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传统文化汇聚(优质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高考传统文化汇聚(优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高考传统文化【第一篇】
。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其中,书法艺术是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历史悠久,影响着全世界,也是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
自小我就对方方正正的文字感兴趣,对联、福字的独特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我。六岁开始我就上了书法兴趣班。一开始,毛笔在我手中一点也“不听话”,写出来的字也东倒西歪,难看极了,老师就鼓励我坚持下去,当我写得好的时候,老师就为我鼓掌加油。渐渐地,我写的字也有了进步。
今天是星期五有书法课,跟往常一样我兴高采烈地来到室。书法老师这节课教我们写对联,我可兴奋了。因为马上就是春节,老师说了要是写得好,可以拿自己亲笔写的对联去做义卖,将爱心送给山区的小伙伴们。在认真听完老师讲解分析每个字的笔画要点后我开始一笔一画地练习起“千里之行”几个字来,一会儿王老师走到我的身边仔细看了看轻声说:“这个横的应该再长一些。”随后,老师示范了个“波横”,让我再练练。我觉得“波横”像一座石拱桥,起伏有度。我一边想着每个字的要点,一边结合老师的讲述开始认真的地写起来,经过几遍的练习,每个字都写得那么得心应手了,越看越像老师写的。等书法老师再次从我身过经过时赞赏地笑着说:“进步真大!只要用心多练习,你一定可以当个小小书法家。”老师的鼓励让我信心大增,我越发的喜欢上了有趣的书法。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汉字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我盼望着每个星期五快点到来,我要更加刻苦练习,让书法时刻陪伴我。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不同的节日都有不同的美食和活动。比如:元宵节吃汤圆、闹花灯;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其中我最喜欢冬至,因为在这天可以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去年冬至,我就和外婆包了一回饺子。外婆拿来一大碗面粉,把它倒在盆子里,然后一边用勺子加水,一边使劲揉搓。我已经迫不及待啦,于是我对外婆说:“我来我来!”外婆只好手把手教我。没过一会儿,散面粉就变成了一个大面团啦。可是,我却变成了“白脸猫”。
外婆的手就像神奇的魔术师,一会儿把面团变成长条,一会儿把长条切成了“象棋”。接下来,就要开始做馅啦。外婆把芹菜切成丁,把肉馅切成泥,然后放在一起搅拌还要加入料酒、生姜、盐,最后,馅就做好啦。
然后外婆把“象棋”一边擀,一边转动,这样一张饺子皮就做好了。我在一旁喊道:“让我试试吧!”我本以为是件很容易的事,后来一试,我不是把皮做成了正方形,就是一边凹进一边凸出。我再做几张吧!呀,成功啦!这样皮就完工了。
接下来就是包了,外婆先把一张皮放在手上,再放进馅,把中间合起来,然后,一边把旁边也合上,一边做出波浪形的花纹,一个饺子就做好啦。我也试了试,哎呀!馅放的太多了,可是中间已经合起来了,我灵机一动,把馅从旁边挖了出来,还好,饺子并没有破。后来我和外婆又包了一百个,可好看了。
外婆烧了一锅,我轻轻的咬上了一口,菜和肉的浓香立刻在舌尖漫舞,久久环绕,真是皮薄馅多。于是,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要在冬至这天吃饺子!
