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乡和住房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网友 分享 时间:

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发展规律,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地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重大要求落地落实,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取得重大成就,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改善城乡住房条件,人民群众居住水平显著提升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我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省住房和房地产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22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和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均有较大提升,全社会总体居住水平大幅度提高。

(一)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棚户区改造事关千千万万群众安居乐业,要努力去办,而且要千方百计办好。2013年以来,省政府连续11年将棚户区改造纳入民生实事,实施棚户区改造290多万套(户),超过720万群众出棚进楼,有力地改善了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圆了困难群众的“安居梦”。2018年以来,我省连续5年获得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

(二)老旧小区变幸福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老旧小区改造,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自2003年起,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018年以来,省政府连续6年将其列入民生实事,紧紧围绕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设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努力解决困扰老旧小区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全省累计改造老旧小区万个,惠及居民万户,九成以上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评价满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三)持续抓好住房公积金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近年来,我省多措并举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试点开展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全省归集住房公积金超万亿元,发放公积金贷款超1万亿元,支持近270万职工改善住房条件,各项主要业务指标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深化“智慧公积金”建设,13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8个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3家地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省10个城市连续三届成功创建省文明单位,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连续三届获评省文明行业。

(四)“房住不炒”理念逐步成为社会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毫不动摇,健全省级领导小组等工作机制,注重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加强和改善金融、税收、土地、资金监管等调控措施,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得到有效遏制,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开发企业和购房者对房地产的观念发生积极变化,投机炒房行为明显减少,自住购房和改善性购房成为主体,人民群众的住房消费心态也更加理性。

二、补齐短板弱项,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大幅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全省城市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城市更具韧性、更安全、更宜居。

(一)群众出行条件不断改善。一是城市道路更通畅。持续提高城市路网密度和通达性,提升城市道路建设品质和养护质量,目前全省拥有城市道路总长度59961公里,约占全国城市道路总长度的110,建成区路网密度、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等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二是城市轨道交通更通达。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和规模布局,全省已有10个城市35条线路投入运营,建有轨道交通的城市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三是城市停车更便利。连续多年将“停车便利化工程”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2018年至今,全省累计增加公共停车泊位超100万个;重点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共享停车,目前已有超过200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共享停车,共享泊位数量达万个,极大地解决了停车难问题。

(二)统筹推进城市水系统治理。一是城镇供水品质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省基本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全流程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了应急备用水源、自来水深度处理、城乡统筹区域供水“三个全覆盖”,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工程获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二是城镇生活污水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实现城市和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全面提升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水平,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城市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在2022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评估中,我省位列全国前三。三是城市水循环系统更加绿色低碳。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构建适应“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与管理体系,4个城市成功入选“国家海绵示范城市”,示范城市总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

(三)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持续加强。一是改善城市“里子”,促进地上地下协调发展。强化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组织编制城市老旧燃气、供水、排水管网更新改造实施方案,实现15年以上的灰口铸铁管改造动态清零,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增强。二是强化系统治理,燃气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全链条推进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2021年起,我省组织实施燃气使用安全“七个一”行动、“百日行动”、打击“黑气”市场专项行动等,得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充分肯定,全省燃气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三是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提升城市安全智慧监管水平。按照“综合监管+智慧监测”思路,聚焦燃气安全、城市内涝、供水爆管等风险场景,在7个城市开展试点,同步推进省级城市生命线安全监管系统建设,全力打造保障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的“XX方案”。

三、提升城市品质,人居环境更加宜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近年来,我省努力建设人民向往的城市,全省城市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城市成为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

(一)统筹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和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积极探索符合我省特征、具有我省特色的城市更新路径,在全省竞争性遴选省级试点项目,一批可观可感的试点项目逐步展现成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城市更新情况交流》,整期介绍了我省系统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举措和典型案例;在全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中,我省入选数量占全国总数的15。部分地市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案例,正在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支撑、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XX推动河西新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XX在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二)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我省积极探索新时代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道,并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我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历史文化街区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考察调研时指出:“扬州是个好地方,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并对我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昨天我看了工业园区,今天又看了传统文化街区,到处都是古迹、名胜、文化,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这也是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赴地方调研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三)着力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我省致力于“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让公园绿地更便捷、更丰富、更多元、更活跃、更健康,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绿色空间的需求,推动城市生态空间与公共生活有机融合。昔日城市“边角料”变身“绿色客厅”,园林成为全民“健身房”,“口袋公园”建到家门口,全省公园免费开放率达96%以上,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以上。我省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率先实现国家园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环境绿化满意率在全省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中连续三年超90%。

