解。
空巢老人养老主要有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方式,而我国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的床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养老仍面临投入服务平台匮乏、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系列难题。
机构养老,主要是指通过开办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医疗和娱乐休闲等全方位服务。据调查,全国每年约有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各类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超过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够居家养老。
这次去我们社区的老年公寓我颇有感触。他们本来是又儿女的,但为了不给 儿女天麻烦他们自愿搬进了老年公寓。他们不但不要子女照顾,还主动帮助他们照看孩子、买菜。他们似乎和其他空巢老人不太一样但他们有同样的辛酸,就是子女对他们的冷漠。子女也就过年时主动关心下他们,而平时他们只是默默的付出,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靠全社会的力量的,下面是一些解决问题的大致做法个人觉得还比较合理。
一是营造一个全社会爱老敬老帮老的氛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加强传统教育,让每一个人明白,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同时懂得,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关爱老人就是关注我们自己。只有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尊老爱老氛围,老人问题才会得到根本解决。
二是强化老年人口社会服务机制的建设。如,城市社区加大文化投入,让空巢老人更多地融入社会,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农村结合体制改革,尽快落实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办敬老院等,推进农村社会福利事业进程;把农村老人养老全面纳入国家劳动保障体系,让老人老有所养,能与儿女早日团聚。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修订完善,对恶意伤害老人案件,司-法-部门惩一儆百。 三是“三位一体”共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在老人问题中,尤以空巢老人特别是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最为严重。因此,家庭、组织和社会要“三位一体”,共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子女外出谋生无可厚非,但要妥善安排老人;乡(街道)、村组织要把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当作民生大事,放在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人负责。社会要发动好心人服务空巢老人。城市壮大志愿者队伍,带给空巢老人精神关爱.
调查方式:抽样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走访 调查地点:所在乡镇,农村,社区
调查原因:空巢老人的增多,社会问题严重
调查对象和范围:1。农村和社区的孤寡老人,其子女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的家庭;
村委会、居委会等相关部门; 医疗救助机构;
社会帮扶组织等。
2.调查者所在村庄,社区
3.调查对象10个以上
小组分工:
一、选题背景:
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快,“空巢家庭”不断增多,“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二、调查内容:
三、调查过程:
1. 空巢老人基本情况调查。造成“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的主要原因是子女长期外出不在老人身边,子女们外出75%是外出务工,13%是外出经商,求学的占2%,剩余的10%在外居住,调查发现,2015年,男女两性老年人口大体相当,男性老人占44%,女性占56%,预计到了2050年,女性老年人口比男性要多出3000万,中国的空巢老人比例将达70%,这表明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空巢老人的比例增加,同时,空巢老人的性别比例也严重失调。根据空巢老人的界定,空巢老人包含了空巢家庭和老人两个概念,按照国际惯例,老人通常指的是60到65岁以上的人,而空巢老人则不是对年龄有严格定义,空巢家庭定义是子女长大离开家庭独立居住谋生之后,由留下的中年夫妇或老年夫妇组成的家庭。这样的界定使得空巢老人的范围进一步增大。据数据显示,65岁到69岁的空巢老人占所有空巢老人的%,70岁到79岁的空巢老人占总数的%,其中8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比例为5%,根据世界老龄化的标准,我国空巢老人中65岁以上老人占大多数,年龄偏高,对于社会养老的要求加剧。据调查,空巢老人的职业也不尽相同,离职退休人员达到34%,另外,农村的空巢老人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员占51%,除此之外,自谋职业以及无职业人员占到15%,这表明,空巢老人的职业情况并不乐观,主要集中于农村的农业人员,加大建设农村养老制度迫在眉睫。
2. 空巢老人经济状况。从调查的数据来看,空巢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自己的主业收入,主业收入占到74%,另外低保金占12%,子女赡养占14%,据调查问卷的显示,可知农村的空巢老人占据多数,大多数老人仍然是自己去参与体力劳动和一些甚至繁重的体力活动去挣取生活费,老人们还担负着农业生产的重担,都是为了赚取一定的生活费,或者是用于抚养孙子孙女长大和读书等。每月的平均收入普遍低于500元,大多数老人生活拮据,生活费基本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有的甚至维持不了日常生活,(如有的子女一年仅仅给老人500元)。所以,老人们不得不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挣一点收入来补贴日常生活,他们不愿意给子女增添经济负担。这还是在老人健康的状态下能够维系,如果生病,则会使老人的生活陷入绝望的境地。调查显示,大多数城市空巢老人在60多岁的年纪都不再工作,进入退休,除去个别的因素和个体,而农村的老人,在子女离开家乡后依靠一些农业劳作来获得收入,不得不从事农业生产,在这个年龄的老人们,工作强度大,收入低。从整体来看并不乐观,需要引起重视,经济来源少,收入水平低,工作繁重,是当前空巢老人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早点解决这样的问题,给空巢老人一个安详的晚年,起码是一个不为了吃穿担忧的晚年,是我们当代年轻人应尽的义务,同样也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3.空巢老人家庭状况。空巢家庭包括这么几种:纯空巢家庭,包括单身空巢家庭和配有空巢家庭;类空巢家庭,包括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是其他亲属在身边的空巢家庭。数据显示,其中类空巢家庭占大约61%,纯空巢家庭占39%,“空巢老人”的子女由于忙于工作,很少回家,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自然而然就相互疏远,甚至逢年过节都是两家分开度过。这样的家庭状况使得老人生活孤独,无法享受天伦之乐。另外,根据调查,空巢老人的生活负担一部分还来自对孙辈的照料,他们除了要养活自己之外,还要为了孙辈的上学和生活担心和筹划,生活过的很紧张,还是因为代沟问题,祖孙之间难以沟通,因为经济困难,拮据难以满足孙子的购物要求,文化程度低而不能辅导孙子的学习,另外老人的教育方法等与叛逆期的孩子产生情绪对立现象。这些都是空巢老人的家庭面临的现状。这些都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老年人的就医保障或者医疗保险,虽然党中央一再颁布各项优惠政策,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仍有%没有享受到任何的就医优惠。从目前空巢老人医疗费用的主要来源看,由子女承担的占%,老人自己承担的占%,亲戚承担的占%,村集体承担的占%,拥有医疗保险报销的占%,空巢老人的医药费常常面临困境。所以,基于以上原因,%的空巢老人在生病时选择简单看看,吃点药,29%选择不去就医。
5.空巢老人的文娱活动。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子女外出,自己失去了精神的寄托,他们一面等待和期盼,一面为外地子女的身体和经济情况担忧。有的带着孙辈一起生活,这样使得他们的心里寂寞感有所减弱,但在与孙辈的沟通上又存在代沟,这些都使空巢老人有一种精神压力。另外,调查发现,%的老人常有压抑、焦虑、烦躁感,没有幸福感、舒适满足感,幸福指数偏低。这些与枯燥寂寞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关于老人的文娱活动,我们做了调查。在调查的村庄中,有室外活动场所的占%,基本没有专为老年人开设的活动区,也没有任何健身设施,所以,农村的文体娱乐公共设施较少;在组织老年人活动的方面,%的村子偶尔组织,%从不组织,经常组织老年人活动的村子仅仅占%,因此,包括空巢老人在内的农村老人的社会活动较少。平时他们的娱乐方式主要集中在打牌聊天,占所调查娱乐项目的%,看电视、听广播的占%,下棋、唱歌、听戏的占%。另外,从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观意愿上看,他们中经常参加村里组织的老年活动的仅仅占%,从不参加的占%,偶尔参加的占%。所以,空巢老人的精神压力无处宣泄。导致他们心里缺乏安全感。因此,文娱活动单一,缺少文娱活动是老年人精神空虚的另外一个的重要原因。
6.空巢老人的社会关系状况。空巢老人的子女们都外出,他们的主要社会关系就是自己的邻居和一些离得较近的亲戚。资料显示,大多数空巢老人愿意平时主动和邻居多交流联系,根据调查问卷的显示,其中82%的空巢老人表示平时愿意与邻居们多多的互相往来,12%的空巢老人表示愿意在有事的时候去找邻居帮忙,只有6%的空巢老人从不和邻居来往。空巢老人和自己的子女不在一起居住,和自己的一些亲戚距离的也比较远,因此,自然而然的互相往来的就少了,老人自己处于一个孤独寂寞的环境之中,生活单调简易,精神寂寞。有的老人则会主动邀上自己的好朋友(离得近的),去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以此互相给予彼此心灵上的慰藉,减少孤独感和寂寞感。除此之外,有的空巢老人是跟自己的孙辈一起生活的,孩子的存在让老人的生活不再那么的孤单,但是同时也给老人增加了心理负担,由此看出,空巢老人的社会关系简单,生活中充满了孤寂。
四、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以上的问题迫切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进一步的补充,全面推行协议养老。同时,商业养老保险应当得到推广和发展,逐步落实高龄空巢老人的补贴,建立健全高龄补贴制度。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的范围,“五保”老人全额财政供养。完善乡级养老院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同时,要加强农村老年人文娱设施的建设。调查显示,农村中供老人活动和休闲的场所少之又少,加强农村活动设施的建设,提高老年人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为老年人休闲提供合适的场所,促进老年人在文娱活动中缓解生活中的寂寞感,为空巢老人的生活带来快乐。 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空巢老人服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老敬老助老,营造敬老氛围,建立长期服务机制,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及时了解空巢老人的需求和困难,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困难,同时,组织“老年志愿服务队”,就近为高龄空巢老人,特困空巢老人,病残空巢老人等提供日常服务。