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一个具有传统文化的国家;一个具有数亿人的国家;。
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的时间长河的积累沉淀,已经是非常之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但是,我最喜欢的有两样,一是节日,二是道德。
节日,这个词语对我们华夏儿女来说非常熟悉,因为一年四季都有许多的节日、例如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重阳节等。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它是可以让所有的亲人团聚,也是拥有重要意义的节日。春节俗称过年。每年过年,每家每户都会吃团年饭,大街上都是人山人海,每个店铺旁边都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扬,所有的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眼睛里包含着浓浓的关爱之意,这时,在广场上每个人都会拿出许多的烟花、鞭炮来放。在晚上时,一起冲上深黑的天空,迸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彩,犹如彩虹般美丽。好看极了。
到了晚上8点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人们坐在电视前观看。
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猜灯谜。还会到公园里观礼。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对于这个中国的古老传统佳节,还让我想到了一首诗,一首对他乡兄弟思念的感情诗。那是唐朝时期王维的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当是重阳节时,就会想起王维那种思念他乡亲人、兄弟的情景,让我也不禁地感伤起来。中国的传统节日何其之多,每一个都有故事,述说了节日的来源。每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它阐述了中华民族古人的智慧结晶。但是,现代又有多少人能够完整的记住这些节日了。
每个人都差不多都觉得中国的节日低俗、无趣,只知道盲目的追求外国的节日。例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但是在他们心中是不是有想过,自己是不是中国人,是否能忘本。或许在他们心中已经没有心里的那份坚持,对于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坚持,只知道一眛的效仿别人,反而舍弃了对于自己的民族来说重要的东西—文化。当然,不是一定要抵制外国文化,只要我们能够取其精华,弃其糟耙,为自己所用,这是可以的,能够让我们借鉴他人的长处,来弥补己身的不足,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变得更加完美。
道德是一个底线,提醒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人类为什么站在食物链顶端,就是我们心中有那份道德。
学习争先虽重要,文明礼貌也要好。
学校规定都遵守,见到老师要礼貌。
同学之间相友爱,友谊小手锁的牢。
爱护动物放心上,树立新风我做到。
这是一首文明礼貌歌。
礼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它的意义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意念和行为,是言谈举止对别人的尊重与友好的体现。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之间都离不开礼貌这个词语。它代表了一个人的涵养标准,品性等。一个好的礼貌态度,留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小时候,父母总是说见到人一定要叫。小时候的我天真烂漫,很听父母的话,一见到认识的人就会叫个不停,什么叔叔阿姨啊,姑父姑母啊。
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个高二的学生了,现在的我已经变得不爱叫人了。只有在父母的逼迫下才会开口叫人,一般的时候也就会见到熟人才叫一声,这还是老妈一直在我耳边唠叨的缘故,这是礼貌问题。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在学校老师教导我们要守礼貌懂知识,见到老师要问好,遇到熟人也要打招呼,要做一个乖孩子。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是现在的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了,嘴边一直挂着叔叔、阿姨什么的,会被我自己得朋友、同学笑话,会觉得自己仍然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子。这也是现代社会上青少年的通病。中国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各种商品日益更新。但是,很多东西已经在人们的心中失去。
但是,有好就有坏,人也有好人,比如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两弹一星邓稼先”这些都是中国人的榜样。为什么他们都会被很多的人牢记,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对祖国的热爱和心中的坚持。正是因为这份心他们能够做出让人敬佩的事,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从他们的身心上我学习到了一些十分可贵的东西—谦虚、待人友善,更是有着自己的道德底线。时刻要求自己做到心中的最好。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但是礼貌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它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国民精神,代表了中国人的自豪!
礼貌不用花钱,却能赢得一切,礼貌能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是那些受人礼貌相待的人喜悦!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来继续传承中华的传统美德。
汨罗江畔的沉重一纵,留下旷世的遗憾,污浊的尘世容不下透明的眼睛,空带一腔情愁,一缕忠魂独守着寒水三千。
耳边依稀的还萦绕着响彻九天的鼓噪,那热血沸腾的呐喊加足了龙舟的马力,像支支箭,在江面飞驰。无数的桨影掀翻无际的江水,在无边的岁月里,升起无限的情思。那粒粒饱米被揉在了一起,夹着几点枣甜与几点苇叶的清香,跟着怀念情结一起沉进了江底。
屈子嫣然一笑,心已被安慰,可那时往昔。
长发飘飘,屈子对月独酌,他举杯,饮尽了风雪。如今的寂寞,向谁倾诉?
