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实用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实用3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

一、 引言: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一年才能见到父母一次;有这么一群孩子,自理能力都还没有养成,就被留在了爷爷奶奶身边;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内心最渴望的是父母的陪伴。在农村里,大人们总一味地以为孩子对物质需求的满足才是首要的,很少有人顾及他们的心理变化,甚至没有认真倾听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心声,对他们作出积极正面的引导。这种情况对孩子们的成长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心理的健康和身体一样重要。为了呼吁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我在寒假期间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此次社会实践调查。

二、调查内容和目的

1、调查内容:全国妇联近日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万,总体规模扩大。报告显示,20xx年我国0—17岁农村留守儿童达万,占农村儿童%,占全国儿童%。与20xx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增加约242万。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加,他们的教育问题也随之愈加凸出,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怀。本次社会实践的调查主题是“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和教育问题”。

2、调查目的:在这次的调查中,我希望借此来引起那些还未真正了解过留守儿童的群体的关注,让他们能够意识到孩子们的成长并不是单纯的物质满足,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们情感的依靠和成长的指引。同时,也希望学校能够多关心留守儿童,耐心倾听他们成长中的苦恼,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认知。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来自三明市宁化县曹坊镇、官地村、坪上村等村镇各年龄层的公民,包括学生、在外务工人员和爷爷辈。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以发放问卷和走访的形式来了解有关留守孩在家里和学校的情况。

四、主要问题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设计完成之后,一共印发放问卷70份,有效问卷56份,回收率为80%。

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关注

以下是问卷结果的数据反馈及分析

问题一、您了解留守儿童吗?

从数据分析,在被调查者中,大部分人对于留守儿童都是了解的,甚至有的人就是留守孩或是留守孩的亲人。其中对于留守儿童很了解的`占到了%,有留守孩概念的共占调查总数的%。因此,加大对留守儿童现状的宣传是很有必要的,帮助人们认识到孩子们所缺乏的东西,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 问题二、您身边的留守儿童主要和谁生活在一起?

调查结果显示%的留守儿童主要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和一些家长的聊天过程中也了解到,有些孩子被寄放在叔叔阿姨或者其他亲戚那里的原因包括爷爷奶奶的身体问题或者是爷爷奶奶不在身边,但受访家长普遍都认为交由孩子的爷爷奶奶是最好、最合理的选择。但爷爷奶奶受教育水平的限制,也让孩子们的成长变成完全靠自己,缺少指导。

问题三、您身边的留守孩多吗?

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关注

由图表很容易看出,在大多数人身边,留守儿童的数目是很多的,从所占比例来看,为%。20xx年前后,在我居住的村庄里,所有的孩子都是留给爷爷奶奶照顾。平常回村子,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显得特别冷清。只有春节临近的时候,远在各地挣钱的年轻人人才会陆续地回到村子,这时的村庄才是富有生气的孩子们的笑脸也随着父母的归来显得更加灿烂。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留守孩的认识和对教育的重视,已经有家庭开始选择留下母亲在家照顾孩子,而父亲则外出工作。

问题四、您认为留守儿童的主要教育责任在哪一方

图表中的数据很清楚的显示,在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方面,接近50%的人认为责任在于学校,%的人则认为在于父母。我认为,孩子的教育责任其实更应该是家校的共同合作,每一方都应该树立自己应有的责任意识,多关心孩子的

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关注

成长,不应该把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将自己置身事外。

问题五、您如果有孩子会偏向于怎么安置?

问题六、您认为留守儿童安全的主要监管责任在于?

问题七、留守孩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主要帮助者是谁?

通过分析问题五、六、七的数据结果可以看出接近80%的父母偏向于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从这也可以看到许多父母心中的无奈,是生活让他们不得不丢下

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关注

自己的孩子,到他乡寻找工作。在孩子的安全监管方面%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于学校的管理,孩子们的主要事件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但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应担起自己的责任,家庭要多向孩子普及相关的安全知识,而社会也要致力于创造出一个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关于学习上的帮助者,被调查者都认为老师是孩子最直接和有效的帮助者,占了%。因此我建议学校要加强这方面的重视,多关心留守孩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给予他们帮助。 问题八、您对留守儿童的性格怎么看?

