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乡村振兴研究报告【通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2024年乡村振兴研究报告【通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2024年乡村振兴研究报告【第一篇】
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2024年乡村振兴研究报告【通用8篇】”,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结束后,再设立*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工作对象从农村贫困人口拓展到所有农村居民,工作地域从部分农村拓展到所有农村,工作内容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拓展到推进乡村五大振兴,产业帮扶政策也将由到村到户为主向到镇到村带户为主转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我们在继续实施产业项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产业的拓面升级,实施强联补链延链,让更多农户“嵌入”产业链,多渠道、广角度、深层次、全方位增加农民的收入,放大产业项目的“溢出效益”,让广大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如果决策失误,新上的产业项目经不起市场冲击,不仅产业发展不起来,而且还会造成资金浪费。
而产业项目成败的关键在于项目的管理和运营。如果后期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运营、没有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支撑、没有充分有效对接市场,产业项目是否能够成功还存在不确定性。二是项目申报主体的能力和水平问题。脱贫攻坚项目一般由村申报、镇审核、行业部门论证、领导小组审定,但村一级由于受各种条件制约,对生产和市场的研究能力不足,申报的产业项目相对较少,而且低端项目居多,产业同质化严重。如不少贫困村申报了小磨房、小加工、小冷库、小作坊等一些小项目,这些投入几十万元的小项目往往局限于眼前,大多没有考虑产业的规模布局和长远发展。三是部分产业项目存在盲目发展问题。一些地方为了加快资金支付,盲目发展设施农业,在这个村建几座大棚,在那个村建几座大棚,但每个村大棚都形不成规模。有的地方仓促上马扶贫车间,没有充分考虑产业上下游之间的生产关系,一些扶贫车间建成后运行情况不佳,存在闲置和半闲置现象。一些村新上的生产加工项目,对产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调研不够,经济作物长期形不成产量,新建成的加工和仓储设施长期闲置。一些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社权责不分,村集体经济组织长期拿不到产业项目收益。这些不切实际的做法,表面上看是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固定资产,但实际上违背了产业发展规律,不利于产业的做大做强。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发展研究,对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至关重要。围绕资产管理、产业谋划、产销衔接等,提出如下思考与建议:
一、搞好资产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对不能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群体,可通过提供公益性岗位等形式,采取二次分配的方式增加其收入。
二、抓好顶层设计,突出龙头带动作用。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不宜再大规模实施“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小产业、小项目,而是要统筹推进产业的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从****年底开始,**示范区每年将**%以上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产业项目,把产业项目建设、带贫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脱贫户持续增收“捆绑”到一起,推进“四位一体”协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示范区累计投入产业项目总资金超过*亿元(包括部分扶贫基金),每年产生****余万元的集体经济收益。这些收益已成为**示范区脱贫村和有脱贫户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年,我们主要围绕蔬菜产业、核桃产业、食用菌产业发展,投入****余万元建设**智慧农业蔬菜产业示范园、核桃产业示范园和食用菌种植项目。因为超前进行了谋划,这几个产业项目落地之后就有效益产出,必将对**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生锦上添花的作用。在谋划产业项目时,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做好产业的规模化布局。要扬长避短,规避以村为单位谋划产业项目的缺点,最好以市或镇为单位来谋划产业项目。二是以项目集中带动资金集聚。鉴于非贫困县没有统筹整合资金的政策,可以每年确定几个区域,围绕建设目标,通过统筹整合各个部门的项目(而不是统筹整合资金),以项目集中带动资金集聚,形成发展合力。三是明确重点支持的龙头企业。在项目建设之初,就提前引入农业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依托企业现成的管理团队和成熟的市场营销体系发展生产和经营,减少村集体经济组织闯市场的风险,避免走弯路。四是要做好风险防控。选择项目合作伙伴时要引入资产抵押机制,做好项目的风险防控。对“嫁接”到企业的产业项目进行全流程监管,积极协调解决出现的具体问题,确保产业项目安全运行。