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亟待解决。各级党政部门,特别是老龄工作部门,要积极引导社区建立老龄工作领导小组,把关心空巢老人的生活作为重要的服务内容。进一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实施规范管理,加强社会调查,妥善解决大河会从事养老服务所存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难点问题。提高养老质量,造福空巢老人,维护他们的权益,使他们的老年生活过的有质量保证。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走访,分析和概述了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拮据,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身体健康与医疗没有保证,情感孤独,缺乏沟通,生活乏味,没有足够的娱乐活动,与邻里关系也时常紧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成因,提出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 生活现状 主要原因 想法与建议
一、调查概述
为了解本地有关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和身心健康,以斛有关农村空巢老人的各种普遍的生活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相关政策,我在当地学生的陪同下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的对象为淮阳县四通镇农村地区的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中或者子女在外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或者是子女虽然与自己居住在同一社区,但不与自己共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无无后人照料。
调查的题目包括: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状态、健康与医疗问题、心理状态、娱乐活动等方面共计28个题目。调查问卷共计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9份,回收率%,并且全部回收的问卷有效。问卷回收后,本人通过对问卷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统计分析,主要是进行单变量描述分析,即对每个指标进行加总,并计算出各项比重。
二、调查结果
经过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整理,结果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堪忧,他们面临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经济没有足够来源,生活拮据
调查中我们发现65%的农村空巢老人没有收入,35%有经济收入。在有收入的空巢老人中,%是依靠在家种植小麦或农副产品,而有%的部分是依靠开小型商店,4%是依靠国家补助。他们的经济收入很低,月平均收入普遍低于500元。而没有经济来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费用则全部来自子女的供养费用,而对于在外务工的子女而言,对在农村独自生活的老人的供养费用有%低于每月500元;空巢老人自述积蓄状况的数据显示,%有较多积蓄,%表示有一些积蓄,53%表示没有积蓄;%的空巢老人表示看病就医是家庭支出最大项,空巢老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就事实而言,很多空巢老人的饮食都不能满足身体营养需要,住所也十分简陋。
2.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行动不便
在被调查的农村空巢老人中,%的空巢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生活能部分自理,生活能完全自理的只有39%。空巢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务工或定居,当他们需要照料时,%由老伴照顾,%由孙子女照顾,20%由亲戚朋友和邻居来照顾,村委会照顾占%,无人照顾的占%,他们的日常照料较缺乏,因此,他们中曾经意外受伤的占42%,被偷、被抢、被骗的占%,被打骂、受虐-待的占%。更严重的是,%的空巢老人生病时无人发现,疾病看护严重缺失。
3.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就医不便
去就医。
4.心理孤独难受,终日难以释怀
在经济负担、农活及家务负担、对教育孙辈的承受力方面,只有%的老人认为很轻松,不成为负担,%空巢老人认为难以承受,因此,这三方面的负担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压力大,表现在%的老人常有压抑、焦虑、烦躁感,没有安全幸福、舒适满足感,幸福指数偏低。在所调查的自然村中,有室外活动场所的占%,基本没有专为老年人开设的活动区,也没有任何健身设施,所以,农村文体娱乐公共设施较少;在组织老年人活动方面,%的村子偶尔组织,%从不组织,经常组织老年人活动村子的仅占%,因此,包括空巢老人在内的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活动较少。他们平时的娱乐方式主要集中在打牌、聊天,占所调查娱乐项目的%,看电视、听广播的占%,下棋、唱歌、听戏的占%。
另外,从农村空巢老人主观意愿上看,他们中经常参加村里组织的老年活动的仅占%,而从不参加的高达%,偶尔参加的占%。所以,空巢老人的精神压力无处宣泄,导致他们心理缺乏安全感。从与子女沟通的频率上来看,只有%的空巢老人与子女沟通频繁,有事才联系的占%,基本不联系的占%,与子女经常诉说苦恼和心事的仅占%,所以,%的空巢老人有孤独寂寞感,空巢老人的情感慰藉较贫乏。
在调查中,空巢老人也反应了大量其他方面的事实与想法,例如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容易与邻里发生各种小摩擦,闹点矛盾,也有经常与子女或儿媳发生意见纠纷的。同时,空巢老人们也提出了对政府和村支部的一些期望,如希望得到更多的生活补助,希望村里面能为老年人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希望得到村里的集体照料等等。
三、“空巢”老人产生原因
1. 子女养老意识越来越淡薄,产生了“重幼轻老”的社会现象
离弃父母,虽住与老人住在一个村,但对老人不闻不问,或者用在子女身上的花费,远远高于所支付的养老费用。农民家庭的财富由父母向子女转移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产生了“重幼轻老”的社会现象。
2.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观念的改变,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
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观念的改变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目前,全国有70%以上的老龄人分布在农村,农村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农民子女凸显养老负担。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观念的改变,规模小型化成为农村家庭的发展趋势。据2015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农村家庭户均规模人。越来越多的农民独生子女将形成“四二一”的家庭格局,一对夫妇可能赡养4个老人。农民子女的养老负担逐渐演变成突出的社会问题。
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是随着工业化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加快,农村青壮年多在城市打工,不能长期陪伴在老人身边。据统计,全国农民进城务工人口已超过亿人,并以每年500万人的速度递增。截止到2015年,达到亿人口。转移到城市中的劳动力由于户籍制度等的差异,收入少,生活成本高,无法将父母从农村接往城市同住,使老人被-迫留守家中。即使收入高的子女,由于父母长期居住农村,不适应城镇生活,也被-迫留守家中。
4.农村土地养老保障不断弱化
我国农民的养老保障曾经世代以土地为中心。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不断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农民拥有土地的数量因此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递减。目前,我国有1/3省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亩,有660个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半亩,已经接近或低于联合国测算的、土地对人类生存最低保障警戒线亩。这意味着,减少了农作物播种面积,加大了农业生产继续增长的难度。加上农业天生弱质和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依然低下,生产经营中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非常巨大,绝对收益越来越低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加之农村劳动力“空洞化”问题突出,老人劳动强度普遍较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使青壮年劳力减少,只能由留守老人承担经营土地的重任,劳动强度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有限的土地越来越难以承载农民的养老需要。
由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不健全,仍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方式。我国还未建立全面的、统一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社会养老水平极低。家庭养老依然是现阶段农民养老的主要方式。家庭养老实际上是以终身积累为基础,在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方面农村人口流动幅度加大,“空巢”家庭日渐增多,家庭养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另一方面,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农村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核心化,这使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再加上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致使部分年轻人可能无力承担或不愿承担养老重任。总之,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功能呈现日渐削弱的趋势,这就要求社会化养老的普及和加强。
四、调查后的思考及对关爱空巢老人工作的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农村经济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仍较低的背景下,高龄农村空巢老人比重偏高,农村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难以得到保证和满足,生活中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些老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远远没有达到国家提出的“六个老有”的理想境界,国家对人数众多的农村空巢老人作出的实质性投入显得十分不足,所以,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不容忽视,值得深思。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成因是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自我、社会养老模式不够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老年人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不够到位,农村老年人文体娱乐活动不够丰富。根据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如何结合农村空巢老人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因此,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认为,要有效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