又是端午,江水依旧,屈子只身来此,江面的寒风吹皱了青雾,忽左忽右,若隐若现,似有似无,他无力看清。那艘叫龙的大船不再起锚,岸边也没有了熟悉的呐喊声音,只剩萧萧的风撕碎几点野鸭的残鸣。
屈子挽袖,拭去眼角的水花。江畔来回踱步,他在彷徨着,也许是为了一个民族。
如今的人们渐渐失去了一种最纯朴的民族情结,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慢慢淡忘殆尽。
屈子侧耳倾听远方的晨钟,而人们似乎不晓得,或者已经忘记了今日是端午。有些能寻到端午的地方,却再也看不到粽叶踪影,包粽子成了工厂机械化的动作,五花八门的粽子被精美的包装,商家如此的炒作令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变了味,人们再也吃不出那“原始”的粽子味了。
屈子低首不语,猛地,望着远方的迷离茫雾,他慨当以慷,代之昨日啼血的《离骚》的是今日临江的悲歌,它想用这悲凉的歌声唤住忙碌的人们该停下来思考一下了,我们舍弃的是否太多,不经大脑的拿来是否太多,一人孤守千万年不要紧,要紧的是一个民族迷失了原来的本性,冷淡了太多的文化传统,而太过于热衷外来文化。
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有古色古香的陶瓷,有号称“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还有远近闻名的四大发明……更有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传承的许许多多传统民俗。而到现在,那些曾让人期盼的传统节日却变得如同白开水,平淡无味。
听爸爸说,他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那一天,村里便热闹了起来,一眨眼的功夫,村子中间的路上便挤满了人:有舞狮子的,有扭秧歌的,还有一些小商贩在街头叫卖。老人们聚在一块,纷纷坐在石凳上谈论天南海北;小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花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妈妈们便围着灶台,不亦乐乎地忙着准备年夜饭。不一会儿功夫,丰盛的年夜饭摆上桌了,大家相互碰杯,相互祝福。吃过年夜饭,一家老小便围坐在火炉前,磕着瓜子,其乐融融地盼着春节晚会的到来。此情此景,处处充满着浓浓的年味。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点亮一片星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片绿叶,但仍能点缀整个春天;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驾一叶扁舟,但仍能惊动一片大海。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将传统文化传承到底!
高考传统文化【第二篇】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专家认为,这次成为人类非遗代表作,除了表明其作为中国人文化认同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中国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对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非常大的意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说,由“二十四节气”而生成的农耕经验在实践过程中,由乡村社会来传承。因此,申办成功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项目的尽快落地——让真正的传承者发挥作用,以显示出项目自身应用的社会效益。
文化部非遗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任重道远,将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根据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认真履行各项义务和责任,让更多的国家、社区、群体和个人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活动。同时,创造条件确保相关社区和群体在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从“端午节”申遗的成功,到“清明节”“除夕”的公共假期,到“二十四节气”,其实在每个中华传统节日中,都凝聚着民族发展的历史,都荟萃着人文理念的精华,都携带着传统美德的基因,如果能真正领略到这种情怀和精神,对于文化传承将会非常有益。
高考传统文化【第三篇】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4、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7、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8、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9、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0、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1、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2、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1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1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6、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1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9、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2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21、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22、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4、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27、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2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9、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0、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1、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3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3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4、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3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3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3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9、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4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4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4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45、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劝孝歌》。
4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7、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48、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49、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颜氏家训·有事》。
50、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5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52、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53、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5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55、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56、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5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8、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59、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6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61、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6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之诰》。
6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64、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6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66、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6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68、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69、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7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7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72、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7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7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75、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76、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77、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7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80、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81、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8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8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8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85、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86、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87、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8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89、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高考传统文化【第四篇】
何为忠孝仁义?何为信礼智勇?现在只有在台北的大街看路牌才能见到它们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轶序不再回来,也切断了我们与"忠孝仁义"的关联。"信礼智勇"好歹还是一个各社会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但我们嫁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在儒家的词语外壳下,内涵不再。
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
从前,作为书生15岁之前便要把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几乎都是群"拜经教",他们对经典的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生绝望。1912年1月19日,当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的.时候,这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壮举;作为后果,近一个世纪后,已经没有多少人回答得出来什么是四书五经了。孩子对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支柱思想体系,一头雾水。现在,舒乙在北京创办了一家现代私塾馆,专门教授四书五经。
何为任侠?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高考作文素材:中国传统文化大全高考作文素材:中国传统文化大全。"是荆轲、是聂政、是专诸、是李白、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伍子胥的渔女。不过,今天他们都在风中消散。再不见独行万里为曾允朋友一诺的男人,再也没有了"拼将一生休,尽君今日欢"的女子。高晓松在他《青春无悔》的文案里这样幽幽地写道。
从小就被教导明哲保身,不要相信别人,何来的狂狷豪迈之气?何来风流洒脱的风骨?从来没有过年少轻狂,青春就是不完整的青春,读再多的金庸古龙也不管用。
不是说古典诗词应被广泛应用,但它从我们的视野里大跨度地撤退、消失,就是这个社会审美能力的丧失。一个从小就被"涉江采芙蓉"、"袅情丝吹来闲庭院"、"醉里挑灯看剑"这样的情韵滋养着的孩子,他们长大以后,心灵或许不至于那么麻木、冷漠。
现在,年轻有为的形象是年少多金,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懂得如何赚钱还要懂得如何花钱,再也不是纳兰容若那种精通琴棋书画的浊世佳公子了。成人的价值取向在下一代人身上复制,甚至强化。学琴(指的是钢琴而非古筝)一定要考级,下棋除非是想成为常昊那样的国手,书画是少年宫的常备项目,为的是升学时加分……那种初始的风雅在父母们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们唯美的形状了。
90年代的孩子被教导:不劳动者不得食。他们几乎从懂事开始就置身于竞争当中,天生就是达尔文主义者。三年级的孩子每周要上40节课,每天要练3小时的琴,六年级的孩子每天做功课到深夜12点,初二的孩子课外还要参加数学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学生会竞选……。他如何能够说:
同学,第一名我不要,让给你吧?