三、搭建营销平台,推进产销有机衔接。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政策的驱动下,一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扶贫产品得到深入开发。但是,相当一部分扶贫产品还是靠包村单位推销、包村企业回购等方式存在。部分扶贫产品规格杂乱不一,包装良莠不齐,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总而言之,扶贫产品还没有完全融入市场,在生产和销售之间缺乏一个固定的营销平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政府层面要搭建专门的营销平台,以市场化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企业和合作社的扶贫产品整合起来,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一是要建立固定的销售平台,进入平台的扶贫产品要把控好扶贫产品的质量和标准,统一logo标识,注册扶贫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要利用好当地大专院校的师资力量,发挥专业团队的专业优势,对扶贫产品的包装进行统一设计,在实践中促进校企结合、校社结合。三是要创新营销模式,利用电商平台,采取网络直销、直播带货等方式,让驻村第一书记走入直播间,让党员干部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建功立业。四是要大力推行扶贫产品集中带量采购,出台扶持政策,通过工会、企事业单位的福利采购,以消费扶贫助推产业扶贫,促进扶贫产品的内循环。
2024年乡村振兴研究报告【第二篇】
1、大家一条心,共建新农村。
2、从身边做起,清洁岗位,共建美丽企业。
3、从办公室做起,擦亮窗口,建设文明示范单位。
4、创建美好家园,从一点一滴做起。
5、城乡齐联动,共建文明村。
6、城市多一分清洁,生活多一分和谐。
7、草儿绿花儿香,环境美人健康。
8、爱小家,为大家,清洁乡村人人夸。
9、清洁田园,人人关心。
10、清洁田园,人人参与。
11、建设生态农业,走科学发展之路。
12、家家建卫生厕所,村村变优美环境。
13、家家户户搞清洁,创造幸福好生活。
1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街道硬化亮化绿化美化。
15、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开展“清洁田园”活动。
16、积极开展“美丽乡村·清洁田园”专项活动。
17、户户树新风,人人讲公德。
18、构筑以“三宜”城区为标志的生活服务高地。
19、共产党员是“美丽乡村、清洁田园”活动的主力军。
20、改变脏乱差,创造真善美。
21、发动群众清洁田园,建设美丽和谐家园。
22、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新农村。
23、灵山是我家,清洁靠大家。
24、开展“美丽乡村·清洁田园”活动,加快建设富裕幸福魅力生态和谐乡村。
25、开展“美丽乡村,清洁乡村”活动,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26、开展“六清理三绿化”,创建文明生态乡村。
27、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
28、讲文明、爱卫生、共建新农村。
29、讲文明,讲卫生,营造干净整洁生活环境。
30、建设新农村,倡导新生活。
31、美丽村庄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
32、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33、人人出力,户户参与,打造整洁秀丽美好乡村。
34、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挥农民群众建设美好乡村的主体作用。
35、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树立新风尚、建设新农村。
36、用足群众智慧,舞好规划龙头。
37、管住脏、乱、差,留下真、善、美!
38、建设美好乡村,打造幸福家园。
39、新村染绿淮河两岸,和风温暖城乡居民。
40、保护乡村风情,培育特色乡村,建设美好家园。
41、构建“两型城市”,建设美好乡村。
42、评议完善乡规民约,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努力构建美好和谐乡村。
43、改水改厕改不良习惯,林绿地绿有绿色心情。
44、处处讲公德,家家树新风,村村更和谐。
45、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统筹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46、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美好乡村。
47、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48、人人重环保,乡村更美好。
49、美好的环境来自我们每个人的珍惜和维护。
50、道路通达河塘清,改水改厕饮水净,垃圾入箱环境美,乡村美好面貌新。
51、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树立新风尚、建设新家园。
52、心要净化,屋要亮化,路要硬化,山要绿化,村要美化。
53、人人支持“清洁田园”。
54、人人动手,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消除“四害”。
55、人人动手,门前三包,创造洁净、优美的社区环境。
56、人人出力,户户参与,共建美丽好乡村。
57、人人参与环境治理,天天享受健康生活。
58、人人参与,洁净家园。
59、扎实推进“清洁田园”活动。
60、营造整洁舒适环境,倡导文明健康生活。
2024年乡村振兴研究报告【第三篇】
20xx年4月10日,受市委办指派,小刘来到了省定贫困村——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四年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瑶乡、甘于奉献,唱响了一曲新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雄浑乐章,让村民们收获了脱贫奔康的成果:目前,上东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村集体收入由扶贫前每年约万元增至39万元,实现从贫困村向小康村、从“后进村”向“后劲村”、从产业空心村向网红打卡地的蜕变。
得知被派驻上东村时,小刘既兴奋又焦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打造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作表率。这就意味着,上东村的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得好,还要出新、出彩。作为军转干部的他深感重任在肩,心里暗暗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不拔穷根不摘穷帽绝不收兵!
