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反思总结精编3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事故反思总结精编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事故反思总结1
关键词:习惯性违章;特点;心理状态;预防
Abstract: Habitual peccancy is a hotbed of the accident and bane, accident Wangwang is habitual violation results. Introduces the habitual peccancy characteristics and mental state, how to effective prevention of habitual peccancy.
Keywords: habitual peccancy; characteristics; psychological status;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 S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正文: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始终是施工企业的关键环节。习惯性违章是酿成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罪魁祸首,也是严重威胁安全生产和人们生命财产的行为。通过剖析事故的原因,可以看到,建筑施工企业的事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习惯性违章引起的。因此要有效的预防事故,就必须加大反违章的力度。通过对一切施工现场违章现象的反对和纠正,铲除诱发伤亡事故的温床和土壤,确保施工安全生产,
习惯性违章由来已久,根深蒂固。所谓习惯性违章,顾名思义,就是固守旧有不良的作业传统与工作习惯。表现为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如无监护作业,不执行规定的安全技术措施等。这些违反安全规章的行为,由师传徒,由甲及乙,侥幸变“经验”,习惯成自然,以其特有的隐蔽性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然而血的教训一再表明:习惯性违章是事故的温床和祸根,事故往往是习惯性违章的结果。
1、 习惯性违章的特点
习惯性违章是事故的温床和祸根,事故往往是习惯性违章的结果。习惯性违章具有以下特点:
(1) 顽固性、多发性:习惯性违章是受一定的心理支配的,具有顽固性、多发性的特点。如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并系紧下颌带,这条规定已经讲了很多年,但实际上总有一部分员工有章不循,进入施工现场不正确戴好安全帽。事实证明,要改变或消除受心理支配的不良习惯并非易事,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
(2) 继承性、误导性:有些员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并不是自己发明的,二十从一些老师身上“学”、“传”下来的。当他们看到一些老师傅违章操作既省力,又没出事故,也就盲目效仿。这样就把不良的违章作业习惯传给了下一代,从而导致某些违章作业的不良习惯代代相传。而有些员工不但不把危险作业或违章指挥当作违章,反而当成施工经验,嘴边总是一句:“哪怕什么,上次我在某工程也是这样收的,没有什么问题,生死由命,怕死就不要出来做事了。”因此具有很大的误导性。
(3) 排斥性、滞后:有习惯性违章的员工固守不良的传统做法,总认为自己的习惯性工作方式“管用”、“省力”,而不愿意接受新的工艺和操作方式,即使是被动参加过培训,但还是“旧习不改。而有些员工往往把自己错误的违章“习惯”当作经验去固守、去传播,,而对新的安全思维、新标准、新条例、新理念、新观念却拒绝接受,理解深度不够,有着怀疑、观望、等待和侥幸的心理。
2、 习惯性违章的心理状态
习惯性违章一害个人,二害家庭,三害集体,已成为安全生产事故的普遍性原因。因为习惯性违章行为中大部分未造成伤害,使员工淡化了遵章守规的自觉性,甚至把“安规”视为包袱,有意无意地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的心理状态一般有以下几种:
(1) 侥幸心理:不信规程信经验,报侥幸心理,认为违反安全规程也不会造成事故,口推上承认安全规程重要,但无人监护时往往随意作业。
(2) 懒惰心理:图省事,嫌麻烦,贪图方便,沿袭旧的不良习惯,导致违反安全规程,因事先准备不足,仓促作业二违反安全规程。
(3) 麻痹心理:因配→←合不好,交代不清,作业者想当然而造成反安全规程,因外部环境影响而违反安全规程。
(4) 盲目心理:作业者素质不高,不了解安全规程,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自觉的违反安全规程,对正在进行的工作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根本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工作起来凭本能、热情和习惯,对用生命和血的教训换来的安全操作规程知之甚少,因而出事的可能性就大。
(5) 自负心理:总认为自己有经验、有能力防止,事故的发生,相信不良的传统或习惯做法。对未造成事故的习惯性违章经理非但不以为耻,不顾后果地蛮干,胡干,对别人的劝告置若罔闻。
3、 行之有效的预防习惯性违章作业
怎样行之有效的预防习惯性违章作业?应以下几个方面为抓手:
(1) 教育为主,现身说法。以教育为前提,帮助职工认清习惯性违章的危害,提高遵章守规的自觉性。当新职工参加工作时,就要对其进行安全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观念和技术素质,培养他们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从而为反习惯性违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加强正面的常规安全思想教育,如每周的安全活动,每年额“安全月”活动教育,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如开展安全演讲,安全知识竞赛等等,使职工增强遵章守规的自觉性。此外,通过学习“事故通报”等,利用血和泪的教训及日常工作中违章者现身说法等形式,进行生动感人的安全思想教育,同事通过组织观看一些科教影视安全记录片,使职工认清习惯性违章的危害,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单位的领导,既是安全生产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又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因此,客服习惯性违章作业,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尤其是各单位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克服习惯性违章,应领导带头,率先垂范。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己补正焉能正人”。只有各级领导切实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彻底杜绝习惯性违章现象,这是其一。其二是看领导干部是否长期的抓下去,习惯性违章是安全生产中的“固疾”,是具有一定历史性的不良习惯。各级领导应制定具体措施,使反习惯性违章经常化、制度化,并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如领导者产生松动情绪,则习惯性违章现象就会抬头并蔓延滋长,甚置出现更严重的违章现象。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事故反思总结》,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事故反思总结2
而当前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反思状态如何?幼儿教师如何理解教学反思?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究竟以怎样的过程赋予现实教学以意义?应从哪些方面促进幼儿教师有效反思?本文以幼儿园教师培训考核中的一道案例题切入,旨在归纳和剖析幼儿园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折射出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一、一道考题与幼儿教师的答卷实录
1.考题设计
这是幼儿园教师培训考核试卷里的最后一道题:
在一个教学活动中,李老师正在给全班的孩子讲故事《 萝卜回来了 》。故事内容有点长,孩子们坐在位置上,看着老师,但左顾右盼心不在焉的为多数,琪琪就是其中一位。她一会把头转向门口,一会又把头转回来,用手点前面小朋友的衣服,并不认真听李老师讲故事。李老师见状,就快步走过去,猛地将琪琪从椅子上抽起来,一脸怒容,大声呵斥道:“你在干什么!再不坐好你给我站到外面去!讨厌!”最后还转向全班幼儿加上一句:“你们谁要是学她,看老师怎么修理你”,一下子把全班幼儿都镇住了。
请你从科学的儿童观的角度,根据办园理念中幼儿学风、教师教风的相关要求,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给李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建议。
这是一道情景描述式案例题,可以说是一道较好的试题。一是所描述的问题是情境的、来自于幼儿教师身边的教学生活与感受,既能引起幼儿教师的思考和表达,又能够考察教师解决“真实情景中问题”的能力。二是反思性的,一切教学建议的提出都必须建立在成熟的教学反思上,可以考察出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意识及对教学反思内涵的理解程度。三是实践的,虽说是一道考题,但由于它与幼儿教师的日常教学密切相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承载着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省度和操作惯性。
2.答卷实录及分析
本次考试共有25位教师参加,全部都是从事一线教学的带班教师或专任教师。以下选取3份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答案,藉此反映幼儿教师答卷的整体情况。
答案一:首先,李老师在课堂上大声斥责幼儿是不对的,要想孩子愿听,可以把故事缩短一点进行讲述,并运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如故事图片、手偶或情景表演来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
通过答案一看到,该教师首先对李老师对待琪琪的态度作了判断,但仅限于判断。接着向李老师提出了教学实践建议,但略显粗糙,内容涉及教材处理、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三方面。建议提出之前没有呈现具体的教学问题,也缺乏一定的理论阐释与思考。这类答题模式数量占了全部答卷总数约三分之一之多。
答案二:李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幼儿耐心不足,琪琪不认真听,被李老师抽出来了。根据幼儿学风要求,琪琪没有符合“愿听”这一要求,究其原因是老师没有达到诱学、善导、乐教的要求。建议李老师:(1)在讲故事前作教具准备以吸引孩子的目光,引发幼儿好奇心。(2)注意讲故事的语气和动作,声音和肢体语言也能吸引幼儿。孩子们喜欢动画片的原因不是因为里面夸张的语言和动作吗?(3)用你的目光关注孩子,让孩子感到老师的故事角色里有他。(4)如果故事太长,讲到高潮处还可以跟孩子来个“下回分解”,相信孩子下回更愿意听你的故事。
从答案二看,这位教师把反思的焦点放在了李老师应“如何运用多种方法、吸引幼儿注意”上,反思内容主要涉及教学方式、教材处理。与答案一不同的是,教师在建议提出之前能做到个别或部分地提炼教学情境,识别问题;其对教学方式的建议比较具体、细致。相同的是,反思内容片面,缺乏一定的理论阐释与思考。这类答题模式数量也占了全部答卷总数约三分之一。