四、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我省始终坚持“为人民管理城市”理念,并在全国率先成立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管理局,全面加强对全省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推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

(一)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2016年以来,我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大分流、细分类”的工作思路,持续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专项行动,成为全国较早在全省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省份。在全省统计的万个居民小区中,已有万个居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分类覆盖率达80%;全省城乡生活垃圾已实现全量焚烧,处理能力达万吨日(是2011年的4倍),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餐厨垃圾处理能力达万吨日(是2011年的70多倍),餐厨垃圾处理实现县级以上城市全覆盖。

(二)环境整治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我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环境综合整治坚持不懈抓下去”。我省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在2016年和2017年推进实施接续行动。通过5年左右的整治,全省约8万个城市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消除。同时,组织开展省优秀管理城市、城市管理示范路和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新增一批城市管理的标杆城市和综合效益高、市民认可度高的示范项目。

(三)用心做好民生实事工程。一是深入推进“厕所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关系大文明。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城市“厕所革命”,实施城市公厕提标便民工程,新(改)建城市公厕近万座,全省城市公厕“难找、难看、难闻、难用”情况得到显著改善。二是推动环卫驿站建设。加强环卫工人权益保障,相继打造“城市港湾”“城市客厅”“城市驿站”等一系列城管服务品牌,建成“环卫驿站”6500多个。三是加强停车秩序整治。习近平总书记对停车收费管理作出重要批示后,我省迅速组织开展公共停车收费管理专项整治,摸排公共停车泊位280多万个,整治停车收费管理问题超过7000个,问题整改率和投诉举报办结率均达100%,群众对停车收费管理满意度大幅上升。

(四)持续推动城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城市治理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一是围绕方式转变,从环卫保洁转向机械化、精细化保洁。目前全省机械化清扫率达%,比2011年提高了50个百分点。二是围绕科技赋能,在率先实现数字化城管县以上城市全覆盖的基础上,拓展停车、渣土运输、广告、环卫管理等场景的智慧运用,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三是围绕队伍提升,开展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重点加强基层队伍党建工作,涌现出XX市“城管红驿”、常州市“城管红盟”、泰州市“党建+路长制”等一批行业党建品牌,助力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推动乡村建设,乡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风貌明显改善,乡村特色进一步彰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明显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2021年《XX省中央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督查报告》对全省农房改善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一)扎实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期间,特别嘱咐“要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持续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全省各地区、各部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体系,超过40万户农房得到改善,130多万农民群众住上功能现代、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风貌协调的宜居农房,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实现动态清零,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显著提升。2022年9月,我省农房改善工作成果在党的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央综合展区展出。

(二)大力推动特色田园乡村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我省在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及其改善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系列行动具备良好条件的基础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率先实践。2017年3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在昆山市祝家甸村组织召开当代田园乡村建设实践研讨会,联合发起《当代田园乡村建设实践·XX倡议》,引起社会热烈反响,并得到时任省委书记李强多次肯定性批示。同年6月,省委、省政府印发《XX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同年8月,召开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明确按照试点示范阶段、试点深化和面上创建阶段,有序分步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施。目前全省已建成590个特色田园乡村,实现76个涉农县(市、区)全覆盖,走出了一条美丽宜居乡村与繁华都市交相辉映、协调发展的“XX路径”。

(三)以保护传统村落守牢文化之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以多样化为美,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动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2017年率先在全国以省政府令形式颁布实施《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累计公布命名500多个省级传统村落和370组传统建筑组群,实现76个涉农县(市、区)传统村落全覆盖,有效保护79个中国传统村落,部分地市相继入选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以实际行动守护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库”。

35 2575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