要改变贫困,先改变自己。从机关到乡村,扎下根来,才能把“两条心”变成“一条心”。白天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晚上熬夜归整扶贫资料,一到上东村,小刘就忙活开了。
初来乍到,有些村民对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猜想小刘是不是来“镀金”的。但小刘决心以真心赢民心,凝聚脱贫攻坚向心力。周一到周五,吃、住、工作都在村里的工作模式,让他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主动深入村民家中,嘘寒问暖拉家常,了解村民们的家庭成员和收入情况、致贫原因等,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35户153人,无劳动能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共寻致富良策,与贫困户同劳动。四年来,小刘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群众筹措扶贫慈善款和物资共计100余万元,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300多人次。最让村民们感动的是,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小刘始终同村党员干部奋战在防疫一线,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甘当守护者。
小刘的辛勤付出和真情奉献深深打动了上东村村民。如今,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不再有了,致富奔康的内生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治穷要治根。产业扶贫是铲除穷根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难以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这张牌,最大限度地将现有的资源禀赋转化为现实财富?小刘认为,产业扶贫只有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效稳定脱贫。
在实际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小刘与村“两委”班子一道谋思路、出主意,找准产业兴村突破口。他立足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位出租、竹制品加工等。另外,小刘还为上东村争取到了韶新高速的一个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称他这是为上东人民做了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小刘还通过建立致富带头人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对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通电商、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四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一道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路径,帮助上东村和贫困户形成了“造血”功能、走上长效、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小刘以省、市、县《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实施方案》为指导,突出重点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较多、经常性教育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微信群,在群里及时发布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的党员搭建起一个学习教育的便捷平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注重发展培养党员,近三年来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岁左右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注重以制度管理党务村务,着力解决班子“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党建促和谐,如今的上东村各项社会事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该村也先后荣获了“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小刘坚信,在党建的引领下,上东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如今的上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致富奔康的劲头更足了。
上东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小刘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2021年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小刘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2024年乡村振兴研究报告【第四篇】
近年来,乡村振兴政策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方向,各级政府和研究机构纷纷开展研究工作,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而乡村振兴研究报告则成为了我们了解乡村振兴政策、总结经验和启迪思路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相关报告,我不禁对乡村振兴政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深受启发和激励。
首先,在乡村振兴研究报告中,我发现了许多关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议。乡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基础设施设备,导致乡村发展进一步滞后。然而,研究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解决方案,如加大对农村交通、通信、供电等方面的投资,加强乡村自来水、卫生设施的建设等。在读完这些建议后,我深深感受到只有通过提升基础设施的水平,才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条件,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在研究报告中,我注意到了农村土地问题的重要性。由于我国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对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乡村振兴研究报告指出,要加强农村土地管理,保护耕地和农田水利设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仅仅依靠增加土地面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是不可持续的,而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农村农业的科技进步和现代化。