答案三:建议(1)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利用手偶、情境画面、操作人物指偶等教学工具,诱导幼儿学习故事,把幼儿的注意力拉回教学中。(2)在讲故事之前,教师可向幼儿提出要思考的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在幼儿东瞧西看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让幼儿感兴趣,是否适合孩子的发展特点,是否满足幼儿的需要。另外,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处理幼儿的行为也不好,一味地怪罪于幼儿,反而形成高控性的局面,应轻轻走到她身边摸摸她的头,或用眼神提示,还可以请她回答问题,这些都能让幼儿明白老师的意思。
从答案三看,这位教师提出的建议相对具体,反思内容涉及了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课堂管理三方面。与前两类答案不同的是,反思内容增加了教师的课堂管理策略。与答案一一样,它没有对教学情境下的问题进行界定,对李老师对待幼儿的言行作了判断,但仅限于判断,理论反思零碎散见。这类答题模式数量约占全部答卷总数的三分之一。
上述答案呈现了当前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三类模式:一是“大体判断+大体建议”,二是“个别或部分地识别问题+针对问题的建议”,三是“针对问题的建议+零散的理论阐释”。
二、促进幼儿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对策
1.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教学反思是需要底蕴的,做一名反思型的幼儿教师,尤其要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提升。幼儿教育实践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融教育技能、教育伦理与教育智慧于一身的育人过程,教师需要根据师幼互动的实际不断做出决策、不断予以调整,以使教学活动朝着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向演进。只有以丰富 的教育理论和正确的教育理念来反思课堂,才能从高处反思,将实践中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思考,才能探究到根源,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
理论素养提升是一个长期积淀和内化的过程,幼儿教师需要沉下心来,逐步地有计划地重新学习,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做学习型幼儿教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幼儿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能力、理论和实践水平,使教师高屋建瓴,反思自己的教育,增强对教育问题的洞悉和批判能力,由此跨越浅层次、低水平的反思阶段,从而获得专业成长。
2.提高教师教育活动审视能力
反思内容片面、反思浅层化现象表明,幼儿教师对“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教学反思”并不清晰,根源是幼儿教师审视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较弱,对构成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要素及其意义理解不到位。实际上,教师组织幼儿开展的每一节活动,不管效果如何,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过程,其中存在着幼儿、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介、教学反馈等各种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与相互调适,最终指向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对活动的反思,就是对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影响和意义的探究,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件”及涉及其中的要素关系及主体发展状态的梳理和审视。
活动结束后,幼儿教师可以从“怎么样”和“为什么会这样”两个方面进行回顾和思考。在“活动开展得怎么样”方面,幼儿教师需要对活动的实施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活动材料、教学方式的适宜情况及幼儿的反应和表现等进行客观而全面的梳理。在“活动为什么会这样”方面,幼儿教师则需深入到教学表象的背后,从高处审视教师的教学观、教学理念,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并深究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合理的理念和行为方式进行变革。此外,还要从教育伦理的角度审视教学过程,要深究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关系,及此种关系下幼儿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状态,借此反省幼儿的发展,反省教师的内心和道德。