没人会感激孔融。只是,当整个社会都开始认同"谦逊使人落后"这种工业文明的价值观的时候,中国古人那种曾有过的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也就湮没了。
高考传统文化【第五篇】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说法,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叫作“崇德”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社会根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及其意识形态。
“天下如一家,中国如一人”。在这种家国同构的宗法观念下,个人被重重包围在群体之中,因此特别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人伦关系。于是,个人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就变成了对权威无条件的伦理服从。高居于万民之上的君主就获得了维护自己统治权的堂而皇之的理论依据,并把以道德教化控制臣民变为现实,这就是“以孝治天下”。
二、重和谐与统一。
中国的文化形态中以人伦关系为中心的人和主义价值观和行为追求,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华民族突出的持征。强烈的和谐意识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
中国传统文化重和谐与统一的特点,首先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提出了“天人协调”的观点。《周易大传》的作者就认为,太极是天地的根源,天地是万物的根源。“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这就肯定了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总之,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共同特征。
和谐的最高境界就是“大同理想”和“中庸之道”。“大同理想”的实质,是一种和合境界的追求。“中庸之道”是处理人与人、人和社会关系达到和谐境界的最高原则和最高境界。
三、重实际、追求稳定。
中国文化是一种大陆型的农业文化,几千年来,以农为主,重农抑商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积极推行的政策。农业文明简单重复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国文化具有注重实际,追求稳定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与农业文明直接相关的范畴除了“知行之辨”外,还有对于“恒”与“变”关系的认识。在四季的有序交替,农业生产简单而又重复的周而复始中,中华文化逐渐积淀出了重“恒”轻“变”,追求“久远”的特征。“恒”即是“常”,即是一般,即是规律,也即是“不变”、“变”不过是“恒”的一种表现形式,一个特殊阶段,绝大部分的中国人都乐于安定,要求顾全大局,能委曲求全,这种“恒”与“变”的观念表现在中国人的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国家政治理论中的“五德终始”、“天不变,道亦不变”,哲学思想里的“阴阳轮回,五行相生相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寓“变”于“恒”之中,使“变”与“恒”结合,更使中国文化的“重稳定”深入到了民旅心理的深层。
四、重理性与人文教养。
春秋战国时期,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更是破壳而出,独立地发展起来,并以此确定了它们在仕文化中的统治地位。仕文化的活动领域和研究对象集中在人文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立场,而把鬼神生死之类的宗教问题置之度外。他们重视现世人生的意义,高度评价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天地之性人为贵”,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调。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以上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内在统一体。我们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许多值得我们今天加以总结批判继承的优秀传统,又有不可忽视的缺陷。
高考传统文化【第六篇】
。
临近年关,最热闹繁华的街上已是挂满红灯笼,年味正浓。趁着刚放寒假的闲暇时光,我报名参与了社区组织的迎新活动——学习剪纸。