第三,乡村振兴研究报告中,我发现了传统村庄的保护和发展问题。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许多传统村庄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传统文化逐渐流失。在乡村振兴研究报告中,专家们提出了许多相关建议,如注重传统村庄的保护,保留传统建筑、文化艺术等传统元素,同时鼓励当地居民发展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这些举措不仅可以保护乡村的独特风貌和人文历史,也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四,乡村振兴研究报告中涉及到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现阶段过分依赖农业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的需求,在乡村振兴研究报告中,专家们提出了大力发展农村产业的建议,如发展农村现代农业、农村电商、农村服务业等。这些新兴产业将为乡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在乡村振兴研究报告中,我注意到了农民的主体地位问题。乡村振兴要以农民为主体,尊重农民的意愿和权益,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研究报告中,我发现了许多关于提升农民素质和保障农民权益的提议,如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建立健全农民权益保护制度等。只有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才能够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乡村振兴研究报告,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乡村振兴政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优化农村土地利用,保护传统村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才能够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和繁荣。
2024年乡村振兴研究报告【第五篇】
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2024年乡村振兴研究报告【通用8篇】”,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结束后,再设立*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工作对象从农村贫困人口拓展到所有农村居民,工作地域从部分农村拓展到所有农村,工作内容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拓展到推进乡村五大振兴,产业帮扶政策也将由到村到户为主向到镇到村带户为主转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我们在继续实施产业项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产业的拓面升级,实施强联补链延链,让更多农户“嵌入”产业链,多渠道、广角度、深层次、全方位增加农民的收入,放大产业项目的“溢出效益”,让广大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如果决策失误,新上的产业项目经不起市场冲击,不仅产业发展不起来,而且还会造成资金浪费。
而产业项目成败的关键在于项目的管理和运营。如果后期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运营、没有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支撑、没有充分有效对接市场,产业项目是否能够成功还存在不确定性。二是项目申报主体的能力和水平问题。脱贫攻坚项目一般由村申报、镇审核、行业部门论证、领导小组审定,但村一级由于受各种条件制约,对生产和市场的研究能力不足,申报的产业项目相对较少,而且低端项目居多,产业同质化严重。如不少贫困村申报了小磨房、小加工、小冷库、小作坊等一些小项目,这些投入几十万元的小项目往往局限于眼前,大多没有考虑产业的规模布局和长远发展。三是部分产业项目存在盲目发展问题。一些地方为了加快资金支付,盲目发展设施农业,在这个村建几座大棚,在那个村建几座大棚,但每个村大棚都形不成规模。有的地方仓促上马扶贫车间,没有充分考虑产业上下游之间的生产关系,一些扶贫车间建成后运行情况不佳,存在闲置和半闲置现象。一些村新上的生产加工项目,对产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调研不够,经济作物长期形不成产量,新建成的加工和仓储设施长期闲置。一些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社权责不分,村集体经济组织长期拿不到产业项目收益。这些不切实际的做法,表面上看是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固定资产,但实际上违背了产业发展规律,不利于产业的做大做强。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发展研究,对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至关重要。围绕资产管理、产业谋划、产销衔接等,提出如下思考与建议:
一、搞好资产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对不能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群体,可通过提供公益性岗位等形式,采取二次分配的方式增加其收入。
二、抓好顶层设计,突出龙头带动作用。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不宜再大规模实施“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小产业、小项目,而是要统筹推进产业的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从****年底开始,**示范区每年将**%以上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产业项目,把产业项目建设、带贫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脱贫户持续增收“捆绑”到一起,推进“四位一体”协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示范区累计投入产业项目总资金超过*亿元(包括部分扶贫基金),每年产生****余万元的集体经济收益。这些收益已成为**示范区脱贫村和有脱贫户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年,我们主要围绕蔬菜产业、核桃产业、食用菌产业发展,投入****余万元建设**智慧农业蔬菜产业示范园、核桃产业示范园和食用菌种植项目。因为超前进行了谋划,这几个产业项目落地之后就有效益产出,必将对**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生锦上添花的作用。在谋划产业项目时,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做好产业的规模化布局。要扬长避短,规避以村为单位谋划产业项目的缺点,最好以市或镇为单位来谋划产业项目。二是以项目集中带动资金集聚。鉴于非贫困县没有统筹整合资金的政策,可以每年确定几个区域,围绕建设目标,通过统筹整合各个部门的项目(而不是统筹整合资金),以项目集中带动资金集聚,形成发展合力。三是明确重点支持的龙头企业。在项目建设之初,就提前引入农业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依托企业现成的管理团队和成熟的市场营销体系发展生产和经营,减少村集体经济组织闯市场的风险,避免走弯路。四是要做好风险防控。选择项目合作伙伴时要引入资产抵押机制,做好项目的风险防控。对“嫁接”到企业的产业项目进行全流程监管,积极协调解决出现的具体问题,确保产业项目安全运行。