1.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敬老爱老氛围
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切实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使国家尊老爱老政策深入人心,营造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氛围,提高后辈关爱空巢老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性。空巢老人所属的社区居委会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要让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空巢老人,让他们开开心心安度晚年。
2.依靠各自然村自身的力量,作出实质性工作建设
一方面,各地可以村为单位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良好的生活与娱乐环境,既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可以让老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有一种归属感,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另一方面,可以以一个或者多个自然村为单位建立队伍,在生活上给空巢老人以全面充足的照顾,让他们的生活各个方面都得到关照,也给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让空巢老人从生活上减轻负担。
3.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养老社区。
对于一些生活有条件和有重病在身的空巢老人,政府可以提供更优越的环境供其生活,建立养老社区,以给这些老人养好身体,享受到快乐的晚年。
各级党政部门,尤其是老龄工作部门,要引导社区建立老龄工作领导小组,把关心空巢老人生活作为重要服务内容。要进一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实施规范管理,切实加强社会调查,妥善解决社会从事养老服务所存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难点问题。要充分发挥养老服务专业培训,努力为空巢老人服务,维护他们的权益。
4.制定和完善与农村养老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家庭养老的法制化是解决家庭养老运作随意性、差异性和管理难等问题的必然出路,鉴于孝道日渐淡化的趋势,建议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内容作适当修订以增加一些实质性的处罚条款。另外,还可以制定相应的部门法如《农村养老保障法》,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原则、形式以及责任等方面的事项做出明文规定,以法律形式保障老人被赡养的权益。同时,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开展以养老法规为内容的普法教育与宣传,让村民认识到养老不仅是“家务事”,也是一种应尽的义务。要健全法律援助,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李德明 2003年
(《中国老年学杂志》)
2.《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状况》 祝雪花
2015年 (《护理学杂志》)
政治学原理论文 题 目:“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姓 名:关沙沙
2012年 05月19 日
院 系:护理学系
专 业:护理
年 级:2015级
学 号:1439020621
姓 名:樊永恒
指导教师:李威
完成日期:2015年2月27日
关爱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活动主题:关于空巢老人的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城市流动人口达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活动地点:河南省郑州市新密惠沟村
活动内容:帮助空巢老人的生活,调查空巢老人社会生活,来呼吁更多的人帮助弱者。
调查方法:探问,实地调查,道听途说等等。
实践人员: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需要社会的.帮助,例如,孤儿,贫困学生,贫困家庭等,但有一类人更需要社会的帮助,那就是空巢老人。空巢老人曾辛辛苦苦拉扯大五六个孩子,用尽自己一生的力量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的老伴,直到他的离去。但面对老伴的离去,孩子们为了自己的家庭忙碌工作以至于无暇顾忌自己的父母。但对于身居农村的空巢老人,他们有的儿女在身边或离自己很近,当然也有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却仍然得不到他们的呵护,甚至他(她)的儿女们希望他(她)早日去逝。可见,空巢老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并且有的人还认为,她(他)的丈夫(妻子)的灵魂会将他(她)杀死。当然这只是迷信。世界上根本就没鬼,却仍然存在于老一辈的记忆中,他(她)们总是承受着别人和自己意识的折磨。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一些空巢老人的生活,以减少他(她)们一些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让他(她)们心理和精神上都能得到一些慰藉。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有着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因而我们应该多帮助这些老人。我们很多大学生一到大学就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但每次活动明额有限,我们很难得到一次历练的机会,我们何不放开视野观望周围需要帮助的人,其实做好事处处可以做,何必只等着上面吩咐任务,只要我们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我们历练的机会很多,就像谈到空巢老人,他(她)们如果可以得到你的帮助,他(她)会多么的感动。
而我舅舅他们距离她很近,却不去照顾。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空巢老人真的需要儿女们的呵护与关心,我写这次报告也是希望的人可以关心自己的父母与身边的老人,当老人受到重视时她(他)们就不会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社会上许许多多的老人,他(她)们各自承受着不同的压力,痛苦以及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无不值得我们伸出援手。而据我所知,只有福利院的空巢老人才真正得到我们年志愿者协会的帮助,可见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大弊端。
因此,我希望我们作为新青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命运,不仅
是为了我们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同时也是为我们的父母和儿女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我们一起努力吧!尽全力去奋斗,以避免今后怨天尤人。
如今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各方面的生活条件也得到
了改善,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眼前的时间,让我们的生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总之,空巢老人的生活条件不仅需要社会的帮助,同时也需要儿女,子
孙们的帮助。那就让我们一起携手创造好的生活条件。让辛苦的老一辈人们能够更好地安享晚年。
走进生活倾听他们的声音
在此次走访中,我认识了一位叫王成的老人,他现在已经65岁了,在新
中国成立之后当过军人,年纪大了之后由于家里子女忙碌没时间照顾他。他告诉我说他小时候的生活相当贫困,家中子女又多,父母根本就顾不过来,很多事都是自己学会的,自己从小就懂得很多,后来父母不在了就自己慢慢一路走来,直到现在,如今生活好了,自己在这里没有人照顾,子女也不关心,他感到很失望。老人的一番话让我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倍加珍惜。
在这个村中住着很多家中子女无暇照顾的老人,还有没有了亲人和一些
退伍的军人。老人们在这里生活得很辛苦,每天的闲暇时间不多,自己睡睡觉,或是找几个人聊聊天,打打麻将,过得很不充实。我开始去的时候就看见有两位老人们还在田埂上干活,旁边还围了三四个小孩帮忙,整个场面让我心酸不已。
在我走的时候,老人们都过来送我,说下次一定要再来看他们,我点点头。然后跟老人们打招呼后便告别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对空巢老人这些相对于我们的弱势群体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需要社会对他们的更多的照顾,他们曾经都为社会做出过贡献,都有年轻辉煌的时候,现在虽然年纪大了,却不应该受到社会的排挤,也应该有自己的地位,更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这回走访老人,让我也看到了老人们的活力,虽然年岁已高,但却活力依旧。他们都乐观开朗,没有子女在身边的照顾,却能交到更多老年朋友,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们并不因为自己年纪的原因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他们照样像年轻时候一样生活、学习,他们自己在心中也坚信自己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收获很所多,我也会继续关注这些弱势群体的人们,也呼吁大家一起来关心他们,让他们生活地更开心。 目前新华村委会的空巢老人共有9人,他们由于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没有儿女照顾,普遍存在独孤、悲观的心理问题。从今年开始,东岳观镇在新华村委会试点举办“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活动,镇义工协会成立医疗组,每月定期探望农村空巢老人,充当“儿女”照顾他们,给他们送上社会的温暖。镇上也决定建立福利,让空巢老人能安享晚年。
关怀 温暖空巢送去学子的爱心
“伯伯,我来探望您啦!”2月5日下午,惠沟村委会的空巢老人王伯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原本寂静的家顿时变得热闹起来,我是第一个前来探望他,在这个即将过年的时刻,我先给老人的住所清除灰尘,打扫卫生生,洗衣做饭,并为他购买年货。完后,我便和老人坐在了一起并同老人聊起了家常。话题从日常生活的照料到健康心态的调整再到新旧社会的变化,我与老人都聊的十分开心,其中,还聊到《红灯记》、《天仙配》、《童话》和《太阳红》等经典戏剧,老人们乐在其中。
随后,我又先后探望了惠沟村委会的其他6位空巢老人。惠沟村委会的王伯伯现年78岁,他早年参军,在部队打过仗,立过功。目前他每月都领取政府的补贴,衣食无忧,但年事已高,独居生活,难免孤独。自从知道镇上决定建立福利院后,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此次来到惠沟村看望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家的慈祥、质朴及平易近人更是令我难忘。我觉得自己和老人之间虽没有进一步更详细的了解,但彼此之间却多了一份牵挂。
经过一小时的车程,我回到了自己家,但老人粗糙的双手却不停的在我眼前浮现,老人们和蔼可亲的目光让我就就不能忘怀。
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都宁愿回校读书。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建言 更多关爱打造美好夕阳红