3.培养教师主动反思意识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整体水平不高,对教育实践的贡献不大,与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未能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反思意识淡薄密切相关。这一方面归因于幼儿教师对教学反思的内涵理解不够,把反思仅看作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是幼儿教师的反思实质上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很多幼儿教师对教学反思的态度是“幼儿园要求写就写”“会在头脑中想一想,但写下来的少”,这种被动的反思必然会影响反思的效果。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教学反思并不仅仅是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而是教师以开放的态度纵观教育教学始末,在分析审视的基础上寻求积极解决方案的过程,是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有意识的自觉的检查、评价和反省;它源于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一种敏感的反应,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监控的开始,是教师教育生活的一种提升。
因此,培养教师主动反思的意识,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反思的内涵和意义有深入的认识。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形成积极反思的态度,内在地唤起反思的愿望和动力,进而产生主动反思行为,形成反思习惯。
4.掌握教学反思基本结构
作为对已经发生的教学活动进行再认识与诠释的思维活动,教学反思有着自身基本的程序或思维结构,要做好教学反思,幼儿教师必须仔细揣摩教学反思的规律特点,掌握教学反思的基本结构。首先是识别问题,反思之初幼儿教师应认真回顾教学全过程及其中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状态,知道教学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其次是描述情境。对问题情境的描述,是一个逐步把问题聚焦的过程。幼儿教师通过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教学活动,使自己以不寻常的方式再次经历发生的故事,对故事所处的特殊环境进行深入理解,为下一步重构问题奠定基础。最后是分析与重构。在这一环节,幼儿教师需要在澄清“发生了什么(做了什么)”的基础上探寻“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质疑“为什么这样做”,思考“可以如何做”等问题。
事故反思总结3
一直以来,我司都保持对游客负责、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并且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消防法律法规,重视安全工作。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各部门常常会要求员工对已发安全事故进行案例分析。
事故案例从反面为我们吸取教训提供了鲜活的例证,是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的最好教材,举一反三是有效吸取事故教训的重要方式。所以,在吸取事故教训时,我们常常强调要举一反三,举一反三也是运用放散式思维进行事故案例教育的基本要求,通过举一反三,可以全面、深刻、有效地吸取事故教训,取得事半功倍功效。
深圳欢乐谷“欢乐干线”事故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案例。事故本身就是一件事,开展事故案例教育的我们不能就事论事、点到为止,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事故当作故事来讲,只仅仅停留在事故本身上、停留在事故发生的表现形式上。我们通过分析事故,找出造成事故的各方面的原因,真实反映存在的问题,并让大家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得到有益的启示,总结出经验教训,制定出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掌握应对类似情况的措施、办法,从而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们通过分析当事人的作业行为,来对照我们自己的员工管理。回想我们自己,联想身边的同事,反思我们的安全生产意识是否牢固树立?岗位安全责任是否严格履行?在我们的作业行为中是否也存在事故案例中的违章现象?存在“三违”的情况?员工对安全操作规程的掌握、执行是否到位?对安全体系的管理标准、管理措施是否准确理解、掌握?对危险源的辨识是否清楚?班前班后、安全教育有没有针对性?
列举的问题不一而足,仅仅是提供了一种思路与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联系,学会认识。运用层层深入的方法去剖析梳理,运用放散式思维去讨论认识。纵向延伸刨根问底,横向扩展触类旁通,时间上推移常学常新。强调的是由局部到全面,点面结合,系统认识;由现象到本质,去粗取精,抓住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由感性到理性,完善升华,把思想认识转化为员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行动。强调全面、系统、综合、多角度地去认识事物,汲取教训,总结规律。强调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真正落实防范措施,堵塞漏洞,改进工作,完善提高,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
举一反三是一种工作的方法,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如果凡事都能举一反三、深刻吸取教训,人人都能坚持举一反三、完善提高,那么事故的悲剧将不再重演,安全生产工才能彻底落实。
上一篇:教师学习心得精编3篇
下一篇:历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