社区工作人员讲我领到位子上,桌上已备好了材料。请来的老师是位剪纸的传统手艺人,只见剪刀在他手上仿佛是活了一般,将原本普普通通的纸张剪成了一个又一个精美绝伦的图案,大家都十分惊叹,跃跃欲试想要亲自上手。老师举手示意,使按奈不住的大家安静下来,他举起话筒,将剪纸艺术的历史娓娓道来,中国的剪纸起源于西汉。当时人们用麻纤维造纸,传说汉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武帝思念不已,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像,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公元105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了剪纸艺术。
我听了之后感到十分震惊,没想到那么久之前就已经有了剪纸。老师还说到:“千万不要觉得这只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工艺品,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这便是平凡的剪纸所蕴含的深意。”老师的一番话使我受益匪浅。剪纸不仅仅是剪纸,更是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是劳动人民的精神支柱。我们学习剪纸,其实也是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接下来老师教授了我们如何剪“福”字,大家都尝试起来,将自己对新年的美好祈盼寄托在了剪纸之上。活动结束后,社区人员组织我们一起把剪出来的“福”字送给社区里的老人们。我们来到老年人活动中心,为老人们送上了我们最诚挚的新年祝福与一个个新鲜出炉的“福”字,面对着他们和蔼的脸以及幸福的笑容,大家都感觉收获颇丰。
之后的新年因为疫情的影响,无数医护人员奔赴前线保护人民,无法过一个幸福安稳的年,也有无数默默无闻的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捐献物资金钱,为战胜疫情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疫情带来灾难却也使人们团结起来,我们相信,度过这次危机,将会迎来更好的新生活。这样想着,我剪了许多“福”字,悄悄放在了社区临时建起的防疫站门口。
高考传统文化【第七篇】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其中,书法艺术是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历史悠久,影响着全世界,也是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
自小我就对方方正正的文字感兴趣,对联、福字的独特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我。六岁开始我就上了书法兴趣班。一开始,毛笔在我手中一点也“不听话”,写出来的字也东倒西歪,难看极了,老师就鼓励我坚持下去,当我写得好的时候,老师就为我鼓掌加油。渐渐地,我写的字也有了进步。
今天是星期五有书法课,跟往常一样我兴高采烈地来到室。书法老师这节课教我们写对联,我可兴奋了。因为马上就是春节,老师说了要是写得好,可以拿自己亲笔写的对联去做义卖,将爱心送给山区的小伙伴们。在认真听完老师讲解分析每个字的笔画要点后我开始一笔一画地练习起“千里之行”几个字来,一会儿王老师走到我的身边仔细看了看轻声说:“这个横的应该再长一些。”随后,老师示范了个“波横”,让我再练练。我觉得“波横”像一座石拱桥,起伏有度。我一边想着每个字的要点,一边结合老师的讲述开始认真的地写起来,经过几遍的练习,每个字都写得那么得心应手了,越看越像老师写的。等书法老师再次从我身过经过时赞赏地笑着说:“进步真大!只要用心多练习,你一定可以当个小小书法家。”老师的鼓励让我信心大增,我越发的喜欢上了有趣的书法。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汉字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我盼望着每个星期五快点到来,我要更加刻苦练习,让书法时刻陪伴我。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不同的节日都有不同的美食和活动。比如:元宵节吃汤圆、闹花灯;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其中我最喜欢冬至,因为在这天可以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去年冬至,我就和外婆包了一回饺子。外婆拿来一大碗面粉,把它倒在盆子里,然后一边用勺子加水,一边使劲揉搓。我已经迫不及待啦,于是我对外婆说:“我来我来!”外婆只好手把手教我。没过一会儿,散面粉就变成了一个大面团啦。可是,我却变成了“白脸猫”。
外婆的手就像神奇的魔术师,一会儿把面团变成长条,一会儿把长条切成了“象棋”。接下来,就要开始做馅啦。外婆把芹菜切成丁,把肉馅切成泥,然后放在一起搅拌还要加入料酒、生姜、盐,最后,馅就做好啦。
然后外婆把“象棋”一边擀,一边转动,这样一张饺子皮就做好了。我在一旁喊道:“让我试试吧!”我本以为是件很容易的事,后来一试,我不是把皮做成了正方形,就是一边凹进一边凸出。我再做几张吧!呀,成功啦!这样皮就完工了。
接下来就是包了,外婆先把一张皮放在手上,再放进馅,把中间合起来,然后,一边把旁边也合上,一边做出波浪形的花纹,一个饺子就做好啦。我也试了试,哎呀!馅放的太多了,可是中间已经合起来了,我灵机一动,把馅从旁边挖了出来,还好,饺子并没有破。后来我和外婆又包了一百个,可好看了。
外婆烧了一锅,我轻轻的咬上了一口,菜和肉的浓香立刻在舌尖漫舞,久久环绕,真是皮薄馅多。于是,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要在冬至这天吃饺子!