随着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空巢老人晚景凄凉的悲剧也在不断上演。空巢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伤痛,也是给社会敲响的警钟。我认为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更多集中在物质困难的层面,体现在生活困难、看病就医难等方面,同时精神慰藉方面也得不到满足。生活难、看病难、得到情感慰藉难,这三大难题需要集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
我认为,针对“空巢老人”生活难、看病难等问题,政府应进一步调高新农保养老金标准、农村低保标准,解决他们目前的基本生活问题;卫生医疗部门应加强村级医疗网点建设,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档案,提高“空巢老人”医疗费报销比例。政府不仅要在老人生病后提供医疗保障,更要宣传健康生活的知识,做到小病不慌张,大病有保障。其次,第三代的教育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各地政府应多建公办幼儿园,减少老人抚养第三代的压力。农村老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让公办幼儿园接收孩子的教育,既减轻了老人的负担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另外,农村的文化生活极度匮乏使老人生活单调乏味,政府及社会各界都应当更努力为老人创造更好的文化生活,比如组织各种文娱活动、文艺下乡,建立老龄服务机构、村级老人活动室、文化图书室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在新的社区建立健身运动场所或者休闲活动室,让老人的晚年更加丰富多彩。
农村空巢老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应该得到更广泛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作为子女,不仅仅要提供经济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不要让老人空了“巢”也空了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度过一个安逸、充实、温暖的晚年不仅仅是这群大学生的梦想,更是伟大的“中国梦”的一部分,为空巢老人做实事并积极寻求解决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救助对策,这既是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 祝雪花,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杂志,
2015(15)
(2) 陈晓敏,杨柳.代化进程中的空巢家庭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5,(1)
(3) 牛荣华.空巢老人生活及心理和谐状况探析—基于青岛市空巢老
人状况的调查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2(6)
(4) 申群喜,王世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镇架空层精神生活状况探析
2024年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第三篇】
为了更好地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提高为老服务水平,真正掌握全县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现状,我县组成21个工作组(以乡镇和社区为单位,每个乡镇选定条件各异的2个村)透过进村(社)入户、深入访谈,分别从空巢老人的基本状况、社会成因、精神慰籍、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状况总结报告如下:
目前,全县共有老年人万人,占总人口的%,高于国际上规定的老龄化社会标准2个百分点。其中空巢老人19435人,占老年人口的%;身体状况较差的有万人,占总数的%;经济状况较困难的有万人,占总数的%;特困的有3827人,占总数的%。此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经商、务工,空巢老人也随之与日俱增,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
空巢老人的养老意愿主要为居家养老。有些老人目前居家生活但有社会养老意愿;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思考到将来的身体状况下降、需要别人照顾及自身安全出现问题时,表达了将来的养老意愿为雇佣保姆、居家养老或机构养老,但对机构养老尚存在一些心理顾虑,包括不习惯、受限制、入住难、服务差、费用贵、对家庭的名声影响不好等因素。
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困难较多。包括在家料理家务困难、外出购物困难、参加社会活动困难;当老人遇到困难时,首先会选取依靠自己的力量或夫妇分工合作来解决问题,当超出自己的潜力范围而不能自行解决时,会选取求助子女、亲戚、邻居来应对困难;空巢老人都表示遇到困难时会尽量自己解决,不愿求助别人,主要原因是认为对其不放心、自己也觉得不大习惯;更不想欠亲戚邻居的人情。应对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期望村(社区)能够解决老人生活上的困难、丰富业余生活、掌握基本信息、帮其出谋划策等。
在情感方面表现复杂化。多数空巢老人大都处于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独出独进的生活状态,应对着冷清凄凉的家,老人很容易产生寂寞、孤独之感,导致情绪低落、焦躁不安、无精打采、郁郁寡欢、孤僻抑郁等心理问题,常常表现出焦虑恐惧、孤独、抑郁、恐病、情感饥饿等特征的空巢综合症。空巢老人在遇到情绪不好时会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调适,但是他们的娱乐方式单调,只能向家人、邻里、亲朋好友倾诉心中苦闷。
在医疗治病方面期望以乡村卫生所为主,乡镇卫生院为辅。空巢老人首选到农村卫生所看病就医,是因为农村卫生所便捷、费用低,能够诊断治疗常见疾病,能够取到常规的基本药品。空巢老人期望政府加大力度建设乡村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他们真心期望农村卫生所在医疗条件、服务水平、服务资料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和改善。
有女无儿户。女儿出嫁,嫁出去女儿泼出去的水,很难经常照顾娘家,留下老人,构成空巢老人家庭。由于女儿出嫁它村距娘家较远,除去生活照料不方便、精神慰籍不及时、家务料理靠自己外,在身体允许的状况下,老年人还要承担生产劳动,自食其力。
有儿有女户。女儿出嫁,男孩成家,因为代际关系造成的生活习惯不同,尤其是婆媳关系难处,两代人选取分家单过,构成空巢老人家庭。这部分占大多数。
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青壮年等主要劳动力人员外出经商、务工,留下老人在家,既要干农活,又要帮忙照料教育孩子,构成空巢老人。
精神慰籍问题。一是国情与风俗习惯决定我们的老年人,不仅仅生活上依靠子女,精神上也一样,儿孙绕膝是最大的安慰,所以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较寂寞。分家单过的状况还稍好,毕竟儿女都在身边,隔三岔五还能见着。关键是外出务工、经商不常回家的这些人,一年到头跟父母见面的时间比较少,老人们确实很可怜,盼来盼去,也就过年过节时能见到儿女。平日里,只能老俩口说说话,或者和村里的老人们在一齐聚聚聊聊,这在农村是常见的现象。如果老伴去世,只留下一个人的,就更加孤单寂寞。空巢老人普遍缺少亲情,感到晚年生活凄凉孤独,缺乏精神安慰,常常表现出焦虑恐惧、孤独、抑郁、恐病、情感饥饿等的空巢综合症。二是子女不孝是对老人最大精神打击。
老人因为子女不孝而苦闷。农村大部分老年辛苦一辈子把子女拉扯大,儿女成双成对,有了自己的家庭,老人却成了子女的负担,于是就另家单过,平时不帮耕帮种,病时不虚寒问暖,虽在同村居住,但视同路人,老死不相往来,往往儿子想管老人,儿媳妇不允许,甚至有的儿媳沆瀣一气,拒不赡养老人;还有少数儿女不仅仅不赡养不孝顺甚至打骂自己老人;有的子女只在过年时才来看望父母,这种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一位老人感慨地说能干活,是儿女的劳力;不能干,就成了儿女的累赘;能动一天就得干,不能干躺下就等死。
生活照料问题。对于低龄老人来说,影响不是太大,因为老年人身体条件还相对较好,生活还能自理,大多还能参加生产劳动,除非生病,不存在生活照料问题。但对于高龄老人、尤其是身体状况不太好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确实成为大问题。
看病难困难。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率十分高,大多数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性疾病,有的甚至多病缠身。由于医疗费用高,只能是小病忍,大病拖。虽然绝大部老年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仍有大部分的老人有病没钱医治。有的老人患头疼脑热、身体不适等一般的病痛时选取忍着,扛一扛就过去了,只有扛但是去的病痛才去买点便宜的退热止痛类药物。
经济困难问题。空巢老人普遍经济收入不高或缺乏独立的经济收入。绝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把一生劳作收入都奉献给了社会和子女,到年老时却没有什么积蓄,经济收入低,养老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空巢老人的支出集中在饮食、水电、日用品等务必品的开销上。既使有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和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但由于保障水平较低,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加大《老年法》的宣传力度,维护老人合法权益。
要透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大力宣传、表彰和推广老年优待先进典型,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推动《老年法》宣传进社区、进农村,构成敬老法制观念,让全社会构成尊老、助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加大对《老年法》和涉及老年人的优待政策的宣传落实,让更多的老年人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医药保健以及维护权益等方面享有实惠,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助老、养老的美德,构成全社会树立尊重、关心、帮忙老年人的社会风尚。加大执法维权力度,依法处理和打击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基层老年组织要经常开展法制教育,帮忙老年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广泛开展对老年人家庭的一访四查活动,对不尽赡养义务的家庭、子女进行批评教育,责其改正。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服务网络,拓展老年人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渠道,扩大老年人法律援助覆盖面,用心为老年人带给法律服务。县、乡司法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对老年人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要给予优先审查、优先受理、优先指派服务。司法机关继续推行和完善涉老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制度,提高涉老案件办案质量和效率。有效地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进一步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让空巢老人安度晚年。