三、搭建营销平台,推进产销有机衔接。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政策的驱动下,一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扶贫产品得到深入开发。但是,相当一部分扶贫产品还是靠包村单位推销、包村企业回购等方式存在。部分扶贫产品规格杂乱不一,包装良莠不齐,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总而言之,扶贫产品还没有完全融入市场,在生产和销售之间缺乏一个固定的营销平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政府层面要搭建专门的营销平台,以市场化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企业和合作社的扶贫产品整合起来,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一是要建立固定的销售平台,进入平台的扶贫产品要把控好扶贫产品的质量和标准,统一logo标识,注册扶贫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要利用好当地大专院校的师资力量,发挥专业团队的专业优势,对扶贫产品的包装进行统一设计,在实践中促进校企结合、校社结合。三是要创新营销模式,利用电商平台,采取网络直销、直播带货等方式,让驻村第一书记走入直播间,让党员干部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建功立业。四是要大力推行扶贫产品集中带量采购,出台扶持政策,通过工会、企事业单位的福利采购,以消费扶贫助推产业扶贫,促进扶贫产品的内循环。
2024年乡村振兴研究报告【第六篇】
一是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和认识。不管是在课堂上专家授课不断反复强调的“浙江乡村建设的今天就是中国其他地区乡村建设的明天”,还是特色乡村建设现场教学中的实践案例,都让我实现了视觉上的冲击和思想上碰撞。
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美丽乡村的首创地,总书记在浙工作期间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通过系统规划设计、持续建设整治,浙江全省农村生态环境大大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培训,使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实质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真切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是深化对乡村振兴建设的理解和认识。在浙江短短几天里,我们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每一个特色村镇,其产业都体现“特而强”,乡村垃圾实现分类处理,村庄前后无一不是山青水绿,村干部能力强、群众热情诚信、乡风文明,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多元,基本达到了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所见所闻所思,让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已成为国家战略,中央和自治区、市、县委高度重视,能有幸从事这项工作,是我们每一名直接参与这项工作的县、乡干部的幸运。“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相较于浙江乡村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素有之称的同样独具特色,同样充满魅力,完全具备加快推进实施乡村振兴的条件。通过此次学习,我们要扑下身子学习浙江精神,借鉴浙江经验,切实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样板。
2024年乡村振兴研究报告【第七篇】
“整村授信”是指信贷人员通过市场调查等环节,为每户村民建档立卡,确定一个具体的授信额度。获得授信的村民需要用钱时,通过手机银行就可以直接使用授信额度内的信贷资金,打破了贷款先申请、后调查的传统办贷流程,省去了贷款户等待审批、放款的时间,不需要担保和抵押,可以随时支用,相当于在银行有“家庭备用金”,让贷款像存款一样简单。
今年开始,嵩明农商行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普惠金融理念,支持“三农”更快更好发展,进一步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在全县范围内启动开展农户建档、评级、“整村授信”惠农惠民工程,促进辖内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共同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发展目标。
据农商行负责人介绍,该行xxxx年全面推动整村授信工作,计划用三年的时间为全县所有农户建立信息档案,同时为70%的农户绑定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合同,整村授信业务将在全县行政村实现全覆盖,为农户提供近50亿元经营备用金。
花窝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近几年来,村民开始从农商行贷款购买机械,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生产生活一步一步好起来,现在整个村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张云柱告诉记者,从xxxx年开始,他就一直通过信用贷款来发展种植业,后面是买车、买机械,嵩明农商行的服务很贴心,很感谢他们的支持与帮助。
花窝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张利超说:“我们将以这个启动仪式为契机,广泛宣传,带领农户做好授信工作,使新农村建设、三农工作得到有效的资金保障,在各方的支持帮助下,相信花窝村今后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2024年乡村振兴研究报告【第八篇】
壶关农商银行全面贯彻落实省联社“百行进万村争创主办行”活动要求,以“整村授信”为抓手,找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持续推动网格化建设,全面下沉工作重心。截至目前,壶关农商银行已完成整村授信累计13126户,金额万元,发放涉农实体贷款11589户,金额万元。
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壶关农商银行党委积极运用“党建+金融”营销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主动对接当地党委、政府,结合整村授信实施精准营销,进村召开整村授信会,聚焦“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等,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手段,做到合理信贷需求全覆盖。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经验,持续推动“百行进万村争创主办行”活动有力有效实施,筑牢金融服务地基。
壶关农商银行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在全行开展网格营销,将网格片区细化至网点、个人,通过开展“进社区、进乡村、进园区、进企业”等“八进”活动,全面营造出全员开展“三全”营销的积极氛围。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客户信息台账,建立立体化金融客户信息网,进一步打开“整村授信”服务面,延伸金融服务触角。
壶关农商银行细致分析县域资金流向,上下拓展,左右营销,抢抓当前县域便民服务倾向,全力营销晋享e付等产品,引入各项代理服务业务,进一步拓宽市场服务范围。以助力乡村振兴和发展普惠金融为重点,大力开展以“整村授信”为依托的普惠金融服务,因地制宜创新信贷产品,进一步优化申贷渠道、简化办贷流程,做到涉农贷款优先投放,不断提高信贷支持深度、广度和精度,切实解决广大客户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
下一篇:婚姻登记个人总结【热选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