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一个具有传统文化的国家;一个具有数亿人的国家;。
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的时间长河的积累沉淀,已经是非常之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但是,我最喜欢的有两样,一是节日,二是道德。
节日,这个词语对我们华夏儿女来说非常熟悉,因为一年四季都有许多的节日、例如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重阳节等。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它是可以让所有的亲人团聚,也是拥有重要意义的节日。春节俗称过年。每年过年,每家每户都会吃团年饭,大街上都是人山人海,每个店铺旁边都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扬,所有的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眼睛里包含着浓浓的关爱之意,这时,在广场上每个人都会拿出许多的烟花、鞭炮来放。在晚上时,一起冲上深黑的天空,迸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彩,犹如彩虹般美丽。好看极了。
到了晚上8点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人们坐在电视前观看。
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猜灯谜。还会到公园里观礼。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对于这个中国的古老传统佳节,还让我想到了一首诗,一首对他乡兄弟思念的感情诗。那是唐朝时期王维的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当是重阳节时,就会想起王维那种思念他乡亲人、兄弟的情景,让我也不禁地感伤起来。中国的传统节日何其之多,每一个都有故事,述说了节日的来源。每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它阐述了中华民族古人的智慧结晶。但是,现代又有多少人能够完整的记住这些节日了。
每个人都差不多都觉得中国的节日低俗、无趣,只知道盲目的追求外国的节日。例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但是在他们心中是不是有想过,自己是不是中国人,是否能忘本。或许在他们心中已经没有心里的那份坚持,对于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坚持,只知道一眛的效仿别人,反而舍弃了对于自己的民族来说重要的东西—文化。当然,不是一定要抵制外国文化,只要我们能够取其精华,弃其糟耙,为自己所用,这是可以的,能够让我们借鉴他人的长处,来弥补己身的不足,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变得更加完美。
道德是一个底线,提醒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人类为什么站在食物链顶端,就是我们心中有那份道德。
学习争先虽重要,文明礼貌也要好。
学校规定都遵守,见到老师要礼貌。
同学之间相友爱,友谊小手锁的牢。
爱护动物放心上,树立新风我做到。
这是一首文明礼貌歌。
礼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它的意义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意念和行为,是言谈举止对别人的尊重与友好的体现。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之间都离不开礼貌这个词语。它代表了一个人的涵养标准,品性等。一个好的礼貌态度,留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小时候,父母总是说见到人一定要叫。小时候的我天真烂漫,很听父母的话,一见到认识的人就会叫个不停,什么叔叔阿姨啊,姑父姑母啊。
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个高二的学生了,现在的我已经变得不爱叫人了。只有在父母的逼迫下才会开口叫人,一般的时候也就会见到熟人才叫一声,这还是老妈一直在我耳边唠叨的缘故,这是礼貌问题。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在学校老师教导我们要守礼貌懂知识,见到老师要问好,遇到熟人也要打招呼,要做一个乖孩子。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是现在的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了,嘴边一直挂着叔叔、阿姨什么的,会被我自己得朋友、同学笑话,会觉得自己仍然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子。这也是现代社会上青少年的通病。中国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各种商品日益更新。但是,很多东西已经在人们的心中失去。
但是,有好就有坏,人也有好人,比如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两弹一星邓稼先”这些都是中国人的榜样。为什么他们都会被很多的人牢记,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对祖国的热爱和心中的坚持。正是因为这份心他们能够做出让人敬佩的事,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从他们的身心上我学习到了一些十分可贵的东西—谦虚、待人友善,更是有着自己的道德底线。时刻要求自己做到心中的最好。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但是礼貌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它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国民精神,代表了中国人的自豪!
礼貌不用花钱,却能赢得一切,礼貌能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是那些受人礼貌相待的人喜悦!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来继续传承中华的传统美德。
汨罗江畔的沉重一纵,留下旷世的遗憾,污浊的尘世容不下透明的眼睛,空带一腔情愁,一缕忠魂独守着寒水三千。
耳边依稀的还萦绕着响彻九天的鼓噪,那热血沸腾的呐喊加足了龙舟的马力,像支支箭,在江面飞驰。无数的桨影掀翻无际的江水,在无边的岁月里,升起无限的情思。那粒粒饱米被揉在了一起,夹着几点枣甜与几点苇叶的清香,跟着怀念情结一起沉进了江底。
屈子嫣然一笑,心已被安慰,可那时往昔。
长发飘飘,屈子对月独酌,他举杯,饮尽了风雪。如今的寂寞,向谁倾诉?