一是政府要继续加快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解决农村家庭养老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使农民在年老时,也能像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样领取养老金,这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主要途径。我县去年已开始实现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每位老年人每月可领取60元的养老保险金,但标准较太低,60元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养老金额度。
二是要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范围,提高低保标准,让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都能得到低保待遇。
三是应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补助力度,可思考对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必须数额的生活补贴,因为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一般都丧失了劳动潜力,没有独立生活潜力和经济来源,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的高龄老人生活补助。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医疗救助水平。
尽管大多数的老年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住院需首先垫付医疗费,受药品报销目录、起付线和封顶线限制,报销额也较低。针对这种状况,应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探索实现降低老年人医保报销起付线和封顶线、扩大药品报销目录、提高医疗费报销补偿比例、门诊药费报销,解决医疗费垫付问题,减轻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让老年人看得起病。对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其参加合作医疗费用应予全免。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城市医疗卫生下乡巡回义诊等活动,为年老体弱、经济困难的农村老年人送医上门。农村地区大多数散居,个性是空巢老人重病后无力上医院,甚至无人知晓。应建立农村公共医疗上门服务制度,实行区域管理,与村医生、乡镇卫生院签订职责书,定时为空巢老人免费体检,重病时减免必须的费用。解决其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从根本上缓解农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不断完善和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满足空巢老人的生活需要。
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随着家庭功能的弱化,养老方式是此刻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目前我们就应推崇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因此要着力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个平台,同时逐步向农村延伸。认真总结试点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经验,在条件成熟的村(社区)加以推广,力争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范围和项目,为老年人带给优质的服务平台。整合社会和村(社区)资源,建立老年人基本状况、求助热线和为老服务信息的网络平台,构成县、乡镇、村三级联网的基本养老服务信息系统,为老年人带给便捷实用的养老信息服务,促进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各乡镇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各村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重点,带给助餐、助洁、助医、助行、助急等服务,兼顾老年人的多种需求,带给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紧急援助、心理咨询、文化学习、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精神慰藉、代购代办等无偿、低偿、有偿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为老年人居家养老带给良好的社会环境。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可采取专人上门包户的方式带给服务。对孤寡等特殊老年人,鼓励和倡导政府购买、志愿者、邻里互助等多种方式实施服务。
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路子。
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调整结构,完善服务功能,增加养老机构床位供应量,切实提高入住率和服务水平。部分空巢老人喜欢住进养老机构,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子女愿意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老人到了养老机构有人管理,有人照顾,老人舒心,子女放心,但是我县目前还没有一处自费代养福利机构。如今农村集中供养仅限于五保老人,孤儿。空巢老人无法进入此行列,应适度拓宽集中供养范围,个性是对农村空巢老人实行集中供养制度,建立有偿服务机制,其子女向供养机构带给生活补贴,让高龄空巢老人受到妥善的照顾。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透过招商引资及当地能人投资等多渠道兴办养老院、托老所。要大力新、改扩建乡镇敬老院,接纳更多的生活困难空巢老人、五保户、鳏寡孤独老人,国家负责这些老人的基本生活费。老人们在那里实行个人开灶,自己煮饭,生活上能够互相照顾,互相帮忙。应鼓励已经富裕起来的村民兴办家庭托老院,为老人带给日间照料服务,白天老人聚在一齐学习、娱乐,晚上回家休息。
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家庭的作用,构筑全方位多层次为老服务大格局。
要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要树立关心这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道德理念,老年人问题不仅仅仅是单个家庭问题,更就应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忙,要构成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运行管理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家庭各自的职能和作用,任何环节都不缺位,努力构筑全方位多层次为老服务大格局,保证老年人工作层层有人抓,老年人的事有人管,老年人的需要有人知,老年人的困难有人帮良好社会风尚,这样才能弘扬老吾老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的谐、更加完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必将使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这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这决定了她们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养老问题,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才有可能实现他们安享晚年的愿望。我们坚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好的赡养环境,空巢老人就不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2024年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第四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超多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3。基本状况:
空巢老人(那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老年人受教育程度状况,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61。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4。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占不到0。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潜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潜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状况,靠子女供养的占81。9%,自我供养的占9。7%,社会扶助的占8。1%。
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我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能够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我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超多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能够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忙十分有限。“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取。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农村偏远山区曾发生老人病死在家而无人知晓的杯具。
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推荐。
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就应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思考到农村的实际状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就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资料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
经济供养。
1。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状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能够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潜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就应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思考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建立完美的生活。
精神慰藉。
当地政府能够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能够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加强孝道宣传。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用心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忙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结束语:
留守老人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这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齐努力,帮忙、关心他们,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文档为doc格式。