从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孩子的性格主要以内向为主,占%,而认为孩子性格孤僻的则有%。在与这些孩子接触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不愿主动与人交谈,很羞涩地回答问题。从孩子的表现来看,孩子们仍然需要家人的引导,及时解开心里的疑惑,在校时多参加课外活动,积极与人交往。 问题九、您认为这些孩子缺少的是什么?

留守儿童产生根源及分析2

1、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

我国常年约有亿的农民工在全国各地不断的流动,xx县约有10万多农民工常年流向各地,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

(一)农民工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最直接的根源。我县农村青壮年约有80%以上常年流向各地,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了离开土地,到沿海地区、到城市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就是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成为留守儿童。

3、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

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等关注很少,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生存、安全和法制等方面的教育,使留守儿童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3

留守儿童 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 留守 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大量涌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儿童远离父母。为深入了解留守儿童日益突出的心理、社会等问题,寻求 救治 良药,我们对全镇18个行政村1个社区的留守儿童进行系统调查。

目前全镇共有2589名外出务工人员,416名留守儿童。调查了260名留守儿童,其中男童130人,女童130人。调查中,我们感到 缺失父母 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巨大困惑,从而导致其情感孤寂、道德教化缺失、学习积极性不高、心理不健全以及人身安全度不高等问题。

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对待读书和教育的认识上不容乐观。由于监护人本身素质不够高,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都疏于管理; 而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都不高,主要是学习自控力较差以及心理问题干扰造成的,80%的孩子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留守儿童亲情需求较强

根据我们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不难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大好。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的次数也普遍较少,仅在春节回来的占45%,还有%两到三年才回来一次,调查中甚至还发现极少数七八年未回来的例子。下滩村一组的孙某夫妇告诉我们,他们夫妻走的时候孩子还是抱在怀中,回来时已是满地乱跑,孩子连爸妈的模样都不记得了。两年甚至长时间不照面;我们在走访中还接触到康宁社区的一个名叫王甜的女孩,她的父母也是常年在外,她几乎是独自一个人生活,姑姑偶尔会过来照顾一下她,她自己平时经常是吃点冷菜冷饭,身体极度瘦弱,跟人接触也都是怯生生的,低着头不言语,这些孩子往往感情漠然,不与人交往,觉得自己是被遗弃的,心理上有很大的创伤,这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家长来说,都是心灵的伤痛。

监护状况不容乐观

监护人情况:根据调查,%的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等祖辈照看,他们的年龄基本上在50岁以上,行动不很方便,做三顿饭都感到困难,孩子衣物难洗,对于照顾孩子,只要不冷着、饿着就行了;由于存在代沟,孩子的逆反心理、懒惰心理、依赖心理越来越严重,根本不听长辈的话。留守儿童中% 由亲戚代管,1%由别人托管,可见隔代监护成了留守子女主要的监护方式。

家庭教育是监护的重要部分,父母在家庭内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对子女进行教育和影响,它对人的影响极为广泛而有效,它可促使儿童的身心、品德、健康和智力得以正常发展以形成个性、个人理想和发展志趣。在留守儿童身上,这一部分被无情地遗漏。

留守儿童形成原因分析

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社会整体发展来看,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严峻的现实使务工农民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主要是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他们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建议和对策

转变观念,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留守少年儿童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滑坡的问题,有农村现实生活环境的制约,也有做父母的自身在认识和观念上的偏差。不少人认为,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也是自己辛苦打工价值的体现。这是一种错误的片面的观念,往往会适得其反。我们建议父母要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有条件的尽量把孩子接到身边,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的,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

建议基层教育行政部门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及教育问题。各中小学校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分类管理。把学生父母是否在外打工,在什么地方打工以及父母的联系方式等内容增加到学生的档案里。通过留守学生档案,学校一方面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另一方面配备专门的老师负责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等监护人的联系和沟通,并建立成长记录卡,帮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开展对农村学校教师的特殊培训。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为学龄儿童。在这些留守学生家庭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学校应该承担起一部分为这些孩子提供一些直接有效的社会支持、帮助他们减少生活风险、提高他们发展能力的家庭功能。但是,大部分农村学校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建设不够。所以,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对农村学校教师进行特殊的培训,并把这些培训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培训的重点一是关于提高儿童生活技能的培训。

35 1398178
");