又是端午,江水依旧,屈子只身来此,江面的寒风吹皱了青雾,忽左忽右,若隐若现,似有似无,他无力看清。那艘叫龙的大船不再起锚,岸边也没有了熟悉的呐喊声音,只剩萧萧的风撕碎几点野鸭的残鸣。
屈子挽袖,拭去眼角的水花。江畔来回踱步,他在彷徨着,也许是为了一个民族。
如今的人们渐渐失去了一种最纯朴的民族情结,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慢慢淡忘殆尽。
屈子侧耳倾听远方的晨钟,而人们似乎不晓得,或者已经忘记了今日是端午。有些能寻到端午的地方,却再也看不到粽叶踪影,包粽子成了工厂机械化的动作,五花八门的粽子被精美的包装,商家如此的炒作令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变了味,人们再也吃不出那“原始”的粽子味了。
屈子低首不语,猛地,望着远方的迷离茫雾,他慨当以慷,代之昨日啼血的《离骚》的是今日临江的悲歌,它想用这悲凉的歌声唤住忙碌的人们该停下来思考一下了,我们舍弃的是否太多,不经大脑的拿来是否太多,一人孤守千万年不要紧,要紧的是一个民族迷失了原来的本性,冷淡了太多的文化传统,而太过于热衷外来文化。
高考传统文化【第八篇】
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飞信微信;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
现在与过去对比,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高考传统文化【第九篇】
何为任侠?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是荆轲、是聂政、是专诸、是李白、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伍子胥的渔女。不过,今天他们都在风中消散。再不见独行万里为曾允朋友一诺的男人,再也没有了“拼将一生休,尽君今日欢”的女子。高晓松在他《青春无悔》的文案里这样幽幽地写道。
从小就被教导明哲保身,不要相信别人,何来的狂狷豪迈之气?何来风流洒脱的风骨?从来没有过年少轻狂,青春就是不完整的青春,读再多的金庸古龙也不管用。
高考传统文化【第十篇】
补一块小的漏洞,实在是漆工举手之劳般的小事,但却拯救了孩子们的生命,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幸福。平凡的漆工、质朴的善行,却在平民生活的世界中点亮了精神的光亮,更在孩子们未来的人生航行中树起了灯塔。《孟子》有句“人皆可以为尧舜”以平凡之小善,积累人生美德,美化社会风气,正是我从材料中读出的深意。一艘海船的作文材料,让我想到了在《边城》中摆渡的外公和翠翠,让我想到了颇有古君子之风的湘西凤凰。平凡的人们用质朴的言行诠释着他们对于善的理解,用点滴的善行构建着属于他们的美的世界。我想漆工补好的船足以驶去湘西的沅水,那里有我们今天仍然珍视的美德。
反观现实,做一件好事而无求回报则为拜金者不齿,行一善举而不自利,则为利已主义者所弃。小悦悦事件中人群的冷漠,彭宇案里老人难扶的尴尬,让我们看到道德之船的漏洞正在吞噬我们扬帆远行的梦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构建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宏图伟业要从平凡世界的平民精神开始,一砖一石的建起。从十八大讲话的白皮书中,我们再次看到国家在道德层次励精图治的决心。于是才有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正面典型,他们为时代树立了楷模,弥补了国人道德的漏洞;于是新闻战线中开始了“走基层”的活动,报道那些岗位平凡而精神伟大的人物,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传统文明之美恰是道德方舟的浮力。在古希腊的神话中,人们总是渴望英雄的出现,以巨大的`神力拯救人民于苦痛之中。而今,我们更需要的是来自平凡世界的英雄,他们虽无魁伟无比的身形和天生的神力,但点滴的善行却可以让一个时代的风气为之一新、传统的美德可以在现实世界里以新生般的能量推动中华文明的巨舰破浪扬帆。
和每一个尽责守职的人一样,把行小善的力量汇集在破浪前行的桨上,让这艘美德的巨舰在新时代的沧海中扬帆奋进。
以善补漏,以德扬帆。
以小善补漏,以大德行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上一篇:单位春节应急预案大全(汇总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