2024年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第五篇】
在今年一体化住户调查摸底过程中发现,调查村普遍存在着子女外出、老人留守的现象。为进一步了解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掌握空巢老人所面临的问题,秭归调查队对二十个村进行了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专项调查。
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调查村的基本情况调查,二是对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调查。共调查二十个村,100个空巢老人,对其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
(一)对村调查。到村填写基本情况表,内容包括人口、户数、务农人口、外出打工人口、学生人口、60岁以上老人人口、空巢老人人口。
(二)对空巢老人调查。在调查村选择一定比例的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关系、经济情况、生活状况、所担心的问题等方面的23个问题。
调查的二十个村总人口37604人,劳动力人口21401人,占%,其中农业劳动力人口11211人,占总人口的%,占劳动力人口的%,外出打工劳动力10190人,占总人口的%,占劳动力人口的%;60岁以上老人5264人,占人口的14%,其中空巢老人2105人,占总人口的%,约占60岁以上老人人口的40%。空巢老人中,单身独居779人,占37%,丧失劳动能力的589人,占28%。
空巢老人中,参加劳动生产的1428人,约占68%。有经济收入的(农业收入和补贴收入除外)252人,占12%,完全依靠子女的132人,占6%。感到寂寞孤独1442人,占69%,空巢老人身体健康良好的326人,占%,健康状况一般的472人,占%,较差的1011人,占48%,非常差的296,占%。
1、子女外出打工。
子女外出打工是秭归县农村空巢老人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占调查空巢户的79%。为了子女在城市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或者为了自己摆脱农村生活在城市买房定居,农村的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这些外出务工者大多只能在过年的时候回家探望一次,从而导致大量在家守“家业”的空巢老人。
2、两代人的生活方式代沟。
因生活代沟而分家导致的空巢户占调查空巢户的14%。当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老少两代人对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自由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这种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老人们被分离了出来。甚至还有部分子女赡养老人的观念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
3、其它自然原因。
其它少数空巢户是因为自然原因或者特殊原因造成的,因无偶、无子、丧子等自然原因造成的空巢户占调查空巢户的7%。因为家庭困难或者身体残疾等自然原因,少数老人没有配偶,还有一部分老人是因为一直没有子女或者丧子,老年时自然就成为了空巢的孤寡老人。
1、经济状况分析。
根据调查,空巢老人表示生活有困难的占80%。调查得出,导致困难的原因一是子女外出打工收入主要用来供养孩子上学和自己开销,家庭里日常生活开销主要还是老人耕种所得;二是空巢老人劳动能力较差,无法承担较重的体力劳动,从事不了经济效益较高的活动,经济创造力薄弱。
2、健康状况分析。
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一般、较差和很差的共占%。根据调查,一是因为空巢老人当遇到疾病时,多采用简单治疗,甚至放弃治疗。目前的农保政策已经普及,但是空巢老人在患病时,对农保程序不是很了解,害怕麻烦,身边缺乏引导去治疗的人,没有积极治疗。二是因为空巢老人中大都经历了长期过重的劳动,饮食条件不好和生活不规律,使得身体基础较差。
3、心理状况分析。
从调查范围的结果来看,农村空巢老人感到寂寞孤单1442人,占69%,需要精神慰籍。一是子女探望少,内心思念子女;二是担心在身体状况恶化之时无人照料,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起居;三是一起聊天的人比较少,山区农村留守人口下降,加上居住比较分散,显得村里冷冷清清,倍感孤独。
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关系到广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所以,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高度,积极应对,综合治理。要遵循“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党和国家优待政策。建议如下:
1、建立村级福利院。以村为单位,建立规范管理的村级福利院,降低收费标准,加大政策性扶持力度,改善养老院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减轻老年人的劳动负担,消除老年人对将来老无所依的忧虑,降低老年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的孤独感,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使空巢老人过上健康的生活。
2、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补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应得到推广和发展,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范围,简化保险工作流程,使好的政策在弱势群体中积极的贯彻,提高服务水平,让老年人更加方便的享受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的作用。
3、加强老龄工作建设。空巢老人问题要放在村务工作的重要位置,村委会要成立组织、形成制度关心老年人生活、体贴老年人难处,解决老年人家庭矛盾,检查督促家庭赡养情况,直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难处和实际困难,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例如健全村级老年活动室、活动中心,老年人图书报刊阅览室、棋牌室等,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4、开展“志愿者”活动。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助老,营造敬老氛围,建立长期服务机制,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积极组织单位的年轻人和社会“志愿者”,联系一个空巢老人家庭长年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帮助他们疏通渠道,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4年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第六篇】
随着中国现代化程度的快速推进和城镇化加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我国城市空巢老人现象也呈日益加剧状态。根据20xx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有亿万人,是总人口数量的%,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有亿,约占总人口的%,这就是所谓的“银色浪潮”现象,而伴随着这种现象的则是本报告所讨论的“空巢现象”。所谓“空巢现象”是文学上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喻子女在成长或成年后像鸟儿一样离开家庭,仅留下老年成员居家生活。城市老龄人口“空巢化”形势正呈大大加深的趋势,所以关注空巢现象,关爱空巢老人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需要,空巢现象也由此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丧子女或虽有子女但不与子女居住在一齐的,身边没人照顾的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或者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主要分为三种情景: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二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三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城市空巢老人则是指生活在城市区域范围内的无子女,丧子女或虽有子女但不与子女居住在一齐的,身边没人照顾的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城市空巢老人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来自人口内部结构的因素,也有来自个人主观观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对城市空巢老人的的成因能够归纳为以下五点:
1.物质经济基础。
“家庭养老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以家庭代际关系为基础。伴随着工业化的到来,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社会财富迅速增长,家庭养老的经济基础逐渐被打破,家庭养老的功能被大大削弱。”由于教育、医疗、住房等诸方面的支出,导致人们的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平时家庭收入大多用于抚养下一代,等到中年又要为孩子的成家而很多投入,老年时期则没有了必须的经济积累来实现自助养老。而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新的一代越来越重视物质追求,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质量,导致自我入不敷出,使得新的反哺代际关系难以构成。物质经济方面的原因主要存在两方面:其一是部分城市家庭收入水平增高,居住条件的改善,使得子女纷纷离巢自居。其二是很多城市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比较单一,收入较少,满足自我的生活都已经很是困难,子女不得不出外打工用来维持生活和赡养老人,原先他们在城市生活却只能住在一齐,他们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他们另购住房,子女出外打工以后在新的城市生活,从而导致他们隔城生活,长时间的分离。这些经济和物质原因,从根本上导致了核心家庭的强化,客观上造成了家庭空巢化的发展趋势,物质经济原因是城市空巢老人产生的根本原因。
2.年轻人外出就业或求学。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传统封建社会中的子承父业、守家待业已经不能再满足当前年轻一代的就业需求。社会的发展使很多人不在害怕远行,人们的生活也从单一地域向多区域发展延伸。背井离乡的求学或就业不再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它同时也包含了年轻对实现梦想的渴望,包含了老人对儿女有更好发展的期盼。同时传统家庭的教育功能逐渐弱化,很多原先由家庭承担的职责改由学校代为承担,很多年青一代很早就开始在学校寄宿,家庭的空巢阶段就这样被提前了。
3.代际观念的冲突。
随着西学东渐、中国某些传统观念的瓦解,使得年轻一代的观念日益与老年人拉大差距,致使青老之间得隔阂与矛盾日益加深。他们不再仅仅依靠家庭来满足自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他们特立独行追求自我,即使有的仍与父母长辈同居,但他们对自我的关注要远远大于对父母,随着他们经济的独立,他们会更加专注于自我梦想的实现。有些老年人在心里是想和儿女住在一齐的,但由于双方价值理念、生活习惯均存在差异,很容易产生代际矛盾,为了避免矛盾激化,这些老年人只能无奈选择独居:有的老年人故土难离对自我居住得社区有了依靠,从心理上并不愿意离开常年生活的区域;有的老年人选择独居是因为心疼自我的儿女生活不易,不愿意加重子女的负担;有些城市空巢老人多年为家庭、子女奔波,在子女离开后,渴望自由选择自我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老年人与青年人之间代际观念的差异也是城市空巢老人的重要的成因之一。
4.传统养老观念的瓦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文化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而“百善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为内核的孝道文化为传统的养老形式奠定了必须基础。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掀起了文化意识大解放的浪潮,使东西方文化重新交织在一齐,人们对社会形态的认识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加快了社会的前提高伐,改变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大大增强了社会对物质的期望,大批的年轻人为了事业、为了成功不惜抛弃传统家庭的牵绊,纷纷踏上追梦的旅程当年轻人全力追求事业,奋力迈向成功的时候,家中老人在年轻一代心中的地位也被大大降低了,对老人关心与关怀的缺失,也导致了空巢老人问题的很多产生。
5.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保障不足是法律政策原因。
我国多年来持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城市家庭一般仅有一个子女,这使得我国的传统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家庭空巢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在家庭中的年青一代不断减少,年轻子女长大后纷纷脱离家庭独自生活,直接导致了空巢家庭和城市空巢老人的增多。同时,国家政策的推行和法律制度的保障力不足则是城市空巢老人产生的.法律政策原因。以家庭传统代际关系为代表的传统力量是受传统家庭秩序的影响而建立起来的,这种传统的观念以固守的方式和国家法律体系发生这你攻我守的角力,导致法律的强制性很难发挥他的正确功能,反而使老人在行使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失去了亲情的慰藉。
1.物质生活困难。
根据城市空巢老人物质方面的成因可知,有一部分城市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外出打工以及自身经济收入单一,所以这部分城市空巢老人的物质方面生活是十分艰苦的。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空巢老人中有14以上是单身老人,其中有必须数量的老人是经济困难者,属于生理性社会弱者和社会性社会弱者。随着独生子女家庭迅速增长,社会将面临一对夫妇赡养四位老人、抚养一位子女的艰巨情景。如何向老人供给更具保障性、更具品质行的生活照料,对于他们的子女来说,这将是一个十分艰巨的生活负担。所以,对于子女外出打工的这部分城市空巢老人来说,物质生活方面是属于困难群体的。
2.缺乏必要的生活照料。
由城市空巢老人的定义可知,城市空巢老人是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而随着老人的年龄逐年增长,身体机能越来越弱,所以老人的生活需要一些必要的生活照料。当老人身体依旧健康时,生活方面尚能自理;一旦生病,以及子女不在身边时,就会有产生诸多不便,如若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空巢老人的生命就会受到严重威胁。随着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家人的依靠性越来越高、自身脆弱性越来越强。如果老年人身边缺少照料人和监护人,他们与家人及社会之间的信息发生了断层,将导致老年安全带出现松弛甚至断裂。近年来我国城市空巢老人病死在家中的事件多次发生,正是缺乏生活照料的体现。
3.缺乏精神慰藉。
据调查发现,城市空巢老人经常会出现心境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等精神状态。老年人的性格及精神生活质量与老年人健康有很大的关系,与病痛等肉体上的伤害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对许多空巢老人来说则是一种更巨大的伤害。空巢老人无法享受大家庭的天伦之乐,与邻居和朋友的交往本事减弱,部分老人不能启发自我的兴趣爱好,容易产生孤独感。心里话没处叙说、有时间没事可打发,这样老人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经常独处、很少与人交流的老人往往更容易产生悲观情绪,从而导致他们的生活品质降低了必须程度。
如何切实解决城市空巢老人所面临的诸多方面的问题,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是应对“银色浪潮”和“空巢现象”挑战的艰巨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资料。从根本上说,解决城市空巢老人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的长期协调和配合。
1.加快推进社会养老保险,逐步健全社会养老体系。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是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而有效分散风险的制度。目前,城市空巢老人还在必须程度上依靠家庭赡养,而子女的外出务工并不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援助,这就意味着留守的城市空巢老人如果依旧坚持单纯依靠家庭养老模式则有着较大的风险和不可预见性。社会养老保险推进的过程中,尽管目前还有不少困难,同时在实际运行中也遇到了许多挑战,但只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城市空巢老人实际情景的基础上加以不断调整和完善,城市空巢老人就会逐渐从中受益。
2.加强各大社区引导作用,发挥社区为空巢老人供给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作用。进取发挥社区的作用,使得邻里交往频繁,社区人际关系亲密,从而构成较强凝聚力的社区。社区成员能较好地被动员起来实行养老互助,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能够在城市空巢老人问题的解决上发挥巨大的进取作用。例如,为不能出门的老人供给钟点工、保洁、送饭、洗澡等日常生活照顾和生活护理方面的服务;建立社区家政服务站,帮忙他们进行心理调适,维护身心健康,摆脱空巢综合症的阴影;能够采取大众传媒手段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或举办娱乐活动等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帮忙他们建立健康行为。经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来进取发挥各大社区的作用,从而使社区为城市空巢老人问题的解决贡献必须的力量。
3.经过“两微一端”加大宣传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家庭是我国的解决老龄化和城市空巢老人问题的基石性载体,今后在中国社会仍占主要地位。各级政府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人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当然,我们强调家庭养老,其主体内涵是子女尽到赡养的义务,而在养老形式上正日趋多元化,不能简单地将“居家养老”看作是家庭养老,或将“敬老院养老”看作是社会养老,因为两者只是养老地点的形式问题,而并没有说明养老的支持来源。在子女格尽赡养义务的前提下,“分而不离”也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家庭养老模式,但要教育分住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帮忙父母做点家务,沟通情感,照料生活。此外,要在各中、小学中开展孝敬主题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孝敬父母以及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4.提高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适应本事,扩充他们的社交领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许多老人没有自我的爱好,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这只能增加自我的寂寞和孤独感,这对自我的身心健康也没有任何好处,所以晚年培养自我的爱好、丰富自我的文化生活很重要。城市空巢老人闲暇的时间较多,能够鼓励他们从事自我感兴趣的社会活动,增设适合老人的活动场所和设施,还能够大力组织青年人群体和低龄老人群体为高龄老人群体服务以实现互动,这对于坚持不一样年龄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愉快有着进取作用。
5.政府加大财政投人,制定扶持规划。一是财政要加大对老龄工作经费的投入,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努力为老人安享晚年生活创造条件。二是加大对城市社区财政支持力度,切实改善工作条件,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大力提高服务质量。三是要进一步提高城市社区干部、工作人员待遇,确保各项工作有人做、愿意做,提高工作进取性,激发工作热情。城市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涉及家庭、社区、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家庭、社区、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共同的努力。应对迅速发展的老龄化趋势,仅依靠家庭养老也是不够的,还应当在进取推广家庭赡养老人的基础上,适当发展福利设施,建立老人活动设施,来满足老人的不一样需求。此外,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城市空巢老人也能享受到良好的照顾和关爱。
6.建立各类社区民间组织,为城市空巢老人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对城市空巢老人来说,物质生活的困难是一个方面,而精神空虚和孤独感的问题也是值得重视的另一个方面。所以,一方面,要发挥老人协会作用,利用这一平台,组织老人开展邻里互助、互相结对等活动,让一些谈得来、相互信任的老人结成互帮伙伴,彼此交流,增进感情,减少精神空虚和孤独感;同时更应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发动青年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联谊帮扶,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难题,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利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能够建立老年聊天茶吧、老年真情关爱热线、老人健康教育基地,对一些社区还未建立老年秧歌队、老年健身公园的应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尽快建立起来,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空巢老人安度晚年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城市空巢老人大多数都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奋斗历史,他们见证了社会天翻地覆的变化,社会的发展繁荣,同时,他们也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奉献了自我的青春和一切,所以,我们不能忘了那些城市空巢老人,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齐努力,帮忙、关心他们,使他们能幸福、欢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2024年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第七篇】
近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已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仅仅的关注是不够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困难帮扶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社会的广泛参与,子女的爱心与孝道,邻里的亲情,需要社会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网而努力!帮助弱势群体,我们在行动!关爱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据市统计局城调队统计,城市居民家庭中空巢老人家庭已占到%。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正成为一个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今年,天津市老龄办组织开展了对空巢老人家庭的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的抽样调查,昨天,调查报告正式发布。老人们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健康医疗情况、住房情况、生活照料情况、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养老意愿和需求等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的空巢老人独自居住;%的空巢老人有退休金;%的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请保姆和计时工来照顾生活。
以上的数据来自天津市老龄办最新发布的《天津市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调查报告》。此次调查涉及了有关空巢老人生活的.诸多方面,从具体的数可以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居住方式。
独自一人居住的有389人,占%;老夫妇俩共同居住的有811人,占%。女性空巢老人中独居的比例远高于男性。
婚姻状况。
已婚有配偶的有817位,占%;未婚的有12位,占%;丧偶的有356位,占%;离婚的有15位,占%。1190位空巢老人(有10个空填)中,无子女的老人有35位,而子女最多的有9个,平均有子女个。
收入情况。
有1045位老人有退休金,占%,每月平均退休金为元;有30位老人在继续从事有收入的工作,有11位老人享受过社会救助,有192位老人接受过子女(包括孙子女和亲属)的经济帮助,有23位老人有其他一些收入。有595位老人没有任何理财项目,占%。受访老人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
日常生活。
“能自理,完全可以自己做”的有1065人,占%;“半自理,需要别人帮助”的有112人,占%;“不能自理,完全依靠别人”的有21人,占%。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呈下降趋势。
健康情况。
问卷中列举了9种老年慢性病,有173位老人未患有任何一种慢性病,占%;%的老人患有一种或几种老年慢性病。9种老年慢性病,按患病人数多少排列,依次是高血压、心脏病、骨关节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白内障青光眼、老年痴呆和其他病。老年人对于健康状况的自评,认为很好的仅占%。
就医情况。
(数据为访问前4个月内)有%的老人在访问前看过病,住过院的比例为%,平均看病次数为次,人均医药费元。以此推算,年平均看病次数约为次,年人均医药费支出为元。大多数老人感觉看病还是方便的,觉得非常方便的仅有%,方便的有%。%的老人享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余老人享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住房情况。
%的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50㎡以下,%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50-80㎡,%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80-100㎡,只有%的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100㎡以上。绝大多数老年人对目前自己住的房子还是比较满意的。
生活照料。
空巢老人的子女和老人联系,最多的方式是电话,占%,其次为回家探望,占%,其余如短信、书信和网络的比例非常少。每周2-3次去看望老人的占%。子女回家探望老人的频率随老人年龄的增长而增多。80岁以上老人的子女每周2-3次的占到%。仅有26位老人雇保姆,28位老人雇计时工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合计仅占%。
2024年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第八篇】
现如今,社会老龄化的程度越来越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可以了解到,自20xx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未来20年,老龄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到20xx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空巢老人这个问题引起强烈的关注。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国家的主人,有责任和义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但是,我们能力有限,所以,就以常熟市颐养山庄这个点进行调查,希望通过这个“点”可以延展到城市甚至省这个“面”,通过颐养山庄里的空巢老人的生活来反映现如今常熟等经济较快发展的城市的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引起社会各个阶层的关注,给老人们提供一个安详的晚年。
调查过程:在调查中,我们首先搜集了一些关于空巢老人的资料,并加以筛选。然后,根据资料和现实存在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参考了网上的一些调查问卷的样板),根据常熟市的现实状况,确定目的地。最后,到已确定的目的地进行调查。
20xx年12月1号。
常熟市颐养山庄。
常熟市颐养山庄的老人们。
样本抽取,随机对颐养山庄的一定数量的老人们(精神正常)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形式:访谈法,即通过和老人的聊天,有目的的交流。
周六的颐养山庄之行之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深入老人之中,通过和老人的聊天,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他们所想,所感,所愿。
虽然住在同一所养老院之中,但是老人们似乎也不自觉的分成了两个“非正式组织”,也就说,他们因为兴趣和爱好而自觉的组织在一起,“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联系不是很密切,几乎是没有交集。
先来说说我调查的第一种类型吧。
他们不会打麻将,不会下棋,更不会唱歌跳舞。通过了解,在空余时间里,他们就坐在一间房间里聊聊天。虽然隔壁就是锻炼的地方,里面也有各种健身的器材,但是在他们眼中,那是个陌生的地方;站在他们的角度,那里就是摆设。其实,他们并不是不想锻炼,而是在他们之中,70%到80%的老人腿脚都不利索,特别是阴天和冬天,两条腿的膝盖更是疼的厉害,有时要靠拐杖才能走路。20%的老人身体都有各种不适,比如心脏,有的还装有心脏起搏器,比如气管炎,都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而且,据老人们说,颐养山庄里面没有医生,生病都要到市医院里。虽然他们没有说其他,但是我感觉老人们深感其中不便。问即平时除了聚在一起聊天,还有没有其他的活动。95%的老人都说没有。除了吃饭聊天,他们大都在宿舍睡觉。90%的老人表示,虽然宿舍里有电视,但都看不太懂。所以,只能睡觉。
接下来,就是第二种类型了。
颐养山庄的阿姨把我带过去的时候,棋或牌室的人不是很多。那时候3点半多,阿姨告诉我还有一个小时就要开晚饭了,所以老人们都陆续回到自己的宿舍了。这群老人会打麻将,会下棋,早晚还会出去溜达溜达。和上面的老人相比,他们生活的就比较丰富一些。在调查了解中,一位老奶奶还很遗憾的告诉我,今天没有打麻将,因为2点钟的时候阿姨帮他们洗澡。老奶奶还信誓旦旦的说:明天一定要去打麻将。旁边还有两位老爷爷正在下象棋。其中一位老爷爷的棋艺貌似有点不精,还悔棋,硬把刚被吃掉的棋子抢回来。两个人就像老小孩一样,固执还很要面子。走过他们的宿舍,一些行动不方便的老人还在兴致勃勃的看电视,听戏曲。
这里的老人大都都有子女的,而且90%都不是独生子女。但是子女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与精力去照顾他们,所以,他们只能以颐养山庄为家。谈子女的时候,他们的脸上有喜悦,有骄傲,夹杂着落寞,孤寂。98%的老人都没有老伴,独自一人。他们表示要是有老伴都不会来颐养山庄。但比起生活在家里,90%的老人都愿意生活在颐养山庄。主观上,这里人多,热闹。客观上,儿女没有空,无暇照顾自己,担心自己成为儿女的负担。但是100%的老人内心深处还是希望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血浓于水的感情始终都是很浓厚的。虽然把老人寄养在颐养山庄,80%儿女都会在一个星期看望老人一次,平常都会通通电话,20%的老人儿女给他们配备老人手机,为了方便联系。但是还有5%的子女只有在老人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来一次,5%的甚至数载才来看望老人一次。
99%的老人谈及在颐养山庄的生活,都会比较满意。无论是在吃还是住的方面,都会有人照顾。一位老人说自己是生活在农村的,所以饭食还比较的满意,没有那么的讲究。但是1%的老人认为一位工作人员要同时兼顾许多位老人,不能做到家里的“一对一“照顾,所以不能照顾好每一个老人的方方面面。
据调查了解到,这里的老人99%的都是有退休金的。50%的老人:没有退休金,就不能住进来。颐养山庄的一般费用是20元/天,对于老人来说,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来说,退休金除了支付自己在颐养山庄的费用外,所剩无几。100%的老人都希望自己的退休金可以增一些。
在和老人聊天的过程中,有老人向我们提及“十八大“。老人早上都会看报纸,每天上午还定时学习”十八大“的内容。在这位老人的影响下,周围的60%的老人们也渐渐开始关注国家动向。老人们说,“十八大”,他们很满意。他们希望在新一代领导人的领导下,中国可以发展的更好。他们知道在20xx年,人民的收入会翻一翻。但是,他们担心自己会等不到那一天,所以希望地方政府可以尽早实现这一目标。关于“十八大”虽然他们并不都很理解,但是老人说了,这是关乎于民生的问题,关系到自身的利益,关系到下一代。他们还谈到了反腐败的问题。老人们说,中央政府做的已经很好了,但是地方执行却太让人失望。老们人强调一定要反腐败,要落实,中国才能兴旺。“十八大”令老人们鼓舞,但是他们又担忧这只是一场空欢喜,要把加强对老人的关注落到实处。
在我去调查的时候,老人们把我们当成了义工。原来,在他们心中,他们很喜欢义工的到来。这样,他们的生活会更加充满生机。敲背,揉肩,理发。虽然事情很微不足道,但是却温暖了他们的心。95%的老人希望义工天天来。99%的义工都是我们常熟理工学院的学生。所以,我希望,我们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义工去看望老人,而且排练一些节目,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老人们的语言有时候也有障碍,希望多号召一些本地的大学生去加强沟通与交流。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没有政府或社会组织机构给他们送去御寒之物。其中,有一位老人围着我们学校义工送的围巾,但是整个颐养山庄只有10条。我们给老人的关注实在是太少了,而正是他们,我们才拥有了今天。但是,他们正逐渐老去。
经过这次的颐养山庄之行,我感触很深。真的很诚挚的希望,这个社会能多一点给老人的关注,不在是大学生,是社会各个阶层。空巢老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我们的关注。政府要多加采取措施,切实了解老人们所需要的,而不是大放厥词,那样会伤害到他们的。我认为,作为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对养老院的建设,使无子女的老人或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有所依靠。
2、强化老年维权工作。
3、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敬老的氛围。
4、提高老年人的退休金,使他们有资金可以养老。
5、加强对老年人心理的关怀。
其实,他们需要的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